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云紋石斑魚 藍身大斑石斑魚 雜交子代 胚胎發育 胚后發育
摘要:【目的】研究云紋石斑魚(♀)×藍身大斑石斑魚(♂)雜交子代胚胎發育與仔稚幼魚生長特征。【方法】通過干法人工授精將云紋石斑魚(♀)×藍身大斑石斑魚(♂)進行種間雜交,連續取樣觀察和系統記錄雜交子代的胚胎發育過程和仔稚幼魚期的生長發育和形態變化,同時培育云紋石斑魚純種進行比較。【結果與結論】雜交子代受精卵發育經過卵裂期、囊胚期、原腸胚期、神經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出膜期,歷時31h30min完成胚胎發育。雜交子代的受精率為89.57%,孵化率為75.68%,受精率、孵化率均低于對照組(91.13%和87.59%);畸形率為24.55%,高于對照組(17.88%)。依據卵黃囊、背鰭第二鰭棘和腹鰭棘的伸長與收縮、體色的變化、鱗片的出現等特征將胚后發育分為仔魚、稚魚、幼魚3個時期。孵化后33d仔魚進入稚魚期,孵化后60d稚魚變態為幼魚。與云紋石斑魚純種比較,雜交后子代生長快于后者,220日齡雜交子代全長(18.81±1.585)cm,體質量(9173.42±3.537)g,均高于同期云紋石斑魚純種[全長(16.35±1.416)cm,體質量(110.80±2.379)g],雜交后代體色一致性較高,有明顯的生長優勢。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標出序號的位置(右上角標)。
{2}請勿一稿多投,一經發現,本刊將不采用您的稿件。
{3}本刊維護首發權,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寄出3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再退還。
{4}正文各級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同級題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一位數后不加標點。
{5}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畢業院校、職稱、研究方向、目前從事何種工作、聯系電話、手機、電子郵箱、通訊地址及郵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