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6: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金融統計分析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遵照教育部對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要求
嚴格遵照教育部對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要求。主干學科為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其中核心課程為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金融學,會計學,經濟統計學,國民經濟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含基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統計實務模擬等),社會實踐(含經濟社會統計調查、統計工作實習等),科研和論文寫作(含畢業論文、學年論文、科研實踐等)。專業實驗包括計算機基本技能實驗、統計分析應用軟件實驗、經濟計量分析軟件實驗、數據挖掘技術與應用實驗。
2.參照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選擇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財經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上海金融學院、 河南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和山東工商學院)和綜合類院校(如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和云南大學)以及師范類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作為參照院校。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在統計學經濟統計、商務統計、金融統計方向中,財經類院校主要突出經濟學課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類院校主要課程為理學類,招生偏重理科生。
綜上所述,經濟統計學專業應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熟練掌握現代統計理論和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實的統計學、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軟件處理統計數據的復合型高素質經濟管理統計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外資企業和大中型公司等從事經濟統計分析、管理咨詢、市場調研和商務數據分析等管理工作。
3.與學院培養方案形式統一
新制訂的培養方案和整個學院的形式保持了統一,以便于教務人員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 經濟統計學培養方案專業課的設置
經濟統計學的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和招收對象為理科生,設置了保險精算、金融統計和商務統計三個方向。學生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并達到學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由于經濟統計學對統計學和經濟學知識的要求較高,我們提高了課程總學分和總學時,注重主干學科和專業課程的開課順序和教學周學時分配,強化實訓實踐課程,實行理論和實踐并行。
培養方案確定了5門學科基礎課程,分別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C語言程序設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確定了5門專業基礎課程,分別為基礎會計學、經濟統計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確定了9門專業核心課程,分別為國民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統計預測與決策、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金融統計學、市場調查與分析、投資學、數據挖掘。
1文獻計量分析在經濟學與商學研究中的應用現狀
文獻計量學是借助于統計學和數學方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來評估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預測科學技術發展趨勢[1]。運用文獻計量法可對總量達13萬多的經濟學與商學文獻進行精細分析,實現對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研究態勢的全面了解,也可實現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近距離細致分析。關于使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經濟學研究狀況的我國已經有文獻報道,萬珊珊對2005-2014年期間ESI數據庫中經濟學與商學高被引論文進行了全面的文獻分析[2],羅潤東以CSSCI經濟學期刊為數據源計量分析了2015年我國經濟學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了十大研究熱點領域[3],顧海兵基于中國知網對1995-2017年中國經濟安全研究的文獻進行了計量分析,揭示了中國經濟安全研究的文獻特征和結構特征[4]。但國內對于經濟學與商學全部國際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的還很少,將基于WebofScience核心數據庫SCI、SSCI數據庫中近五年經濟學與商學國際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挖掘出世界范圍內經濟學與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機構、學者和刊物,揭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密度和發展軌跡。
2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
基于WebofScience數據庫平臺檢索近五年數據庫核心合集SCI、SSCI數據庫中的國際經濟學與商學論文,具體方法是在高級檢索中檢索全部經濟學與商學相關大類即Economics;Business;BusinessFinance;AgriculturalEconomicPolicy等四大類中的全部文獻,文獻類型包括ARTICLE、REVIEW、LETTER,時間跨度為2014年至2018年,共得到文獻133318篇,其中中國論文有11913篇,下載全部133318篇國家經濟學與商學論文題錄信息,并借助Excel對全部論文的所屬作者、機構、國家地區、來源期刊、資助基金、學科方向、關鍵詞等數據進行清洗處理和統計分析,并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軟件對關鍵詞和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圖譜分析。
3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研究論文現狀分析
3.1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研究力量分布
為考察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的研究力量分布,對國際經濟學與商學論文的高產國家和研究機構進行了統計分析,根據第一作者地址對全部機構進行甄別、合并和統計。按發文數來講,2014年至2018年發文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共46387篇,占世界經濟學與商學論文總數的35%;其次是英國和德國分別為17046篇和12186篇,占總數的12.79%和9.14%。中國經濟學與商學研究成果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為11913篇,占總數的9%。就發文數量而言,美國一枝獨秀,發文量占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是國際經濟學與商學金融領域研究成果的最大產出國;英國、德國和中國發文量位居第二梯隊均為1萬多篇,是世界經濟學與商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所在國度;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荷蘭六國位居第三梯隊,發文量在5000~10000篇之間,在世界經濟學與商學研究力量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據第一作者單位進行統計發現,國際產出經濟學與商學論文量前10名的機構依次是倫敦大學(3400篇)、加利福尼亞大學(3993篇)、國家經濟研究局(2637篇)、弗洛里達州立大學(1687篇)、國家科學研究中心(1567篇)、美國聯邦儲備局(1546篇)、格魯吉亞大學(1500篇)、哈佛大學(1498篇)、德州大學(1407篇)、倫敦政治經濟學與商學院(1404篇),詳見圖2。產量前10名的研究機構中美國有8個,英國的有2個,說明美國和英國的擁有研究力量強大的研究機構,并且許多研究機構內形成了實力雄厚的研究團隊,其中英國的倫敦大學是世界產出量最大的研究機構,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緊隨其后。我國經濟學與商學國際研究論文發文總量排名世界第四,產量可觀,但中國沒有研究機構進入前50強,說明在經濟學與商學領域,中國研究力量比較分散,未形成較集中的強勢研究團體。另外,倫敦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國家經濟研究局、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美國聯邦儲備等高校或研究機構排位靠前,可以作為我國學者訪學和取經的首選單位,同時也可以作為我國學者合作研究的優選單位。
3.2最具影響力研究機構
發文量僅僅反映研究產出量,為了從質量或影響力的角度來反映世界經濟學與商學研究影響力分布,我們綜合了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NCI)、論文被引百分比、高被引論文數量、h指數、引文影響力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CNCI)為論文實際被引次數除以同年、同學科、同類型論文被引次數的平均值,通過標準化來減弱不同學科引文習慣不同而形成的學科間差異,CNCI在不同學科之間具有可比性。篩選出排名靠前的20所學術機構詳見圖1。排在前十位的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倫敦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伯克利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得克薩斯大學系統、牛津大學等。這些學校在經濟學與商學領域的學術和研究水平在世界上是先進的。綜合各國研究產量、質量和影響力等多方面表現來講,美國在世界經濟學與商學研究中獨占鰲頭,英國位列第二,美國遠超過其他國家。英國的倫敦大學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產量和影響力均位列前兩位,是世界研究力量分布中實力最強的研究機構。另外,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列綜合影響力前20名中是亞洲地區的領先研究機構。
3.3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研究重要作者
近五年國際經濟學與商學論文約有10萬名作者,產量最多的前50名作者發文量占了文獻總量的13.76%。發文最多的作者分別是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ofPretoria)的RANGANGUPTA(143篇)、德雷塞爾大學(DrexelUniversity)的SHAWKATHAMMOUDEH(85篇)、諾森比亞大學的NICHOLASAPERGIS(70篇)、逢甲大學(FengChiaUniversity)的TSANGYAOCHANG(張倉耀54篇)、莫納什大學(MonashUniversity)的RUSSELLSMYTH(54篇),他們是該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4國際經濟學與商學研究熱點及前沿
關鍵詞表達了文獻的主題內容,通過作者關鍵詞詞頻統計能夠分析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分別采用知識圖譜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對2014~2018年國際經濟學與商學領域研究文獻的關鍵詞進行五年整體分析和分年具體分析。首先,采用CiteSpace軟件對2014年~2018年五年國際經濟學與商學領域研究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知識圖譜分析。圖6是國際經濟學與商學論文的關鍵詞圖譜,分析圖6可以看出,國際經濟學與商學關于模式(15351)、績效(10225)、市場(9216)、影響(8148)、行為(6185)、增長(6069)、信息(5947)、風險(5542)、公司(5356)、管理(5023)、政策(4999)、改革(4905)、視角(4549)、價格(4333)、決定因素(3954)、競爭(3906)、工業(3646)、投資(3633)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中績效、市場、模式、行為、工業、增長等關鍵詞的中心性較高。另外,運用VOSviewer對2014~2018年國際經濟學與商學領域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共現主題密度視圖進行逐年分析后發現,近五年核心研究熱點為改革創新、經濟增長、企業管理,五年中這三個關鍵詞均列前三位,且研究熱度持續上升,說明近五年國際經濟研究主要圍繞改革創新、經濟增長、企業管理展開;另外,年度的次要研究熱點是漸進改變的,2014年次要研究熱點為貨幣政策、金融危機、公司治理;2015年次要研究熱點為公司治理、企業家精神、企業社會責任;2016年次要研究熱點為教育、人力資本、新興市場;2017年次要研究熱點為社會媒體、不確定性、信任;2018年次要研究熱點為企業社會責任、氣候變化、公平性研究。可以說,五年主要研究熱點不變,次要研究熱點從貨幣政策、金融危機、企業管理逐漸轉移到人力資本、新興市場、社會媒體、氣候變化等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上。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9-0074-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促進經濟類本科生對該類方法的熟練掌握和應用有助于經濟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的計量經濟類課程是培養學生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開設的計量經濟類課程主要有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數理金融學、數據模型與決策等。由于計量分析類課程對相關數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要求較高,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難教”和“厭學”,但該類課程在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時被廣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獻極少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對計量經濟類方法的使用現狀作為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效果的反映,而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點。本文基于對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能力的現狀分析,發現該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的現狀
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學位論文,能夠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也是該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效果的體現。本文以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2016—2018屆金融類專業(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學)畢業生共377份學位論文為樣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屆畢業生論文數量分別為78、108和191份),詳細統計了這三屆畢業生學位論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結構分布(見表1所示)。
(一)本科生計量經濟類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現的數據結構特征,能夠客觀地反映經濟類本科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屆的67.07%逐漸上升至2018屆的86.54%,即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論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經濟數據的分析,使分析結論更加科學。相對來說,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計量經濟分析仍以簡單回歸為主。在2016屆畢業生中,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學生僅有7.32%,到2018屆,該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過一半的學生采用計量經濟建模的方式撰寫畢業論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學生中,絕大多數仍以簡單的回歸分析(包括協整分析、滯后變量模型)為主,對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較復雜方法的使用較少。
3.統計學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漸下降,該方法中以描述統計分析為主。該類論文中大多通過繪制線性圖表現數據的時間序列過程,通過繪制餅圖或柱狀圖對比數據的結構,通過繪制表格對比數據的均值、標準差等統計量。描述統計方法是最簡單的定量分析,嚴格來說不屬于計量經濟類課程的內容,只是初級的統計學內容。2016屆有57.32%的學生采用統計學方法撰寫論文,在隨后的兩年,這一比例逐漸降低。值得說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掌握該方法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另外,個別同學通過自己設置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調查、獲取、審核和清洗,以此為基礎做描述統計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二)計量經濟類分析在本科階段廣泛應用的原因
經濟類本科生對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系統在畢業論文審核中的廣泛應用。隨著高校對學位論文要求的提升,眾多高校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辯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蘇師范大學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率不得超過25%,申請校級和省級優秀論文的重復率分別不超過15%和10%,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如果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從理論層面闡述經濟問題,并且要保證較低的率,這對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難度極大,因為經濟理論是很難創新的。而通過自己查找經濟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每個人的思路、查找數據的途徑和范圍、選擇模型的指標,以及構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結論也具有獨立性,因此極大降低了與以往論文的重復率。
2.教學水平提高與教學內容拓展。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與研究水平不斷提高,計量經濟類研究方法也在陸續更新,為了讓課程與時俱進,計量經濟學類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拘泥于講授簡單計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階段掌握的計量模型也陸續向本科生進行講解,甚至DID等更加復雜的計量經濟模型也可以對學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啟發。當然,研究生階段必須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計量經濟模型,這是計量經濟類知識不斷外溢的結果,也是經濟類科研環境的發展趨勢。
3.經濟軟件教學的有力支撐。隨著計量經濟模型的不斷更新,對應的分析軟件也在快速發展,以往眾多高校在本科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Eviews軟件和SPSS軟件,而近年來,為了讓學生接觸更新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并輔助考研的學生更好地銜接研究生階段學習,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學中加入了State軟件或R軟件的教學,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對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的掌握程度。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研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有畏難情緒。計量經濟類課程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該類課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但教學中應更多地強調對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導,重視構建適合的模型,再借助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并解釋。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把計量經濟類課程學習等同于數學公式推導,弱化其應用性,內心產生抵觸,很難學好該類課程。
2.數據收集過程粗糙,數據質量不高。可靠的經濟數據是計量經濟建模的重要原料,一個有研究價值且有趣的主題需要科學且高質量的數據,收集工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而且為保證經濟模型的質量,數據審查、清洗、篩選等整理過程也很費時。很多本科生論文中的數據收集過程本著省時省力不問質量的態度,更多地通過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權威的網站及數據庫,數據質量得不到保障,且樣本量較小,分析價值有限。
3.建模過程缺乏推敲,大多選擇簡單模型。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是一門藝術,模型不深究對錯,只關注哪個模型更好,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較和權衡,經過一次次對變量的篩選、剔除和添加才能確定最終變量和模型的結構。但多數學生沒有細致思考,僅通過最易獲得的變量建立最簡單的模型,完全沒有篩選和比較過程,因此估計結果的解釋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質量不高。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方向
1.從問題導向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培養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老師可以在計量經濟學類課程的第一節課,就建議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選題,選題未必緊扣專業,只要能與建模相關即可。老師可以對每個選題進行建議和討論,梳理變量選擇。例如,愛美的女生可以關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甚至變通為“整容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學生通過課程的深入學習,自行查找對應的指標和確定模型的選擇,每一節課學生都可能考慮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決自己的選題。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學習,學生學會了將計量經濟類方法用于解決這類有意義且有趣的問題。此外,對有價值的論文選題,老師可以更多地引導,幫助他們獲得本科生科研項目資助,最終在學術期刊上進行發表,這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極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師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教師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經過多番篩選和細節處理,學生通過了解這些模型,能夠深刻體會從論文選題,到變量選擇,再到模型確定的整個流程與細節處理,不僅能學到建模的技術,還能深刻體會設計思路,這比學習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與細節介紹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自己在研的課題,讓學生體驗具體的研究過程。
3.重視通過板書講解模型原理。現階段高校講課均以PPT講解為主,教師很少在黑板上寫字。但講解計量經濟學模型原理時,通過板書更有助于引導學生的思路,因此教師應重視板書的使用。隨著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師可以更多地利用電子板書,即使用數位板進行書寫,使板書隨時放大和多彩呈現,也能在PPT或PDF上隨時標注,并在課后將板書保存后發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在課后整理電子筆記。
一、國內外金融統計教學的現狀、存在問題分析
1、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內容缺乏
當前的教學型本科院校中開展金融統計課程大多只注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進行的比較少,而發展成熟的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體系更是寥寥無幾。大多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還只是流于形式。因為實驗和實踐性的操作隨意性都很本文由收集整理大,更多的是為了實驗而實驗,為了實踐考核而實踐,所以,這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內容的設置明顯不足。對于校外的實踐活動而言,由于缺乏有序的、系統的實踐設計安排,并且對于學生的管理大多都是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在校外實踐的內容上也是規定不明確,導致校外實踐的專業性不明確,實踐效果不理想。
2、實踐教學的條件有待提高
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是以具備完善的實踐教學條件為保證的。由于各大學的辦學時間、辦學質量還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大多數的院校存在這樣的一些情況:一是對于理論教學團隊建設而言,總體的教師水平都比較薄弱。通過走訪調查,在各大院校中的金融統計專業中,具有高學歷、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比較少,所以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開展的不太順利。二是實驗室資源有限,教學軟件的研發和使用滯后,尤其是金融統計的實驗軟件研制滯后。
3、缺少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系統
目前,各大學為保障實踐教學質量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通過設置實踐課程、建立實踐組織、完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等措施來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但是卻忽略了對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的監控。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主要使用的依然是理論課程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標準,以學習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指標,這種考核辦法不能對千差萬別的實踐教學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養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金融統計創新實踐教學的目的
1、讓學生及時了解金融系統的新變化與金融市場的新發展
在過去20年里,金融系統發生巨大的變化,創新步伐的急劇加速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金融體系。由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動的金融創新最終都可以落實到金融工具的創新上。金融統計工作應如何應對這些新情況?讓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以增強學生對于社會、國情和專業背景的了解,才能拓寬視野,為培養具有求是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2、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劣是能否培養出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關鍵,所以,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來,并且按照金融行業的用人標準來構建金融統計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我們可以在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有目的性地進行相關內容的實踐,滿足金融行業的需求,以求適應市場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3、以實踐教學為主要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金融統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實踐教學把基礎理論、統計方法和分析能力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相關金融知識,培養學生分析經濟問題、金融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達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有機統一。
三、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途徑及措施
相對于理論教學體系而言,實踐教學體系是由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構成的整體。大學金融統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既是為了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也是為了使得金融統計學科自身不斷發展。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不僅要考慮金融行業的實際需求,而且不能脫離實踐教學活動,又因為金融統計是應用性課程, 金融統計學科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必須注重實踐的特性,通過實踐去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完善金融相關理論。因此本科院校應針對金融統計學科的這一特點,結合金融行業發展的需求,設置科學的、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1、加強實踐教學內容,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
金融統計是融金融理論、金融數據、金融現實問題、金融統計指標和統計分析方法為一體的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該課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清楚我國現行金融市場的數量特征,而且能夠運用統計方法和統計分析技術對一些金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能夠為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經常引進和補充新的教學內容,大膽吸收外國優秀教材的優點,適當增加應用前景良好的統計方法,結合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并給出相應的數據,使學生不僅學習了統計理論和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盡可能的使用我國的真實數據作為案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金融統計學應將國際統計標準規則和中國實務相結合,以分析研究貨幣信貸及金融運行的各種數量關系為主要內容,因此,教學素材要定期更新,足夠豐富,以滿足學科教學需要;課程的實踐環節可以采取科研型實踐模式,即通過專題調研、論文寫作、課堂討論等實踐教學形式,將課堂理論教學、金融業務實踐、課外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對金融現實問題的了解。
2、改進實踐教學的條件
一、引言
2010年4月16日,我國正式推出以滬深股市300只成分股為標的的股指期貨合約。股指期貨是股票市場的重要衍生市場,其功能是平抑股票市場的波動,然而其作用的發揮卻一直存在較大爭議。2014年至2015年,我國股票市場完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改革牛”也好,“杠桿牛”也罷,總之,股指期貨迎來了推出之后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考核,也為研究滬深300股指期貨平抑我國股市波動的效果提供了一手真實資料。本文選擇對股指期貨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是否發揮了平抑市場波動的正當作用進行研究驗證。
二、實證分析
(一)模型數據的選取和處理
本文選取2007年牛市行情和2015年牛市行情中滬深300指數的日收盤價作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大智慧股票分析軟件。
由于在股票價格的時間序列中,價格數據通常不具有平穩性,而價格的收益率卻相對平穩,因此,本文將采用該指數的日收益率來反市場的波動情況。將價格數據進行對數差分處理,得到相應的指數收益率樣本。日收益率Rt由股票價格指數日收盤值的對數差分決定,表示為:Rt=ln Pt-lnPt-1,Pt是當日價格指數收盤值,Pt-1是前一日價格指數收盤值。
(二)股指期貨推出前2007年牛市樣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統計分析。對2007年牛市行情樣本序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圖1 統計結果
從圖1可知,該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為-0.450603,小于正態分布的偏度數值0,表明該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長的左拖尾現象;該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為5.293983,大于正態分布的峰度數值3,表明該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統計量為210.8368,P統計量為0,表明該序列不符合正態分布。綜上所述,該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過ADF法檢驗樣本序列的穩定性,結果如下。
表1 檢驗結果
從表1可知,t值為-27.93983,遠小于1%水平的值-3.437985,相對應的p值為0,說明該序列是平穩的。
2.建立GARCH模型。對樣本序列進行滯后項處理,本文采用AIC準則和SC準則法判斷模型滯后階數。一般情況下,AIC值和SC值越小,表示模型越能更好的擬合實際情形。
結果如下。
表2 檢驗結果
從表2可知,AR(4)MA(4)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達到最小,確定均值方程為:
rt=β0+β1*rt-4+β2*δt-4
再對該序列進行ARCH檢驗,結果如下。
表3 檢驗結果
從表3可知,該序列p值近乎為0,說明殘差的平方項存在ARCH效應,適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礎之上,建立AR(4)MA(4)為均值方程的方差方程模型,根據眾多金融分析的實際經驗,一般情況下,GARCH(1,1)模型就能夠很好擬合樣本數據,所以本文先假設該序列的方差方程為:
σ=ω+α*ε+βσ
數據處理結果如下。
表4 模型結果
從表4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為:
σ=1.31E-0.6+0.069417*ε+0.932959σ
對殘差進行ARCH-LM檢驗,結果如下。
表5 檢驗結果
從表5可知,p值為0.173793,遠大于5%的顯著水平,說明該序列不存在ARCH效應,表明該模型擬合效果理想。
(三)股指期貨推出后2015年牛市樣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統計分析。對2015年牛市行情樣本序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圖2 統計量結果
從圖2可知,該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為-1.018429,小于正態分布的偏度數值0,表明該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長的左拖尾現象;該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為5.976786,大于正態分布的峰度數值3,表明該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統計量為144.7368,P統計量為0,表明該序列不符合正態分布。綜上所述,該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過ADF法檢驗該樣本序列的穩定性,結果如下。
表6 穩定性檢驗結果
從表5可知,t值為-6.645099,小于1%水平的值-3.435142,相對應的p值為0,說明該序列是平穩的。
2.建立GARCH模型。對該樣本序列進行滯后項處理,結果如下。
表7 檢驗結果
從表7可知,AR(2)MA(2)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達到最小,確定均值方程為:
rt=β0+β1*rt-2+β2*δt-2
再對該序列進行ARCH檢驗,結果如下。
表8 檢驗結果
從表8可知,p值近乎為0,說明該序列殘差的平方項存在ARCH效應,適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礎之上,建立AR(2)MA(2)為均值方程的GARCH(1,1)模型,數據處理結果如下。
表9 模型結果
從表9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為:
σ=1.79E-0.6+0.081185*ε+0.93163σ
對殘差進行ARCH-LM檢驗,結果如下。
表10 穩定性檢驗結果
從表10可知,p值為0.690595,遠大于5%的顯著水平,說明該序列已經不存在ARCH效應了,表明該模型擬合效果理想。
(四)實證結果比較分析
完成兩個樣本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模型建立后,對最終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1.GARCH模型的比較分析。通常情況下,在GARCH模型的方差公式中,ARCH項系數反應的是最新產生的信息對市場波動的影響程度,GARCH項系數反應的是之前波動信息的影響程度,兩個系數之和則是整體反映了市場的波動率。
表11 GARCH模型比較
從表11可以得到:
第一,系數和大于1,表明這兩個序列波動性呈擴大趨勢,是非穩定序列,恰好符合牛市樣本的特征。
第二,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前2007年牛市的系數和1.002376小于股指期貨推出后2015年牛市的系數和1.012815,系數和增大了1.04%,充分表明在2015年牛市過程中,股指期貨不但沒有發揮降低波動性的功能,反而加大了市場的整體波動性,起到“推波助瀾”的消極作用。
三、研究結論
通過對比分析實證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如下:
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過程中,滬深300股指期貨對利好消息的非對稱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得到了加強,不但沒有發揮平抑股票市場波動的正當作用,反而推波助瀾,加劇了股票現貨市場的波動性。這與我國股指期貨市場推出時間短,市場不成熟,市場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是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1]章永哲,錢敏.基于5分鐘高頻數據的滬深300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間波動溢出效應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5(11):103-108.
[2]涂志勇,郭明.股指期貨推出對現貨市場價格影響的理論分析[J].金融研究,2014(10):104-116.
工作對象的最基本素材便是數據。黃國華經常和同事們說,我們的報告需要有靈魂,那就不僅僅是把數據簡單地擺出來,必須要像藝術一樣有創作性,要讓數據出思想。
工作之初,黃國華組織完成的統計分析報告,經海關總署報國務院,逐漸成為影響外貿政策的重要依據。“成就感由此而生,組織撰寫分析報告的干勁就更足了了。”
好的統計報告要不刻板、有思想而又清晰精煉,出這樣的報告是黃國華的長項,這源于他“文理兼修”的學生時代的鍛煉與積累。1988年,黃國華考入北京科技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完全的工科專業。但同時他又是學校文學社的風云人物,典型的文學青年,詩歌、小說、散文經常在文學雜志上發表。199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跨專業地學了統計學。統計是經濟學中與理工科較近的專業,黃國華的選擇是不想徹底棄理從文,他還是要文理兼具。期間,邊讀書邊做兼職記者。通過對企業、企業家的采訪,他一方面用當下的社會現象來印證所學理論,另一方面也用所學理論來剖析社會現狀。這是他理論學習盡快升華的過程。
黃國華來自湖北農村,成長的年代正是農村經歷重大改革的時期,因此對農村的經濟變化比較了解,但對城市相對陌生,無論是經濟現狀還是生活本身。通過采訪,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讓他對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
和所有經歷過這個時期的人一樣,大學和研究生這七年,是他知識、學識與對社會認知全面成長的時期。文理并進,黃國華主動鍛煉了自己既嚴謹又靈活的思維習慣,不散漫又不拘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視野開闊的世界觀的基礎。”除卻年少激情和內心揮灑的需求,對文學、文字的熱愛讓黃國華在統計學的學習與工作中,更勇于創新、開拓,甚至漫卷不羈。
1995年,黃國華畢業的時候,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渴求明顯。市場中人才缺乏,名牌大學的碩士,有很多可以選擇的職業道路,比如出國,跨國公司、大國企,部委公務員等。對改革開放有所認識的黃國華認為,開放必將是我國長久堅持的大方向,海關系統可以接觸對外開放的最前沿信息,因此,他選擇了海關。
剛到海關總署統計司的時候,盡管計算機已經有所應用,但傳統工作方式依然占主流,不少人單手單指在鍵盤上動作,做的也就是打字寫報告的工作。而數據的電子化、網絡化都遠沒有普及,查詢、分析功能更是困難。不過,黃國華還是積極寫報告,出研究統計分析的產品。真正能夠將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數據挖掘工作結合起來,實現人機互動,并取得顯著成果,還要到本世紀之初。
1998年,黃國華有機會去日本學習。那是一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東京舉辦的,面向全球招生的專業學習課程,在中國只錄取了六人。當時,黃國華以滿分的考試成績,成為其中一員。國際專家授課,黃國華全面系統地接觸了西方的經濟學和政策科學理論,這與他在研究生期間學習的帶有計劃經濟轉型時期的經濟學內容有很大不同。新知識只是收獲之一,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世紀初的日本正延續著經濟輝煌,日本的社會以及國際化的課堂,都讓黃國華斬獲頗豐。
2000年,日本的學業結束。在職業道路上,黃國華再次面臨艱難選擇。與研究生畢業時的選擇有所不同的是,這次更突出物質的誘惑。這個時期,正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像黃國華這樣有外貿工作經驗、有經濟學專業背景,有對國內進出口企業和市場數年的了解,確實是企業需求的最佳人選。不過,最終黃國華還是放棄了留在國外和跨國公司的機會,繼續回到海關統計司工作。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他更加堅信,進出口統計分析、監測預警等對中國經濟發展意義愈加重大。海關統計能做什么?必須做什么?這是當時黃國華不斷思考的問題。
監測預警,是他思考的一個火花。2002年,中國海關開始獨立開發進出口監測預警系統,黃國華是這一項目的組織者和主要完成人。“在項目建設之初,希望能夠得到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和經驗支持,但被婉拒了。”黃國華說。因此,這套系統完全由海關自行開發設計,三年后建成并運行。采集基礎數據,通過統計描述、分析集成、模型運算,發出市場預警信號,準確及時有效。運行之后,迅速成為對外貿易行業最重要的數據源和權威的分析信息。對國家宏觀調控和外貿行業企業來說,這套監測預警系統意義重大。目前,第二期也正在著手開發。
期間,黃國華取得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的學歷和學位,其博士論文便是《國家進出口預警理論及實踐》。
在此基礎上,中國海關又建立了監測預警應急機制,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立體的監鋇4分析網絡,對外貿進出口進行實時監測,快速反應,科學預測和動態預警。
海關統計對外貿形勢的分析報告獨家、專業、權威,得到其他部委的廣泛認可和媒體的關注,影響力越來越大。2008年金融危機后,海關統計分析報告預測2009年出口將下降16%左右,一時轟動。媒體大都認為海關統計有些聳人聽聞,因為人們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估計不足,或者認為外貿增長一般會保持與GDP同步。但事實上,最終2009年的出口確實下降了16.0%。
“今年,我們將會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就如同外貿領域的天氣預報,是企業、行業、政府制定戰略規劃、措施政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黃國華信賴這些數據以及由此而來的分析預測。
在進出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期間的2003年10月,黃國華開始任統計處副處長,2006年4月升任處長。在這樣的崗位上,他更強調團隊的力量。這些年,全國海關培養了一支強大的“統計分析隊伍”,專兼職人員達1080人,專業小組人員75,應急機制小組46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1
〔中圖分類號〕G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9-0003-06
認知科學是21世紀的前沿學科,這是一種借用信息加工的理論來研究感知覺、注意、記憶、學習、思維、認知過程及認知發展的科學,關注個體用戶的內在認知加工過程和機制。近些年,基于認知理論的用戶信息搜索行為研究逐漸被情報領域所重視,該理論為傳統信息查詢行為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本文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希望為用戶搜索行為研究的深入發展提供有益幫助。
1國外文獻綜合統計分析
我們采用檢索式(“informationretrieval”or“informationseeking”or“informationsearching”inkeywords)and(“user”inkeywords)and(“cognitive”or“cognition”inkeywords)and(“learning”or“mental”inkeywords)and(“online”or“web”inkeywords)在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數據庫搜索,經過層層篩選,獲得相關主題文獻114篇,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年度分布、專題分布、機構分布及期刊分布的多頭歸屬的綜合統計分析。
1.1文獻基本統計
1.1.1相關研究的年度分布
從年度統計上看,國外研究人員對信息搜索行為及其認知研究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尤其是2008年以后相關文獻增長幅度比較大,具體見表1。
1.1.2主要研究機構及其研究重點
我們進一步分析了這114篇文獻主要作者所在研究機構及他們的研究側重點,在國家和地區分布上,美國、中國臺灣、英國等國家和地區有大量的研究機構進行了相關的研究,見表2,尤其是美國,涉及有多所大學在研究相關主題,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荷蘭公開大學的近期研究很活躍,見表3。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現?代?情?報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Sep.,2010Vol.30No.9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用戶信息搜索行為與認知的國內外文獻統計分析研究Sep.,2010Vol.30No.9表3信息搜索行為及其認知研究文獻主要作者所在機構及研究側重點
研究機構發表文獻所涉及的主要研究主題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信息與圖書館科學學院視頻搜索系統用戶體驗評估(2009);心智模型對搜索影響(2008);用戶搜索幫助系統(2007);面向法律專家的搜索軟件系統(2000)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基于學習理論的用戶信息搜索考察(2009);用戶搜索意圖分類(2008);搜索引擎用戶日志研究(2006);搜索幫助系統(2005)荷蘭公開大學教育技術專業中心學生信息搜索中對信息資源的評價(2009);學生信息問題的解決(2008)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圖書館與信息學學院信息搜索中的情緒、任務影響(2008);信息搜索中的任務、經驗、認知風格影響(2001)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研究生院基于數字圖書館信息搜索的寫作系統(2008);基于用戶合作學習的搜索幫助系統(1998)美國匹茲堡大學信息科學學院信息搜索中任務排序的影響(2006);圖像搜索結果用戶相關性判斷(2002)臺灣中原大學信息管理系基于用戶意圖捕捉的搜索系統結果排序(2009);基于兒童偏好的界面設計(2004)
事實上,涉及信息用戶行為與認知研究的不僅包括大學圖書館信息學院一類機構,而且更多的涉及信息技術研究機構,甚至包括心理學研究機構,而且跨機構合作研究很多。
1.1.3主要研究期刊及其重點分布
進一步我們對上述文獻的來源期刊進行了分類統計,見表4,其中“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Computers&Education”,“InteractingwithComputers”和“ComputersinHumanBehavior”等期刊所涉及的相關文獻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其相關文獻在所有文獻中占到了1/4左右。從表4我們可以發現不少期刊都被SSCI收錄,且影響因子在相關領域排名都很靠前,由此說明我們獲得的相關主題文獻其質量都是比較高的。此外我們也看到相關文獻所涉及的學科領域除了情報與圖書館學外,還與其他多個學科領域有關,包括心理學、管理學等,可見有關用戶行為與認知研究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
1.2相關研究主題細分分析
我們采用多頭歸屬方法,將114篇文獻進行了研究主題細分統計,具體如表5所示。表5信息搜索行為及其認知研究文獻主題細分
年份非圖書館
領域的
信息用戶兒童等
用戶任務需求
理解搜索策略搜索結果
判別搜索行為
測量認知風格
學習風格
認知能力情感心智模型學習問題2000年前在這里我們首先將研究主題按照我們所關注的視角進行了細分,具體包括信息搜索中所涉及的不同環境(如圖書館以外的網站)、不同主體(如兒童等用戶)、不同環節(如任務需求理解、搜索策略制定、搜索結果判斷),信息搜索行為因果關系研究中的用戶行為表現測量問題和認知心理因素影響問題(如認知風格、情感、心智模型等),以及行為認知的一個特定現象——學習問題。
根據表5我們發現,在用戶信息搜索行為與認知研究領域里,有大量文獻涉及搜索引擎、電子商務、旅游、金融、博客等非圖書館網站的用戶行為研究;此外,我們還發現近期人們對兒童等用戶多有關注,這些都可以看作是網絡環境下用戶研究的新特色。
其中不少主題往往是綜合表現在某項研究中的,比如大多文獻都會以網絡信息搜索行為表現作為因果關系研究中的因變量,由此來觀測或者是用戶的任務需求理解、或者是搜索策略選擇學習、或者是搜索結果判斷能力、或者是用戶個體的認知情感因素或者是不同的心智結構對其的影響。
表5告訴我們,有關任務需求理解的問題一直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尤其是2008年,其中大多涉及如何改善用戶任務需求理解以提高搜索效果;其次,比較多的研究都涉及了用戶搜索策略問題,尤其近年來人們更多在關注網絡搜索中的策略特點以及如何幫助用戶學習和改善;關于認知風格、學習風格以及情感等因素對用戶搜索行為的影響,一直是較經典的研究內容;此外,用戶搜索中的心智模型與學習問題研究也一直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其中學習問題研究近幾年比較活躍,如何在網絡平臺下,為用戶構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由此探索用戶的心智結構應該說是近期研究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關心的一些問題應該說國外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究了,由此也看到我們與國外相關研究機構之間的距離。
2國外文獻用戶研究方法應用統計分析
通過對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搜索,我們發現相關用戶實驗研究方法文獻有120多篇,主要包括:觀測法、調研法以及心理學實驗方法,其中實驗法是心理學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體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后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1],近年來在信息搜索領域有關實驗法的應用受到了特別的關注。下面我們就當前人們對實證研究方法應用現狀及其所呈現出來的特點作一個梳理。
2.1實證方法應用總體呈上升趨勢
我們發現在涉及到用戶搜索行為的140多篇文獻中,有120多篇論文都明確提到了在他們的研究中使用了觀測法、調查法以及實驗法,通過對自1983年以來這些文獻的年度統計,得到表6,其中2000年以后共有108篇,比90年代增加了5倍多,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相關文獻數更是有大幅度增長,這說明信息搜索領域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科學的方法應用,尤其是采用控制實驗法對理論假設進行實證研究。
2.2實驗法應用研究特點明顯
表7是對2000年以來文獻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所作的分類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7篇單獨的采用問卷法、訪談法之外,其余文獻均涉及實驗法的應用。表7各類實證研究方法應用分類統計
主要研究方法論文數量實驗法31問卷法4訪談法3實驗法+訪談法13實驗法+問卷法29實驗法+日志分析法3實驗法+作圖法2實驗法+問卷法+心理測量法7實驗法+問卷法+訪談法7實驗法+問卷法+出聲思考法5
2.3實驗法與問卷法、訪談法結合緊密
實驗法與其他方法的結合是第二個明顯的特征,事實上多方法的結合能夠彌補單獨實驗法的不足,比如因果關系解釋信息不充分。
其中,實驗法和問卷法相結合的論文涉及最多。該方法最大特點能夠通過問卷方法補充獲取與實驗變量相關的信息,由此豐富實驗變量因果關系的解釋;比如文獻[2]、[3]、[4]都在獲取直觀的實驗數據之外,通過問卷了解參與實驗的被試的人口統計學信息以及對檢索過程的滿意度等用戶的主觀感受數據。
其次是實驗法和訪談法相結合,與問卷法比較,訪談法的補充能獲得更深入的定性信息;比如文獻[5]、[6]、[7]在使用實驗法的同時,還結合訪談,以了解被試在執行搜索任務過程中研究人員所觀察不到的情緒和想法。
將實驗法同問卷法、訪談法結合起來會顯示出更大的優勢,通過問卷可以定量定性了解用戶對于實驗操作行為的主觀感受,進一步通過訪談可以了解被試為什么這么做這么想的內在原因。各類方法應用的年度分布統計表明,有關實驗法結合問卷法、或結合訪談法的研究是近兩年用得最多的方法。
2.4一些新方法開始得到關注
從表7我們還看到,一些新方法在用戶搜索行為的研究當中得到關注,例如出聲思考法、卡片分類法、作圖法、日志分析法等等。
出聲思考法是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出現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被試在實驗中大聲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由此捕捉被試在執行實驗任務每一步中的思維過程甚至是情緒,從而為用戶的認知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文獻[8]、[9]、[10]、[11]、[12]、[13]、[14]都用到了此類方法。
關于作圖法、卡片分類法有零的突破。尤其是作圖法,2008年涉及兩項研究,包括文獻[15]和文獻[16],其中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16]要求被試將他們對于網絡概念的理解用圖或表畫出來,并且進行文字描述,由此歸納出了四種心智模型類型:即技術視角、功能視角、過程視角、關系視角。
實驗法與日志記錄法的結合,是一個新的研究動向,近幾年具體涉及到該方法的文獻有[13]、[17]、[18]、[19]、[20]。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國密歇根大學信息學院的研究[17],該文獻的作者在2008年通過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日志數據來了解有關用戶對任務意義表征的情況。
3國內相關研究情況簡述
為了和國外的研究情況進行對比,我們從中文數據庫CNKI中查找了用戶信息搜索行為的相關文獻,并進一步針對國內用戶信息搜索行為的研究情況進行了概述。
我們所使用的搜索策略是:首先使用“信息用戶”進行搜索,然后在結果中使用“網絡/在線/網站/數據庫/搜索引擎”等關鍵詞進行二次搜索,最后在結果中使用“認知/心智模型/學習/實驗”等關鍵詞繼續搜索;所選擇的數據庫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及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最終確定相關文獻為104篇。限于篇幅,我們將主要的文獻作了簡單統計,由于時間倉促,搜索難免不夠全面,統計表數據僅供參考。
研究機構論文數量研究側重點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系35數據庫網站用戶學習行為實驗研究、信息用戶心智模型實驗研究、網站用戶滿意度、網站信息構建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11網絡用戶信息瀏覽、信息搜索實驗研究、網絡用戶行為研究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10網絡用戶搜索行為中搜索語言的使用、搜索效果的評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9信息構建、交互式信息服務研究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3基于用戶認知心理的信息組織研究
表10國內信息搜索行為及其認知研究文獻主題細分
研究主題論文數量網絡搜索行為及其認知相關問題研究40有關網絡用戶的應用實驗研究27基于網絡用戶的信息構建研究10基于用戶認知的系統及界面設計10針對用戶的網絡信息服務研究10信息搜索中的學習問題7網站用戶滿意度評價6用戶心智模型研究4用戶實驗方法研究2(注:某些文獻涉及到多個研究主題)表11國內用戶信息搜索行為研究領域文獻所涉及期刊統計
期刊名稱文章數量圖書情報學領域期刊69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1高校學報3學術會議(論壇)論文集2技術經濟2制度經濟學研究1天津科技1光盤技術1計算機應用研究1現代教育管理1科學學研究1自然科學進展1
從以上統計數字表明,國內相關研究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因此發展與提升空間還很大,但目前已經顯示出向上的勢頭,據我們了解相關機構的一些研究團隊正在加緊步伐,積極與國際接軌,努力爭取將研究水平提上一個新臺階。
4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健美操運動的普及,健美操運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健美操以其動感的節奏和充滿青春氣息的激情吸引人們來進行運動。健美操教學在職業院校的開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的發展,健美操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的順利開展。本文以遼寧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健美操教學開展情況進行調查,旨在促進健美操運動在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遼寧金融職業學院健美操教學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為了研究健美操教學存在的問題,廣泛閱讀健美操教學的書籍,并瀏覽知網上健美操教學的論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參考。
2.2專家訪談法
通過走訪、電話、郵件的方式對遼寧省高校健美操教學的老師進行訪談,咨詢健美操教學改革的方法。
2.3問卷調查法
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健美操學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分,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有效問卷194份,有效率99.4%。
2.4統計分析法
對問卷調查所得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
3、結果與分析
3.1健美操學習興趣調查分析
表1學生健美操學習興趣調查表 n=194
學習興趣 喜歡 比較喜歡 一般 不喜歡
人數 74 65 34 21
百分比% 38.1 33.5 17.5 10.8
為了解當前學生健美操學習態度,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表1的結果來看有38.1%的學生喜歡健美操學習,有33.5%比較喜歡,有17.5%的學生態度一般,僅有10.8%的學生不喜歡健美操學習。分析這組數據,由于在職業院校中體育課內容開設有限,女同學可供選擇的課程少之又少,因此,健美操成為女學生的體育課首選,由于健美操的健身、健美功能,學生對健美操學習態度還是非常積極的。
3.2影響健美操教學的因素分析
表2健美操教學影響因素調查表 n=194
影響因素 體育場地 教學內容 教師水平 考試評價 其他
人數 60 40 48 34 12
百分比% 30.9 20.6 24.7 17.5 6.2
對學生進行了健美操教學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從表2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影響健美操教學的影響因素是復雜的,其中體育場地因素排在第一位占30.9%,教師教學水平排在第二位占24.7%,教學內容排在第三位占20.6%,考試評價排在第四位占17.5%。對這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由于學校體育場館缺乏,健美操教學通常都是在室外進行教學,由于氣候的影響,健美操教學在室外的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健美操教學內容也成為影響健美操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強調一些難度動作的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也是影響健美操教學的主要因素。很多任課教師教學手段落后,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考試評價也影響著健美操教學,由于考試的內容大多是對動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對健美操體會的考核,沒有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列入考核內容。
4、結論與建議
4.1當前職業院校健美操教學開展較好,深受師生的喜歡,學習態度積極。
4.2影響健美操教學的因素較多,主要有體育場地、教師教學水平、教學內容、考試評價等因素。
4.3明確教學理念,樹立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學指導思想。健美操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學生幾套健美操動作,學校健美操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培養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只有明確了教學理念,才能更好的開展健美操教學。
中圖分類號:C85
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新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數量分析,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將《統計學》課程列為財經類專業本、專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之一。力圖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探索各學科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并用這種規律性的解釋來研究各學科內在的規律。同時,由于統計學所倡導的尊重客觀實事,通過調查研究用實事說話,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學習、工作和科學研究精神。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1、內容日益豐富。長期以來,在我國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我國統計學界的共識。1992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國家頒布的學科分類標準已將統計學單列為一級學科。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質學科中的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如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方法、統計的基本概念、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平均及變異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抽樣調查、時間序列、統計指數等;同時也系統的充實了統計推斷的內容,如:統計數據的分布特征、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決策等。這一變化使得《統計學》的內容更適合相關實質學科的發展需要。
2、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首先、結合《統計學》的課程特點——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公式多且計算有一定難度等。如果學生不做必要的課外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本身的專業課學習負擔已不輕。其次、對于財經類專業的本、專科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求,使得學生的數學或者數理統計的基礎不是特別好,對于專科學生來說更不用說,推斷統計將是他們學習的困難。再說,《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安排在一年級或二年級第一學期,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專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計算機課程和英語課程的考證時段。如果以犧牲授課內容和降低要求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顯然有悖于《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要求。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這一課程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3、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授課內容越來越豐富;課程難度太大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授課時數大為減少(一般安排一個學期共17~19教學周,每周2~3課時);高等教育擴招后,由于師資力量一時沒有跟上,大多數學校,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這要求授課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授課內容的核心和相互關系,學會控制和駕馭課堂教學,學會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統計學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具體應用等等。作為這門學科的授課教師特別需要認真考慮該怎么辦?
二、《統計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分析
1、統計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計算量的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比如依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含統計推斷)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如何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轉向數據處理的訓練,同時還要使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教師的導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廣泛采用。
轉貼于中國論文下(一)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此外專業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讓中國人用起來不是很順手。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統極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隨處可見。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能滿足統計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統計學》教學設想
1、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整合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再比如現有統計學教材很多都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其實為了編制變量數列,我們必須輸入原始數據,EXCEL的有關程序可以得到準確平均數,哪里還有必要按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計算近似的平均數呢?那么有沒有必要編制變量數列、特別是組距式變量數列呢?有沒有必要按加權的方法計算平均數呢?我們認為有必要,但是組距式變量數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計算資料了,而是用于表現資料的分布狀況和進行分析用;加權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紹和要求學生掌握加權平均的思想,用于綜合評價分析中。
2、案例教學成為《統計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案例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推斷、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對于控制產品質量,經營決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進行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使統計學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巴就能將一門專業課程從頭講到尾。
3、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原理》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為此,需要對《統計學》考試進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不僅體現出《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還注重了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創新能力。二是考試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閉卷考試外,還在教學中用討論、答辯和小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組織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讀書報告、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