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5:18: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券商投資收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Wind資訊顯示,截至2月6日,一共有58家券商公布了2009年年報。根據《投資者報》記者的統計,盡管券商自營投資整體實現盈利,但反映券商投資能力的指標之一――投資凈收益卻出現了下降,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22%。
銀河證券虧損最多;國泰君安投資收益最厚。
同比降22%
2009年股票市場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行情,年漲幅達到80%。在這樣的背景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平均超過70%,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平均也超過50%,均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投資凈收益出現下降的,恰恰是作為專業投資機構的券商自營部門。
《投資者報》記者統計顯示,58家券商在2008年的投資凈收益為189.9億元,而在2009年卻僅有148.6億元,同比下降了22%。
上述券商中,投資凈收益降幅最大的是銀河證券,減少了7.83%;新時代證券次之,減少了4.69%;中信萬通、紅塔證券、方正證券、國信證券、國盛證券、建銀投資等其他20家券商的凈收益減少的幅度緊隨其后,大都在0.2%~0.9%之間。
為何市場上漲中券商的投資能力反而比大熊市中差?平安證券分析師田良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2008年券商不看好市場,紛紛將手中的股票賣掉,況且,有些股票如果在前幾年的低價位買進,即使2008年股價腰斬,也可能有很大的收益。2009年情況就不同了,有些券商看好2010年市場,會重倉一些股票,而這些收益都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的財務指標了。”
由于券商投資凈收益率逐年下降,其對券商收入的貢獻度也隨之下降。2007年,上述58家券商總共實現營業收入2116億元,僅投資凈收益一項業務就貢獻了24%的收入。而2009年,這些券商投資凈收益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僅有9.6%。可見經歷了2008年市場暴跌后,券商對自營業務日益謹慎,這也符合一些大中型券商穩健、保守的投資策略。
“在海外市場,券商用自有資金做自營盤的情況很少見。為了防止風險,國內券商自營的風格也會越來越保守謹慎。” 田良對記者說。
銀河墊底
去年A股呈現階段性牛市,但并不是所有券商都分享到了這頓“大餐”。在大盤上漲80%的背景下,還是有三家券商的投資凈收益發生了虧損。
其中,銀河證券虧損最多。數據顯示,公司2009年的投資凈收益為-1.5億元;其次,是中原證券(-4688萬元);第三是新時代證券公司(-2502萬元)。
針對投資凈收益虧損的原因,《投資者報》記者先后采訪了上述的三家券商。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的解釋是:“2009年的投資收益是正數,之所以凈收益出現了負數,可能由于歷史股權股票投資買賣造成的。”而其他兩家證券公司,在記者多次聯系后,直到發稿時,仍沒有得到回復。
在整體投資凈收益表現不盡人意的背景下,也有成績相對突出的券商。
國泰君安,其2009年的投資凈收益最為豐厚(34.88億元),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的廣發證券(16億元)。后面依次是東方證券(7.5億元)、申銀萬國(6.5億元)和剛上市的華泰證券(6.2億元)。
長城賬面浮虧最多
投資凈收益指標固然重要,但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也是考察券商自營業務水平的重要依據。通俗一點說,投資凈收益就是券商實實在在揣在腰包的錢,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是賬面上的收益變動。
數據顯示,東方證券的賬面價值最高,為5.2億元。即令如此,仍不能彌補其2008年過高倉位導致的31億元賬面虧損。
一個現象頗有趣:賬面價值浮盈排名第2~4位的券商,恰好是投資凈收益發生虧損的3家。其中,銀河證券賬面價值浮盈4.7億元、新時代為3.1億元、中原證券為3.1億元。
排在5~8位的依次是是興業證券、申銀萬國、首創證券、華泰證券,其賬面浮盈都在1億元以上。
和投資凈收益一樣,賬面收益也有發生虧損的券商,共有16家。其中賬面浮虧最多的是長城證券(1.7億元);浮虧最少的是廣發華福證券(50.8萬元)。
發生浮虧的還包括兩家大型券商――國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去年國信證券浮虧1706萬元,中信建投浮虧1792萬元。
國泰君安自營尚好
自營收入:102億元同比增7成
隨著2009年年報的披露接近尾聲,上市券商的成績單逐漸亮相,而反映其投資能力的自營業務收入情況也一一浮出水面。
根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截至4月20日,除海通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外,11家上市券商2009年年報已經披露。伴隨著2009年市場的強勁反彈,多數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均出現大幅增長。
需要說明的是,考核券商的自營業務,主要參照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凈收益。在此,我們以上述兩大收益之和來粗略反映券商自營業務收入情況。
其中,投資凈收益包括證券投資收益和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等。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指資產或負債因公允價值變動所形成的收益。
就證券公司而言,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升形成的利得,如自營證券的浮盈、所創設認沽權證等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下降形成的利得等。
按照上述計算方法,《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匯總結果顯示,2009年11家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02.46億元,比2008年增加43.78億元,同比增長74.62%。
其中,11家券商的投資凈收益為95.58億元,比2008年減少62.64億元,同比減少39.59%。相對而言,11家券商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卻出現明顯增加,其2009年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6.88億元,而2008年該收益為-99.54億元,2009年11家券商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增加106.42億元。
綜合看,2009年券商自營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源于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的大幅增長。
在券商主營業務收入中,投資收益的占比大幅提升。
一般而言,券商三大支柱業務為經紀、自營和投行。長期以來,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在券商營業收入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各家券商中的占比幾乎都在7成以上。而券商自營業務占比則在1成以上。
2009年,隨著市場的大幅反彈,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占比略有提升。在11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券商中,自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14.62%,而2008年這一比例為12.22%。
收入規模:中信居首國金墊底
在11家上市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增加時,中信證券繼續衛冕該項業務。
2009年,中信證券繼續維持其在上市券商中的龍頭地位,自營業務收入最多,廣發證券緊隨其后,招商證券位居第三位。
上述3家2009年自營業務收入依次為35.3億元、16.13億元和10.98億元。
中信證券2009年自營收入的兩大構成部分的收益情況分別為:投資凈收益達到34.79億元,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0.52億元。顯然,投資凈收益對其自營業務收入貢獻最大,占比98.54%。
一些規模較小的券商其自營業務收入的規模落于人后。在11家上市券商中,國金證券2009年自營業務收入最低,僅有1.47億元。國元和宏源證券則分列倒數第二、三位。
國金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如此之低,主要因其2009年投資凈收益大幅下滑。數據顯示,其投資凈收益為1.62億元,較2008年大幅下降80.12%,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比2008年增加4445.61萬元,但是仍為負數。
2008年的自營收入排行中,國金證券是繼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之后的業內老三,但是2009年投資收益大幅下滑,導致自營業務收入滑落谷底,自營業務收入排名也由2008年的第三名黯然滑落到2009年的最后一名。
收入增幅:宏源稱冠國金最低
排定券商自營業務收入規模的座次之后,我們還從其自營業務收入的增長幅度,發掘出2009年的后起之秀。
11家上市券商2009年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幅排名中,宏源證券增長最快,同比增長4113.81%,西南證券和東北證券則分列第二、三位,分別增長3086.15%和1982.87%。
從宏源證券年報可看出,其2008年的自營業務收入僅有866萬元,但2009年其自營業務收入大幅躍升至3.64億元。其中,投資凈收益為3.71億元,同比降低16.12%;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655.76萬元,其虧損同比減少98.49%。顯然,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虧損額度的大幅減少,使得其整體自營業務收入出現大幅增加。
其在年報中表示,公司2009 年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證券市場交投行情的變化,相應自營證券市值的變化以及不同時期經營行為的結果。
我們還發現,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公司在股票、集合理財產品和短期融資券上的賬面浮盈大幅增長,其中股票類資產大幅增加1719.97萬元。集合理財產品和短期融資券也分別為其帶來上百萬的賬面浮盈。
信托的投資者也叫委托人,委托人與信托公司簽訂信托合同,約定信托的期限、費用和受益人等條款。信托計劃到期后,信托公司將投資收益扣除信托公司應得的報酬或費用后,全部交由信托計劃規定的受益人支配。
與很多其他的理財產品不同的是,委托人可以與信托公司約定本身以外的另一方為受益人。信托計劃也有一定的投資門檻,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銀行信托理財
銀行信托理財是商業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開展的資產管理服務。投資者購買銀行的信托理財產品,銀行將匯聚的資金交由信托公司進行投資。由于很多信托計劃的資金門檻動輒百萬,這樣高的門檻讓投資者望而生畏,銀行推出的信托理財產品將分散的資金聚集在一起在投資信托計劃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保險理財
其實保險從廣義上來說就是理財產品的一種,但是有一種“保險理財”產品不同與一般的保險產品,因為它既具有一般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又具有投資增值的功能。
保險公司將投保者繳納的保費分到兩個不同賬戶中:保單責任準備金賬戶和投資賬戶,前者主要負責實現保單的保障功能,后者用來投資,實現保單收益。
這樣,投資者發生保單約定的保險事故時,可獲得保險賠付金額加上投資收益;如果保險到期沒有發生保險事故,則投保人獲得保費全額退還加上投資收益。
基金公司專戶理財
基金公司專戶理財是指基金公司為單一投資者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或者為特定的多個投資者辦理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具有較高的資金門檻,投資者委托的初始資產一般不能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
投資者在基金公司可以擁有專門的投資賬戶,資金交由具備基金托管資格的商業銀行托管。基金公司根據客戶的意愿決定投資的方向,并根據自身的研究和判斷選擇進行投資。基金公司定期收取資產管理費,并且可以與客戶約定,根據委托資金的管理情況提取適當的業績報酬。但在一個委托投資期間內,業績報酬的提取比例不能高于所管理資產在該期間凈收益的20%。
基金公司專戶理財的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品種。
券商集合理財
券商集合理財,也叫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種類似基金的理財產品,實質就是由證券公司管理的一種基金。投資者將資金交給證券公司,證券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把從投資者集合來的資金投資于金融市場或者其他投資領域,取得的收益在扣除管理費用之后分配給投資者。
券商集合理財分為限定性投資和非限定性投資兩種。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限定投資于國債、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債券基金、上市交易的企業債以及其他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基金的資產,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凈值的百分之二十,并應當遵循分散投資風險的原則。非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的投資范圍由集合資產管理合同約定,不受上述規定限制。
像基金一樣,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可以讓投資者申購和贖回,也叫做參與和退出,參與和退出需要繳納參與費和退出費;券商集合理財也像基金一樣定期分紅。與基金不同的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更高:一般基金的最低投資額是1000元,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的最低投資額是5萬元,而非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的最低投資額是10萬元。
券商定向理財業務
券商定向理財業務是證監會即將允許推出的一種證券公司為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或理財服務,這種服務針對中高端投資者,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類似于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享受這種服務的投資者擁有專門的投資賬戶,證券公司根據投資者本身的意愿以及自身的研究和判斷,將客戶的資金投資于不同的投資渠道,所獲得收益有投資者支配,證券公司可以根據合同條款收取管理費或者分享一部分投資收益。
在自營業務上,銀河證券再添新痛。Wind數據顯示,2009年其投資收益驚現1.5億元的負收益。在2009年A股市場漲幅達到80%的情況下,其投資收益居然為負,不禁讓人生疑。
此外,人事動蕩問題也一直困擾其身。2009年4月28日,時任銀河證券總裁的肖時慶被刑拘,半月后即被批捕。2009年9月8日,一代券商大佬胡關金在各界的猜測聲中入主銀河證券,但短短四個月后胡關金的請辭,又令銀河證券面臨新的變局。
盈利依靠經紀業務
據報道,胡關金就任銀河證券總裁后,首抓經紀業務改革。他提出新的經紀業務管理制度,核心內容為以營銷為主,經紀人的基本工資列為人力成本,但是基本工資以外的提成,歸為營銷費用。
雖然難以衡量胡關金的改革措施對其四季度經紀業務收入的影響,但從2009年度合并利潤表,也可見端倪。與2008年相比,2009年度業務及管理費大幅提升8.4%,達31.27億元。相應的經紀業務凈收入達79.17億元,比2008年增長54%。
此外,“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會計科目情況引人注意。該科目主要反映券商集合理財收益。2008年的大熊市中,銀河證券集合理財收益為2406.2元,這是個可憐的數目。但是經過了2009年的階段性牛市后,該科目反映的收益情況竄升至4180萬元,漲幅1.7萬倍,這也是個驚悚的速度。
由于經紀業務繼續保持增長,盡管經歷了2009年的人事風波,銀河證券全年凈利潤仍然達到46億元,較2008年提高了130%,在已公布年報數據的券商中位居第三,比2008年前進了7位。
撲朔迷離負收益
2009年整體利潤提升未能一俊遮百丑,銀河證券還是有三個收入類科目呈下降狀態。尤其是,投資收益巨虧1.51億元。這看起來顯得異常扎眼。
銀河證券在銷售其他機構金融產品方面有所弱化,其2009年“銷售金融產品收入”項目比2008年減少1905萬元,降幅為27%。
“其他業務收入”一項比2008年減少了1.8億元,降幅高達93%。該科目通常是核算主營業務以外的內容,主要包括開戶費、轉托管費用收取情況等,該項收入下降一定程度可以反映為銀河2009年對新開戶股民采取了優惠措施,或者2009年新增開戶數有所下降。
“投資收益”科目一般是指股權投資,主要反映自營和其他對外投資事項。它比2008年大熊市還少1.73億元,降幅高達783%。熊市正收益,牛市卻為負收益。有業內人士對此用李白的詩句形容說“直下三千尺銀河落九天”。
是自營操作不善還是其他投資項目的問題?
2月5日《投資者報》記者就此詢問銀河證券時,媒體聯絡人李波斯稱:“我們的年報尚未公布,自營業務為盈利。”而當記者拿出Wind資訊數據后,李波斯表示2月8日予以回復。
8日上午9時許,李波斯致電《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銀河尚未正式年報,不知道Wind的數據是從哪里來的。不管是投資收益還是自營收益,我們都是正的。”
“如果我的投資收益是負數的話,那我肯定‘出名’了。”銀河證券自營部門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不清楚此事。
記者旋即致電Wind公司,其客服人員回答說:“我們的數據都是直接來源于券商、基金等機構,應該不會有錯,我可以找數據員進行核實。”不久,Wind資訊的客服人員致電記者澄清數據無誤,并發來一份2009年銀河證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其中利潤表上赫然顯示2009年投資收益為負1.5億元。
據此,《投資者報》記者再次向銀河證券求證,此番銀河方面的回答是:“2009年公司的投資收益肯定為正數。如果說數據出現負數,有可能是計算了前年或更早時間的歷史成本得到。”
當被問及歷史成本是如何形成的,上述自營部門負責人以各個部門都在準備年會,沒有時間再接受采訪為由婉拒。
這團混沌之霧,只有看一看銀河對外公布其年報時能否給出更多解釋了。
“胡銀河時代”收官
“匯金公司已經正式批準了胡關金的請辭申請。”1月8日從銀河證券內部傳出這個消息。
如同4個月前胡關金任銀河證券總裁時一樣,此次的離職再次引起市場各方熱議。
“國信可以說是胡關金的國信,華西可以說是胡關金的華西,但銀河不可能稱為胡關金的銀河。”胡關金2009年9月入主銀河證券前,一位銀河證券管理人員曾如是說。4個月后,胡關金懷揣辭呈離開銀河。一語成讖。
坊間對胡離職原因的猜測有多種版本:與股東目標相左、銀河內部利益關系復雜、離開一線券商太久思路跟不上要求、壓力大過于疲憊等。“改革傷害到了某些群體的即得利益是肯定的。”一位銀河證券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自2011年其首批限售股解禁以來,山西證券就遭到多名股東減持。受此影響,山西證券股價不斷下跌。截至11月30日,其股價較上市之初已經下跌近6成。但公司市盈率并未因此而降低,目前公司市盈率在券商行業中排名第三。股價下跌而市盈率仍居高不下,這主要源自公司近年來糟糕的業績。
海鑫實業四天套現3.38億元
11月29日,券商板塊下跌7.3%。山西證券當日則大跌7.86%。自2012年10月22日復牌起,截至11月29日,山西證券股價跌幅達35%以上,比同期深成指的跌幅多了近25個百分點。在此期間股價的持續下跌,與公司第四大股東海鑫實業的減持存在莫大關系。
根據深交所數據統計,山西證券董事、海鑫實業董事長李兆會在10月30日、31日,11月1日、2日四個交易日內累計減持公司股票4669萬股,減持金額達到3.38億元。其減持數量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3.2%。在前三個交易日內,李兆會每天的套現金額均在億元以上。在李兆會的瘋狂減持下,山西證券股價持續下行。
對于大股東的大手筆減持,市場反應向來激烈,類似的情形在上市公司首批流通股解禁當日就早已出現。2011年11月15日,山西證券首批限售股解禁。海鑫實業作為減持最為頻繁股東,當天即賣出2500萬股, 套現2.15億元。次日,公司股價便大幅下跌,收盤價跌破60日、120日均線,全天跌幅達到6.28%。
除海鑫實業外,山西證券前十大股東中的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科技基金發展總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三戶等四家機構也陸續對山西證券進行了減持。
股價創新低市盈率卻翻倍
山西證券于2010年11月15日上市,首發市盈率達31.89倍。其上市后的股價僅維持了一個多月的橫盤狀態便步入了漫漫熊途。2012年11月30日,其股價跌破前期5.78元低點,盤中跌至5.49元,再次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
從上市首日12.88元的收盤價到11月30日5.7元的收盤價,山西證券上市以來跌幅已達57%。盡管股價大幅下跌,但公司市盈率卻不斷攀升,與其發行市盈率相比已經翻倍了。
截至2012年11月30,山西證券動態市盈率已達68.15倍,在19家上市券商中位列第三,僅排在太平洋證券737倍市盈率、東北證券71.5倍市盈率之后。
如此高的估值源自公司近年來業績持續不佳。其2012年三季度0.06元的每股收益是其近年業績困境的真實體現。
2012年公司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7.7億元和1.4億元,同比增長1.2%和4.5%,但實際上這一微小上漲還是由于2011年公司凈利潤下滑54%形成的利潤低點而造成的,今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還不足2010年第三季度0.15元的一半。
業績增長堪憂
2012年第三季度,山西證券單季凈利潤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幅達135%,創下上市以來單季度最高增幅,這推動了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的小幅增長。但短時暴增帶來的業績恐怕難以持續。
山西證券財報顯示,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利息凈收入和投資收益為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其中今年7月~9月單季度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和投資收益雙雙上漲,而利息凈收入則同比下降26%。
其中投資收益與證券承銷業務凈收入的對單季度業績貢獻最大,分別為2678萬元和8449萬元,同比增長115%和486%。僅證券承銷業務收入一項就占到單季度營收總額的30%。
對此平安證券分析師吳杰在其報告中指出,前三季度公司證券承銷業務收入1.14 億元,同比增長136.4%,主要原因是公司三季度單季承銷1 單IPO、4單債券業務,投行業務發力成為公司收入上漲的主要動力。
所謂商業模式,通俗地講,就是如何賺錢。就證券公司而言,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其商業模式,可稱之為“聯結資本市場”。
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中,有融資者亦有投資者,證券公司介于其中。隨著傳統業務的發展,在滿足市場需求與逐利的驅動下,證券公司的業務開始向上下游延伸。前者如開始涉足直投等類似PE的領域,以及提供財務顧問等咨詢服務;后者是指開展證券投資等自營業務,并躋身基金、資產管理乃至衍生品等領域。
近期,券商PE業務為市場普遍關注。券商PE就是券商的直接投資業務,屬于國內券商創新業務之一。2007年9月,證監會允許中信證券、中金公司開展直接投資業務試點。半年后,證監會公告稱,將適度擴大證券公司開展直接投資業務試點范圍,并給出了詳細的標準。券商的直投業務本質上就是向證券公司產業鏈上游的延伸,即先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參與到融資者――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運作中,并最終于上市后退出獲利。
就前景而言,直投業務的逐漸開展,將有利于目前券商業績過度依賴經紀與自營的局面,利于券商長期發展。
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證券公司“聯結資本市場”的商業模式,注定了其經營業績隨資本市場的波動而起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券商“靠天吃飯”的情況。直投等創新業務的開展并不能改變證券公司“靠天吃飯”的行業屬性,只能是在經營業績上尋求時間及空間范圍上的平滑。
苦樂中報
上市券商2008年中報呈業績分化的態勢。上半年中小券商凈利潤同比大幅減少,而一些大型券商業績則保持相對穩定,甚至出現增長。
中信證券(600030)200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9.13億元,同比增長2.57%;凈利潤47.69億元,同比增長13.33%。盡管沒有中信證券的中報“亮麗”,海通證券(600837)中報凈利潤基本還是與上年同期持平。
相比中信證券與海通證券,在2008年上半年A股市場熊市的慘淡情況下,其他中小上市券商的中報情況就不很樂觀了。宏源證券(000562)中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9.71億元,同比減少53.80%;凈利潤3.51億元,同比減少65.78%。東北證券(000686)上半年營業收入7.14億元,同比減少42.17%;凈利潤3.43億元,同比減少48.09%。長江證券(000783)200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59億元,同比下降33.68%;實現凈利潤6.34億元,同比下降40.08%。
不同規模券商業績之所以出現分化,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凈資本規模不同。在目前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體制下,承銷與創新等方面業務的發展,需要有雄厚資本金的支持。大券商實力雄厚,因而可以更順利地、更大規模地開展相關業務。
券商資本規模不同導致包銷業務分化的情況,在中信證券2008年中報中充分體現。中信證券2008年上半年承銷業務凈收入9.3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4.73億元增幅高達96.94%。其中,股票主承銷業務完成了新股、定向增發和配股共7單項目,合計股票主承銷金額271.45億元;公司債券主承銷業務完成可轉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和短期融資券共15單項目,合計債券主承銷金額321.33億元。
其次,收入結構不同。由于證券行業具有“靠天吃飯”的特點,業績受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較大,中小券商在收入結構方面,往往存在過分依賴經紀與自營業務的情況,從而加大了自身的經營風險。
由于宏源證券自營業務出現巨額虧損,經紀業務同比減少36%,兩項主要業務表現不佳,從而導致2008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65.78%。盡管宏源證券投行業務漸有起色,但仍屬起步階段,目前所貢獻的利潤有限。情況稍好的東北證券,其2008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減少48.09%,其中參股銀華基金獲得較為可觀的投資收益。2008上半年,東北證券長期股權投資收益5287萬元,同比增加60.75%;其中,對銀華基金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計算取得投資收益4524萬元。與東北證券相比,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的業務結構更加多元化,2008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費收入16.33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6.35億元。
可見,業務結構越是多元化,其抗風險能力也越強。而大型券商往往在業務創新方面走在前列,其中既有自身資本實力的原因,也有政策傾斜的因素。
第三,大券商具有的金融控股管理架構與其所發揮的協同效應。大券商往往起步早,在資源整合方面獨具優勢。比如,大券商可以建立包括證券、基金、期貨、專業投資銀行與證券研究所在內的證券控股集團管理構架,從而發揮業務協同與規模效應。
另種分化
就2008年上半年券商業績而言,存在著兩種層次的分化:一是龍頭券商與中小券商由于規模不同所產生的業績分化;二是由于不同券商對大勢判斷與操作風格的不同,所導致的自營業務方面存在的分化。
東北證券2008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未出現巨額虧損,營業收入為-1473萬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收益9541萬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1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方面,東北證券2008年上半年“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凈增加額”為1.50億元。可見,東北證券于上半年適時進行了減倉的運作,取得了可觀的投資收益,從而抵補了隨大盤下跌所導致的存量證券投資上出現的巨額浮虧。
除了適時減倉外,調整自營業務的投資品種結構,也是熊市下的一種操作風格。
長江證券2008年6月末交易性金融資產總額27.92億元,其中債券19.82億元,占比70.97%;而年初交易性金融資產總額21.49億元,債券10.75億元,占比50%。也就是說,在2008年上半年A股市場大跌的過程中,長江證券適時轉變了證券投資的結構,加大了收益固定、價格穩定的債券類的比例,從而較好地控制了自營業務的風險。當然,導致長江證券自營投資結構變化的,也有股票投資縮水的因素,但加大債券投資規模是主要原因。這從股票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2.04億元,以及債券投資絕對額的增加上便可以分析得出。長江證券也在中報中介紹: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比年初數上升29.93%,主要系本期公司擴大了債券投資規模所致。
準則樣本
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對公允價值的引入主要體現在金融資產與投資性房地產兩個方面。金融資產可以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新準則規定,兩種金融資產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影響券商業績的路徑卻不同。具體而言,隨著大盤的波動,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浮盈或盈虧,都會通過“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體現于券商當期業績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浮盈或盈虧先是計入資本公積,只有出售時才轉入投資收益,進而體現于當期業績。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會計準則至今,適逢中國A股飛漲至牛市巔峰,又回落于熊市的慘淡,這使得券商在自營業務方面充分演繹了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以及公允價值計量所導致的金融資產與業績的波動。
分析2008年上半年券商的中報,我們發現,在新會計準則影響方面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在牛市的環境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浮盈往往起到業績儲備的作用。而在2008年上半年的熊市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開始出現浮虧,進而開始出現待消化的未來利潤的包袱。
長江證券2008年6月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成本6.10億元,公允價值4.58億元,扣除年初的減值準備2660萬元,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存在浮虧1.26億元。
胡松認為,通脹對股市的影響是積極的。一定幅度的通脹會表現為企業盈利的增加、就業增加和收入增長,經濟復蘇的基礎也會不斷牢固,整個基本面也會出現向好的趨勢,因此,股市在一定時期內就會出現相對堅實的基礎。在通脹預期或者通脹率幅度不大的狀況下,金融行業很明顯具有抗通脹的功能,現在來看是一個明顯的利好。
從目前來看,市場上的資金很充裕,更多的是對政策的擔憂。7月份起,市場為了一點信貸增量的變化而表現出較大的波動,與其說是對流動性的擔憂,不如說是對政策變化的擔心,換句話說,市場上缺乏的是以擔憂為基礎的信心。
銀行:盈利增長有保證
銀行的收入結構由3塊組成:凈息差、服務手續費和投資收益。
凈利差方面如果通脹率繼續上升,銀行的名義利率(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一定會上升,同時,在名義利率上升的情況下,存貸利差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凈利差也會快速增長,銀行的利息收入必然會增長。
服務手續費(或表外業務)這一塊跟通脹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如果通脹率繼續上升,手續費也會調整。無論通脹是否發生,這一塊業務將是銀行未來利潤穩定增長的來源。
投資收益無論是對實體的投資,還是對資本市場的投資,都將會增長。而且,在通脹預期確定的情況下,實體經濟投資收益的增長率是要大于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增長率。可以肯定地說,2010年銀行凈利潤會有一個大的增長。
可將銀行分為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3種類型。國有銀行中建議關注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股份制銀行中建議關注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建議關注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和北京銀行,見附表。
工商銀行該銀行的特點是信貸資源的獲得能力非常強。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信貸量的增長,第二是信貸資產質量的穩定。營業網點巨大,手續費收入的增長比較穩定。目前工行致力于成為全球性的銀行,投資收益也非常可觀。工行的收益增長彈性不是最大的,但它的亮點在于穩定性。
建設銀行相比于其他國有銀行,它的特點也非常鮮明。最擅長的地方在于固定資產投資。得益于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在搶占資源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建行的創新能力近年來有了很大提高。
招商銀行盡管受到永隆事件的影響,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但并購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掩蓋其在中國銀行業中創新能力強的特點。無論是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還是對現有產品組合打包的能力創新,表現都很鮮明。并且占據了以廣州、香港為龍頭的地緣優勢,這對未來利潤的增長有很大的改善。一旦消化永隆事件的影響,它的增長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浦發銀行網點和業務的60%集中在長三角地區,該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的龍頭,其重要性顯而易見。這將為浦發銀行增加盈利、降低風險帶來較好效果。加之良好的激勵體制,2007年至今,浦發銀行資產規模增長了100%,且資產擴張和雙率下降并存。
城市商業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和北京銀行各有特點。寧波銀行利潤增長的彈性較大,南京銀行更值得關注,盡管相對后發,但依托的主體與寧波銀行不同,它有聚合全省的能力,收入增長彈性會更大。北京銀行正處擴張期,期望其收入增長比較醒目可能有一定難度。
證券:實體經濟向好是基礎
證券業也是傳統型的盈利模式,最主要的是經紀業務。在通脹預期下,企業基本面向好意味著交易活躍和交易量放大,自然會給券商帶來較高收益。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企業融資的沖動會進一步釋放出來,成交也能為券商帶來可觀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券商可以做直投,創業板的開通為券商投資實體經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另外自營業務表現會分化。整體來看,券商收益增長有較好的保障。
中信證券處于龍頭地位,在承銷、資產管理有優勢,同時中信金融控股集團的背景等都為其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也存在一些擔憂,那就是自營業務表現平平,能否有起色還有待觀察。另外,總部南遷使客戶結構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會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長江證券近期又增發了30多億元,公司目標是在不長的時間內,進入行業前10名,這就意味著收入增長彈性會進一步提高。
招商證券相對而言估值過高。與招商銀行相似,招商證券的創新能力很強,這種創新能力為業績的增長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保險:收入來源穩定
對于保險來說,越是經濟出現波動,保險收入來源就越穩定,主要表現在保費收入上。保險公司的收入來源很簡單: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保費收入由于經濟的不確定性而增加,投資會由于經濟的再次繁榮而得到收益,抗通脹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
平安保險與其他的保險公司比起來,平安的治理結構有很大的差異。平安這種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模式方向是正確的,證券、銀行、保險主營業務交合增長是鮮明的特點。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投資收入方面有很大沖擊,但未來在投資方面會更加審慎,投資收益會有較好的保障。目前介入深發展,借助金融控股的平臺,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通道中,相信平安的利潤增長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謹防變數
面對通脹預期,盡管金融板塊展現利好,但也存在一定的變數。
在本輪行情中,券商板塊表現搶眼。從財務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券商業績增速達到60%,在全部行業對比中處于前列。而未來,伴隨著行情持續向好,按照我們的判斷,券商的業績會出現翻番的行情。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券商仍以傳統經紀業務為主,這塊業務占比可能下降到30%的水平,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這屬于比較穩定的水平,下降空間有限。從兩融業務來看,信用交易十分活躍,傭金水平非常高,整體來看,交易傭金占比會向上走;二是從券商轉型的另一塊業務來考量,從原來以通道業務為主轉向資本的中介業務,實際上類似銀行貸款的息差。監管層也非常支持券商增加杠桿水平,比如華泰證券近期就出臺了近千億融資計劃,融資主要用在兩融資金這塊,隨著降息通道開始,融資成本下降,息差會相當穩定,未來對券商的業績貢獻非常可觀;另外,新三板、注冊制會給券商帶來更多投行業務,收益也被看好;最后,今年整體市場轉暖,券商投資收益值得期待。綜合來看,券商基本面非常扎實,未來隨著券商由原來的經紀業務轉型為綜合業務,前景可觀。
從銀行的基本面來看,此前市場更為關注不良貸款。事實上,在中國,銀行利潤增速很高,但是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的風險則被放大,未來隨著行政干預的減少以及利率進入下降周期,市場對于房地產風險的擔憂會大大緩解。而從撥備來看,銀行也持非常謹慎的態度,未來甚至可能會有一些不良貸款轉回,因此銀行業的未來預期也較好。
在這輪行情中保險相對券商而言漲幅不足。從基本面來看,保險投資收益主要來自股債,投資端的收益會超過預期。之前壓制保險股估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非標資產的風險,但從幾大保險公司我們了解到,非標資產的投資其實有著非常嚴格的風控。此外,今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明顯,未來機會較大。本輪行情中保險漲幅與銀行差不多,但保險投資價值可能會高于銀行股。
整體來看短期雖然金融股經歷大幅上漲,但拉長周期來看,券商板塊整體漲幅仍明顯弱于業績增速。因此從估值來看,券商板塊仍具有上升空間。綜合來看,無論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金融行業都具備較大投資機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寬松貨幣政策加碼的要求繼續存在,降息周期將開啟,去杠桿過程也會加速,金融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回顧05、06年的牛市,首先是金融股然后是強周期的品種輪番上漲,因此至少明年我們仍非常看好銀行、券商等大金融板塊的走勢。
1、主動投資偏股型基金收入結構分析
2010年基礎股票市場寬幅震蕩,整體成下行走勢,上證指數全年下跌14.3%。然而主動投資的偏股型基金通過積極的管理,依然獲得了正收入合計約659億元。其中股票投資收益、債券投資收益、股利、債息、存款利息收入等部分均為正值,合計1,452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合計-802億元。股票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影響主動投資偏股型基金業績的主要收入指標。2010年底偏股型基金股票投資收益合計1,302億元,占全部正收入的89%,遠遠超出其他項目所實現的正收益(合計159億元)。然而由于市場下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802億元,吞噬了55%的正收益。
2010年,在主動投資偏股型基金的其他收入來源中,股利收益93億元,依然構成次要收入。上半年,受基礎股票市場大幅下跌影響,基金整體收入為負,大部分體現在公允價值變動的損失。然而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主動偏股型基金依然通過選股和擇時,錄得了一部分正的股票投資收益。來源的主要部分,占比58%;債券利息收入次之,實現收入35億元占比,22%;債券投資收益7億元,占比5%;存款利息收入15億元,占比10%。與09年相比次要收入結構有所變化:債券投資收益占比降低,股票紅利收益占比提高。隨著下半年股票市場觸底反彈,主動投資偏股型基金把握市場機會,通過主動交易積累了更多的股票投資收益,同時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也有很大改觀,由上半年的-3,404億元減少到年底的-802億元,而總收入也由負轉正。
2、低風險低收益基金收入結構分析
債券型基金2010年實現收入合計約71億元,較09年48億元大幅上升48%。其中債券投資收益13億元;債券利息收入26億元;股票投資收益33億元;以上三項收益構成了本期債券的主要的正收益來源;然而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億元,吞噬了約5%的全部正收益。貨幣市場基金2010年實現收入合計約31億元,較09年40億元下降約8%。其中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債券利息,該項共收入16億元,占全部收入的53%,較去年57%的比例略有下降;債券投資收益3.1億元,占全部收入的10%,較去年19%的比例大幅下降。
本期利潤分析
2010年上半年基礎股票市場震蕩下行,6個月期間內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了28.32%。基金業總體的利潤總額為負。進入三季度,市場開始全面反彈。7月至12月期間,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了22.05%,基金經營業績開始明顯好轉,各類基金下半年的當期利潤均為正值。
全年來看,基金市場總體下半年的利潤彌補了上半年的虧損。2010年基金業總體的利潤總額為12.8億元,其中有1093.5億元是本期利潤扣減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的凈值,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080.7億元。
從收益分配的角度看,2010年,基金整體實際發放紅利的數額,即表3所列的“本期向基金持有人分配收益產生的基金凈值變動數”,共計1152.2億元。截至2010年年末,基金整體的可供分配利潤為1242億元。
具體來看,2010年封閉式基金共錄得36.6億元的本期利潤,期間已實現收益為正,約92.6億元,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表現為55.9億元的浮虧。若與2009年399億元的經營利潤相比,封閉式基金2010年的經營業績大幅下滑。截至2010年12月31日,封閉式基金總體的可供分配利潤為65.6億元。
2010年股指先抑后揚,全年來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都取得了正的投資收益。2010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經營業績共計225.1億元,其中978.6億元是已經實現的凈收益,剩余的-753.5億元為未實現估值增值。其中,其中股票型基金的本期利潤為14.8億元,期間已實現收益約為486.7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共計-471.9億元。而2009年股票型基金的本期利潤、本期利潤扣減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的凈值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4090億元、788億元和3302億元。經營業績明顯轉差,主要是由于基礎股票市場的回調。
與股票型基金相似,混合型基金2010年的經營業績也明顯轉差,本期利潤共計210.3億元(2009年為3141億元),其中491.9億元(2009年963億元)為已經實現的凈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部分為-281.6億元(2009年2179億元)。被動投資基金2010年度的經營業績欠佳,傳統指數型基金和ETF的本年利潤均為負值,分別為-280.0億元和-81.9億元,其中已實現凈收益分別為-56.9億元和-42.5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223.1億元和-39.4億元。
低風險基金的本期利潤均為正值,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保本基金、和絕對收益基金2010年的經營業績依次為56.7億元、22.3億元、11.2億元和23.0億元。
換手率與費用結構
1、基金股票資產換手率降低
2010年全年基金的股票交易總金額約7.5萬億元,較2009年全年下降6.08%。以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期間均值和股票交易量可以估算出基金的股票資產換手率。2010年全年,基金整體的股票資產換手率約為215%,與2009年的273%相比明顯下降。2010年股票指數大幅波動,A股市場呈現大小盤股結構分化的投資機會,基金的股票交易意愿較弱,換手率明顯降低。
2、整體費用上升
2010年全年,基金市場總規模從09年年底的2.7萬億元縮水至2.5萬億元。但基金規模的變化并未使基金運作的各項費用明顯降低,2010年全年基金經營費用合計493億元,同比上升3.35%,其中管理費和托管費上升,交易費用、銷售服務費等下降。由于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采取固定費率、按日計提的方式,而2010年全年的基金日均資產規模與200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約9%,因此,基金支付的管理費和托管費同比出現上升。
管理費
以基金作為主體支付的管理費用,正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管理費收入。2010年全年,基金支付給基金公司的管理費總計302.1億元,同比增長5.94%。
托管費
2010年全年,基金支付托管銀行的托管費用總計53.27億元,同比上升5.82%。以銀行口徑來統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的基金托管收入在5億元以上。在十四家托管銀行中,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基金托管收入同比增幅較大,超過了10%。前五家托管銀行的基金托管收入占比約91%,與2009年基本持平。
交易費用
2010年全年,基金公司總計支付券商傭金約62.4億元。由于基金同期交易總額下降,總體傭金費用同比也下降了6.64%。從券商口徑來看,與2009年相比,大部分券商的基金傭金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從分布格局來看,各家券商的基金分倉傭金差距仍然較明顯。
持有人結構變化
2010年以來,伴隨著A股市場大幅波動,各類型基金的投資者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截至2010年12月底,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較高的基金類型以ETF、封閉式和貨幣型為主。這三類基金中,機構持有比例平均都在50%以上。2010年全年,ETF、封閉式、指數型、股票型、混合型和QDII的機構持有比例小幅提高,而貨幣型、債券型和保本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則略有降低。2010年12月底,機構持有比例最高的品種是ETF,從2009年同期的54.67%連續提高至65.14%,上升了10.5個百分點,其中下半年上升7個百分點。
對于一些新基金公司的產品或是新發行的基金,“FOF”投資經理都會非常謹慎對待。
2、“FOF”投資關注:
較重視基金的歷史業績,以及是否穩定,在同期市場低迷時的虧損程度。
2006年中國股票市場的火爆,使基民們大獲全勝,但是面對年后大盤的大漲大跌,投資者的心情也是起伏不定,天天利好和不利的消息,總是讓基民喜憂參半,現在老百姓對投資什么基金也越來越沒有把握。其實我們要分得資本市場的收益,除了借助基金經理的專家理財外,還有一個新的選擇――投資基金組合產品FOF。
在2006年四季度,光大陽光2號FOF收益達到了52%,超過了表現最好的股票型基金51%。當然FOF并非沒有風險。只是不同的FOF產品風險不同,如要選擇到適合自己的FOF,一定要看清相應投資條款――投資范圍和比例,管理人特別參與條款。
FOF,英文全稱為fund of funds,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它誕生于1990年的美國,一般投資者面對當時美國的8000余只共同基金,早已頭昏眼花,這時一種專門投資基金的特殊基金(FOF)應運而生。
目前國內基全市場歷經短短6年的發展,從開始的封閉式到開放式,從股票基金到債券基金、傘型基金、保本基金指數基金、LOF和ETF等,規模已經達到300多只基金。而2006年股票型基金最高收益率為182.22%,最低為55.14%,兩者相差3倍多,你怎么能保證不會選到收益率只有55.14%的基金呢?那么FOF幫您做出明智的選擇!
FOF收益超過跑得最快的基金
招商證券的“基金寶”是國內的第只基金組合產品,屬于創新試點券商的集合理財計劃。2004年2月至年底,招商證券使用封閉式基金選擇策略構建的模擬組合,獲取了超過12%的超額收益。股票市場很迷茫的2005年,招商證券“基金寶”實際收益率達到了10%,遠超過基金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說是封閉式基金助推了國內第一只FOF業績的穩定增長。
而在2006年第四季度,FOF再次為投資者帶來了輝煌,光太陽光2號第四季度的表現優異,收益達到了52%,超過了表現最好的股票型基金51%。其投資經理卓先生也明確表示,是封閉式基金做了很大的貢獻,由于沒有倉位比例的限制,可以靈活配置大量的優秀封閉式基金才取得非凡的業績。
天相投資顧問公司也認為,2007年封閉式基金價值回歸仍在繼續,春節后封閉式基全集中全面分紅、今年多只基金到期以及接下來可能推出的創新型封閉式基金,這些因素令封閉式基金占有較高份額的“FOF”還可能會異軍突起。
你該怎樣選擇FOF
目前市場規模比較大的“FOF”是券商的集合計劃產品,總共涉及的資金量達到幾百億,收益也是差別很大。
各種“FO”在投資范圍,投資門檻,費用等條款上有很大區別,你要選擇適合自己的“FOF”一定要看清楚集合計劃如下主要條款
第一關鍵條款――投資范圍及投資比率的區別
四大券商除了投資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和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外在投資類別和比率上還有很多不同。
投資范圍及投資比率決定了“FOF”的風險,一定要在購買前有所認識,首先是投資品種的區別,比如投資股票,風險還取決于行業分析 交易時機等因素,而申購新股中簽率雖只有1.5%,如能成功,收益至少30%以上,這都會得到偏好高風險的投資者青睞。光大證券的陽光2號約定“持基金倉位亦無明顯限制”,投資各種類型的基金比例可以從0~00%,為更靈活配置基金品種創造了條件,從這個角度說,是較“純”的FOF,是基民的好選擇。
第二關鍵條款――集合計劃設有管理人特別參與條款
存續期內,各券商有最低總收益率的承諾,也在業績分成等方面有不同的解釋。
例如:國信證券金理財,要求管理人到期返還管理費對投資者予以補償,分紅收益分配比例達95%(業內最高),且不參與業績分成。華泰紫金2號、招商基金寶和光大陽光2號分紅都由客戶優先受益,如沒有達到預定收益率,管理人用自有資金參與本計劃的投資收益補償投資者,參與本計劃的投資收益如未達到最低收益率由公司自有資金補償完畢為止。
但招商基金寶和光大陽光2號還有細節區別:招商“基金寶”管理人以持有份額享有同等參與收益分配的權利,會在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部分提取30%作為業績報酬。“基金寶”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0多億,超額分紅對管理人也是一種激勵,因為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保證公司有收益,而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種保底的保證,這可能也是券商中的“FOF”占有市場規模最大的原因所在。而光大陽光2號不參與業績分紅,為的是要給投資者更大的回報,當然如果運作不好,對投資者來說風險也要自己承擔。
另外,還有參與費、退出費,最低投資額、最低退出額等的區別,這些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介中都作了明確說明。
但是投資者如果是長期投資券商FOF,就要衡量FOF產品優劣,此優劣的重要指標就在于其管理人的基金評價能力,這種能力在各券商的投資策略上還有細微區別。招商“基金寶”投資經理認為,基金超額收益的原因、近期投資組合的流動性以及基金公司的穩定和規范是“基金寶”鎖定目標的重要因素。而光大陽光2號卓經理認為選擇基金,更需要關注好的基金團隊,比如股東實力、高管投研團隊的穩定性和公司內部的合作和諧程度等因素。
根據不同的基金組合產品以及表現形式不同,目前在中國的FOF市場上有券商的集合投資計劃,保險公司的投連產品,信托公司信托計劃和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
券商的集合投資計劃中的FOF,每只的規模基本都保持在20~30億,總體規模也達到近百億,是市場的寵兒。其他金融機構的FOF規模雖小,運作也各有特點。比如保險公司的“FOF”,除了有保險的保障功能外,還兼投資功能,如瑞泰的投連險,規模在5億元,2006年的成長型賬戶收益率超過了100%,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喪失了投資的流動性。一旦退保,除手續繁瑣之外,會扣除一定的手續費,如投保年內退保手續費高達投資賬戶的10%。另外,兩家信托公司的FOF規模也就千萬,但投資經理看中高折價率的封閉式基金,認為在兩到三年內,要到期的封閉式基金會有不錯的收益,存在很大的基金套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