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承包商安全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21-0336-01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設安全管理現狀
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不同于其它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作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量的危險作業極易引發事故,而且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和危害性相對來說也是較大的,可能會造成人員的群死群傷,所以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必須細致入微、常抓不懈,否則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從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工程項目建設安全管理的現狀來看,企業中普遍存在對項目建設施工的風險因素識別與控制工作比較粗放,缺乏精細化管理,《施工風險評價》流于形式等問題,從而導致在安全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為未遂事故和小事故發生率較高。由于項目建設施工承包商自身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監管存在問題較多,施工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素質較差,安全投入不足,尤其是在片面強調施工進度思想的指導下,導致施工建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從這個層面來看,企業有必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設。
2 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從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安全管理中人的要素的角度來看,導致工程項目建設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員在安全管理中存在思想誤區,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員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失誤。
項目建設施工現場情況比較復雜,各種危險作業較多,比如高處作業、交叉作業、用火用電作業、吊裝作業、射線探傷作業等,施工作業的多樣性、復雜性給施工安全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
從實際施工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包括自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下雨、下雪,大風、高溫等天氣狀況,潮濕等惡劣環境因素造成設備不能正常使用。
除此以外,導致項目建設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如高處作業不系掛安全帶,腳手架搭設不符合安全要求,電源接引不符合安全用電規范,所使用的施工機具設備破損嚴重或改動設備破壞其安全性能,現場安全監督不到位,安全監護人缺位等。舉例來說,在腳手架未鋪設腳手板的情況下即開始作業,或腳手板間距過大,都可能造成高處墜落而引發事故。
3 解決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的安全管理策略
3.1 安全管理責任制的建立與完善
在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安全管理中要不斷建立、健全企業的安全管理責任制,不斷建立、健全適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安全管理體制,不斷強化企業各級責任者安全管理責任制,明確以工程項目管理部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安全管理制度,確立工程項目管理部、施工監理、施工承包商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項目建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對施工中各類危險作業的安全監督管理,有效地解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3.2 不斷加強安全培訓力度
在項目建設的安全管理過程中不斷加強安全培訓力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斷強化施工人員在安全意識與安全素質方面的培訓,從而確保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施工作業符合安全規范;二是不斷提高施工承包商的安全技術裝備及在安全技術方面的水平,不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知識、操作能力及安全技術水平進行培訓。只有這樣,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工程項目建設安全管理的水平也會隨之不斷得到提升。
3.3 完善石油化工工程項目建設安全管理制度
通過建立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程項目管理部各部門的安全職責,明確工程項目管理部與監理單位、各施工承包商的責任、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施工用火、進入有限空間、臨時用電、高處作業、射線探傷以及上述危險作業形成的交叉作業的管理程序和要求;細化施工人員和施工機具的管理,強化特種作業的管理,使工程項目建設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制度上的保證。
企業只有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施工安全管理,才能使項目建設安全管理體系得到完善,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 研究背景
公益項目,是指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發展的需要,而投入資金建設,且不以盈利為目的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這類項目具有非盈利性質,屬于市場機制發生失靈的領域,通過政府來協調全社會的重大投資比例關系,進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和投資結構的優化。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從初步發育向比較完善階段的發展,政府對公益項目的管理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該類項目的投資與建設,為社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公用基礎設施,是社會總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4年7月,《國務院關于政府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加快對政府投資公益項目建設實行代建制。2008年底,面對當時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國務院出臺了到2010年底主要面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的4萬億政府投資經濟刺激計劃,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為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發揮政府投資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2010年1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政府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這是政府在投資體制改革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它意味著政府投資監管體制的建設將步入實質性的法制化軌道,違規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第十一條第二款明確提到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出臺《政府投資條例》,加快制定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制定中央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追究指導意見和代建制管理辦法。至此,政府再一次表明了改革投資管理體制,研究和解決政府投資建設監管領域問題的決心。
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是一種委托制度,政府作為委托方只能通過契約對建設進行監督和指導,不能直接參與到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直接干涉代建人的項目管理工作。課題組在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監管領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套針對非經營性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監管理論體系。體系強調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目標導向,強調代建人縱向自控體系的構建,并引入政府職能部門的橫向監管體系,在尋找共同監控點的基礎上將二者有機融合。文中將著重研究基于進度目標導向以及合同中心理念的公益項目代建管理監管機制問[①]。
2 代建項目的監管
2.1監管思想
代建需要監管。代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建設管理體制下政府投資公益項目建設方面的諸多問題,然而若不建立良好的監管機制,就會導致代建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代建單位與承包商串通來蒙騙業主的行為。對于代建公益項目而言,政府職能的重點則應放在項目決策、資金運籌和監督管理方面[1]。因此,一個好的建設管理機制需要一個嚴格的監管機制來與之配套,才能保證該管理機制發揮應有的作用。
確立合同中心地位。合同是工程建設市場領域法制治理的具體體現,是工程建設管理利益相關方所必須依據的準繩。在工程建設市場運作中,合同是貫穿整個項目的主線,項目全過程管理目標的實現,合同是基本依據,本質上是合同目標的實現。代建制其實質是一種建設制度,其核心在于業主與代建單位的委托關系,而這種關系是靠業主與代建單位之間的委托合同來維持的,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合同在整個項目代建過程中將是一個總的綱領,任何雙方應具有的權責利都由這個綱領來確定[2]。因此,對于項目代建行為的監管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對代建合同執行的監管上。
監管需以目標為導向。“目標導向管理”(MBO,ManagementBy Objective)是一種重要的項目管理方法論,其精髓是目標指導行動。目標具有未來屬性,決定了目標管理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主動管理;同時目標管理重視成果和人的管理,是組織系統功能的集中體現。因此,目標導向是監督和評價管理效果的基礎。
項目管理協會(PMI)編制的標準和指南性出版物,《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給出了一般項目管理的9大知識領域;我國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也界定了我國建設工程目標管理的主要內容。作為一般性指南和規范,兩者都全面列舉和闡述了項目管理所涉及的基本管理結構,可以為所有管理者提供管理指導。費用、進度和質量被定位為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目標,這三大目標之間的辯證關系體現在工程管理傳統的三角形分析框架中;曹小琳,韓冰(2002)分析了工程項目目標系統的特征[3];文艷芳,蘇三慶(2009)提出采用六點分析法權衡項目目標系統[4];任宏,晏永剛(2008)以新的思維視角詮釋了工程管理三大基本目標的新內涵,進而提出了從“對立”到“共贏”的投資模式[5];石碧娟,郭峰構建了建設項目全目標體系,明確了建設項目參與方的責、權、利[6];趙晗萍,王立文(2000)曾提出項目管理六目標體系(界定、組織、質量、費用、時間和風險)[7]。關于目標管理的學術研究主旨都在于尋找更高效的目標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幫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來,安全與環境管理從國家層面,已被提升到全局和戰略的高度。《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等相關規范文件從規范導向角度,形成安全和環境管理的依據。
本研究中將目標導向監管體系限定在進度、質量、費用、環境和安全五大目標范疇。其中的進度、質量和費用是工程管理最為核心以及傳統的三大目標;政府投資公益建設項目,因其特別的社會公共屬性,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環境是社會公共管理的重點關注問題,安全環保一票否決制在公共工程建設領域普遍推行,因此將環境和安全列入目標導向監管體系,由此界定了本研究的進度、質量、費用、環境和安全五大目標范疇。
2.2監管機制
本課題組提出的監管理論體系要求在整個監管過程都要維持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即任何縱向或橫向的監管工作都必須以合同為標準來開展,符合合同內容的給予通過,不符合合同內容的就給予整改,保證整個代建過程自控或者監管工作合法合理進行。五大目標是代建管理工作要實現的主要目標,同時也是代建監管工作所要求實現的主要目標,所以本體系強調代建人的管理工作以及政府部門的監管工作應該以五大目標為導向來進行,即在合同框架的基礎上明確進度、質量、費用、環境和安全這五方面的達標要求,代建人在建設過程中以這五大目標為導向來組織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管理工作,政府職能監管部門也以這五大目標為導向來監督代建人的項目管理工作。該理論體系的具體內容將在后文中予以詳細描述。
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五大目標為導向的監管指導思想為政府投資代建項目的監管工作提供了明確的理論基礎。強調代建人縱向自控和政府職能部門橫向協同的監管手段為監管工作提供了操作方案。該體系具有如下特征:
1)合同是主線,貫穿整個監管過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監管工作的設計是以合同文本為基礎的,強調合同文本在監管工作中的先導地位。監管部門需在監管工作開始前就認真對合同結構進行分析,將合同目標和合同規定條款落實到項目建設實施的每個具體問題和具體事件上,依章辦事,并不是等到糾紛發生后才去查找原始合同文件以尋求解決的辦法。
2)監管工作是以項目管理目標為導向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好壞是根據費用、進度、質量、環境和安全這五大目標的完成情況來衡量和評價的,本監管體系提出以這五大目標為導向,意指監管目標的設置是以五大目標為藍本的,監管體系的構架是以五大目標為基礎的,監管體系的工作是以五大目標為指導來開展的,即本監管體系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五大目標的協同。實際上,五大目標主線與合同主線是相互交互的,合同主線可以協調和約束各個目標主線,反過來,目標主線也同樣可以查詢合同主線的相關內容。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監管并不是最終目的,它只是作為實現項目建設目標的一個手段和方式,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建設目標才是最終目的。
3)監管工作是代建人縱向自控和政府職能部門橫向監控相結合的。本體系是立體的監管體系,縱向上,代建人按照項目建設階段對政府投資項目進行常規的項目管理自我監控,以五大目標的實現為導向來評價和監控自身的項目管理工作,編制階段工作報告。橫向上,由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專項監管小組對代建人的代建行為進行外部監管。代建人的縱向自控和橫向監管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即都為實現項目最初制定的建設目標,這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各自實現目標的方式和手段上。縱向的自控和橫向的監管在合同管理和目標導向的指導下形成有機的立體網絡監管體系。
3 代建項目進度監管體系
3.1項目進度的縱向自控體系
代建人需要建立自控體系。自控體系指的是代建人項目部基于全過程目標導向劃分若干關鍵節點,在關鍵節點之間建立起自我控制、持續改進的約束機制。
代建人作為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具有相應項目管理資質,其對項目負有直接的建設責任,應全面掌握并控制項目的建設進度情況。進度自控的宗旨就是盡量避免超進度或拖進度的行為出現,代建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實行進度管理的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縱向自控體系是針對代建人的建設行為進行控制,實質內容是對政府投資項目本身進行工程管理工作,因此本文對該體系的設計主要遵照項目管理階段的劃分來進行。
表1 代建人進度管理內容
編號
工作內容
1
編制項目進度管理計劃、項目總控制進度計劃
2
審核設計進度計劃
3
審核建安施工總包單位的施工總進度計劃
4
審核各專項、分包工程施工及供貨單位的二級進度網絡計劃
5
審核監理單位的進度控制措施
6
制定設備材料采購工作計劃
7
督促并審核各參建單位制定月/周工作計劃
8
制定涵蓋項目管理部及相關各方的月/周工作計劃
9
督促各參建單位建立進度計劃的管理體系
10
項目進度計劃的前鋒線檢查(每月一次)
11
參加工程例會、檢查和落實進度計劃
12
工程進度計劃執行情況及影響因素的檢查、分析
13
督促趕工措施的制定、落實和綜合協調
14
工期索賠與反索賠的審核與處理
15
階段性工期目標的檢查和獎勵
16
制定竣工等專項工作計劃
17
檢查總工期目標實現情況,納入項目管理工作總結
首先是合同訂立前的管理,即對與項目相關的合同進行總體策劃。此時代建人需弄清整個工程項目、合同簽訂和實施的重大影響因素,通過合同總體策劃擺正工程過程中的各方面重大關系,以預防因不協調或矛盾而造成工作障礙和重大損失。而政府橫向監管部門則要對總體策劃要進行嚴格審查,確保合同的制定和簽訂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重大問題要予以指導和協調解決。
圖4 與自控體系對應的各階段合同管理內容
確定代建人、設計、施工單位等參與建設的單位或組織的重要步驟為招投標,這個階段,委托人需要按照代建項目的類型、規模、特點、技術的復雜程度,綜合分析項目的總體要求,以法律為依據,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通過合同手段維護項目的整體利益的原則來確定相應的招投標合同體系;按照代建項目的資金狀況、自身的管理能力、對項目目標的要求、項目進度款支付的方式,考慮確定發包方式;按照代建項目所在區域的法律環境、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物價的穩定性等來確定合同的分解層次;按照代建項目的特點選擇合同定價方式。而政府橫向監管部門要對招投標工作進行嚴格地監督,嚴格審查投標單位的資質以確保達到要求水平,保證招標、評標過程合法合理,避免招投標過程流于形式,確保招投標合同的簽訂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
合同分析是指從執行的角度分析、補充、解釋合同,并進行合同結構分解,將合同目標和合同規定落實到合同實施的具體問題上和具體事件上,用以指導具體工作,以擔保合同得以順利履行。合同交底的宗旨是按需要明確合同內容,包括合同主體雙方的合同交底和合同主體一方內部的合同交底兩種。政府橫向監管部門應要求代建人對合同文本進行充分的交底,特別是重大的關鍵性的問題要闡釋清楚,然后在監管部門內容做好交底工作,確保各部門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所負有的監管職責及相應的權利。
合同實施控制是代建項目合同體系的實現過程。該階段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內容:①代建單位必須建立合同實施的保證體系,以保證合同實施過程中的一切日常事務性工作有序進行,使工程項目的全部合同事件處于控制之中,保證合同目標的實現;②合同實施的監督;③合同實施情況跟蹤;④合同變更管理;⑤合同資料管理。政府橫向監管部門要依據合同并依法對代建人的項目管理工作進行監管,不能濫用權利強加干涉,有理有節地對合同實施進行控制。
合同實施后要進行合同策劃是否準確、風險分析是否全面、實施方案是否有效、判斷策略是否運用得當等的總結評價,即合同實施后評價。政府橫向監管部門要嚴格審查合同實施后的分析和評價報告,并對重大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備案。
合同管理是全過程動態的,即在簽訂合同時要減少合同隱患,中期要加強跟蹤、診斷,后期要進行總結評價,并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加強與各方的協調和溝通,保證合同的順利實施及項目的順利進行。
4 結論和展望
本文研究了關于政府投資公益項目的進度監管機制,在介紹了政府投資體制改革的趨勢之后,討論了政府投資代建項目的監管方式,并重點提出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進度目標為導向的代建人自控與政府職能部門橫向協同監管的進度監管體系。
文中首先建立了代建人進度縱向自控體系,該體系是以項目建設階段的劃分為線索構建的,重點控制的是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及竣工驗收階段。接著構建了政府職能部門的橫向監管體系,該體系是以需要參與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政府職能部門來組織構建的,為實現協同管理效應,本文應用組合管理的思想設計了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組合協同監管委員會的監管機構,并詳細闡述了該機構對項目進度實施監管的流程。最后以合同管理為線索對上述縱向自控體系和橫向監管體系進行整合,主要根據縱向自控的階段劃分來組織合同管理的內容,并在各階段穿插了政府橫向監管所應注意的問題,從而形成了政府投資代建項目進度監管體系。
政府投資代建項目監管的研究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本文只是從合同和建設目標的角度對監管方式進行了研究,并構建了理論體系。事實上,要將該監管理論體系付諸實施,方式之一就是構建一個基于上述模式的項目進度監管綜合信息系統模型,以輔助代建人和政府監管方更直觀地把握工程項目進展狀況。
輔助監管的信息系統一方面必須是知識庫,存儲代建項目的總體和階段性任務,并且允許代建單位有關責任人或者政府投資管理部門了解和查看這些任務知識,以作為建設過程中的進度監管工作的比對標準;一方面是信息資料庫,要求系統自身或者相關責任人及時采集項目實施進度信息,以滿足有關部門及時檢查項目進展情況,而這些活動應該以進度信息的及時更新作為宗旨。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智能工具,信息系統最好能夠根據項目實際需求準確、合理的分析和處理進度數據,并按照具體管理者的需求和要求輸出數據處理結果,最終以計算機的方式實現進度的輔助管理。總之,該管理信息系統,應該實現項目進度從第一手的現場數據收集到量化處理,運用評價方法對工程進度情況進行評定,再參照前期進度WBS的總控任務對評定結果進行預警處理的功能。根據本文提出的理論體系研究上述管理信息系統的模型,將是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Saad H. Al-Jibouri,Monitoring system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for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3, 21(20): 145-154.
[2]烏云娜,牛東曉.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代建制理論與實務[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 57-58.
[3]曹小琳,韓冰.工程項目管理目標系統的建立與控制[J].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5(7):107-110.
[4]文艷芳,蘇三慶,董曉寧.工程項目管理目標系統的權衡與控制分析[J]. 建筑經濟, 2009, 11:42-44.
[5]任宏,晏永剛.工程項目管理三大基本目標的新思維[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25(10):63-66.
[6]石碧娟,郭峰,方東升.建設項目目標管理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基于協調管理的視角[J]. 經濟與管理,2008,22(12):34-36.
[7]趙晗萍,王立文.項目的目標管理[J]. 航空制造技術,2000,1:34-36.
[8]劉伊生.建設項目管理[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4. 133.
[9]肖愛玉.我國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對策研究[D]. 廈門: 廈門大學, 2008.
中圖分類號:U4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8-0176-01
1 概述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環境復雜,工期長,露天作業多,建筑物與地質環境關系密切,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更復雜,在施工中建筑物處于最薄弱狀態,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風險。施工風險將對業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間接損失。為此,須加強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風險管理工作,提高風險管理意識,掌握風險識別技術,開展風險評估與分析,及時防范和化解工程風險。
2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風險管理
風險一般是指一種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故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可定義為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影響施工目標(工期,質量和成本)實現的各種不利因素的不確定性,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認為任何項目都具有風險,風險管理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施工風險管理就是人們對施工中潛在的意外損失進行辨識,評估,即在主觀上盡可能有備無患或在無法避免時亦能尋求切實可行的補償措施,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從而減少風險損失或進而使風險為己所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風險管理是符合一般管理邏輯程序的連續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環節:施工風險因素的分類,施工風險因素的識別,施工風險分析,施工風險控制(即風險規避)。
2.1施工中的風險分類與識別施工風險分類和識別是施工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是人們系統地、連續地識別施工風險存在的過程。即確定施工風險之所在及其主要風險事件的發生,并對其后果作出定性估計,最終按類別形成一份合理的施工風險清單,以列出所有有意義的施工風險。要達到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管理的目標,就必須對施工中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對其合理分類。
2.1.1施工中的風險分類施工中所遇到的風險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風險識別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特征,使得風險因素的識別更客觀、更準確,通常根據其特征將風險因素劃分為不同的風險類別,風險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就施工風險進行分類。 2.1.2施工中的風險識別風險識別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對施工中各種數據收集分析和預測,主觀性較大,為了力求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必須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和分析的科學性。目前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方法,情景分析法等。本文提出一種更適用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識別方法:即用表格把施工中的各種風險進行分類列出,在利用上表進行風險識別時,各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只需要對自己所熟悉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后填入表格然后匯總確認,在工程施工各階段均可進行風險的識別,有利于實現風險的動態管理。
2.2施工中的風險分析與控制在施工中進行風險識別與分類的目的在于能夠更好的進行分析評估與控制,由于風險因素的差異很大,故對其進行分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施工中應用的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決策樹法,多目標決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
2.2.1施工風險的定性分析風險定性分析是評估已識別風險影響和可能性的過程,根據風險影響的大小和其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對風險因素進行排序。利用隨機決策樹分析方法:風險量(值)=概率(P)×風險影響(I),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據是(1)風險管理計劃;(2)已識別的風險;(3)概率范圍與后果;(4)假定的條件;(5)數據來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分確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進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對施工控制影響較大的風險因素,對這些因素要進行再次細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進度控制中的風險因素其風險發生后的影響會直接導致項目的失敗或工期的嚴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強管理。
2.2.2施工風險的定量分析風險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時進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按照樂觀,悲觀和最可能分類列表。進行敏感性分析和盡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模擬,通過定量分析可以明確施工成本,質量和時間目標的概率以及其所反應出來的趨勢。
2.2.3施工風險控制風險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術管理方法使風險事件不發生或在發生時減小損失,例如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目標就是要確保不出現安全事故,即對安全事件進行風險規避,采取這種手段有時不可避免要有一定的花費,但較承擔風險,這些花費比風險真正發生時的損失來說就少得多,目前建設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就其原因就是施工者趕進度,省成本,未能注意風險規避效應的辨證關系。施工風險控制的方式有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風險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擔風險所造成的后果,在施工中那些造成損失較小,重復性較高,通過加強管理能夠避免的風險是適合于自留的。例如在混凝土澆注中的混凝土攪拌質量風險,分項分部工程工期風險,分層交叉作業時工作面能否順利交接的風險等。風險轉移則是將可能出現的一些施工風險轉移給其他人承擔,風險轉移并不能減少風險的危害程度,有時反而造成風險的顯著增加,只是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而已。如在施工中有些施工技術工藝復雜,專業性強自身不能勝任或難以達到質量要求的施工任務則可以采取轉包或分包的方式把風險轉移出去;在施工中的不可預見費用,事件則可以在簽訂施工合同時明確有發包方來承擔。風險轉移的主要方式則是保險,通過交納一定的保險費用把施工中的大部分風險(如施工中工人操作不慎造成的傷亡事故)轉移到保險公司承擔,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效果。風險控制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預防和事后控制兩種方式,事前預防是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在施工合同條款中明確索賠權力,施工前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施工進度安排前緊后松,留有余地,建材采購中嚴把規格質量關,雨季施工時考慮汛期排水等;事后控制則是在風險事件發生時盡可能防止擴大和惡化,減少損失,并就產生損失大小和原因進行分析確認,明確責任,如是業主(發包方)的責任則要提出索賠。如業主付款延期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均可提出索賠并可獲得賠償,施工事故發生后所造成的延期則可以采取加班加點,調整計劃安排來控制工期損失。
3 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
當前我國施工企業對風險管理普遍認識不足,如何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引入風險管理,筆者認為關鍵是(1)要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在項目管理中改變觀念,加強風險教育,增強企業的整體風險管理意識,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效益結合起來,并逐步的把風險管理引入到施工中的“三大控制”和“三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