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金多金屬礦 地質特征 富堿斑巖 礦床成因 滇西北衙
摘要:文章基于北衙金多金屬礦床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結合同位素測年、礦物薄片鑒定等室內測試分析,著重對該礦床的地質特征、成礦年代、礦床成因進行了討論。結果表明:①礦床主要賦存于三疊系中統北衙組碳酸鹽巖與喜馬拉雅期富堿斑巖的內外接觸帶上。②礦床的形成可劃分為2個成礦期次和5個成礦階段:Ⅰ期為內生成礦期,Ⅱ期為表生氧化成礦期。③區內SN向、EW向斷裂控制著礦體的分布,成礦控制顯著。④通過輝鉬礦Re-Os同位素測年、鋯石測年等方法精確測定了成巖成礦年齡,反映了成礦年齡和富堿斑巖形成的一致性。⑤區內蝕變可分為3帶:“黃綠帶”、“淺紅帶”、“灰白帶”,其中“黃綠帶”為主要的金多金屬礦化帶。⑥北衙金多金屬礦床屬于與喜馬拉雅期富堿斑巖有關的矽卡巖斑巖型金多金屬礦床。
地質找礦論叢雜志要求:
{1}圖中外文字母用斜體,單位符號應為正體。框圖中英文字母用正體。圖中法定計量單位用符號標出,不用單位中的中文名稱。
{2}來稿請采用:論文題目—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識別碼—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英文題目、作者名、單位名、摘要、關鍵詞的基本格式撰寫。
{3}內容正確、準確、專業、完整,強調創新性,注重實踐過程中的發現與創見,避免和回避帶有宣傳性質的純粹經驗介紹,文字精煉,結構嚴謹,數據可靠(重要數據請注明出處)。
{4}論文中的引文參考文獻采用腳注(頁下注)形式,在正文中引文或注釋的文字結束處,對應圓圈內加阿拉伯數字(①②③……)的序號(上標);每頁獨立順序編號。
{5}注釋和參考文獻。一律放在文后,不作頁注和文內夾注。注釋和參考文獻采用流水編號,前后重復出現采用不同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