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6 23:34: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養老護理員培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老齡化人口數量正在逐年增多,增大了對養老機構的需求,還需要在培育養老護理員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護理技能,使其能夠更好的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促進養老服務模式的變革。所以,要加大對養老護理員的教育培訓力度,通過綜合性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了保證養老護理員教育培訓的質量,必須構建系統規范的培訓標準,激發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熱情,使得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養老服務當中。
1.建設養老護理員培訓總體標準
加強對養老護理員的教育培訓,使其能夠最大化的滿足養老服務需求是當前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措施。而為了保證培訓工作質量,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培訓標準。在一個完善的培訓標準體系當中,首先需要設定的是培訓工作的總體標準。在整體性標準建設當中需要重點把控好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培訓場地和設施。在培訓場地的設置以及各項培訓設施的安排方面,必須要符合養老護理員理論和實踐學習的要求,配備有專門的培訓設施和模擬場地,確保這些場地設施能夠輔助養老護理員完成多種護理技能的實踐操作,積累豐富的護理理論知識。第二,師資隊伍。培育養老護理員的師資團隊必須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能力以及職業素養,以便通過言傳身教和示范指導等多元方法強化對養老護理員的教育指導。第三,培訓檔案建設。專門為養老護理人員建立培訓檔案,記錄培訓過程以及整個過程當中護理員的一系列表現,以便為培訓評價打下基礎。第四,培訓評價與改進。在培訓評價體系和標準建設當中,需要設置彈性空間,以便進行評價調整和改進。
2.設置培訓機構及培訓對象標準
從事養老護理員培訓的培訓機構要滿足的標準主要包括:第一,培訓機構具備對養老護理員實施專業化培訓的師資團隊,同時擁有獨立法人資格,能夠順利的完成與養老護理員培訓一系列的保障工作。第二,具備豐富的培訓經驗,同時在培訓場地以及相關設施方面非常完美,能夠有效培育經驗和技能過硬的養老護理員團隊。第三,設置有完善的培訓計劃、流程、組織和考核制度。培訓機構需要立足學員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他們學習規律的計劃,對工作流程進行規范,與此同時,能夠形成對養老護理員培訓結果的全方位考核。第四,具備完善的師資管理、學員管理、教學管理、檔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能夠為培訓工作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第五,具備實施理論和實踐綜合教學的方法、場地、設備設施等條件。接受培訓對象需要滿足的標準主要有:第一,熱愛養老護理工作,具備職業道德素質,能夠在日常工作當中堅守職業準則。第二,本身擁有一定的養老護理知識和專業技能。第三,能夠在接受培訓的過程當中認真學習和消化,努力完成各項培訓工作任務,主動接受培訓考核。
3.完善養老護理員培訓考核標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和人口期望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及其老齡人口健康照料問題已成為21世紀我國及世界共同面臨的民生問題,這不僅為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也對養老護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養老護理隊伍是養老服務行業中從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的最大群體[1]。然而,目前老年護理隊伍建設面臨著持證率低、培訓內容陳舊、培訓覆蓋面窄等問題,政府和養老機構應分析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需求,制定相關措施加強培訓。本文就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綜述如下:
1.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培訓現狀
1.1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證率低 2000年國家《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規定了從事技術復雜以及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90個職業的人員(含養老護理員),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上崗[2]。但由于國家有關養老護理就業準入的規定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地方相關部門對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重視不夠,大量未取得護士執業資格及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的人員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據統計,全國現有約100萬養護人員,其中95%以上沒有執業證書,普遍缺乏專業護理知識[3]。調查顯示,北京、上海等市持證率為57.4%,其中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持證率僅為43.5%。廣州市養老護理員持證率更低,僅為12%。天津市141家民辦養老機構中甚至有52.7%的養老護理員連簡單培訓都沒有進行,養老護理員5成無證在崗[4]。
1.2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內容陳舊 培訓內容多為生活照料知識、老人安全知識及常見老人疾病的簡單護理知識,而老人心理護理及康復、急救知識培訓極少,難以滿足老人對護理服務的特殊需要。而培訓后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過程中,護理員認為仍然難以完全勝任養老院的照護工作。專業知識的缺乏不僅不能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甚至由于缺乏護理專業知識,可能導致差錯事故的發生。
1.3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覆蓋面小 目前全國、省級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基地主要側重于養老護理員晉級培訓,包括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由于每個級別的晉升條件中都有年限的限制,即對于養老護理員個體而言要經過3-4年才有晉升培訓的機會,當然各市、縣民政機構也組織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但缺乏系統性、持續性和評價性,相對于養老護理員隊伍規范化建設的需求,培訓覆蓋面小,培訓時間短[5]。
2.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培訓對策
2.1提高養老機構護理員職業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養老行業的快速發展,加速了對高素質服務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同的老年群體,有不同的養老需求,但我國護理業發展與國際標準水平相比遠遠不相適應。目前,大部分養老護理人員是直接從社會招聘過來的下崗或農村務工人員,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為主;而養老服務應當是綜合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領域,養老護理員除了需要具備必要的醫學、康復和護理知識與技術外,對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語言溝通、交往禮儀、社會組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針對培訓對象的特點及行業需求狀況,以滿足崗位任職需求為目標,以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確定整體課程目標,在形式上采用項目組合的方式,每個項目中分為不同的專題,按照項目、專題進行教學[6]。
2.2分析養老機構護理員培訓需求 據調查[7],養老護理人員最希望受到的培訓內容為老年人常見疾病基礎護理知識,其次是心理護理知識、生活照料知識、康復知識、安全及緊急救護知識。因此養老院的護理員必須掌握一定的疾病護理知識,來滿足患病老人的疾病護理需求。
2.3實施養老機構護理員的分層次培訓 養老機構可采取分層培訓的方式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培訓。所謂分層培訓是指按照不同年齡、等級、能力進行劃分的培訓教育方式??沙浞掷米o齡長短或職稱、文化等級等屬性將護理員進行分批分層次培訓。
2.4發揮地方高校護理專業優勢和作用 探索適合養老護理人才培養的培訓方法和內容 建設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利用醫學院校豐富的護理教學資源和優秀的護生資源,護理專業可發揮積極作用。
3.小結
老年人群是弱勢群體,老年人群中約70%以上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自理能力低,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因此,政府和養老機構要重視護理員的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建立學習型的養老機構,根據老年護理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培訓計劃,建立一支由護理專家、高學歷護士及處于職業生涯成熟期的護士組成的師資隊伍,對處于職業起點及低學歷或無學歷的護理員進行培訓指導。
參考文獻:
[1]莊梅寶,孫小婭,向敏.養老機構護理員面臨問題與對策[J].中國民康學,2012,24(19):2430-2431.
[2]馮金娥,楊麗黎,葉志弘,等.美國護理專業化發展回顧及對我國護理發展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02-504.
[3]Hanson CM,Hamric AB.Reflecting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advance practice nursing[J].Nursing Outlook,2003,51(5):203-211.
[4]李兵,張愷悌,王海濤,等.關于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社會建設,2011(1):66-68.
[5]白利民,白婧文.江蘇省養老機構護理員專業水平現狀調查.護理研究,2011,25(8):2090-2091.
養老護理是當前的緊缺專業,我院護理專業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及學生將來就業的實際需要,在三年制護理專業高職生中開展了中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在培訓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中級養老護理員工作技能都與解剖學知識關系密切,而學生理解和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本文把培訓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和較易出現混淆的解剖學內容進行了歸納,希望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一、養老護理員培訓的社會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急慢性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均壽命增長,我國2011年居民平均壽命為71歲,是解放前平均壽命的兩倍。《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公報數據均不包括港澳臺地區),2010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面對這樣的社會問題,我國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老年福利事業的發展,逐步形成區縣、街道、社區三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和網絡,即三級養老網絡。旨在保證我國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保持愉快、健康的生活。但目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是: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差、護理人員文化素質低、護理人員年齡偏大、專業人才培養不足,流失嚴重,人才嚴重不足,全國養老護理員約有2萬余人,但需求量約為1000萬人,缺口很大。因此提高養老護理員的數量和專業技能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二、解剖學知識與養老護理員工作技能的關系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也是護理專業學科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人體各器官的正常形態結構和相關器官的位置毗鄰。對于養老護理員來說,老年人在身體狀況和器官功能上與青壯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距,這就要求在老年人的護理操作過程中要動作輕柔、速度減慢、減少環境刺激等。中級養老護理員工作技能主要包括:1.生活照料;2.技術護理;3.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生活照料主要包括清潔衛生、睡眠照料與疼痛護理、飲食照料。護理技術主要包括給藥、觀察、消毒、冷熱應用、護理記錄、急救技術等。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主要包括肢體康復、老年人閑暇活動等。養老護理員主要工作技能中各部分內容都與解剖學知識密切相關。
三、解剖學知識在養老護理員工作技能中的應用
1.生活照料
①清潔衛生:壓瘡護理要注意不同受壓部位不同。仰臥位:跟骨、尾骨、骶骨、尺骨鷹嘴、肩胛岡、枕外隆凸;俯臥位:髕骨、髂前上棘、肋骨、胸骨、下頜骨頦部、額骨;側臥位:內踝、外踝、股骨內側髁和外側髁、股骨大轉子、髂結節、肱骨外上髁、肩峰、耳廓軟骨。
②疼痛護理:內臟疼痛定位不準確的是因為內臟神經的傳入途徑比較分散,一個臟器的感覺纖維可以經幾條脊神經出入中樞,而一條脊神經又包含幾個臟器的感覺纖維。故內臟疼痛往往是彌散的,定位不準確,而且疼痛的傳導較慢。牽涉性痛產生的機理被認為是內臟病變器官與相關體表部位感覺神經元在脊髓同一節段,內臟病變的神經沖動可擴散或影響鄰近的感覺神經元而產生牽涉性疼痛。
③飲食照料:對于不能由口進食者,要采用鼻飼法提供營養。鼻飼法的基本操作就是插胃管術,具體方法是將胃管由口腔或鼻腔入路,經咽、食管插入胃內。操作過程中要注意食管的三個生理狹窄,第一狹窄位于咽與食管的交界處,距中切牙15cm;第二狹窄位于左主支氣管跨越食管處,距中切牙25cm;第三狹窄位于食管穿過膈的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40cm。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在胃管到達咽部第一狹窄時,囑病人作吞咽動作,吞咽時會厭封閉喉口,使食管上口張開,有利于胃管進入食管。成人一般插入胃管45-50cm,不宜超過60cm。
2.技術護理
①給藥:在眼部滴眼藥水時,將下眼瞼向下方牽拉,藥液滴入下眼瞼內,后用干棉球按住淚囊區,以防藥液流入淚囊。在眼部,淚道包括淚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其中,鼻淚管上接淚囊,下通下鼻道,長約17mm。因此,藥液如果進入淚囊,就會流向鼻腔下鼻道和咽部,經粘膜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癥狀。
②觀察:觀察操作技能包括體溫、脈搏、血壓的測量。其中脈搏測量常選動脈包括橈動脈(位于橈骨莖突稍內側,肱橈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顳淺動脈(位于耳屏前方顴弓根部)、頸動脈(胸鎖關節向上至下頜角與乳突尖中點的連線,甲狀軟骨上緣以上為頸外動脈,以下為頸總動脈的體表投影)、足背動脈(位于踝關節前方,內、外踝連線中點)。測量血壓常選用肱動脈(位于肘窩稍上方,肱二頭肌肌腱內側)。
③急救技術:A.出血種類:動脈出血(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含氧量高,表現為出血呈噴射狀,色鮮紅,出血量大);靜脈出血(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含氧量低,表現為出血緩慢,色暗紅);毛細血管出血(毛細血管管腔很細,管壁薄,分布廣泛,表現為出血量小,呈血滴狀,常找不到出血點)。
B.止血部位:頭部出血(壓迫耳屏前方顴弓根部的顳淺動脈);面部止血(壓迫咬肌前緣與下頜骨下緣相交處的面動脈);頭頸部出血(壓迫甲狀軟骨下緣,胸鎖關節向上至下頜角與乳突尖中點的連線的頸總動脈);肩部、腋窩、上肢出血(在鎖骨中點上方的鎖骨上窩處向后下方壓迫鎖骨下動脈至第一肋);前臂、手外傷出血(可在臂中部將肱動脈壓向肱骨);手指出血(壓迫在手指根部兩側分布的指掌側固有動脈);下肢出血(壓迫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足部出血(壓迫踝關節前方,內、外踝連線中點的足背動脈)。
C.吸痰法:對于危重、昏迷及神志不清的老人,在進行吸痰時會因病人的牙關緊閉,出現吸痰管插入口腔、進入咽部困難。由于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之間可以經過第三磨牙后方的固有間隙相通,因此可以經過此間隙把吸痰管插入固有口腔而到達咽部完成吸痰。]
3.康復護理與心理護理
①肢體康復:A.上肢被動活動:側伸手臂與肩拉平(鍛煉岡上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三頭?。?;手臂由體側上舉呈90°(鍛煉三角肌、胸大肌、喙肱肌、肱二頭肌、背闊肌、大圓肌、肱三頭?。磺郏ㄥ憻掚偶?、肱二頭肌、肱橈?。?;伸臂(鍛煉肱三頭肌)。
B.下肢被動運動:抬起小腿,托住足跟,呈水平線慢慢屈伸(鍛煉髂腰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腸肌、股四頭?。煌壬熘?,一手按住膝關節,另一手扳住足跟向旁扳動(鍛煉臀中肌、臀小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股薄?。?。
②老年人的閑暇活動:醫療體操指導方法,與各關節運動密切相關。
A.起落呼吸運動(肩關節屈和伸);B.左右畫圈運動(肩關節外展和內收,髖關節、膝關節屈和伸);C.展椿運動(髖關節外展和內收,肘關節屈和伸)。
綜上所述,解剖學知識與養老護理員培訓過程中的工作技能密切相關,掌握相關的解剖學知識及其在養老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對于提高養老護理員技能操作的準確性和目的性都有很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2(a)-0166-04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SHI Hua
Department of Sterilization Supply Center,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Beijing 10009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n the cultivation of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backbone nurses in Beijing Geriatric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rainers at February 2016, the trainers were taken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geriatric nursing, after they were qualified, they started to take next training fo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of trainers before training,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74.29±16.48), (78.24±18.03)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81.59±18.95), (86.61±19.36)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6.27±11.35), (69.58±14.13) Points] (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 < 0.05). The scor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linical nursing, leadershiP,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thical and leg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counseling each dimension of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and total scores of trainers after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after training: (22.31±5.28), (25.39±6.05), (23.85±7.63), (22.54±5.53), (20.34±3.05), (14.52±1.91), (16.68±2.01), (157.53±28.84) Points;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25.78±7.15), (29.48±8.33), (26.82±8.05), (26.61±7.49), (24.16±6.13), (16.87±2.08), (18.99±2.67), (164.94±32.11)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18.38±3.29), (20.45±3.17), (19.37±3.13), (18.03±2.93), (17.44±2.33), (12.34±1.76), (13.36±1.44), (150.06±22.45) Points] (P < 0.05), and the scores above after training for nurs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raining (P < 0.05). After the nurses in clinical nursing units accePting training, the scores of nursing knowledge (71.24±15.32) Points, nursing skills (74.29±16.42) Point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60.46±10.85), (63.36±12.55)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training was 46.67% (42/90),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training was 82.22% (74/9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raining the trainers model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s of trainers, Promote them to develoP into geriatric nurse sPecialis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Provide more suPerior nursing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和醫療水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逐漸延長,但隨之而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使得老年護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1]。我國老年護理事業尚在起步階段,老年??谱o士的培養嚴重缺乏,多數護理人員對老年專科護理知識缺乏深入了解[2-3],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種疾病,病情較為復雜,且病程長,老年專科護士人才的匱乏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護理的需求[4],因此,培養老年??谱o士勢在必行,其不僅能有效減輕老年護理壓力,還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利于老年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5-6]。為適應社會老齡化的新趨勢,為老年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本研究采用培訓者培訓模式對臨床護理單元老年??谱o士進行培養,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培訓者 2016年2月選取北京老年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護理單元中具有豐富的老年護理知識、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與教學能力、大專及以上學歷、主管及以上護師、5年及以上護理工作經驗的12名護理骨干人員作為培訓者。所有護師均為女性,其中,內科6名,外科4名,婦科2名;大專學歷3名,本科學歷9名;年齡35~54歲,平均(48.2±9.6)歲;工作年限8~30年,平均(19.3±4.7)年;主管護師10名,副主任護師2名。
1.1.2 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為我院護理單元中38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其中內科18名,外科14名,婦科6名;大專學歷31名,本科學歷7名;年齡25~38歲,平均(31.2±5.5)歲;工作年限3~14年,平均(9.2±1.3)年;護師20名,主管護師18名。
1.2 方法
1.2.1 培訓者的培訓 邀請我院內科、外科、婦科主任醫師和各科護士長對12名護理骨干人員(培訓者)進行培訓,授課人員以邸淑珍的《老年護理》[8]和王艷梅的《老年護理學》[9]作為指導,并參考《老年病綜合征管理》[10]、《老年長期照護》[11]和《老年中期照護》[12],同時結合臨床護理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教學課程,通過知識講座、情景模擬、多媒體教學、網絡自學平臺等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培訓者傳授老年??谱o理知識,具體包括以下內容:老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及社會變化;老年常見疾病與康復;老年健康保健、老年日常生活及社會護理、老年用藥安全與護理、老年心理護理、臨終護理、老年護理基本操作技能等。每周培訓1次,每次1~2 h,共培訓16次,培訓時間為2016年2~5月。
1.2.2 培訓對象的培訓 培訓者完成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開始進入內、外、婦科各科室對護理單元中的護師進行培訓。根據各護理單元的具體需求設計培訓課程,通過知識講座、情景模擬、多媒體教學、網絡自學平臺等形式培訓,每2周培訓1~2次,每次0.5~1 h,共培訓8次,培訓時間為2016年6~9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1.3.1 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 培訓前后分別對培訓者與護理單元護師進行護理知識、護理技能的考核。護理知識通過筆試的形式考察,滿分為100分。護理技能參考邸淑珍的《老年護理》[8],考核內容包括壓瘡預防、用藥方法、口腔清潔、叩背祛痰、床上擦浴等,滿分100分。
1.3.2 護士核心能力量表評分 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包含7個維度(58個條目),即科研及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護理、領導能力、人際關系、倫理和法律實踐、專業發展、教育咨詢。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別為0~4分,0分表示完全沒有能力,4分表示能力很強。分數越高提示核心能力越強[10]。
1.3.3 老年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量表調查老年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對象為2016年2~5月(培訓前)、2016年6~9月(培訓后)在我院就診的老年患者各90例,所有患者采用現場發放問卷或電話隨訪的形式填寫調查問卷。滿意度分為極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5個維度,總分100分,以一般+滿意+非常滿意來計算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培訓者培訓前后以及培訓護師后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比較
培訓者培訓后、培訓護師后的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均較培訓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培訓護師后的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高于培訓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培訓者培訓前后以及培訓護師后護士核心能力量表評分比較
培訓者培訓后、培訓護師后的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較培訓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培訓護師后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培訓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護理單元護師培訓前后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比較
護理單元護師接受培訓后,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培訓前后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培訓前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46.67%(42/90),培后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2.22%(74/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培訓者培訓模式是一種成本效益較高的成人教育模式,其不僅科學、高效,而且普及面和適用性廣[11-13]。培訓者培訓模式以培訓者為培訓對象,先對培訓者進行培訓,再讓接受過培訓的培訓者開展下一步培訓,培訓結構呈金字塔式增長,能全方位、多層次培養老年??谱o理人才,有利于壯大老年??谱o理隊伍,緩解老年專科護理人才匱乏和護理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以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14-17]。目前我國??谱o師的培養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化培訓模式及評價標準,老年??谱o士的培養尤其薄弱[18-19]。為了探索培養臨床護理單元老年??谱o理人才的最優模式,本研究引入培訓者培訓模式,結果顯示,培訓者培訓后、培訓護師后的護理知識評分、護理技能評分、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較培訓前顯著提高(P < 0.05),且培訓護師后的護理知識評分、護理技能評分、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培訓后(P < 0.05),結果提示,對培訓者進行培訓能顯著提高培訓者的護理水平,而培訓護師后的護理水平更高可能是由于培訓者在培訓護理單元護師的同時,不斷發現新的問題,激勵培訓者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護理水平。
培訓者培訓模式結合了臨床護理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培訓,有利于彌補和糾正護理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20-23]。本研究中,培訓后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培訓前老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培訓者根據各護理單元的具體需求設計培訓課程,能更加貼近臨床實際,更容易滿足患者需求,實用性較強。本研究運用培訓者培訓模式培養老年??谱o士,能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經過培訓者培訓模式的臨床應用后,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1)培訓者的篩選工作至關重要,關系到培訓者培訓模式的成敗。培訓模式的培訓者務必要保證能勝任臨床護理單元老年??谱o理的授課工作,否則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專業的老年護理人才。(2)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是培訓者培訓模式成功的基礎。適時的考核、評價有利于激發護理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深化培訓效果。(3)護理部及護理單元護士長的支持和配合關系著培訓者培訓模式能否順利進行。
我國臨床護理單元老年??谱o士的培養工作尚在起步階段,未形成統一的規范模式,只有積極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和臨床實際情況的老年??谱o理人才培養模式,才能為老年患者提供高效、優質的??谱o理質量,真正使老年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 劉傳紅,屈清榮,孫巧枝,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在護士靜脈治療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9):1114-1116,1117.
[2] 周云輝,周曉艷,文安笑,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培養臨床護理單元老年專科護士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4,29(10):72-75.
[3] 鄧俊,王曉月,程海丹,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在品管圈活動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5):3661-3664.
[4] 郭莎莎,陳雪萍,王花玲,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在社區低齡老年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30):3756-3759.
[5] 張瑩瑩,李華珠,許勤,等.培訓者培訓模式在護理人員壓瘡防治知識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6):438-440.
[6] 劉志英,龔竹云,涂國紅,等.老年ICU多學科聯合護理培訓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 19(25):3115-3117.
[7] 沈志云,陳利群.培訓者培訓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50-1253.
[8] 邸淑珍.老年護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9] 王艷梅.老年護理學(供護理學專業用)[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0] 陳崢.老年病綜合征管理[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0.
[11] 宋岳濤,楊兵.老年長期照護[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12] 陳崢,王玉波.老年中期照護[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13] 趙振華,張愛莉,汪潔,等.上海市社區老年護理師培訓效果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衛生資源,2016,19(1):42-46.
[14] 周曉艷,周云輝,文安笑,等.臨床護士老年護理知識認知情況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0,17(20):27-28.
[15] 陳秋華,陳萍,邵庭芳,等.系統化健康課程培訓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9):4163-4165.
[16] 廖映紅.對低年資護士因老年患者合理用藥指導性缺乏的培訓方法探討[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z2):339-339.
[17] 游汝,胡姑長,莫志云,等.老年病區陪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2):259-260.
[18] 周穎.優質護理服務與護理培訓用于老年病房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0):119-120.
[19] 劉祚燕,陳茜,黃兆晶,等.老年專科護士培訓學員對老年人態度及知識的調查分析[J].o理研究,2014,28(3):299-300.
[20] 龔蘭英,杜鳳娟,肖斌,等.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核心能力培訓的實施與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2):106-107.
[21] 計曉薇,張黎明.浙江省基層醫療機構老年無陪護病房護理員隊伍現狀的相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 52(14):116-118.
[22] 胡蘇珍,夏海鷗,王國文,等.培訓者培訓模式用于社區院前急救培訓的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2,27(17):84-86.
[作者簡介]凌麗(1990―),女,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險。(江西南昌 330000)
據南昌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南昌市總人口為504.26萬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388945人,占總人口的7.71%[1],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隨著年齡增大,老人身體各項機能下降,部分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養老機構中養老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老人生活質量,為保證老年人一定的生活水平,使其安享晚年,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護理員隊伍,愈發迫切。本研究旨在了解南昌市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的現狀,為更好地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型養老護理人才提供參考。在相關政府部門和養老機構的大力支持及配合下,本研究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對南昌市221名B老護理員進行問卷調查,現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以南昌市養老機構(包括養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的養老護理員為調查對象,其中公辦養老機構4所,民營養老機構6所。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自行設計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調查問卷,包括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單位性質等5個問題)、培訓需求與滿意度(包括對護理工作的了解程度、接受培訓的必要性、經歷及滿意度)、職業待遇與職業規劃(包括月平均收入、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及購買保險、從事養老護理與不愿做護理員的原因、家人對護理工作的態度與是否會換工作)三部分。
2.調查方法
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對221名養老護理員進行現場匿名問卷調查。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及填寫方法,由被調查者自主完成問卷填寫,若被調查者由于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不能自主完成時,則由調查員采用“一問一答”式代為填寫。調查結束后問卷當場收回,由調查員核對。共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回收率為92.1%。
3.統計學方法
利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二、調查的結果
(一)養老護理員基本情況
據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養老護理員多為已婚中年女性,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服務于公立養老院。其中,男性27人(12.2%),女性194人(87.8%);年齡在36-55歲157人(71.0%),21-35歲40人(18.1%),56歲以上17人(7.7%),20歲以下7人(3.2%);已婚208人(94.1%),未婚13人(5.9%);文化程度是小學及以下107人(48.4%),初中68人(30.8%),高中或中專23人(10.4%),大專及以上23人(10.4%);所在工作單位是公立養老機構127(57.5%),民營養老機構80人(36.2%),養老服務公司10人(4.5%),個人2人(0.9%),其他2人(0.9%)
(二)養老護理員培訓經歷及滿意度
數據顯示,大多數護理員對相關的護理知識技能并不熟悉,有的甚至從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但是渴望接受專業培訓,多數護理員能夠接受培訓費用由單位支出,雖然培訓時間較短,但是能學到護理知識技能,護理員對于培訓的滿意度也較高。在所調查的護理員中,180人(81.4%)對所照顧的老人的情況很了解,不太了解35人(15.8%),不了解也不想了解6人(2.7%),對護理工作略知理論、工作熟練的有100人(45.2%),既懂理論又能實踐66人(29.9%),不懂理論、比較熟練的30人(13.6%),照顧老人不需要理論的25人(11.3%);覺得有必要接受專業培訓的145人(65.6%),很有必要的62人(28.1%),沒有必要的14人(6.3%);比較渴望通過培訓提高工作技能的84人(38.0%),無所謂有68人(30.8%),渴望通過培訓提高工作技能的67人(30.3%),不希望的2人(0.9%);接受過正規的技能培訓有125人(56.6%),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技能培訓有96人(43.4%);培訓的費用支出由單位出的有130人(58.8%),免費學習73人(33.0%),單位和個人分擔15人(6.8%),由個人出3人(1.4%);護理員對專業培訓的評價是比較滿意的有141人(63.8%),十分滿意39人(17.6%),不太滿意36人(16.3%),不滿意5人(2.3%);對培訓滿意的原因是能學到為老人服務的技能有91人(41.2%),能學到養老護理知識77人(34.8%),能提高競爭力和工資待遇53人(24.0%);對培訓不滿意的原因認為是時間較短的有110人(49.8%),費用過高46人(20.8%),影響掙錢41人(18.6%),作用不大24人(10.9%)。
(三)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待遇及職業規劃
多數養老護理員收入水平低,還存在部分單位沒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為其購買保險的現象,雖然多數家庭比較支持家人從事護理工作,但是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大使得多數人不愿從事護理工作,養老護理員面臨著隊伍不穩定、人才流失的風險。據調查顯示,養老護理員月平均收入1501-2500元126人(57.0%),501-1500元49人(22.2%),2501-3500元43人(19.5%),3501-4500元2人(0.9%),500元以下1人(0.5%),每人平均收入不到2000元;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護理員有190人(86.0%),24人(10.9%)沒有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還有7人(3.2%)不知道是否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認為購買保險很有必要的有162人(73.3%),有點必要的有30人(13.6%),覺得無所謂24人(10.9%),覺得沒必要的有5人(2.3%);單位為其購買的保險以養老保險最多,有140人(63.3%),其次是醫療保險84人(38.0%),工傷保險63人(28.5%),失業保險18人(8.1%),生育保險9人(4.1%),沒有買保險的護理員有60人(27.1%),對單位是否為其購買保險不知道的有21人(9.5%);對于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103人(46.6%)的原因是收入比較穩定,其次是暫時沒有更好的工作65人(29.4%),原因是為老人服務很開心的只有37人(16.7%),想在城市工作的有22人(10.0%),而為了學到老年護理知識與技能的有12人(5.4%),得到好評與尊重6人(2.7%);家人對護理員工作的支持一般的有120人(54.3%),比較支持48人(21.7%),態度是非常支持的有33人(14.9%),不支持其工作的有20人(9.0%);181人(81.9%)認為工資待遇低是很多人不愿做護理員的主要原因,其次認為是社會地位低的有157人(71.0%),認為原因是勞動強度大的有86人(38.9%),風險責任大61人(27.6%),職業無前途30人(13.6%),技能要求高19人(8.6%);如果有機會做其他工作,護理員會轉行的有80人(36.2%),不會轉行的只有39人(17.6%),然而有102人(46.2%)持不好說的態度,轉行要視情況而定。
三、討論
(一)問題分析
1.專業知識欠缺,培訓經歷少、時間短
護理員以女性為主,大部分為“4050大嫂”,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水平有限。在調查的對象中,對護理工作既懂理論又能實踐的只有29.9%,大部分人對不太懂相關理論和熟練程度不高,專業知識欠缺。90%的人覺得有必要接受專業培訓,大部分人培訓意愿較強,而接受過正規的技能培訓的人只有56.6%,還有43.4%的人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技能培訓。針對培訓費用支出,58.8%的由單位出。80%的人對專業培訓的評價還算滿意,滿意原因主要是能學到為老人服務的技能、能學到養老護理知識,而對培訓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時間較短??傮w來說,培訓效果明顯,同時,因不具備充足的培訓條件,如時間、資金不足等,且大部分是短期培訓,培訓效果有限,只有很少的護理員有過培訓經歷。護理工作需要有耐心、愛心、細心的人來做,大批中年女性因學歷程度較低,也未掌握專業技能,尤其是照顧高齡失能老人欠缺專業技能。
2.職業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低,留不住人才
B老護理員的工作整體工資水平不高,還有部分護理員并沒有與工作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雖然工作單位為63.3%的護理員購買了養老保險,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是否購買了保險甚至是沒有保險,社會保障不到位。大部分從事護理工作的原因是收入比較穩定、暫時沒有更好的工作,只是為了緩一時之需,一半的家人對其護理工作持一般的支持態度,還有9.0%的家人不支持其工作。很多人不愿做護理員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其次是勞動強度大、風險責任大,46.2%的護理員存在轉行的可能性。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有很多人看不起甚至歧視此護理員,認為其做的是伺候人的下人工作,使得護理員陷入社會地位低下的境地,護理員工資待遇很低,更留不住人才,進而使得護理員隊伍的建設更是難上加難。總體來講,養老護理員職業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不高,人才流動大,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養老護理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二)對策
1.關注護理員精神健康
養老護理工作是一項繁瑣的工作,護理員不僅面臨工作強度大的問題,而且還面臨各種工作和精神上的壓力。護理員普遍工作時間長,沒有太多的休假和休閑娛樂時間,政府及養老機構需要對其實施一定補償性措施。建立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晉升制度,對優秀護理員進行職位提升,使其得到一定的工作成就感。實施護理員節日輪休的制度,并發放一定的日常生活用品或津貼予以慰問。開展心理咨詢和休閑娛樂活動,對護理員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豐富精神生活。同時養老機構領導要多與護理員談心,關心其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健康,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壓力,盡量解決護理員遇到的困難,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專心投身到養老護理事業中去。
2.推進養老護理員專業化建設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一支專業的護理隊伍,因此政府要補齊護理人員培訓短板,對護理員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培訓。一是各護理院??梢栽鲈O老年護理方向的專業,開展包括???、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等多層次老年護理教育,完善老年護理人才體系。[2]可效法培養師范生的做法,出臺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優惠政策;二是持有資格證書者在上崗前要接受培訓,規定一定的培訓學習時長,并且針對所照護的老人的情況要進行定期的針對性培訓,使護理員掌握照顧不同自理能力老人的技能;三是監督護理員的工作,對違背養老行業職業道德與規范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懲處,對輕者進行批評教育,對重者將其逐出行業。四是對護理員進行定期免費培訓,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專業化的養老護理員供求不足,要加強養老護理員的隊伍建設,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3.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榮譽感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政府、社會及個人都需要轉變對護理員的看法,重建社會價值觀。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倡導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尊敬老人、尊敬養老護理員的社會氛圍,逐漸消除職業貴賤的觀念,轉變人們對護理員職業地位低下的偏見。政府要宣傳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優秀養老護理員,從而讓人們了解到護理工作是一份高尚神圣的職業,提高人們對護理員工作的認可度,也增強護理員及其養老機構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進而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4.建立工作激勵機制
職業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低等各種原因導致養老機構難招人、留不住人,為改變這種現狀,要切實提高養老護理員的待遇,建立工作激勵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養老護理政策,結合經濟發展狀況設立老年護理專項資金,同時要建立老年護理隊伍資質、崗位認證標準,保障養老護理員的權益,提高其社會地位,改善工資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員投身于養老護理事業。③政府定期評選先進養老機構,養老機構評選優秀護理員,給予物質和精神激勵,例如給予護理員一定的補貼和加班費用。要使養老護理員的工資收入適當高于最低工資標準,而經過認證的養老護理員的薪酬要更高一些,在收養老人失能失智等級劃分標準的基礎上,按不同等級標準為養老護理員發放相應數量的職業津貼。養老機構要與符合條件的護理員簽訂勞動合同,按法律規定為護理員購買相應的保險,讓護理員無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南昌市統計局.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http://.
1.2研究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及自制基本情況問卷對我國養老護理員進行現場調查,自設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健康狀況等6項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及工作年限、工作崗位、收入水平、是否受過職業培訓、有無職業資格證書、是否簽署勞動合同、有無社會保險、養老機構性質等8項從業情況資料。由黔南民族醫專護理系教師擔任調查員,調查問卷由調查員發放、講解,學員自己填寫,調查當日收回。發放問卷188份,回收180份,有效問卷175份,有效應答率93.1%。
1.3統計學處理應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SCL-90各因子分、總均分及陽性項目數與國內常模的比較采用兩樣本u檢驗,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2結果
2.1一般資料175名我國養老護理員,男55人,女120人,年齡<30歲43人,30~49歲120人,50~59歲12人。漢族106人,少數民族69人。未婚32人,已婚130人,離異12人,喪偶1人。小學1人,初中43人,中專或高中47人,大專58人,本科及以上26人。健康167人,患慢性病8人。工作年限<5年123人,6~10年21人,11~15年12人,15年以上19人。管理崗位77人,服務崗位98人。月收入<1000元37人,1000~2000元55人,2000~3000元55人,3000~4000元20人,40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2人。受過培訓54人,未培訓121人。有職業資格證11人,無證164人。簽訂勞動合同88人,未簽訂87人。辦理社會保險118人,未辦理57人。養老機構性質:公辦135人,集體14人,民營26人。
2.2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國養老護理員SCL-90各項因子均高于國內常模,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及陽性項目數顯著高于常模。SCL-90總均分為(1.53±0.39)分,與常模(1.44±0.43)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7.75,P<0.01)。
2.3我國養老護理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2.3.1SCL-90各項因子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SCL-90量表9項因子分別作為因變量,以14項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年齡、健康狀況、工作年限、工作崗位、收入情況、勞動合同、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證進入方程。
2.3.2SCL-90總均分與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SCL-90總均分為因變量,以14項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健康狀況、工作年限、工作崗位、勞動合同進入方程。
3討論
3.1我國養老護理員一般特征與同類研究比較與黃菲等研究比較,相同點有女性為主、培訓率及持證率低。與前者研究所示養老護理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同,參與本調查的我國養老護理員以青壯年為主,沒有文盲,中專或高中以上學歷約占75%,收入相較于黃菲等研究顯示相對偏高。這是由于調查對象為貴州省“我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班”第一、二期學員,是各養老機構選派的骨干、機構負責人等,另有少數的民政部門管理人員,管理崗位人員占44%。
(一)老年護理人員供不應求隨著老年人的護理需求增加,相應的老年護理人員的需求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國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1.66,《我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86萬,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為2.07。從數據來看,目前我國每千人才擁有不足2個護士,然而護士偏重醫學,并不是針對疾病預防和老年康復的。絕大部分護士因為養老機構中醫療服務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較差、待遇低,并且也沒有職業晉升的機會不愿意轉崗到養老機構做老年護理工作,工作閱歷豐富資質較高的醫護人員更加不愿意進入到養老機構或者護理機構,因此,老年護理人員目前存在嚴重的供給不足問題。另外,我國沒有建立完整的老年護理教育體系。我國護理醫學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形成了從中職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層次,但老年護理專業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尚未構建起與我國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完整的老年護理教育體系。養老護理人員的教育資源投入較少,全國各大高校沒有設置養老護理專業,護理人員培訓不足,導致老年護理人員輸出量較少,目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一般設置護士類學科,涉及到老年護理的學校較少,種種因素導致養老護理人員的供給不能滿足老年的護理需求。
(二)老年護理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根據以往的調查,目前部分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不能稱之為“老年護理人員”,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只是提供端茶送飯,洗衣之類的日常生活照顧,缺少醫護常識,對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和老毛病不能進行簡單的治療和護理,一旦老年人身體不適或者急性病發作,不能及時給予救助,使老年人往往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另外,部分老年照料人員服務態度差,對老年人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態缺乏了解和關懷,不能滿足老年人養老的心理期望。這些養老服務對老年人來說,屬于比較消極的養老方式,會加速身體機能的老化,增加老人的精神焦慮感。由于我國護理教育的落后,以及對護理人員培訓的缺乏,以及護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使得老年照料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缺乏服務老年人的意識,缺乏工作熱情,而且缺乏職業道德的規范和約束。
(三)老年護理人員的地區分配不平衡就農村地區而言,農村老年人數量龐大并且缺乏必要的養老資金,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護理相比城市更加缺乏保障。一方面,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中,空巢老人現象嚴重,養護老人的人員數量大量減少。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農村老年人口不僅不能享受養老和護理服務,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加劇了身體老化和病化的程度。農村老年人的疾病護理服務人員更是缺乏,農村的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養老護理以及護理人員的配置,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難度比城市老年人的護理問題更大。盡管一些城市建立了養老護理院,護理人員素質較高,但是這種資源較少而且老年人護理成本較高,收入較低的老年人沒有經濟能力無法享受專業的護理人員服務。
二、我國老年護理人員培養的應對策略
針對目前我國老年護理人員存在的問題,主要圍繞開展老年護理人員教育,加強職業態度培訓,老年護理人員的政策扶持以及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等方面來培養一批滿足當前養老、護老需求的老年護理人員。
(一)開展養老護理人員教育和技能鑒定建立多元化的護理教育體系。針對目前我國老年護理人員的多樣性、差異性,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教育模式以適應農村、城市的養老模式。就農村而言,目前農村主要是家庭養老模式,針對這種養老模式,全民特別是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的養老護理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尤為重要,老年人應該學會自我護理的常識。最重要的是開展護理教育培訓班,老年人在家務農的子女必須參加學習,提高防病急救意識??紤]到農民的經濟償付能力,這部分培訓應由政府撥款,對學習老年護理技能突出的子女給予獎勵。另外,鄉村診所的醫生應成為另一個重要的培訓對象,可以對家庭養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更加專業的醫療護理知識。就城市而言,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護理服務同時發展,同時還出現一些養老護理院這類護理機構,面對多元化的養老模式,對老年護理人員的教育應該多樣化。對護理人員教育培訓分為??平逃?大專、中專)、大學教育(本科、碩士),并對從不同層級畢業的學員進行資格認定,例如,借鑒會計行業,有從業資格證、初級、中級、高級,老年護理服務的資格鑒定根據教育水平、實際操作來頒發資格證書,對于不同等級的護理人員教育,教育年限不同。對于大多數老年護理人員來說,實踐更加重要,理論學習時間和實踐時間應合理分配。專科教育學生的來源主要是家庭婦女、失業再就業者和一些應屆高中畢業生,不設入學考試。在學生入學半年后再進行考試,用來考核學生的護理從業知識和素質,注重護理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大學教育是針對高級護理人員而言,學生主要來自轉崗醫生、護士、大中專畢業生、大學生,主要培訓高級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同時,要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鑒定。有的地區開始注重養老護理人員的技能資格鑒定,以江蘇省為例,注重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和鑒定,解決目前養老護理人員的不足,目前已經在全省先后建立15個技能鑒定所,開展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鑒定,舉辦多期培訓班,組織等級鑒定,目前護理隊伍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二)注重老年護理人員職業態度的培訓護理人員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們對老年護理的職業態度問題,所以對護理人員的職業態度培訓及其重要。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態度,護理情感起著直接決定以及導向的作用,能有效對護理學習工作具有積極的影響。調查表明,因此應該在護理人員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據調查只有4%護生認為老年護理有較好的就業前景,42%護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老年護理工作充滿了各種猜疑,其他有的是為了文憑,并沒有多少人有將來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打算。在進行老年護理專業知識培訓外,還應該增加“情感護理”、“情緒護理”、“心理護理”模塊。此外,培訓教師是關鍵因素,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護理職業肯定,也要對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應該積極宣傳和正面激勵。
(三)注重對老年護理人員心理護理教育的開展護理人員教育都要重視對護理人員開展心理護理教育,老年人的心理有其特點,焦慮不安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質量低等。容易感到孤獨,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情緒悲觀消極,易猜疑,對生活沒有希望等。提高老年人的護理服務質量,必須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護理研究。護理人員在老年人的護理中發揮重要作用,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態。因此,要重視心理護理教育,對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養老護理是指從事老年生活照料、護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種新型的職業。養老護理員是指對老年人生活進行照料、護理的服務人員。他們直接為老年人提供著生活護理、照料陪護等,是養老服務工作中一支基礎而關鍵的力量。
目前,我國社區機構養老護理員供給現狀不容樂觀,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并總結出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在社區中,護理人員主要來自下崗職工或農村務工人員,年齡大多在40多歲或50多歲。在“量”方面嚴重缺乏,而且多數是女性。
第二,相對于其他雇傭人員,養老護理員更可能具有較低的學歷。我國養老護理員的文化水平不高,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足,對專業技術和服務的學習缺乏興趣與熱情。
第三,工資待遇低且工作勞累辛苦,福利待遇差,收入和付出嚴重不成比例,矛盾突出。養老護理員的社會認可度低,社會地位低,榮譽感弱
而目前的國外養老護理員,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養老護理員行業發展更為迅速,筆者在此文中簡述了三個國家的護理員發展現狀以及借鑒意義。
一、發展現狀及意義
(一)德國
目前,德國已形成了多元化的養老護理體系。2013年底,德國養老機構總數25775所,其中養老護理機構13030所,約占養老機構總數的50%;在養老護理機構中,私立5349所,約占41%,教會及慈善機構7063所,約占54%,國立618所,約占4.7%。目前,德國從事居家上門的服務機構有12746所,其中,私立8140所,約占63.8%,教會及慈善機構4422所,約占34.7%,國立184所,約占1.4% 。2013年,德國有護理從業人員1005524人,約占總人口的0.12%,其中養老護理機構685447人,占護理從業人員的68.2%,居家上門服務機構320077人,占31.8% 。目前,德國護理行業從業人數高達100多萬人
德國也有各種老人互助的項目,社區義工也會定期上門。比如年輕時參加“儲蓄時間”義工項目,老了就可免費享受義工服務。
(二)日本
在日本,護理員也叫介護福祉士,日本的護理已經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而中國并沒有。并且日本的護理體系健全,職能分明,日本醫院都有明確的護理目標和管理宗旨,護理標準收費體系為護理管理提供了保障,并且在臨床護理工作人員中中,24-35歲青壯年是占絕大多數的。
(三)英國
英國的護理員也叫護理助手,與中國不同的是,他們平均每星期只工作37.5小時,英國護理管理體制是完全獨立的,護理業務和行政管理由護理人員自己管理,護理質量管理主要是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管理委員會進行質量控制。
二、借鑒經驗
(一)德國
1、鼓勵中外合作辦學,加快培養護理人才隊伍。2015年3月國際合作中心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就中德養老護理培訓項目簽署了合作協議。中德雙方選擇了三個項目試點城市,承德市、自貢市和貴陽市。
2、提高政府引導及管理的有效性,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養老護理服務和培訓的扶持力度;加快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增強政府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建議各級政府撥專款對護理員給予培訓專項補貼,對養老護理員實行免費培訓,提高人們參加養老護理服務培訓的積極性。通過培訓和考核相關從業人員并頒發“養老護理水平證書”等方式,讓這個職業展現出應有的職業優勢,推進我國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化與專業化。
3、提高護理人員的地位和待遇,按現在的物價水平,如果護理員的月實際收入能達到3000元以上,將會吸引更多有志于養老事業的人員長期從事護理員工作。
4、建議盡快開設法定護理保險,推廣“個人服務時間存儲”制度。建議我國選擇試點城市借鑒和推廣德國模式,出臺符合中國實際的養老護理保險改革方案。
(二)日本
1、多途徑、多渠道培養養老護理員。借鑒日本經驗,我們應建立和完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獨立的老年護理專業,培養中專、大專、本科甚至碩士等不同層次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加強在崗職業培訓。
2、培養“尊老愛老,關愛他人”的服務理念。
3、培養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力,護理人員與之溝通時要態度誠懇,語言親切。
(三)英國
1、豐富護理內涵,目前我國養老機構有養老院、療養院、敬老院等,很多養老機構并不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也沒有配套的疾病護理,只提供長期生活照顧。
2、借鑒NVQ制度,促進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分層培訓體系的建立。根據護理人員不同的年齡、職稱、工作能力、生活習慣等進行分層培訓管理。
3、完善養老護理員的福利與獎懲制度,養老機構或者民政局也可以開展服務滿意度調查,技能競賽等獎懲制度,來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也間接提高他們的社會榮譽感。
4、完善規章制度,確保持證上崗比例,目前我國很多養老機構還存在無證上崗現象,持證上崗能使老年人獲得更高質量的服務。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海波談我國養老護理員的生存現狀,《新華養老》2015年9月
[2] 錢曉云,社會工作價值觀視角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10月
[3] 鄧淑英,我國養老護理員供給現狀研究綜述
[4] 告訴你德國真實的養老護理情況,中國護士網,2014年3月
[5] 德國養老護理服務業的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借鑒
[6] 吳杰,日本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對上海的啟示[J]探索帶2014年24期
山東青島的郭愛萍剛邁過50歲門檻,家里卻有兩個臥床的老人:西屋住著中風癱瘓的父親,東屋里躺著去年因突發心臟病成了半植物人的母親。每天全科醫師都會到家里巡診,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一個電話,不出半小時大夫就會上門。郭愛萍說:如果沒有“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我是不可能這樣輕松的。
“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是2012年青島市建立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用制度解決因年老、疾病等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的參保人員的醫養難題。
這項制度分為“家護(在家護理)”“醫護(在醫院護理)”“老護(在有醫療資質養老院護理)”3種模式。符合條件的參保居民可以選取任何一種,不需額外繳費,符合醫保政策的所需藥費和醫療護理費,由醫?;鹬Ц??!凹易o”和“老護”費用,個人自付4%,“專護”自付10%。
“俺爸媽都是老年人,病情比較穩定,但是離不開人,不僅需要醫療更需要護理。他們長期住院不現實,況且醫院床位緊張。以前,老人只要住院,就得自掏三四千元。”郭愛萍說,她為爸媽辦理了 “家護”手續,今年一季度,兩位老人醫療費加起來才500多元。
青島市人社局醫保處處長馬青說,醫療護理保險的資金一部分來源于職工醫?;?、居民醫?;穑_2.8億元。同時福彩金每年拿出2000萬元補貼參保居民。目前,青島市護理保險基金支出2.2億元,受益老人2.4萬人。
在沒有開展養老護理險的城市,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因為護工短缺,不得不長期泡在醫院里。在北京老年醫院,老年癡呆病科室床位幾乎到了“只進不出”的程度。醫院的平均住院日為25天,進院的老人很有可能一住就是一兩年。有些老年人雖然已經進入康復期,不需要留院治療,但老人寧愿在醫院享受可以報銷80%的醫療照護。
“美國病人的平均住院時間為4~5天,而在國內的大醫院平均住院時間在11天以上,原因就在于住院有醫療保險,而出院后沒有護理保險可以報銷,因此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碧┛等藟鄹笨偛?、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發現中美兩國的病人住院時間差很大。
“現在存在較嚴重的過度醫療現象,很多失能老人常年住在醫院,浪費了大量醫療資源。這是困擾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方面?!泵裾空哐芯恐行闹魅瓮踅苄惚硎?,發展護理保險十分必要。他指出,2012年修訂的《老年人權益法》提出了老年人監護和長期護理的保障制度,為建立中國特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預留了立法空間。
寧愿當月嫂,不愿做護工
除了居家養老護理費用不能醫保報銷,失能失智者老人對醫院的依賴更多是因為無法聘用到專業養老護理員。
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均呈現“三高三低”――社會地位低、流動性高;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大,職業風險高;學歷水平低,年齡偏高。家政服務業培訓也出現“兩極分化”,家政從業者更喜歡伺候小孩,卻不愿意照顧老人。目前無錫市擁有育嬰師資格證書的人數,遠遠多于養老護理員。去年參加培訓的育嬰師約有2000人,而養老護理員僅有500人,相對于育嬰行業的社會關注度和職業穩定程度,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更苦、收入也比育嬰師低,因此流動性更大。
“都是伺候人的活,養老(護理)員收入低,時常受氣,而且沒有前途?!彼氖鲱^的保姆小張是甘肅人,曾在一家民辦養老院做了半年護理員,當時月收入1200元。為了改變命運,她一咬牙交了3000元培訓費,學做月嫂?,F在,月收入7000元,接單接到手軟。
“護理人員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有時還需要忍耐力,比如有些失智老人很可能經常和你鬧情緒,甚至冷不丁打你一拳?!币晃火B老護理院經理說,很多人因此不愿意當養老護理員,民辦養老機構當護理員的多在40歲以上,且大都文化素質偏低。某家政公司的李群英說,這部分人的確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可是后期培訓他們難度很大,“送他們培訓,也不會做筆記,你怎么和他們溝通談提高服務水平呢?”
同時老年服務與護理專業人才培訓發展相對滯后,目前全國僅有60多所院校開辦養老護理專業,每年畢業生不到3000人。再看美國,根據1976年美國高等教育老年學會的調查,當時已有1275所大學、學院和社區學校開設養老相關課程,目前開設該課程的學校還在繼續增加。另據了解,日本目前也有394所大學設置專門培養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梢?,我國目前在養老護理人才培養上投入的教育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顯然還遠遠滿足不了老齡事業發展的需求,這也是制約養老護理人才數量和質量提高的重要一環。
養老護理能否成為體面工作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養老護理員短缺的燃眉之急怎解?
上海市正在積極研究養老護理員報酬行業指導價,加大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還將會同人保、財政、教育等部門共同研究人力資源儲備、培訓和激勵機制,從用工機制、待遇保障、職業培訓、學科建設等方面支持鼓勵,提升專業化水平,力爭形成10萬人的專業養老服務隊伍。上海市已將“養老護理員工種”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目錄。家政服務人員參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項能力或技能等級培訓后,經鑒定考核合格,可獲得相應的培訓費補貼。在大中專院校、職業??圃盒5乳_設老年護理專業,培養養老護理專業人員和師資隊伍。
財政部門研究養老護理人員崗位補貼。目前,部分區縣已經對持證率提出要求,有的區縣已經實施崗位津貼、工齡補貼等辦法,來推動行業人員隊伍建設。
而在這些計劃、規劃付諸實施之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外來務工人員已是申城養老從業“主力”,如何讓他們有動力不斷提高服務技能,讓有資質、有能力的從業人員留下來、做下去?
為了讓養老護理員成為體面的職業,今年8月1日,廣州市2014年積分入戶工作啟動后,養老護理員首次進入入冊職業工種,在積分入戶中獲得單列計分資格,今年將有20名合乎資格的養老護理員能在廣州退休,并把家鄉的子女接來求學、就業。此舉屬于全國首創,目的就是有效緩解廣州養老護理員緊缺困境。
一、前言
就當前的研究結果來說,我國有關學者已經對養老護理員的工作現狀展開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并且其所得的研究結論基本上是統一的,均認為我國目前的養老護理員數量少、素質低、性別比例不合理、年齡結構不均衡、工作隊伍穩定性差等。在研究養老護理員的激勵政策時,其提出養老服務業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但工作強度又比較大,社會地位也不高,因此提出了應當采用同工同酬、按崗取酬的新型薪酬獎勵制度。而從社會支持視角出發針對養老護理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照護者,尤其是家庭照護者身上,研究的主要內容在于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但照護者與養老護理員是不完全等同的,不能一概而論。當前,有關養老機構的專業養老護理員的社會支持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主要從社會支持視角出發,對如何解決養老護理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這一現狀進行分析,力圖有所突破。
二、相關概念
(一)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主要指的是那些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顧、飲食照顧、康復治療、醫療護理、健康保健等綜合的社會組織。按照養老機構的不同類型進行劃分,可以細分為供養型養老機構、養護型養老機構和醫護型養老機構;而按照養老機構的不同形式進行劃分,又劃分為養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服務中心、老年人康復中心、老年社會福利院等等;而按照不同性質則可分為公辦養老院、民辦養老院和公辦民營養老院。
(二)養老護理員
我國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對養老護理員定義如下:養老護理員是指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進行照顧和護理的服務人員,其主要等級包括初級護理員、中級護理員、高級護理員和技師。同時,該標準還對各級養老護理員的晉級培訓期限做了明確規定:初級需要至少180標準學時,中級則不應當少于150標準學時,高級需要大于等于120標準學時,而技師則需要不少于90標準學時[1]。
三、養老機構的現存問題
(一)主要內容
養老護理員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是老年人,而工作場所通常是各類型的養老機構內部,老年人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及購買能力、對為自己提供服務的養老護理員工作的反饋和評價、養老機構本身的經營條件和水平、相關養老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養老機構是否制定了規范的管理條款等都對養老護理員的激勵起到了非常直觀的影響作用。
1.國家政策的幫助
在我國的三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計劃綱要》中,都提及了應當擴展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提升養老基礎設施的水平和質量,這能夠對改善養老服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提升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的意愿和能力,也能夠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收入的提高。三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計劃綱要》的實施都主要以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養老服務人才作為保障,這也就從側面說明了國家對于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根據我國老齡化的現今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對養老服務的人才隊伍培養應當盡早地被提上日程。
2.非盈利組織的援助
中國社會福利協會是一個由對社會福利事業給予較多關注或從事與社會福利相關工作的企業和個人自愿、自主組織形成的全國性非盈利社會組織。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定期組織對于協會內部工作人員的培訓,從而能夠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素質較高、穩定性較強的專業化養老服務人才。在對養老服務人才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重點在于對養老機構管理者的培訓,如果能夠使管理者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那么對于整個人才隊伍素質的提升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社會企業的援助及社會個人的援助
現如今,放眼全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不僅僅將追求經濟利益作為自己企業經營的唯一目標,也開始致力于支持公益事業,履行企業應當擔負起的社會責任,從而能夠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養老服務業在當今社會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而社會個人的捐助,尤其是在養老機構內接受服務的老人或其家屬的捐助,這是他們對于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的一種認可和鼓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養老服務人才提供精神上的鼓勵和褒獎,使他們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具熱情。
(二)當前機構養老護理員素質構成不合理
與十年前相比,現如今的養老機構護理員的素質并沒有從本質上得到改善和提升,其專業化水平仍然比較低,且男女比例和年齡比例都呈現出了嚴重的失調。政府相關部門開展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現狀調查,其結果顯示,養老護理員中有84.6%為女性,超過40歲的占80%,中學以上文化學歷的僅有33.1%,而農業戶口的占56.9%。
(三)現存問題
1.激勵目的有偏差
由于養老服務人才所存在的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了阻礙養老服務業整體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養老服務機構人才隊伍的主要組成人員就是養老護理員,因此必須要首先解決養老護理員的激勵問題,才能進一步解決養老服務人才團隊的建設問題。當前我國所實行的種種激勵政策都將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作為其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并未將養老護理員自身作為激勵政策面對的主體,這就會使得激勵政策存在內容、方式等方面的偏差或不完善,無法充分促進養老機構內部人才的發展。
2.激勵內容不全面
當前,我國所開展的養老護理員人才團隊建設工作主要都是圍繞人才技能培訓來展開的,而本文認為,無論是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技能培訓還是其他相關業務訓練都應當以“有人參加”為前提,即必須要招募到足夠數量的、愿意從事相關職業的工作者才能展開培訓。當前的各項政策及各社會主體的支持都將重點放在了人才培訓這一方面,但無法激發更多的人投入到這一行業中來,使得該行業招聘工作異常困難[2]。
3.激勵對象單一化
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激勵政策建設的主力基本上是國家的力量,而社會組織、家庭及個人的力量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國政府始終非常關心老年人養老的問題,尤其是當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后,我國對于各項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制度建設均進一步增加了投入力度;我國政府充分發揮其職能,逐年增加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而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關于機構養老的觀念也得到了逐步的轉變,其逐漸意識到了養老護理員在整個養老行業中所能發揮出的作用,開始致力于支持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四、對策與措施
(一)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整合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資源上,同時能夠更好地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使養老護理員的激勵工作得到更進一步的推進。同時,由于社會支持的實施過程中,促進人才是其主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實施社會支持既能夠滿足人才對于衣食住行等基本層次的需要,又能夠滿足人才對于中間層次和高層次的追求[3]。
(二)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也就是國家支持,在全部的支持主體中,政府無疑是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的,因此政府支持無疑能夠為養老護理員的激勵政策建設提供具有基礎性的保障。在政府支持的過程中,應該對以下幾點進行格外的注意:首先,要使社會上扭轉對于養老服務行業工作者的觀念,提高其職業聲望,需要政府首先轉變其觀念,起到一個引領和促進的作用;其次,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其作為一個“主導者”的作用,按照社會的現狀和人們的需求轉變,適時地對現行的激勵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最后,政府要重視完善養老服務機構從業者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4]。
(三)養老機構的組織支持
各大社會組織所能夠為養老護理員激勵建設過程中提供的幫助和作用也應得到充分的重視。政府制定的政策需要社會組織幫助落實,養老機構的人員招聘工作、人員培訓工作等都需要組織的幫助和支持。許多養老機構的成功經驗都已經表明,僅靠政府制定的政策已經無法完全實現激勵人才的目的,組織也必須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力量和作用,才能使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得到切實的滿足[5]。
(四)家庭支持
家庭相比于社會組織和國家來說,擁有更加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優勢,孝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家庭教育是使其得到傳承和發揚的最主要的途徑,家庭孝文化教育無疑是一切道德教育的起點,父母如何面對長輩將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博愛精神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感恩意識和孝順精神,由感恩小家逐步延伸成為感恩大家,能夠做到推己及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