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1: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線路設計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導線截面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線路的經濟運行,所以線路設計導線截面的選擇和效驗很關鍵。導線截面的選擇,要求年運行費用最低,符合總的經濟利益。關于這點是考慮電網各方面因素,進行技術比較和經濟比較后合理選擇的。導線截面的校驗,架空線導線的選擇一般選用鋼芯鋁絞線,原規程中線路的溫升按40℃設計按70℃校驗,導線截面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按長時允許電流及電壓損失校驗。但對于供電可靠性與經濟性的平衡點考慮時,關于校核時采用的溫度問題,原規程中線路的溫升按40℃設計按70℃校驗,如負荷達到一定值后,我國規程規定,鋼芯鋁絞線的最高允許溫度一般采用70℃上限。現今我們大多數情況是要考慮線路增容改造問題、全線路換線改造或重建線路工程,成本是很高的;根據式(2)我們可知,如果現實中這種超過70℃上限的情況時間較短,負荷增長趨勢又較緩,這時不妨將線路的溫升按40℃設計,按80℃上限校驗。這樣的好處是,正常情況下將線路的溫升由70℃升高到80℃,線路的輸送能力可提高20%左右,這時的線損在1%-1.4%之間,也是可以接受的;(當溫度達到100℃時,線損在2%-3%之間),而且導線受熱后股與股之間被拉長結合會更緊密,導線的強度會增加一些。所以,在今后遇到這方面問題時,我們可以按80℃上限考慮,這種做法可以加以應用和推廣;但是這種情況下溫度升高后,線夾、連接點的發熱要考慮進去,交叉跨越點導線間距離也要注意校核。
OPGW復合架空地線的選擇
設計規范5.0.8關于OPGW復合架空地線的選擇,這是新規范增加的內容。一般來講,線路設計要抓住最重要的兩點:(1)最大短路電流;(2)最高溫度。在抓住這兩點的同時,還要兼顧各方面的因素,考慮各方面充分必要條件。鑒于多年來的經驗,線路導線的舞動和抗疲勞應在今后的設計中給于充分的措施考慮;在風口、線路高差大等地區,絕緣棒的裝設可謂是一種有效措施;另外導線在選型上也應給予充分兼顧。
絕緣子
多年來瓷質絕緣子鹽密度不斷在增加,線路的絕緣一直在加大和提高電弧爬距,這一點與我國的環境在不斷的惡劣不無關系。目前在較準確的核對線路環境后,采用正常的瓷質絕緣子串仍為首選;如考慮環境變化較快,可再增加一片絕緣子,但這時的線路造價將升高。對復合絕緣子我們是一面應用一面觀察和摸索,復合絕緣子的最大問題出現在結合面,即復合材料與金屬(球頭)結合面、復合材料與絕緣子芯材的結合面,目前國內線路大多數復合絕緣子出現問題均在這兩者之間;這兩個位置結合不好是影響其耐用性的關鍵。以復合材料與金屬(球頭)結合面出現問題為多。因此,絕緣子的選用上我們要精確慎重的加以分析和選擇考慮。
基礎
一、旅游線路的設計原則與圖的生成
三亞市區主要景點分布圖和三亞周邊地區旅游圖,各旅游點之間的路程、每個景點的最佳逗留時間等信息可以登陸三亞旅游官方政務網(sanyatour.gov.cn)。首先假設公路沒有等級差別,即可將所有路面狀況視為等同。其次假設經過每個景點只逗留一次,對于游客來說,要求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的錢來旅游最多的景點,考慮到無論采取哪種方案,在門票的花費上均相同,且路費在速度確定的情況下可由路程的多少來求得,故可以簡化模型而只考慮路程的因素,從而把問題轉化為求最短的旅游線路問題。
把每個旅游景點看作圖中的一個節點,各景點之間的公路看作圖中對應節點間的邊,各條公路的長度(或行駛時間)看作對應邊上的權,所給各景點間的公路網就轉化為加權網絡圖G,遍游洛陽市的各個景點的最佳旅行線路問題就轉化為在給定的加權網絡圖中尋找從給定點出發,行遍所有頂點至少一次再回到定點,使得總權(路程或時間)最小,此即最佳旅行商回路問題。
注:1南山祠,2天涯海角,3大小洞天,4亞龍灣森林公園,5大東海,6三亞灣,7鹿回頭,8千古情,9蜈支洲島,10呀諾達,11珠江南田溫泉,12亞馬遜叢林水樂園,13三亞奇幻藝術體驗館,14檳榔谷,15鳳凰島,16西島,17分界洲島,18猴島,19鳥巢度假村,20鳳凰嶺公園
二、Prim算法及路徑的求法
(一)算法設計
Prim算法是構造最小生成樹的一種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設無向連通帶權圖,其中,是圖中的最小生成樹,其中是邊的集合,當,時,算法結束算法從,,開始,重復執行如下貪心選擇:
從,的所有邊中選取一條權值最小的邊將其加入集合,同時將加入,直到為止,此時,選取到的條邊就構成了的一棵最小生成樹。
(二)路徑求法的提出
在基本Prim算法中,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為歐式距離,即
在旅游路線規劃的問題中,如果考慮目前景點內的旅游人數,那么距離將是一個向量,即。為了與歐式距離區別,這里用表示,則:
從修改后的距離公式可以看出:當時刻游客要到達的旅游景點內的旅游人數大于其承載量時,這兩個旅游景點之間的距離就會增大,反之則減小。結合Prim算法就可以動態地經行旅游路線的規劃。
三、算法的實現
本文針對旅游者主要關心的問題――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和旅游路線主題等問題,將各景點的知名圖設定為一定的權值,并且考慮在各個不同景點停留的時間,將Prim算法加以改進,以此來滿足該算法在旅游景點路線選擇上的需要,并通過VC++加以實現,最終得到一條三亞市景區的最優旅游線路。Prim算法主要數據結構如下:
#include
#include
#defineMAXV20//最大頂點個數
Typedefstruct
int no;//頂點編號
DataTypeinfo;//頂點其它信息,用于存放頂點其他記錄
VertexType;//頂點類型
Typedefstruct//圖的定義
intedges[MAXU][MAXU];//鄰接矩陣
intvexnum,arcnum;//頂點弧,弧段數
VertexTypevexs [MAXU];//存放頂點信息(包括頂點名稱,知名度權重)
intmin;//景點停留時間
Mgraph;//圖的鄰接矩陣類型
把各景點數據代入以上算法,可以得到一個最優旅游線路:
2按照檢修的流程分析故障
在明確了故障產生的原因以后,就可以參考故障修理的流程圖(見圖1)進行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修理流程圖能夠為排除故障提供幫助和參考。在參考流程圖進行修理時也要及時做好故障的檢修記錄。機床在購買回來以后,都有相應的維修指南,在維修指南上還配有電路圖,這些參考指南能夠為維修提供有效的幫助。在維修的手冊上都標注了警報標識和警報術語。但是機床系統的報警設備一般都比較完備,因此修理人員可以在發生一次警報提示以后,根據警報信息進行修理。
3機床線路以及元件安裝及設計
按照機床元件的控制和安裝的要求和標準,對元件合理布局,并要保證布局的美觀和完整,保證機床操作起來更加方便[2]。一般,機床線路的安裝必須應用柔軟的電線安裝,并且在安裝時要嚴格按照電工工藝操作,設備套線、電源按鈕以及指示燈可以通過各個電力的接觸點引出。機床設備上的其他接觸點如果不能直接進行測量,則可以將其引到接線端子上檢測。這樣設計可以將機床上的每一個接觸點都能夠直接進行檢測,省去了拆除元件的時間,并減少了電能的損耗。可以在安裝底板上安裝80個單向底盒,并將所有機床上的故障點連接到這些底盒里,在連接完成以后,做好記錄。排查故障應用的導線可以應用夾子將導線的兩端夾緊,不需使用螺絲刀處理導線,這樣在檢查故障時能夠更加精準,并能有效節約能源。可以在測量時應用萬用測量表進行檢測,這樣可以確保機床上的每一個接觸點都能夠被測量到。萬用測量表可以測量設備上所有端點,并能使鱷魚導線加緊的兩個端點在排查故障時更加的便利。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3-0055-02
作者簡介:黃全舟(1964-),男,陜西寶雞人,西安石油大學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軟件工程;杜海東(1973-),男,陜西富縣人,西安石油大學計算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
0 引言
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公交線路管理的研究和應用,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和服務。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還比較低。在大中城市中,一般有數千站點、數百公交線路。出行前,當對乘車路線不確定時,如果事先訪問公交線路查詢系統,就可以快速地得到有關信息,從而方便用戶出行。
人們對公交線路查詢算法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最短距離算法、最短路徑矩陣、最小換乘次數算法、最少時間算法、最大費用算法等。這些算法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有些實現起來過于復雜。對此,筆者通過建立站點、線路集合的方法,來尋找簡單、實用而快速的換乘算法,為公交線路查詢算法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系統分析
1.1 需求分析
首先,普通用戶可以注冊進入系統,而管理員直接用口令進入后臺系統。其次,當普通用戶登錄到系統以后,可以查看公交信息、實現多種查詢功能,也可以進入留言板留言發表意見。而管理員除了有用戶所具有的權利外,還可以對線路信息、站點信息、用戶信息和用戶留言等進行增刪改操作。
2.2 系統相關用例圖
用戶用例圖如圖1所示,管理員用例圖如圖2所示。站點查詢主要是查詢站點周圍的信息,如交通、文化、商業、旅游、企業等情況。線路查詢主要是查詢一條線路的上行線、下行線的各個站點的情況。換乘查詢就是根據指定的起始站點和終止站點查詢出出行路線。這也是系統設計的重點。 其中線路管理中包括線路設置(上行線、下行線)、線路修改等。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總體構架
系統以B/S模式開發,根據功能不同來分,系統總體可以分為3個模塊:前臺查詢模塊、管理員登錄模塊、后臺管理模塊。前臺查詢模塊是對所有用戶公開的,不用登錄,不設權限和級別,方便所有用戶使用和查詢。管理員登錄模塊判斷用戶是否合法,是否有權限進入后臺管理,保護后臺管理頁面。管理員可以添加、刪除和修改相關信息。公交線路管理系統的軟件結構如圖3所示。
2.2 主要數據庫設計
(1) 用戶信息表。
這個數據表用來存儲普通用戶和管理員用戶的資料,包括用戶名、密碼等信息。
(2)線路信息。
這個數據表用來存儲線路的基本信息,包括有線路代碼、名稱、起始站點、終點站、站點數目、線路長度等。
(3)站點信息。
這個數據表用來存儲站點信息,包括有站點代碼、站點名稱、站點周圍交通、文化等信息。
(4)線路與站點關系。
這個數據表用來存儲線路與站點關系的具體信息,包括線路、站點代碼、站點次序。
圖3 系統軟件結構
3 換乘查詢算法設計
3.1 一次換乘的設計思路
在這里只考慮直達車和一次中轉。設bsId 1為起始站點代碼,bsId 2為終止站點代碼。
設經過起始站點的線路集合為A,A={A1,A2,…Am},每一個Ai為經過起始站點的一條線路。設經過終止站點的線路集合為B,B={B1,B2,…Bn},每一個Bi為經過終止站點的一條線路。
(1)搜索是否有直達車。在這一步的實現中,只需要搜索經過起始站點的所有線路和經過終止站點的所有線路,找出那些相同的線路,即為直達線路。
(2)若沒有直達車,則搜索一次換乘是否可達。根據兩個站點名獲取兩個站點各自的bsId,然后搜尋通過兩個站點的線路集合A和B。再一一計算它們之間的線路交集。而交集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換乘站點,這樣可得到換乘站(可能有多個或0個)。如,判斷Ai和Bj 是否有交叉站點。如果有,則這就是換乘的中轉站點; 如果沒有,則無法通過Ai和Bj線路到達目的地。如果線路間有多個交叉站點,則只考慮第1個交叉站點。
3.2 設計算法流程圖
輸入是起始站點和終止站點,經過系統處理,可得到所查詢出的出行線路。如果有直達線路,直接給出線路信息;如果沒有直達車,則給出中轉一次的線路信息,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討論了公交線路管理系統的軟件結構和查詢算法。其重點是設計有效的查詢算法,以幫助用戶快速、方便地選擇出行路線。所設計的查詢算法具有簡單、實用的特點,適合大中城市的公交線路查詢,如果結合站點間距離計算,利用蟻群算法可進一步優化算法設計。
參考文獻:
\[1\] 于小平,楊國東.城市公交查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吉林大學學報,2005(6).
\[2\] 華澤、張浩.公交信息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7(12).
\[3\] 馮林,孫宇哲.基于層次空間推理的公交最優乘車方案\[J\].計算機工程,2005(21).
\[4\] 吳其慶.JSP編程思想與實踐\[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
\[5\] 王祖詳.公交最短路算法和公交路徑集生成技術\[J\].系統工程,1993(4).
電子線路的干擾也就是在電子產品進行正常工作時,對自己或者是別的設備帶來的影響,干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溫度的干擾、振動的干擾、濕度的干擾、聲波的干擾以及電磁波的干擾等。同時干擾通常具有干擾源,它可能是設備本身帶來的,也可能是設備外部系統帶來的,其中電磁干擾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并且危害也比較大,不僅對設備周圍的事物造成傷害,還容易對設備自身造成傷害。
2電子線路中常見的干擾
2.1電網的干擾
在電子線路常見到的干擾中,電網的干擾分布比較廣泛,不僅在繁華的地區,在人煙稀少的地區也有電網的干擾。通常,電網的交流電通過進行整流,然后濾波以及穩壓的工作為各種電子線路提供直流電源。在這個過程中,干擾信號和交流電源一塊進入電子設備的系統中,導致電子線路出現故障,影響電子線路的正常工作。
2.2地線的干擾
地線的干擾在電子設備系統干擾中占主要部分。通常在電子設備系統中各個電子線路使用同一個直流電源,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地方的電子線路的電流都會經過同一個地電阻,這時會形成電壓降,而電壓降也就是各個電子設備的噪音干擾信號,這也就是地線的干擾。
2.3信號通道的干擾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號通道的干擾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在進行遠距離的測量工作或者通信工作中,由于距離很遠,導致電子設備的輸出以及輸出信號都比較的長,然而線間卻很近,所以信號在傳遞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和電磁場的干擾等,導致傳遞的信號發生突變,影響電子線路的正常運行。
2.4空間電磁輻射的干擾
在一系列的干擾中,地線的干擾和電網的干擾對人們的影響比較嚴重,然后是信號通道的干擾和電磁輻射的干擾。對于空間電磁輻射的干擾,工作人員只要確保電子設備與干擾源的距離,并且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即可。
3解決電子線路中干擾線路設計法
3.1抗電網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中,抗電網的干擾措施可以參考圖1。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主要要確保交流電的穩定,避免電源出現電壓過剩或者電壓不足的現象。同時選擇合理的電源濾波器,消除串模的干擾,然后選擇帶有屏蔽層的變壓器,來減少電容,避免高頻信號的干擾,并且采取雙T濾波器抑制頻率的干擾,最后使用0.01—0.1uF的電容連到直流穩壓的電路上來濾除高頻的干擾,是電子設備能夠正常的工作運營。
3.2抗地線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工作中,對于地線的干擾,工作人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工作人員一定要使用一點接地的方法,也就是把各個線路整合到一起,從一個統一的地方進行接地處理。但是在印制電路板上由于使用此方法不太方面進行施工,因此工作人員可以采取串聯接法來避免噪音的干擾,同時在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把地線的寬度增大。其次對于強信號和弱信號的安裝,一定要分開,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后在使用一點接地的方法。同時對于模擬地和數字地也要分開進行安裝,避免交叉在一起。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一定采取合適的接地線,以便于減少接地電阻。
3.3抗信號通道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工作中,對于信號通道的干擾,工作人員主要采取兩種措施:一種是雙絞線傳輸,另一種是光電耦合傳輸。在雙絞線傳輸工作中,工作人員首先選擇好兩條線,一個是信號線,另一個是地線。在電子線路的工作中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避免信號地線的干擾、空間電磁的干擾以及線路之間的串擾等。通常在空間電磁場中,各個絞環里面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幾乎是相同的。當使用雙絞線傳輸時,每個線之間的感應電動勢可以抵消。所以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不會遭到干擾的破壞。除此之外,由于兩條線上的信號電流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可以相互抵消,避免干擾的影響。對于噪音的干擾,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光電耦合器進行解決。其中光敏三極管和發光二極管是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就能夠有效地避免噪聲的干擾。除此之外,若是電子設備的各個電路之間都設計成使用光電耦合器進行傳輸信號,那么即使進入的噪聲的信號的內阻比較高,但由于光電耦合器的作用,會使噪音信號變小,因此只能產生微電流,不能夠使二極管發光,因此也就阻止了信號地線上噪音的干擾。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送電線路的設計要在國家的建設方針和技術經濟政策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結合地區特點,積極推廣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結構等先進技術。設計者要從線路的安全性能、在線監測、硬件結構、防雷裝置等方面深人分析。此外,設計階段還需要注重通過技術改造的方式來保證設計效果。
一、110 kV變電站連線方法
在接線方式的選擇要需要參考各種不同的功能需要完成,這樣可以保證電力系統正式運行后發揮理想的作用。電氣主接線是電源和出線為關鍵部分,在進出線比較多時(通常不小于4回),為方便電能的匯總和分配,通常設置母線當作中間部分,使接線方便明了,運輸簡單,對裝置和擴建有很大的幫助。以110 kV進出線2次,10 kV出線20次,以母線連接方法作為研究對象,其一般要采用110 kV, 10 kV側接線方法完成操作。
110 kV側進線2回,需采取的幾種接線方法包括:(1)單母線分成多段進行接線。(2)帶旁路母線的單母線分段接線。(3)兩條母線接線。運用單母線分段接線有著多方面的優勢,其不僅成本投資較少,且操作企業難度較低,對下道工序的操作有促進作用。若某個母線發生故障問題,則此組母線上的進出線會失去電源;結合雙母線接線方法添加一組母線,這種處理方式需要投人較多的成本;而結合單母線分段帶旁路母線接線方法,若技術人員在處理故障時則無需采用別的斷電方式,能保持回路的正常用電,發揮了更加優越的供電性能。因而,110 kV最好結合單母線分段帶旁路母線接線方法完成。
10 kV側出線20回,大多數屬于I類負荷,一般接線操作需要采取的措施為:(1)對單母線進行合理劃分,降低了線路連接的成本投資。這種方式運用于10 kV配電設置能改善線路的供電性能。(2)單母線分段帶旁路母線,雖然此種方法能改善供電性能,但需要投人較大的成本資金。使用單母線分段接線也可以達到供電可靠性的需求,并且也節省了資金。所以,10 kV側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最為合適。
二、110 kV輸電線塔桿設計
鐵塔是輸電線路的重要支撐結構,對110 kV輸電線路的鐵塔進行規劃的同時,需要對相關因素給予重視,這樣才能保證項目設計發揮理想的作用。通常需要考慮的內容有:塔身坡度、傳力面、桿系傳力、塔身斜材、分段模式、橫隔面桿件分布等。交叉斜材式是導線橫擔下平面斜材常用的構造,同時交叉斜材需要進行科學的分布,然后才能將其連接到主結構上使用。考慮到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使得連接部位的主材會出現各種變形狀況。這就需要施工人員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保證各項結構都能得到合理的布置。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對節點位置添加1根短角鋼,以求改善結構的穩定性能。為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達到桿系傳力的質量標準,通常需要把橫擔下平面交叉斜材桿系分布在導線橫擔根部時,這樣才能實現個方面結構的協調性,使得主材和節點板彎曲變形等現象得到有效的解決。
目前,很多因素都會對塔身斜材的使用性能造成制約,這些都會影響到整體結構的抗壓程度。斜材對外荷載抵抗力矩的大小即斜材、水平面的夾角大小,對主材分段及主材選材有著決定性作用,一般需選擇40度一50度為最佳。塔型的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需重點控制選材質量、節間分段、主材長度等方能的因素,從而滿足結構優化的需要。同時,對于其它方面的結構因素也要慎重考慮,如:塔身斜材布置、外荷載、幾何尺寸、材料截面等等,這些都是要綜合杜比后才能確定的。
對于大坡度塔的規劃設計,也要注意好多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塔身主材和節點板之間需要添加斜墊,這樣可以保持結構之間的穩定性;二是如果塔身主材為單角鋼,則要選擇設置雙排螺栓,靠主材肢端的螺栓來維持板材結構的穩定;三是如果四角鋼組合成十字斷面需使用制彎節點板,通過這樣的處理可以保持節點板和塔身斜材處在相同的工作水平。
三、絕緣子串設計
高壓電器的連接、加固、絕緣等都需要經過相應的方式處理,其在供電廠變電站的各種電壓配電配置里有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其都是經過導電體、絕緣子、金具等操作完成。這就需要保證絕緣子能達到相應的絕緣強度和機械強度要求,為后期的施工安排創造條件。
根據實際的受力狀態分析,可以對直線型桿塔上構造成相應的懸垂串,在耐張桿塔上構造耐張串。對各個聯懸垂絕緣子的片數計算時需要根據標準的公式完成:
n≥aUN/h
式中,n是每聯絕緣子的片數;UN是標稱電壓((kV);。是爬電比距,35~110 kV大氣清潔地區則選擇1.6~2.0 cm/kV ; h是單個絕緣子的爬電間距,110 kV取1000 mm。還應該考慮外界因素對絕緣子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樣可以保證其使用性能的正常發揮。穿墻套管多數用在母線的鏈接中,對屋內貫穿墻壁從室內向室外穿墻處理起到了重要作用,110 kV需使用油浸紙絕緣電容式。
四、防雷結構的設計
防雷結構設計是高壓電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夠避免線路受到自然因素干擾的影響。通常,高壓110KV輸電線路的雷害現象較嚴重。對高壓線路采取防火設計需要靠的問題::(1)對于花草樹木、房屋建筑等因素造成的干擾,需將其考慮到防雷設計范圍內,這樣可避免不利因素造成的干擾。針對會造成繞擊雷害的地表凸出物,則要及時調整引雷特點;(2)若雙避雷線能夠對導線安全進行有效的防護,則需要防止邊相導線的繞擊范圍;(4)提升避雷線使用性能,保證所用的線材能符合現實使用需要,以防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6)對水平間距高壓邊相導線38m以內出現雷害問題的,則應該在存有繞擊雷害問題的高壓線路大跨越的雷電方向側設計旁路防雷線,有效防范雷擊對線路造成的破壞作用;(7)若需要向邊相導線側外移避雷線,則應該充分考慮雷擊避雷線對高壓電線造成的不利影響,需設計高壓導線與避雷線的間距處于標準狀態,垂線方向維持相對的水平間距(建議不大于±2m),
五、電線選用
依照導線在電網中的作用,我們需要配備合適的材料以保證導線功能發揮。在材料使用上要選擇導電率高、防熱能力好、價格低廉的材料。目前市場上運用較多的則是銅、鋁、鋼等。由于銅的價格相對較高,在架空輸電線路中的運用很少。而鋁材料的使用不僅性能優越,且持續使用的時間較長,能滿足輸電線路長期運用的需要。根據110 kV輸電線的具體要求,其母線最好選用鋼芯鋁絞線LGJ,
六、結束語
高壓輸電線路肩負著傳送和配置電能的責任,對于其輸電線路的設計應堅持以實際運用為基礎,以保證線路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繼電控制線路的主要作用是為生產機械服務,是生產機械在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動生產流水線上或機床控制方面很多都采用繼電控制方式的電氣控制線路,實際生產中,繼電控制線路設計是否可靠、合理、穩定,直接影響著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我們在從事維修電工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技能培訓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和學員,甚至是有不少實際生產經驗豐富的一線電工,在如何設計出合理的繼電控制電路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欠缺,這說明,具體有效的線路設計是學生和學員學習中的較大難題。
在繼電控制線路設計中,不少設計人員采用的是經驗設計法。此法在設計比較簡單的控制線路時有較大優勢,但在設計比較復雜的控制線路時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對設計者要求高,需要設計者熟悉工業系統中各種典型的控制線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設計技巧的積累;第二,設計效率低,在工程應用上不方便,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反復修改完善,通過不斷試驗論證來滿足生產工藝要求,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第三,設計方案不可靠、不經濟,由于經驗以感性認識為主,不具理性認識的系統性,經常造成所得的方案不合理、不經濟現象出現。基于經驗設計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局限性,我們在多年的一體化教學及具體實踐培訓過程中,總結出采用邏輯函數設計方法進行繼電控制線路的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邏輯函數設計法應用基礎
數字電路研究的是開關電路,電路中對應的兩種狀態是“開通”與“關斷”,在邏輯函數中用二元常量“1”和“0”表示。而在繼電控制線路中,控制電路主要是對受控電器進行開通、關斷控制。相關交流接觸器或繼電器受電或失電引起觸點“動斷”或“動合”產生的電路邏輯狀態的變化,元器件的動作狀態類似于邏輯函數中的“1”和“0”的兩種數字狀態,故在繼電控制線路的設計中可以引用數字電路中的邏輯函數的關系進行相關繼電線路的設計。所謂繼電線路的邏輯函數設計法,就是按照生產工藝的要求,利用邏輯代數的關系來分析設計繼電控制線路。這種設計方法特別適用于較復雜的生產工藝所要求的自動生產或組合機床控制線路的設計。采用邏輯函數設計法得到的控制線路設計簡要、經濟、安全、穩定、可靠。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盡可能減少所用器件數目和種類,這樣可以使安裝好的電路結構緊湊,達到工作可靠而且經濟的目的,所得到的電路設計結果比經驗設計法有明顯的優點,能得到生產工藝所要求的最佳設計方案。
二、邏輯函數設計的基本原理及要求
邏輯函數的理論基礎是邏輯代數,邏輯運算的三種基本形式為與(邏輯乘)、或(邏輯加)、非(邏輯反)。這三種關系的不同邏輯組合形式得到的表達式構成了繼電線路邏輯電路圖的基礎。
邏輯電路圖,是由若干個基本邏輯符號及它們之間的連線構成的圖形。實際生產中,設計者往往將電氣控制線路中元件觸點的“開通”“關斷”狀態的變化作為邏輯變量。就整體而言,繼電控制邏輯電路的輸出量與輸入量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因果關系,故輸出的狀態與輸入的變量可以用邏輯表達式來描述。
1.三種基本邏輯關系表達形式
(1)邏輯與關系。
(2)邏輯或關系。
當一件事件的幾個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這件事就會發生。圖1的b中使KM得電的邏輯表達式為:KM=SB1+SB2。
(3)邏輯非關系。
當一件事情的發生以其相反條件為依據,即二者之間是處于對應的邏輯關系。圖1的c中KM得電的邏輯表達式為:KM=
實際電路中,一個繼電控制電路,往往是由各種元器件不同的邏輯狀態組合而成。
2.邏輯規定
(1)各種電磁元件的線圈通電狀態的邏輯關系為“1”,失電時的邏輯關系為“0”。
(2)各種控制按鈕、開關觸頭、接觸器或繼電元件的自身觸點閉合的邏輯狀態規定為“1”,各觸點的斷開邏輯狀態規定為“0”。
(3)元件的動斷觸點的狀態均用“非”狀態表示,即。
(4)X開。
(5)X關。
能使繼電器失電的關斷信號,若此信號由“1”“0”轉變使繼電器關斷,取原變量;若邏輯狀態由“0”“1”轉變,取其反變量;當使繼電器失電的關斷信號不止一個時,這些判斷信號的邏輯關系是“或”關系。
三、邏輯函數設計法設計步驟及應用分析
現以一個企業生產應用實例進行說明:
1.生產工藝設計要求
某自動生產流水線有兩臺電機M1與M2,為實際操作方便要求能夠實現兩地控制,第一臺電機M1先行啟動,運行3分鐘后,第二臺電機M2自動啟動運行;正常生產結束時,必須第二臺電機M2要先停車,否則第一臺電機不能停車,第二臺電機M2停車3分鐘后第一臺電機M1自動停車,要求線路中有必要的電氣保護環節。
2.繼電控制線路邏輯設計步驟
在狀態表中,所有器件在初始位都不得電,上圖中狀態轉換信號包含主令信號與執行元件動作時自身輔助觸頭所引起的狀態變化信號。實際生產中,可根據具體需要設置中間繼電器為中間記憶單元,以確保設計出的繼電控制線路既可行又安全。上表中,KM1控制電機M1的通斷狀態,KM2控制電機M2的通斷狀態。
(3)根據狀態表列寫出各元器件動作的邏輯表達式。
①KM1的邏輯函數表達式。
(5)規范電路設計標準,完善電路設計功能。
根據以上步驟分析可知:在設計過程中,運用邏輯函數設計法,設計者就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設計思路,大大提高線路的設計成效,從而縮短線路的設計時間;采用邏輯函數設計法,可簡化繼電控制線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經濟費用,同時還可以極大地提高線路運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在較復雜的生產工藝的繼電控制線路上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伯時.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
在實際電纜線路運行過程中,出現開路短線故障的概率很小,一般以低阻狀態單相短路、高阻狀態單相短路、閃絡狀態單相接地故障為主,大約占到總故障的80%,而這些故障中又以高阻狀態單相短路和閃絡狀態單相故障為主,這些狀態下線路的故障電流很小,很難做到精確的測定,而脈沖電流法利用一定的脈沖電流將高阻或者閃絡性故障點瞬時擊穿又瞬時恢復到原狀態,這對故障定位是極為有力的。下面詳細利用闡述這種方法在故障定位中的設計應用。
1脈沖電流法定位的原理
采用高電壓將輸送電力的電纜線路的故障點擊穿,如圖2-1所示,發生擊穿后會產生電流行波信號,用相應的儀器設備采集并記錄下這些信號,而電流行波信號在測量端與故障點往返一次的時間為Δt,如圖2-2所示,根據公式l=v*Δt/2就可計算出故障距離。這種測試方法稱為脈沖電流法。在這一方法中,利用線性電流耦合器實現電纜故障線路中的電流行波信號采集。
圖2-1 脈沖電流測試法的接線方法
在這種方法中,故障點放電產生脈沖信號,而非利用測試儀器產生脈沖信號。如圖2-2所示,設定故障點放電脈沖波形的起始點,故障點的反射脈沖波形為起另一個始點,它們之間的距離就是故障距離。
圖2-2 脈沖電流法測試波形示意圖
依據高壓脈沖發生器對故障電纜施加高電壓的方式的不同分為直流高壓閃絡測試法和沖擊高壓閃絡測試法。下面分別討論這兩種方法的理論分析設計。
2沖擊高壓閃爍測試設計
沖擊高壓閃絡測試法簡稱沖閃法,它適用于低阻、高阻、閃絡性單相接地、多相接地或者相間絕緣不良的故障。
沖閃法的接線示意圖如下圖4-1所示,它在接線方式上與直閃法基本相同,只不過比直閃法多了一個球形間隙G,在儲能電容C與電纜之間進行串接。在充電過程中,通過調節器調壓實現對電容的充電過程,如果電容C上的電壓達到一定上限時,球形間隙G就會出現被擊穿的現象,這時,電容C對電纜線路進行放電操作,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做是將直流電壓瞬時加到電纜上。如果電壓等級足夠的高,那么故障點就會出現被擊穿放電的現象,其放電所產生的高壓脈沖電流行波信號往返循環傳播與故障點和測試端之間,直到弧光熄滅或者信號被衰減掉為之;信號的傳播與耦合同步進行,即高壓電流行波信號往返傳播一次,電流耦合器就耦合一次,這樣通過測量故障點放電產生的電流行波信號在測試端和故障點往返一次的時間Δt,就能計算出故障點的距離。但用沖閃法要了解和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圖4-1 沖閃法測試接線圖
(1)絕緣擊穿不僅與電壓高低有關還與電壓作用時間密切相關。在測試時,電壓加到故障點處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發生擊穿,這個時間稱為放電延時。受電纜上得到的沖擊高壓大小和故障點處電容、電感等電氣參數的影響,放電延時有長有短。在用儀器測試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置。 沖擊高壓脈沖信號越過故障點,還沒到達電纜對端,故障點就擊穿的稱為直接擊穿;從對端返回后故障點才擊穿的稱為遠端反射擊穿。直流電壓行波在開路末端反射后,電壓會加倍,有利于擊穿故障點。(2)如何使故障點充分放電 依據上面的敘述,使得故障點充分放電的措施有兩條:一是高電壓;二是通過增大電容的辦法延長電壓的作用時間。 由高壓設備供給電纜的能量可以由公式算得。即高壓設備供給電纜的能量與貯能電容量C成正比,與所加電壓的平方成反比,要想使得故障點充分放電,必須要有足夠的使得故障點放電的能量。
(3)如何判斷故障點擊穿與否 沖閃法的判斷的關鍵就是如何判斷故障點是否出現擊穿放電的現象。經驗不足的人員往往會主觀認為,只要出現球間隙放電的現象,就可認為故障點出現被擊穿的現象了,可這種想法在實際判定中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球間隙是否被擊穿與球間隙的距離及所加到球間隙的電壓的幅值是密切相關的。球間隙的距離越大,擊穿球間隙所需要的電壓幅值就越高,這是一種正相關的近似線性關系。而電纜線路故障點能否出現被擊穿的狀況是與施加到線路故障點上臨界擊穿電壓密切相關的,大于鄰近值就可實現擊穿,反之,如果球的間隙比較小,它的間隙擊穿電壓比線路故障點擊穿電壓小,那樣很顯然,線路的故障點就不會出現被擊穿的狀況。
在實際判定中除了可以以相關儀器記錄到的波形來判斷故障點是否出現被擊穿的情況,還可以利用一定的故障現象來實現對故障點是否擊穿的判斷。
1)電纜線路故障點在沒被擊穿的情況下,球間隙的放電聲一般比較嘶啞,聲音比較小也不清脆,雖然也可能出現連續的放電聲,但故障點的火花十分微弱;而故障點出現擊穿現象時,球間隙的放電聲音是比較清脆響亮,而且放電的火花也比較大。2)電纜線路在故障點未出現擊穿時,監測線路的儀表可以發現,電流、電壓表在空間的擺動比較小,而當出現故障點擊穿的現象時,監測儀表——電流、電壓表指針在空間上的擺動范圍較大。
3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纜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與之對應的電纜故障測試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電纜故障測試的研究,不斷提高故障測試的精確性與快速性,以此來不斷提高供電的可靠性,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保證。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隨著國家能源戰略的實施,山區段長輸管道日益增多,由于山區段獨有的地形,管道橫坡敷設成為線路設計中一個不可避免的研究課題。橫坡敷設是指長輸管道以基本平行于等高線的敷設方式通過坡面。管道橫坡敷設施工中的掃線和管溝開挖作業會改變原始穩定邊坡的斷面幾何形狀,并由此引發邊坡失穩,嚴重時甚至會誘發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這樣不僅提升了安全風險,增加了施工難度,增大了征地費用,而且可能造成施工無法進行,從而調整線路,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上的較大損失。
目前,國內管道行業的相關人士普遍認為管道橫坡敷設方式存在較大隱患,在線路選線中盡量避免,但是由于目前對該類型的研究尚少,還沒有將管道橫坡敷設分析研究納入設計階段,以致在山區管道的建設中還存在橫坡敷設并誘發次生災害的事故,如中貴線山區段管道橫坡敷設由于管溝開挖引起土質邊坡失穩,導致施工停滯、施工難度增大、線路調整的事故頻發;中緬線山區段也多次出現管道橫坡敷設由于管溝開挖引發順層滑坡的事故。因此,對管道橫坡敷設條件下各類工況的邊坡穩定性進行定量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設計方案,指導現場施工,意義重大。
2、三種工況下邊坡穩定性的分析
目前工程界中廣泛應用于邊坡穩定性的定量分析計算是極限平衡理論的條分法。其基本做法是:首先在邊坡體內假想一個潛在滑動面,然后將滑動趨勢范圍內的巖土體劃分成一個個條狀塊體,通過塊體的平衡條件來建立整個邊坡的平衡方程,求解邊坡的穩定系數K,以此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定量分析。土質邊坡和較大規模的碎裂結構巖質邊坡宜采用圓弧滑動法計算。
2.1工程實例
中衛-貴陽聯絡線工程第六標段(貴州段) 翻越黔北四川盆地向云貴高原爬升地帶及大婁山區,沿線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山勢陡峭。以桐梓縣段線路某處管道橫坡敷設為例,管道橫坡敷設長度75m,山坡坡度α約350,坡長83m,坡高H為42m,地質為第一層殘坡積塊石及腐殖層,松散~稍密,最大粒徑為60cm,粘土充填,局部可見孤石,層厚不小于3.5m;第二層泥晶灰巖,灰~灰黑色,中風化,塊狀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相關參數如下:內聚力C為10kPa、內摩擦角為350、土壤的容重為18kN/m3,不考慮地下水的影響。管徑1016mm,管道掃線作業帶寬度15m,管溝開挖深度為2.4m。
圖1 作業帶掃線工況計算簡圖
圖2 管溝開挖工況計算簡圖
2.2邊坡穩定性計算分析
由于長輸管道輸送高壓高危介質,其破壞后果嚴重,因此管道邊坡安全等級一般按一級邊坡考慮。邊坡穩定性的判別依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的相關規定,即當邊坡的穩定系數K≥1.3時,屬穩定邊坡,可不采取加固措施;當1.0≤K≤1.3時,屬欠穩定邊坡,應采取邊坡治理措施;當K≤1.0時,屬不穩定邊坡,邊坡實際已經失穩。
未擾動狀態、作業帶掃線狀態和管溝開挖狀態的三種工況條件下的穩定系數K1、K2和K3的計算如下表。
表1 工況1-未擾動狀態邊坡穩定系數K1的計算
序號 工況 穩定系數K1 備注
1 未擾動狀態邊坡 1.37 穩定
表2 工況2-作業帶掃線狀態邊坡穩定系數K2的計算
序號 工況 穩定系數K2 備注
1 不分臺階
1.1 放坡線β為1:0.5 1.195 欠穩定
1.2 放坡線β為1:0.75 1.197 欠穩定
1.3 放坡線β為1:1 1.226 欠穩定
1.4 放坡線β為1:1.25 1.260 穩定
2 按5m分一個臺階
1.1 放坡線β為1:0.5 1.222 欠穩定
1.2 放坡線β為1:0.75 1.276 穩定
1.3 放坡線β為1:1 1.295 穩定
1.4 放坡線β為1:1.25 1.442 穩定
表3 工況3-管溝開挖狀態邊坡穩定系數K3的計算
序號 工況 穩定系數K2 備注
1 不分臺階
1.1 放坡線β為1:0.5 1.174 欠穩定
1.2 放坡線β為1:0.75 1.185 欠穩定
1.3 放坡線β為1:1 1.223 欠穩定
1.4 放坡線β為1:1.25 1.259 穩定
2 按5m分一個臺階
1.1 放坡線β為1:0.5 1.208 欠穩定
1.2 放坡線β為1:0.75 1.271 穩定
1.3 放坡線β為1:1 1.295 穩定
1.4 放坡線β為1:1.25 1.441 穩定
圖3 三種工況下邊坡穩定系數分布圖
由表1、表2、表3和圖3分析可知:
1)未擾動狀態邊坡、作業帶掃線狀態邊坡和管溝開挖狀態邊坡的三種工況條件下的穩定系數K1>K2>K3。即未擾動狀態邊坡表現得最為穩定,隨著作業帶掃線和管溝開挖工作的展開,邊坡穩定性越來越差。作業帶掃線和管溝開挖施工如果措施不到位,有引發邊坡失穩的隱患。
2)作業帶掃線和管溝開挖工況,隨著放坡線β值的減小,邊坡穩定性越來越好。
3)作業帶掃線和管溝開挖工況,放坡線β值一定時,按5m分臺階開挖較不分臺階開挖,邊坡穩定性要好,邊坡穩定系數增長要快。
4)作業帶掃線和管溝開挖工況,放坡線β值1:1為邊坡穩定性系數增長的拐點。
3、坡率法在管道橫坡敷設線路設計中的應用
坡率法是通過調整、控制邊坡和采取構造措施保證邊坡穩定的邊坡治理方法。根據邊坡穩定性計算分析結果,對桐梓縣段線路某處管道橫坡敷設采取了坡率法的設計方案,設計方案如下:
1)通過計算,在坡腳設置漿砌石擋土墻,墻高4m,確保填方區土體的穩定。
2)坡率法設計考慮減少破壞原始坡面的面積、土石方開挖工程量,采取按5m分臺階開挖,放坡線β值按1:0.75和1:1組合。邊坡穩定性系數計算成果如下表:
表4 三種工況邊坡穩定系數的計算
序號 工況 穩定系數K1 備注
1 未擾動狀態邊坡 1.37 穩定
2 作業帶掃線狀態邊坡 1.30 穩定
3 管溝開挖狀態邊坡 1.30 穩定
3)由于邊坡穩定性計算未考慮水的影響,因此在橫坡敷設范圍內邊坡坡頂設置0.5m×0.5m的截水溝,兩側設置0.5m×0.5m的排水溝。
4)為防止水土流失,遵循環保優先的設計原則,坡面設置漿砌石拱形骨架,種植草坪。
圖4 坡率法設計方案
此處管道橫坡敷設根據設計方案,精心組織,經過1個多月的施工,順利完工。
4、結論
通過上述實例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管道掃線、管溝開挖作業均會造成邊坡穩定系數的下降,放坡線β值對邊坡穩定系數影響較大,如施工中措施不到位,會引發邊坡失穩等次生災害。施工中采取減小放坡線β值、分臺階開挖等措施能有效的提高邊坡穩定系數。
2)經過實例驗證,坡率法經濟、快捷、便于施工,運用于管道橫坡敷設線路設計是合理的,在類似工程建設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生慶、鄭穎人、李耀剛等. GB50330-200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2.
[2] 王鴻,茹治敏,王莉等.橫坡敷設條件下管道施工對土質邊坡穩定性影響的定量分析. 第三屆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國際會議論文.北京,2009.9.
[3] 王瑞甫. 公路軟質巖邊坡坡率的適度原則. 交通科技,2013(4):53-55.
[4] 郝建斌,劉建平,荊宏遠等.橫穿狀態下滑坡對管道推力的計算. 石油學報,2012,33(6):1093-1097.
一、前言
在輸電線路的建設中,輸電線路桿塔是架空線路的重要組成結構,是保障線路安全的基礎。在輸電桿塔受到的各種載荷中風載荷是其受到的最主要的載荷,也是對輸電線路桿塔威脅最嚴重的載荷之一。對輸電線路桿塔所受到的風載荷進行細致地計算能清楚地對保障其安全運行有重要的作用。輸電線路桿塔所受到的風載荷隨高度的不同受到的載荷威脅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對風載荷的計算分析就至關重要。對輸電線路桿塔所受到的風載荷進行有效的計算,準確地計算風載荷對輸電線路桿塔產生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輸電線路建設的抗風強度,并且能夠在很大范圍內減少因風載荷對線路造成的經濟損失。通過對我國輸電線路設計規范中的風載荷與國外的輸電線路設計中的風載荷計算進行有針對性的比較能夠充分地認識到我國輸電線路中風載荷計算方法與其他國家輸電線路中風載荷的計算方法存在的差距性問題,通過比較還能對我國的輸電線路風載荷計算方法進行完善。從而在設計初對輸電線路進行有效規劃保障。
二、風載荷與輸電線路的利害關系
在輸電線路所受影響的自然災害中,由風引起的輸電線路的損壞是最嚴重的并且占絕大部分的因素。因此,對風在輸電線路的危害中是不能被疏忽的,還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保證輸電線路不受風載荷的影響,需要對所受載荷做一個嚴格的測算,從而提高輸電線路的抗風能力,并且能有效減少因風載荷威脅產生的損失。對風載荷產生的危害我們可以從風速、風向兩方面進行分析。
在風速對輸電線路的影響研究中,可以發現自然界中風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天氣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輸電線路所搭載的桿塔、導線以及各種附屬部件在不同風速的影響下都會產生不同類型的載荷從而影響到輸電線路整體所承受的壓力的不穩定。輸電線路是搭載在桿塔上進行連續延伸的,整體呈現的是高柔性結構,在風速的作用下就會偏離垂直地面產生不同形式的變形或振動,影響導線、桿塔、以及地面之間的距離的變化。在受到勻速的較低風速影響下,背向風速的導線面會形成有一定風力的渦流,這種渦流在導線上會產生上下交替并且不穩定的頻率,這種低風速下產生的頻率與導線的固有頻率非常接近,會導致輸電線路的共振,給輸電線路帶來沖擊。在較大風力的影響下還會出現輸電線路本身頻率的自激振動,會造成大幅度的擺動現象。在出現這種大幅度的擺動的情況下會影響輸電線路的穩定,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為確保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情況下需要采取必要的對策進行防范。
在研究風向對輸電線路的影響時是通過空氣動力學實驗來進行比較的。在實驗情況下使用輸電線路的模型,模型的方向以垂直風向進行設計,這樣會使風向與輸電線路間形成一定的角度。在風力垂直吹向輸電線路的情況下會產生自激振動,如果風向與物體保持平衡則不會產生這種情況。在大范圍沒有遮擋物的環境下做輸電線路的振動實驗會發現在風吹導線的的方向下能夠使導線產生大范圍的振動。在輸電線路振幅的比較研究中發現風向在大于四十五度角吹向輸電線路的情況下產生的振動比較穩定,在小于四十五度角的情況下,振動的幅度不會太穩定,在小于二十度角的情況下沒有振動的產生。通過振動與風向夾角的比對可以發現,輸電線路振動的幅度與風吹向線路的夾角有相關性,在小角度的情況下線路的振幅會降到最低,因此可以得出在風向與導線角度平行的情況下線路產生的振動幅度是最小的。
三、風載荷計算方法的比較
通過對風載荷在與輸電線路宏觀上的研究后還需要從微觀上進行分析解決風載荷對輸電線路的影響,通過對我國的輸電線路設計規范與外國的設計規范中對風載荷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后能夠對我國在高壓輸電線路設計規范中風載荷的計算方法進行合理的制定。下表1列出幾個重要國家的輸電線路設計中風載荷的計算公式,分別為中國、國際電工協會、美國、日本在輸電電路規范設計中的風載荷計算公式:
表1 4種規范中輸電線路的風荷載計算方法
項目 GB 50545 IEC 60826 ASC E74 JEC 127
桿塔風壓 W=γ?W0?μZ?μS?βZ W=γ?W0?C? G W=γ?W0?KZ?C?G W=γ?W0?α?βK1?K2?C
線條風壓 W=γ?W0?α?μZ?μS?βe W=γ?W0?C? G1?G W=γ?W0?KZ?C?G W=γ?W0?α?βK1?K2?C
參數說明 W0為基本風壓;μZ為風壓高度變化系數;μS為體型系數;βZ、βe風荷載調整系數(風振系數);α為風壓不均勻系數;γ為荷載系數 W0為基本風壓,C為體型系數;G為包含了風振系數和高度變化的綜合系數;G1為檔距折減系數;γ為載荷系數 W0為基本風壓;KZ為風壓高度變化系數;C為體型系數;G為風振系數;γ為載荷系數 W0為基本風壓(已經考慮了陣風效應);α為風壓高度變化系數;C為體型系數;K2為地貌系數;β、K1與結構規模和類型有關的系數;γ為荷載系數
通過對公式的比較可以發現,在風載荷的計算公式中都包含了對高度、體型系數、風振系數三個方面的表達,只是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實際應用中通過計算對比反映出我國對風載荷計算數值上與其他的規范都沒有比較大的出入,只是在取值上稍有不同。在結構的安全度通過對最小設計風速、結構重要性系數以及載荷分項系數等方面制定的規范比國外相對保守,對桿塔風壓的計算中對桿塔橫擔處的集中質量有忽略的地方,在檔距對風荷載的影響中沒有進行很好的應用。
四、結束語
輸電線路規范中風載荷的計算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對桿塔結構及其穩定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對我國以及國外對風載荷計算的研究有助于對我國輸電線路桿塔風載荷有一個精確的認識了解,通過對比我們可以吸收國外計算精準的方面以彌補我國在風電線路載荷計算上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張湘庭.工程結構風荷載理論和抗風計算手冊.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