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7:35: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臨終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中醫護理特點在臨床中的應用
2.1整體觀在臨床中的應用對于治愈疾病我國自古便提倡“三分治、七分養”,這也與中醫護理的辯證施護理念相契合,當然,優化生活環境,舒暢情志,進行合理的膳食和相應功能的鍛煉也是中醫護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總之,整體觀乃是使得被護理人得到科學護理的保證。而通過望、聞、問、切進行分析癥候,查出患病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質、總結患病的原因乃是對因人制宜得出科學護理方案的手段。實際上,中醫護理的科學之處便在于其能夠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進一步講,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采用不用的護理方法,反之亦然。就以發熱作為例子,外感發熱邪氣在衛分,所以,在治療時采取解表并通過保暖、避風、藥后多穿衣物、多蓋被子、取微汗降溫等方式進行護理最佳;但中暑所造成的發熱則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因為此時邪氣已經入氣營,最突出的癥狀便是高熱和口渴,因此在護理時最好采用降溫的方式來祛病,比如,注意通風、多讓患者引用西瓜汁等清涼食物進行解暑最佳。綜上所述,整體辯證施護不啻為帶動護理科學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中醫護理的非常重要的特色所在。
2.2辨證施護在臨床中的應用眾所周知,人類疾病存在著病因繁多,種類繁多的特點,而這也恰恰使得中醫護理單單依靠整體性還不能達成最佳效果,故此,在臨床中應用辯證施護就顯得尤為重要。中醫護理中辯證觀的價值尤為突出,比方說,對于慣性胃痛患者,中醫護理在臨床中會因病制宜采用不用的護理措施。進一步講,倘若胃痛是因寒性刺激而引起,則采用局部溫熱的措施進行護理,進而達到驅寒與止痛的效果;倘若胃痛是因情緒不穩和情志不舒而引起,則采用心理干預的療法來緩解患者的壓力,進而減輕患者的疼痛。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后,與國際文化出現更多的接觸,并且也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我國發展,但是,由于文化沖突造成的矛盾等不良現象也不斷發生。因此,在臨床疾病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了解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以及道德信仰等各方面的事情,掌握跨文化護理理論[1],本文針對外國患者的實際特征,采取跨文化護理理論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摘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外國腫瘤患者20例進行觀察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齡在29歲至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3.8)歲,患病時間為6個月至3年;所有患者都為白種人,并且都信仰基督教,所有患者在中國生活的時間都超過3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漢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其中,有3例男性患者與4例女性患者為留學生,另外,有8例患者的妻子為中國人。
1.2護理方法
1.2.1文化維持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在交流的時候,要注重東西方文化差異會對語義理解造成的歧義,按照醫生規定的叮囑對患者進行給藥以及個體化的護理,運用跨文化護理理論貫穿整個護理過程,由于所有患者都信奉基督教,因此,不能再患者面前提到“13”以及“星期五”等基督信徒忌諱的字眼;另外,西方人比較注重保護個人隱私,因此,醫護人員在進入患者的病房以及進行近距離接觸的時候,一定要首先征得患者的同意;禁止向患者提問涉及隱私的問題[2]。
1.2.2文化協商可以針對患者的信仰,在患者的病房布置耶穌的畫像等,還可以在患者的病房放置《圣經》,讓患者能夠在空閑時間閱讀;另外,每逢周日,可以請牧師到醫院集中為患者做祈禱,使患者能夠放松心情,緩解治療導致的不良情緒。
1.2.3文化重塑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及其家屬講述腫瘤治療的進展,使他們能夠清楚知道病情變化,做好心理準備;另外,醫護人員還應該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靈上的關懷,引導他們述說心中的焦慮、悲觀以及抑郁等消極情緒,通過“吐苦水”的方式,從而有效舒緩患者的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充分體現腫瘤護理中應用跨文化護理理論的有效性。
1.3統計學處理采取卡方進行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對腫瘤患者進行跨文化護理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從護理前的50.0%上升到護理后的95.0%;另外,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有所提高,從護理前的20.0%上升到護理后的90.0%;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存在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跨文化護理理論來源于實際的護理經驗,在本質上強調護理工作的內在邏輯性,指出護理理論的各項概念之間的相輔相成性,在目前的護理研究與教育以及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以及更進一步的發展,促進護理事業的不斷進步,有效提高護理效率[3]。
本文選取的20例外國腫瘤患者中,在腫瘤護理工作中采取跨文化護理理論,能夠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提高患者的腫瘤護理效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腫瘤患者,并且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這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患者年齡在43~75歲,平均年齡為(68.5±2.3)歲;實驗組患者年齡在44~76歲,平均年齡為(69.5±2.6)歲。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方式基礎之上使用跨文化護理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和評價。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該組腫瘤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措施,由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并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
實驗組:該組患者在使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之上使用跨文化o理措施,其具體的操作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治療前護理措施
在對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措施之前,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措施,首先對患者的家庭經濟情況、自身的價值取向、社會結構等信息進行綜合性評估;其次由于部分患者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在語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可以根據這一情況,招募一些志愿者,負責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內心由于語言不通造成的緊張和尷尬。
(2)治療后的護理
患者在接受治療措施之后,可能治療過程會對其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加之部分患者對身體的完整高度重視,所以很多患者在心理上很難接受現狀,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鼓勵患者,對其進行適當的安撫;對于患者在接受治療措施之后能夠達到穩定的身體狀態,這就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功能恢復鍛煉,從而提升機體的免疫力;患者在出院之前,需要對其進行注意事項的講解,并且制定專業的復查時間表,提醒患者在定期進行復查。
(3)根據患者價值觀的不同進行護理
國內外在價值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很多的中國家庭啊對腫瘤患者采取了隱瞞的方法,但是在國外,由于患者享有對自己身體狀況知情的權利,尤其是腫瘤這一類重大疾病方面,所以對于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價值觀的評估,從而對患者進行病情發展的講解和護理計劃的說明等等;
(4)根據患者文化差異進行護理措施的展開
在西方文化中,人們重視自由和個人的權利,任何治療措施的開展都需要經過患者本人的知情和同意,僅僅由家屬做決定是不合乎法律規定的。但是在國內,很多患者的治療措施都是由其家屬進行決定。所以根據這樣的文化差異,就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并且在護理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盡量不干涉患者的決定,讓患者感受到自由和獨立。
1.3 指標觀察
(1)對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比較;(2)護理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4.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P
2.實驗結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對于護理滿意程度的比較。
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對于護理效果的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腫瘤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護理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92.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70.0%,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2不同實習期的心理問題
2.1中醫中專護士在臨床實習初期(1~3個月)的心理問題
2.1.1心理壓力過大
不同學歷年齡的實習生心理壓力不同,普遍都有焦慮、恐懼。從校園學習到醫院工作,對于醫院及不同科室的陌生環境。接觸不同的患者及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年齡性格各不相同帶教方法也不同,實習生在臨床護理實習工作中害怕擔心中藥記不住,擔心穴位找不準,護理操作怕出錯。擔心老師會訓斥自己,害怕與帶教老師交流。擔心與病人交流怕病人說自己是實習學生不讓自己護理學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2.1.2對中醫護理中藥好奇心心理
從理論學習中到臨床護理工作實踐,護理實習生感到中醫醫院的各項操作和綜合醫院不一樣,對中醫穴位注射操作就比較陌生,穴位注射操作難度大,因中醫穴位注射承擔的風險較大,一般老師也不會讓實習生動手。對實習生來說很好奇
2.1.3急于求成心理
中醫中藥藥名較多針灸掌握比較難,實習護士急于求成想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想讓老師多講解,多示范。實習護士有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論聯系實際。得到老師的認可。有時科室較忙老師講解的不是很仔細或講的太快實習生還沒有理解,實習生感到很困惑。
2.2中醫中專護士在臨床實習初期(4~7個月)的心理問題
2.2.1動手欲望心理
通過前幾個月的學習,基本學會了一些簡單的中醫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到了輪到新的科室,就會問老師哪項護理操作自己能動手,護理實習生會自信的告訴老師自己掌握那些中醫知識以及技能,實習生對自己能勝任護理工作的自信心大大增加。
2.2.2滿足心理
護理實習生有滿足心理,對于中醫護士來說,她們認為,臨床中醫護理工作每天基本都是一樣的,沒有她們想象的難,只看事物的表面,在實習中她們已經基本能夠掌握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有自滿的心理不需要再學習中醫新的知識想法,中醫中藥精髓博大不是在很短時間能夠掌握的,實習學生要虛心學習中醫的精神及精華。
2.3中醫中專護士在臨床實習初期(8~10個月)的心理問題
2.3.1厭煩心理
當中醫專科護士實習到此階段時,覺得護理工作繁重、乏味,疲憊,每天重復一樣的護理工作:打針、發藥、貼敷+TDP、拔罐、護理健康宣教。再沒有剛實習的新鮮感。
2.3.2不穩定及矛盾心理
此階段中醫醫院實習生面臨找工作的問題,感覺中醫護理工作與學校想象的有實際上的差距,加上社會傳統對護士的偏見,時常會有不想做護士想法,影響到最后階段的實習。對于醫院來說,中專護士的文憑太低,中醫學院相對較少,所以聘用的機會較少。在投完簡歷屢屢被淘汰時,她會著急,無法正常的實習。本科實習生通過一年的實習又感到自己選錯了專業有不想干護士的想法出現了不穩定及矛盾心理。
3實習生在不同實習期的心理對策
3.1護士在臨床實習初期(1~3個月)的對策
對于剛剛進入臨床護理工作的實習生,首先帶教老師應該態度和藹了解實習生的需求了解實習生心理需求,帶領她們熟悉病區工作環境,尊重學生,這樣實習生才不會對帶教老師產生害怕的心理。帶教老師也要認真、自信、不厭其煩的耐心講解基本中醫中藥知識。滿足她們的求知欲望。做到放手不放眼,讓實習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2中醫中專護士在臨床實習初期(4~7個月)的對策
此階段的實習護士她們對臨床護理工作一知半解,自信心高,甚至達到自滿心理。帶教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實習生,將中醫中藥以及中醫穴位系統給她們進行講解,并要求實習生掌握的內容。對于她們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以便改掉實習生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護理操作的習慣,讓同學了解中醫護理工作不是簡單的工作,它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同時帶教老師也要積極鼓勵護生參加各類護理學習班,鼓勵實習生去提高學歷層次的學習,以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帶教老師要培養實習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責任心和興趣,培養新型高素質護理人才。并且注重實習生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
資料選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70例,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訂的COPD診斷標準。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39~75歲,平均(51.08±3.57)歲;病程2~35年,平均(18.70±1.58)年。
1.2方法
患者均予以科學臨床護理。
(1)心理護理:通過講解疾病知識與治療方法以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并提升其護理依從性,引導家屬予以患者情感支持以樹立其治療信心。
(2)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減少鈉鹽攝入量,避免攝入富含鉀食物,并補充水果、蔬菜與富含維生素食物。
(3)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臥-坐-站”的呼吸訓練,并固定時間進行腹式呼吸、擴胸等運動,適當進行打太極拳、散步等鍛煉以提升呼吸功能。
(4)其他護理:予以患者持續低流量吸氧并觀察其心率、呼吸等的變化情況;引導家屬學會護理方式,指導其為患者濕化呼吸道,并為痰液較多者拍背、翻身,從而促進痰液排出。
1.3觀察指標與判定
觀察患者呼吸困難、咳痰、胸悶、嗜睡與食欲減退等癥狀改善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分表(QOL)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社會活動、日常活動、焦慮情緒與抑郁情緒等指標,均為1~5分,并以此計算QOL總分,社會活動、日常活動評分與QOL總分和效果呈正比,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則與效果呈反比[3]。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護理后呼吸困難、咳痰、胸悶、嗜睡與食欲減退等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
護理后患者社會活動、日常活動、焦慮情緒與抑郁情緒等生活質量評分優于護理前,且QOL總分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討論
2.1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①護理人員缺乏主動意識。由本次問卷調查可見,68名被調查的護理人員中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識,各個項目中對相關項目未掌握的人員顯著高于掌握相關項目的人員。且據相關調查表示,中小型醫院護理人員因床護比不夠、專業素質偏低,故造成多數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識較差,主觀能動性較差。經我院調查分析,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不強的因素有護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識掌握不足、缺乏主動服務觀念,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②缺乏護患溝通技巧。護患之間的良好溝通是實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而如何掌握溝通技巧,我院護理人員較為缺乏。多數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性格、心理狀況未有較好的評估認知、接近患者的主動性較為缺乏。
③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況的認知。多數醫院的心理護理起步較晚,在此階段健康教育處于初級階段;且大多數護理人員受傳統醫療模式的影響,只注重常規護理工作中生命體征觀察、靜脈穿刺、給藥護理等工作,對患者的心理變化缺乏全面的認知;且護理工作繁忙時段對患者心理狀況忽略的情況亦有存在。
④健康教育技能單一。通常情況下對手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應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圍術期教育、康復知識教育及出院教育,不同科室的患者應有專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數醫療機構缺乏各科室全面的專科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具有規范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也缺乏對健康教育水平評價的指標,導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內容單一,健康教育質量普遍不高。
2.2改進措施
①轉變傳統護理觀念。現代護理要求專科護理知識、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疾病預防、衛生保健、藥理學、營養學、行業科學、倫理學、醫學新進展等綜合一體實施,因此,護理人員應轉變傳統的僅對患者進行生理照護理念。醫院可以通過黑板報、宣傳冊等形式來加強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傳,并在組織培訓過程中向護理人員講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加強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知,以此來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觀能動性。
②加強護理人員的意識培養。加強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培養,應貼合現代護理理念,加強心理學再培訓,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培訓,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來促進意識的養成。據相關調查表示,多數護理人員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識與自身專業知識匱乏、缺乏人際交往技巧、缺乏現代護理理念等因素有關。針對此類情況,可組織護理人員再學習,組織定期培訓、座談會,亦可外聘專家授訓,同時定期考核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應分基礎教育知識及專科教育知識考核,多渠道、多層次加強護理人員健康教育意識的培養。
2009.11.1~2013.11.1來我院急診科就診的110例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年齡35~57歲,平均年齡(44.83±6.45)歲。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隨機分組:治療組、對照組,每組分別有55例患者,對兩組的一般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
使用一般傳統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使患者迅速遠離毒物,通過患者的家屬了解患者接觸的毒藥種類及劑量,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使用清水或1:5000高錳酸鉀進行反復洗胃;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檢測,對各項指標進行詳細記錄,在使用阿托品的過程中,要注意阿托品中毒現象;對患者呼吸道進行相應護理,防止呼吸衰竭的發生;定期囑家屬給患者翻身及拍背,促進痰液排除。治療組:使用一般傳統的護理措施,詳細見對照組,并輔以護理干預,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由于對患者的洗胃、導瀉等操作,導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因此,要及時給患者補充營養,防止負氮平衡的出現,給予患者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的飲食;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增加與患者的交流,贏得患者的信任,勸導患者摒棄自殺的念頭,對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排解,在生活及精神上對患者進行幫助,囑家屬多安慰患者,關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并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爭取早日康復。
1.3指標觀察
在對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患者中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后,對治療組及對照組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
1.4統計方法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
2結果
通過對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不同的護理后,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滿意度為96.36%,對照組的滿意度為72.73%,對兩者的護理后滿意度進行統計學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是一種發病急,進展快的兇險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死亡,致死率非常高,在搶救的過程中,成功的關鍵在于進行及時的急救處理及良好地護理干預,在本研究中,使用護理干預的措施對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患者進行護理,結果顯示患者的滿意程度顯著地提高。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急救關鍵是快速達到阿托品化,在此過程中,要對患者做好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對發現的異常及時進行處理,使用和藹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努力對患者進行勸解。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安排,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規模日益擴大,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建設水平也提高了要求,對園林綠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許多的專業人士積極投身到園林綠化的建設中去,使園林綠化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市政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文明程度主要標志。城市園林綠化的好壞,客觀地反映了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及人文形象,對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與生活健康也有深遠景。因此,加強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對加快現代城市建設、為百姓營造幸福生活意義深遠。
1.當前市政園林綠化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1居民對城市綠化養護認識不夠。城市綠化是服務于民的,但也離不開大家的維護和愛護。廣大居民普遍認為市政園林綠化的建設對于綠化效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卻輕視了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性,使綠地養護管理工作不受重視。目前,一些居民對園林中花草樹木不愛護,對孩子們的踐踏、玩耍不管不顧,有的人將草坪變成了停車場,任由汽車隨意停放,毀壞綠地,也有在綠地上搭違章建筑,或將其變為自家菜地,更有甚者將豢養寵物隨意放進去拉屎拉尿,這樣不僅污染了城市環境,也極大地破壞了園林的平衡及美化效果。
1.2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方法滯后。當代市場經濟機制下,園林綠化管理也應與時代接軌,積極適應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但目前園林綠化管理機制和競爭機制比較匱乏,加之管理組織結構變化頻繁,導致了政府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上束縛的被動,從而使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效率降低。養護管理工作方法不夠科學,所采取的一系列綠化養護管理措施技術含量不高,一些工作人員是通過臨時招聘的,技術業務素質較低,僅憑自己的經驗操作,缺乏創新意識和精神。此外,有些地區還照搬照套普遍的管理方法,沒有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適合于本地區的工作管理,導致管理工作與實際相差甚遠。
1.3綠化管理技術不到位。園林綠化管理不是單一的清潔和修剪所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種知識互相配合的。由于管理者對各類植物的特點不夠熟悉,對各種類植物生長所需土壤、水分、溫度等重要因素模糊不清、混為一談、一概而論,從而導致生存率的降低。一些地方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技術培訓、開發不到位,人才資源流失,都不利于綠化養護工作的管理。此外,一些管理人員缺少園林美化的相關知識和創新意識,園林美化不僅要和城市建設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要與時代共進步,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2.加強園林化養護管理的必要措施
2.1提高市民綠化養護意識。當代市政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僅靠政府、園林綠化養護工作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園林綠化養護的服務對象是整個城市的居民,因此,必須盡快提高市民對綠化養護的重視,促進全民參與。可以通過開展法制教育,提高市民自覺守法意識;進行綠化養護宣傳教育,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強對市民愛護環境、保護綠化意識的培養;設立環保標牌,如“小區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標語,倡導護綠,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還可以通過舉辦“綠色觀光”、“生態種植”等實踐活動,增強廣大市民的綠化意識,激發他們參與保護園林綠化效果的積極性,以達到園林綠化的建設效果,推動整個城市“護綠”事業的健康發展。
2.2運用科學的綠化養護管理方法。首先,建立完善的綠化養護工作體制。要使其與當代市場經濟相吻合,與所在城市實際狀況相吻合,并對城建、規劃、執法、市容等部門建立一個明確的責任分工,加大園林綠化監察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各類侵占破壞綠地的案件,切實保護綠地資源,鞏固綠化成果。其次,明確養護管理的重點。養護管理工作的重點是綠地的保潔,以及樹木、灌木、草坪的修剪,難點是病蟲害的防治。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在進行養護管理工作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同時要分清主次,抓出精品工程,尋找亮點,把有限的經費和精力放到主要工作中去。最后,建立高素質的養護管理人員隊伍。要定期地舉行園林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業務水平,使他們能夠掌握養護的新手段、新趨勢。加強對養護人員在園林植保技術方面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常見病蟲害的預防及治療,提高他們的養護專業技能。
2.3創新綠化養護管理技術。第一,正確把握園林的設計技術。科學的園林設計和合理的布局是綠化養護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不同種類的植物有著不同生活習性,如果在植物類型搭配上出現錯誤,很可能會出現植物相克,導致病害、無生長,或者死亡。在種植品種上,既要考慮植物的成活率、是否適應當地水土,也要考慮其搭配效果。在不影響各自品種生存、生長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喬木搭配灌木、常青搭配落葉、花叢搭配草地等形式。第二,嚴格執行綠化養護管理技術準則。要加強對防治植物折斷、病蟲害等問題的預防;注意定期清潔,保證無雜草、塵土、黃葉等現象;在科學的時間內進行澆水、施肥;園林的大型樹木必須注意做好科學防病,并進行定期合理的修剪,使園林既達到綠化效果,也達到美化效果。
結束語:總之,在綠化養護管理中,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科學的管理手段、先進的管理技術,才能使綠化養護管理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為整個城市帶來生機和活力,促進園林綠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市政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一門值得廣大園林工作者認真研究的學問,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大家去學習和探討。我們要積極重視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在城市綠化建設中的作用,切實抓好市政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為園林綠化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一、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12例病人中,男7例,女5例,年齡2~60歲。其中11例把蟾蜍的肉、骨頭和卵用作菜煮來食用,1例作“藥用”。從進食到發病時間為30~60min,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痛、四肢及面部發麻、心慌、胸悶、瀕死感、呼吸困難。查體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心率緩慢。其中4例伴有心動過緩,4例有一度房室傳導阻滯,5例有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房室交界性心律或加速型房性逸搏;2例入院時呈昏迷狀態,四肢冰冷,呼吸淺慢、不規則、脈搏細弱、心音低鈍,心率28~33次/min,血壓測不到。
1.2治療及轉歸
治療上給予催吐、洗胃、補液,利尿、維生素B、維生素C、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心電監護、機械通氣等。結果:治愈9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時間為4天。
二、搶救及護理
2.1運用護理程序,迅速對病人病情作出正確的評估
護士在接診病人時,要及時準確地收集病史,作出評估,通過問診及必要的體格檢查,判斷中毒類型及病情的輕重。熟悉中毒的臨床表現,凡有進食蟾蜍的病史,并出現有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心悸、心搏緩慢、心律不齊、脈搏細弱、發紺、四肢冰冷、血壓下降、頭暈、頭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反射減弱或消失等,可確診為急性蟾蜍中毒。本病在基層單位較常見,護士在分診時應能及時判斷,立即安置好病人,報告醫師,進行快速處理。
2.2根據病情輕重,分類安置病人
蟾蜍中毒病人中,相當部分是一家人中毒,而病情輕重與進食量的多少或(和)進食蟾蜍的部位有關,凡進食量多,進食內臟及卵者病情往往較重,應集中力量優先治療重病人,分類安置有利于人力和物力的合理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對重病人,集中在搶救室,并安排專門的醫師護士進行治療護理;分室安置還可以避免重病人在搶救時或病人死亡時對輕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有利于病人的康復。
2.3快速有效地清除胃內毒物,減少毒物的吸收,減輕中毒癥狀
快速洗胃是清除胃內毒物最有效的措施,選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徹底地洗胃,凡病人癥狀不明顯,生命體征平穩且能配合者,先給予自飲催吐洗胃,后再予洗胃機再次洗胃,病情重,癥狀明顯,昏迷病人立即予以洗胃機洗胃,對年齡小或不能配合自飲催吐洗胃的患兒,也予及時插洗胃管洗胃,1~3歲選用18號硅膠洗胃管,3歲以上選用22~24號硅膠洗胃管,以保證洗胃能順利進行,避免洗胃管的堵塞,提高洗胃效率。本組有3例病人存在呼吸困難,我們先行氣管插管,后再予洗胃,保證了良好的通氣和通氣量,使洗胃順利安全地進行。洗胃后口服或自洗胃管注入硫酸鎂20~30g導瀉,促進腸道的毒物排出體外。
2.4配合治療,及時正確執行醫囑
2.4.1洗胃
蟾蜍中毒病人因病情發展快,應邊治療邊洗胃。本組病人不論病情輕重,均予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對心律緩慢者,應用阿托品靜注;特別是重病人,均在輸上液后,予心電監護、指脈氧監護、輸氧情況下進行洗胃;對呼吸衰弱、血壓測不到的病人,予氣管插管后再行洗胃,有利于治療又確保病人安全。
2.4.2及時處理心律失常
蟾蜍毒素可興奮迷走神經,致心律失常,常見有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本組病例發生心動過緩4例,一度~二度房室傳導阻滯9例。除幼兒外,所有病人均主訴胸悶,如處理不及時,隨著毒素的進一步吸收,致房室傳導阻滯進一步加重,病人可能發生阿斯綜合征。本組病人全部使用阿托品靜脈滴注,有4例使用阿托品后癥狀無改善,房室傳導阻滯未能糾正,改用異丙基腎上腺素1mg靜脈滴注,輸液泵控制單位時間的入量。其中3例血壓低,加用多巴胺、可拉明靜脈滴注等綜合治療,但終因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2.5做好病人的病情監測及護理
2.5.1病情監護
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脈搏、心律的速率和節律變化變化,給予心電監護,每小時監測血壓1次,注意心電示波情況,如心率<60次/min,要報告醫師,考慮增加阿托品的用量或改藥,如心率<40次/min,應警惕阿斯綜合征的發生,做好除顫、起搏、氣管插管的準備,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對有房室傳導阻滯的病人,注意使用異丙基腎上腺素后是否得到糾正或緩解,每天行心電圖描記1次,除可判斷心律失常的類型外,還可了解有無心肌缺血的表現,如ST段壓低和T波倒置。注意聽取病人的主訴,癥狀消失情況,觀察呼吸及外周血循環情況;嘔吐嚴重時,注意有無脫水和電解質、酸堿失衡的表現,嚴密的病情觀察對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醫師提供診治決策的依據是至關重要的。
2.5.2用藥的觀察
阿托品和異丙基腎上腺素是治療蟾蜍中毒時的主要藥物,阿托品的用量一般為0.5~1mg,肌內注射,后根據心率情況給予靜滴維持,使心率維持在60次/min以上。對有房室傳導阻滯用阿托品無效者,改用異丙基腎上腺素1mg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能選擇性興奮心臟正位起搏點(竇房結),并能增強心室節律點的自律性及加速房室傳導。要控制滴速以使心室率維持在60~70次/min為宜,避免過量,否則可加快心房率而傳導阻滯加重,并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輸液泵給藥可以保證所需藥物濃度,有利于隨時調節。
2.6做好心理護理
蟾蜍中毒多為突發起病,且中毒癥狀嚴重,加上有的一家人中毒,患者完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因而大多數患者表現高度緊張、恐懼,特別是有親人去世時,心理難以承受突發的變故。本組病人中有一家四口中毒,死亡2例,家人萬分悲痛。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對配合治療,促進康復意義重大。我們設立專門的救治小組,小組成員除了完成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還兼顧做好病人的安慰、心理疏導工作,向每個病人講明治療方法,如何自我觀察、如何配合醫師治療,以及正性心理對康復的作用等,嚴密觀察病人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及時送去我們的關懷,對病人親人去世消息婉轉地轉告,并陪伴在他們身邊,這些措施,對緩解病人緊張和恐懼心理起到了較好的幫助作用。
2.7做好健康教育
由于農村文化落后,一些農民生活尚較貧困,把蟾蜍當菜食用仍較常見,對蟾蜍加工處理不當即食用常可發生中毒。另外,一些病患者偏信于蟾蜍可治各種頑疾的傳言,自行將蟾蜍未作正確處理就當“藥”進食而致中毒,故加強健康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在社會上尤其在農村,要廣泛宣傳蟾蜍是益蟲,蟾蜍的毒腺含有毒液,內臟、卵毒性更劇,一旦食用后30min內就可發病。發病后的臨床表現要告知民眾,要及時就診。就診前最好先自行催吐,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胃內容物吐出,如不及時治療者,可于2~24h因呼吸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民眾掌握相關的知識后,才能有效地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三、討論
蟾蜍分泌的毒液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有30多種。其中蟾蜍毒素的基本結構與強心甙相似,蟾蜍中毒與洋地黃中毒的表現相似而對心臟作用更強,易致心律失常,含兒茶酚胺類化合物可引起幻覺,對周圍神經產生類似煙堿樣作用,尚有催吐、局麻及引起驚厥的作用。搶救時護理工作的關鍵是:迅速對病情進行評估,及時判斷中毒的原因和中毒嚴重程度,給予盡早徹底選胃、導瀉,以清除胃內尚未吸收的毒物和促進毒物的排出;對入院時生命體征有改變的患者,應迅速開通靜脈,邊搶救用藥邊洗胃;做好預見性護理,備好搶救藥械,如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嚴密觀察病情;對有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者及時應用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并予心電監護,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這樣有利于及時控制病情,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醫院將人性化的觀念融入了護理工作,要求護理人員不僅關心患者的身體健康,也要關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幫助患者減輕痛苦,關愛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近年來屢屢出現醫鬧等社會不良現象,突出出日益緊張和脆弱的醫患關系,人性化護理的觀念顯得更為重要。
1臨床工作中的護理倫理道德問題
1.1工作沒有熱情
臨床工作中護士常年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工作量大,內容繁多,工作環境緊張,這些都影響著護士的工作熱情,常年如此,時間久了,護理工作對于護士而言已經習慣了,工作熱情被現實的殘酷性消磨殆盡;加上現在醫患關系緊張,病人和醫護人員缺乏信任,也導致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極度冷漠。比如對于患者而言,生病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患者個人十分重視;但是一些常見的疾病在醫生或者護士眼里很普通,沒有生命的危害性,告訴病人的護理方法和冷漠的態度會讓病患覺得醫生不重視自己。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結果是不一樣的,臨床護理工作倫理道德需要護理人員工作熱情的態度,積極的護理意識。
1.2態度不嚴謹,工作不細心,責任心缺失
隨便走進一個醫院都會有這樣的現象,患者十分嚴肅的闡述自己的病情,或者焦灼的等待護理人員詢問病情,護士卻在那笑嘻嘻地與同事聊得熱火朝天,所涉及的是護理人員的個人或者病人無聊的話題;甚至在工作中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痛苦無動于衷,“沒事,你這沒什么問題”是護理人員常有的應付病患的口頭語,這是護理人員嚴重沒有護理倫理道德的表現,在身體上和精神上不能給予患者應有的幫助,無視患者,沒有責任心。
1.3專業技術不強,業務水平不高
醫院每年都會招聘大量的應屆畢業生,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醫護人員往往缺乏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強于實踐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常常出現問題,比如給嬰幼兒或者肥胖的病人輸液,找不到血管,無數次的給患者扎針,但是扎不對地方;又或者許多高科技的儀器,精密的儀器不會使用,耽誤患者的治療時間;尤其是在病人接受手術后,術后護理專業水平不足,導致病人術后感染,增加病人的病痛感,同時給病人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精神負擔。
2臨床工作中的護理倫理道德問題的應對策略
隨著科學事業和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不再單純的將延續生命作為衡量醫學的標準,而是以延續發展生命,完美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為方向,這也是醫護人員倫理道德的要求,所以在護理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恢復病情,還要考慮到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護理質量直接關乎醫患關系。護理質量的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的技術水平和護理道德水平。護士在工作中,應該懷著一顆憐愛之心,真心關愛病患,熱愛自己的病患,把病患當成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用同情心和熱心去時刻關懷病人,為病人著想。
2.1積極開展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倫理道德教育工作
通過開展講座等對倫理道德的重要性進行宣講,加強護理人員思想教育,學會換位思考,體諒患者在精神和經濟雙方面的苦楚。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為病人服務是自己的工作職責所在,也是這個神圣職業需要,用飽滿熱情的工作態度,迎接面對每一位病患,是對病患的一種思想安慰,更是自身職業素養的修煉,對自己是一種磨練和提高。學習護理倫理道德不僅可以提高護士的思想認識,提高護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培養護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增強職業榮譽感,激發社會責任心,提高護士的道德水平和奮發進取的事業感,以滿足社會對護理的需求和為護理發展作導向。
2.2院方和個人加強專業技術水平的學習,提高醫院整體的臨床護理水平
一方面醫院應該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鼓勵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人員開展定期培訓,實行以老帶新的人員管理方式,每一位新入職的護士必須由專業的資深護士帶領,以幫助其更好更快地開展工作;同時進行科室交流學習和院外學習活動,豐富護士的工作經驗,對外交流學習優秀先進的工作經驗和護理方法;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專業資格測試,督促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護士本身要加強學習,邊工作邊學習,理論結合實踐,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參加職業考試和等級考試,不對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3端正工作態度,培養嚴謹負責的工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