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雷暴大風 雷暴高壓 陣風鋒沖尺度特征
摘要:利用常規觀測資料、加密自動站資料、自動站5 min資料、天氣雷達資料和風廓線雷達組網資料,對2017年7月27日夜間出現在成都地區的一次雷暴大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本次過程發生在副熱帶高壓和切變線共同影響下,地面輻合線、弱垂直風切變、層結不穩定和較大的對流有效位能為雷暴大風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此次雷暴大風天氣過程是由多單體風暴產生的;雷達回波具有窄帶回波、反射率因子質心快速下降、風暴前側出流、后側入流和中層徑向輻合等特征,這些特征對監測和預警雷暴大風有很好的指示意義。雷暴高壓和強冷中心對雷暴大風的形成和維持有著重要作用。在大風過程中,風向突變伴有瞬時風速增大,但風向突變出現時間較最大瞬時風速出現提前了5 min左右,中尺度氣旋式輻合的出現時間較最大瞬時風速有15 min的提前量。陣風鋒坡度愈大,前側上升氣流坡度愈大;陣風鋒后部的垂直風速變化落后于水平風速的變化。
暴雨災害雜志要求:
{1}注釋。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分別為:①、②、③…,注釋內容置于正文之后。
{2}文稿內容不得涉密,并請軍隊、軍工等涉密單位作者提供本單位保密部門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請勿一稿多投,否則責任自負。本刊對文稿有權修改,所發表文章版權歸編輯部所有。
{3}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4}參考文獻至少3個,應引用公開發表的文獻。
{5}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