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06:52: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住院醫生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007年醫院主治醫生個人工作總結
2007年一年來,在醫院黨組的領導下,堅持以十七大精神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院的發展大局,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醫生的崗位職責。
一、加強政治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年來,能夠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比較系統地學習了***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時刻同黨中心保持高度一致。同時,堅持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則,把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非凡是通過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評選活動,對照先進找差距,查問題,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風、紀律以及工作標準、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為醫院的發展建言出力。作為醫院的一員,“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知情出力、建言獻策是義不榮辭的責任。一年來,緊緊圍繞醫院建設、醫療水平的提高、業務骨干的培養等方面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提出合理化建議,充分發揮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時,嚴格要求自己,不擺老資格,不驕傲自滿,對比自己年長的同志充分尊重,對年輕同志真誠地關心,堅持以工作為重,遵守各項紀律,堅持代病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樹立了自身良好形象。一年來,在領導的幫助和同志們的支持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組織的要求還差得很遠,與其它同志相比還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繼續努力,克服不足,創造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
解決辦法
1.用0.02%的含氧漂白水噴灑洗衣機內部,可以把細菌殺滅;霉菌對溫度很敏感,在35℃的水中生存率已很低,在45℃的水中幾乎為零。將洗衣機放滿水,兌上含氧漂白劑浸泡一個晚上,或者用45℃的熱水清洗均可有效殺滅霉菌。衣物同消毒液一起倒入洗衣機浸泡30~60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干凈。
2.平時注意每隔三個月進行一次清理消毒;不要將多人衣服一起洗,特別是要分開清洗健康人與病人的衣服;用完開著蓋,便于通風晾干,以減少病菌生成;衣服洗完后立刻晾曬,不要悶在洗衣機內。
淋浴噴頭噴頭四周常常有一些黏乎乎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霉菌,它們最喜愛浴室潮濕的空氣和黑暗的環境,并向空氣中散發孢子。霉菌不僅能引起眼睛癢、喉嚨痛和鼻腔充血,還會引發流感等疾病。
解決辦法用漂白劑來清洗淋浴噴頭以殺死霉菌;淋浴時打開抽風機,減少浴室內的濕度。
浴簾室內游泳池上方的空氣中細菌含量要比其他地方的空氣細菌含量多60%,如果長期接觸這種高菌空氣,過敏體質的人就容易出現“救生員肺”的癥狀。浴室存在和游泳池相同的情況,浴簾、浴盆上方的細菌含量會嚴重超標。
解決辦法
經常打開浴室窗戶或排風扇,消除細菌生成的環境。平時每周清洗一次浴簾。
馬桶馬桶的細菌長期在衛生間的空氣中懸浮,很容易落在衛生間的墻壁、牙刷、漱口杯和毛巾上,須及時清理。
解決辦法
1.沖水時把馬桶蓋蓋上,減少氣旋,防止病菌或微生物對整個衛生間的污染。
2.及時清洗套在馬桶上的絨布墊圈。
3.洗馬桶時,注意清洗內緣出水口處和底座外側,用潔廁劑噴淋數分鐘后再用刷子刷洗干凈。
4.及時清潔廁紙簍。
5.用后的馬桶刷要及時洗凈,并定期消毒,然后掛在低處,不要隨便放在角落里,也不要放在不透風的容器里。
電冰箱溫度雖低卻不具備滅菌功能,有些細菌如耶氏菌和李斯特菌能在0℃左右大量繁殖。一些真菌和霉菌也可造成冰箱內食物的交叉污染和腐敗變質。解決辦法
節前大清理一次。平時注意;
1.存放食品與冰箱功能相宜:冷藏室存放水果、蔬菜、飲料、剩飯菜,水果蔬菜須洗凈后放入冰箱;冷凍室存放魚肉類,應洗凈后放入。
2.注意存放規則:魚類不超過兩個月,肉類不超過半年;飯菜須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與冰箱壁之間要留有空隙,便于空氣流通;食品進入冰箱前要套上保鮮膜。
3.除異味:可使用冰箱專用除味品,也可用茶葉、炭制品等去除異味。把茶葉或炭裝進紗布袋內存放冰箱,定期拿出來晾曬,可以反復使用多次。
4.清洗冰箱:夏季最好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時須注意切斷電源,然后把冰箱內存入的食物全部取出,用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的“84”消毒液擦洗(用一般的餐具清洗劑也行);要注意擦洗箱角箱縫等死角;將消毒液沖凈后再用濕布抹干,然后打開冰箱門充分晾干再使用。
5.不存食物以外的東西。不把化妝品、膠卷、鈔票等物放在冰箱里,以免污染食物。
抹布是我們在打掃衛生時使用最多的工具,如果每次使用抹布之后只用水來清洗是遠遠達不到真正衛生的。研究表明,抹布用得越久含菌數就越多,其中以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霉菌等最多,洗碗抹布導致的傳染病,占疾病發生率的30%。因此,抹布應經常消毒。
解決辦法
1.消毒:每周將抹布煮沸或放在微波爐里滅菌1~2次,之后在陽光下暴曬一天后再使用。
2.專“布”專用:洗碗的、擦桌子的、衛生間的、起居室的等等,做到抹布各施其“職”,專“布”專用,減少
細菌污染。
3.定期更換抹布。
4.根據用途來選定不同質地、顏色或風格的抹布,以便區別使用。
菜板 在廚房里,切菜板是細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之一。據有關部門檢驗,每平方厘米的切菜板上有葡萄球菌200多萬個,大腸桿菌400多萬個,還有其它的細菌。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是發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決辦法
1.生熟分開:要備兩塊砧板,加工生食、熟食時分開使用。
2.及時清洗:每次用完,要擦洗干凈,放于透氣通風處,保持干燥。
3.定期使用消毒液,將砧板擦拭沖洗干凈,確保菜板衛生。
飲水機空氣中的大量細菌在放水時隨之進入飲水機。飲水機里的水、空氣、合適的溫度又給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合適的條件。一般經過15~30天時間使用的飲水機里,有一層淡土黃色的東西,手摸有黏滑感,這就是細菌生長繁殖時產生的污垢。污垢為細菌提供了營養,生成越來越多的細菌。
解決辦法
1.拔去電源插頭,取下水桶,打開飲水機后面的排污管,排凈余水(此水可導致二次污染)。然后,再打開其他開關放水。
2.用鑷子夾住酒精棉花,仔細擦洗飲水機內膽,去除污垢,為下一步消毒做準備。
3. 將300毫升消毒劑溶解到2升水里,裝滿整個飲水機內膽,并放置10~15分鐘。
4.打開飲水機的所有開關,包括排污管和飲水開關,排凈消毒液。
5.用7~8升的清水連續沖洗整個腔體,打開所有開關排凈沖洗液體。
6.用酒精棉花擦洗開關處的后壁。
7.消毒完后,可能有微量的消毒液殘留,不能馬上飲用。可放出一杯水,聞聞有無氯氣味。如果有,應該再放水,直到聞不出氯氣味為止。
開關、插座、燈罩、普通燈泡清理辦法
電燈開關留下手印痕跡,用橡皮一擦,即可干凈如新。
電插座如果沾染了污垢,可先拔下電源,然后用軟布蘸少許去污粉擦拭。
燈罩清潔帶有皺紋的布制燈罩時,用一種毛頭較軟的牙刷做工具,不易傷燈罩;清潔用丙烯制的燈罩,可抹上洗滌劑,再用水洗去洗滌劑,然后擦干。
普通燈泡 用鹽水擦拭即可。
吃喝有度保護腸胃
一般人家春節都會安排去酒店餐館聚餐,家庭宴會這一形式使小孩高興、大人輕松。有的家庭則安排在家聚會,在餐館預定幾道大菜,在家準備拿手的部分佳肴,合家團圓其樂融融,皆大歡喜。美食佳肴,觥籌交錯,這對我們的肝臟、胰腺和腸胃來說,都是極為沉重的負擔,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因此患上膽囊炎,何況無節制的飲食帶給你的只是幾公斤多余的體重。
第一個忠告 不要暴食暴飲,吃對身體有害的食品,提倡均衡適量的多元化飲食。
腸對于過量進食的承受力要稍強一些,但如飲食過量將會引起腸扭轉、腸梗阻和其它腸道慢性病的惡化,如便秘、腹瀉。輕的腸道病便是細菌感染了,多喝新鮮酸奶、服用抗生素制劑便可治愈。
鹽分過量和腌制過度的許多食品對心臟病患者危害極大,容易引起血壓高,加劇心臟供血不足。
辣食物和酒精將導致痔瘡和某些生殖泌尿系統慢性炎癥的加重。
第二個忠告飲食低脂化。脂肪的消化是個復雜過程,腸內完成這一任務的是膽汁,要消化許多脂肪需要分泌大量膽汁,容易使膽囊炎加重。
第三個忠告飲食清淡化。清淡食物要比辛辣食物對人體更有益。盡管各種香料、調味品會令菜肴增色不少,有的甚至還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但同時也刺激胃腸黏膜,不僅會使胃炎、胃潰瘍加重,還會引起包括腸炎、結腸炎和痔瘡在內的所有腸道疾病。
第四個忠告 少食“脹氣”的食物。節日里,應盡量少吃蘑菇、豌豆、玉米和豆制品等,因為它們進入腸道后便開始發酵,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別忘呵護肌膚
做好如下心理準備:旅途勞累、通宵熬夜、暴飲暴食――其后果就是人體免疫功能紊亂、皮膚組織免疫功能失常,皮膚變得暗沉、失去光澤、松弛,局部產生發炎反應,痤瘡和粉刺增多,產生眼袋和黑眼圈,總之,一個節日下來,你好像病了一場呢!如果你不想讓自己過這樣一個憔悴的節日,那么:
每天在凌晨12點之前結束一切活動,讓肌膚得到充足的休息。
防止肌膚水分流失,做好肌膚保濕補充工作。
不管多么勞累,臨睡前一定不要忘記卸妝、清潔皮膚、保養皮膚三件事。
為消除疲勞,恢復肌膚光澤與彈性,最好每天做15分鐘的面膜保養。
外出旅行時,可選用多功能的保養產品,如卸妝、清潔二合一的清潔用品,以便于攜帶而不至于中斷保養程序。
萬一出現問題,馬上采取補救措施:
1.用熱敷消除黑眼圈用棉花蘸熱水,或將濕毛巾用膠膜包起,放入微波爐加熱后敷在眼上即可消除黑眼圈,化妝時再用粉底膏掩飾。
2.冰冷的化妝水消除眼睛浮腫用冰冷的毛巾或棉花敷在眼睛四周,化妝時宜用灰色等收縮色的眼影來掩飾浮腫,切忌采用棕色,否則會增加負面效果。
綿竹市是隸屬于德陽市管轄的縣級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員面積1245.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54.63%,丘陵占12.48%,平原占32.89%,共有50.1萬人口,21個鄉鎮。九龍鎮位于綿竹市西北部,東靠武都鎮,南接遵道鎮,西臨金花鎮,北與天池鄉相鄰,有四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69個村民小組,板房安置點1個,4729戶,人口11728人。九龍鎮衛生院現有職工13名,其中:執業醫師2名,執業助理醫師3名,執業護師2名,無專職防保人員,有兼職衛生監督員2名。村衛生室8個,鄉村醫生13名。個體中醫診所1個,執業醫師1名。全鎮共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60家,其中:單位食堂3家(其中學校食堂2家),餐館1家,小吃店(攤)3家,腌鹵攤點16家,副食品店(攤)24家,鮮肉攤13家,共有從業人員112名,有衛生許可證的單位2家,有健康證的從業人員5名。飲用水臨時集中式制水點1個(國際紅十字會援助),分散式供水點21個,村民自家井水20xx余口。公共場所單位5家,從業人員6名,均沒有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
在“512”地震中,九龍鎮衛生院遭受重創,職工死亡2人,門診、病房等房屋及各種設施、設備全部毀壞,衛生監督的各種資料也全部在地震中毀損,衛生監督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
二、工作開展情況
7月22日,××省第二批對口支援綿竹市醫療衛生總隊××分隊1名衛生監督員到達綿竹市九龍鎮后,立即與第一批隊員和衛生院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工作對接,并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對口支援工作中。兩個月來,共出動人員500多人次,出動車輛100多車次,主要對全鎮食品、生活飲用水、醫療機構等單位進行監督培訓指導,建立衛生監督管理網絡,建立衛生監督檔案,對災民開展健康教育及井水消毒等衛生知識培訓,通過我們切實有效的工作,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村民的衛生意識有了明顯提高,部分有條件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根據我們的意見對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設施進行了整改,有些單位正在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具體工作開展情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對該鎮60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家醫療機構、1家臨時集中式制水點、2家學校、5家公共場所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逐家逐戶填寫調查登記表,收集詳細的相關信息,整理監督檢查執法文書和相關軟件資料,建立了比較完整詳實、分門別類的衛生監督檔案。
2、幫助建立了鎮、村兩級衛生管理網絡,鎮衛生監督員2名,村衛生協管員7名,均分別簽訂了“衛生監督協管責任書”,并明確了鎮、村兩級衛生監督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另外,幫助鎮衛生院建立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板房集中安置區衛生防疫工作方案”。
3、深入到鎮村對所有餐館、小吃店(攤)、集體食堂、腌鹵攤、副食品店(攤)、鮮肉攤、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學校等單位進行了5輪全覆蓋的衛生監督巡查,根據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過程、洗消、儲存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并提出相應的監督指導意見。新建的九龍學校板房食堂有近500名師生就餐,施工過程中,我們先后十多次前往學校施工現場,參與規劃設計,設計出詳細的布局分布圖,提出各功能間的衛生設施要求,將衛生監督的關口前移。學校開學后我們每天到學校監督檢查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情況,檢查相關記錄;幫助協調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對學校的供水量,以滿足學校師生生活飲用水的需要;親自參與學校晨檢工作,確保無呼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對五桌以上的民間家宴進行全程跟蹤監督檢查指導。對臨時集中式制水點的出廠水每天進行一次余氯現場快速檢測,確保了無食物中毒、重大食源性疾患和介水腸道傳染病等事件的發生。兩個月來,共監督檢查食品、生活飲用水、學校等相關單位300余戶次,發放衛生安全告知書47份,發出監督意見書49份,監督覆蓋率達到500%以上。同時,對分散居住村民的飲用井水消毒情況進行了檢查指導,對各村組、社區、學校等單位環境消殺工作進行了監督檢查,對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治及醫療廢棄物處置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共監督檢查相關單位(戶)300余次。
4、加強督導,開展了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人員、從業人員以及農村居民的宣傳培訓工作。對于從業人員的培訓,我們根據當地實際,針對小飲食店、小食品店、小鹵菜攤點等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低、很少接受衛生知識培訓等特點,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培訓方式,把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做到了監督檢查現場,結合被監督對象的經營、衛生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對面、點對點的培訓,我們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做到邊檢查監督,邊宣傳培訓,邊整改規范。8月15日下午,我們利用半天的時間,在九龍鎮衛生院帳篷內,對全鎮防保醫生、鄉村醫生、村組相關負責人和較大規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學校等單位的近50名管理人員進行了食品衛生、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集中培訓,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訓效果。另外,我們對社區、村組、學校等單位的環境消殺人員進行了消殺方法的現場培訓,對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了傳染病防治及醫療廢棄物處置等方面業務知識的現場培訓。兩個月來,共培訓相關單位管理人員、從業人員200多人,發放宣傳培訓資料300余份,保質保量完成了相關單位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百分之百培訓率的工作任務。對分散居住村民的飲用井水消毒方法的現場培訓也在500人次以上。
三、存在問題
1、當地重醫輕防的思想觀念非常嚴重,衛生監督工作的基礎十分薄弱。該鎮無專職防保人員及衛生監督員,對轄區內的生產經營單位缺乏有效的管理,轄區內絕大多數單位存在無證經營狀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持證率非常低。綿竹市衛生執法監督所對衛生院衛生監督工作的支持也不夠,無專項經費及專用物資的配發,對鎮、村的監督檢查力度不足,也是導致九龍鎮衛生監督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原因之一。
2、農村居民的防病意識低下,特別是體現在飲用水方面,目前該鎮有21個臨時的分散式供水點(由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臨時集中式制水點供水),大多數村民使用自家淺井水。震后,原有水質可能有所改變,但是村民衛生意識還有待繼續提高,因為消毒藥品使用后,殘留氯味的問題,不少村民仍在使用未經消毒的井水,有些村民未能掌握正確的飲用水消毒方法,水井周圍30米范圍內通常有垃圾堆、糞坑、畜圈等污染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國際紅十字會援助的臨時集中式制水點即將撤回,原供水范圍內的單位和村民的生活飲用水將成為問題。作為板房區生活飲用水的鎮畜牧站的兩口水井目前由我們××分隊監督、疾控隊員負責消毒,××分隊撤回后,板房區的生活飲用水將無法保證持續有效的消毒效果。
3、由于地震影響,多數食品生產經營戶的衛生設施嚴重匱乏,特別是防蠅防塵、清洗消毒等設施,大多數餐飲、腌鹵制品加工單位餐用具洗消容器與粗加工洗滌容器混用,餐用具消毒不能正常開展。同時,衛生管理制度難以落實,許多工作流于形式,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索證工作未能正常開展,特別是當地腌鹵攤點比較多,熟食在常溫下銷售存放時間過長,造成安全隱患非常大。
四、下一步建議
1、加大對衛生監督工作的投入,特別是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在鄉鎮設立專職防保人員及衛生監督員,充實完善衛生監督檔案,對轄區內的單位實行長期動態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2(b)-0166-03
當前,我國大部分居住人口分布在鄉鎮、農村、社區等基層地區,相對于城市醫療的先進和發達水平,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在基層[1]。基層醫生是我國實施全面醫療保健的生力軍,同時由于住院醫生的工作關系及占據的重大數量比例,基層住院醫生自然成了解決基層疾病問題、提高整體醫療水平的核心人員。目前基層絕大部分住院醫生均具有中專以上文憑學歷,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醫生面臨服務手段、工作方式、就診方法、知識結構、工作技能等方面的改變,同時由于基層經濟落后、條件辛苦、資源匱乏等的影響,基層住院醫生的素質水平很難達到高要求的標準,從而導致基層醫院臨床醫師任務繁重、患者就診困難、醫務管理混亂、整體醫療水平低下的現狀問題比較突出[1-2]。我國目前有基層醫生100萬名以上,在他們中主要承擔基本醫療和服務工作的住院醫生占絕大部分,這使得上述問題變得更加嚴峻[3]。
為解決這些問題,對廣大基層住院醫生進行繼續教育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是對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一種綜合性、規范化的培訓,是全面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加強住院醫生綜合素質技能、造就醫學人才的關鍵手段[4]。住院醫生繼續醫學教育可促進基層住院醫生快速掌握臨床坐診實踐、加深自身工作技能及知識,從而改變基層技術低、任務重、服務差、資源少及看病難的現狀問題。通過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不但要建設一支穩定、合格、具有良好醫德、扎實專業知識和臨床水平的服務基層的臨床醫師隊伍,也必須規范教育和嚴格培訓考核,以保證繼續教育的質量[5]。
本文從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其當前發展的程度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其發展并導致問題的影響因素,結合當前基本國情和城市繼續醫學教育的成功經驗,探討基層住院醫生的未來發展路徑。
1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概況
1.1 基層住院醫生
住院醫生是工作在醫院的中層人員群體,上對中高級臨床醫師負責、下對患者負責,住院醫生的醫療工作是全院工作的中心環節,與各個科室都有廣泛的聯系,也是全院醫療質量及協調運行的關鍵所在。一般大中專醫學類院校畢業學生,通過醫師職業資格考試,進入醫院工作后即是住院醫生。因此,基層住院醫生即是在國家基層地區工作的住院醫生人員。
住院醫生由于要對上級醫師和患者直接負責,所以負責醫療活動和日常事務較多,通常包括寫醫囑、開化驗單、檢查單、病歷、病程、醫技報告查詢、查房、取藥、協助臨床治療等等。由于基層設備落后,人員匱乏,基層住院醫生工作相對更多。
1.2 醫學繼續教育
繼續醫學教育高等教育畢業進入醫院工作后的終身性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高層次的教育階段。其主要內容是根據社會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對醫務人員進行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補充、更新、拓寬和提高,保證醫生能在工作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的同時,提高治療和服務質量[6]。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即是針對基層地區醫院里的住院醫生長期進行的一種醫學教育培訓。
1.3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從醫學模式上看,逐步由生物治療向生物、心理、社會治療轉變,疾病類型和治療模式逐漸增多并向綜合型發展,這就需要通過繼續教育提高住院醫生的技能和素質[6]。同時知識總量的不斷增長、舊知識被新知識取代及住院醫生的臨床知識水平也需要通過繼續教育補充[7]。基層住院醫生由于發展落后的影響,信息及經濟資源的匱乏,就更需要通過持續的繼續教育培養成高水平臨床人才,逐步提高基層醫療水平并與發展地區接軌。由此可見,實行基層住院醫生的繼續教育十分必要。
2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
基層住院醫生培訓是其繼續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組成部分,要分析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對策,以探索合適的繼續教育模式,就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2.1 當前發展現狀情況
我國在80年代初引入繼續醫學教育的概念,并逐步實行各種措施和辦法促進其快速發展,1991年頒布的《繼續醫學教育暫行規定》標志著醫生繼續教育工作走上正規化、制度化的道路,并發展至今[8]。考慮到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別大、鄉鎮農村等基層人口數量多等國情,整體住院醫生數量少、醫學院畢業生大多數不愿去基層等現狀,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逐步得到重視,各基層地區根據國家要求和自身情況相繼開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的認識性日漸深入,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暴露的許多問題和不足。基本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1 加強領導,推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培訓是培養臨床醫學人才、提高基層醫療水平的主要途徑,各基層地區根據衛生部《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辦法》,制定出適合當地的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培訓辦法等指導性文件,甚至于強制要求住院醫生進行繼續教育。部分地區組成由醫學院校、醫學會、當地醫院等參加的專門針對住院醫生的教育培訓機構,有效地促進了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2.1.2 強化制度,提高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效果 許多基層地區根據衛生部文件要求,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出臺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實施細則,強化管理和工作落實,從政策和制度上保證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很多基層地區還明確規定住院醫生職稱晉升、職位發展與繼續教育考核有關,把完成繼續教育內容和學分作為聘任、升職的必要條件,該制度的實施調動了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2.1.3 分析醫生結構,針對性實施住院醫生繼續教育 部分基層地區分析醫院住院醫生的人數、等級、工作要求等,對不同工作年限或級別的住院醫生實施不同類型的繼續教育,例如針對臨床醫學實踐教育、針對基礎理論知識教育、針對綜合素質提高等,全方位分配和提高醫院住院醫生的結構和素質能力。
2.2 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當前我國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狀況的分析,對比城市較發達地區實際發展程度和特點,結合鄉鎮、農村等地區的社會特征,總結出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如下:
2.2.1 對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認識不夠 繼續醫學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只有30年的歷史,專門針對住院醫生的繼續教育工作更少,從而導致許多個人和單位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十分欠缺。特別是在基層落后地區,甚至尚未開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基層地區行政部門對繼續教育的重視和認識嚴重影響了住院醫生的發展。
2.2.2 經費資源和配套設施的嚴重不足[9] 基層地區發展普遍落后,衛生行政部門大多設置在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鄉鎮、農村醫院一般沒有足夠經費用于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沒有配備良好的學習平臺和機會保證住院醫生接受規范的教育。同時,經費不足導致缺乏激勵機制和免費、補償機制,而基層住院醫生本身收入較少,難以接受自費參與教育培訓或離開工作崗位專門接受繼續教育。
2.2.3 繼續教育形式和資源的匱乏 基層地區高級醫師較少,住院醫生繼續教育一般都在院內聽取高級醫師的講座或統一上課學習,難以聘請國內知名高級專家進行專題教育,繼續教育形式單一,接觸的高級專家和醫師較少。同時由于地區偏遠落后等原因,導致各種醫學信息難以及時、全面掌握和了解,如國內外新知識和先進醫療方法、網絡豐富資源、知名專家經驗等重要資源難以隨時獲取和使用。
2.2.4 缺乏專門性指導文件和教材 由于基層醫療教育管理體系相對落后,未出臺針對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實施條例、管理辦法、指導意見等規范文件,缺乏教材、手冊等資料,尚未形成科學化、合理化、標準化的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體系,導致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機會少、積極性不高、效果差、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如確實針對性提高臨床實踐的繼續教育辦法。
2.2.5 繼續教育考核評估滯后[10] 繼續教育考核評估是對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加強管理和進行質量監控的重要手段,在基層地區繼續教育不完善的體系下,考核評估辦法多以考試分數、參加次數確定,方式單一,同時由于基層住院醫生學歷普遍較低,兼顧中專、專科、本科等各種層次水平,導致考核難以做出客觀評估結果。
2.3 發展對策及方向
綜合上述對我國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分析及其問題的總結,可以看出在目前雖然各基層地區陸續開展住院醫生的培訓和知識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基層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落后、條件困難導致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還處于發展初期,繼續教育體系尚未建立,存在許多重大問題和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結合我國基層地區醫療教育現狀,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偏向重視管理制度、出臺相關條例、建立各項配套設施、加大投入經費、充實繼續教育資源和評估方法等方面,并以此為發展方向提出各項有利對策。
3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
針對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工作的嚴重不足、教育體系的不完善現狀,以及各種影響基層住院醫生教育發展的問題的凸顯,提出針對性對策和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路徑迫切需要。
3.1 分步發展路徑的提出
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分步發展路徑是基于當前基層發展落后、繼續醫學教育認識性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其主要實施原理是制定階段性目標,逐步往前推進,整體快速發展的方式。分布式發展路徑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改變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的分步發展;二是提高基層住院醫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繼續教育方法的分步實施。其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3.2 強化繼續教育和培訓發展力度
針對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嚴峻現狀問題,根據分步發展路徑的原則要求,快速建立科學有效的住院醫生教育方法體系,提高管理和實施力度,強化基層醫生繼續教育工作深度,提出并實行各種教育和培訓方法。包括建立科學的學分制模式、實行全方位教育體制、構建充裕的住院醫生教育資源體系、定期開展住院醫生病例討論會等。
3.2.1 建立學分制培訓體系 學分制是借鑒高校教育模式,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確定相應的學分,以100分制衡量。其中對每個學分分配到不同方面,以保證住院醫生素質全方面提升。主要包括醫德醫風教育10分,臨床實踐操作教育15分,專業技能教育30分,基礎理論10分,病歷及醫療文書書寫10分,參加各種醫療學術活動10分,外語及服務5分,論文著作5分[11]。考核即以住院醫生這些方面接受教育和表現情況評估,確定最終學分評定結果。學分制繼續教育機制見圖2。
3.2.2 實行全方位教育制度 全方位教育制度是指對基層住院醫生實行患者管理、醫學知識、職業道德素質、人際關系處理技能、獨立處理問題能力、臨床水平等方面全面教育的一種體制。住院醫生素質好壞是醫院醫療水平和滿意度的體現,而全方位綜合能力又是住院醫生素質的直接體現,因此,在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上,要實行整體考慮、重點培訓的教育方式,即對住院醫生進行上述各方面全面教育,對內科、外科、婦科等專科技能進行重點培養,盡快培養出獨當一面的高級醫師。
3.2.3 構建資源共享體系 當前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資源是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可或缺的。本文構建資源共享體系正是考慮到基層信息閉塞、資源匱乏的問題而提出的,主要包括實際資源和虛擬資源兩個方面。實際資源共享即是與周邊醫療機構、地區進行合作,頻繁進行醫學交流活動、互相傳遞住院醫生工作經驗,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獲取多方專家的知識;虛擬資源即是搭建網絡平臺,使住院醫生可以隨時了解和使用網絡醫療相關資源。充足的資源可使基層住院醫生逐步達到較發達城市地區住院醫生的水平。
3.2.4 定期開展病例討論 建立病例討論制度是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中一個較好方法,醫院各科室之間定期開展病例討論會議,以患者學習疾病、以臨床工作拓展知識,做到活學活用,急用先學,將是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改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的良好途徑[12]。同時可以邀請資深醫師參加,傳授經驗和知識,相互學習,既提高住院醫生教育興趣又積累經驗。
3.3 構建住院醫生工作站
為解決基層醫院住院醫生不足、能力水平低下、信息化程度落后等問題,在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上就必須加快建立基層住院醫生工作站,實行住院醫生智能化工作。住院醫生的醫療工作是全院工作的中心環節,工作復雜而且任務繁多,良好的工作站就可以方便住院醫生開處方、管理醫囑、錄病歷等,對提高住院醫生工作效率和質量提供巨大便利。構建住院醫生工作站及其培訓也是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迅速達到城市化水平不可缺少的環節。
綜上所述,通過詳細分析當前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現狀,發現當前面臨管理落后、經費不足、資源匱乏、教育低下等問題,故提出了大方向上科學發展對策和趨勢。基層住院醫生可實施分步發展路徑,是我國基層住院醫生隊伍發展和壯大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楊靜.鄉村醫生職業素質提升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 李宜川,常景芝,崔金環,等.商丘市鄉村基層醫生繼續教育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2,28(4):493-496.
[3] 張淑華,姚龍山,侯健,等.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2011,(3):11-13.
[4] 李璐.基層需要什么樣的醫療工作者[J].首都醫藥,2009,(1):6.
[5] 沈淼.社區醫生網絡繼續教育需求及商業模式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1.
[6] 賈山,陳麗瓊.淺談臨床醫生繼續教育[J].培訓廣角,2005,(8):41-42.
[7] 王向波,賈建平,李存江,等.臨床醫生繼續教育新模式的實踐[J].繼續教育,2009,13(11):62-64.
[8] 周小冬,盧建華.對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8,33(4):358-361.
[9] 王番寧.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對策[J].經營與管理,2012,(1):16-17.
[10] 王慶林,周偉慶,蘇瓊.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1):66-67.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2(b)-170-02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solving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input question
YANG Li, SUN Shuch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uanw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gulate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input of faculty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rough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medical order input and doctor-nurse coupling nursing mistak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aling with the medical order in nurse. Methods: The rotating resident physicia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ining group and no-training group. The training group was received training about how to input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he other group was not, then counted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of the no-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29.12% of total medical orders, and that of training group accounted for 0.58% after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P<0.001). Conclusion: Through the training, the errors of medical order input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efficiency of nurse handling and executing medical order is improv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e errors is reduced.
[Key words] Cooperation of doctor and nurse; Electronic medical order; Training
醫囑為整個病歷各組成要素最核心的部分,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下達的書面醫學指令,需由醫護人員合作完成[1]。我院從2005年6月開始使用HIS系統進行醫囑網絡管理。網絡管理在我院已經運行了5年多,逐漸形成了正規化、規范化的模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雖然醫院進行了電子醫囑統一培訓,但缺乏專科性,處理醫囑時護士需要多次糾正醫囑錯誤。有人指出:護理差錯與醫療差錯有很強的不可分性,有些護理差錯的發生正是以醫療差錯為誘因的[2]。因此,醫囑錯誤是引起護理差錯的危險因素之一。我院是三甲醫院,住院醫生每3個月輪轉科室1次,進行專科學習,因此筆者發現輪轉醫生在進入一個新科室時,輸入電子醫囑錯誤較多,影響了處理和執行醫囑的工作效率。為了使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更安全、迅速、準確的治療和護理,我科主治醫師、護士長和主班護士對每次新輪轉醫生進行專科電子醫囑輸入培訓,使輪轉住院醫生盡快掌握專科醫囑輸入方法與技巧,保證了病房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12月~2010年6月輪轉到我科的住院醫生共121人,隨機分成未培訓和培訓組各6組。其中,未培訓組59人,不參加培訓;培訓組62人,參加培訓。輪轉醫生均為工作3年以內首次進入到我科的住院醫生。
1.2方法
培訓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和主班護士對新入科醫生進行集中專科電子醫囑輸入培訓,將以往輸入電子醫囑時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逐一講解,重點問題反復強調,加強記憶,以引起各位醫生的重視。使新輪轉住院醫師能夠盡快掌握專科電子醫囑的輸入方法與技巧,避免重復錯誤發生。 未培訓組醫生進入科室后不進行專科電子醫囑集中培訓,其他與培訓組相同。兩組進行電子醫囑錯誤發生率比較。
1.3 輸入電子醫囑常見錯誤
1.3.1對電子醫囑操作程序和流程不熟悉 ①執行次數錯誤,見于臨時醫囑開成長期醫囑,長期醫囑開成臨時醫囑,護理級別應開成持續護理,錯開成持續醫囑。②藥品劑量和領量不一致,如卡絡磺鈉劑量每支為20 mg,醫生要給患者使用60 mg,因醫生輸入醫囑后沒點擊確認,所以領量仍默認是20 mg,護士只能領回20 mg卡絡磺鈉,造成少藥。③執行科室選錯,見于輸入檢查或化驗時未把執行科室改成相關科室,造成對方科室不能確認收費。④化驗檢查項目選錯,如便找霉菌應選普通細菌涂片及染色5元,確選了特殊細菌涂片及染色10元,造成多收費。⑤自備藥,未標注自備或囑托造成領藥,見于中藥和許多自備藥開長期醫囑時,醫生忘記費用標志輸入“自備”,造成藥品上賬并多次領藥。⑥醫囑停止時間錯誤,見于醫生要在執行時間之前停止患者某項治療,而輸入醫囑時未更改時間,停在了執行時間之后,造成患者多接受一次治療。
1.3.2專科電子醫囑操作流程和制度不熟悉 ①常規給藥時間錯誤,見于專科個別口服藥“tid”應選“8 am―12 n―4 pm”,被錯選成“8 am―4 pm―12 mn”。②備注不全,見于注射胰島素醫囑,未備注餐前30 min注射等,造成醫囑不嚴謹。
1.3.3 查對制度執行不嚴格 ①醫囑開錯,見于輸入藥品或檢查化驗醫囑時選錯患者。如應該給一床開美士靈皮試醫囑,卻開給了二床。②申請單已開而醫囑未輸入電腦,見于檢查單或化驗單已開好并交給了主班護士,但醫囑未輸入電腦。③給藥方式錯誤,見于口服藥物用法開成領藥,這樣就打印不出口服執行單;肛入藥物用法開成輸液。④藥品名稱開錯,見于醫生輸入藥名錯誤,領回的藥品不是患者需要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其中未培訓組醫生輸入的電子醫囑共3 307條,錯誤條數為963條,占醫囑總條數的29.12%;培訓組醫生輸入的電子醫囑共4 825條,錯誤條數為41條,占醫囑總條數的0.58%。未培訓組和培訓組醫囑錄入錯誤比較 ,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 449.07,P<0.001)。見表1。
表1 未培訓組和培訓組醫囑輸入錯誤比較
3討論
曾有人提出,醫生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仔細的工作態度,下醫囑時應盡量排除外界干擾,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細檢查,把差錯消滅在醫囑本上[3]。強調輪轉住院醫生輸入電子醫囑時要嚴格按照規范流程進行操作,認真核對。經過統計對比分析發現,未參加培訓的醫生,由于對專科常規電子醫囑和專科藥品不熟悉,輸入醫囑不嚴謹,保存醫囑前未進行再次核對,甚至由于粗心將醫囑開錯患者,造成醫囑輸入錯誤。出現此類醫囑,需要處理醫囑的護士需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并完全了解患者的各種治療檢查情況,才能避免錯誤的發生。培訓組醫生,及早掌握了專科常規醫囑輸入方法,并對輸入電子醫囑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使輸入醫囑的錯誤率有了明顯的下降,提高了護士處理和執行醫囑的速度,使患者得到及時、安全、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綜上所述,在三甲醫院輪轉住院醫生進入各專科時,首先進行電子醫囑輸入問題崗前培訓是有必要的。專科電子醫囑崗前培訓,對于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瑞香,常桂娟.醫囑單中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光明中醫,2008, 23(3):396-397.
2病理科臨床教學實踐的基本形式
臨床科室教學查房的基本形式是通過帶教老師事先選取典型的或便于鑒別分析的病例;參加查房的住院醫師對病例進行充分了解,熟悉病史,準備病例匯報;查房當天由帶教老師對住院醫師的病例匯報和查體作出指導和示范;最后圍繞病例作出講解和分析。病理科的日常工作首先是對送檢的大體標本進行詳細檢查和取材,然后閱讀病理切片并結合大體的觀察作出病理診斷。因此,病理科臨床教學實踐的形式在參考臨床教學查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2.1教學實踐活動的準備帶教老師要提前準備備查病例,按照大綱要求圍繞某種典型的疾病類型選擇合適病例,以常見病為主,要有代表性,要選擇病史清晰,資料齊全,病理形態典型的病例,力爭通過一個病例的帶教,體現一類疾病的診斷思路。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撰寫教案,并制作相應的課件。
2.2住院醫生匯報病歷病理科醫生雖然并不直接參與管理患者和書寫病歷,但患者的臨床情況對正確的病理診斷極為重要。同時,目前國內多數教學醫院均已實現電子病歷的信息化,病理科醫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病理工作站上查閱到患者的病歷資料。在進行病理診斷前詳細地了解分析臨床資料不僅是正確診斷的重要保證,也可以培養住院醫生正確的臨床病理診斷思路。因此,在病理科臨床教學實踐中依然有住院醫師簡要匯報病歷環節,和臨床教學查房不同的是匯報的內容著重于臨床表現、相關影像學檢查、術前臨床診斷及術中的臨床所見。匯報完畢將由帶教老師進行補充,并提出和病理診斷相關的問題,如:根據病歷中的術中所見,你是否在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病理鑒別診斷?
2.3大體標本的檢查和取材在病理科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臨床查房中患者問診和查體的環節,但結合病理科的實際教學內容,將大體標本的檢查和取材環節替換該部分的內容,也是非常合理和有意義的。這部分內容一般在取材室完成。首先由住院醫生對所選病例患者的大體標本進行詳細地檢查、描述、紀錄,然后按照取材規范完成對標本的取材。在此環節,帶教老師一直會認真觀察住院醫師的整個操作過程,并在最后結合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和正確示范。
2.4病理診斷的分析和講解結束大體標本檢查后,將由帶教老師帶領所有參加臨床教學實踐的住院醫師圍繞教學的目的、針對本教學病例進行病理診斷的分析和進一步講解。帶教老師將利用多頭顯微鏡帶領住院醫生共同閱片,主要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幫助他們結合該病例的臨床情況、大體標本觀察、以及顯微鏡下的形態特點,梳理出正確的診斷思路,并給出相應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進一步可能需要的輔助檢查(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組化染色、分子病理檢測等)。最后,由帶教老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對該病例的病史特點、病理形態特點、鑒別診斷、需要進一步的輔助病理檢測技術等內容進行總結。要求在講解中結合專業的最新進展,開闊學生眼界。
3應用體會
對專業孜孜不倦地追求。XX作為全國的疑難病診治中心,所以在骨科領域也經常能碰到很多少見病,罕見病。當他們沒見過疾病時,他們就會去查閱大量的文獻,并組織全科一起來學習查閱的文獻,并討論治療方案。醫學雖然是個經驗科學,對經驗的積累很重要。他們會對已經治療過的病例資料全部保存完好,以利于總結治療經驗。
2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臨床規范化培訓教學目標及模式
心血管內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除了第一學期為期半年的研究生課程學習外,其他時間均在臨床參加臨床訓練。心內科碩士研究生要求完成8個月的內科二級學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和內分泌科)基礎培訓,還要完成10個月的心血管內科專科培訓。在專科培訓期間,明確碩士研究生規范化培訓的目標,探討適宜的培訓模式對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高素質專科臨床醫生有重要意義。
2.1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專科臨床規范化培訓教學目標
①心血管內科研究生必須熟練掌握心血管內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循環系統解剖,常見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及其發病機制。②心血管內科研究生必須熟練掌握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技術,包括心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熟練掌握體格檢查及心臟聽診、熟練分析心電圖、生化、胸片、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并熟練掌握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監護手段。③掌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診斷和治療及心血管疾病危急危重癥的診斷和處理。
2.2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專科臨床規范化培訓的教學模式
2.2.1重視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學習上述本科招收的心血管內科學研究生雖然醫學基礎知識扎實,但其心血管內科專業理論知識相對缺乏,且大多數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及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經驗。通過臨床培訓,使其具有獨立診斷和處理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及心血管急癥的能力,達到心血管內科醫生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水平。首先從培養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做起,同時注重臨床思維的培養[5]。結合臨床,每周開展一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的理論教學、心血管內科基本技能操作培訓,結合臨床典型病例開展一次教學查房。培養“三基”水平過硬的臨床研究生,使研究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基本臨床技能更熟練。
2.2.2一對一帶教、分階段培養由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一對一帶教,采取分階段分步驟的培養方式。第一階段:臨床前培訓,時間為2周,熟悉環境,掌握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包括心電圖儀、心電監護儀、電除顫儀操作,熟練掌握心臟聽診、規范的病歷及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第二階段:臨床實習培訓,時間為6周,在帶教老師帶領下,接診心內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診斷、治療及完成醫療文書的書寫,并在老師帶領下一線病房值班。初步掌握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生化、胸片、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的分析。第三階段:普通病房臨床培訓,時間為3個月,掌握心內科常見病的診斷及治療,熟練心血管內科基本操作。獨立接診心內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及住院患者的診斷及治療,獨立完成心內科普通病房一線值班。第四階段:重癥監護室臨床培訓(心內科重癥監護病房輪轉),時間為3個月,掌握心血管內科危急重癥的處理。第五階段:夯實臨床培訓,時間為2個月,完成前四個階段的專科培訓后,由科室專家組對研究生進行心血管內科“三基”及臨床思維和能力考核,發現問題,查漏補缺,進一步夯實臨床培訓,以培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過硬,臨床專業基本技能熟練的具有高年資住院醫師專業水平的研究生。
2.2.3教學模式①研究生帶教老師的要求:研究生帶教老師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向研究生講解相關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體征、輔助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并發癥及處理措施,同時研究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培養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專業水平。②“三級醫師負責制”在研究生教學中應用:依據“三級醫師負責制”原則,科室每日安排主管醫師或主診醫師查房制度,查房過程中由研究生匯報病歷,就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講解,培養其臨床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研究生掌握對心血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③由研究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查房:每周一次科室教學查房,提前2d告知病例,查房前要求研究生對患者的病情、診治經過進行前面分析,并且要求研究生查閱教材、文獻,先自己學習,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參與教學查房。此外,主持教學查房的專家,首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匯報病例,并總結病例特點,分析病例診斷及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之后大家討論并提出問題,先由主管患者的研究生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針對分析過程專家針對問題進行逐一分析,最后由專家總結并對該疾病領域的新進展、新理念、新技術進行講解,培養其臨床思路同時并對疾病的診治及進展全面了解。
2.2.4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6-7]在臨床培訓階段,使學生主動參與老師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針對病例,在臨床實踐中由研究生針對患者臨床情況,對其診治過程提出問題或有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方法,這一過程中帶教老師作為指導者分析、糾正研究生錯誤,研究生作為解決問題的主導者,不僅加深了對疾病診治過程的全面理解,而且提高了研究生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8]。
中國的醫學生來源主要是應屆的高中畢業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社會經驗。美國醫學生的來源必須是至少修完大學課程,取得相應學士學位的大學畢業生。醫學院對考生大學階段所學專業不做要求,但大部分醫學院要求考生在大學階段完成一學年的生物學和物理學課程,兩學年的化學課程,另外入學必須參加統一的MCAT(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考試,內容覆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考察學生的思維、寫作技巧及基本科學知識。同時必須通過專家委員會的面試。這些學生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能夠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因此美國醫學院的模式能夠使醫學生更快的實現向臨床醫生的轉變[2]。
中美醫學教學模式的差異
我國醫學院校教學模式目前仍是以傳統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Learning,簡稱LBL)為主。LBL優點是體現醫學科學的系統性、基礎性、完整性、邏輯性、循序漸進性等,但LBL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學科界限分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全面思維能力。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醫學院校教學主要是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為主。就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rster大學首先試行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在臨床前期課或臨床課中,以患者的疾病為線索提出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多種學習途徑相整合,通過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強調外部支持與引導在探索學習中的作用等。PBL以學習者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必須要有對自己學習任務的責任感,要全身心投入到問題中。可以說,PBL是一種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知識和提高臨床思維技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3]。在美國,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進行PBL教學,因此在醫學院學習階段不存在對于教學模式的不認可。由于國內學生習慣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部分學生對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缺乏利用圖書館和網絡等方式獲取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感覺學習困難。還有部分學生表現出積極性不足,問題提出數天后未作準備。由于信息收集比較費時,有的學生為了快速完成任務,過分依賴教科書及教師課后總結而不進行認真仔細討論,或僅抓住表面現象,對問題的討論比較膚淺,這樣勢必使PBL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中美醫學院校管理體制的差異
各位領導、同仁:
你們好!
我叫,今年歲,于年從牡丹江醫學院臨床專業畢業。同年分配到鎮衛生院任內科醫師,畢業于學院臨床醫療專業,本科。從事內科臨床醫師工作,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受到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受到病友的稱贊。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醫院交給的各項任務。
今年,在改革大潮的推動下,以“經營”醫院、科技興院的思想為主導,我競聘醫院內科醫生崗位,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內科的工作,我競聘的理由是:
第一、我參加工作時間早,年7月就參加工作,政治思想覺悟高,對黨和國家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識,聽從組織部門分配,服從領導安排,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工作中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手術需要經常加班;團結同事,與同志和睦相處,能在單位形成工作合力;對病患者關心愛護,具有強烈的愛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心上的痛苦,想方設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尊重病患者的人格,自覺維護病患者的個人隱私,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
第二、具備履行崗位的條件,能夠較好地履行好崗位職責.本人參加工作時間長,被評為醫師專業技術職稱的時間也長,經驗豐富,而且對工作環境熟悉.工作熱情高,無論是病患者上門求診解難還是例行下村體檢,總是不辭辛勞,不怕走鄉竄戶,路途艱辛,工作業績有目共睹,具備履行門診和住院醫生崗位的條件和要求,能夠履行好門診和住院醫生崗位職責. 如果競聘成功,我將做到以下幾點:
1在醫療部主任的領導和指導下,我將更加自覺地遵守好醫院的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即時對下級醫生做好指導。
2.積極參加醫院統一安排的業務學習進修培訓,加強自學,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3.服從領導和分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真履行醫生職責和義務.堅持 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為患者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文明服務的服務理念,更好地做好醫療服務工作.
4.不斷加強醫護,護患溝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見,及時采取整改措施揚長避短.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優質親情服務.
5.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如果遇到疑難問題或其他困難,我會積極主動向領導請示匯報,與同事交流會診,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面貌對待每一件工作.
6.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節約醫藥資源意識,,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負擔,促進醫院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7.遵守法律、醫療常規及規章制度。
如果我競聘成功我將努力地配合院領導進一步加強醫院醫療質量,以嚴謹的工作作風來要求自己,并不斷加強學習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完成醫院下達的每一項工作指標和任務。這次競聘不管成功與否,我將都會以更嚴格的要求來完善自己,為醫院的發展,老百姓的健康盡全力。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醫生職位競聘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叫,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年完成函授本科學歷,獲得學士學位。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在礦務局醫院工作,從事外科醫療。工作中,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因此多次獲得院領導的肯定和贊揚。
八年來,我始終以一顆赤誠之心戍守本職,體會到醫護工作的責任和光榮,感受到艱辛與不易,同時也收獲了豐富的經驗。我競聘的是臨床醫學后備技術崗,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新的崗位,并且能夠為礦務局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具備以下優勢:
一具有較強的學習與適應能力。
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與工作技能。一是向經驗豐富的科主任和老同志學習,虛心求教,學習他們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學習他們精湛的醫療技術,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不斷豐自身;同時,注意了在實踐中總結提高,思索每個醫療案例的治療的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二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斷參加各種培訓與學習,年報考了學校函授本科專業,順利取得學士學位,理論功底與實踐經驗較為扎實,為快速適應新崗位打下了堅持基礎。
二具有較強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我是一名外科醫生,多年來經常在科主任和上級醫師的帶領下參加工傷救護,積極參加礦務局周圍農村搬遷和井下醫療保健工作,多次參與突發事件和緊急救護,多次應對礦井工傷緊急搶救工作,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與同事們一起工作,鍛煉了較強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視野較為廣泛,各方面經驗較為全面,自信完全能夠做好新崗位的住院、急診、門診工作,獨立開展工作。
三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和奉獻精神。
多年的醫護工作中,我不懼繁難,跟著領導參加工傷搶救,時常抬擔架,加班加點,培養了奉獻精神;平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嚴格制度和程序開展醫療工作,熱心服務患者,做到了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具有較高的服務意識。
如果能夠得到領導和組織的信任,我將會堅決服從領導和組織安排,努力工作用具體的行動和出色的成績回報組織的厚愛和領導的支持。具體做到:一嚴守紀律,努力工作。我將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安排,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對于急診、住院等值班工作做到高度負責,對于病歷填寫做到耐心細致,對于診斷治療做到科學規范。二強化學習,熱情服務。我將繼續加強學習,邊實踐邊總結,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同時,強化服務意識,既要服務、配合好科主任和主任醫師的工作,又要加強與患者溝通,隨時了解病員的思想、生活情況,征求病員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意見,做好病員的思想工作。
各位領導,同志們:也許前進的道路崎嶇而坎坷,身上的擔子任重而道遠,但是挑戰與機遇并存。不管這次競爭是否成功,我都將一如既往、勇往直前,用實際行動回饋組織和同志們的信任。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醫生職位競聘演講稿3
各位領導、同仁:
今年,在改革大潮的推動下,以“經營”醫院、科技興院的思想為主導,我競聘醫院內科醫生崗位,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內科的工作,我競聘的理由是:
第一、我參加工作時間早,年7月就參加工作,政治思想覺悟高,對黨和國家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識,聽從組織部門分配,服從領導安排,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工作中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了手術需要經常加班;團結同事,與同志和睦相處,能在單位形成工作合力;對病患者關心愛護,具有強烈的愛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心上的痛苦,想方設計為他們排憂解難,尊重病患者的人格,自覺維護病患者的個人隱私,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
第二、具備履行崗位的條件,能夠較好地履行好崗位職責。本人參加工作時間長,被評為醫師專業技術職稱的時間也長,經驗豐富,而且對工作環境熟悉。工作熱情高,無論是病患者上門求診解難還是例行下村體檢,總是不辭辛勞,不怕走鄉竄戶,路途艱辛,工作業績有目共睹,具備履行門診和住院醫生崗位的條件和要求,能夠履行好門診和住院醫生崗位職責。
如果競聘成功,我將做到以下幾點:
1、在醫療部主任的領導和指導下,我將更加自覺地遵守好醫院的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增強集體主義精神,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即時對下級醫生做好指導。
2、積極參加醫院統一安排的業務學習進修培訓,加強自學,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3、服從領導和分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真履行醫生職責和義務。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為患者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文明服務的服務理念,更好地做好醫療服務工作。
4、不斷加強醫護,護患溝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見,及時采取整改措施揚長避短。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優質親情服務。
5、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如果遇到疑難問題或其他困難,我會積極主動向領導請示匯報,與同事交流會診,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面貌對待每一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