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可達性 高速鐵路 空間效率 供需匹配
摘要:透過可達性視角解析我國高鐵線路空間效率和供需關系。首先,以我國2008~2017年高鐵線路為對象,根據日常可達性(DA)增量描述高鐵線路可達性空間演變特征。其次,通過人口加權可達性(PWA)增量刻畫我國高鐵線路空間效率和高鐵線路供給水平的空間特征。第三,以高鐵客運班次數表示高鐵需求程度,通過因子疊加法與多元回歸方程探討高鐵可達性的供需關系。結果顯示:(1)在PWA增量及其效率中,干線高,延伸線低,東中部地區線路高,全國高鐵網絡外圍和末端線路低,PWA增量及其效率自東向西整體遞減,高鐵線路PWA空間效率呈現出"樹狀結構"、"核心-外圍結構"和區域梯度差異,2012年以后高鐵PWA增量及其效率出現逐年遞減趨勢。(2)高需求線路主要是東中部地區高鐵干線,低需求線路主要為中西部地區高鐵干線和延伸線。(3)高鐵線路供需匹配程度高。"雙高型"線路為少數高鐵主干線,"雙低型"線路數量比重高,包括西部地區高鐵線路、高鐵延伸線以及網絡末梢線路。(4)城市PWA增量是高鐵客運量高低的關鍵因素,能夠用來預測規劃高鐵城市客運規模。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請標明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電話、電子信箱、所在城市和郵編。
{2}請勿一稿多投,文責自負,如有泄密、侵犯他人版權等,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3}注釋一律采用腳注,注碼用“①②③……”,“每頁重新編號”方式。注釋碼置于句 號、逗號、引號之后,不出現在頓號后,句中不出注。
{4}正文各部分都應簡潔明了。結果中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盡量減少層次; 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小圓點相隔,末位數字不加標點符號。如“1”、“1.1”、“1.1.1”等。
{5}論文如系資助項目,在文末說明。多個資助來源的,只選一項。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