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納博科夫 本雅明 吉拉爾 欲望 現代性
摘要:本文是以模仿欲望和復制性為切入點對納博科夫的早期小說《絕望》的一篇文本細讀。通過揭示納博科夫與瓦爾特·本雅明關于機械復制的理論和勒內·吉拉爾的"模仿欲望"理論的呼應,作者試圖證明,《絕望》表現了這樣一個典型的現代主義主題,即赫爾曼的謀殺和寫作都是對現代復制性社會的象征性復仇。納博科夫用在外在的技術現代性與內在的欲望模仿性雙重重壓下的赫爾曼的故事,荒誕化了現代人對所謂的獨創性和本真性的追求。
俄羅斯文藝雜志要求:
{1}“一”后加“、”號,“l”后加“.”,(一)、(l)不加任何標點,‘第一”、‘首先”后面均要加“,”號。
{2}稿件需要作者修改時,請按約定期限返回,逾期返回而又未說明者視為自動撤稿。
{3}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作者須保證文稿為原創作品,必須是未在任何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上發表過的、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著作權、署名爭議的文稿。
{4}如果來稿是由基金項目資助,請標注項目名稱和編號。
{5}論文可以寫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若論文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注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