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北部灣近岸海域 糞大腸菌群 衛生風險 成因 防范對策
摘要:為了解北部灣近岸海域環境衛生風險及成因,提出針對性防范對策措施,采用2016年北部灣近岸海域枯水期、豐水期和平水期共3個水期的監測數據,分析糞大腸菌群污染的空間分布和季節變化特征,并將其與同期pH值、鹽度、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化學需氧量、石油類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糞大腸菌群具有典型的陸源污染特征,受其污染較大的海灣為防城港西灣、欽州灣和廉州灣,受污染海域給人體健康和貝類生食養殖帶來一定的風險。糞大腸菌群以入海河流攜帶為主,沿岸的城市、港口碼頭也是主要的糞大腸菌群來源,海水養殖區較豐富的營養鹽也為局部海區糞大腸菌群營造了較好的生長條件,導致河口、城市港口近岸及養殖區糞大腸菌群數量較高,衛生風險較大。根據不同區域糞大腸菌群的污染特點,應采取多樣的防治對策。入海流域應加強流域畜禽養殖廢水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沿海城市應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和污水廠滅菌消毒設施,加強對集中養殖海區海產品糞大腸菌群的監測,防范環境衛生風險。
廣西科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來稿請通欄排版,正文中如有圖、表,請放置于正文中相應的位置,彩色圖須轉成黑白圖。
{2}在本刊公開發表的作品,視同為作者同意通過本刊將其作品上傳至收錄網站傳播使用。作者如不同意作品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明確聲明。
{3}凡向本刊投稿,請同時授予本刊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和光盤版出版權,如有異議,請務必在投稿時注明。
{4}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5}注釋用頁下腳注,每頁單獨排序,序號使用帶圈數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