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護理專業綜述模板(10篇)

時間:2023-06-11 09:10: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理專業綜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護理專業綜述

篇1

一、涉外護理教育的產生及其意義

1.國際性護理人才短缺

發達國家護士短缺已持續數十年,雖然各國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干預,但忽視短缺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并呈現周期性的變化,美國專業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2001年美國護士的 缺口接近13萬人,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萬人;英國、愛爾蘭等國家也同樣存在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2],護理人員如此匱乏使得這些發達國家把眼光投向中國,這就為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就業機會。

2.國內就業壓力大

由于近年來護理院校的不斷擴招,護理人才倍增,同時護生所面臨的就業情況也就日益嚴峻,我們選擇人才輸出,這樣既可以解決國外人才短缺問題,也可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即具有普通護理專業學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素質,同時又具有適應涉外護理崗位的專長,在獲得相關國際資格證書之后,可以在國外從事常規護理工作的高素質國際型護理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1.國際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

隨著護理觀念的更新和護理模式的改變而不斷調整,國外護理教育的課程體系打破了原有的學科體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為核心的課程模式轉變。減少了醫學專業課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課程和交叉學科課程的比例,讓學生了解影響健康的心理 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充分體現了護理專業以人為本的特點和護理的人文主義精神[3]。

2.國內各院校涉外護理人才培養

一是主要表現在強化涉外護理專業外語特色上,增加外語學時,增設專業外語,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二是部分院校增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 適當增加符合國際慣例方面的課程。三是在一些研究與實踐中課程按照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對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優化重組,提高了實踐學時比例。四在涉外護理課程設置研究中,注重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重視素質教育[4]。

三、涉外護理班外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安排

1.存在的問題

1.1外語基礎薄弱。由于學生入學時的外語成績相對薄弱,并且外語成績的提高需要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外語的毅力不夠,有很多學生盡管十分想出國就業,但是由于外語考試的分數達不到相應國家的要求,這是導致許多同學不能出國的一個主要原因。

1.2 外語教師不足。想要提高學生的外語成績,一定要有相應的外語教師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督促作用沒有充足的外語教師,使得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學習效果欠佳,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涉外護理外語教學質量不高。

1.3缺少教學經驗。目前,涉外護理教學中的公共英語和護理專業課教學任務分別由外語專業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承擔,由于外語教師對于護理專業知識并不熟悉,護理專業教師的外語水平還普遍達不到―個較高的層次,難以勝任專業外語的教學。這使得學生在外語和專業知識學習時不能做到很好地結合。

2.改革措施

2.1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 改革教學方法。根據涉外護理專業的特點設置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運用模擬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術基礎上虛擬情景構建, 在技能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中實施“體驗式教學”,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等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涉外護理師資標準,通過聘請專家講座、建立國外導師制、鼓勵教師參加國外護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相應學歷教育、國內外培訓、臨床實踐等方式,更新教師教育思想, 改善教師知識結構,使其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接軌,并在分配上對涉外護理教師采取傾斜政策。常年聘請外教,加強英語教學。

2.3突出涉外護理特色,注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英語課程分為公共英語(公共基礎課程)和護理英語(專業課程)2 部分,分別占總學時的17.06%和4.66%;另外,增設英語國家概況課程,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一般情況,掌握英語國家的社會基礎知識,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出國就業的熱情。

2.4體現與國外護理教育的接軌。通過開設英語國家概況、社會學基礎、家庭護理等課程,加強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和法規意識、人際溝通能力,專業課程在把握國內高專護理教學內容主體的同時,增加國外較為常見疾病的相關護理。

四、涉外護理班雅思培訓

1.目前我校雅思培訓安排

現階段我校的學生進行雅思培訓是在第二學年的7月份,之前學生并沒有開設任何關于雅思的課程,只是在7月份才開始進行專項的雅思培訓。

2.改革建議

在新生一入學就開始進行雅思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盡早的了解什么是雅思,并主要針對雅思考試,使學生繼續加強和鞏固公共英語的學習,掌握考試技巧及規則,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努力達到雅思5.5以上水平。

篇2

1實施科學護理管理

一是完善護理質量三級管理體系。⑴完善組織構架。2015年把大科護士長納入護理部行政管理,分設臨床保健護理、質量控制、畢業后教育三個專業質控組,逐步實現精細化護理管理,強管理保安全。⑵明確各級護理管理崗位職責。建立護士長行政管理考核機制,持續提高我院護理管理水平。二是推進護理人力資源科學管理。(1)實施護理人力資源全院調配。成立應急機動護士庫,全面實施N2級以上(包括N2級)臨床護士輪崗轉科強化培訓,在提高護士個人綜合服務能力的同時,滿足院內緊急情況下的護士調配需求,提升個人職業價值。實行新進護理人員先在院內各護理單元輪轉,一年后確定科室制度。(2)深入貫徹落實《衛計委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不斷完善我院護士崗位管理相關規定。(3)完善并實施護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護士的工作業績考核、職業道德評定和業務水平測評。護士的個人收入以護理服務質量、數量、技術風險和患者滿意度為主要依據,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術性難度高的臨床護理崗位傾斜,體現同工同酬、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充分激發每一位護士護理服務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三是著力護理安全管理。(1)認真落實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做到發現一例、報告一例、處理一例、整改一例,人人得警示受教育。(2)加強核心制度的落實和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物、薄弱時間段的管理。(3)完善護理查房、會診、病案討論制度并作為今年每月護士長管理重點檢查項目。四是優化培訓。(1)加強護理管理人員培訓。年內完成所有科室護士長省級管理崗位培訓,以提高他們業務能力。(2)加強??谱o理、急診急救技能培訓、應急預案演練。年內擬組織精神科、老年科、急診、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新生兒監護理??萍夹g等護理人員參加省級??谱o士培訓。(3)加強新護士、在崗護士培訓。護理部年組織對新上崗護士和在崗護理進行實崗前培訓、崗位規范化、三基三嚴培訓。(4)不斷更新護理新知識,了解行業新進展,有計劃的選送部分護士參加省級專題學習和參觀學習。

2多舉措持續改善臨床服務

一是扎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1)加強服務意識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動服務的理念。以單位為家,視病人如親人,讓患者及家屬切身感受到、享受到與其他醫院不一樣的、一流的溫馨的家的服務。(2)加強優質護理內涵建設。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扁平化責任制整體護理。逐步完善護理人員分級管理機制,明確分層設崗以護士能力為主要評價指標,同時參考護士的工作年限與學歷、技術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潛質的護士脫穎而出,使合適的人在最合適的崗位上,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3)提高專科護理水平。臨床護理服務充分突出專科特點,各護理單元執行??谱o理常規,??谱o理技能運用專業技術知識,對患者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進行康復鍛煉,促進功能恢復,提高??谱o理服務水平。(4)創新護理服務模式。積極開展延伸護理服務和有保健特色護理服務。A、優化門診導醫服務,將有一定急診、急救識別、處理能力、熟悉院內科室設置、診療、檢查、出入院等流程的護理人員調整到門診醫導崗位,對醫導護士進行相關培訓;護理部將醫導質量納入管理。B、實施由病區科主任及護士長隨訪出院患者及家屬,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邀請患者家屬參加“優護明星”選舉。C、通過網絡平臺,為服務象提供更多、快速、直接醫療保健護理服務。D依托我院健康體檢??铺厣珒瀯?開展“家庭式護理服務”不斷提升我院知名度。二是持續改進護理服務質量。(1)落實《四川省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試行—2014年版》包括通用標準和??茦藴?個部分共36項標準要求,指導和規范今后一段時期內院護理質量管理與質量改進。制定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制度、質量標準、考核標準、考核辦法、重點部門管理標準與措施,對其執行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分析、反饋、評價,不斷改進工作,切實保證護理質量。(2)改進質控方式。實行護理三級管理、三方評價和臨床護理質量控制手冊管理?!稑藴省分?6個質控項目,每月按自查、講評、總結、改進的流程進行科內質控,護理部進行終末質控,督促科室自查整改,按PDCA程序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3)落實醫療保健機構優質護理評價細則要求。實現優質護理全覆蓋。繼續開展優護先進科室、優護明星等評選活動。⑷改進護理部工作作風。認真執行主任聯系科室蹲點制度,深入科室,指導督導工作,幫助科室及時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順利開展。

作者:蔣瓊華 陶姝君 單位: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

篇3

1、多學習:向經驗豐富、工作突出的護士長學習,學習她們的工作經驗、工作方法;向外院護理同仁們學習,學習她們的先進管理機制、排班方法、工作狀態;向科里的護士們學習,學習她們工作中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

2、多與其他科護士長溝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發現工作中的隱患,隨時調整工作狀態,跟上醫院的步伐。

3、實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關心體貼科里的護士,有困難主動幫助。在工作中嚴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人而異,充分發揮每一名護士的優點,調動護士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護理管理,嚴把護理質量關,確保護理安全

1、要求護士嚴格遵守護理核心制度、各項規章制度及各項操作規程,嚴把護理質量關,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做到事前有評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進。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工作按標準完成。

2、充分發揮護理質控小組的作用,調動質控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與責任心,能夠做到主動承擔檢查責任,幫助科里同事共同進步。

3、親力親為,切實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總結,使護士自覺提高護理質量。

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強化基礎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以來,加強基礎護理服務,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為患者解決難題。

2、彈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方便為患者提供服務。通過彈性排班,不但減輕了護士的工作負擔,更主要的是解決了患者晨晚間護理、上午處置晚、患者對責任護士不熟等實際問題。

3、加強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搶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訓。人人達到面對重患不慌張,搶救配合有章法。

四、“三基三嚴”培訓及帶教工作

1、按科室計劃,每月進行兩次業務學習,一次技能培訓,并按時進行理論及技能操作考試。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考評、有總結。

2、嚴格要求護士按規范書寫,及時檢查并改正發現的問題、錯誤,不斷提高書寫質量。

3、嚴格要求實習生,按計劃帶教。

五、加強院內感染的管理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科室感染質控小組按計劃進行檢查、總結、記錄。

2、按醫院感染科要求,定期進行院內感染知識培訓。

六、打造普內科自己的護理品牌——細微之處現溫情

普內科經常有腫瘤晚期的患者住院,這樣的患者不但身體狀況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慮。在護理這樣的患者的時候,護士們往往會更加的小心和細心。一個簡單的操作,在別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鐘,但在這樣的患者身上卻要花上半個小時。每次護士都是一身汗卻毫無怨言,帶給患者和家屬的都是善意言語和理解的微笑。

七、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篇4

儒家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居于儒家倫理思想之首,是維系家庭和社會和諧關系的道德準則。一直以來,中華民族號稱禮儀之邦,其實質是以孝行為為基石[1],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基本的道德觀念,體現了仁、禮、德,正如中國歷史學教授錢穆所說,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其他的一切德行都根源于此。護理學專業創始人南丁格爾在十九世紀就指出,護理專業是充滿仁愛的特殊職業。目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因護理工作繁忙忽視倫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不滿意,甚至引起護理缺陷和糾紛,影響護理人員的公眾形象。護理人員倡導孝文化,是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的內在素質要求,也是人文關懷在護理臨床工作中的作用、價值、地位的具體體現。

一、我國護理專業護生人文素質現狀

我國多年護理教育只重視護理專業知識的灌輸和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往往忽略護士人文素質的養成教育,導致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的人際溝通交往能力、心理素質等相關人文素質較差[2],在忙碌的護理工作中更易出現護患糾紛。文獻調查顯示78%的護士對護理人文文化知之甚少;91%的護士在校期間未接受過規范的護理人文課程學習[3]。護生在護理技術操作中缺乏護理人文關愛,與患者溝通不良。

二、孝文化在護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研究的必要性

孝文化與護理相關研究主要是體現在人文關懷方面,即教育思想與護理課程設置及管理模式方面,加強護生對孝文化的理解[5]。中國人口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全國老齡委辦公室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3億,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6]。加強發展老年人護理康復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更加急切的需要一只具有高素質、高文化的護理專業隊伍,也對護理教育人文文化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我國的護理教育只注重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忽視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文化能力的培養和發揮[7],護生在護理操作技能中缺乏護理人文關愛的情感,與患者溝通效果不佳[8],雖然在護理實驗教學中重點強調了告知操作注意事項和解釋目的的重要性,但護生在實訓中往往生搬硬套,呈現的是機械化、刻板、語言生硬缺乏情感的人際溝通,體現護理人文關愛不夠[9]。據統計在護理缺陷中,大約有55%是由于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較低和敬業精神缺失所造成[10]。國內外研究[11]表明:在護理操作技能中實施有效護理人文關懷,可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和家屬對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2,13],也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崇尚儒家百善孝為先思想,實施護理人文關懷教育,為臨床培養具備護理人文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現代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孝文化在護士人文修養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施方法我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大一學生(第一學期)凸顯護士人文素質的課程《護士人文修養》中,對涉及護理倫理和人際關系等人文素質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刻的講解、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編印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通過網絡發給學生閱讀,強化理念。研究的對象是15級護理專業學生,隨機對300名護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護生第一學期完成《護士人文修養》的理論教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已經融合教材,完成灌輸和理論部分的深刻講解,將編印的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借助信息化設備傳給學生閱讀,如網絡QQ等,不斷增強孝為先的理念。第二、三、四學期實驗組護生將分別進行課程《基礎護理技術》Ⅰ、Ⅱ、Ⅲ的學習,在護理實驗教學中進一步進行“百善孝為先”思想的干預,同期通過《當代學生孝觀念現狀調查問卷》、《護理專業學生孝為先思想綜合評價表》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溝通技能評價表》等量表進行對比作進一步的研究。對照組按照原有的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進行人才培養,沒有進行孝文化的干預。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生第一學期完成《護士人文修養》的理論教學,實驗組“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融合教材《護士人文修養》的教學,進行有效的孝文化干預,對照組按照原有的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進行《護士人文修養》的教學,通過護士行為禮儀和病房禮儀十六項實驗項目進行考核,并舉行護士禮儀大賽,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效果評價。第二、三、四學期實驗組、對照組護生分別進行課程《基礎護理技術》Ⅰ、Ⅱ、Ⅲ的學習,實驗組護理實驗教學中進一步完善“百善孝為先”思想,通過期中和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以及護理技能大賽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人文關愛和人際溝通能力評價。通過《護理專業學生孝為先思想綜合評價表》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人文溝通技能評價表》等量表進行對比研究。

(二)應用效果

1.有助于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愛能力

護士人文關懷的實質就是一種充滿愛心的人際互動,是護生將獲得的知識經內化后自覺給予患者的情感表達。護生對孝文化的認知是其表現出良好關懷行為的必要前提。經研究將孝文化應用到護理實驗教學中,大大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愛能力,在進行護士行為禮儀和病房禮儀十六項實驗項目考核及護士禮儀大賽中,實驗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孝文化有助于培養護生以人為中心的理念,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14],從而提高護理關愛能力。

2.有助于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將“百善孝為先”思想融入教材,編印孝順篇、孝是寬容、孝是報答、孝是耐心等資料不斷增強護生孝為先的理念。在實驗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法不斷強化孝文化理念,增強護生服務意識。期中和期末護生護理操作考核及護理技能大賽進行效果評價,發現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在進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中溝通技能評價表》量表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的人際溝通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將孝文化應用到護理實驗教學中,通過角色互換和糾錯法,不僅使護生深刻認識到人際溝通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3.提高護生學習護理專業的興趣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道德準則。將“百善孝為先”思想融入理論教學和日常生活,編印孝文化等宣傳資料,使護生注重養成教育,在角色扮演和互換角色及糾錯法的實驗教學中,培養了護生對護理專業學習的興趣,在組織護理技能大賽中參加報名和獲獎的護生中,對照組的參賽和獲獎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語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文關愛的作用和地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日益凸顯其重要性[15]。將“儒家百善孝為先”的文化思想應用于護理專業實驗教學中,與傳統護理實驗教學進行對比,以研究“儒家百善孝為先”文化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先驅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理是充滿愛心的行善之事”,在當今護患溝通矛盾日趨尖銳的新形勢下,在護理實驗教學中提出“百善孝為先”的理念,培養護生“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同時養成“百善孝為先”的思想。

經研究表明孝文化促進了護理專業學生規范操作行為,自覺履行護士義務,在護理實驗操作練習中避免生搬硬套、機械化、刻板、語言生硬或缺乏人際溝通能力,體現了護士關心照顧病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不僅提高護理專業人才的人文素質和患者的滿意度,也提升了用人單位對我校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滿意度,有效降低護患沖突和不良事件的發生,大大提升護理人員人際溝通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滿意率,為培養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提供可靠依據,有效保障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汪永麗.道德講堂講稿選登,2015(8):32-33.

[2]林遠輝.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4):113-114.

[3]席波,李軍,孫付勝.試論整體護理模式對護士人文素質的要求[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7):446-447.

[4]黃弋冰,許樂.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教育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B):61-62.

[5]朱明霞.護理教育與仁愛關懷[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5):1737-1741.

[6]中國新聞網.老齡委:2013年底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2億(2012-09-05).

[7]賈啟艾.整合文化資源.拓展護理事業[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5):100-101.

[8]王文生,邪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

[9]李衛君.護理技能操作培訓工作中的困惑與思考[J].現代護理,2010,7(27):89-90.

[10]胡愛明,劉耀輝.護士人文修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8.

[13]王菊吾,陳愛初,胡安瑜,等.住院患者對護士關懷照護需求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5,22(1):34-36.

篇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6-01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逐漸重視身心的健康呵護,與此同時我國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國護理行業的發展重要的源動力。然而我國目前的中職護理專業接受的仍舊是傳統的課程體系模式,這對于護理行業的發展而言是一種阻礙,因此構建新型的專業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一、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一)課程培養目標

中職衛校主要為我國提供護理專業的初中級的實用型人才,而中職學校的護理專業的課程專業設置是其培養人才最重要的環節,同時直接決定了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結構。然而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職學校提供的人才與醫院實際需要的護理人才在能力、知識以及素質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二)課程內容認識分析

1.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比如問卷中“在學習護理專業外,除了本專業的知識及技能需要學習外,你認為還需要學習什么方面的內容”。有12%的學生認為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有7.2%的學生認為計算機操作技能也十分重要;有23%學生認為需掌握一定的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及禮儀知識;有37.5%的學生認為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是有必要的。

2.對課程難度的認識。作者利用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文獻以及在師生的訪談中了解到護理專業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主要有化學、解剖等,而當了解到為何難學的原因時,有10.6%的學生認為是老師水準低下導致;有8.7%的學生覺得該科目沒有吸引力;有66.3%的學生認為是書本太過深奧。

(三)課程組織情況分析

1.課程安排情況。在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的課程安排是相似的,都是將理論課程安排在1,2,3學期,而臨床學習則放在4,5學期,最后一個學期主要用來進行執考輔導。其中,基礎課、文化課在第1,2學期中占的比重較大,第3學期則主要學習專業課程,第6學期安排護考課程其中專業模塊占比重較多。

2.課時分配情況。除去5,6學期實習不計,該校共安排了2456個學時,其中由1456個理論學時一起636個實踐學時組成,其中人文社科類課程所占的比例較小,實踐課時少于理論課時。

二、中職護理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護理專業需要的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具備過硬的護理專業知識。目前我國中職護理教師的隊伍多有醫療專業畢業的教師組成,如我校有46位護理專業教師,其中有31人是醫療專業畢業的,這些教師的職業技能薄弱,同時得到的進修機會極少,因此導致其專業知識結構側重于醫療方面,臨床實踐方面的經驗較少,無法實現理論實踐的一體化。

(二)課程設置缺乏護理專業特點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這是導致護理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無法滿足崗位需求的直接原因,此外課程體系中包含的人文知識內容較少;從課程內容方面看,依然屬于科學體系的范圍。

(三)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有沖突

中衛護理的培養目的就是培養護理保健工作的實用人才,而這一目標又與專業人才的培養的“實用性原則”相悖。因為這一目標要求護士執業要取得《護士執業證書》,想要取得該證書其需要學習的課程的知識不僅深奧,同時要求知識要具有廣度以及深度。對于專業護理人才實用性的培養有一定的阻礙。

三、中職學校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構建

(一)學習階段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保證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緊密相連,此外還要遵循需求原則,專業設置應當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為了充分體現出護理人才的發展方向,還需重視護理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在實踐中探索

1.調研。學校專業設置應當與市場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我校對實習醫院的需求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充分聽取臨床專業的提議,并掌握了醫院關于護理人才的一些要求。

2.深化改革。在建立健全以培養職業能力為重的課程體系時,應當嚴格按照“理論夠用、實踐為主、能力為重、以人為本”的原則,此外我校還借鑒了澳大利亞“三明治式”的課程設置的方法在理論課中安排了一部分的實踐課。我校還將數理化等課程內容進行部分合理的刪減,從而有效縮減醫院基礎的比重,將老年護理以及精神護理的內容增加。最終將課程設置成4大模塊。主要包括了文化素質類課程、職業素養類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醫學基礎類課程。

3.教材。在進行課改后,對應的教材也需要進行重新編寫與整合。近幾年,我校在護士執考輔導實踐中不斷探索以及總結相關經驗,從而得到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并編寫了《醫學基礎課執考考點集錦》一書,此外還將執考的參考資料進行了分類歸類,并編寫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精編》和《護士執業考試同步訓練題集》。

4.實訓基地。要重視校內、校外實訓的基地建設。學校可以與醫院相互合作,一起制定學生的實習計劃、大綱以及科考的相關內容,并要求學生定期向學校匯報實習情況以及學習內容,此外建立健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解惑答疑的平臺。

以上幾種方式能夠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并實現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從而更好的為用人單位培養實用型人才,充分利用校企之間的優勢,從而實現資源共享,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結論

在構建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開拓創新,不斷的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限制,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更多提升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還要做好與實習醫院之間的溝通工作,利用學校與實習醫院兩者分別具有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提高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春霞,胡斌武. 中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4, 08:39-41.

篇6

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了大量關于專業認同的研究成果。但護理專業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職業流失率逐漸升高的專業,無論是臨床護士的職業認同還是在校護生的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都不多見。因此,本文對專業認同的概念、高職院校學生專業認同的必要性、專業認同的現狀和研究方法、影響專業認同因素等方面綜述如下:

1.專業認同的概念

專業認同目前并沒有非常明確和統一的定義,有學者指出專業認同是指從事某些特殊的專門技術人員(如教師、醫護人員、工程師等)對所從事專業的認同感,它具有與之緊密聯系的結構和發展過程,是個體與該專業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1]。李斌[2]指出,初次思考、選擇專業、大學期間、初次擇業、初次工作、再擇業、晉升職務及職稱等關鍵時刻組成了專業認同發展的整個過程。專業認同是指學習者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并希望積極主動地鉆研,表現為學習者結合自身特點,強烈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本專業的領先者和成功者。

根據以上描述,筆者認為,護理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程度是指學生本人對護理工作的特點、規律等情況的認同狀況,是自己對專業的期望、意志認識、情感、技能、自我實現等情況的主觀認知。護生職業認同是學生個體與護理專業兩個方面連續互動的狀態與過程。有研究表明,護生專業認同的一般規律是在進入高職學院之前,大多數護生的專業認同就開始形成,并經過在校學習和臨床實習后逐漸發展和鞏固。

2.研究高等職業院校護士專業認同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工業化、城鎮化、老年化的來臨,人們的健康觀念也在不斷變化。目前護理專業面臨新問題:護士角色從單一疾病護理向心理支持、健康指導方向轉變;護理對象從單一個體向群體轉變;護理工作范圍從醫院走向社區[3]。護理專業領域的擴展對護士整體的素質和數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是,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護生人數逐年增加,而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護士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護士工作崗位。國內的教育者都在積極地探討和思考如何提高護士的職業素質及如何降低護士的離職率,其中大家比較認可的一點是:要提高臨床護士的素質,根本的做法是要從高職院校的在校教育做起,著力提升護生的職業認同感。

國內的研究表明,我國大多數護生在選擇護理專業時要么是迫于家庭的壓力,要么是就業的需要,自身真正熱愛護理專業,并自愿選擇護理事業作為終身職業的學生并不多。護生作為護理專業最重要的后備力量,肩負著“救死扶傷”的天職,要求護生一方面有精湛的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具備甘于從事護理事業的意志和精神,認真尋找影響高職護生專業認同的相關因素,提高護生的專業認同感,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3.國內外專業認同的現狀

國內的學者對專業認同研究才剛剛開始,主要的研究手段為調查研究,而研究的具體內容多是局限于專業認同的某個方面,很少有大范圍、多方面的研究報道。目前研究的主要結論是我國護生的專業認同感較低,而更加嚴重的是其中男性護生的職業認同比女性護生更低,這是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

國外對專業認同相比國內起步要早,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觀察訪談為主進行。護理專業認同目前主要研究的是護生對專業的選擇、理解和繼續從事本專業的動機等方面有了進展并得出一些結論。國外護理院校課程的設置方面與國內相比較有所不同,國外的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有專門的教師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專業認知,提升專業認同感進行幫助和指導,而國內一般更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4.專業認同的研究方法

目前國內學者研究護理專業認同最常見的方法是調查問卷的方法,其次是針對個人進行訪談。但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理論分析的方法在公開文獻中較少見到報道。

調查問卷的制定一般是調查者根據自身對專業認同的理解自行編撰,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情感認同、專業技能培養和專業認知的理解;二是自己對未來的職業認同一般包括自身認同、職業身份認同、就業去向等方面。

5.影響專業認同的因素

5.1志愿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青少年選擇了與自身興趣愛好一致的職業以后就比較容易對職業產生長久的認同感。而如果選擇的專業與自身興趣愛好相背離,就很難長久地產生職業意愿。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在專業態度評分上明顯高于由于家庭因素而選擇的護生,自愿選擇護理專業者表明護理是其自身的興趣所在,可以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5.2性別因素

由于歷史和社會因素,護理工作從業者絕大多數是女性,而急診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康復醫院往往更愿意接納男性護理人員。有研究表明表明只有18%的男護生對護理專業感興趣,僅有不到11%的男護生會把護理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選擇。男女護生在專業認同上,女性遠遠高于男性,這表明男性在以女性為主的領域內工作,往往承擔更多的職業和社會壓力,滿意度也相對較低。

5.3社會因素

目前國內對護士的工作認可和滿意程度均不高,而很多醫院護士都沒有編制,在工作中護士得不到合理理解和尊重,工作辛苦而待遇不高。以上因素都導致我國的護理人員的離職率一向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嚴重影響護理隊伍的穩定和護理事業積極健康的發展。護士對自身的職業認同受社會群體的影響比家人更大,護士的社會支持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有重大影響。

5.4學校因素

我國的高職護理教育屬于職業教育范疇,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護理人才。學校在課程設置和培養人才護理方面主要側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對護理專業認同方面的教育往往重視不夠。學校的課程設置情況,護生對本專業課程是否認可,學校的投入程度,這些因素都對學生在校期間形成專業認同有巨大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對護理專業認同的研究還遠遠不夠,護生自身對專業的選擇也比較盲目,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不強,從而帶來種種問題。高職護生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了解其專業認同的因素,培養其專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和保持護理隊伍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08-029-1

在知識迅速膨脹、科技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實現高效率學習的關鍵[1]。評判性思維(cricti

-cal thinking,CT)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識別假設,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及形式[2]。隨著21世紀健康需求的不斷發展,護理服務對象從以往的患者擴展到患者、家庭和社區。護理的任務也發展到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協助康復、減輕痛苦為核心,滿足護理對象的身心健康需求為宗旨的全方位臨床工作。因此,護士角色功能發生質的改變,成為護理的計劃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協調者。要完成這些任務,護士除了應具備自然科學、生物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還須具備處理復雜臨床問題的能力、與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獨立獲得信息的能力以及CT的能力,其中CT能力是護士獲取其他各種能力的關鍵。目前有關護士CT能力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綜述從CT的定義、分類、特點、意義、培訓應用等方面加以論述。

1定義

1933年杜威提出CT的概念,在此后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護理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CT做出了定義。

1.1Waston和Glaser1964年提出CT是態度、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體,包括質疑的態度,有效地進行推斷、抽象、概括所應具備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這一定義被大多數護理研究者用來作為指導工具。

1.2美國哲學學會1987年在Facione的引領下,用Delphi法(即反復詢問調查+專家意見+直觀結果的方法)對來自文、理科領域的53名專家進行調查得出結論:CT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調控的判斷過程,這種判斷是建立在對特定情景運用一定的標準采用循證的、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說明的基礎之上的[3]。這是第一次對CT提出的較為統一的定義。

1.3我國批判性思維的概念,陳保紅等認為我國護理專業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是:護理決策是有目的、有意義的自我調控的判斷過程和反思推理過程。

2構成

2.1國外護理專業中CT的構成雖然西方學者對評判性維的理解形式多樣,但幾乎所有的定義都是從認知技能和情感表達兩方面來闡述的。CT包括認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表達(評判精神)兩個方面,評判精神是指態度和傾向,其要素包括:獨立意識、頭腦開放、全心全意、智力水平、尊重他人。

2.2我國護理專業中CT的構成陳保紅等認為,我國護理專業中CT包括認知特征、認知監控能力、人格特征(責任感、同情感、移情等)和學科價值觀。這幾部分在特定情境的需求下相輔相成,相互關聯并共同參與護理決策的制定。綜上所述,護理學科中的CT概念除了強調認知技能和批判精神外,更注重職業價值觀和情感的培養。

3CT能力特點

CT能力特點主要包括:①主動性;②獨立性;③反思;④全面審查;⑤有說服力的評判??傊?CT是一種自主性思維,具有不受約束的潛力,CT者不被動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分析確定哪種意見權威可信后才接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縱,不會盲目地被周圍人引導。

4培訓與應用

4.1臨床護士CT能力較差,在臨床上應用CT處理問題的現象較少,只是機械的執行醫囑,很難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國外注重在臨床實踐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護士的反應和臨床推理能力,而國內主要通過以下方法來提高護士的CT能力。

4.2鄧友芳等[4]采取分級培訓的方法護士培訓:①結合臨床實踐,指導護士運用CT的方法。②個案病例討論,培養護士CT方法:每個科室每周進行1次以問題為本的護理查房;護師培訓和主管護師及副主任護師培訓。

4.3蔣小平等[5]通過將47名新護士按學歷分層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觀察培訓時間為18個月,在第一階段兩組均進行常規培訓,第二三階段中實驗組學員除進行常規培訓外分別給予了特殊培訓課程和反思日記書寫訓練。有目的的CT培訓課程和反思日記法訓練,有助于提高新護士的CT能力。

5意義

5.1隨著衛生保健系統的日益健全,護理學科發展的快速發展,護理專業自主能力的提高,護士做出臨床決策的機會日漸增多。

5.2CT作為臨床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基礎,已成為護理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護理工作中應用CT能夠更好地評價和運用所獲得的信息,有效地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護士的社會交往能力,改進護理工作質量,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

當今護理事業發展,要求護理人員在臨床實踐中獨立判斷病人的健康狀況,獨立評定他們存在的護理問題和執行相關的護理措施,這就決定了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CT能力。只有具備CT能力,才能適應護理事業的需要。

目前,關于CT能力培訓的研究較少,在臨床上開展的較局限,只是涉及到把CT與護理程序聯系在一起,在較少的??撇》拷T的方法,沒有借鑒在護理教育中提高護生CT能力的方法,均為一些臨床經驗總結性的研究,缺乏足夠的實驗證據,缺少從護理管理者角度制定全院培訓的策略。為了急診科護士更快更好地適應急診工作的需要,符合當前社會對護士的要求。CT能力培養是當前護理界不可回避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胡曉林,王世平.建立與批判性思維豐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J].護理研究,2006,20(2A):283.

[2] 殷磊.護理學基礎(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9.

篇8

雙語教學[1]一般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英語)進行各專業課(非語言學科)教學。目前,我國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以外主要采用用英語作為課堂的主要語言進行專業學科教學的活動。涉外護理專業雙語教學是指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進行護理學科的教學活動。

雙語教學的開展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到國際最新的護理理念,提高學生護理專業學習興趣和英語應用能力,培養[2]適應國際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護理專業基本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語言國家的國際型、涉外型護理人才;教師[3]通過對雙語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的閱讀和學習,有利于及時地了解國際最新教學、科研及學術動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進入國際競爭,為我國護理人才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2.護理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涉外護理專業雙語教學要求達到的目標:學生不僅要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來學習,還需要掌握和運用專業英語來進行涉外護理服務。而目前,涉外護理雙語教學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2.1缺乏優秀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教學團隊[4],教師是雙語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對授課內容流利的表達能力所起的作用是關鍵的[5]。目前在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師中,要么是英語教師出身,要么是專業學科教師出身。雖然英語專業的教師語言基本功扎實,口語表達能力強,能流暢的用英語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但卻對醫學專業詞匯和知識欠缺了解;而專業出身的教師,往往英語水平又欠缺,廣泛存在發音不準確,句子不連貫等問題,大大的降低了雙語教學的效果。雙語教學在語言和護理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以及在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學方法上都對高校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從以上幾方面入手,培養出優秀的雙語教學教師是目前高校教師培訓的主要方向和內容。

2.2學生的英語接受水平不足。伴隨著近十幾年的高校擴招,目前的大學生素質普遍不如以前。我校的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大多數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大量的醫學專業詞匯,加大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英語教學的接受難度,降低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度。而往往老師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這就影響了正常教學進度的完成,甚至于因為英語學習的障礙,大大影響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在這樣的情形下“一刀切”推行雙語教學,就成了對雙語教學形式的盲目追求。

3.改革措施

3.1雙語教師必須是集專業素質和外語素質一體的綜合性人才。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工作的成敗,聘請外教,同時對專業教師加大雙語教學技能培訓,提供學習機會,提升青年骨干教師的英語水平。

3.2 首先,在入學時,對涉外護理學生進行英語摸底考試,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對外語聽說能力較強的學生實施雙語教育,而對于外語基礎差不能適應雙語教育的學生不宜勉強。

篇9

一、職業態度(professional a ttitude)

1.概念。職業態度是個人對某種特定職業的評價和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態度是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情感及由此形成對護理專業比較持久的心理反應傾向并直接決定護生行為。

2.結構。從職業態度構成的層次性上,職業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3個成分構成。認知成分是學生對護理專業目的、意義及作用的看法,對護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擁有的護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等,必須是內化的認知,成為自己個性的一部分。情感成分側重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的情緒狀態和情感體驗。行為成分是態度與職業行為相聯系的部分,是態度的行為傾向。

二、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態度測評

1.護士職業自我概念量表(PSCNI)由Arthur在1995年研制,問卷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比較總得分或均分與總分的中位,內容維度分領導、技能、靈活性、滿意度、溝通交流5個維度。內容效度顯示各條目均與其所屬維度顯著相關(P0.4,主成分對總方差的累積貢獻率為39%,Cronbach'sα=0.84,分半信度=0.86。

2.護士職業價值觀量表(NPVS-R),由Weis等在2000年研制,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標準與常模進行比較,內容維度分關懷、行動主義、信任、專業性、公平正義5個維度,結構效度:條目因子載荷>0.4,主成分的方差累積貢獻率為56.7%,Cronbach'sα=0.92。

3.護士自我概念問卷(NSCQ),由Cowin在2001年研制,問卷采用Likert 8 級評分法,內容分為關懷、溝通、同事關系、領導力、護理技能、知識6個維度,擬合優度指標:GFI=0.906,TLI=0.911,內容效度:專家座談會。

4.護士職業態度量表,由吳雅文等在2000年采用瑟斯頓等距量表法研制,過查閱文獻、開座談會和開放式問卷收集態度語,經社會學、心理學學者及護理教師和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大專生進行篩選評定,項目參數分析篩選后,確定保留30個項目,構成護士職業態度量表,采用分半信度來估計量表的信度,r=0.93。

5.護士職業價值觀量表,2005年由Yeun等研制,內容分為護士對專業的自我概念、社會的認識、護理專業性、實際工作效率、獨立性5個維度,結構效度:條目因子載荷>0.4,Cronbach'sα=0.91。

6.護生職業態度測量工具(IPASN),由Celik等在2010年研制,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價標準是與常模比較,內容分科技信息負載、自主性、合作、勝任力及繼續教育等8個維度,Cronbach'sα=0.90。

7.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由劉玲等在2011年研制,問卷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將總分平均分為4個等級,按得分所在等級進行評價,內容劃分為5個維度:職業認知評價、社會支持、社交技能、挫折應對和自我反思,Cronbach'sα=0.938,分半信度>0.8。

三、職業態度的影響因素

1.人口學因素。(1)年齡。Periard M E的研究顯示年齡、課程、教師的引導作用與職業態度有關,而職業的選擇和護理潛能等與職業態度無關。(2)種族。Martin P使用護士專業價值觀量表抽樣調查了得克薩斯州所有兩種課程的畢業生1450人。少數民族組學生在代表護士的價值觀3個分量表上與其他組不同,即尊重人的尊嚴,保護病人和公眾,合作滿足公眾健康需要,并提示畢業生的專業價值觀與性別和種族相關。

2.學校教育。(1)年級。不同年級的護生的職業態度也有所不同。趙秋利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調查護理本科2003―2006級4個年級共160名學生。調查問卷的內容為個人資料和職業態度一年級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程度較差;多數學生愿意學習并喜歡護理專業;四年級臨床實習學生沒有明顯愿意參加護理活動的意愿。(2)護理教師。裴大軍等采用護士職業態度量表和影響實習護生職業態度的臨床帶教教師因素量表對326名護生進行調查,分析顯示護生受教育水平、學習護理的原因及臨床帶教教師的專業技術、以身作則是影響護生職業態度的獨立因素(P

3.臨床實習。科學研究證實,臨床實習給學生提供觀察角色模范、表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逐漸認識到護理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護理在人類健康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意義,積極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看法;學生在學習和實習中遇到的消極因素會抵消這些積極因素的效果,最明顯的是專業理想與臨床現實的沖突。經臨床實踐,護生對護士的角色了解更多,有更寬泛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對護理的感知更真實。國外學者研究證實護理專業的學習經歷影響了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臨床實習可能對護生的職業態度產生消極影響。

4.其他。國內多項調查表明,職業興趣、相關人員對護理專業的態度、護生歸屬與愛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求與護生職業態度呈正相關(P

四、對職業態度的相關研究

1.高職護生堅韌人格和護士職業態度的現狀及相關性,徐淑芹對507名高職護生采用堅韌人格量表和護士職業態度問卷進行調查,高職護生堅韌人格得分為(70.35±11.73)分,護士職業態度得分為(5.65±0.95)分;高職護生的堅韌人格與職業態度呈正相關(P

篇10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功能的拓展以及素質教育的推廣,核心能力在護理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提高護士的核心能力必須從護理專業學生著手[1]。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了護理碩士專業學位,隨著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如何對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和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對國內外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為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以及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

1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關知識

1.1護理碩士專業學位

(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碩士研究生教育分為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科學學位側重于理論和學術研究;專業學位是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為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種學位類型[2]。1924年美國設置護理碩士研究生,包括護理科學碩士(masterofscienceinnursing,MSN)和護理碩士(masterofnursing,MN);1992年我國開始了護理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2008年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復旦大學護理學院率先開始了臨床型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3];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護理碩士專業學位;2011年我國護理學升級為一級學科。MNS作為專業學位的一種,以強調實踐能力為主,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訓練,具有實踐性、職業性和綜合性3個基本屬性[4-5]。

1.2核心能力

能力又稱為勝任力,分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6]。核心能力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業評論》中首先提出并應用于企業管理,指一個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的學識,它來自多種知識和技能的綜合[7],本身具有綜合性、獨特性、價值性、可評價性、動態性、長期性等特征[8]。核心能力在不同專業領域有不同的詮釋。核心能力于2000年在我國護理領域首次提出,2003年在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指南中正式提出[9]。綦盛楠等[10]將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定義為護理碩士研究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態度、知識、技能以及人際交往等的能力綜合。譚靜等[11]將MNS的核心能力定義為在護理研究生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積累并形成的知識、技能和個人特質的綜合體,是護理教育者應著重培養的、學生將來從事高級護理實踐活動、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所必須擁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

2國外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現狀

2.1培養目標

在美國,學生本科畢業后一般工作約2年~3年后,根據臨床發展和愛好選擇專業化碩士課程,課程內容與本科課程不重復[12]。其專業型研究生旨在培養具有各專科臨床護理實踐專長的高級實踐護士(advancedpracticenurse,APN)[13],畢業后可成為護理專家、擔任臨床護理指導,保證和監督臨床護理質量、評價護理措施、擔任護理教師[12]。APN包括高級全科護士(nursepractitioners,NP)、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高級助產護士(certi-fiednursemidwives,CNM)、高級麻醉護士(certifiednurseanesthetist,CNA)、高級個案管理護士(ad-vancedpracticenursecasemanager,APNCM)等專門人才[14],其中CNS是發展最快、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類[15]。

2.2課程設置

美國護理研究生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其課程設置的范疇和主要內容有所不同,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發展方向上緊密結合,形成概念化模型,課程分為碩士學位核心課程、高級護理實踐核心課程、??普n程3大模塊,學制一般1.5年~2年[16]。英國與澳大利亞的課程設置相似,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研修科目,主要包括核心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涉及循證醫學和健康照護研究等[3,17]。日本的護理碩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養為主,課程屬于學年學分制,學制2年,課程包括專業課程、共同科目以及其他專業研究領域課程[18]??偟膩碚f,國外護理碩士教育方式靈活、實用,課程設置強調護理專業特色。

2.3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1999年,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就已經提出APN必須具備6種核心能力:滿足臨床護理實踐所需要的能力、建立和維護專業關系的能力、承擔教育/輔導任務所需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的能力、管理與協調醫療健康服務機構的能力、監督及保證專業服務質量的能力[19]。Hamric等[20]于2005年提出APN應具備直接提供臨床護理能力、領導與管理能力、倫理決策能力、專家指導能力、臨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詢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能力7種核心能力。英國護理碩士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專科護理能力、科研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領導管理和團隊合作能力[21]。加拿大主要培養學生的高級實踐技能、分析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領導與管理能力[22]。

3國內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現狀

3.1培養目標

2010年國務院明確MNS的總體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和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2]。

3.2課程設置

現試行的MNS指導性培養方案中提出了MNS的課程設置,包括:①公共課(政治、外語等);②專業基礎課(病理生理學、醫學統計學等);③專業課(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④學術活動[23]。而我國部分院校的課程直接套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護理專業課程開設過少或者基本沒有,難以體現與培養目標的一致性[24]。與國外課程相比,我國課程設置專業性不強、尚未形成自身特色。阮小麗等[25]針對護理研究生的各個核心能力提出了提高核心能力所需要開設的課程。綜上所述,護理研究生教育應該增設相關的臨床護理專科課程[13];課程設置應體現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核心能力為指引的教育原則[26]。

3.3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我國學者大多是在文獻回顧和專家討論基礎上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對各指標進行篩選,經過兩輪咨詢后建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譚靜等[11]建立了6項一級維度23項二級條目;陳語等[27]建立了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孫寧等[28]建立了7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標體系,所含的能力維度基本一致。另外,劉冬玲等[29]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3.4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綜合國內學者研究[1,11,28,30],護理臨床實踐能力所占權重較高,是研究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所占權重僅次于臨床實踐能力,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臨床護理服務的質量,并與溝通協作、專業發展能力被視為研究生應具備的能力;而護理教育、護理科研、護理管理能力所占權重較低,是應努力去培養的核心能力。

3.5影響因素

綜合國內報道,對護理專業的態度、是否參加護理報告會和研討、導師的指導時間和力度、婚姻狀況、入學成績和學校性質[31]以及醫院與學校培養脫節、??品较虿幻鞔_和交叉學科邊緣不明確[3]是影響護理專業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因素。

4啟示

“培養什么樣的護理人才”以及“如何培養護理人才”已經成為當前必須研究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方面,借鑒國外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模式,開展我國研究生核心能力培訓課程并規范教材;另一方面,借鑒國外的相關研究,確立核心能力標準的量化評價指標以及評價體系等,建立科學規范的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薛美琴,曹潔,張玲娟,等.我國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6):45-48.

[2]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學信息網.碩士專業學位全解讀[EB/OL].[2012-04-25].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

[3]楊巾夏,陳翠萍.國內外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現狀與進展[J].上海護理,2014,14(6):71-75.

[4]蘇博,劉鑒汶.高等醫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26-240.

[5]鄒碧金,陳子辰.我國專業學位的產生與發展:兼論專業學位的基本屬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5):49-52.

[6]趙戎蓉,吳瑛.護士核心勝任力界定工具的編制和評價研究核心能力[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485-488.

[7]王輝,閆德平.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商場現代化,2006(6):68.

[8]沈若玲,朱海利,任小紅,等.國內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5):545-547.

[9]沈寧.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10]綦盛楠,于蘭貞.護理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40-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大田县| 丽水市| 上饶市| 盘锦市| 依兰县| 盘山县| 缙云县| 宁都县| 山阳县| 乐都县| 昌图县| 哈巴河县| 奉贤区| 庆城县| 延安市| 察哈| 洛浦县| 政和县| 黄龙县| 栾川县| 视频| 忻州市| 彝良县| 滨州市| 通道| 临漳县| 阿荣旗| 屯留县| 花莲市| 湘阴县| 根河市| 商都县| 保亭| 广宁县| 辽阳市| 信阳市| 高邑县| 广河县| 乌审旗|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