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建筑學 生物符號學
摘要:本文認為建筑學家弗雷德里克·基斯勒和生物符號課題相互關聯,二者共同奠定了導向建筑一生物符號學的范式框架。該范式用生物符號學理論來認知建成環境,提供了一種形塑建成環境的方法,支撐(并有利于)人類以及有機體的空間智能。于克斯庫爾的環境中的機體,可能是解決內-外問題的基石。皮爾斯的符號模式和符號理論則強調為什么認知和內-外的綜合是符號闡釋的條件。差異原則,即貝特森生態立場的基礎,將兩者相連,形成生物符號學課題。本文重點討論奧地利裔美籍建筑師、理論家、劇院設計師、藝術家和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基斯勒(1890—1965),他畢生的事業是通過建筑來統一各門科學和藝術。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他都率先具體描繪出了溝通人文科學與生物符號學的橋梁。他的中心觀點是"延續性",從這一觀點他提出了"無盡的空間"這個概念。他的觀念不同于與他同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人對無限空間的看法代表著當時現代主義的理念。"聯系"是基斯勒的關聯主義宣言,它提供了一個在人文科學,尤其是在建筑設計和建筑理論中具體應用生物符號學思想的具體方法。
符號與傳媒雜志要求:
{1}本刊注釋一律采用國標形式,腳注尾注分開。引用文獻依次注明:作者、文獻名、出版社、出版年、出版時間、頁碼等項,并請核對無誤。
{2}本刊對刊發的文章擁有版權,不得擅自轉載、改編。凡轉載、改編務經我刊同意,違者必究。
{3}引用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的全部著錄;超過則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
{4}請寫明作者單位全稱、詳細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以及電子郵件地址。
{5}來稿請注明科研項目來源,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