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腸道菌群 鼠類檸檬酸桿菌 腸道炎癥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炎癥性腸病(IBD)患者逐漸增多。在研究IBD疾病的發病機制中,鼠類檸檬酸桿菌(C.rodentium)感染是常用的模型之一,可用于觀察腸道宿主及環境因素對其易感性的影響。宿主抗C.rodentium感染的能力與腸道菌群、腸道上皮細胞及免疫細胞有關,其中腸道菌群是近期研究熱點,可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分節絲狀菌(SFB)可能通過促進細胞因子產生來增強宿主對C.rodentium的抗性;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細菌可能促進短鏈脂肪酸的產生,從而提高宿主對C.rodentium感染的抗性;嗜粘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則可能通過降解腸道粘液層,破壞腸道上皮屏障而減弱宿主對C.rodentium感染的抗性。本文圍繞上述腸道細菌對宿主抗C.rodentium感染的作用和機制進行總結。
贛南醫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有則加。格式為“基金項目:基金名稱(編號)”。論文若系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本刊將酌情優先發表。
{2}本刊有權決定稿件是否刊用及刊用時間,并有權對稿件作適當處理。如有異議,請慎重投稿。一旦投稿,即視為認可本刊的上述權利,同時視為接受本啟事其他方面的約定。
{3}來稿必須為原創性作品,必須由署名作者實際完成,不得違反國家法律和政策,嚴格遵守學術道德規范,不存在剽竊、抄襲現象,沒有版權爭議。
{4}注釋體例請嚴格參照《法商研究》(請點擊閱讀原文),注釋是否符合本刊體例不影響稿件評價,但注釋是否符合學術規范將影響稿件采用。
{5}中文關鍵詞標注3個以上,選詞要規范;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英文縮寫應在第一次出現時先給出全稱。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