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鴨茅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摘要: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4個單播鴨茅、無芒雀麥(Bromus inermis)、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苜蓿(Medicago sativa)、15個混播處理(9∶1、7∶3、5∶5、3∶7、1∶9)和無牧草播種處理,研究鴨茅與伴生種在不同混播比例下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影響。結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土壤酶活性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且表現為0~10 cm〉10~20 cm。混播處理相同土層,土壤細菌和放線菌以鴨茅和苜蓿混播時為最多,鴨茅和無芒雀麥混播時次之,鴨茅和白三葉混播時最小。鴨茅和豆科牧草混播時的脲酶活性高于鴨茅和無芒雀麥混播時的活性,鴨茅和苜蓿或無芒雀麥混播時的土壤蔗糖酶和土壤過氧化氫酶高于鴨茅同白三葉混播時的活性。與無牧草播種處理相比,單播和混播處理均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過氧化氫酶活性。
國外畜牧學雜志要求:
{1}摘要論著須附中文摘要,重要文章還必須附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
{2}來稿應符合學術論文寫作規范和要求(含標題、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文后請附作者簡介、地址、郵編及個人聯系方式等信息。
{3}引征二手文獻、資料,需注明該原始文獻資料的作者、標題,并在其后標注“轉引自”及該援引的文獻、資料等。
{4}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5}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