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ipv6 種子地址 網絡掃描 生成算法
摘要:現有的掃描技術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對整個IPv4空間完成掃描,但是這些方法都不適合龐大的IPv6網絡空間。因此近年來,許多研究學者提出了各種啟發式的IPv6地址探測算法。這些算法使用收集的IPv6種子地址作為輸入,輸出最可能活躍的IPv6地址列表作為掃描目標,大大縮小了活躍地址區域的掃描范圍。對這些基于種子地址的技術進行了分類、梳理和總結,然后詳細分析了各個算法的優缺點,并且討論了這些技術面臨的多種挑戰。從參考文獻公開的IPv6數據集和中國教育科研計算機網的北京節點兩個來源收集了總共7300萬種子地址。通過實驗,比較了4種基于種子地址的地址探測算法的命中率和時間性能。最后給出了對本領域的思考和未來研究方向。
電信科學雜志要求:
{1}書中的表或圖,應遵循先見文字后見圖表的原則。
{2}來稿切勿一稿數投。因經費和人力有限,恕不退稿,投稿一個月內作者會收到評審意見。
{3}觀點新穎,論點明確,論證嚴密,材料真實,文通字順。
{4}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參考文獻僅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主要文獻,其中近5年內的文獻應占50%以上。
{5}獲得科研基金資助的文章須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