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松遼盆地 龍西地區 扶余油層 孔隙結構
摘要:龍西地區扶余油層儲量規模大,但由于儲層物性差導致了常規開發效果差。如何加大壓裂規模、改善滲流通道,微觀孔隙結構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利用薄片鑒定、掃描電鏡、恒速壓汞等測試資料,分析不同孔喉參數與儲層物性的相關關系,研究儲層的孔隙類型、喉道類型、孔喉分布及其對儲層物性的貢獻。結果表明:研究區儲層物性差,孔隙類型為殘余原生粒間孔和各類溶蝕次生孔,喉道以微、細喉道為主,儲層滲流能力主要受狹小喉道的制約;儲層孔隙半徑分布差別不大,而喉道半徑分布差異顯著;隨著滲透率的增大,微喉道、微細喉道的比例逐漸降低,喉道半徑分布范圍和滲透率貢獻率曲線跨度越寬,峰值喉道半徑越大,對滲透率起主要貢獻的喉道半徑越大;微觀孔喉參數對儲層物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滲透率上,平均喉道半徑、最大喉道半徑、分選系數及微細喉道所占比例與滲透率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研究成果為儲層大規模壓裂改造提供了理論依據。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雜志要求:
{1}聯系方式應包括郵政編碼、通訊地址、電話、電子信箱。
{2}所有稿件均實行匿名審稿制,如在兩個月之內未獲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3}題文相符,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簡明規范。
{4}正文中所有字符均使用中文、英文或其他插入的文本符號,禁止使用小圖片代替有關符號。
{5}摘要:提取文章的主要觀點,獨立成段,一般在300字以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