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短時強降水 環流背景 物理參數 空間分布 浙江省
摘要:利用浙江省2012-2016年6-9月自動氣象觀測站逐日逐小時資料,分析了浙江省午后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基于NCEP全球再分析資料探討了此類天氣發生的環流背景,統計分析其中6個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高概率發生站點的物理量統計特征。結果表明:浙江北部的杭州和寧波城區、浙江中部和南部的高海拔山區都是午后短時強降水發生概率相對高的區域,浙江東部沿海、金衢盆地以及千島湖概率較低。6-9月浙江省各月午后短時強降水觸發條件有所不同,7、8月短時強降水相對多發,均具有明顯的熱對流性質,同時邊界層的弱輻合、城市熱島效應和山區地形作用對短時強降水落區均有影響。午后短時強降水發生前,平原地區所需要的層結不穩定度以及水汽條件較山區為高,并且低層還需要一定的垂直風切變維持。統計表明:午后短時強降水發生前6 h的CAPE值多數個例有較大的增量,而抬升指數等表征大氣不穩定程度和水汽的指標雖無明顯變化,但均向利于短時強降水發生的方向發展。
暴雨災害雜志要求:
{1}注釋。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分別為:①、②、③…,注釋內容置于正文之后。
{2}文稿內容不得涉密,并請軍隊、軍工等涉密單位作者提供本單位保密部門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請勿一稿多投,否則責任自負。本刊對文稿有權修改,所發表文章版權歸編輯部所有。
{3}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4}參考文獻至少3個,應引用公開發表的文獻。
{5}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