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淮河流域 夏季降水 年代際變化 大氣環流異常
摘要:利用1961—2016年中國642站降水資料和NCEP/NCAR再分析資料,分析了2000—2016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年代際變化特征及相應的大氣環流異常,并探討了2000年前后預測信號的轉變。研究表明2000—2016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具有明顯的年代際變化,2000—2008年為降水偏多期,2009—2016年為降水偏少期,且兩個時期降水差異顯著。降水偏多和偏少期對應的大氣環流有明顯差異,淮河流域多(少)雨期,貝加爾湖高壓脊(低壓槽)明顯,烏拉爾山和鄂霍次克海為低壓槽(高壓脊),南亞高壓偏弱(強)偏西(東),東亞副熱帶高空西風急流偏弱(偏強),熱帶東風急流偏強(減弱),同時與南半球的索馬里越赤道急流、馬斯克林高壓和澳大利亞高壓偏強(弱)有密切關系。前冬北太平洋濤動(NPO)可以作為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一個前兆信號,但2000年前后前冬NPO與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關系發生了年代際轉折,2000年之前兩者為明顯的負相關,之后轉為正相關。2000年之前冬季強(弱)NPO年與2000年之后冬季弱(強)NPO年對應夏季烏拉爾山和鄂霍次克海為明顯的高壓脊(低壓槽),貝加爾湖為低壓槽(高壓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于我國南海到菲律賓北部(臺灣附近海域),有利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多)。
干旱氣象雜志要求:
{1}論文的書寫格式要求:必須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正文、工作單位、電話、地址、郵編;多位作者稿件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
{2}稿件應有中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題目及內容提要。稿件格式請參照附件——書稿規范進行處理。
{3}本刊有權對采用稿件進行刪節、修改。如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聲明。
{4}題目、內容提要、關鍵詞來稿題目限20個字以內,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內容提要字數在300字以內;關鍵詞一般為3至5個,以分號隔開。英文標題需注意大小寫問題,英文關鍵詞統一小寫(本當大寫的單詞除外)。
{5}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每篇文稿可選3~5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須對應,不得使用縮寫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