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金礦 構造蝕變體 地質特征 找礦前景 興義箐腳
摘要:箐腳金礦床位于雄武背斜近軸部南東翼南西段,金礦賦存于中、上二疊統之間的構造蝕變巖石中。礦體為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礦石多為莓狀、球狀、膠狀、環邊狀結構,星散浸染狀、角礫狀、晶洞狀、薄膜狀構造。本文對礦床的成礦地質特征、礦石結構構造、物質組成、蝕變特征等進行分析總結并對礦床成因進行探討,分析了找礦前景。認為沿已知礦體走向和傾向上加強研究和深部鉆探揭露可進一步擴大礦床規模,礦區仍有較大的找礦遠景。
貴州地質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作者撰寫論著時所引用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
{2}作者切忌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3}摘要中文摘要400~500字,必須標明: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有對應的英文,英文摘要須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最好將本文創新點寫在結論部分。
{4}來稿請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單位全稱、地址、電話和郵編。
{5}數字用法:凡是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