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百日咳實驗室診斷 流行病學特點 細菌培養 熒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和實驗室診斷百日咳病例的臨床流行病學特點,并比較細菌培養與熒光定量PCR2種病原菌檢測方法的應用價值。方法收集北京兒童醫院864例百日咳送檢患兒的臨床信息,并采用細菌培養和熒光定量PCR檢測其鼻咽拭子標本,分析不同診斷標準下百日咳臨床流行病學特點,以及2種實驗室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臨床診斷與細菌培養和熒光定量PCR實驗室診斷的百日咳病例的地區、季節和年齡分布相似,北京兒童醫院就診的百日咳患兒以河北(41.6%~45.2%)、北京(36.4%~42.9%)兩地為主,診斷病例集中于夏秋季節(5月份.9月份),嬰兒是百日咳發病的主要人群(77.5%~89.3%)。2種實驗室診斷方法相比,典型臨床癥狀“吸氣性回聲”在細菌培養陽性樣本組更為常見(x^2=5.086,P=0.024)。以臨床診斷為標準,細菌培養和熒光定量PCR診斷百日咳的靈敏度分別為27.1%和51.5%,特異度分別為79.0%和59.0%;不滿足臨床診斷標準的458例患兒中,細菌培養或熒光定量PCR檢測為陽性的共193例(42.1%)。結論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百日咳揭示的臨床流行病學特征相似。以臨床診斷為標準,細菌培養診斷百日咳靈敏度低、特異度高,熒光定量PCR靈敏度較高、特異度較低。實驗室檢測能發現更多臨床不典型病例。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要求:
{1}正文的標題層次:層次序號采用“一、”“(一)”“1."“(1)”。
{2}稿件應實事求是,觀點明確,論據充分,邏輯嚴密,語言流暢,無語法錯誤。
{3}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均由編輯委員會送呈校內外至少兩位同行專家審閱,再由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采用。
{4}來稿若是各級基金資助項目、科研成果、獲獎成果的論文,請在首頁下方或文后標明。基金項目應注明項目編號。
{5}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下面。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