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斜長角閃巖 hf同位素 巖石學
摘要:扎蘭屯地區位于賀根山-黑河構造帶中段,發育疊加韌性變形的晚古生代巖漿巖,可較好地記錄這一時期的構造演化歷史,但其研究程度較低.在野外調查基礎上,對扎蘭屯頭道溝花崗質糜棱巖中的斜長角閃巖構造透鏡體進行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探討其成巖、變質及構造意義.頭道溝斜長角閃巖原巖為玄武安山巖,鋯石LAICP-MS U-Pb年齡為373.0±2.6 Ma,相當于大民山組火山巖.該巖石屬鈉質巖石,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和輕稀土元素,虧損高場強元素,鋯石原位εHf(t)為+5.39~+10.06,類似興安島弧的Hf同位素特征.上述特征暗示其原巖可能起源于蝕變洋殼流體交代虧損地幔演化而來的年輕下地殼,形成于板塊消減帶之上的前弧盆地.晚泥盆世在額爾古納-興安地塊東南緣發育弧后、弧間和弧前盆地.斜長角閃巖變質年齡為~241.5±9.6 Ma,該變質可能與天山-興蒙造山帶演化晚期的伸展作用有關.
地球科學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大小單位都要寫清)及所在省市、郵編,職稱或學位。
{2}請勿一稿多投。請勿寄予個人。
{3}文責自負,控制率(嚴禁抄襲)。
{4}論點明確、新穎,邏輯嚴密,數據準確,文字精練。
{5}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