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片麻巖穹隆 走滑剪切帶 南秦嶺
摘要:本文通過幾何學與運動學等構造變形分析,勾勒出南秦嶺佛坪地區龍草坪混合巖化片麻巖穹隆、佛坪縣城片麻巖穹隆以及秧田壩—十里鋪走滑剪切帶的基本形態。同時,對該區混合巖、麻粒巖以及變形花崗巖進行了系統的巖石學與年代學研究。結果表明,混合巖的鋯石具有明顯的核-邊結構,其中中色體年齡集中在(211.8±1.9)Ma,淺色體中鋯石邊部年齡為(203.7±1.6)Ma,而繼承核部則顯示了與本地區泥盆紀變質沉積巖中碎屑鋯石一致的年齡譜系。麻粒巖的鋯石也具有明顯的核-邊結構,核與邊分別得到(201.5±7.0)Ma和(188.1±1.5)Ma的加權平均年齡。偉晶巖和細粒花崗巖樣年齡分別為(200.4±2.0)Ma和(201.1±1.5)Ma,誤差范圍內一致。穹隆一帶的副片麻巖和走滑剪切帶南側變質沉積巖分別得到(198.1±2.2)Ma和(196.1±2.1)Ma的變質年齡。佛坪縣城片麻巖穹隆一帶的變形花崗巖年齡為(205.5±3.0)Ma。綜合以上構造變形與變質-深熔-巖漿作用的研究,我們構建了佛坪地區早中生代構造演化序列,并提出片麻巖穹隆侵位過程中得到了作為勉略帶東側部分的秧田壩—十里鋪韌性走滑剪切帶活動的促進。并認為南秦嶺構造帶至少在217~212Ma之前仍處于俯沖環境,于211~201Ma進入同碰撞背景,并于200~190Ma完成同碰撞向伸展體制的轉變。
地球學報雜志要求:
{1}中文題名不應超過20個漢字。并應譯成相對應的英文題名,英文題名僅僅第一單詞的第一字母大寫。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共用的縮略語。
{2}研究論文(包括研究簡報)書寫順序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與中文一致),英文作者及單位,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3}來稿須所在單位進行內容審核及保密審核,須附單位介紹信,并聲明未一稿多投。
{4}插圖的數量:圖應精心設計,力求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幅)。
{5}來稿如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設立的研究基金或課題資助,務請列出基金名稱及編號。對項目論文本刊原則上優先刊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