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毛烏素沙地 末次冰期 湖相沉積 氣候變化
摘要:毛烏素沙地位于東亞季風邊緣區,對于氣候變化響應敏感.基于沙地的侵蝕-堆積關系,在侵蝕作用為主的沙地西北部和中部很難找到沉積相對連續且分辨率較高的地層剖面,因此已有的末次冰期古氣候環境研究多集中于堆積作用為主的沙地東南緣的薩拉烏蘇河河谷地區.本文選取位于沙地腹地,厚度為3.5 m的風成砂-河湖相沉積序列——神水臺(SSTG)剖面為研究對象,基于AMS 14C和OSL年代數據,推測得出剖面中湖相層的上界和下界分別為約24.2 ka B.P .和42.7ka B.P.,依據沉積地層和環境代用指標分析結果,針對末次冰期毛烏素沙地湖泊消漲的一般過程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自約5萬年以來,由神水臺(SSTG)剖面指示了兩次明顯的湖泊主要發育期,時間分別約為42.7~34.3 ka B.P.和31.1~24.2 ka B.P.,期間粘土含量、有機質、紅度均表現為低值,為含淡水螺殼化石的典型湖泊相沉積,且與毛烏素沙地已有湖泊發育的年代結果基本一致.在兩期湖相層之間的砂層,平均粒徑、砂含量表現為峰值,指示了一次明顯的湖泊消退的過程,其時間約為34.3~31.1 ka B.P.;在湖相層上下可能均為風力作用為主導的風沙沉積.通過區域對比并初步探討其可能的驅動機制,結果表明SSTG剖面記錄的湖泊消漲過程主要受控于東亞季風強度的變化.
第四紀研究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應為公開出版物。引用文獻須按引用的先后,在正文中有關處用[1],[2]…標明,序號與全文末的參考文獻必須一致。
{2}來稿需反映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求選題新穎、觀點鮮明、資料準確、說服力強,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具有一定的學術交流價值。
{3}文稿要適合本刊選題,要求觀點明確、重點突出、數據準確、文字精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4}題名簡明精練,不宜超過20個字,應刪去無實質性內容、可有可無的字和詞。如“關于……”,“試析……”等詞一般可以省去;沒有特定定語成分的“研究”、“分析”、“思考”等,也應被視為贅詞,予以刪除。
{5}圖表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圖1,圖2;表1,表2,圖和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圖號圖名應置于圖下,表號表名置于表上。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