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震源深度 spl震相 rayleigh波振幅譜
摘要:2016年7月31日廣西蒼梧發生的MS5.4地震是廣西測震臺網自建立以來所記錄到的區域內最強地震。不同機構對于此次事件給出的震源深度結果相差較大,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地震目錄顯示其深度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張量研究中心(Global CMT)測定的深度為15.6km。為了進一步準確確定廣西蒼梧地震的震源深度,文中基于區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走時殘差全局搜索法初步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及誤差范圍,然后使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蒼梧地震震源機制,在此基礎上,采用Rayleigh波振幅譜和sPL震相方法進一步約束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走時殘差全局搜索法獲得的蒼梧MS5.4地震震源深度及誤差范圍為(13±3)km,CAP方法反演的深度為10km,Rayleigh波振幅譜測定深度結果為9~10km,sPL震相測定深度結果為10km,最終確定廣西蒼梧MS5.4地震的震源深度約10km,這表明此次事件仍為發生于上地殼的地震。本文結果同時表明,USGS地震目錄在研究區的震源深度精度有待提高。
地震地質雜志要求:
{1}來稿請附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所在單位與職稱、職務以及聯系方式。
{2}本刊實行匿名審稿。
{3}論文要求有中英文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以及中文通訊地址和郵編等內容。
{4}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內,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關鍵詞一般3~5個。
{5}文獻中,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超過3位時,只列前3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ctal”。作者姓名不論是外文還是漢語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更姓不可縮寫且均應戈寫,名可縮寫并省略縮寫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