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結構設計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17 18:11: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結構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結構設計論文

篇1

1.2上部結構設計1)結構分段。整個建筑我們采用上分而下不分的原則,在辦公樓A座、B座、C座及通道1,2,3在±0.000地面以下連為一體,在±0.000地面以上各相鄰單體之間設置防震縫,使得將整個看似復雜的連體高層建筑的計算將劃分為在±0.000嵌固的6個獨立的計算單元進行計算,避免了因樓座之間高位連接所形成的超限問題。我們對整個結構進行了包絡設計,即采用整體多塔分析與各單體的獨立計算。施工期間,在樓座與地下車庫之間設置用于沉降的后澆帶,沉降后澆帶在結構主體完成后澆筑。C座因為長度119.6m,屬于超長結構,我們在設計時考慮了一定的溫度應力,在框架梁柱外側及屋面板面均設置一定數量的溫度筋,抵御溫度應力,且C座辦公樓在長度1/3位置設置用于溫度后澆帶,溫度后澆帶在地下室結構完成后60d澆筑。2)結構體系。本工程辦公樓A座、B座及C座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墻的結構形式;通道1,2,3采用鋼骨混凝土柱、鋼骨混凝土剪力墻、鋼梁的框架—抗震墻結構形式;其中西側通道2、東側通道3跨度為20.9m,北側通道1為29.8m~37.3m。樓面、屋面采用鋼梁+鋼筋混凝土板的組合樓面體系。地下室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的結構形式。3)建筑物抗震等級。上部:辦公樓A,B,C座,抗震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框架等級為二級;通道1,2,3抗震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框架等級為二級(按鋼結構考慮)。地下部分:辦公樓A,B,C座及通道1,2,3地下一層抗震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框架等級為二級;地下2層(含夾層)抗震墻抗震等級為二級,框架等級為三級。地下車庫抗震等級為三級。與主樓連接的相關范圍內其抗震等級同主樓的相應部位的抗震等級。對于地庫與主樓連接處的錯層部位,我們采取了提高一級抗震等級的構造措施進行包絡設計,滿足了規范要求。

2結構分析及結果

1)本工程設計計算所采用的計算程序。采用《多層及高層建筑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與設計軟件—SATWE》(2012年6月)進行結構整體分析。2)主要計算結構如下。辦公樓A,B座計算結果見表1,表2。

篇2

鋼結構建筑體系的主體結構體現在一般分為鋼框架結構體系、鋼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鋼框架-支撐結構體系、鋼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交錯桁架結構體系和輕鋼結構住宅體系。

1.2鋼結構住宅的主要特點

一般情況下,在梁高相同的條件下,鋼結構的開間要比混凝土結構的開間大50%左右,所以鋼結構體系的建筑布置可以更加靈活,為住宅空間的搭配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這種大自由度與高建材強度的結合基本就是鋼結構住宅的最大優勢。通過該比較可以看出,雖然鋼結構在具體應用中造價成本較高,但是造價比和建筑重量等因素都遠遠超出單純的混凝土結構。在經過詳細的論證之后,鋼結構的應用被通過,以下是該小區的鋼結構住宅的最終設計方案。

1.3鋼結構住宅在河北省具體可行性

目前,河北省的建筑行業發展還比較粗放,要達到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要求,就必須進行住宅的統一產業化,鋼結構住宅所需鋼材一般都是產業化生產,符合建筑業產業集群和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要求,能成為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有力推動技術。鋼結構住宅的另一個優勢是施工工期較短和施工所需人員少,有效地節約了勞動成本和勞動力,為經濟發展轉型做出了較大貢獻。

2鋼結構住宅設計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策略

2.1鋼結構住宅的設計規范

根據2001年原國家建設部印發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技術導則》,鋼結構住宅在初期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遵守以下規范。1)總體設計方面:鋼結構住宅建筑應該滿足標準化、定型化、多樣化和通用化的原則,在鋼結構住宅的各部分設計中應該嚴格做到模數協調,在總體設計方面追求鋼結構建筑的建筑、結構、水電暖氣綜合設計的原則。2)平面設計方面:應該充分體現鋼結構設計的系列化原則,充分適應鋼結構構件的標準化設計和標準化應用,要做到標準化與多樣化組合的結合,實現多樣模塊化以應對多種建筑情況,考慮梁、柱、樓板等實際情況進行鋼結構設計中的模塊化設計,充分適應鋼結構住宅個性化、多樣化和可操作性的需要。3)豎向設計方面:樓板構造的選型應該充分考慮到受力、隔音和管線布置等要素來合理確定層高,在管線鋪設方面應該盡量使用空閑的空間來集中鋪設管線,易于管線的維修管理等。4)圍護結構方面:圍護結構應該對抗震性能和連結性有較高的要求,圍護結構的墻體應該采用輕質且高強的墻體,確保隔熱、保溫、隔音、防水、防火和防裂等各方面的綜合性能,對墻面涂料也要有較高的要求。

2.2鋼結構節點的設計

一般情況下,鉸接點的形式較為簡易,施工也較為方便,但是它會使梁跨中彎矩加大,從而增加建筑的鋼材用量,剛性節點形式復雜,但是對鋼材的利用有所節約,與之相比,半剛性節點由于其復雜的受力特性,應用較為罕見。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在選用鋼結構進行住宅建筑的企業中,半剛性節點的應用率僅為10%,說明它的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2.3鋼結構建筑墻體材料的選用

鋼結構的特點是輕便、靈活,所以在墻體材料的選擇方面,要符合其特點,不適合采用黏土磚等質量較大的材料,而應該采用空心混凝土砌塊、加氣混凝土和壓型鋼板與輕質保溫材料組成的符合墻體或者CS板、OSB板等。這些輕質材料的防水和放滲透能力都比較好,保溫效果也很好,施工較為簡便,作為建筑墻體的強度也足夠。在墻體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連接件的詳細參數有所規定,以減少施工的復雜程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詳細的參數也有利于提高設計的精確性。

2.4鋼結構建筑中的廚衛設計

廚衛設計在鋼結構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廚衛設計比較考研鋼結構設計的鋼材防腐蝕和防水能力,鋼結構住宅設計中,結構防水比較實用,框架結構體系要把衛生間和廚房放到核心筒內,其他的結構體系則需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2.5鋼材的防火問題

鋼結構雖然有著各種優點,但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它必須要考慮防火、防水和防腐蝕的問題,鋼材的耐腐蝕性、耐熱性都比較差,一旦被熱源、腐蝕源或者水源靠近太長時間,就極易產生問題,對鋼材的承載能力產生一定的損傷。以一般的建筑用鋼材(Q235或a345)為例,在全負荷的狀態下,失去靜態平衡穩定性的溫度極值大約500℃,在300℃以上時就會產生一定危險,如果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火場溫度大約800℃以上,鋼材結構遠遠達不到防火要求。鋼材防火措施中較為常用的是防火涂料或者在外面包裹混凝土等,而事實上這就喪失了鋼結構本身的優勢。合適的鋼結構住宅的防火措施可以分為主動防火措施和被動防火措施,主動防火措施一般有防火探測和警報系統、消防噴淋系統(氣體、液體、泡沫滅火)、防火隔離區等,而被動防火措施則主要利用各種技術對鋼材的防火性能進行強化,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形式:使用外包保護層對鋼材進行保護使其耐火性增加的外包法,外包法一般有實體外包(如混凝土外包)或者板材外包(如防火石膏板外包)等;利用膨脹材料使鋼材在受熱時材料產生膨脹,以形成一層耐火保護層;將鋼材設計成空心注水也是防火的良好方法,可是這種方法的造價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不適合廣泛應用;或者把鋼結構屏蔽在耐火材料建造成的墻體中,但是這會導致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有所減少。

2.6鋼材的防腐蝕和防水問題

鋼材防腐蝕和防水的問題重點都在于在某種環境下保護鋼材不受極端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惡劣的形狀變化,所以兩者之間有一定互相參考的元素。鋼材本身在酸性或者化學氣霧的情況下容易受到腐蝕,從而影響建筑的質量安全,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特殊耐候鋼,但更多的情況下,還是要采取一定措施來降低建筑成本。

篇3

結構計算階段的內容為:

一:荷載的計算。荷載包括外部荷載(例如,風荷載,雪荷載,施工荷載,地下水的荷載,地震荷載,人防荷載等等)和內部荷載(例如,結構的自重荷載,使用荷載,裝修荷載等等)上述荷載的計算要根據荷載規范的要求和規定采用不同的組合值系數和準永久值系數等來進行不同工況下的組合計算。

二:構件的試算。根據計算出的荷載值,構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種計算手冊上推薦的試算方法來初步確定構件的截面。

三:內力的計算,根據確定的構件截面和荷載值來進行內力的計算,包括彎矩,剪力,扭矩,軸心壓力及拉力等等。

四:構件的計算。根據計算出的結構內力及規范對構件的要求和限制(比如,軸壓比,剪跨比,跨高比,裂縫和撓度等等)來復核結構試算的構件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和要求。如不滿足要求則要調整構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內容為:根據上述計算結果,來最終確定構件布置和構件配筋以及根據規范的要求來確定結構構件的構造措施。

3.各設計階段的基本方法:根據方案階段的主要內容,其基本方法就是根據各種結構形式的適用范圍和特點來確定結構應該使用的最佳結構形式,這要看規范中對于各種結構形式的界定和工程的具體情況而定,關鍵是清楚各種結構形式的極限適用范圍。還要考慮合理性和經濟性。

在結構計算階段,就是根據方案階段確定的結構形式和體系,依據規范上規定的具體的計算方法來進行詳細的結構計算,規范上的方法有多種,關鍵是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以樓板為例,就有彈性計算法,塑性計算法及彈塑性計算法。所以選擇符合工程實際的計算方法是合理的結構設計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就是根據結構計算的結果來用結構語言表達在圖紙上。首先表達的東西要符合結構計算的要求,同時還要符合規范中的構造要求,最后還要考慮施工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結構設計人員對規范要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外還要對施工的工藝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這樣設計出的結構,才會是合理的結構。

4.規范、手冊及標準圖集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結構設計的準則和依據就是各種規范和標準圖集。在進行不同結構型式的設計時必須要緊扣不同的規范,但這些規范又都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工程中往往會使用多種規范,在一個工程確定了結構形式后,首先要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來確定建筑的可靠度和重要性;然后再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確定建筑在抗震設防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在荷載的取值時要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來確定,這是建筑總體需要運用的規范。在工程的具體設計方面,涉及到砌體部分的要遵循《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涉及到混凝土部分的要遵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涉及到鋼筋部分的要遵循《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和《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的規定;在基礎部分的設計時需要遵循的是《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最后在結構繪圖時則要符合《建筑結構制圖標準》的要求。

在各種結構設計手冊中,給出了該結構形式設計的原理,方法,一般規定和計算的算例以及用來直接選用的各種表格。這對于深刻理解和具體設計各種結構形式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我們推薦最好能參照設計手冊來手算典型的結構形式。

標準圖集是依據規范來制定的國家和省市地方統一的設計標準和施工做法構造。不同的結構形式有不同的標準圖集。設計中常用的有,結構繪圖時采用:平法制圖(03G101-1),砌體中的鋼筋混凝土過梁采用:過梁(L03G303),磚混結構抗震構造詳圖采用:L03G313,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構造詳圖采用:L03G323,地溝及蓋板采用:02J331.需要說明的是,在選用標準圖集時一定要根據具體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酌情選用,必要時應說明選用的頁號和圖集號,不可盲目采用。

總之,結構設計是個系統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靈活創新的思維和嚴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設計人員要從一個個基本的構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規范和規程的含義,并密切配合其它專業來進行設計。在工作中應事無巨細,應善于反思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

在結構計算階段,就是根據方案階段確定的結構形式和體系,依據規范上規定的具體的計算方法來進行詳細的結構計算,規范上的方法有多種,關鍵是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以樓板為例,就有彈性計算法,塑性計算法及彈塑性計算法。所以選擇符合工程實際的計算方法是合理的結構設計的前提,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就是根據結構計算的結果來用結構語言表達在圖紙上。首先表達的東西要符合結構計算的要求,同時還要符合規范中的構造要求,最后還要考慮施工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結構設計人員對規范要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外還要對施工的工藝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這樣設計出的結構,才會是合理的結構。

4.規范、手冊及標準圖集在具體工作中的應用:結構設計的準則和依據就是各種規范和標準圖集。在進行不同結構型式的設計時必須要緊扣不同的規范,但這些規范又都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工程中往往會使用多種規范,在一個工程確定了結構形式后,首先要根據《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來確定建筑的可靠度和重要性;然后再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確定建筑在抗震設防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在荷載的取值時要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來確定,這是建筑總體需要運用的規范。在工程的具體設計方面,涉及到砌體部分的要遵循《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涉及到混凝土部分的要遵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涉及到鋼筋部分的要遵循《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和《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的規定;在基礎部分的設計時需要遵循的是《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最后在結構繪圖時則要符合《建筑結構制圖標準》的要求。

篇4

中國的童鞋分為小童(3~6歲)、中童(7~12歲)和大童(12歲以上),大童的尺碼已接近成年人,一般按成年人的尺碼進行設計,但在童鞋設計時,要區分小童和中童。在設計小童鞋時,一般選用26碼作為基本碼;如果設計中童鞋時,一般選用32碼(法碼)作為基本碼。而本次設計是以小童鞋為例,所以選用26碼楦作為標準楦,數據也選用標準數據,即它的楦底樣長為166mm、跖圍為165mm。目前,貼楦絕大多數是采用美紋紙貼楦法,而在進行沙灘涼鞋的幫樣結構設計時,基本都采用貼全楦法,即在貼楦時,有三條美紋紙豎向貼(先貼一條背中線,再在兩側各貼一條),接著其他采用橫向貼法,且每條美紋紙都有1/2的重合(見圖2)。

1.2標劃“三點一線”和口門、后幫控制線

用鉛筆在已貼美紋紙的楦頭上,將背中線、后弧線、楦底中心線畫出,并找到外腰邊沿凸度點O,過點O作背中線的垂線OH,即為口門控制線。取OH的中點E和后跟高度點C(26碼的后跟高度為45mm),用軟尺直線連接CE,即為后幫高度控制線(見圖3)。

1.3設定各部位點

各部位點的設定,見圖4。(1)鞋幫總臉長的設定鞋幫總臉長沒有固定的數據,主要視鞋的風格類型和分割比例而定,同時兼顧美觀和穿著的舒適性。本款式涼鞋總臉長點設在腳彎點與跗骨點之間,一般是楦底樣長的65%,即166mm×65%≈108mm;以楦底前端點I沿背中線向后量取長為108mm處,定為J點,線段JI即為鞋幫總臉長。(2)內懷最前點的設定全空式涼鞋的內懷最前點主要根據款式類型而定,一般設計在大腳趾后端點的前方。根據本款式特點,內懷最前點一般設計在楦底樣長的85.5%處,即以楦底后端點K為起點,直線量取142mm(166mm×85.5%≈142mm)與楦底邊沿交叉點P,即為內懷最前點。(3)外懷最前點的設定全空式涼鞋的外懷最前點,也是根據款式類型而定,一般設計在小腳趾后端點的前方。根據本款式特點,外懷最前點一般設計在楦底樣長的83.1%處,即以楦底后端點K為起點,直線量取138mm(166mm×83.1%≈138mm)與楦底邊沿交叉點S,即為外懷最前點。(4)后幫高度的設定后幫高度主要根據款式、后跟造型和穿著的舒適性而定。本款式是帶有后帶的涼鞋,且后帶中包有海綿,因此,這樣的后幫高度要略高于正常的后跟高度點。通常是占楦底樣長的28.9%,即166mm×28.9%≈48mm。以楦底后端點K沿后弧線向上量取長為48mm處,定為M點,線段KM的長度即為后幫高度。

1.4設定部位線條與造型

各部位線條與造型的設定,決定了本款式的美觀度和一定的舒適度(舒適度還與楦型有關),因此在幫樣結構設計中此步驟非常關鍵。各部位線條和形狀見圖4或圖5。(1)A—前幫內側面的形狀設定本款式的前幫內側面,是一條帶形狀,可設計成直條形,但這樣設計會過于簡單,不是很美觀,所以將它設計成下大上小的造型,這樣做會有線條的美感,以及與B部件結合的非常流暢,不會那么呆板。大小要考慮B部件的數據,因為B部件的材質是織帶,它的寬度數據是固定的幾種,有15、18、20、25mm等規格。在本款中選擇18mm或20mm(本文選擇20mm)規格比較合適,因為太小,不夠大方,美觀度不好;太大,感覺過于臃腫。因為上端連接B部件,所以選擇22mm的寬度;下端要比上端大一些,選擇28mm。(2)B—前幫外側面的數據設計上面已經介紹過,B部件的寬度選擇,這里不作過多表述。而它的長度與E部件有關,因為B部件沒有內里,它通過對折后固定在A部件上,形成環套,E部件從中穿過。所以與穿過B部件處的E部件寬度有關。(3)C、D—裝飾片的造型設計鞋用的裝飾件品種繁多,有裝飾花、金屬扣件、圖案裝飾等。而本款式的裝飾件采用的是金屬扣件與皮料裝飾搭配使用,使裝飾不會過于單調。此裝飾件由3個部件組成,分別是C、D部件和“D”字形的金屬扣。而C、D部件首先起到固定金屬扣的作用,附帶裝飾的效果。因此,C、D部件連接金屬扣處的寬度以D字扣的內徑為準,而另一端設計成半邊D字形的造型,使整個裝飾看起來更協調、美觀。本款式的D字扣的內徑選用16mm,根據裝扣件原則,皮料要比扣件內徑略小一點,所以C、D部件與金屬扣連接處的寬度設為14mm。C部件的另一端設計的要大一些,因為C部件的位置剛好在腳背上,視覺效果很明顯,所以選用3顆鉚釘去固定,這樣飾看起來會更大氣,它的寬度設為20mm,長度設為30mm。而D部件的另一端設計的稍大一些即可,因為D部件的位置在后方,裝飾效果不很明顯,所以用一顆鉚釘固定便可,它的寬度設為16mm,長度設為22mm。(4)E—中幫面的線條設定在中幫面的設計中,主要配合整個鞋幫的造型和美觀度,但對于涼鞋來講,還要考慮有盡可能多的部位,同時不影響穿著的舒適度。本款式的中幫面造型中有一部分屬于前幫面,它直接順延到中幫面上,最終形成一個“Y”的造型。在前幫這個部分,它的寬度要與前幫內腰面相協調,因為與B部件有一個鑲套的連接,它的尺寸要比A部件設計的小一些,所以在鑲接處的寬度設為20mm,幫腳處設為24mm。在中幫面部分的寬度要比前幫面的略寬一些,設為26mm。鞋口處的線條用截面的方法去設計,即固定內外懷鞋底處定位點,再用軟尺繞楦型一周,直接畫直線便可。前幫部分與中幫部分直接將線條順延起來,形成“Y”字形的整體。在中幫面的外腰部分,沒有設計成直接到幫腳處,為了使穿著更方便,將此處設計成開口裝置,用魔術貼(俗稱毛刺)作為活動開口。開口的下方連接著F—后腰面部件,中幫面與F部件有一部分重疊。重疊部分的長度設為38mm,因為太長,沒必要,太短,魔術貼粘不住。中幫面的分割處離幫腳處約5mm,這樣設計可以使后腰面隱藏起來,感覺像是沒有分割,是一個整體,會有比較好的視覺效果。(5)F—后腰面的形狀設定在本款設計中,后腰面屬于隱藏部位,且在中幫面的下方,所以它的尺寸與線條主要順延中幫的線條設計,只是在上端做成倒角,保證穿著的舒適性就可以了。因此,后腰面的上端寬度設為26mm,幫腳處設為30mm。(6)G—后跟條帶帶的造型設計對于涼鞋后跟條帶的設計,主要考慮保證穿著時的跟腳,及保護中后幫面的造型不易變形。最常用的尺寸為20mm(寬)×25mm(長)。因為這樣的長度和寬度就可以滿足需求,尺寸太小,會不好入腳;太大,無法起到讓穿著更跟腳的作用,也是一種浪費。

2幫面樣版的制作

2.1展平樣版

在幫樣結構設計中,樣版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有美紋紙貼楦法、牛皮紙貼楦法和比楦法等。而本文將介紹的是最常用的美紋紙貼楦法。鞋楦是一個三維立體的造型,而幫面樣版是一個二維平面圖形。因此在制作幫面樣版之前必須有一個立體向平面轉化的過程,即展平處理。經過展平處理而得到的樣板,稱之為展平樣板。另外,每一塊幫面樣版都可以根據展平而制得,所以展平樣版也稱之為母版。具體步驟如下:(1)將已進行結構設計的美紋紙割去多余部分,在后跟條帶上沿后弧線方向割開,再將美紋紙撕下,并展平在準備好的紙板上。從背中線部分向兩側逐漸展開、貼平,盡可能不產生褶皺(見圖6)。(2)在幫腳處加7mm,后弧線斷開處的兩側加2.5mm,然后再將各線條修順暢,并割下。(3)在幫腳處用分規畫一條距邊5mm的線,然后在這條線上,取一些點(間距為5mm)并沖孔,作為線縫工藝操作時的縫線定位點。(4)在幫面裝飾片的固定位置處,刻出槽線,用于制作裝飾片的樣版和定位。這樣就完成了展平樣板的制作(見圖7)。

2.2凈樣版

(1)A—前幫內側面先在紙板上畫出前幫內側面的輪廓線和幫腳的縫線定位點以及縫線的槽位線,并將此輪廓線割下,再在樣板中間處刻一道槽線,作為縫假線的定位線,并做上內懷標志的牙剪。這樣就可以得到前幫內側面的凈樣板(見圖8)。(2)B—前幫外側面因為前幫外側面使用的材料是織帶,它有固定的寬度,之前的結構設計時已選擇寬度為20mm,所以先割取一條寬度為20mm的條帶,然后在這條帶上做一對折線,將展平樣板B部件的外輪廓一端,對準條帶的對折線,然后畫下與A的分割線和縫合線,最后放出8mm的壓茬量,再沿著對折線對折,并剪去多余的條帶,即可得到前幫外側面的凈樣板(見圖9)。(3)C—前裝飾片在紙板上先畫出前裝飾片的輪廓線,然后在離前裝飾片與金屬扣件連接處3mm(因為金屬扣是有厚度的,放出這3mm可抵消扣件厚度對樣板的影響)遠的地方做一條中心線,作為前裝飾片的對折線,做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底邊長為8mm,邊長為12mm),以此三角形的頂點作為鉚釘定位點,用內徑為2.0mm的沖子沖孔,將紙板沿對折線對折,并割出其輪廓線,展開后將兩側按線條走向順延減小,長度為超過第一個鉚釘定位孔8mm,剪去多余樣板,在對折線上打兩個定位孔,這樣即可得到前裝飾片的凈樣板(見圖10)。(4)D—后裝飾片方法同前裝飾片的制作,只是在設定鉚釘定位點時,將3個點改成1個點即可,這個點距離底邊8mm左右,以便可得到后裝飾片的凈樣板(見圖11)。(5)E—中幫面先在板紙上畫出中幫面的輪廓線和裝飾片的定位點,以及幫腳處的線縫定位孔,然后將線條修順,將外懷后側的兩個圓形倒角畫好,后側鞋口處放3mm翻縫工藝量,在內懷處沖出后跟條帶的定位點,在幫腳處沖出的線縫定位點,然后再用內徑為2.0mm的沖子沖出裝飾片的定位點,最后割出輪廓線,做上內懷標志的牙剪,即可得到中幫面的凈樣版(見圖12)。(6)F—后腰面先在板紙上畫出后腰面的輪廓線和幫腳處的線縫定位孔,然后將線條修順,將上端的兩個圓形倒角畫好,再沖出后跟條帶的定位點,并在幫腳處沖出的線縫定位點,再做出毛刺定位線,最后割出輪廓線,即可得到后腰面的凈樣版(見圖13)。(7)G—后跟條帶先在板紙上畫出一條中心線,將展平樣版的內側后跟條帶的后端線對準此中心線,畫出后跟條帶的輪廓線,再將展平樣版的外側后跟條帶的后端線對準此中心線,畫出后跟條帶的輪廓線,在上端鞋口處放3mm的翻縫工藝量,在兩端各放8mm的壓茬工藝量,并刻出槽線,最后割出外層輪廓線,在內懷做上內懷標志的牙剪,在中心線的上端剪出一個牙剪,下端打一個標志點,這樣即可得到后跟條帶的凈樣版(見圖14)。

2.3劃料樣版

劃料樣板是在幫面的凈樣版基礎上放出折邊量和壓茬量,再除去槽線和定位點的樣版。因此,將幫面樣版外輪廓線畫在紙板上,如果遇到是折邊工藝的,這個邊放4.5~5mm;如果是壓茬工藝的,這個邊放8mm;其它工藝的保持不變,割去外輪廓線,即可得到劃料樣版。

3內里樣版的制作

一般情況下,內里樣版是根據幫面的展平樣版來制作的,但分節式內里除外。而分節式內里一般都根據各組合的幫面來制作。本款式沙灘涼鞋采用的是分節式內里,所以選用幫面樣版來制作內里樣版。

3.1前幫里

先在紙板上畫出前幫內側面的輪廓線和槽線,在幫腳處向里縮條線3mm,在兩側各放出3mm,又在上端以槽線為基準放5mm,作為沖里量,然后割出輪廓線,作出內懷標志的牙剪,即可得到前幫里的樣版(見圖15)。

3.2中幫里

在紙板上先畫出中幫面的輪廓線,在兩邊的幫腳處各向里縮條線3mm,在前端和外側面放出3mm的沖里量,后端不變,然后割出輪廓線,作出內懷標志的牙剪、翻縫標志點和(魔術貼)毛面的定位點,即可得到中幫里的樣版(見圖16)。

3.3后幫里

在紙板上畫出后腰面的輪廓線,在幫腳處向里縮條線3mm,其余部分放出3mm作為沖里量,然后割出輪廓線,即可得到后幫里的樣版(見圖17)。

3.4后跟條帶里

將后跟條帶樣版放在紙板上畫出輪廓線,在兩端處各縮回3mm,在下端放出3mm的沖里量,即可得到后跟條帶里樣版(見圖18)。

3.5(魔術貼)毛面和刺面

將中幫里與(魔術貼)毛面鑲接的部位輪廓線畫在紙板上,然后在后端縮回5mm,割出輪廓線即可得到毛面的樣版。制作(魔術貼)刺面的樣版時,先將后腰面的輪廓線和刺面的定位線畫在紙板上,在前后兩端各縮回2mm,割下輪廓線后,修順四個圓角,便可得到刺面的樣版(見圖19)。

4定位版的制作

在制作定位版之前,要進行貼楦操作,只是貼楦主要是貼楦底板。貼楦完成后,在結構設計時,在楦底邊沿做上各個幫腳處的定位標志,再將楦底樣版揭下來,展平在紙板上,修順輪廓線并刻下。用分規向內縮回5mm,畫一圈線,然后將楦底邊沿上所做的各個幫腳處的定位標志線順延至此線,再剪去各定位處凹槽里的量,便可得到定位版(見圖20)。

5問題分析

(1)鞋幫不伏楦鞋幫不伏楦分兩種情況,原因有所不同,處理方法也有所變化。第一,如果鞋幫出現歪扭現象,從而導致不伏楦,很有可能是在制作展平樣版時,沒有順延美紋紙的方向展平,強行拉動美紋紙,偏離自然蹺度太多。或者在做定位版的時候發生了偏差,從而導致定位不準。第二,如果是因為鞋幫太大而導致鞋幫不伏楦,可能是因為材料太薄或延伸性太大所致。也可能是制作樣版時放余量太大,或美紋紙被拉伸了太多。如果是材料問題,只需改變復合材料或增加復合材料便可。如果是樣版問題,則必須修改樣版。(2)鞋幫太緊,無法線縫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最有可能是因為制作樣版時,沒有加放余量或加放余量太小。又或者材料太厚或幾種材料復合后太厚。如果厚度沒問題,材料延伸性也正常,那就要調整樣版了。(3)(魔術貼)毛、刺外露,蓋不住毛、刺外露,可能是在設計時刺的大小已經超出了毛覆蓋的范圍。如果設計沒有問題,那就是中幫面的樣版制作得太小了。

篇5

2虛擬化試驗平臺

2.1分層結構模型根據以上網絡化信息系統試驗平臺設計原則,在參考虛擬化環境基礎架構上,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試驗平臺分層結構模型,圖中LVS為真實/虛擬/仿真。試驗平臺分層結構分為試驗基礎設施層、試驗虛擬化服務層和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層3部分。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層是用戶試驗的抽象模型,通過一組規范化的語義抽象描述了試驗對象的本質屬性和生命周期;試驗虛擬化服務層是試驗服務的提供者,對仿真、實物和虛擬化3種形態的試驗資源進行調度、部署和優化分配,通過將試驗對象本質特征映射到分配的試驗資源上復制目標系統,同時實現對試驗的隔離、控制和數據采集等功能;試驗基礎設施層是試驗服務的承載者,屏蔽了底層試驗資源的異構性,為試驗虛擬化服務層提供抽象的資源池和統一的試驗資源訪問接口。虛擬化試驗平臺由試驗基礎設施、試驗虛擬化服務、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和試驗標準與模型組成,其功能組成如圖2所示。試驗基礎設施主要由試驗資源池、試驗運行網絡和試驗管理與控制網絡等組成。其中,試驗運行網絡實現對異構試驗資源的網絡化組織。試驗管理與控制網絡連接各試驗管理系統,如試驗設計、試驗驅動和試驗評估等系統。前后2個網絡之間通過防火墻等安防設備隔離,以確保試驗安全。試驗虛擬化服務主要由試驗任務管理、試驗資源管理和試驗資源部署等服務組成。整個試驗虛擬化服務層是實現第1章試驗平臺功能特征的核心,可進行試驗運行與試驗基礎設施分離,使得底層試驗基礎設施層的擴展、故障和運行過程對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層完全透明。試驗用戶僅需將試驗任務需求給試驗虛擬化服務層,即可開展網絡化信息系統能力評估試驗。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主要完成試驗任務的規劃和描述,并向試驗虛擬化服務提出試驗任務請求。另外,試驗標準與模型是實現虛擬化試驗平臺統一的基礎,所有試驗的設計、組織和管理等均需遵照試驗標準和模型實施。試驗平臺3層結構組成間相互配合完成試驗任務,虛擬化試驗平臺活動視圖如圖3所示。試驗平臺試驗過程如下:1)試驗組織方首先提取試驗對象的本質特征,并按照試驗標準形成目標系統和試驗運行的配置文件。本質特征指試驗對象在試驗過程中表現出最為重要的組成、結構、功能和行為及其屬性。2)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根據試驗對象的本質特征信息,向試驗虛擬化服務發出目標系統復制和試驗環境構建請求。目標系統復制和試驗環境構建由試驗虛擬化服務組織完成。試驗虛擬化服務在接收請求后,從試驗資源池中分配可用的仿真、實物和虛擬化資源,并完成異構試驗資源的屬性配置和集成部署,形成滿足試驗任務要求的目標系統和試驗環境。3)完成目標系統部署后,由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加載試驗激勵信息驅動整個目標系統運行,試驗基礎設施承載試驗運行。4)試驗虛擬化服務在試驗過程中對試驗運行數據和事件等進行記錄,準備試驗評估數據。5)試驗結束后,由試驗虛擬化服務對試驗資源進行凈化和回收。

2.2技術實現方法虛擬化試驗平臺核心是如何實現各種試驗資源的虛擬化生成、調度、分配和管理,功能實現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1)試驗目標系統的基礎試驗資源生成;2)虛擬化試驗平臺的安全隔離;3)對仿真、實物和虛擬化3種不同類型資源統一部署和集成。由于網絡化信息系統組成要素多樣,不同類型系統組成的特征差異較大。故針對不同類型資源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基礎試驗資源構建方法,如表1所示。表1中,基于軟路由的路由器仿真方法主要是在操作系統容器中(如Linux容器)部署Qugga和Dummynet[6]等網絡設備和鏈路仿真系統,實現大規模的通信網絡路由器資源仿真。基于平臺虛擬化的硬件環境構建方法主要采用商用的VMwareESX和開源項目OpenVZ等實現計算硬件的虛擬化復制。本文基礎試驗資源構建方法均采用現有技術實現,不再贅述。虛擬化試驗平臺應確保生成目標試驗環境和試驗基礎設施的安全隔離,是虛擬化試驗平臺重要特征。虛擬化試驗平臺安全隔離需在試驗基礎設施、試驗虛擬化服務和試驗數據3方面同時實現,其原理如圖4所示,具體如下:1)試驗基礎設施安全:在威脅性試驗過程中,來自目標系統的惡意代碼等可能滲透、駐留或攻擊試驗基礎設施。因此,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和試驗基礎設施之間需部署防火墻等隔離設備,對非法訪問以及非授權用戶等進行隔離。每次試驗后,還需對試驗資源進行釋放、凈化、回收和整理,以免影響下一次試驗安全。2)試驗虛擬化服務安全:用戶在虛擬化試驗平臺上試驗時,可能因誤操作或非法訪問等造成試驗基礎設施或服務損壞。因此,需在試驗運行網絡上部署入侵檢測設備,監控來自試驗虛擬化服務的非法訪問。同時通過防火墻、密鑰和證書認證等方式,控制用戶對試驗虛擬化服務的訪問,以確保用戶嚴格按照試驗方案組織試驗。3)試驗數據安全:當用戶直接從面向任務的試驗環境中采集數據時,惡意代碼和攻擊行為會乘機滲透到試驗虛擬化服務和試驗基礎設施。針對該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的數據采集方式。實現虛擬化試驗平臺還應將仿真、實物和虛擬化3種形態試驗資源進行統一分配、調度、部署和集成。本文提出了基于端口映射和路由重定向的異構試驗資源管理方法,試驗資源虛擬化管理模型如圖5所示,具體如下:1)對于虛擬化和實物資源的統一管理,可采用端口映射方法實現。通過將虛擬計算節點資源的網絡接口設置為混雜模式,并將虛擬計算節點資源的所有對外數據交互映射到物理網絡接口實現。2)對于仿真和實物資源的統一管理,可采用路由重定向方式實現。通過修改仿真運行結果和數據流輸出路徑,用戶可透明地將仿真數據導入實物資源對外接口,從而實現仿真資源和實物資源的互操作;反之亦可。3)對于仿真和虛擬化資源,由于這2種資源均依托計算硬件設備實現,資源間可直接交互。

3試驗分析

根據以上網絡化信息系統虛擬化試驗平臺結構設計,本文基于10臺(IBMM3系列服務器)和1套高性能網絡,構建了試驗平臺原型系統。依托試驗平臺原型系統,完成具有218個節點規模的網絡化信息系統(含傳感器、通信網絡、計算設備、情報處理和作戰指揮系統等節點)復制,實現了對虛擬化試驗平臺的可配置性、安全隔離性、可重組性和快速響應性等特征的驗證。虛擬化試驗平臺典型試驗情況如圖6所示。由圖6(a)可見,虛擬化試驗平臺提供了可視化的目標系統配置功能,實現了面向任務的目標系統配置。圖6(b)給出了試驗過程中內存資源變化。試驗開始前(黑色虛線左側),上一次試驗所占用的內存資源回收至資源池中;試驗開始時,資源重新分配和部署,資源曲線顯示內存占用狀態,試驗進行時達到最大值;試驗結束后,內存資源再次釋放和回收,表明本文提出的試驗平臺結構具有對試驗資源重組能力。以上218個節點規模的目標系統復制花費時間如表2所示??梢?,試驗花費總時間小于30min,具有較高的試驗快速響應性。另外,利用網絡偵察、掃描和滲透等工具測試了構建的虛擬化試驗平臺安全性,驗證了該平臺能夠應對主要的2~4層(鏈路層、傳輸層和網絡層)網絡威脅,確保了試驗安全性。由于試驗虛擬化服務層的隔離性,兩者不能直接互相訪問,故掃描和監聽中均未出現任何試驗基礎設施層信息。

篇6

2抗震性能目標及抗震構造加強措施

主樓超限內容[3]為:1)超過B級適用高度15%;2)2層局部挖空樓板,形成躍層柱。根據超限情況,確定主樓抗震性能目標為C級,多遇地震下滿足第1水準,設防地震下滿足第3水準,罕遇地震下滿足第4水準,具體構件抗震性能目標如表2所示,并要求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層間位移角不超過1/100。本工程2012年6月已通過廣東省超限委員會的超限高層建筑專項審查。

3計算分析

3.1小震彈性反應譜分析小震彈性反應譜分析采用SATWE及MIDASBuilding軟件。沿X,Y向輸入地震波,安評譜計算的基底剪力大于規范譜的計算結果,故采用安評譜進行分析??紤]偶然偏心,采用剛性樓板假定,主樓周期折減系數為0.9,連梁剛度折減系數取0.7,嵌固端取地下室頂板,分析模型包含3層屋頂架構,共46層。主要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兩種軟件計算結果比較吻合,各項指標均符合高規[4]和廣東省高規[5](層間位移角限值為1/565)的要求。SATWE軟件計算的層間位移角曲線見圖4,樓層抗剪承載力比值曲線見圖5。

3.2小震彈性時程分析小震彈性時程分析仍采用SATWE軟件,采用2條天然波(Oakwh波、Sanfern波)及1條安評波。分析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X,Y向單條地震波計算所得基底剪力最小值占CQC法計算結果的百分比分別為84%,78%,X,Y向3條地震波計算所得基底剪力平均值占CQC法計算結果的百分比分別為85%,86%,符合高規[4]的相關規定。

3.3中震分析中震分析采用SATWE軟件,連梁剛度折減系數仍取0.7,不考慮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及與抗震等級相關的內力調整系數,材料強度中震彈性取設計值,中震不屈服取標準值,其余輸入參數(考慮偶然偏心、周期折減系數、雙向輸入地震力)同小震分析。配筋較大的第10層墻、柱、梁的配筋見表5,其中各構件編號見圖3(b)。由表5可知,墻柱配筋取小震分析結果即可滿足中震分析要求,梁的配筋取小震和中震分析的較大值。首層典型剪力墻抗剪承載力見表6。由表6可知,剪力墻抗剪承載力有很大富余。由表5,6可知,各構件均符合抗震性能目標的要求。

3.4大震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

3.4.1基底剪力和層間位移角采用MIDASBuilding進行大震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梁柱鉸特性值均采用武田三折線模型(考慮剛度退化修正),剪力墻采用纖維單元模擬,并采用施工圖的實配鋼筋。采用小震彈性時程分析的3條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均為220cm/s2,持續時間均為30s,地震波的時間間距為0.02s。主要分析結果見表7,層間位移角響應見圖6。由表7可知,大震動力彈塑性時程分析的基底剪力與小震彈性時程分析的基底剪力的比值的平均值為3.53(X向)、3.78(Y向),滿足高規[4]要求,同時也說明結構耗能良好。Sanfern波作用下結構響應最大,X,Y向的最大層間位移角分別為1/195,1/189,均小于高規[4]限值1/100的要求。由圖6可知,X向層間位移角呈彎剪型,Y向層間位移角呈剪切型,主樓X向采用弱連梁連接的雙筒,比Y向有較好的耗能機制和耗能次序。

3.4.2結構抗側力體系損傷情況取結構響應最大的1條天然波(Sanfern波)X向地震作用下的結果進行分析。由圖7,8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塔樓結構主要抗側力構件沒有發生嚴重破壞,大部分連梁和框架梁屈服耗能,框架柱未屈服,底部加強區墻體少量進入抗彎屈服狀態,墻體未出現剪切屈服,這說明結構是“梁鉸破壞”機制。計算結果還表明,結構的耗能機制和耗能次序為:弱連梁耗能屈服強連梁及框架梁耗能屈服核心筒部分抗彎耗能屈服框架柱部分開裂。這說明結構是通過弱連梁和框架梁的屈服作為第1道耗能防線,雙核心筒作為第2道耗能防線,框架柱作為第3道耗能防線,實現了良好的耗能機制,有效保護了豎向構件,延緩了主體結構的損傷。由圖9可知,弱連梁延性系數大部分在0.5~3.5之間,極少部分在3.5~5之間,弱連梁仍具有較大變形能力,可以承受豎向荷載作用,結構整體和各類構件還有較大的彈塑性變形能力儲備。

3.5無梁樓蓋的屈曲分析本工程設5層地下室,為滿足在相同凈空要求的前提下能有效減小建筑層高,同時也能夠減少土方開挖量,地下3層~地下1層地下室樓蓋采用無梁樓蓋體系,板厚270mm,柱帽厚550mm。由于埋深較深,土的側壓力和水壓力較大,故采用SAP2000軟件(V15.2.1版)對地下3層無梁樓蓋(圖10)進行屈曲分析。取恒載G+活載L作為初始荷載,屈曲荷載工況為:(Kaγh1+γwh1)h。其中Ka為靜止土壓力系數;γ為土的浮容重;γw為水容重;h1為計算點深度;h為地下室層高。屈曲模態見圖11。計算結果表明,第1階屈曲模態特征值為54.1,第2階屈曲模態特征值為62.5,第3階屈曲模態特征值為72.3。由此可見屈曲模態特征值遠大于10,無梁樓蓋穩定性有足夠的安全儲備。

3.6抗震構造加強措施根據主樓超限內容及計算分析的結果,采取如下的抗震構造加強措施:1)全樓抗震等級按一級采用,適當提高核心筒剪力墻分布筋的配筋率。2)對于連接雙核心筒的弱連梁,其承載力為抗彎控制,抗剪承載力富余較大,同時配置加強箍筋及橫向拉筋,提高該處連梁的變形能力。3)底部第2層由于建筑雙層柱廊要求,結構樓板縮進,形成邊框柱跨兩層高。柱計算長度l為14m,l/b(b為柱寬)為8.5>4,為中長柱,其穩定系數接近于1,具有很好的延性。為了提高1~2層結構的側向剛度及水平承載力,采取了加大底部兩層墻體厚度和加大邊框柱截面的措施。4)工程無豎向不規則,無抗剪承載力突變,無樓層質量不均勻,除頂部局部平面不規則外無平面不規則;無扭轉不規則,除個別樓層外,其余樓層的扭轉位移比均在1.2以內;通過改變柱尺寸、剪力墻厚度、采用剪力墻開洞口等方式逐步縮短剪力墻長度,使結構剛度由下至上逐漸均勻減小,不出現剛度突變。5)工程雙筒的連梁配筋取小震作用下兩端剛接和兩端鉸接的較大值。

篇7

1引言

型鋼混凝土結構構件具備諸多優勢,比如:受力性能好、截面尺寸小、抗震性能好、自重輕等,在石油化工結構設計中具備很優越的應用價值。在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過程中,需要明確方法,遵循《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等[1]。此外,還有必要通過構件的實際受力情況,對設計進行優化??傊?,由于型鋼混凝土具備很好的應用價值,所以對其應用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2工程實例分析

在石油化工焦化裝置中,焦炭塔框架屬于核心構筑物,操作重量大,裝置支座位置及井架總高度偏高,通常情況下會有焦溜槽以及樓梯間附帶。整體結構體系較復雜,設計存在一定難度。以某煉油廠為例,其工程延遲焦化裝置焦炭塔框架屬于兩塔結構,焦炭塔單塔自重達4300kN(430t),塔外徑為9690mm,單塔最大高度為41.3m。水焦工況最大操作介質為3040t,滿焦工況焦炭量達到1150t。該工程所處場地在地面上10m位置的基本風壓為0.5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抗震設防裂度為7度,工程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2]。從框架設計來看屬正常,但在結構空間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建議:(1)盡可能控制主要構件截面,使整體平面布置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確保塔體下方具備充足的空間,能夠設置冷焦水過濾器1臺和別的附屬操作框架;(3)在塔體下方框架位置,有必要對全封閉設備操作房進行合理設置;(4)確保型鋼混凝土結構能夠合理、科學地應用,進而發揮型鋼混凝土結構的作用。

3型鋼混凝土結構的選擇以及模型的計算

3.1結構選擇

對于上述工程的焦炭塔框架設備支承部分來說,為典型的塔型設備基礎,即:兩塔板式框架聯合塔基礎,一共有3層,高為27m,縱向連續兩跨2.5m×2,橫向為單跨12.5m,出焦井架標高為27~117m,屬中心支撐鋼結構框架。

3.2模型計算

在設計中,所使用的是有限元分析軟件STRAT,在利用該軟件進行計算過程中需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操作,以確保計算值的精準性。同時,在焦炭框架選擇上,選擇高聳組合結構,在建模分析過程中,有必要對下部混凝土框架和上部鋼結構的共同作用充分考慮,以此有效模擬結構的具體情況。對于完整的焦炭塔框架模型來說,需具備:①混凝土框架柱;②井架鋼結構梁;③混凝土框架梁。此外,利用厚殼單元模擬混凝土頂板,利用薄殼單元模擬設備塔體。

4荷載組合與截面設計

4.1荷載組合分析

根據相關設計規范要求,對焦炭塔框架設計需根據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最不利的效應組合加以設計。因此,兩塔結構設計時的荷載組合為:(1)正常操作工況下:1.2永久荷載+1.0×1.3×(介質荷載+活荷載)+1.4×風荷載;(2)停產之前:1.2永久荷載+1.0×1.3×(介質荷載+活荷載)+1.4×風荷載;(3)停產檢修工況下:1.2永久荷載+1.0×1.3×活荷載+1.4×風荷載;(4)地震作用下:1.2×[永久荷載+0.5×(介質荷載+活荷載)]+1.3×水平地震荷載+1.4×0.2×風荷載[3]??傊?,需合理分析荷載組合,以此為進一步截面設計以及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保障。

4.2截面設計分析

截面框架柱、框架梁的設計內容如下:1)框架柱設計。在設計初始階段,如果外在條件全部一致,為了使框架柱截面的尺寸得到有效保證,可選擇2種框架柱截面尺寸,通常會選擇1個大柱尺寸,即:2500mm×2500mm規模;同時選取1個小柱尺寸,即:1800mm×1800mm規模,根據計算結果,采取對比的方法最終選擇適合本工程結構的合理尺寸。在外在條件一致時,大柱和小柱模型需采取分別進行計算的方法。由于會受到框架柱截面尺寸差異的影響,進而使結構剛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此類情況,需要利用地震組合工況控制好設計結構。從實際經驗來看,小柱模型在剛度上偏小,在柔性上較好,基于同樣風載或者地震條件作用之下,結構內力偏小,便于為構件截面設計提供有利的條件。2)框架梁設計。對于框架梁來說,因受到工藝設計需求的影響,加之標高相對明確,使得調整的空間偏小。在梁截面上,一般選取為1500mm×2500mm。在對梁截面剛度進行合理增多的條件下,能夠使框架柱的反彎點位置得到有效控制,進而使框架梁設計彎矩的要求得到有效滿足?;诳蚣芰簝炔繉型鋼進行設計,能夠和框架柱內型鋼柱之間組合成為內框架體系,從而使結構的整體性得到有效提升[4]。此外,框架頂板屬于設備的支座層,起到承載塔體荷載的作用,在頂板中間部位需設置型鋼斜梁,并采取STRAT計算結果提取內力,對厚板配筋進行計算??偨Y起來,在設置斜梁的條件下,能夠使頂板的受力得到有效改善,同時使傳力路線得到有效簡化。

5結語

本次研究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型鋼混凝土在石油化工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在了解工程實例的條件下,需選擇合理的型鋼混凝土結構,并通過模型的計算,進一步分析荷載組合,然后在截面設計過程中,注重框架柱的設計和框架梁的設計??傊瑢τ谛弯摶炷两Y構來說,對型鋼和混凝同受力的特性加以應用的條件下,使混凝土的抗壓性能以及型鋼的抗彎性能得到有效展現,進而使結構的延展性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合理應用型鋼混凝土結構的條件下,能夠提升結構空間的利用效率,進而使實際生產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作者:冉艷華 單位:中海油山東化學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陳燕,何夕平,馬樂樂.各國規程對型鋼混凝土梁抗彎承載力計算對比分析[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J],2016(3):24-29.

【2】孫宇,鄭巖,胡勇剛.延遲焦化在煉油工業中的技術優勢及進展[J].石化技術與應用,2012(3):260-264.

【3】蘇君超.焦炭塔框架阻尼比的取值[J].石油化工設計,2014(4):15-18.

【4】宋桂珍.鋼結構防火涂料在石油化工裝置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1(6):175.

【5】靳鐵鋼.輕型鋼結構設計問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3):11-12.

【6】張金法.門式剛架輕型鋼結構設計及施工中一些問題和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2):46-47.

【7】唐國昱.型鋼混凝土結構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21):93.

【8】JasimAliAbdullah.鋼管混凝土和套管混凝土短柱的抗剪強度和性能分析[J].鋼結構,2010(3):156-157.

【9】劉巨保,許蘊博.基于GB50341標準設計的立式拱頂儲罐弱頂結構分析與評價[J].化工機械,2011(4):96.

篇8

2裙子規格設計

在裙子的實際設計中,除了考慮與人體的對應關系,滿足靜態造型的合體美觀外,還需滿足下肢的運動功能如行走、坐立等動作,加入適度的松量。(1)腰圍:女性穿著裙子時一般不會束腰帶,另外從服裝壓力舒適性的角度考慮,人體在腰圍尺寸縮小2cm時不會感到不舒服,因此,裙子腰圍加放量在0~2cm之間。如果面料是彈性面料,加放量可以取零。(2)臀圍:臀圍加放量范圍為0~4cm,彈性面料加放量可以小一些。另外臀圍加放量的設計與裙子的款式有關,緊身裙為4~6cm,A型裙的加放量為6~8cm,其他裙型的加放量在8cm以上。(3)長度:裙子長度的設計主要決定于款式。(4)裙擺圍:裙擺圍度的大小與款式和裙長有關,當裙擺小于正常行走的尺度時可以考慮采用其他的方法增強裙子的功能性,如設計開衩或褶裥,不然行走會受到影響。在臀圍線一下,裙長每增加10cm,每1/4片的側縫處下擺要擴展1~1.5cm。(5)裙省:一般情況下前省為8~9cm,后省為11~13cm,均勻分布設計。每個省一般控制在1.5~3cm。

篇9

2電動機重點結構設計

2.1軸承

傳統的同步電動機結構是采用座式滑動軸承,電動機機座與端罩及軸承同裝在一個底板上,兩軸承中心的軸向距離為2000mm(圖3)。而采用端蓋滑動軸承后兩軸承中心的軸向距離壓縮為1770mm。通過本次改進,采用滾動軸承后的兩軸承中心的軸向距離壓縮到了1297mm。

2.2集電環

對用戶要求集電環防護等級為IP23的同步機,原來設計的集電環為下端采用支架承托和上端用螺桿拉緊聯合固定形式(到機座端面距離為850mm)。在本電動機設計時改變大型同步機集電環的支撐形式,在電動機端蓋上加工止口,并設計了高度為100mm的連接環,實行過渡連接(集電環端面到機座端面距離為650)。由于連接環的高度有限,原用軸承測溫元件WZP-280體積大,考慮到安裝特別困難,設計時改用體積小,經濟實惠的端面熱電阻WZPM-201來檢測軸承溫度。改進集電環連接形式后,安裝方便,電動機結構因此而更加緊湊。

2.3連接環

設計連接環時,在保證連接環與軸承外蓋不干涉的情況下,考慮用戶給軸承加脂以及排脂時的空間、方便安裝軸承測溫和把合螺絲,所以連接環的圓周設計為輻射筋、周邊為敞開的形式。

篇10

引言

建筑工程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而施工圖的設計質量又是整個工程質量的基礎,一份高質量的施工圖是工程建設質量保證的前提。但是目前施工圖紙的質量遠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么精確和完善。通過在多項建筑結構設計施工圖的設計及審查中發現,結構設計中存在比較常見的問題有:超長結構與基礎設計、板面設置溫度應力筋及梁筏基礎板筋位置等問題。

1有關超長結構與基礎設計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111條中規定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為55m,而71112條則規定當采取后澆帶分段施工,專門的預加應力措施或采取能減小混凝土溫度變化或收縮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據的,伸縮縫間距可適當增大。這兩條使我們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較難把握。工程實例中超過55m就設置伸縮縫,這顯然是很難保證的,但采取后澆帶分段施工后究竟應控制房屋長度多少而不至于產生裂縫等不良現象呢?筆者認為這取決于各地區的溫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縮應力。按本人在廣東省地區所做的工程實例經驗,多層房屋長度超過55m但在75m以內時,采取設置施工后澆帶及相應的構造加強措施后,不設置伸縮縫是可行的,這在許多工程竣工使用多年后也已得到證實,多個工程(比如有40m×72m的四層廠房,10m×72m的九層教學樓,2m×65m的九層宿舍,還有長達近100m的三層商業建筑等)均未產生嚴重的裂縫。但在結構設計中必須對梁柱配筋進行概念上的調整。首先是長向板鋼筋應雙層設置,并適當加強后澆帶處的梁板配筋;而兩端梁柱,特別是邊跨的柱配筋必須加強,以抵抗溫度應力帶來的推力;另外,超長結構在角部容易產生扭轉效應,我們在設計中也必須對角部結構進行加強。當框架結構超過75m時,筆者認為必須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設置伸縮縫,譬如說采用預加應力,摻入抗裂外加劑等等,而且作為超過75m的結構,必須對溫度及收縮裂縫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應施加預應力,這在許多工程實例中應用的效果也是眾目共睹的。如果對超長結構,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況,本人建議還是應按規范要求設置伸縮縫,畢竟建筑上縫只要處理得當還是不影響觀瞻的。目前的短肢剪力墻體系小高層由于考慮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設置地下室?;A則采用樁筏基礎。如何對樁進行合理選型,將對整個地下室設計的經濟性產生重要影響。

2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引起的構件開裂或破壞

預防或減少不均勻沉降的危害,可以從建筑措施、結構措施、地基和基礎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狀復雜、陰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體形變化過大;將體形復雜、荷載和高低差異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個單元;加強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剛度;同一建筑物盡量采用同一類型基礎并埋置于同一土層中等一系列措施。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對高層建筑來說,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基礎一般采用樁箱或樁筏結合的形式,此時應保證箱體的整體剛度,群樁布置的形心應與上部結構重心相吻合。當土層有較大起伏時,應使用同一建筑結構下的樁端位于同一土層中,并應考慮可能產生的液化影響。

3從結構計算和構造上滿足規范要求

3.1從結構計算角度,看結構計算應注意的問題:

避免荷載計算的錯誤。諸如漏算或少算荷載、活荷載折減不當、建筑物用料與實際計算不符,基礎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底框砌體結構驗算時就應注意:底部剪力法僅適用于剛度比較均勻的多層結構,對具有薄弱層的底層框架混合結構,應考慮塑性變形集中的影響,通常對底層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數;底層框架混合結構的剪力分配不能簡單地按框架抗震墻的方法。連續板計算不能簡單地用單向板計算方法代替;雙向板查表計算時,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響,否則,由于跨巾彎矩未進行調整,將使計算值偏小對電算結果的正確性進行正確評價。

3.2從構造角度看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構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中既要保證建筑結構在地震發生時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須滿足最小配筋的要求。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保證鋼筋在各個部位所需滿足的錨固、延伸和搭接長度,材料選用也必須滿足強度要求。為了防止屋面溫度應力引起的墻體開裂,必須采取有效的通風散熱措施。按抗震構造要求設置的構造柱,應在整個建筑物高度內上下對準貫通,上至女兒墻壓頂,下伸人基礎圈梁,或伸人室外地面以下500毫米,構造柱與圈梁、樓板和墻體的拉接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4剪力墻設計

布置:剪力墻布置必須均勻合理,使整個建筑物的質心和剛心趨于重合,且X,Y兩向的剛重比接近。在結構布置應避免一字形剪力墻,若出現則應布置成長墻(h/w>8)應避免樓面主梁平面外擱置在剪力墻上,若無法避免,則剪力墻相應部位應設置暗柱,當梁高大于墻厚的215倍時,應計算暗柱配筋,轉角處墻肢應盡可能長,因轉角處應力容易集中,有條件兩個方向均應布置成長墻;規范中對普通墻及短肢墻的界定是墻高厚比8倍以下為短墻,大于8倍則為普通墻,這就引起高厚比為719倍及811倍的兩種墻的受力特性截然不同,而配筋亦大相徑庭,這顯得比較機械而不合理,因此筆者建議布置長墻時高厚比能大于9。超級秘書網

5結束語

以上幾點是對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的理解。在今后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把提高設計質量作為終身奮斗的目標,應以規范為依據,不斷總結,因為安全才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使我們的設計更經濟合理。

參考文獻:

李必瑜.房屋建筑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沈蒲生.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尚守平.結構抗震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應惠清.土木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2.

龍馭球、包世華.結構力學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景宁| 樟树市| 东源县| 江安县| 宁津县| 偏关县| 连山| 始兴县| 郑州市| 宜黄县| 江口县| 始兴县| 叙永县| 永丰县| 阳山县| 永康市| 开平市| 新津县| 太仓市| 营口市| 易门县| 江西省| 太仓市| 娄烦县| 天全县| 泾川县| 上栗县| 望都县| 德保县| 文安县| 沁阳市| 加查县| 崇左市| 河源市| 家居| 博兴县| 西安市| 广德县| 拉萨市|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