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湘中盆地 構造解析 疊加褶皺 疊加樣式 構造意義
摘要:本文選取湘中盆地龍山穹窿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沿二條近正交剖面開展了詳細的野外地質調查、構造解析工作。系統地對龍山穹窿體進行了地層產狀、軸面劈理產狀、逆沖斷層及其擦痕線理進行了測量和統計。根據褶皺樣式與軸面劈理的配套關系,并結合卷入疊加變形的地層,以及軸面劈理的錯切關系綜合分析,確定NE-SW向褶皺疊加在近WNW-ESE向(近EW向)褶皺之上,確定疊加干涉樣式屬于Ramsay分類中典型的穹盆疊加樣式。在區域地質關系與演化對比基礎上,確定龍山穹窿是加里東期和燕山期褶皺復合疊加變形的結果;依據剖面構造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確定泥盆系與前泥盆系間的區域性角度不整合和南華系與基底間拆離斷層為兩套區域性潛在滑脫層,并認為滑脫層在龍山穹隆體形成和發育過程中具有控制作用。通過對二期古構造應力場的恢復,重建了區域構造演化,建立了龍山穹窿體由拆離斷層及軟弱層控制的褶皺疊加構造模型。龍山穹窿體的褶皺疊加過程在華南大陸,特別是雪峰山造山帶構造演化中具有代表性,表明加里東運動和燕山運動的疊加和復合是雪峰山造山帶的重要構造表現形式,這為深入研究雪峰山造山帶結構與演化提供了依據。
地質學報雜志要求:
(1)編輯部取舍稿件重在學術水平,力求具有真知灼見,發明創新,要求論據可靠,論證周密,語言通順,文字簡練。
(2)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
(3)請標注文后參考文獻類型標識碼和文獻載體代碼。
(4)要求有100-300字的摘要和5個詞組以內的關鍵詞。
(5)文后注明第一作者作者簡介、郵寄地址、郵編、聯系人電話等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