關鍵詞:相人術 明代前期 袁忠徹 袁珙 朱棣
摘要:眾所周知,傳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容貌,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自明朝以來即有種種猜測,如談遷"疑像"說等。其實,為朱元璋"易容",其子成祖朱棣是主要推動者。因朱棣信奉相人術,相學不僅被他用來自證其篡奪具有天命,也成為永樂朝重新闡釋"開國"歷史的主要工具,朱元璋的歷史活動被加進許多神異的元素。隨著朱元璋傳說的大量衍生,其容貌也被一些符合相理的奇異符號所改造,乃形成一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異像"。這也證明,相學成為當時社會各階層認知世界、解讀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在此背景下,一些著名的相士,如袁珙、袁忠徹父子,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為我們觀察明代前期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視角。在當時的政治生態和話語環境下,相人術成為一種標準,在選官、用人、立嗣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甚至在一些重大的政治決策中,相術也發揮了特有的影響力。
北大史學雜志要求:
{1}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較專業化的術語或縮寫詞時,最好先在引言中定義說明。字數一般在300字以內。
{2}文稿要求緊扣主題,觀點新穎、主題明確、層次清楚、數據準確、語言簡練流暢;要充分體現學術性、可讀性和創新性等特點;文稿應保證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重復率應控制在標準的范圍內,署名排序無爭議,文責自負。
{3}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以3-5個為宜,其間均用“;”隔開。
{4}投稿時注明作者姓名、聯系方式等,便于編輯部聯系。
{5}基金項目論文: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