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於可訓 文學批評 文學史 史論結合 當代學術思潮
摘要:於可訓教授是當代著名的批評家和文學史家,他的文學批評活動與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相伴相隨。作為批評家,他傾力于中國化"文藝批評學"理論的自覺建構及實踐,始終站在批評前沿,對當代文學諸多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創作現象做出及時判斷和回應;他敏于發現評價作家,著力發掘文學新人,成為中國當代一位舉足輕重的不可或缺的批評家。作為文學史家,他的文學史研究同樣有著極為個人化的特點,在"視界"上,他將當代文學置于整體的中國新文學的發展歷史中來考察;在"觀念"上,他力求"史"的傳承與發展,亦不乏"現代性"視野的檢視與評價;在"方法"上,他極為重視文學文體在各個時段的演變及特點,追求"史""論"融合的治史愿望,這使他在文學史重寫的當代學術思潮中有著獨特的個人化建樹。
長江學術雜志要求:
{1}摘要:用第三人稱表述,寫成報道性文摘,不應有評價性詞語,不超過200字。
{2}來稿請切勿一稿多投,切勿抄襲,文責自負。
{3}注釋:將注釋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編號,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并集中排列在正文后。
{4}如論文屬于基金項目,需注明基金項目類別、項目名稱及編號,多個項目間以“、”分隔。格式如下:基金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5}文末注明聯系電話、詳細單位地址郵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