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地震預測 物理基礎 動態破裂過程 斷層閉鎖
摘要:1973年美國肖爾茲(Scholz C H)等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地震預測的物理基礎'一文,近幾十年來世界上地震預測研究的實踐并未證實該論文的科學性。2010年肖爾茲又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預測之謎'的論文,指出'現在還不能預報'地震,他本人已否定了以前提出的地震預測物理基礎的研究結果。本文分析了肖爾茲等人以前提出的'物理基礎'在科學上不能成立的原因。地震預測研究的重點是大地震的預測,本文指出,大地震與小地震的不同之處在于:大地震的初始破裂發生后會有一個長時間的斷層動態破裂過程,該過程使大地震的尺度很大。大地震預測的最難之處就在于動態破裂過程開始后,我們無法預測破裂會擴展到多大才會停止,無法預測地震的大小。在由破裂動態擴展形成的大尺度的斷層面上,在初始破裂發生前,那里的應力并沒有達到當地的靜態破裂強度(或靜摩擦限),因而那里不會出現由小巖樣實驗結果所預言的'前兆'。鑒于以前關于地震預測物理基礎的研究結果不再適用了,我們需要研究新的大地震預測的物理基礎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本文提出一點初步思考,主要依據大地形變測量、地震活動及地質斷層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勘查近期活動斷蹭的閉鎖段,這是個值得重點研究的方向。
地震雜志要求:
{1}注釋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來稿應是未公開發表過的文章,并請注明是否專投本刊。
{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的序號以方括號加注于被注文字的右上角,內容按序號順序排列于文后,序號用方括號標注,按正文中出現的次序標引,文后沒有與文中引用相對應的參考文獻一律刪除。
{4}論文題目應當簡潔明了,反映論文的主旨。論文題目應便于讀者檢索、轉抄和引用,中文題名不宜超過20個字;外文題名不超過10個實詞。不宜采用抒情意味、反問意味的主標題和副標題。
{5}文章題目要求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2個漢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