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兩周時期 西戎 生業模式 轉變
摘要:以往學界普遍認為牧業經濟是兩周時期西戎族群最為重要的經濟形態。然而,考古學研究表明寺洼文化與東周西戎文化分別代表了兩周時期的西戎族群的早晚兩大階段。兩者在居址、出土動物骨骼、遺物及藝術主題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差異,這表明早期西戎與晚期西戎所使用的生業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兩周時期西戎族群的生業模式經歷了由農業為主、家畜飼養為輔的定居生活轉變為游牧經濟的過程,其變化的原因與人群的變遷有關。
北方文物雜志要求:
{1}引言切忌與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釋;應與結語呼應,引言中提出的問題,結語中應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2}論文摘要長度一般為200~300字,英文摘要(100~150words)須與中文摘要相對應。
{3}所有稿件均實行匿名審稿制,如在兩個月之內未獲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4}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練。并具原創性,不侵犯他人著作權,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內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討會上發表過(特約除外)。
{5}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中出現的順序統一編號,并列于文后。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采用姓前名后格式,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