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暖鋒 鋒生 次級環流 臺風
摘要:使用常規觀測資料、衛星云圖、雷達回波資料、自動氣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資料,對2017年8月1日發生在黑龍江南部的暖區暴雨過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暴雨發生在副高加強西伸北抬及有臺風活動的背景下,副高外圍的水汽輸送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低層西南風的增大導致暖鋒鋒生,暖鋒的輻合抬升作用加強,造成較大范圍的暴雨天氣;鋒生區附近存在CSI,鋒生作用及CSI的釋放,加強了沿著鋒面傾斜向上的斜升氣流及鋒面次級環流,CSI導致的斜升氣流的發展進一步觸發對流不穩定,導致大范圍的垂直上升運動,降水顯著加強;暖鋒云帶內部探空分析顯示大氣處于不穩定狀態,有利于以短時強降水為主的對流發展。暴雨是由云團的后向傳播造成的,強降水以暖云降水為主,降水效率高,雨強大,暖鋒穩定少動,由暖鋒鋒生所致的對流單體在同一區域重復新生,并沿暖鋒自西向東傳播,形成列車效應,暴雨中心一直有最大反射率因子超過45 d Bz且降水效率高的強回波活動,持續時間超過4 h,導致強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累積量大。
暴雨災害雜志要求:
{1}注釋。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分別為:①、②、③…,注釋內容置于正文之后。
{2}文稿內容不得涉密,并請軍隊、軍工等涉密單位作者提供本單位保密部門出具的保密審查證明。請勿一稿多投,否則責任自負。本刊對文稿有權修改,所發表文章版權歸編輯部所有。
{3}標題使用小二號字,宋體,加粗顯示;正文使用五號字,宋體;圖題、圖注、表格、標注、參考文獻使用小五號字,宋體。文中英文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根據其在文中所處位置選用相應字號。
{4}參考文獻至少3個,應引用公開發表的文獻。
{5}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