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國兩制 大灣區 法治 融合發展 本土主義
摘要:香港本土主義是香港歷史與社會矛盾及“一國兩制”內部張力復雜作用的結果。回歸以來,香港政治文化逐步呈現公共性危機,民主回歸的共識日益破裂,青年本土派基本形成自決與港獨的政治話語及觀念形態,本土主義在后占中時期呈現泛濫態勢。國家對港治理高度關注香港本土主義問題,逐步形成以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為基調的管治新方略。粵港澳大灣區是支撐融合發展方略的最主要抓手,不僅構成香港轉型發展的歷史性樞紐,而且有效提升了香港經濟社會的競爭力空間及其對國家的可能貢獻。居住證改革及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交通”基礎設施的開通,開啟了一個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為“一國兩制”2.0版的有序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和物質基礎。大灣區,大交通,大融合,大發展,善于在發展中解決矛盾問題,這恰恰體現了“一國”智慧對“兩制”的科學合理的整合與推動,符合“一國兩制”的初衷初心。
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注釋。注釋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分別為:①、②、③…,注釋內容置于正文之后。
{2}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說明。
{3}刊物僅接受原創性稿件,來稿文責自負,恕不退稿,稿件寄出3個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4}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5}年份中的前兩位數不可省略,如:‘'01年”應為“2001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