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電子廢棄物回收模板(10篇)

時間:2023-03-14 15:22: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子廢棄物回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子廢棄物回收

篇1

隨著電子產品日益充實豐富著人類生活的同時,電子廢棄物的數量也逐年遞增,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據統計我國每年平均報廢電冰箱400萬臺、電視機500萬臺、洗衣機600萬臺,此外還有近500萬臺電腦進入淘汰期,這些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得當,可以從中分離提取出金、銀、鉑等大量貴重金屬,便是一座金礦;若是回收利用不當,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的大量危險、有毒有害物質,將進入我們的生存環境,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如何合理地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共建低碳生活,是一項十分嚴峻而緊迫的課題。

一、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不當的危害性

電子廢棄物,主要是指已經淘汰或者報廢的電腦、手機、洗衣機、空調以及電視機等家電或者電子類產品。

電子廢棄物的基本特點就是其即具有資源性,又有污染性。一方面,電子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的潛在價值大。據測算,使用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的金屬代替通過采礦、運輸、冶煉得到的金屬,可以減少97%的礦廢物、86%的空氣污染、76%的水污染和40%的用水量,節約90%的原材料和74%的能源,而且兩種方法取得金屬的性能基本相同。另一方面,電子廢棄物對人體健康和生存環境的危害性極大,無害化處理難度很高,電子產品制造的原材料成分復雜,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質,電子廢棄物若被隨意掩埋、丟棄、焚燒、酸泡,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環境,甚至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

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的大量危險、有毒金屬,通過正常的垃圾處理程序是無法徹底清除的。對電子廢棄物進行一般性的垃圾排放,可能導致水源、土地、空氣等人類基本生活空間遭受難以想象的破壞。如果對廢舊電子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處理不當,會對水、空氣、土壤造成污染,對人和動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帶來危害。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是我國資源需求不斷增加,而國內資源短缺、價格上漲,進口電子廢棄物可獲得一些國內急需求的原材料,從而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二是中國的廢舊電子產品等廢物處理成本相對發達國家較低,非法電子廢棄物進口的收益率高于社會平均收益驚人的利潤,以至出現非法電子電器產品貿易。對這些電子廢棄物的手工原始拆解、焚燒、填埋,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危害。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在生產電子產品時并沒有考慮到要對如此龐大的電子廢棄物實現無害化處理,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的主力軍是個體戶,這適應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國情,拆解成本低、拆解力度高,因此利潤大、發展快,且具有回收渠道暢通、經營方式靈活。但個體戶回收處理電子廢棄物存在著下面嚴重的問題:一是嚴重污染環境。個體戶回收模式下,電子廢棄物拆解過程中往往都會排出大量有毒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導致空氣、水體和土壤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二是嚴重損害拆解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個體戶回收模式的拆解業以家族式手工作坊為主,是在利益驅動下自發出現的,其回收處理手段極其原始和簡陋,且基本是露天作業,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三是拆解后的電子產品部件被用于簡單加工和拼裝成二手電器,手工拆解二手電器質量很不穩定,可能帶來比較嚴重的安全問題,比如電路問題,容易引起火災、漏電事故等,影響居住安全,還有手工拆解二手電器,使大量殘余部分被當作普通生活垃圾丟進垃圾場,容易帶來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國家制定電子廢棄物相關政策

由于電子廢棄物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可以產生極其嚴重的危害,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紛紛制訂了關于電子廢棄物的法律法規。1989年3月22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持下,115個國家的代表于在瑞士巴塞爾簽署了旨在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處理的《巴塞爾公約》。1990年3月22日,我國簽署了《巴塞爾公約》。德國的《循環經濟法》以及日本制訂的《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都對家電制造商、進口商和消費者應對電子垃圾回收與處理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做出了規定。法國、瑞典等國家實行“制造商責任制”,規定由生產廠家和商家共同承擔責任,對消費者個人也規定了一定的責任。

百萬噸電子廢棄物,正在威脅著環境的安全,而如何處理這些電子廢棄物,無疑對政府管理部門提出了挑戰。2006年4月,我們國家環保總局頒布《廢棄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實行污染者負責的污染防治政策,即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包括進口者)、銷售者、消費者對其產生的廢棄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依法承擔污染防治的責任。

2009年5月份,我們國家出臺了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這是在國務院領導的親自推動下,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推出來的一項利國利民利企的好政策,這項政策與2011年施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制度設計相一致。采取財政補貼方式,鼓勵家電“以舊換新”,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有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低碳生活。

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說,實行家電“以舊換新”有利于提高家電能效水平,減少環境污染,家電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通過“以舊換新”,加快完善家電回收拆解處理體系,可使這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篇2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8–007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隨著電子工業技術的迅猛發展及電子產品需求市場的不斷膨脹,電子產品的數量也迅速增長。據201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據估計,目前全世界70%的電子垃圾被運往中國進行處理。由于電子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汞、鉛、鎘等)、多氯聯苯及鹵素阻燃劑,按照《巴塞爾公約》附錄中的規定,被列為危險廢物[1]。換一個角度來看,電子廢棄物又不是一種簡單的普通廢棄物,而是一個含有金、銀、鉑、銠等貴金屬及銅、鐵、鎳等基本金屬的資源富集體。據統計[2],1噸隨意搜集的電子板卡中含有約272 kg的塑料、130 kg銅、0.45 kg金、41 kg鐵、30 kg鉛、20 kg錫、18 kg鎳和10 kg銻。因此,在地球礦產資源日趨耗竭的情況下,將電子廢棄物作為二次資源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電子廢棄物中金屬回收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其工藝可分為前處理及后續處理2個階段。前處理指機械處理方法,后續處理包括火法冶金、濕法冶金和生物方法等。回收的意義在于減少污染,節約能源。綠色化學是設計和研究沒有或盡可能小的環境副作用的、并在技術上、經濟上可行的化學過程。因此,本文擬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著重介紹電子廢棄物的后續處理步驟,即綠色化學法回收電子廢棄物中的銅和金。

1 銅回收

銅作為印刷線路板中含量最高的基本金屬,其回收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目前化學法回收銅常用的方法有硝酸-硫酸法和氨水-氯化銨法。盡管這些方法對銅的回收率較高,而且試劑價格便宜,但由于在回收銅過程中會產生氮氧化物和氨氣,易造成二次污染。以下介紹兩種綠色化學方法回收銅,即雙氧水法[3]和氯化銅法[4]。

1.1 雙氧水法

雙氧水的學名是過氧化氫,呈弱酸性。中學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它的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化學式為H2O2。從化學式可看出分子中比水分子多一個氧原子,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雙氧水發生氧化反應后生成的是無任何毒害、無任何污染的水,不會形成二次污染。雙氧水法回收銅的主要成分為H2SO4和H2O2。

1.1.1 雙氧水法溶銅原理

硫酸-雙氧水溶液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回收電子廢棄物中的銅。過氧化氫在酸性條件下有很強的氧化性,易分解出原子態氧,將銅氧化成氧化銅。

H2O2H2O+[O] (1)

Cu+[O]CuO (2)

CuO+H2SO4CuSO4+H2O (3)

總的反應式為:

H2O2+Cu+H2SO4CuSO4+2H2O (4)

由方程式(4)可以看出,溶銅過程中,雙氧水和硫酸不斷消耗,生成藍色的硫酸銅水溶液。硫酸-雙氧水溶液組成非常簡單,反應后的產物只有硫酸銅。反應液經過回收銅處理后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硫酸銅晶體,整個工藝過程中無廢水排放,對環境友好。

純凈的硫酸-雙氧水溶液是穩定的,但當溶液中重金屬離子銅的濃度逐漸增大時,將加速雙氧水分解,造成雙氧水用量的增大,提高了該工藝的生產成本。因此,解決溶液的穩定性是決定該法發展前途的關鍵。

1.2 氯化銅法

酸性氯化銅溶液因具有溶銅速度快,穩定、易控制及容易再生等優點,普遍應用于目前的印刷線路板(PCB)的蝕刻工序中。酸性氯化銅溶液的主要組成為HCl和CuCl2。

1.2.1 氯化銅法溶銅原理

銅原子的最外兩層的電子結構為3s23p63d104s1,10個d電子中有一個比較容易激發到最外層,因此銅的價態主要是+2和+1。當具有孤對電子的Cl-與具有空軌道的Cu2+或Cu+相遇時,形成配位數不等的絡離子。

Cu2+在水溶液中形成[Cu(H2O)4]2+,當加入鹽酸時,溶液由藍變綠,最后形成黃色或棕黃色的溶液。這是由于Cl-逐漸取代了[Cu(H2O)4]2+中的H2O而形成黃色的[CuCl4]2-的結果。[Cu(H2O)4]2+與[CuCl4]2-并存時溶液呈綠色。

[CuCl4]2-的絡合反應為:

Cu2++4Cl-[CuCl4]2- (5)

當酸性氯化銅溶液與單質銅接觸時會發生如下反應:

Cu+[CuCl4]2-2[CuCl2]- (6)

反應式(6)表示酸性氯化銅溶液回收銅的過程,即單質Cu與Cu2+生成兩個Cu+的過程。反應中生成的CuCl沉淀與HCl反應生成[CuCl2]-而溶解,以致溶銅反應順利進行。顯然,酸性氯化銅法回收電子廢棄物中銅的凈結果是將單質銅氧化為Cu+而溶解到酸性氯化銅溶液中。

1.2.2 酸性氯化銅溶液的再生和銅回收

隨著溶銅反應的進行,酸性氯化銅溶液中Cu2+濃度不斷減小,當Cu2+消耗至一定程度后,酸性氯化銅溶液溶銅能力將無法滿足生產要求而需要再生。酸性氯化銅溶液再生是在維持溶液中其他成分不變的前提下,使溶液中的Cu+氧化為Cu2+。

電化學再生法是一種在線的再生方法,可以在陽極實現酸性氯化銅溶液再生的同時,還可在陰極沉積回收銅,使溶銅過程中增加的銅得以回收。電化學再生又稱為電解再生,其基本原理為:在電解池的陽極區,Cu+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u2+;在電解池的陰極區,Cu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Cu。其電極反應式為:

陽極區:4Cl-+2[CuCl2]--2e2[CuCl4]2- (7)

陰極區:[CuCl4]2-+2eCu+4Cl- (8)

該再生方法不加入任何氧化劑,幾乎不排出任何廢液、廢氣,為綠色環保工藝,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產出的金屬銅,為PCB企業增加額外的銷售收入,對利潤日益變薄的印制板制造業來說,這是一份不菲的經濟貢獻。

2 金回收

金作為印刷線路板中含量最高的貴金屬,其回收價值重大。化學上,金是一種過渡金屬,在溶解后可以形成單價及三價正離子。金化學性質穩定,與大部分氧化物都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因此,溶金的過程中通常不僅需要氧化劑,而且還需要合適的絡合劑。目前回收金常用的試劑是王水和氰化物。王水氧化性強,腐蝕性強,且溶解金屬過程中有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易造成二次污染;而氰化物的毒性大,反應時間長。硫代硫酸鹽法[5]和碘化法[6]是目前回收金的兩種主要綠色化學方法。

2.1 硫代硫酸鹽法

硫代硫酸鹽法因無毒、在堿性介質中溶金,被國內外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無毒提金方法。硫代硫酸鹽是含有S2O32-基團的化合物,可看作是硫酸鹽中一個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產物。硫代硫酸鹽與酸作用時形成的硫代硫酸立即分解為硫和亞硫酸,后者又立即分解為二氧化硫和水,反應式為:

3 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金屬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礦產資源卻在不斷的減少,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采用綠色化學方法回收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不僅為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同時也保護了我們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毛玉如,李興.電子廢棄物現狀與回收處理探討[J].再生資源研究,2004,(2):11~14.

[2]張婷,王勇,盛廣能,呂承凱.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回收技術[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實驗,2009,27(2):33~36.

[3]張志軍,周麗娜.從印刷線路板廢料中回收銅的研究[J].遼寧化工,2005,34(3):93~95.

篇3

中圖分類號:F252.19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re are the uncertainty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of the recycling products in electronic waste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covery of product quality into three categories: maintenance, manufacturing and disposal, and takes its quantity and quality as fuzzy parameters. Setting up electronic waste reverse logistics planning model with fuzzy parameters with the minimizing the total cost of he investment cost, operation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was used to make fuzzy constraint condition clear, converting the fuzzy programming model to determine type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and the model was solved by using LINGO9.0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recycled and ratio of quality grade fuzzy changes, Guangxi electronic waste has not changed the choice of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nodes, setting up storage center in Nanning, and Guigang, and building processing center and landfill in nanning.

Key words: electronic waste; reverse logistics; the fuzzy linear programming; the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0 引 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消費者對產品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廢棄產品越來越多;此外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許多國家開始重視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電子廢棄物是在消費過程中廢棄的廢舊電子產品[1]。

對于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網絡優化設計研究問題,主要集中在回收網絡中間物流設施的選址,回收網絡的層數,再制造中心的數量和位置、正逆向物流渠道的協調統一等方面[2],研究思路一般是關注回收過程和回收量的隨機性[3]。對于回收過程的研究,主要關注回收處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場所選擇[4]。國內外諸多學者在場所選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劉枚蓮(2011)對電子廢棄物回收量不確定情況下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網絡進行了研究和設計[5]。然而,在回收過程中,回收來源還受到回收廢品的質量影響,回收質量的高度不確定性,直接關系著逆向物流回收節點的選擇。因此,需要同時考慮回收數量和回收質量的雙重不確定性影響,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網絡設計進行分析。

本文關于回收中心電子廢棄物的不同質量等級考慮如下:由于電子廢棄物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不同質量等級的電子廢棄物在消費地點進行就近收集。回收中心回收的電子廢棄物無論其質量等級,一律先運送到回收中心進行初步檢測分類處理,該中心可根據電子廢棄物的質量特性對其進行修理翻新等功能,在存儲中心能進行簡單維修和翻新的產品則直接進入二級市場,其比率可設為ω;剩下的電子廢棄物1-ω需要專業處理技術的則一律運往處理中心,該中心對產品進行拆卸、分揀、再制造、再循環、再裝配等功能。因此,本模型中各回收中心的選址相應地固定在各消費地,模型中只研究儲存中心、處理中心、填埋場的選址問題。回收產品按質量等級分為可維修、再制造和需要報廢處理3類,建立隨機規劃模型,利用三角模糊數將不確定轉化為確定性模型,用LINGO9.0進行求解。

1 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模糊規劃模型

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其運作流程如圖1所示,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節點:回收中心、儲存中心、處理中心、再制造中心和填埋場。

1.1 模型假設

根據逆向物流網絡結構,做如下假設:

(1)在產品方面,回收中心考慮單產品、單周期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儲存中心和處理中心考慮廢舊產品的再利用、再制造產品。

(2)在成本方面,只考慮回收成本、運輸成本、運營成本,以及各設施的固定成本,并且各設施固定成本已知。

(3)模型中的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數量是模糊變量。

(4)存儲中心、處理中心和填埋場有最大處理能力限制。

(5)回收產品中3類不同等級質量的電子廢棄物所占的比例為模糊變量。

1.2 建模的準備

(1)模型中符號含義

I為回收點序號集合,i∈1,2,3,…,I;M為儲存中心序號集合,m∈1,2,3,…,M;J為處理中心序號集合,j

∈1,2,3,…,J;K為材料市場序號集合,k∈1,2,3,…,K;T為填埋場序號集合,t∈1,2,3,…,T。

(2)模型參數

p為回收電子廢棄物的單位費用;TC回收產品由回收點i到儲存中心m的單位運輸費用;TC回收產品由儲存中心m到處理中心j的單位運輸費用;TC回收產品處理中心j到填埋場t的單位運輸費用;FC新建儲存中心的固定成本;FC新建處理中心的固定成本;FC新建填埋場的固定成本;C儲存中心m的單位產品運營成本;C處理中心j的單位產品運營成本;C填埋場t的單位產品運營成本。

SMAX儲存中心最大的回收能力;SMIN儲存中心最低的回收能力;PMAX處理中心最大的處理能力;PMIN處理中心最低的處理能力;TMAX填埋場最大的處理能力;TMIN填埋場最低的處理能力。

ω:儲存中心m可以維修再利用的產品數量占總電子廢棄物的比率,為模糊變量;ω:處理中心j分揀后的待處理電子廢棄物中含有有用物品的比率,為模糊變量。

(3)決策變量

表示回收中心回收電子廢棄物的數量,是一個模糊變量;X表示回收中心i到存儲中心m的數量;X表示儲存中心m到處理中心j的數量;X表示儲存中心m到二級市場l的數量;X表示處理中心j到材料市場k的數量;X表示處理中心j到填埋場中心t的數量;Y表示0/1變量,用于決定待選地點是否被選中建立存儲中心;Y表示0/1變量,用于決定待選地點是否被選中建立處理中心;Y表示0/1變量,用于決定待選地點是否被選中建立填埋場中心。

1.3 模型的建立

目標函數是使總回收費用z最小,其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成本模型如下:總目標函數=回收成本+運輸成本+新建設成本+運營成本。

因此,總目標函數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minz=p+xTC+xTC+xTC+cx+cx+cx+YFC+YFC+YFCT (1)

根據以上假設,建立模型的約束條件如下:

x= (2)

x=1-ω (3)

x=1-δx (4)

Y?SMIN≤x≤Y?SMAX (5)

Y?PMIN≤x≤Y?PMAX (6)

Y?TMIN≤x≤Y?TMAX (7)

Y,Y,Y∈0,1 (8)

x≥0, x≥0, x≥0, x≥0 (9)

其中,為模糊參數,約束條件(2)表示第i個回收中心產品的輸出量不大于該點的最大回收量;(3)、(4)分別表示不同質量等級的電子廢棄物分別在儲存中心、處理中心以及填埋場所占的比率;(5)、(6)、(7)表示對建立回收中心、處理中心、填埋場處理的容量約束;(8)規定了0-1變量;(9)表示決策變量是非負約束。

2 模型求解

由于目標函數(1)和約束條件(2)、(3)、(7)、(8)、(9)存在模糊參數。因此,在Liu和Iwamura等工作的基礎上,將模糊規劃模型轉化為模糊機會約束模型:

MinZ posZ≤≥β

posx=≥α

posx=1-ω≥α

posx=1-δx≥α

模型中第一個機會約束條件所求的目標值是在保證置信水平至少是β時所取得最小值;后面幾個機會約束表示得到滿足的可能性大小至少應分別達到給定的置信水平α,α,α。

利用三角模糊定理求解模糊機會約束規劃:

定理1 設三角模糊函數為l,m,r,則對于任意給定的置信水平ε0≤ε≤1,當且僅當時有posz=≥ε。

在本文中,分別采用三角模糊數A,A,A、ω,ω,ω、δ,δ,δ表示回收點i對回收產品的模糊回收量,儲存中心可利用產品的模糊比率ω和處理中心可再制造產品δ。為了將模糊模型轉化為確定型,根據定理1,可將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轉化為以下等價形式:

p1-βl+βm+xTC+xTC+xTC+cx+cx+cx+YFC+YFC+YFC≤

x≥1-αl+αm x≤1-αr+αm

x≥1-αl+αm x≤1-αr+αm

x≥1-αl+αm x≤1-αr+αm

將以上約束替代模糊約束,轉化后的模型為清晰的混合整數規劃模型,可以通過Lingo或Matlab軟件求解。

3 模型求解與廣西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網絡設計

3.1 模型的參數估計

構建廣西電子廢棄物逆向物流網絡,回收中心的確立需要考慮固定投資成本以及運營成本等因素,依據廣西2013~2022年電子廢棄量的預測來確定回收中心,選定電子廢棄物預測量最多的前9個城市南寧、桂林、柳州、梧州、貴港、百色、欽州、河池、北海為回收中心,并把南寧、桂林、柳州、貴港、欽州5個城市作為備選儲存中心,南寧、崇左、賀州3個城市作為備選處理中心,南寧、柳州2個城市作為備選填埋場。上述問題可以簡化為,有9個回收中心R,R,R,…,R的電子廢棄物運送到5個儲存中心S,S,S,…,S,繼后運往3個備選處理中心P,P,P,最后無用的廢棄物則送達其中的備選填埋場L,L進行無害化處理。

回收中心的回收量和回收質量具有不確定性,采用三角模糊數表示其回收量。置信水平的選取是由決策者的經驗知識以及所處的環境決定的,也可以根據先前學者提出的方法來選取具體值,本文模型中相應的置信水平β,α,α,α均取0.9,存儲中心m所有廢棄電視機中包含可直接應用的有用物品的模糊比率為0.17,0.2,0.23,處理中心分揀后的含有有用物品的模糊比率0.34,0.4,0.46,修建第m個儲存中心的固定成本及運營成本分別為112 500、250 000、340 000、230 000、400 000,15、8、12、10、11;修建第j個處理中心的固定成本及運營成本分別為3 250 000、2 950 000、2 700 000,30、50、45;修建第l個填埋場的固定成本及運營成本分別為25 000 000、30 000 000,10、10。其余相關數據如表1至表4所示。

根據以上信息,利用LINGO9.0求解。

3.2 模型求解及分析

當置信水平取0.9時,目標函數的最優值為18 417 730元,其他決策變量的最優解如表5所示。

結果表明:在南寧、貴港建立儲存中心,同時在南寧建立處理中心和填埋場。

由于假設每臺電視機的回收成本為90元/臺,各個回收點的總回收成本等于所有回收中心回收的總成本,本例中各個回收中心總的回收量為215 512,253 544,291 576臺,則總的回收成本為19 396 080,22 818 960,26 241 840元,因此模型中最低目標成本分別為:37 813 810,41 680 760,46 065 410元。根據回收量和不同等級質量的比率的變化,最優選址策略基本保持穩定,但目標函數值相應的增長。

4 結 論

以總運作成本最小為目標,研究了質量不確定下電子廢棄物逆向網絡的構建問題,用三角模糊數描述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中回收數量和質量的不確定性,建立了電子廢棄物逆向網絡優化模型,并運用模糊機會約束規劃方程,將不確定性模型轉化為確定性模型,進而用LINGO9.0對其模型進行了求解,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KO Hyun-Jeung, Min Hokey. The dynamic design of a reverse logistic network For repair facilities[D]. UPSi and LoDI working Papers, 2003.

[2] Anna Nagurney, Fuminori Toyasaki. Rever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a multithread network equilibrium framework for e-cycl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05(41):1-18.

篇4

中圖分類號:X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74

Abstract Effective recycling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 (WEEE) has attracted every country's attention. The relate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laws are essential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ycling of WEEE.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laws of WEEE recycling in Germany, Japan and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lso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WEEE recycling policy and law system in China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WEEE; recycling system; management policy; law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器電子產品的使用日益廣泛,同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量和種類也與日俱增。與生活垃圾不同,廢棄的電器電子產品成分復雜,其中既包含了重金屬等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物質,也包含了貴金屬、樹脂等可重新利用的再生材料。如何妥善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以更好的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對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和有效利用加以關注。很多國家都通過立法以及建立相關政策體系來進行規范和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電子產品的報廢和處置等方面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法律體系,涉及征收電子垃圾處理費和電子廢物的再生利用。①我國對相關問題也日益重視,近年來相繼頒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及相關配套政策。②

本文首先闡述德國和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管理政策法規及其實施況,并和我國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政策進行對比,據此對如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政策體系進行了探討。

1 國外管理政策和法規

20世紀90年代,歐洲各國開始針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立法。90年代末期,日本頒布實施了專項法規,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立法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

1.1 德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管理

德國是工業發達國家,任何生產生活活動都以環保優先為原則。德國在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③1991年德國政府制定了《電子廢物條例》,規定了電子產品的生產廠家、進口商承擔接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返還的責任。1996年《物質封閉循環與廢物管理法》確立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廠家承擔“生產者責任制”,即應承擔減少廢物產生和廢物處理的責任。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歐盟WEEE指令,2005年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關于電器電子產品銷售、回收和環境無害化處置管理法令》,促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再使用、回收再利用與其他再生利用,從而減少廢棄物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處置量。

德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收集系統涵蓋了公共廢物管理機構設立的收集點、商業收集點,以及生產商的收集點。政府成立了廢舊電器登記基金會(EAR)負責全德廢棄電器電子處理產業基金的管理。基金來源于生產者付費,基金會負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的統一收集和支付。在EAR體系下,生產商被征收的費用有主要包括了注冊費、資金擔保費用、運輸費以及處理費等,此外還有少部分的EAR機構行政管理費用。

1.2 日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管理

日本政府《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對建立“循環型社會”進行了引導。“循環型社會”是通過廢棄物減量化、可循環資源的循環利用及適當處理手段(簡稱3R),實現節約天然資源消費、減少環境負荷的社會。④為實現“循環型社會”的戰略目標,日本政府制定了兩個綜合性法律,一是《廢棄物處理法》,以廢棄物適當處理處置為管理目標,二是《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以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在上述兩個綜合性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各種再生廢物的回收法。

2001年日本開始施行《特定家用電器再商品化》(簡稱《家電法》),明確規定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商和進口商、銷售商、消費者需履行的責任,電子廢物回收處理由生產商或進口商承擔,回收和運輸則由銷售商承擔,而涉及到的回收處理和運輸費用由消費者承擔。《家電法》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又減輕了填埋場的處置壓力。

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管理模式上,日本沒有建立類似德國設定的回收處理基金,其處理所需的資金是由消費者承擔的,資金流從消費者直接到處理企業手里,其優勢在于節約了政府的管理成本。但是,由于少數企業壟斷了市場,導致居高不下的處理成本。⑤

2 國內管理政策和法規

2.1 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法律法規概述

2003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依據我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借鑒歐盟WEEE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兩項指令,研究建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其核心理念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規定電子電器產品生產者承擔的環境責任不僅包含于產品的生產過程,更延伸到產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產品報廢后的回收和處置。⑥

我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法律體系中,核心專門法規是2009年2月國務院頒布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了配合《條例》的實施,有關部門又下發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以及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格許可管理辦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格審查和許可指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編制指南》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補貼審核指南》等。《條例》實施的一大亮點是:規定2011年1月1日起由相關政府部門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專門用于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根據《條例》的規定,生產商和進口商負有繳納基金的義務,從這方面看,基金來源與德國相似。《條例》還就如何規范利用基金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活動進行補貼作了規定。

2.2 國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現狀

目前國內涉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處理的利益牽扯到眾多方面,導致其流向具有復雜性。目前我國市場自然形成的電子廢棄物回收模式主要有三種,包括個體回收戶回收模式、供銷社物資回收模式和電子廢棄物專業拆解公司回收模式。⑦個體戶回收是我國回收廢棄電子產品的主要形式,我國90%以上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都是由個體回收戶走街串巷回收得到。這種回收方式的成本低利潤高,經營靈活,因此發展很快。但個體戶作業環境簡陋,防護措施少,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影響,同時也對個體戶本身的健康產生了危害。總體來看,我國的廢舊家電實行有償回收,回收價格較高,而德國等西方國家廢舊電器是無償回收,日本等國的電子產品廢棄者更要向回收企業繳納處理費。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若干有關廢舊電子產品處理的法律法規文件,但由于種種原因,各地對廢舊家電的處理方式都是隨意拆解,完全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市場自發運行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度已經實施了一段較長時間,并且在不斷完善之中,對電子產品的生產者以及進口商、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有明確責任要求。相比較而言,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才開始逐步認識到電子廢棄物的危害,政府環保主管部門對電子廢棄物的管理也日益重視,但結合我國國情,有關法規及其實施的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3 結語

通過比較國外的回收管理制度,我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以個體戶經營為主,容易形成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帶。另一方面,從西方先進國家的報廢電器的回收制度來看,既包含了一個高效完善的電子廢棄物處置中心的運營和管理,也伴隨了“誰污染,誰付費”的補貼金制度的存在,而就我國國情而言,從廢舊家電有償回收到丟棄廢舊電器要付費的轉變,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重點要建立解決廢舊并行市場管理制度并且要完善資金補貼的管理制度。首先,要規范廢舊電器回收經營渠道,建立廢舊電器回收處理的回收網絡;其次,實施廢舊電器檢測制度,建立二手電器銷售的市場準入制度;最后,為完善回收處理企業資金補貼的管理制度,設置專門的機構對廢舊電器回收處理體系進行管理,包括督查繳納回收處理費用的稽查機構以及專門負責基金管理的部門。

基金項目: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2015- xjkj-072)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研究生基金項目

注釋

① 周全法.國內外電子廢棄物處置現狀與發展趨勢[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4):4-9.

② 柳旭.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理制度的現狀及完善[J].法學研究,2013:157-158.

③ Eurosta T.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EB/OL].(2012-10-25)[2013-03-20]

④ 李博洋,李金惠,劉麗麗.國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比較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0(6):32-37.

篇5

前言

隨著我區經濟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公眾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膨脹,隨之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如何按3R原則回收處理海量電子廢棄物,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環境話題。

1 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現狀

1.1 電子廢棄物的內涵和特點

廢棄電子電器產品中含有堿金屬、稀有金屬等有用物質,回用潛力大,對其回收再利用,可減少對再生資源的開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對土壤、地下水和大氣造成的污染將會相當嚴重。

1.2 寧夏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現狀

1.2.1 我區電子廢棄物產量分析

根據《寧夏統計年鑒2011》,2010年寧夏城鄉居民五大類電器保有量見表1。

也就是說,2010年全區居民“四機一腦”總擁有量為5777178臺,數量較大。如果按3%的淘汰比率計算,其淘汰量也達到173315臺。另外,手機、微波爐、電話機、打印機等社會擁有量也較大。

1.2.2 我區電子廢物回收現狀

目前,我區大部分舊貨市場對于回收后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維修拼裝后再出售,少部分作為廢品進行拆解。回收后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大部分流入二手市場,存在一定的安全和環境隱患。

1.2.3 我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現狀

2010年我區建設了一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綜合處理企業,承擔全區的電器電子廢棄物的處理及綜合利用工作,結束了寧夏沒有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專業企業的歷史。

該企業配套的收集系統尚在建設與完善中。計劃在2015年之前建成寧夏電子垃圾資源化開發項目,處置規模為年處理量0.5萬噸,作為備用處置項目。

2 我區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2.1 面臨的問題

2.1.1 電子廢棄物數量大。以我區633萬人口,195萬戶計算,假設每戶居民平均擁有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熱水器、微波爐各一臺,每8年淘汰一次,那么我區每年就有170萬臺廢舊電器被淘汰,這還不包括手機、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如果加上酒店賓館、企事業單位,數量將更是驚人。

2.1.2 現有的回收渠道結構不合理,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難度大。2010年之前,我區沒有正規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專業化集中回收、拆解、利用和處置企業,在該方面缺乏經驗。

回收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城市居民大多不愿費時、費力的交售給相關企業,缺乏相對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二是缺乏正規的回收渠道,現在形成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系統,從事回收業務的大多是一些外來人員或個體工商戶,缺乏正規的回收體系。

2.1.3 回收市場混亂,拆解、利用、處置能力基礎差,能力弱。我區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利用及處置的企業起步晚、發展慢、基礎差,在市場尚不完全規范、公眾對電子產品認識還不到位的情況下,通常的處理方法有三個:一是翻新改裝后進入二手市場;二是簡單拆解、低水平再利用;三是與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

2.2 主要的原因

2.2.1 法律法規落實力度不夠,監管不完善。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分類回收、加工利用各環節,我區尚無完善的監管體系,缺乏相應的法制管理,導致市場比較散亂。此外,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處理完全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自發進行的,缺乏有效的管理辦法來規范和制約。

2.2.2 資金保障落實難,缺乏政策支持。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行業不僅需要技術支撐,還需要人力、物力、配套土地等支撐,企業建設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目前該行業尚屬薄利甚至虧損行業,其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制度。

2.2.3 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參與意識欠缺。社會消費者及各類企業均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薄弱,現有媒體缺乏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相應的環境宣傳教育,公眾對其所帶來的環境危害嚴重性認識不清楚。

3 對我區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對策建議

3.1 通過政策導向,培育發展利用產業

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集中力量支持規模適度、管理先進、符合環保要求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立企業日常監測制度,監督企業處理的整個流程,避免環境污染。

3.2 規范處理企業的建設

全面實施處理企業資質制度,制定符合自治區經濟現狀的企業準入條件,規范處理企業建設。處理企業必須具有健全的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配套相應的污染治理設施,還必須采用高新技術,使用專業技術人員,應用規范化處理流程,在最大化回收資源的同時防止二次污染的發生,嚴格禁止有污染隱患的拆解行為。

3.3 建設專用回收渠道,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

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性質和特點,不能完全依靠社區回收網點,需要建設專用的回收渠道,探索生產者責任制,進一步規范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和回收處理者之間的責任和義務。

按照生產者延伸責任制要求,明確銷售商和生產商在廢舊電器回收中所應承擔的義務,充分利用現有電器銷售系統,構建廢舊電器的“銷售-回收”網。

3.4 采取有效的經濟政策

將經濟政策應用到電子廢棄物管理領域中,激勵和改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通過收取垃圾費、填埋費(稅)等,改變產品的成本結構,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通過稅收減免、政府獎勵等措施,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回收和再利用廢棄物。對主動承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的生產企業,予以表彰。

3.5 提高個人及企業環保理念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和科普教育,加大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

同時鼓勵制造商開發環境友好型產品,主動承擔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責任。規范回收渠道,引導回收者建立多方參與的電子產品回收系統,防止不法商販以不正規的方式處理廢舊產品,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何降低我區廢棄電子產品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危害,廢棄電子產品以無害環境的方式回收利用和處置,是擺在政府、生產商、環保組織以及所有公眾面前的重要課題。針對目前嚴峻的形勢,我們應該在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區區情,采取多種措施尋求切實有效的資源化方案,通過走產業化和循環經濟之路,使電子廢棄物得到合理的處理和利用。

篇6

目前廣西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仍然缺乏有利于電子廢棄物綜合利用、無害處置的財政、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措施,以及打擊各種嚴重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隨意處置電子廢棄物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現有的法律法規偏重于對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的約束,即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而對于消費者作為廢棄物產生者,必須承擔其廢棄產品的處置責任,即“污染者付費原則”,卻較少涉及[10]。因此,在當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消費者對電器電子產品的過度消費行為日趨加重。

電子廢棄物處理缺乏規范的回收體系

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涉及商務、環保和財政等多個管理部門。由于目前廣西各部門之間沒有理順關系,明確監管職責,缺乏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使得電子廢棄物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盲點,造成了回收市場的混亂,導致社會上電子廢棄物的回收仍是以舊貨市場、小販、拆卸作坊和廢品回收站為主,正規回收渠道和專業市場較少。這種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自發進行的回收行為,由于缺乏規范的體系、技術和監管,在回收利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隱患,總的回收利用率還不到廢棄量的30%。同時,由于回收小販的分散性和趨利性,整個電子廢棄物回收過程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電子廢棄物最終流入到粗放式手工拆解作坊,導致規范經營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企業生產能力閑置,難以正常經營。

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落后

廣西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較為落后。受電子廢棄物資源價值的驅動,廣西各地市仍然存在許多從事電子廢棄物再生利用的家庭作坊。這些家庭作坊為了從線路板等電子廢棄物中回收銅和貴金屬,大部分仍然是采用堆浸和簡單酸浸方法、露天焚燒方法進行回收。這些簡單落后的方法導致大量的廢酸堿被倒入江河、滲入土壤,同時還有大量的有機廢氣被隨意排放進入大氣,以及大量的含鉛玻璃等有害部件棄置荒野,對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污染,對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廣西許多廢品回收站將可以使用的一些電子元器件從電子電器產品中拆解下來,作為二手元器件出售,用于維修、拼裝偽劣電子產品或用于玩具等低檔商品的生產。這種電子廢棄物處理方法,從資源回收利用的3R(Reduce:減量原則,Reuse:再利用或反復利用,Recycle:資源循環)操作原則看,“再利用或反復利用”也是一種途徑,但是這種電子廢棄物處理方法存在著諸如二手元器件組裝的電子產品安全性問題、產品質量問題以及擾亂正常商業秩序、造成惡性循環等問題。此外,電子廢棄物深度處理技術,廣西還是處于空白狀態。目前,廣西唯一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廣西桂物資源循環產業有限公司也只是從事電子廢棄物的拆解和分類,拆解和分類出來的可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屬類(廢五金)和非金屬類(塑料、玻璃、電子元件)均送到外省。廣西還沒有自己進行冶煉和化工等深度加工和利用處理技術。

公眾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的環保意識不強

現階段,廣西居民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的環保意識比較薄弱。大多數民眾不知道廢棄電子產品中的有機物、多氯聯苯、鹵化物阻燃劑等物質在焚燒過程中會有多環芳烴、雜環芳烴、二噁英及呋喃等大量有害氣體進入大氣,污染大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不知道電子廢棄物隨垃圾填埋后會有有害的物質逐漸滲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對我國于2011年1月開始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更是知曉率低下。所以,廣西居民對淘汰的家電一般都還是會選擇賣給上門回收舊貨的小販或者當作垃圾直接扔掉,企事業單位淘汰或報廢的電腦,以及一些電子儀器產品等,也沒有相應的制度約束,一般也是放置若干年后,當作垃圾處理掉或者是賣給上門回收舊貨的小販。廣西大多數民眾對電子廢棄物處理環境意識淡薄以及廢舊電器隨意丟棄和處置的態度,已經是廣西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面臨的一大障礙。

廣西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發展建議與對策

加強立法,完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機制

將廣西現有主要電器電子產品的綜合利用、回收處理以及無害化處置等納入到統一的電子廢棄物管理立法中,出臺適合廣西區情的實施辦法,建立“誰污染,誰付費”制度。由自治區財政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工業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定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標準。規定消費者在購買電器時,承擔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義務,繳納廢棄處理稅。用這種由消費者承擔部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的方式來限制消費者過度加快電器電子產品的淘汰,減緩電子廢棄物數量的加劇。

整頓市場,規范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行業

首先,針對廣西目前電子廢棄物無序回收的現狀,各市應該盡快開展電子廢棄物產生和流向等情況的申報登記管理工作,全面實施電子廢棄物管理臺帳制度。其次,將電子廢棄物列為危險廢物,禁止未得到許可的個體對其進行回收處理。不定期開展專項執法活動,打擊非法拆解處置利用電子廢棄物的行為,取締落后、小規模、環境污染嚴重的處理作坊。對現在的個體回收者進行引導和改造,幫助其融入到正規的回收網絡中。防止個體回收者由于生活所迫,繼續非法從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最后,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污染源,必須加強監督管理,監督性抽查和監察一年不得少于一次。確保處理企業的電子廢棄物處理設施完善;倉儲、分揀、拆解、包裝及其他設備與所處理電子廢棄物相適應;污染物集中處置設施運行正常,排放污染物符合國家標準。

步步為營,建立覆蓋全區的電子廢棄物回收體系

廣西電子廢棄物回收體系以街道和社區為立足點,按照每10~15萬人設立一個電子廢棄物回收網點,力爭在2015年前,全區14個地級城市完成100個電子廢棄物回收網點建設。網點布置于人流量大、電子廢棄物產生量集中的居民聚居區,以便收集和宣傳。以出臺政策或下發文件的形式鼓勵全區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積極主動將報廢電腦、辦公設施等電子廢棄物交電子廢棄物回收點集中回收,統一處理。目前,廣西的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只能通過自行回收電子廢棄物,以保證生產原料。回收工作,耗費了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企業很難專注于處理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引導等方式,將回收工作逐步從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中分離出來,建立以純回收企業為主、生產廠家、銷售企業等多種回收渠道相結合的回收體系,提高環境無害化回收率和再利用率,減少因收集渠道不暢而導致的電子廢棄物污染環境的潛在危害。

加強科學研究,提高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水平

廣西的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還僅停留在對電子廢棄物的拆解和資源的有限利用上。這種拆解僅是將有害部件從有用部件中分開,有害部件的處理技術并不完善。政府應該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進行電子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的合作。例如,解決拆余物中金屬材料與高分子材料和玻璃等非金屬材料的高效率分離問題;研究拆余物中金屬相互分離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提高金屬的回收率;研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綜合利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等等。通過這些技術創新,讓廣西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行業走上專業化和正規化發展道路,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廢物管理目標。

合理布局,構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產業鏈

首先廣西短期內應該盡快在基礎較好的玉林和梧州兩市建設兩家資源化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使電子廢棄物能夠做到就近處理,減少廣西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的運輸成本。同時還能與現在建設在南寧市的廣西桂物資源循環產業有限公司一起,三家共同為廣西電子廢棄物處理起示范作用,鼓勵帶動其他各市更多條件成熟的企業成長起來。其次廣西要進一步加快廣西玉林龍潭再生資源進口加工利用園區和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兩個園區的建設,形成以電子廢棄物拆解行業為上游產業,銅、鋁、鋼鐵、塑料再生行業為中游產業,電機、電線、電纜、鋁型材等加工行業為下游產業的完整產業鏈,使電子廢棄物拆解后能夠及時充分地被資源化利用,加工成產品,提高價值。

篇7

電子產品廢棄物的來源分散,搜集回收較為困難。居民和使用者的回收意識和環保意識較弱,回收的自覺性較差,回收網點分布不到位,回收工作組織不力,效果欠佳。

1.電子產品廢棄物的回收處理難點

目前,從事電子產品廢棄物回收的很多是民間的小企業和個人。由于回收的廢棄電子產品的利用價值有限,且回收利用的成本較高,回收利用廢棄電子產品的供應鏈的整體收益較低,導致目前回收利用廢棄電子產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很低。目前,好多地方沒有較好地回收電子廢棄物,散落造成環境污染。有些地方有回收,但也就是集中埋藏。大量的廢舊電池和其他電子產品造成很多地區的環境不可逆轉的污染損害,害了當代,還遺禍后代。但廣大有識之士的呼吁需要有力和理性的措施去落實,才會使目前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現狀有根本改觀。

2.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激勵機制分析

激勵機制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正激勵是對回收和處理電子廢棄物的積極行為的獎勵或者補助;負激勵是對回收和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消極行為的處罰和強制補救措施。一般來說激勵機制可以有市場機制和政府管制兩種方式,本文在探討這兩種機制的同時,增加了行業組織的激勵的設計分析和研究。

2.1市場機制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激勵機制分析

市場機制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激勵機制,主要是經濟利益的激勵,部分企業還會涉及企業社會責任或者企業聲譽等方面的社會資本層面的激勵。

筆者認為,一般小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相比中大型企業更專注于企業的經濟利益,較少顧及社會責任或者社會聲譽,甚至有些企業會完全不顧社會責任和社會聲譽。筆者認為社會資本概念的缺失是企業在電子廢棄物而回收處理方面敗德行為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于經濟利益的激勵,由于電子產品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各個環節的成本越來越高,收益較低,導致出現很多電子廢棄物無人回收處理的現狀。綜上所述,市場機制對于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沒有或者少有效果。

2.2 政府管制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的激勵機制分析

政府管制對于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具有主要的作用。政府可以出臺各種政策來激勵企業進行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政府可以運用正激勵和負激勵的手段來搞好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工作。

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鼓勵社會企業進行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工作。比如對于該方面的回收處理企業減免稅收,或者政府出資直接采購電子廢棄物。政府也可以對電子廢棄物的原廠家要求采取回收的措施。筆者認為,政府直接出資購買回收的電子廢棄物,較為可行。因為政府的投入可以使整個回收處理的供應鏈上的價值增加,使得該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具有經濟利益獲取的可能。政府的正激勵的作用就相當于在供應鏈上起了個核心企業的作用。該供應鏈的利潤率應高于電子產品生產的供應鏈的利潤率,這樣市場的激勵機制又對回收處理的企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企業的基本目標是追求利潤,這個利潤的高低是相對的,相對于其他供應鏈行業的一般利潤率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優勢。這樣具有利潤的吸引力,以及相對穩定的收益,可以讓企業的資產專用性的經濟學效應得到較好的發揮。

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與處理,需要相對專業的設施和設備,這讓企業存在資產專用性的考量。資產專用性強的設施和設備對于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的效率和效果都有較好的提升作用,但是企業資產專用性強則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于未來企業的業務轉型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一旦企業發生業務轉型,資產專用性強的設施與設備就會失去效用,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政府的管制在經濟上的正激勵方面應當考慮企業資產專用性方面的風險與經濟學問題。筆者認為此時解決企業的資產專用性的風險和經濟學問題的一個較好的方法是特許經營,也就是發特許牌照。企業在政府的經濟核算下具有一定的利潤,且在政府特許經營權的保護下規避了資產專用性的風險,這樣就使得企業具有做好電子產品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的穩定動力。另外,企業在從事有利業務的時候,會存在敗德行為的可能,需要政府管制的約束。

政府對于企業的負激勵,體現在針對企業的違規行為的約束與懲罰。很多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只關注產品生產,而忽視或放棄產品售后的廢棄物回收處理,導致對環境和健康造成損害。政府目前對這類不負責任的企業并沒有懲戒和約束的措施,也沒有強制的要求。如果企業長期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不予重視,就會對社會環境造成巨大的不可逆轉的損害,也許會對我們人類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結果十分可怕。所以,筆者認為政府從長期政策的考量,必須對忽視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企業進行負激勵。當政府管制的正激勵和負激勵都發生作用時,企業對電子產品的回收與處理既有經濟上的動力,也有經濟上的壓力,可以大大促進電子產品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工作。

結語

由于行業中間組織對于本行業的技術和管理較為熟悉,可以提出行業技術標準,為國家的管控進行輔助和參考。并可以在國家和政府進行正激勵和負激勵時,起到政府與企業溝通與橋梁的作用。因此,國家對于行業中間組織的培育和利用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魏潔,李軍,魏航.電子廢物回收逆向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技術,2005(01):28-30.

篇8

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法規體系、國務院正在審議《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置管理條例》。北京 市將根據國家條例的報送稿及本市相關前期研究成果,著手制訂北京市相關配套法規,按照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多元回收、集中處置;生產者延伸責任制等原則,明確政府的職責、社會各界的權利和義務,規范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置企業行為,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明確監管部門和職責,由市法制辦牽頭制定地方法規;市發改委負責制訂全市電子廢棄物處置規劃,推進重點示范項目建設;由市商務局牽頭,規范電子廢物回收和交易活動,完善回收體系建設;市環保局加強對電子廢棄物加工處置企業的監督管理,保證電子廢棄物加工處置過程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二次污染,加大對非法處置企業的環境執法力度;市質監局研究制定二手電子產品準入標準等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各區縣政府加大對電子廢棄物非法集散地的整治力度。加強標準研究,研究制訂再生電子電器產品的質量標準、安全性能標準,再利用商品的標識辦法;電子廢棄物拆解、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的技術規范以及環保標準等。

篇9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study the status of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nic waste disposal and treatment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co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hysical crushing methods, wet chemical processing methods of electronic waste as well as discuss the prospect of new methods for recycling electronic waste in the fu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recycling of electronic waste will provide a new "green" efficient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and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onic waste disposal capacity, we must solve several key issues.

Key words: Electronic Waste; Re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Physical crushing; Green recovery; Wet Chemical Processing.

目前,我資源消耗量龐大,每年可達100億噸量級,占到全球總資源消耗量的30%以上,是美國4倍,名副其實的是全球第一“資源消耗超級大國”[1]。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已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瓶頸。這其中,尤其以爆發性增長的電子廢棄物為環境污染物的典型代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給出的數據表明[2],全世界每年電子垃圾的產量大約是2000萬頓-5000萬噸,美國約占其中的30%、歐盟則約占其中的25%,且每年以3%-5%的速度迅猛增加。而目前我國每年報廢的主要電子電器產品量也都超過兩億臺,是世界第一大電子廢棄物產生國。但相對報廢電子產品的數量,合理再生利用的電子廢棄物則僅僅只有1/10。在這種狀況下,電子廢棄物中包含的多種有害元素,如鉛、砷、汞、鎘、多溴聯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機污染物正在日益成為我國真正的環境殺手。

但從另一方面看,電子廢棄物又可以說是“城市金礦”,它其中含有大量的貴金屬(如稀土、金、銅、鐵等)、塑料和玻璃等[3],經過無害化處理后,都可做成再生資源。一般來講,1000kg原礦石里含有約5g黃金就可稱為富礦,但在相同重量的電子廢棄物,如電視機主板中,黃金的含量就在80克左右,而且還有銅等可再生金屬,價值至少是富礦的16倍。再例如,廢舊手機電池中Co的含量高達20%,對廢舊手機電池的集中回收處理,就等于開采稀缺的鈷精礦資源。而且,手機電路板中的含金量可達280g/t,含銀量則為2000g/t,分別相當于原生礦床的60倍和13倍,對其回收利用,成本將大大低于從原礦石冶煉加工獲得相應資源的成本,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但目前,如何在廢棄電子電器產品中高效提取稀貴金屬和塑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同時又不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是全世界電子廢棄物處理領域的一大挑戰[4]。

為此,我國從2009年起就在政策層面上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置進行了扶持。如當年制定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就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電子廢棄物產品的科學處理、技術研發及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等等;2012年,環保部等六部委又聯合頒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標志著國家對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開始實質性的資金支持;2013年,國務院又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了電子廢棄物的重點處置領域,加快發展報廢汽車和廢舊電器破碎分選技術,提高稀貴金屬分離提純的效率,發展高效分揀塑料和混合廢塑料的方法及裝備。2016年11月,在國務院頒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又指出,加快“城市礦產”開發和廢棄物的再利用,提升電子廢棄物產品、報廢汽車的拆解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廢棄稀貴金屬、塑料的二次加工利用規模化發展,完善再生資源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但盡管國家在電子廢棄物產業政策、投資等方面的力度逐年加大,我國目前電子廢棄物再生利用仍面臨著許多挑戰。

這主要是源于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置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裝備,低水平的處置電子廢棄物容易對環境造成巨大的二次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可修復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各國科技界和工業界都對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提出了極大的需求。目前國內外對電子廢棄物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5-11]:填埋法、熱處理法、物理法、濕法、生物法和超臨界水氧化法等等。其中,濕法中的氰化法可實現經濟化和工業化,但達不到綠色化要求,脲硫法、多硫化物法和碘化法雖可以實現綠色化和工業化,但經濟效益過低,生產成本較高,而超臨界水氧化法和生物法是一種極高的綠色標準,其投入的經濟成本高、生產周期長,也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因此,同時具備經濟化、工業化和綠色化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工藝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目前,我國在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上還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體現在回收效率低,資源化水平差,專門人才缺失,大量企業普遍小而散,而且采用的還是傳統垃圾處理模式,工程化水平很低,相關大型裝備完全依賴進口。

為了加快發展我國電子廢棄物處置能力,我們必須要處理好幾個關鍵技術問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系統。改變以往僅僅依靠個體回收、生產商換購回收的回收模式。建立大型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利用高科技網絡平臺實現針對電子廢棄物高效回收的模式。其次,要大力發展電子廢棄物高效科學處理、深加工等工程科學和技術,不斷提升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產品附加值,提升其產業利潤值。第三,解決電子廢棄物的高效拆解和分類的關鍵技術,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電子廢棄物拆分破碎領域,并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拆分新裝備。第四,開發電子廢棄物中金屬與塑料、玻璃等材料的高效分離技術,如低溫破碎分離技術,不斷提高金屬的回收利用率,并拓展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綜合應用領域。最后,要解決好電子廢棄物再生利用成本高且易對環境二次污染的問題。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還不能對電子廢棄物中的每一種物質都做到環保處理,往往會造成電子廢棄物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因此,研究電子廢棄物處置過程中的用水減量化技術,以及廢水循環利用并達到零排放技術;研究電子廢棄物處置后二次廢渣綜合利用技術;研究二次廢氣的達標排放等等技術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波. 中國廢棄電子電器回收技術的應用研究[D]. 北京工業大學, 2011.

[2] 方偉成, 杜歡政. 構建"個體回收者+公司+園區"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J].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10, 03(5):19-21.

[3] 曾志偉, 胡明哲, 龍江莉. 六盤水市電子廢物回收與再生利用對策研究[J].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6, 28(3):16-19.

[4] Jr D L S, Daley J C, Stephens R L.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s by Mechanical Separation Technique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Work in Product Design and Recycling[M]// Recycling of Metals and Engineered Material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47-59.

[5] 王紅梅, 于云江, 劉茜. 國外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及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對中國的啟示[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0, 35(9):1-5.

[6] 王占華, 周兵. 適合我國的電子廢物回收模式[J].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10, 3(4):20-23.

[7] 周全法. 國內外電子廢棄物處置現狀與發展趨勢[J]. 江蘇理工學院學報, 2006, 12(2):4-9.

[8] 郭學益, 田慶華. 有色金屬資源循環[C]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學術年會. 2005.

[9] Boghe D. Electronic Scrap: A Growing Resource [J]. Precious Metals, 2001, 7: 21-24.

篇10

作者:趙婕冰 馬曄 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研究生院

我國電子廢棄物的立法現狀分析

(一)我國電子廢棄物立法現狀目前,我國對電子廢棄物的管理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專項的《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從宏觀層面進行限制,抽象性規定較多,原則性較強,執法上缺乏可操作性。近年來,相繼出臺的一些“方法”、“規則”、“草案”等,立法位階低,法規內容重復,沒有形成系統協調的管理體系,無法應對當下電子廢棄物污染引起的一系列環境與資源的問題。(二)我國電子廢棄物的立法困境1.相關立法不健全,立法層次低鑒于電子廢棄物的管理現狀,主要是一些電子廢棄物的相關規定零星散見于《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之中。這些規定只涉及到電子廢棄物管理的宏觀方面,立法位階低且分散,缺乏可操作性。2.管理主體不明晰,權責不明確我國對電子廢棄物的管理模式采取的是分級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主管部門不明晰,各部門采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重點各有側重,導致在面對具體問題上存在職能交叉、部門的管理措施相互矛盾現象。3.多鼓勵選擇性條款,缺乏強制性在我國電子廢棄物管理法規中,存在較多的鼓勵選擇性條款,多次出現“鼓勵”“支持”“獎勵”“倡導”等詞匯。現階段我國公民環保意識薄弱,企業缺乏社會責任,無法單純寄希望于依靠行為主體的自覺行為來維護生態環境。因此,立法中除應重視采用鼓勵選擇性條款之外,更應當強調強制性規范的作用,明確責任承擔體制,否則法律則如一紙空文。

完善我國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制定系統的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日益龐大的電子廢棄物所引起的污染現狀與滯后的電子廢棄物法律法規之間的不平衡性,制定專門電子廢棄物管理的法律制度勢在必行。首先應修訂《環境保護法》,將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的立法精神納入其中定;其次是修訂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擴大該法的規制對象,將電子廢棄物納入該法規規制的范疇;再次出臺《電子電器產品管理辦法》和《電子廢棄物回收產業管理條例》,將電子廢棄物列為重點管理對象,使之和《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其他相關的環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組成完整的法律體系。(二)明確主管機關,加強政府監管職責為避免“多頭管理”的現象發生,通過立法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能,從管理組織上來確保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順利實施。筆者認為應該在國家環保部中專門設立一個監管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機構,其他相關部門予以輔助和配合,這樣可以有效得避免出現多部門皆有權責爭相管理,出現問題時則互相推諉,導致有權無責的現象發生,更有利于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三)促進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產業化目前的立法中,關于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的規定不多,近年來,國家傾向于回收主體逐步由個人、個體戶向企業發展。應盡快在相關立法中對電子廢棄物企業的回收資質進行限制,嚴格審核程序。同時國家應鼓勵大型回收電子廢棄物企業的設立,在經濟政策上予以支持,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各種方式,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四)加強環境執法監督,擴大公眾參與程度國家環保部門做為主管部門要聯合其他部門發揮執法監督的職能,嚴厲查處違反電子廢棄物管理的違法行為,嚴格控制清潔生產審核,做到從源頭控制。同時公眾參與機制是政府環境法律調控、制定和實施公共政策、形成政府和公眾良性互動利益格局的常規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隆林| 赤水市| 文成县| 嘉荫县| 宝兴县| 渝中区| 抚松县| 澄迈县| 敖汉旗| 青神县| 松江区| 临澧县| 长白| 盘山县| 崇义县| 五家渠市| 慈溪市| 南城县| 河西区| 龙口市| 博爱县| 凤庆县| 通渭县| 商南县| 启东市| 双鸭山市| 东阳市| 苍南县| 临海市| 新巴尔虎左旗| 扬州市| 公主岭市| 阳谷县| 邵武市| 临海市| 乳源| 开江县| 桐庐县| 朔州市|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