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單元學習計劃模板(10篇)

時間:2022-12-24 00:18: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單元學習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單元學習計劃

篇1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教師在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是主體,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發展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使用、管理與評價,標志著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新的發展階段。

一、教案解讀

1.教案的定義

教案是指教師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編制的教學具體方案,上課的重要依據,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可分為課題計劃和課時計劃。有時僅指課時計劃,一般包括班級、學科名稱、課時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課的進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時間分配、作業題、師生活動設計)、教具等。

2.教案的具體內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內容。課題(本課名稱);教學目的(稱教學目標,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型(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課時(屬第幾課時);教學重點(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教學過程(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作業處理(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板書設計(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教具(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編寫的格式(請參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師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計劃機械地對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教案的編寫完全是為了教師的教,也就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學和學生的發展及學習需要。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個性,更難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同時還束縛了教師的思想,使其成為一成不變的“播種機”。因此,就要對傳統的教案進行“思考”、“反思”,保留精華,剔除不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內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呼喚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想,教學設計單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體現。

二、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內涵及基本組成

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及內涵

余勝泉等認為“在信息化教學條件下,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為實現特定學科單元教學目標,基于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的一套相互關聯的課程單元教學規劃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體網絡為主的各種媒體實現的以學習活動為核心的多重教學活動支持的資源,主要由教學情境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鏈接與嵌入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進和信息化教學普及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含義也在逐步豐富和發展。教學設計單元包概念的發展,是以教學課件、學習資源、教學工具、學習工具和評價表等概念的發展為基礎,以數字壓縮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現實條件。其主要內涵有:(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觀念是大教學觀、學習化課程觀,基本立場是以人的學習為本,全面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的展開;(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本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規劃的一種物化形態;3.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內容是涵蓋教學目標情境化問題和豐富多樣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4)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構成包括支持學生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的輔材料,主體部分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5)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使用與發展要考慮借助各種媒體的形式予以實現,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學設計單元包要以多媒體網絡為主流媒體;(6)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主體是學習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也是學習者,教師的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一般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教學設計方案包括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定義、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分析、具體的教學流程圖。

(2)多媒體教學課件,是專門為教學活動開展而設計的各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或應用軟件,是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等的集合體。目前,人們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體編輯軟件作為基本的技術平臺來開發課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在為學生創造交互式學習環境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由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軟件,制作的軟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學的需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學性及較強的實用性。

(3)學生作品范例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評價量規,所使用的軟件環境等)。學生作品一定是學習小組制作完成,教師在提供范例的同時要強調只是為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作品提供一個參考,對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作品給一個“模版”,要鼓勵學生創新而不是“框”住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達到和體驗完成作品的快樂,在做中學。

(4)學習資源是圍繞教學開展收集和整理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教師收集到的供老師教學備課用的資源,還包括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資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資源需按照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整理,便于資源建設和資源共享,延長資源的生命力,增加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

(5)活動過程模板(如實驗報告模板、信息調查模板),根據學生主題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需要填寫一些調查表、實驗報告、記錄單、活動評價表等。教師要事先準備好這些學習記錄表單的樣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接利用表單模板填寫,這樣有助于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任務本身,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由于任務的多樣性以及個性化,有些記錄表單教師無法預先設計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

(6)活動過程評價量表,在教學活動展開中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對參與活動學生的觀察評價、問卷調查等)、評價的對象(學習的差異、情感差異、信息處理能力差異等)、評價量表、評價數據、對評價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一般在課堂教學展開中,包括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主要是課堂參與、協作學習過程中對小組的貢獻、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習過程的態度與興趣)、學生作品等進行評價的具體項目及標準,這些量表包括課堂觀察表、學生互評表、自評表、教師評分表等。

三、教學設計單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東淄博實驗中學語文組周江老師完成的“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單元包,在《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這篇論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具體以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框架問題(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內容問題)為設計思路展開的。

1.“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及基本組成

“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的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以可視化的文件夾的形式存放各種資源的,基于計算機輔助的效能工具軟件來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師個人數字資源”文件夾(即為教學設計單元包)為核心,并分門別類地將各種文檔或資源放入相應的文件夾類別中,其中子文件夾有:(1)版權信息;(2)圖片聲音(包括圖片、聲音、視頻);(3)學生范例(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學生網站);(4)單元支持(包括評價工具、學生支持、教師支持、單元計劃)。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設計單元包文件夾如下圖。

2.“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內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教學設計單元包需要教師考慮教學當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理論進行學科領域的設計(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學習主題、學習目標要求);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具備對文學現象的綜合分析能力、深入社會調查問題的能力、利用網絡或書籍查找并篩選資料的能力、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個人網頁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編輯資料的能力、課程標準的研讀、教學反思(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就是基于問題化的設計,提出有意義和有價值問題,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深層次建構。按照基于問題的設計思路,框架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參照表2。

(2)學習資源的設計和使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有教師支持材料、學生支持材料、學生作品資源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和學生網站、印刷資料(四本愛情小說)、輔助材料(電腦、影碟機、投影儀等)、網絡資源、其他(莎士比亞全集、《霍亂時期的愛情》,光盤《魂斷藍橋》)、幫助學生完成問題或任務的各種評價工具(對演示文稿、對出版物、對網站或網頁、其他評價)等。

3.教學過程的設計(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認知工具的使用、學習情境的設計等)

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體現教學單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體內容,例如,利用教師演示文稿,提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介紹單元學習計劃;師生共同初步討論所提出的基本問題,明確研究的方法(利用網絡資源、影音資源,查找資料,分小組自主研究,通過對所選擇的愛情故事的“故事背景、愛的開始、愛的進行式、愛的阻力、愛的結局”這五個方面對愛情故事進行分析);分小組進行研究(分頭搜集資料,集體討論,分析整理資料,資源共享);要求學生制作演示文稿;組織一場辯論等,這些都是教學單元包的內容,要一一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四、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看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從教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師由傳統教學觀念向現代教學觀念轉變的關鍵。教案側重教授知識的梳理以及對教材的重新組織;而教學設計單元包側重教學活動與教育資源的設計(除了教學設計方案,還要包括學習活動、教學活動過程實施方案、學習資源、評價量表、實驗報告模板等一切與教學相關的材料。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以促進學生高級思維的培養和知識深層次建構的發展為核心、促進學生高效率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從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

1.教案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比較(參照表3)

2.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單元教學設計方案、學生作品規范、范例、教學課件、評價量規、教學支撐材料、參考資源、單元實施方案;(2)學習任務與問題設計;(3)學習資源查找與設計;(4)教學過程設計;(5)學生作品范例設計;(6)評價量規設計;(7)單元實施方案設計;(8)教學設計過程的評價與修改。

3.教學設計單元包對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單元包被認為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師“領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吃透”教學設計單元包的“精髓”,在教學實踐中設計進而實施教學設計單元包,并在實施前、中、后三階段對教學設計單元包進行反思和修正,對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設計單元包中蘊含著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單元包體現著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精髓,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過程蘊含著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體現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思想,余勝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教師通過設計“教學單元包”來強化自己對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運用,在于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同時,又可以通過新理論進一步促進教學實踐,如此反復信息化設計能力將得到不斷的提高。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問題設計”有助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余勝泉教授認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先進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構主義)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本媒介,以設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劃與準備的系統化過程。這表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模塊是問題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課程問題來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具有“問題意識”,通過從“教案”設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設計的“訓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案例(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和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介紹,相信廣大教師對于教學方案的編寫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束縛,不再只是把傳遞系統的知識作為方案設計的惟一目標,不再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設計,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問題”的設計(任務驅動)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媒體工具,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真實的情境,把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是真正的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設計,既教給了學生基本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同樣,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五、結語

教案越來越不能適應教學的發展,它嚴重束縛了教師的創造能力,更不利于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出現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帶來了“新理念”、“新思維”、“新工具”,教師從傳統教案編寫上升到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促進了教師自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下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嚴寒冰.信息化教學評價――量規實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篇2

一、加強教師責任感,保證復習教學正常進行

崇高的責任感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必要條件,是取得學生信任的基矗只有一個教師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并且學生為這種投入感動且自發學習的時候,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才能正常進行,被教育者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者的示范和訓誨。崇高的責任感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具有不同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教學風格、心理特征、覺悟程度和身體素質的各個教師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就能變成具有多方面能力的教研群體,“群體互補效應”又會產生新的力量,這是取得復習成功的必要保證。

二、找準基點,對準差生,普遍提高質量

實踐表明,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是中差生。對中差生采取適當的教法,幫助他們快速提高,讓他們每一節課都有成功的喜悅。對中差生要摸清底子,找出癥結之所在,對癥下藥。對中差生,我們主要依靠“三多”(多提問、多指點、多鼓勵)和“五時”(備課時想到他們、講課時針對他們、批改時面對他們、輔導時找到他們、表揚時不忘他們)進行拉、幫、帶。但同時,也要保證優生的復習,他們畢竟是老師希望的寄托。我們的做法主要是在布置習題時采取分層次指導。同時,也利用好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來帶動中差生的學習,但要防止負面作用。

三、加強學法指導,減少無效勞動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變學會為會學,是教學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教學的根本任務并非單純地讓學生學會某些知識,其中包括教授學習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是讓學生做現代科學知識的消費者,而是讓學生做科學知識的創造者。一個人在學校學習期間,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將自己今后一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學到手。就拿化學來說,每月發表的文章數以千計,即使把每月發表的文章讀一遍,半年時間恐怕也不夠,這就迫使我們對學生進行指導,教會他們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而能力則是一個合格高中畢業生進一步成長的依托,是在不同道路上成材的充要條件。在復習中,我們重點突出一個“導”字,讓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探索知識,在深入思考中發現疑點,強化思維活動。同時要求學生吃透書本和記典型習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以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發揮家長—科任—班任三位一體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齊抓共管,全面推進

作為科任,要充分利用家長和學生接觸時間長、熟悉學生個性和對學生的殷切厚望,調動家長參與復習教學,彌補家庭教育這個盲區,加強和完善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此外,我們也要充分利用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取得班主任的支持,共同做好學生思想工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五、精心組織課本知識,善待外來題

單元復習課不能是知識的單純重復,更不能是教師的灌輸加題海。我們需要的是創造性的復習,我們要努力培養和充分相信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總結知識的潛能。在復習工作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樣在于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學生不想學習、厭倦學習,將使教師為教學采取的一切措施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課本知識,要求學生必須經歷一個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過程,要求學生重點掌握規律性知識、應用性知識和特殊性知識,最好同時形成對習題的評價能力,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不但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知識,也要求教師兼容并包。必要數量的習題是復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習題重在質而不在量。有人統計,復習中演練過的習題有60%是重復的,有300個左右題目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復習內容并能取得理想效果。我們除了建立自己的題庫之外,還有選擇地選用外省或外校的習題,但老師應嚴格把關,不要圖省事,不要為高額回扣所誘惑,爭取把學生負擔減小到最低限度。

六、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心理輔導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面臨著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各方面都即將成熟,又尚未成熟,這是一個心理多變的時期。學校、老師、家長都對學生寄予很高的希望,學生也為自己樹立了奮斗目標,在趨向目標的過程中,學生難免產生應試焦慮,老師應正確認識和估價學生的心理焦慮,適時地給予鼓勵、指導,有條件還可以請心理專家講一講心理衛生,幫助學生穩度難關。此外,也應加強學生的職業指導,樹立正確的社會角色意識,減少焦慮的誘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人格。七、研究高考,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在當前情況下,回避歷年高考試題導向作用是錯誤的。高考題是高考要求的具體體現,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和重點,又展示了題型和特點,是復習教學的重要參考。每位教師都應認真研究高考題的特點及變化趨勢,使復習做到有的放矢。此外,還要充分發揮考試說明的主線作用,突出高考題的示范作用,以此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樹立高考信心,穩定考生情緒,保證復習的完成。

篇3

前言:在科技逐漸進步的當今社會中,信息化教育得以迅速開展。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模式還處于粗放式的階段,無論從硬件還是從軟件方面,中職院校專業課程的信息化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新時期,如何將信息化技術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且在課堂上形成自我魅力,是廣大中職院校所面臨的難題。在化工單元的仿真情境教學模式下,研究中職院校化工專業教學的信息化設計,對于推動中職院校教學水平提升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

1基于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學設計思路

《化工單元操作》教學中包含很多教學內容,在本文中以“流體輸送”為例進行分析。在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中,實現信息化的課程教學設計,首先需要確定相應的教學思路。由于“流體輸送”在實際操作環節供需比較復雜,因此,無論以何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都需要保障教學的簡單化、安全性。因而,在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下,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可以秉持著:“情景化”“精細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學原則。并且在仿真課程設計上充分的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以企業典型的輸送技術為載體,在實際的仿真控件中進行教學。

2基于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下《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學過程

基于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單元操作》信息化課程教學研究,首先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分析,不同的化工實訓教學模式不同,在分析好實訓要求之后再進行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比較好;其次,教師在仿真情景下向學生進行新知識的介紹,并且引入實訓教學操作。最后,對化工單元仿真教學進行的考核與評價。

2.1項目需求分析

項目需求分析是化工操作教學課程設計中的重點,也是保障課程內容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在流體輸送項目中,教師在課堂上將《流體輸送實訓操作》設計方案發放給學生,并且將學生分組進行試驗。不同的小組對于該實驗出具不同的方案。項目需求分析工作開始,教師引導下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不同項目的討論,找到項目試驗中的問題,以保障試驗安全。經過各個小組的分析與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將流體輸送實訓過程整理為以下任務:①確定流體輸送的實現方案;②篩選出比較的輸送方式;③確定流體輸送的操作流程;④確定流體輸送過程所需的設備;⑤將流體輸送的流程畫出來;⑥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輸送。

2.2新知識介紹

在以上化工教學項目分析之后,教師需要根據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介紹新的知識。化工仿真教學模式中,多媒體仿真教學應用最為廣泛。當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案指定之后,教師借助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流體輸送生產全過程。在全過程視頻播放環節中,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并且理解自己所學重點。當學生對于本節課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此時需要進行細節Flas的播放。注重幾種流體輸送方式的基本原理、典型輸送設備結構以及操作流程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步進行。該種細節化的演示,能夠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感受。掌握操作流體輸送單元設備的具體方法。在化工仿真平臺中,包含了實驗裝置、儀表、質量評分、數據處理等界面,學生在平臺上運用仿真引導,進行流體輸送。學生經過反復的訓練,在網絡仿真機上進行反復的開車、停車訓練,獲得了較多的動手實踐機會,并且對于實驗的熟練度逐漸提升。仿真軟件與流體輸送工藝流程緊密相連,利用二維、三維的動畫技術,對于設備的內部結構、物料流動狀態以及實驗作用原理的形象描述都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2.3教學操作開展

在中職院校實訓仿真實訓室中,學生直接的參與到仿真操作平臺中,教師進行遠程的引導。首先,教師按照《流體輸送實訓操作》項目方案,在仿真操控臺上引導學生進行仿真操作。并且教師邊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邊播放時仿真項目的視頻。在實際的實驗中,學生需要根據操作評分系統的提示,一步步的進行實驗。在仿真軟件和實訓設備裝置中反復進行灌水――加壓――開泵――輸出流量――調節設備平衡等操作。

2.4教學考核

在化工操作仿真平臺中對學生的實訓操作環節進行評分考核。學生的實訓操作動作與仿真系統中的評分系統相互銜接,不同操作質量模式的分值不同,學生通過質量評分能夠發現自我實訓操作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操作改正的地方。并且在這樣的監督模式下,能夠有效的規范化學生實訓操作。當仿真系統評價之后,教師需要對化工實訓課程進行總結,在總結環節中主要包含了設計思路、學生的質疑、答疑的過程、學生小組點評、設計作品的完善。教師從專業化的角度對于學生化工操作中的行為進行評價,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改進。

3結論

綜上所述,在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中,實現信息化的課程教學設計,首先需要確定相應的教學思路。對課程教學進行設計需秉持著:“情景化”“精細化”“扁平化”“集成化”的教學原則。基于化工單元仿真情景下的《化工單元操作》信息化課程教學研究,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分析,教在仿真情景下向學生進行新知識的介紹,并且引入化工工藝教學操作。最后,對化工單元仿真教學進行的考核與評價。

參考文獻:

[1]彭茜.仿真虛擬實訓系統在中職教學過程作用的實證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篇4

筆者對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1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1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在本院待產的正常孕婦6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121例中,年齡27~38歲,平均(31.24±2.47)歲,其中輕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42例,中度51例,重度28例。對照組年齡25~36歲,平均(30.17±2.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受檢者空腹血,分別采用免疫熒光檢測(韓國i-CHROMA Reader免疫熒光分析儀)、溴甲酚綠法(深圳邁瑞BS-4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凝固法(普利生C2000-A高性能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hs-CRP、ALB、FIB。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輸入SPSS 17.0軟件包,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的hs-CRP、FIB均低于觀察組中的輕、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觀察組輕度低于中、重度,中度低于重度;對照組的ALB高于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輕度高于中、重度,中度高于重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原因目前尚未清楚,其基本病理改變是全身小動脈痙攣[1-3]。由于小動脈發生炎癥改變使管腔狹窄,動脈硬化,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增加,從而發生高血壓、蛋白尿等。全身組織器官也可因缺血、缺氧而受到損害,嚴重時可發生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衰竭,導致胎兒或新生兒死亡。

CRP是人體內一種對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比較敏感的急性期蛋白[4],是一種環形結構的五聚體,其生物學功能主要是競爭性與配體結合,激活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補體,清除與配體相結合的病原體或病理物質[5]。hs-CRP是檢測更為敏感的CRP。機體發生炎癥、感染、腫瘤時,可刺激肝細胞大量合成分泌并釋放CRP,其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當機體內的炎癥介質被清除,血液循環系統中的CRP的濃度也隨之逐漸下降[6]。CRP對判斷機體組織損傷及炎癥程度是比較敏感的指標。FIB也是由肝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大分子急性期蛋白[7],在人體的凝血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FIB升高可導致纖溶系統及凝血系統發生紊亂[8]。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也是一個特殊的炎癥反應過程[9],炎癥發生時,大量hs-CRP及FIB被肝細胞合成和分泌并釋放入血循環,使血液中的hs-CRP及FIB濃度增高,且與病情嚴重程度成正比[10]。本組資料中,觀察組的hs-CRP及FIB水平按照輕度、中度、重度依次升高,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也證明了以上觀點。

ALB由肝細胞合成的一種負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11]。當機體發生損傷和炎癥時,體內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等生物活性介質,導致ALB合成減少,使血液中ALB濃度下降[12]。另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痙攣,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ALB得以從腎小球濾過,也引起血液中ALB的濃度下降[12]。本組資料中,觀察組中的ALB水平,重度明顯低于中度,中度明顯低于輕度和對照組(P0.05)。可能與輕度患者血壓升高不明顯,尚未出現蛋白尿有關。

參考文獻

[1]孫,吳振蘭,李玉.AECA與CRP在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30.

[2]周熙琳,陳德生,周柱玉,等.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相關性分析[J].臨床醫學,2009,29(8):89-90.

[3]覃日吉,范微,楊莉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蛋白、纖維蛋白原變化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17):115-116.

[4]董曉倩,樓秀敏,竺蘭蘭.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的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11):2880-2883.

[5]章小東,鄭穗瑾,陳以初.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及纖維蛋白原的測定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6):2167-2169.

[6]陳亞紅,魯科峰,蔣.冠心病、高血壓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21(7):2350.

[7]王彥林,駱月娥,程蔚蔚,等.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超敏C反應蛋白與糖脂代謝相關性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7):58-59.

[8]余靈燕,何曉薇.超敏C 反應蛋白和高血壓相關性及意義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5990-992.

[9]陳峻,胡必成,王羽,等.Hcy及hs-CRP水平與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者的相關性探討[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1):50-51.

[10]羅儉權,楊家城,李競春,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水平的相關性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2):1835-1836.

篇5

活動地點:校內體育館

活動對象:經管系全體學生

活動主旨:發揚傳統文化,展現校園風采,培養學生素質

活動開展原因:

  1..鍛煉實踐部全體部員的實踐、策劃能力

  2..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全面發展

活動中應注意的細節:

1.各種高難度動作帶來的意外傷害

2.人員擁擠

3.停電

4.學生的不文明行為,如:起哄,吹口哨等

宣傳方式

1.張貼海報

    2.到校園網站

3.校園廣播

4.問卷調查  

5.掛橫幅

6.發放關于元旦晚會的報紙和書刊

評獎標準:

1.評出前三名,分別給予不同檔次的獎品和證書

2.只要參加的均給予鼓勵獎

經費預算:

1.場內布置100元

2.獎品費300元

3.宣傳費50元

篇6

1課程介紹

首先介紹本次課程的背景、主題、課時、先行后續章節,明確課程地位。1)圖文結合,以手機為例闡述封裝概念:隱藏對象的屬性和實現細節,僅對外公開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屬性的讀取和修改的訪問級別。2)本課主題是面向對象之封裝,屬于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的一個章節,開設專業為計算機軟件專業,安排課時為2課時理論課。3)本課時的先行章節有Java相關知識與運行環境搭建;Java基礎語法與流程控制;面向對象初探———類和對象。后續章節有面向對象核心思想之繼承與多態以及面向對象之接口。

2教學分析

2.1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內容不僅僅包括教材內容的綜合,還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設計、信息化手段的支撐。我的設計思路如下:首先,進行市場調研,根據職業現狀,確定專業崗位,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是我們進行教學內容設計的重要依據;歸納崗位中的典型任務,提出相應的專業能力要求,通過細化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情調查和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設計;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實行課堂教學實施;完成教學后,再進行評價反饋和完善。

2.2教學目標

本課的知識目標包括:什么是封裝;為什么要封裝;怎樣實現封裝。其中怎樣實現封裝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課的能力目標要求學生體會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編寫模塊化程序。

2.3學情分析

本課程面向計算機軟件專業大一下學期的學生,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可以總結如下:他們的專業學習熱情尚處于培育期,要求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他們初具編程能力,喜歡模擬真實的工程項目;對動手操作有熱情,借此強化實踐,提高興趣;理論知識方面欠佳,需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

2.4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情況,確定了以學生為中心,項目導向型的教學策略。教學以項目為載體進行,具體的工作項目與任務使教學目標一目了然,比起傳統章節式教學,更能引發高職學生的學習熱情。信息化支撐的手段包括網站、軟件平臺、多媒體課件、試題庫與多種與學生交互方式。

3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課前探索、課堂實踐和課后拓展。其中90分鐘的課堂安排如下:問題討論(15分鐘)、理論介紹(25分鐘)、項目規劃(5分鐘)、項目實施(40分鐘)、總結與討論(15分鐘)。1)課前探索:預習、思考、討論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通過課本預習,初步了解面向對象特性。了解對象所具有的屬性與行為。讓學生試體會在程序中如何通過代碼來設置或執行屬性和行為。總結問題如下:如何理解屬性和行為的權限;為什么說直接向屬性賦值是不良的編程習慣,正確的方式又該是怎樣的;如何理解對象所能執行的行為。2)課堂實踐理論介紹:本課內容屬于教材的項目五———學生基本信息管理中的一個任務。通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現對學生基本信息的統計與顯示。其中運用到的封裝知識點用來構造學生對象。問題討論:通過舉例說明、現場編程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問題1:如何理解屬性和行為的權限。通過對封裝概念的介紹,學生對權限的定義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講解具體的權限定義關鍵字:private、public、protected、friendly,每個關鍵字所能修飾的元素以及具體的范圍如何理解。此時也運用到了上次課所講過的繼承相關知識。再通過現場編程,讓學生實際了解權限定義。問題2:為什么說直接向屬性賦值是不良的編程習慣,正確的方式又該是怎樣的。屬性是類的核心,而程序模塊面向用戶,屬性應該屬于內部結構,比如手機的內部電路。如果直接向屬性賦值,則相當于對程序內部結構的破壞,所以說是不良的編程習慣。正確的方式是使用getter/setter方式對屬性進行封裝,提供接口以便于進一步操作。問題3:如何理解對象所能執行的行為。對象能執行的行為包括預定義方法和自定義方法。其中預定義方法需要從API引入,則涉及到包的組織、繼承、封裝等綜合性知識。最后通過互聯網等知識平臺,補充封裝在現實軟件設計中所起到的作用。項目規劃:理論知識介紹完畢之后,進行具體的項目規劃,首先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分析,明確項目內容,細化項目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項目結構與流程圖(可通過互聯網與教學資源網獲取參考資料)。項目實施:根據項目結構圖,以教師為主導,完成本課時的任務模塊———實現訪問控制。本任務將在上次課的基礎上,重新定義學生類,對學生及其不同成員定義不同的訪問權限,并封裝學生個人的基本信息。另外,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實例變量和類變量,實例方法和類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總結與討論:教師對本課時的知識點作逐一回顧,再次強化重難點———為什么要封裝,如何實現封裝。學生通過本課時學習,應掌握以上知識點并作答。學生需要完成的配套訓練,將在相應2課時的上機課時中完成。教師布置上機項目,學生通過課后設計、編寫,上機調試,進一步熟練掌握知識點的實際編程運用。3)課后拓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教學資源與教學場所,學生需通過動手編程、設計項目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點,為上機課做好準備。4)考核與評價本課程考核分為三部分:理論掌握度50%+項目分析與規劃能力30%+項目實施能力20%。5)特色與創新本課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實現了教做學評為一體,以工作過程為指導,實施項目有應用價值,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課程的改革思路如下:(1)強化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加強項目的實用度建設。(2)建設精品課程與教學網站,打造優良的師資團隊。(3)建立基于企業項目開發的學生技能實踐達標的在線考核平臺,實時反饋學生學習程度。

4結束語

計算機專業具有技術性強、知識更新快、就業分散的特點。高職院校重點是培養職業人才,其教學應與一般本科院校有所區別。就計算機教學而言,應該具有獨特的職業計算機教學特色,要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要求學生適應能力強,有創新精神,逐步提高職業素養,培養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除了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應具有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的精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中應結合市場需求和崗位需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新途徑,建立完整的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以“精理論、重能力、多實踐、求創新”的辦學理論為指導思想。重視實踐和應用,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教學過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編程思想,提高動手能力,理論課教學之中要隨時注意這一點。

【參考文獻】

篇7

1.1單位基本情況

單位名稱

福州市XX化工有限公司

詳細地址

福州市XX縣XX路XX號

單位性質

國有/私營 企業

所屬行業

化工

單位類型

生產/儲存/使用

負責人

朱XX

聯系電話

138xxxxxxxx

1.2生產工藝

該公司主要從事水處理劑等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主要服務對象是污水、循環水等水處理的行業。生產的危險化學品有三氯化鐵水溶液、六九三氯化鐵,其生產工藝是利用舊液(含FeCl335%)通氯吸收制成三氯化鐵飽和溶液。

1.3重大危險源情況、級別(含有多種危險源的需逐一列明)

福州XX化工有限公司涉及的主要危險化學品有氯氣、三氯化鐵溶液、燒堿……。其中,生產使用的液氯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物質,屬于XX級重大危險源;生產使用的**為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物質,屬于XX級重大危險源……

危險物質儲存量及其臨界量

序號

危險化學品

規定臨界量(t)

最大可能周轉存量(t)

是否超過臨界點

是否屬重大危險源

1

液氯

5

14

超過

1.4主要危險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和處置要點

品名

理化特性和危險性

處置要點

第2.3類,有毒氣體。本品助燃,高毒,具有刺激性。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氣中燃燒,一般易燃氣體或蒸汽也都能與氯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氣能與許多化學品如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燃燒氣、烴類、氫氣、金屬粉末等猛烈反應發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質。它幾乎對金屬和非金屬都有腐蝕作用。

滅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泄漏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450m,嚴格限值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穿內置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的全封閉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氣體泄漏,還應注意防凍傷。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如木材、紙、油等)接觸。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噴稀堿液中和、稀釋。也可以將漏氣鋼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三氯化鐵

第8.1類,酸性腐蝕品,不然。吸入本品粉塵對整個呼吸道有強烈刺激腐蝕作用,損害粘膜組織,引起化學性肺炎等。對眼有強烈腐蝕性,重者可導致失明。皮膚接觸可致化學性灼傷。

滅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泄漏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自給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戴橡膠手套。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然材料覆蓋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蓋,減少飛散。

燒堿(氫氧化鈉)

第8.2類,堿性腐蝕品。本品具強烈刺激和腐蝕性。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粉塵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直接接觸可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

滅火方法:本品不然。根據著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泄漏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橡膠耐酸堿服,戴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酸類接觸。禁止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1.5滅火藥劑儲備及消防水源

篇8

(1)運動參與: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健美操運動的認識,使其能主動參與到健美操的學練過程中。

(2)運動技能:初步了解健美操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學習健美操的基本步伐。能夠按照音樂的節奏和速度,協調、規范、優美地完成組合動作,為下單元的成套動作學習打好基礎。

(3)身體健康:發展柔韌、協調、力量、表現力等素質。

(4)心理健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及鑒賞能力,形成自信、自尊、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5)社會適應: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參與、相互交流、團結協作,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良好的紀律觀念。

2.單元教學設計(見表1)

二、單元教學案例分析

1. 對單元教學目標的分析

首先,該單元教學目標的制定方式為“新課程五大目標”格式,但隨著第九次課程標準的頒布,筆者認為應調整為四個目標,即把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合二為一。其次,運動技能目標中的關鍵詞“掌握學習健美操基本步伐”太籠統,表述不夠明確,掌握與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學習在先、掌握在后,同時,應明確學習什么?掌握哪些技術?因為這是單元教學目標,包含了8課次的內容與目標。第三,建議身體健康改為“體能”目標,并明確表述健美操項目有關的體能,如柔韌、協調、表現力等,而不要加上力量,雖然健美操項目也需要一些力量,但健美操中的“力量”與力量素質是完全不同的。

2. 對單元教學計劃的分析

(1)筆者認為體育課程教學的本質是運動技能教學,雖然也需要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但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應該貫徹在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之中,因此沒有必要單獨設立一節理論課來講授健美操的理論知識。

(2)從單元各課次的重難點安排來看,筆者認為各課次的重點與教材內容相互混淆了,如第二節課的重點是“學習掌握好各種步伐”,這是內容,不是技術教學的重點;第三節課的重點是“重新組合出一組動作,變一為二”也是內容,不是技術難點。

(3)在第三節課進行的基本步伐組合操的教學設計,筆者認為所教授的基本步伐較少,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基本動作,但將這六種基本動作組合成一套基本步伐操,未免顯得過于單調與乏味,這里應適當再加上幾種基本步伐,同時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轉體及其他銜接動作,將基本步伐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各種變換,不至于讓基本步伐操過于枯燥。

(4)該單元教學設計者對教學主要策略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教學策略是指教法?學法?練習法?沒有明確的闡述,這說明我們在理論層面上沒有把教學方法的真實含義理解到位。筆者認為教學方法應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教法與學法,教法直接指向教師的教授方法,學法指向學生學習的方法,但以上是教育學理論層面的“教學方法”含義,結合體育學科特點,筆者認為還應在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加上一個“練習法或練習步驟”,這樣才比較符合體育教學的特點。

篇9

這篇九年級上冊化學期末測試第六單元復習題的文章,是

1.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質有關,又跟它的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 A. 用來滅火 B. 制干冰 C. 制純堿 D. 制化肥2.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古代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不變色,是因為墨中的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 B.金剛石可用于鉆探機的鉆頭,是因為金剛石熔點高 C.橡膠制品 中加入適量炭黑的目的是提高橡膠的耐磨性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劑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 繼“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學家又發現另一種“分子足球”N60。一定條件下N60中積累的巨大能量會在一瞬間釋放出來,是未來的火箭燃料,N60屬于: ( ) A.金屬單質 B.非金屬單質 C.化合物 D.混合物4. 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 ) A.H2 B.C C.CO D.CO25. 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不能用 ( ) A. 燃著的木條 B. 灼熱的氧化銅 C. 紫色石蕊試液 D. 澄清石灰水6.關于實驗方法的歸納錯誤的是 (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應容器 B.制取氣體時,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給試管中的物質加熱,試管口不一定都要略向下傾斜D.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有些塊狀藥品可用鑷子夾取7.工業制水煤氣的化學反應是C+H2O  CO+H2,該反應中,氧化劑是( ) A.C B.H2O C.CO D.H28.分子數相同的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它們的質量比為( ) A.1:2 B.2:1 C.7:11 D.11:79.吸煙的危害之一是煙氣中含有能破壞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有毒氣體,這種氣體是 ( ) A.CO2 B.CO C.N2 D.SO210.下列四種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其中一種物質與其他三種物質都能發生反應,則這種物質是 ( ) A.石灰水 B.水 C.二氧化碳 D.木炭11.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密度不同 B.碳燃燒的條件不同 C.用途不同 D.分子的構成不同12. 下列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結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還原性 D.向種植蔬菜的大棚中補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長13.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需不斷消耗空氣中的二氧 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卻是基本保持不變,這是由于:①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礦物燃料的燃燒;③ 死亡動植物的腐爛; ④某些礦物如CaCO3等的加熱分解。 ( )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14. 一種 無色 氣體X通過灼熱的碳,得到另一種氣體Y,Y和灼熱的CuO反應又得到銅和X,X和Y是下列哪組物質: ( ) A. X是CO Y是CO2 B. X是O2 Y是CO C. X是CO2 Y是CO D. X是O2 Y是CO215. 將一定質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 分反應后,生成的沉淀質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氣體的質量,則原混合氣體中CO和CO2的質量比為: ( )A.14∶11 B.11∶14 C.7∶11 D.11∶7二.非選擇題:(反應化學方程式每個2分,其它每空1分)16.請從①石墨;②活性炭;③氧氣;④氫氣;⑤二氧化碳;⑥一氧化碳中,選取相應物質的序號填 空。(1)最清潔的燃料是 ? (2)有毒的氣體是 (3)可用于冰箱除異味的是 (4)屬于氣體化學肥料的是 ? (5)用于急救病人的氣體是 (6)可作干電池電極的是 17.鍶元素(元素符號為Sr)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右圖所示。鍶元素屬于 (選擇“金屬”或“非金屬”)元素,鍶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 ,鍶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 (選擇“失去”或“得到”)電子,生成的鍶離子的符號是 。18.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右圖。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 ;(2)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 ;(3)繼續加熱,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物質。請你寫出①②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 、② 。19.如圖所示,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 _ ___ , 該實驗說明(1)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 _________, 上述結論可以推斷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20.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規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你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寫出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2)選擇 裝置組合來制備和收集氣二氧化碳(填字母編號)。(3)已知氨氣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應選擇的收集裝置 。(填字母編號)。(4)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應選擇的反應發生裝置是 。(5)檢驗集氣瓶里的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的方法是: 。四、計算題:21.實驗室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8.8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碳酸鈣?

22.取22.2g石灰石樣品,放入盛有146g稀鹽酸的燒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鈣與鹽 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反應,也不溶解),燒杯內物質質量變為159.4g。求:(1)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2)石灰石中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篇10

1.在自主整理的基礎上,分類復習易錯生字詞語,做到讀寫正確。積累并在語境中運用ABB式、ABCC式、AABB式詞語。

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回顧課文內容,體會童話故事的特點。

3.重讀單元習作中自己編寫的童話,進行片段修改,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課前準備】

1.學生自主完成第三單元自主復習單。

(自主復習單幫助學生整理容易出錯的詞語、梳理童話故事的人物和作者,引導學生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喜歡童話人物的理由,并生動地講述童話故事)

2.教師制作復習課件,設計課堂復習單。

【教學過程】

一、梳理生字詞語,鞏固字詞練習

(一)字詞過關

I.鞏固本單元的易讀錯生字及易寫錯詞語。

臉頰鐵鍬樹杈一副彼此拽住

隆冬凝視覆蓋冷酷拆除伐木告示牌

草翠花開

(1)讀準生字,讀對詞語。

(2)提醒關鍵筆畫并書空。

2.完成復習單1、2小題,并校對。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臉頰(jia jia)鐵鍬(qiao qiu)樹杈(cha cha)一副(fu fu)彼此(pi bi)拽住(zhuan zhuai)

(2)看拼音,寫詞語。

fu gai chai chu long dong ning shi

( )( )( ) ( )

fa mu leng ku gao shi pai

( )( )( )

cao cui hua kai

( )

(設計意圖:對接學生的復習起點,了解學生本單元容易寫錯的字詞,以避免在課堂中出現“炒熱飯”的現象,可提高復習的效率。通過自主復習單的完成,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復習的意識,便于促進學生在復習階段養成主動復習的良好習慣。)

(二)詞語運用

1.聚焦盤點ABB、AABB、ABCC的詞語。

火辣辣笑嘻嘻興沖沖毛茸茸勤勤懇懇

蹦蹦跳跳可憐巴巴

2.聯系童話人物,用好這些詞語。

3.小結:用上這些詞語可以使童話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動、更形象。

4.積累同一類型的詞語,并選擇一個造句,描寫人物的特點。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來,總是慢吞吞的。

樂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心里樂滋滋的。

認認真真—一上課時,我總是認認真真地聽講。

議論紛紛一老師在上面講課時,總有一些同學在下面議論紛紛。

5.同桌互相評價,推薦好句。

(設計意圖:不同學段對于ABB等類型的詞語的掌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經積累的基礎上,能夠創設語境,學會運用是第二學段詞語學習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童話故事中人物特點的描寫,靈活運用這些類型的詞語,可幫助提高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二、回顧課文,理解童話特點

1.圍繞自主復習單,小組交流最喜歡的童話人物,并說說理由。

2.教師小結:童話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還能像人一樣說話。

3.圍繞童話人物,朗讀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體會童話語言的豐富性。

(1)巨人行為前后變化的句子。

“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

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2)小木偶訴說“腦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覺得腦袋很疼,只好抱著腦袋蹲下來。

“腦袋疼。”小木偶抬起頭,笑嘻嘻地回答。

“腦袋很疼。”小木偶還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頭疼得越來越厲害了。現在,他真希望自己還是一段沒有腦袋的木頭。

3.小結:童話故事中的對話描寫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點。

4.再次出示童話故事,小組交流童話故事的啟示。

5.梳理故事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小結童話故事的特點:得到啟示。

①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會兒,就飛走了。

②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③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6.小結童話的特點:想象力豐富、故事引人入勝、給人有所啟示。

(設計意圖:單元導讀中要求學生要“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而童話的特點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仍是個較為抽象的概念。結合課文內容,以童話人物為線索,進行小組合作,運用“評價、朗讀、說理”的學習方式自主梳理,進而明晰童話的特點,鞏固對童話故事的理解。)

三、習作修改,互相評價

1.梳理自己寫的童話內容,填寫表格。

2.對照童話特點,自我評價。

書寫端正( )語句通順( )好詞佳句( )

想象豐富( )情節精彩( )有所啟示( )

3.修改自己編寫的童話中的一個片段,伙伴評價,教師點評。

修改1:童話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修改2:童話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辽源市| 永靖县| 西宁市| 潜山县| 屏南县| 永春县| 祁连县| 曲阳县| 临夏县| 新田县| 察哈| 许昌县| 若羌县| 建湖县| 漳州市| 延津县| 延安市| 锡林浩特市| 牙克石市| 会宁县| 夏津县| 瑞丽市| 屯门区| 方正县| 南阳市| 静安区| 博兴县| 南充市| 镇雄县| 富蕴县| 城固县| 布拖县| 古浪县| 深圳市| 江北区| 常熟市| 呼玛县| 龙南县| 铁岭市|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