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8 10:01: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飼養管理技術論文3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引言
新生犢牛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尚未發展成型,更需要養殖戶的精心飼養和照料。夏季整體氣溫較高,新生犢牛對外界氣溫變化反應較為敏感,管理不當容易造成熱應激,導致犢牛發生各類疾病,不利于犢牛的健康生長。如何為有效避免這一問題,本文結合夏季犢牛飼養管理技術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牛養殖的穩定發展提供助力。
1犢牛的特點
犢牛一般是指出生未到6月齡的小牛,這一階段犢牛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尚未發育完全,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較弱。這一階段尤其應當做好飼養管理,否則極易導致犢牛患病。犢牛在剛出生后,其生長環境從原本的子宮內生活變為外界的自然環境,生長環境的明顯變化意味著犢牛需要承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犢牛在新陳代謝上更為旺盛,生長發育極為迅速,6月齡的犢牛,其體重就是剛出生犢牛時的8倍左右[1]。旺盛的代謝和生長,使得犢牛對營養要求較高,在犢牛飼養上尤其要注意保證犢牛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犢牛對外界環境的溫度變化極為敏感,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犢牛產生不適,機體缺水,甚至過高的溫度也會導致牛棚內部細菌、病毒滋生,加劇犢牛的患病可能;外界溫度過低,又會導致犢牛感冒、腹瀉或不愿運動等,也會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2]。
2夏季對于犢牛生理狀況的影響
一般犢牛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3℃左右,由于犢牛本身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在夏季高溫季節更是會受到外界溫度的嚴重影響,甚至會導致犢牛產生熱應激。熱應激會使犢牛的生產性能顯著降低,表現出極為明顯的食欲下降、身體消瘦、腸胃不適等癥狀。夏季高溫條件也會導致犢牛體表溫度、呼吸頻率等發生變化[3]。在夏季,犢牛的反芻活動會有明顯的減弱跡象,這些都說明了夏季環境對犢牛生理狀況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
3夏季犢牛飼養管理重點
3.1優化牛品種選擇引進在夏季犢牛飼養中,做好新生犢牛飼養管理極為重要,做好牛品種的選擇與引進同樣能夠減少犢牛的患病概率。在選擇牛品種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選擇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宜的品種。要選準引種地點,避免引入攜帶病毒的牛,在引種時,最好不要到主產地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引種,也要主動與當地的畜牧部門進行聯系[4]。在引種時間上要科學合理,對引入的牛品種安全狀況進行檢查,了解該牛場是否具備畜牧部門簽發的合格證,在證書齊全的情況下再進行引進。
3.2牛飼養場規范化建設在夏季犢牛飼養管理中要對犢牛生存環境進行嚴格管理,定期對牛舍進行清掃,及時將牛舍中的墊草更換,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及時排除不良氣體。在夏季、冬季需要控制舍內溫度適宜,夏季需要將最適溫度控制在27℃以下,冬季則要將舍內溫度控制在10℃以上。夏季還要注意在牛舍內做好驅蚊工作,使其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要結合季節變化和當地疾病流行情況選擇不同的消毒劑對圈舍內外進行徹底消毒,有效殺滅病毒菌和寄生蟲,防止疾病的發生和流行。要結合牛場的實際情況和犢牛的健康狀況,做好飼養密度的控制[5]。在飼養設施的安排上,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牛,選擇不同的設施。在飼養場內,可以用磚石、水泥砌成固定的飼槽,也可以用厚木板釘成移動式飼槽,方便冬季室內飼喂和轉場途中的補飼。采用懸掛式飼槽主要為斷奶牛補飼,這種懸掛式飼槽能夠防止牛踐踏飼草、搶翻石槽。對于有條件的牛場來說,可以配置機械裝置,在牛場選址上需要尤為注意避免選擇較為潮濕的地區,盡量選擇地勢較高、排水通風條件較好的地區。在周圍環境上,要保證水源干凈,滿足牛群的日常生活需要。
3.3接生時的管理基于夏季高溫的環境特點,在接生犢牛時,要首先做好產房降溫,要將溫度調整在適宜接生的20℃左右,濕度控制在55%~65%。通過溫度、濕度的有機控制,能夠為母牛創設良好的分娩條件。在接生時,由于犢牛體型大,為了避免母牛生產中存在難產的問題,需要進行人工助產。由于在母牛生產過程中犢牛可能出現假死現象,助產人員要重點關注新生犢牛的呼吸情況,如果犢牛呼吸微弱且口腔被羊水覆蓋,難以自主呼吸,就需要將犢牛倒提并進行拍打刺激。犢牛出生后,養殖人員要采用消毒毛巾及時擦拭新生犢牛的口腔、鼻腔,及時剪斷臍帶(一般情況下新生犢牛的臍帶會自然斷裂)。臍帶被剪斷后,養殖人員需要及時將臍帶內的血液排出,并做好消毒,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夠增強犢牛的免疫能力,要使新生犢牛盡快吃到初乳。
3.4飼養要點
3.4.1及時引導開食犢牛出生4~5d可以適當的投喂飼料。雖然這一時期犢牛的主要食物來源仍然是母乳,但是可以適當的加入固體飼料。在犢牛成長至6~8周齡時,可以進行斷奶,在飼養時,要逐步引導犢牛從母乳喂養轉向飼料喂養,為保障過渡期的科學合理,養殖人員可以在初期選擇具有較強適口性的飼料,并逐步縮短犢牛的吃奶時間,在投放飼料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入飲用水來供給犢牛飲用[6]。
3.4.2斷奶犢牛的飼養隨著犢牛日齡的逐漸增加,飼喂量也需要逐漸增加,結合采食情況和生長發育情況,投放的飼料一般為顆粒飼料,這種飼料能夠更好的被犢牛消化吸收,營養也更為全面,能夠有效降低犢牛腹瀉的發病率[7]。但在補飼顆粒料的同時,要注意控制用量,如果用量過大,也會導致犢牛發生消化不良的情況,在補飼顆粒料時,一般不能超過1.5kg。斷奶犢牛飲水量也會隨著斷奶而不斷上升,這時飼養者需要為其提供大量清潔的飲水,要保證飲水的溫度適宜,如果水溫過低,會導致犢牛發生腹瀉等不良狀況。對于斷奶后的犢牛來說,一般需要在原牛舍內飼養1~2周后再轉舍,能夠有效避免轉舍造成的應激。養殖人員要注意清理牛舍,及時清除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做好消毒,避免病原的滋生。為防止各種疫病對犢牛生長發育的影響,在犢牛生長養殖中需要做好疫苗注射[8]。
3.5環境管理
3.5.1牛舍夏季的防暑和降溫由于夏季氣溫整體較高,在犢牛飼養管理中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障犢牛在具備良好通風條件且較為寬敞陰涼的牛舍中生長,避免其接受過多的太陽輻射熱。可以在牛舍屋頂上堆放青草來降溫,目前在牛舍中通風換氣的常用方法是加裝風扇,以機械方式加快空氣流動,帶走犢牛自身產生的熱量,以此緩解外界溫度過高,及可能對犢牛造成熱應激的損害。有條件的飼養場可以在養殖場周圍種植適宜的樹種,或采用高壓噴霧器為牛舍進行降水降溫,但注意水泥地面過于濕滑也容易導致犢牛摔倒[9]。
3.5.2重視牛場的飼料貯存管理夏季氣溫較高,在飼養時需要做好飼料的儲存管理,尤其要避免由于外界溫度較高造成的飼料和飼草發生霉變的狀況。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將飼料儲存在具有良好通風環境,且環境清涼的位置,仔細檢查飼料是否存在腐敗狀況。一旦發現飼料飼草出現異常,需要及時處理,避免犢牛誤吃霉變飼料而導致的各類問題[10]。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導致牛舍內部細菌滋生,尤其是變質的飼料、牛的排泄物等,都有可能是微生物繁殖的溫床。養殖人員要定期對牛舍及運動場的環境進行清潔消毒,在飼料槽、引水槽、排污溝等地方要經常清理。
3.5.3調整飼料配方和飼喂時間養殖戶在夏季可以調整奶牛的口糧配方,進一步降低奶牛可能出現的熱應激反應;可以適當的將粗精飼料進行配比,降低高纖維飼料的比例,減少奶牛的消化和代謝過程的產熱。在飼料中,可以適當的加入棉籽或脂肪酸鈣,在喂養犢牛時可以先用水浸泡,使其形成粥狀再進行投喂,以此來保證投喂效果。夏季可以在飼料中加入碳酸氫鈉,以此來緩解熱應激反應。由于夏季奶牛的排汗量會增加,相應的體內礦物質元素流失也更為嚴重,在進行飼養時需要重點補充鉀、鈉、鈣等礦物元素,要控制投喂時間,在飼料喂養時,最好在早晨和傍晚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投喂,夜間可以加喂1次。
4新生犢牛常見疫病防治
夏季是犢牛患病的高發期,這一階段如果發現患病犢牛,要及時對其治療,并做好跟蹤管理。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藥物及時干預體弱多病的犢牛,這就需要養殖人員做好提前預防和事后護理。對于一些已經感染病毒的犢牛,要將其及時隔離并做好病毒病菌的消毒撲殺;對于一些患病犢牛,要通過注射止瀉藥物等來緩解牛的腹瀉狀況。為了強化預防效果要及時對犢牛接種疫苗,還要嚴格把控飼料采購、加工和分餐、送餐。要做好牛舍的通風和消毒,要將消毒工作落實到位。有關部門也要做好知識講解,加強對養殖戶的教學培訓,要邀請有經驗的畜牧師,及時就常見的犢牛養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把控,進一步將預防措施落實到位。
4.1犢牛腹瀉一般犢牛如果由于腹瀉死亡,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某種細菌感染,而是由于腹瀉引起脫水,進而導致死亡,因此當犢牛發生腹瀉情況時,最重要的措施在于防止腹瀉犢牛出現脫水癥狀。口服電解液是第一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口服電解液無法解決問題,需要為其靜脈注射電解液或補充糖分鹽類的混合液。對于養殖人員來說,要防止犢牛發生大規模的腹瀉事件,首先需要對奶牛進行免疫疫苗的注射,防止母牛傳播疾病給犢牛。在飼養中,需要做好對犢牛飼喂器具、灌奶器具的消毒清潔,如果消毒或清潔不徹底,容易導致灌奶的奶管、奶瓶內部殘存乳蛋白或乳脂,這些極易在高溫天氣下滋長細菌。犢牛發生腹瀉原因很多,尤其下痢的原因更是包括了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隱孢子蟲,冠狀病毒病毒性腹瀉等。在進行診斷時,需要及時找出下痢原因,檢采犢牛的糞便樣品進行送檢,然后對癥下藥,重點關注圍產牛的營養狀況、初乳品質、初乳消毒情況以及環境消毒狀況。
4.2新生犢牛衰弱病新生犢牛如果在母體階段就缺乏營養,在蛋白質、微生物等方面攝入不足,在出生后就容易患衰弱病。而且母牛如果本身有妊娠性毒血癥或腸胃炎,也會在生產犢牛后使犢牛產生衰弱病,因此養殖人員需要首先保證母牛有充足的營養,有良好的產前環境。對于一些已經患有衰弱病的犢牛,養殖人員可以對其注射葡萄糖,補充維生素、鈣質等。養殖人員還要幫助患病牛做好哺乳,如果病牛本身過度衰弱,無法站立,還要對其勤加翻動。
4.3犢牛熱射病炎熱干燥的氣候以及較為強烈的陽光直曬狀況和干熱風等都會對犢牛機體的正常新陳代謝活動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犢牛體溫升高,出現臥地不起、采食下降、心跳加快等問題。為預防此類疾病,養殖場需要做好飼料管理,要控制飼料的營養,保證牛舍內部有良好的通風條件。要做好牛舍的防曬降溫工作,為犢牛提供充足的飲水,一旦發現有發生熱射病的患牛,需要及時為其散熱,進一步降低犢牛的體表溫度;也可以采用青霉素鉀、安乃近和生理鹽水以適當的比例進行混合后靜脈注射,還可以為患病犢牛補充適量維生素C,進一步提升患病犢牛的抵抗力。
5總結與反思
犢牛飼養本身就較為復雜、系統,對于養殖戶來說,尤其要注意夏季犢牛飼養,重點防止疫病的發生,做好通風換氣和防暑降溫工作,加強養殖區內環境衛生管理。夏季氣溫較高,非常容易滋生致病菌,犢牛也更容易產生熱應激反應,加之犢牛本身抵抗力較弱,養殖人員只有做好環境衛生的管理控制,保證充足的飲水,才能有效降低犢牛的發病率。養殖人員在犢牛飼養時,要注意做好養殖場周圍的滅蟲、滅蚊、滅蠅工作,切斷致病菌的傳播途徑。
作者:李毅 劉曉娜 單位: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飼養管理技術論文2
夏季天氣炎熱,下雨頻繁,這種高溫高濕天氣,給喜冷怕熱的奶牛帶來嚴峻考驗。為了保證夏季奶牛正常生產,提供質量合格的生鮮乳,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溫,保證營養攝入,防止傳染病及乳房炎等常發病是夏季飼養管理重點。
一、避免熱應急
在畜舍屋頂增加隔熱層,在運動場及畜舍間栽植速生闊葉樹木及絲瓜、瓜蔞、扁豆等攀援類植物,既利防疫、又便遮陰,也可在運動場及畜舍間搭建孔目為80目、質量好、可多次使用、便于拆卸的遮陽網。奶牛舍應建成四周通風的開放式。為降溫應配置風扇、鼓風機、噴霧、噴淋設施。超過30℃務必開啟風扇或鼓風機,增加空氣流動,沿畜舍長軸方向循環扇面轉動。若通風效果不大、溫度超過37℃時,應開啟噴淋設施。重點噴淋奶牛頭背部,避免噴淋后軀、特別是在待擠間等待時,可防止污水污染生鮮乳,每4小時1次或根據氣溫監測情況調整,盡量使用水珠較大的裝置,可減小舍內濕度,同時及時清理積水,防止奶牛貪圖涼快躺在污水里,導致乳房炎的發生,噴淋后要強制通風,鋪上墊料,防止高溫高濕帶來更大傷害,提高舒適度。
二、增加飲水量
在陰涼處增加水槽、每日清理水槽里的污物、檢查水槽是否漏水。在水里適量添加鹽、小蘇打能提高飲水量,增加排尿量帶走部分體熱;飲用符合畜禽飲用標準的低溫深井水亦有利于防暑降溫。
三、保營養供給
精飼料應量上控制、質上提高,增加蛋白質和能量濃度,可將精補料制成顆粒料或添加高質量的過瘤胃蛋白質、脂肪。同時調整飼喂方式,采用少給勤添、白天少、晚上多的方式。夜晚采食量應達到日采食量的60%~70%,每次以不剩料為宜。多喂胡蘿卜、南瓜、冬瓜、苜蓿、黑麥草、青綠飼草等適口性好的飼料,可將秸稈類飼料采用切斷、拉絲、揉制、發酵、氨化的方式提高柔軟性、適口性和采食量。為補充高溫帶來的礦物質損失和維生素需求量的增加,可在飼料中補充鈣、磷、鉀、鈉、鎂及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既可增加免疫力,又有利于維持體溫。亦可在畜舍掛上舔磚,供給礦物質和維生素。在日糧中增加0.75%~1.5%的氧化鎂緩沖劑,能提高奶牛的消化能力。
四、預防傳染病
夏季應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免疫程序,重點做好布魯氏菌病、炭疽、結核、多殺性巴氏桿菌病、鉤體病的預防接種,及時監測抗體水平和防疫密度,必要時進行補針。病死畜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及時清理運動場、臥床、走道、飼喂通道、待擠間、擠奶間的糞便、尿液、污染墊料及草料、霉變草料,養殖場周邊及內部、飼喂槽、水槽的雜草或剩料污水。在廠區大門和畜舍門口應設置車輛消毒池,進入通道應有噴霧消毒裝置或墊,消毒液應定期添加,雨后消毒池的消毒液應立即更換。牛舍及運動場的地面在徹底清理糞便污水后,用3%的氫氧化鈉溶液每周消毒1次,水料槽、金屬欄桿應每日清洗干凈后消毒。糞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制作成墊料或還田。用無毒的殺蟲劑消除蚊蠅、各類吸血昆蟲,操作中避免污染草料飲水。在廠區均勻合理布設滅鼠餌料裝置并定期更換餌料。在場區及附近周邊禁止飼養貓狗。
五、防治常見病
乳房炎和肢蹄病是夏季常發病,也是奶牛淘汰的三大病之二。1.乳房炎。在清理好環境衛生的前提下,擠奶前要保持牛身、乳房、乳頭管腺口的清潔,尤其是用毛巾或紙巾清洗乳房時,不僅要使乳頭側面和底部干凈,還要注意乳頭頂部、乳腺管外突和乳頭增生部位的清潔消毒。擠奶時要把前3把奶擠入專用杯中,進行感官檢查,看有無絮狀物或結塊血絲,有問題的下架單擠,奶應消毒滅菌后廢棄。擠完后用1%~3%的次氯酸鈉液浸泡乳頭藥浴,及時蓋好瓶蓋,并對奶畜飼喂半小時,讓乳腺管口逐漸閉合后躺臥。為預防乳房炎的發生,養殖場可每月送奶樣到DHI檢測中心檢測,體細胞每毫升超過50萬和100萬說明發生隱形乳房炎和臨床乳房炎,應及時進行處理。2.肢蹄病。此病嚴重影響奶牛采食、運動、休息、產奶量,其種類繁多,包括腐蹄病、蹄慢性疣狀真皮炎、裂蹄、蹄葉炎等,尤以前者較多。夏季常有雨水降臨,加之降溫噴淋噴霧,奶畜長時處于污泥濁水中,護蹄不良,蹄底或挖蹄不及時,蹄部受到碰磕,修蹄過深感染,都易發此病。為預防肢蹄病,應保持奶牛活動躺臥處清潔干燥,行走處地面粗糙不滑平整無雜物,及時修蹄。若病后應及時清除奶牛蹄部糞便污泥甚至陷在蹄底的碎石雜物及腐爛組織,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3%氫氧化鈉溶液沖洗患部,用酒精棉球擦干,注入少量5%~10%碘酊,清洗后,可填充松餾油、松硫合劑,或浸透10%的福爾馬林紗布填塞,以上藥初期2~3天換藥1次,以后按病情3~5天換藥1次。為防止感染,可為奶牛裝麻絲墊的連尾蹄鐵。有裂隙及小洞者,應手術擴創,充分排液后,用3%硫酸銅溶液溫浴30~60分鐘后,用酒精棉球擦干,再藥物治療。
六、抓擠儲環節
擠奶分為手工擠奶和機械擠奶。飼養數量少的奶牛散戶常采用手工擠奶,手工擠奶也應遵守擠奶流程,保證生鮮乳質量符合國標要求。一般100頭以上規模牧場都采用機械擠奶。擠奶廳門口應掛紗簾,防止蚊蠅騷擾奶畜,奶廳應設置電子滅蟲裝置。擠奶前應對擠奶廳地面、墻壁和排水口沖洗消毒,保證清潔無積水并提前通風。儲奶罐和儲奶廳也應清洗消毒。消毒完畢至擠奶前,擠奶廳門應處于關閉狀態。擠奶人員應無人畜共患病和皮膚病,清潔手及手臂、剪短指甲,遵守擠奶流程。機械擠奶為防止奶杯漏氣,建議使用“S”套杯。遇到乳頭損毀的、應套上假乳頭而不得折疊奶杯,否則容易造成奶杯漏氣吸入雜菌或脫落。擠奶結束,為避免管內壁及奶管與奶泵結合處奶垢沉積,形成不良氣味,輸送奶的管道必須先后用奶泵循環裝置用合適的沖力、溫度、濃度、時間的酸堿消毒水循環清洗,然后再用清水沖洗,不能僅用清水沖洗。儲奶用的冷藏罐必須在2小時內將奶溫控制在4℃下,對于奶溫的監測不能僅看顯示屏,還應每天用校正過的溫度計測量并記錄,看兩者誤差大小,若差距過大,則應檢查冷藏罐。奶拉走后,冷藏罐也應用消毒水反復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要定期做好擠奶機脈動器、冷凍機、奶泵的保養和易損部件的更換,注意真空泵的壓力和脈動器的頻率是否在正常范圍。使用的水質應符合畜禽飲用水標準。儲奶罐的上蓋應遮蓋嚴密,防塵和飛蟲進入。
七、重收運環節
鼓勵乳企多建一體化奶站,減少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站數量。加強奶站檢測人員的培訓及檢測能力的建設,促進檢測效率提高,增多檢測項目。加強檢測標準制定,盡快檢測生乳國標中規定的所有獸藥殘留。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避免乳企單一檢測壓價,影響奶農利益。實行優質優價。減少多層次收購。提高養殖門檻,擴大規模養殖比重,每個養殖場增派一名官方獸醫,增加養殖場興辦的奶站數量。根據養殖區域分布,合理規劃奶站,在散戶集中區,統一料草獸藥疫苗供應、防疫、收購運輸,加強投入品監管,防止使用農業農村部250號公告規定使用的獸藥,禁止使用假冒偽劣獸藥、過期獸藥、人用藥品,禁止養殖戶對外出售自配料,對違規使用獸藥的要按照《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管理條例》處罰。加強法規宣傳,增強生鮮乳生產者、收購者、銷售者第一責任意識。強化休藥期意識并落實。堅決取消非法奶站。強化散奶消費群體的健康觀念,防止人畜共患病傳播。對散奶銷售養殖場應加強布魯氏菌病、結核病檢測,合格者發放健康證,準予銷售。銷售時注意先冷藏至4℃以下,并用保溫桶裝運銷售。對于運輸環節,應優先選擇路線,選擇保溫桶或冷藏桶運輸,減少運輸時間,做好在線視頻監控,并落實后期維護費用,保證長期正常運行。運輸時間不超過36小時,24小時奶溫不超過1℃。運輸前后注意消毒清洗保溫桶。
作者:雷蕾 王均良 李躍翔 單位:陜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 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飼養管理技術論文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必備食物;而且伴隨著蛋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大規模、高密度的飼養模式已經替代傳統的養殖模式。而大規模、高密度飼養使得蛋雞養殖采用全封閉式的飼養管理方式,減少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但是其飼養密度較大,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對較高。而雞舍環境控制是蛋雞健康生長以及高產蛋性能的根本,疾病防治是預防為主,養防結合,是保障蛋雞的成活率和產蛋率的關鍵措施。夏季天氣炎熱,雞舍內濕度較大,這就導致雞體散熱受阻,采食量下降、產蛋性能下降、畸形蛋增多、抱窩和換羽、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加[1]。本文通過總結夏季的飼養管理措施,以及夏季常見疾病的防控措施,減少蛋雞因高溫而引起的產蛋性能下降和死亡,從而為雞群營造一個清涼、舒適的生長環境,以期提高蛋雞在夏季的產蛋性能與成活率,進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夏季的飼養管理
1.1調整飼料營養配比夏季炎熱的天氣,會導致蛋雞的食欲下降,進而引起營養攝入不足,導致生長速度下降,增重減少。因此,需要我們在夏季時調整飼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水平,以保證蛋雞的攝入量。通常情況下飼料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水平在正常的基礎上提高1%~2%;補充蛋氨酸0.1%~0.15%和賴氨酸0.05%;適當降低飼料中能量飼料的含量,可以替換為高能量的植物油,通常減少2%~3%的能量飼料,添加5~10kg花生油或大豆油即可。另外,高溫會加速蛋雞機體對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消耗[2],因此,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來維持機體內各種消化酶的合成和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維生素的添加量在正常飼料配比的基礎上增加1倍,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為正常配比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
1.2供給清涼的飲水蛋雞需要大量的飲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水的需求量更大。但夏季會導致蓄水池、管道內的水溫度升高,雞只不愿飲水;因此,飲水供給選擇由深井直接供給,減少水在蓄水池的存儲時間,并且深井水溫度在18℃左右,是良好的飲水來源。另外,可以采用隔熱棉等包裹水管,減少熱量的傳遞;或者直接采用流水供給,即飲水線末端打開,使管道內的水處于流動狀態,可保持管內飲水溫度較低,保證雞只喝入體內的水溫較低。
1.3加強散熱,降低溫度雞舍內夏季溫度較高,需要及時降低溫度,才能保證蛋雞的產蛋性能。首先調整飼養計劃,在最炎熱的一個月內進行雛雞飼養或者空舍;其次就是降低飼養密度,通常飼養密度是標準飼養密度的80%~90%;再者在雞舍周圍與房頂上鋪設防曬網和噴水線;最后再采用自動控溫系統,設定最大通風量和進風口加裝水簾,增加通風量可使肉雞體表的空氣流速增加,帶走多余的熱量,而水簾可以降低進入雞舍空氣的溫度。另外,還可以一周2~3次消毒,凈化舍內空氣。
1.4加強日常管理1)調整飼喂方式與時間。夏季最為涼爽的時間為晚8點到早6點這個時間段,因此,把飼喂時間調整到這個時間內,此時較為涼爽,并且一次飼喂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h,可提高蛋雞的采食量,保證雞群正常的產蛋性能。另外,可以將粉狀料更改為顆粒料,有試驗證明,均可提高雞群的采食量。另外,也可以將粉料按照比例添加一定的水,做成濕拌料,標準為用手握后,松開后分散為宜。2)清潔水線、料槽。高溫會使得料槽內殘留的飼料很快發酵變質,因此,每天每次在飼喂結束后及時清理料槽中的殘留飼料,防止雞群采食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炎熱的夏季,水線內是細菌等滋生的溫床,需要及時清理與消毒。料槽與水線一周進行3~4次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鈉、水線清洗劑等。3)防蚊蠅滅老鼠。夏季是蚊蠅滋生的最佳時期,特別是蛋雞舍內高溫高濕以及高營養的環境,為蚊蠅生長提供了最佳的環境。首先在進風口安裝窗紗,防止蚊蠅進入,同時門口也要做好防護;其次就是在雞舍周圍噴灑蚊蠅凈等殺滅蚊蠅的藥物;再者及時清理舍內糞污,減少蚊蠅生長的溫床;最后,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環丙氨嗪等殺滅蚊蠅卵的藥物。雞舍外墻自地面向上1.5~2m使用水泥涂抹,防止出現老鼠打洞,另外,對于進出雞舍的線等管道全部經墻進入,水泥磨平,不留孔洞。如果出現孔洞,則及時封堵。在雞舍外墻腳處、電線、管道等位置涂抹老鼠追蹤膏等殺鼠藥物。4)清潔衛生消毒。每天及時刮除糞便,沖洗過道及糞溝,如果采用傳送帶式的清糞系統,則及時沖洗傳送帶,減少雞舍內糞便的殘留。一周3~4次帶雞消毒,消毒劑需要半月到1個月進行交替使用;不但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還可以凈化空氣以及降低舍內溫度。消毒劑要選用廣譜、高效、無毒副作用、粘性大的消毒劑,臨床上常用的有聚維酮碘、苯扎溴銨、過氧乙酸、復合酚、二氯異氰脲酸鈉等。
1.5適當添加抗熱應激藥物在炎熱的夏季蛋雞體內合成維生素能力減弱,但對維生素的需求增加。目前用于抗熱應激的維生素有多種,常見的為VA、VC、VE等;其中飼料中VA的添加量為1.25萬~2.5萬IU/kg,VC的添加量為200mg/kg,VE的添加量為200~300mg/kg。而微量元素鈣和磷也具有一定的抗應激的作用,添加量為在飼料正常添加量的基礎上增加10%~15%即可,而小蘇打也具有緩解熱應激的作用,其在飼料中的添加量為0.5%或者添加0.5%~0.6%氯化銨。在飲水中可以添加電解多維來緩解高溫對蛋雞的影響,一般添加時間為早上10點左右到晚上9點左右。另外,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藥制劑,比如,薄荷及其提取物、冰片等。
2疾病防控
夏季天氣炎熱,再加上雞舍內飼料、糞便等含有大量營養的物質為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繁殖的條件[3]。因此,在上述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還必須做好雞群正常的藥物預防或者治療措施,來防控常見病的發生;而夏季常發的疾病防控措施如下:
2.1中暑由于蛋雞長時間處于太陽直射的環境或者是雞舍溫度過高而引起機體中樞神經系統紊亂、暴發心臟衰竭而死亡的一種急性病稱為中暑。臨床癥狀主要是病雞急促呼吸、體溫升高到45~46℃、張口、痙攣以及全身發燙。而剖檢癥狀主要集中在腦部與心臟,腦膜充血、出血,卵巢充血、出血,而心臟輕微水腫、心肌出血、積液,甚至是全身組織出血。本病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種:提早搞好防暑準備,適當降低養殖密度,改善禽舍通風,增設降溫的噴水、噴霧、水簾等裝置等[4]。如果發現及時,則可通過供給充足的清涼的飲水和清熱解暑的藥物,比如雙黃連、藿香正氣散等,同時還可以輔助添加冰片、VC、薄荷、小蘇打等藥物來進行治療。
2.2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是蛋雞養殖中在夏季最為常見的、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疾病,本病不分日齡,均易感染[5]。目前臨床治療大腸桿菌的藥物主要有阿莫西林、喹諾酮類、磺胺類的藥物。大腸桿菌病首先表現的就是腹瀉,導致雞群腸道功能紊亂,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來調整蛋雞腸道內微生物的平衡,加快病雞的康復。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雙歧桿菌、酵母菌等菌群;另外還需要輔助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促使腸道內各種消化酶的活性以及糾正電解質紊亂[6]。
2.3球蟲病雖然蛋雞處于籠養,但在夏季濕熱多雨的季節,再加上蚊蠅叮咬等有利球蟲傳播的條件,進而使得蛋雞球蟲病常常發生。因此,夏季要做好日常的管理,比如供給雞群清潔衛生的飼料和飲水;保證雞群營養物質的需求,特別是蛋白質與維生素微量元素,需要額外補充。另外減少舍內蚊蠅的數量,飼料中可加入驅蚊蠅的藥物。雞舍每天選用高錳酸鉀清洗料槽,3%的氫氧化鈉溶液噴灑地面,均可有效減少球蟲卵的數量。定期給雞群投服治療球蟲的藥物,來預防和治療球蟲病;常用藥物有地克珠利、磺胺類藥物以及中草藥制劑等。
2.4禽副傷寒禽副傷寒是家禽的主要傳染病之一。被感染的雞多在14日齡發病,其死亡率為10%~20%,嚴重者可達80%。本病的誘發條件為雞舍內潮濕悶熱、蛋雞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等。因此,夏季需要加強雞舍的通風以及降低雞舍的濕度等,同時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藥物來進行預防與治療,另外,用于預防與治療沙門氏菌的藥物還有硫酸新霉素、乙酰甲喹、慶大霉素、硫酸黏菌素等。
2.5霉菌毒素中毒在入夏后,空氣高溫潮濕,再加上今年雨水頻繁,極易造成飼料霉變,產生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少量攝入可引起雞營養不良及繁殖障礙性疾病,若攝入量過大則會引起中毒死亡。防治對策:夏季雞料采購需有節制、有計劃進行,盡量滿足現配現喂,嚴防過度積壓及過期變質。配制好的飼料要妥善保管,飼料存儲室要長期保持干燥、通風性能良好,防控鼠類侵襲,一次配制的飼料盡量在1周內用完。
3小結
在炎熱的夏季必須采取調整飼料營養的配比,供給清涼衛生的飲水,同時提高日常的管理,一早一晚涼爽的時間段內進行飼喂,并及時清掃料槽內的殘料與清潔水線;做好通風降溫、防止蚊蠅老鼠的騷擾等措施,方可提高蛋雞的采食量,進而維持或者提高產蛋性能。另外,在飼喂過程中飲水或者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以及小蘇打、解暑降溫等制劑,來提高蛋雞的自身免疫力。總之,在夏季上述管理措施對提高蛋雞生產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本地及本場養殖情況,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在炎熱的夏季,飼喂過程中根據所需科學合理地添加VC、小蘇打或解暑降溫預防熱應激的藥物,防止熱應激征的發生。另外,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劑,防止霉菌毒素中毒;半月到1個月,根據雞群狀態,制定藥物預防程序,在飼料中及時添加磺胺類藥物或者地克珠利等預防球蟲病的發生,添加喹諾酮類藥物預防大腸桿菌或者禽副傷寒等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娟,馬敏賢,趙淑珍.如何預防熱應激對籠養蛋雞的影響[J].科學種養,2019(6):47-48.
[2]由烽.熱應激對蛋雞的影響及其預防[J].現代畜牧科技,2017(6):41.
[3]顧麗,宋小會.蛋雞養殖中常見易發病的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11):32.
[4]夏鴻杰.關于夏季常見雞病的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2):180-181.
[5]張小英.雞大腸桿菌病流行特點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3):103-104.
[6]候明陽,劉建華,李娜.夏季常見雞病及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8(8):230.
作者:周文茂 袁英 劉洋 樊占利 單位:石家莊市畜牧獸醫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邯鄲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石家莊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北柳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