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準噶爾盆地 早中新世 山旺階 索索泉組 原互棱齒象
摘要:中國新近紀哺乳動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動物化石記錄卻非常缺乏。報道了新疆準噶爾盆地北緣吃巴爾我義東地點索索泉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歐亞大陸象類和早期鹿科動物。其中,嵌齒象的M2第二脊具有發育良好的副齒柱三葉,因此可以鑒定為原互棱齒象未定種(Protanancus sp.),屬于鏟齒象科(Amebelodontidae),形態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齒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齒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較小但高的掌狀部分,因此被鑒定為皇冠鹿未定種(Stephanocemas sp.),屬于柄杯鹿亞科(Lagomerycinae)。通過形態學對比認為,該鹿角在系統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與原始的盧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遠。以往的研究證明,長鼻類和鹿科動物在中國出現在謝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爾我義東地點原互棱齒象和皇冠鹿的發現首次提供了在這一地區尋找長鼻類和鹿類的重要線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階的下界層型。新材料的層位過去在中國境內很少發現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國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動物面貌。
古脊椎動物學報雜志要求:
{1}文章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凡書籍、報刊、文章篇名等,均用書名號《》書名與篇名連用時,中間加間隔號。
{2}切勿一稿多投。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限于人手,恕不退稿,請諒解并自留底稿。
{3}基本要求。論文尚未公開發表,作品要求原創,嚴禁抄襲,文責自負,并附有作者簡介及詳細聯系方式。
{4}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請作者按要求將作者姓名、所在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E-mail等個人信息全部放在與正文內容相獨立的首頁,其它頁中不應出現這些信息。
{5}參考文獻采取腳注形式,具體規范按照201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實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