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企業投資可行性分析模板(10篇)

時間:2023-06-15 17:09: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企業投資可行性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企業投資可行性分析

篇1

1 項目投資財務可行性分析概述

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是投資項目周期中前期準備階段的核心內容,是投資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財務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只從財務可行性的角度對L企業的項目投資進行分析。對于單個項目,其財務可行性分析主要涉及現金流量的估算和項目投資評價指標。

1.1 現金流量的概念和估算

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按照現金收付實現制,通過一定經濟活動(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非經常性項目)而產生的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總量情況的總稱,即:企業一定時期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數量。現金流量包括現金流出量、現金流入量和現金凈流量三種。現金流出量是指項目投資引起的企業現金支出的增加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投資成本,包括初始投資和墊支流動資金。現金流入量是指項目投資引起的企業現金收入的增加額。現金流入量=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折舊)-所得稅=營業利潤+折舊-所得稅。現金凈流量是指一定時期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差額,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時凈流量為正值,反之,凈流量為負值。

1.2 項目投資評價指標

投資項目財務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據是投資評價指標,分為靜態評價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靜態指標屬次要指標,動態指標屬主要指標。進行決策時,如果主要指標和次要指標全部可行,則項目完全可行;如果主要指標可行,次要指標不可行,則項目基本可行;如果主要指標不可行,次要指標無論是否可行,則該項目均不可行。

1.2.1 靜態指標

靜態指標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把不同時間的資金收支看成是等效的,主要包括靜態投資回收期和投資報酬率。

靜態投資回收期(T)是指以投資項目經營凈現金流量抵償原始總投資額所需要的年限,簡稱回收期。在原始投資額(BI)一次性支出,每年現金凈流入量(NCF)相等時:回收期=原始投資額/每年現金凈流入量=BI/NCF。如果現金流入量(NCF)每年不等,或者原始投資(BI)是分M年投入的,則當N年的現金凈現金流入量NCF=M年投入的原始投資BI總和時的N為投資回收期。

投資報酬率(ROI),又稱會計收益率,等于年平均凈收益/原始投資額*100%。

1.2.2 動態指標

動態指標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主要包括凈現值、凈現值率、獲利指數和內部收益率。

凈現值是指特定投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記作NPV。如果NPV>0,即貼現后現金流入大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說明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大于預定的貼現率,該項目可行,反之則項目不可行。

凈現值率是指投資項目的凈現值占原始投資現值總和的百分比指標,記為NPVR。如果NPVR>0,說明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大于預定的貼現率,該項目可行,反之則項目不可行。

現值指數是指未來現金流入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現值的比率,記為PI。如果PI>1,說明該項目可行,反之則項目不可行。

內涵報酬率(IRR)是指能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也就是使項目投資凈現值等于零的貼現率。如果IRR大于投資成本或者基準收益率,說明該項目可行,反之則項目不可行。

2 對L企業的項目投資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

2.1 簡介L企業的項目投資情況

L企業主要生產勞保用品,據市場需求,該企業擬投資一個新項目,初期共需原始投資9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折現率為10%。預計項目使用壽命為3年,固定資產凈殘值為0萬元,每年折舊費為300萬元。投資經營該項目后,預計第一年該項目經營將會出現虧損,估計稅后凈利潤為負的180萬元;以后兩年營業收入均為750萬,而且兩年的經營成本都一樣,均包括:外購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為4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為5萬元,修理費0.8萬元,其他費用4.2萬元。

2.2 財務可行性分析

2.2.1 現金流量的估算

進行財務可行性分析,首先必須對該項目的現金流量進行估算,估算過程如下:

1)本項目初始總投資額BI=900(萬元)。

2)經營成本=40+5+0.8+4.2=50(萬元)。

3)總成本費用=經營成本+折舊。由于第1年只估計了最后的稅后利潤,沒對相關營業收入與成本做出具體的估量,所以第一年的相關成本費用不需估算。投產后第2年與第3年的總成本費用一樣,都為經營成本50萬元加上折舊費300萬元等于350萬元。

4)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總成本費用。A企業投資該項目后第2年與第3年的息稅前利潤相同,均為: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總成本費用=750-350=

400(萬元)。

5)稅后凈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所得稅。A企業投資該項目不涉及利息支出,所以稅后凈利潤=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第1年的稅后利潤已經預計為-180萬元。第2年、第3年各自的調整所得稅=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率=400*25%=100(萬元)。第2年、第3年的稅后凈利潤均為:稅后凈利潤=息稅前利潤-所得稅=400-100=300(萬元)。

由上述過程計算的數值結果,可得到投資該項目后每年的現金凈流量,如下所示:

第1年的現金凈流量=稅后凈利潤+折舊=(-180)+300=120(萬元)

第2年的現金凈流量=稅后凈利潤+折舊=300+300=600(萬元)

第3年的現金凈流量=稅后凈利潤+折舊=300+300=600(萬元)

2.2.2 計算各種財務評價指標

根據相關現金流量、貼現率等,計算各種財務評價指標。

1)凈現值NPV。L企業的折現率為10%,查現值系數表得出,(P/F,1,10%)=0.9091,(P/F,1,10%)=

0.8264,(P/F,1,10%)=0.7513。所以,NPV=120*0.9091

+600*0.8264*600*0.7513-900=155.7(萬元)>0。

2)凈現值率NPVR。NPVR=NPV/BI=155.7/900*

100%=17.3%>0。

3)現值指數PI。PI=(NPV+BI)/BI=(900+155.7)/900=1.17>1。

4)內含報酬率IRR。采用“逐步測試法”,估計內含報酬率,測試如下:

由表可知,貼現率為18%時,凈現值為-22,接近零。但由于單位為萬元,所以不夠精確,為更精確,可用內插法改善:

IRR=16%+[2%*338/(22+338)]=17.88%

5)靜態投資回收期T。

T=2+[(900-120-600)/600]=2.3(年)

6)投資利潤率ROI。

ROI=[(-180+300+300)/3]/900*100%=15.6%

2.2.3 分析評價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通過以上數據知,動態指標中的凈現值等于155.7萬元,凈現值率等于17.3%,均大于零,現值指數等于1.17大于1,內含報酬率等于17.88%大于10%,所有動態指標都表明該項目具有財務可行性。靜態指標中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2.3年,大于經營期的一半,超過基準投資回收期,該指標表明不具有財務可行性,投資報酬率為24.52%,大于基準收益率10%,該指標說明可行。在所有相關指標中,只有靜態回收期的指標得出L企業投資該項目不具備財務可行性的結論,其余均認為在財務上可行。根據評價原則,該項目基本具有財務可行性,只是投資回收期超過基準投資回收期,有一定風險,但因經營期只有3年,期限較短,這種由回收期帶來的風險也就較小,如果條件允許,可實施投資。

3 結論

通過對L企業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的估算,據投資評價指標計算對應的財務指標數值,并與相應指標的基準進行比較分析。分析比較的結果顯示,除靜態投資回收期超過基準投資回收期外,其它指標均表明財務上可行,因此可得出L企業從財務角度上投資該項目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篇2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城鎮待業人員的安置、下崗職工的再就業,這一切使南昌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擴招后的大量高等院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2008年江西省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預計達21萬余人,比上年增加近5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勢尤為嚴峻。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是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由于其產品附加值比較高,能夠支付比較高的工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條件為大學生就業者提供比較高的報酬。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是進一步繁榮縣域經濟的重要手段。南昌縣、進賢縣、新建縣、安義縣、青山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是南昌市的7個涉農縣(區),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賢縣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醫療器械、文化用品、鞭炮禮彈、食品加工、特種水產、食用菌類等特色優勢產業中;青云譜區內農產品、建材、水果、肉類、摩配、啤酒等中小企業專業市場發展良好。南昌縣、新建縣利用農產品資源豐富、區位條件好的優勢,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撐點和增長點。但是,從總體上看,科技型中小企業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數中小企業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低。要進一步繁榮南昌市縣域經濟,必須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大對縣域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集中必要的財力扶持縣域內前景看好的中小企業脫胎成科技型中小企業,使之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這不僅是改善區域經濟運行環境和質量的重要路徑,而且是有效地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逐步從資源依賴型、投入支撐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的驅動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縣域經濟進一步繁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昌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意義重大,但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力量還不是很強。從數量上看,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南昌的中小企業中,占的比重還不大,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要使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優化其投資環境。

二、南昌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分析

投資環境按照其可見性分為投資硬環境和投資軟環境。前者是指與投資活動直接有關的物質條件,主要包括一個區域的自然環境和物質環境。后者的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社會、政治、法律、文化、經濟等許多無形要素。投資環境差,中小企業投資成本就高,過高的投資成本將增加交易成本和投資風險,將難以吸引和留住區域內的中小企業。因此,包括科技型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發展和投資環境的優化密切相關。

南昌市投資硬環境近年來有了較大改善。從基礎設施看,作為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進入內地的重要中轉地之一,南昌的航空、公路、鐵路、水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初步構成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立體交通基礎;從自然資源來看,南昌淡水、土地和農產品、礦產等資源豐富,具有資源比較優勢,以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為依托發展起來的特色食品加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一直是南昌市中小企業的強項;從地理位置來看,南昌地理位置優越,歷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南昌投資硬環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南昌距離出海口較遠,還沒有完全融入區域經濟城市群中。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土地政策收緊,南昌過去以土地為最大“賣點”的低成本優勢目前正在喪失,中小企業投資硬環境需進一步完善。但相比之下,就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講,投資軟環境更關鍵,它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環境。科技型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是減免稅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科技融資政策。南昌市目前對高新技術企業有一系列優惠的稅收政策,如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但是,現行的科技稅收政策主要是針對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企業和外企,而對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幾乎不存在科技稅收優惠政策,使得一些非高新開發區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享受優惠,降低了政策效率;南昌在科技融資政策方面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有相關的扶持,如南昌市政府設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通過無償資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但受惠面還是非常有限的。總的來講,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屬于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相對于政府對國有大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環境還有待完善。

(二)經濟環境。投資軟環境和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經濟環境展示的是一個城市經濟實力,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意味著市場容量大,社會購買力強,這也是吸引投資的必要條件。南昌是江西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南昌市2007年實現財政收入190.61億元,近5年南昌市經濟增速雖連續超過15%,但與中部地區其他省會城市相比,總量仍然偏小,2007財政總收入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排位最后。政府財政能力不強,直接影響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也勢必影響到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的力度。雖然,南昌從2006年起,將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每年增加到1000萬元元,但這相對于沿海發達城市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三)社會服務環境。社會服務環境反映政府綜合管理水平和服務業發展的狀況,服務環境主要是指政府行政部門對企業的服務和社會中介等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的社會服務。公共服務是南昌市投資軟環境的根本問題。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勢單力薄,更需要各種社會化服務,如政府、有關組織及中介機構提供的技術、人才培訓、信息交流、財務審計、法律、技術咨詢等服務。從政府行政部門對企業的服務現狀來看,近年來,南昌市政府已經認識到服務環境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一環,2001年至今,先后組織4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全國保留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城市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推出的《2005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3》顯示,2004年在中國200個地級以上城市(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中,南昌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排名第30位,從數據分析中看到,南昌綜合競爭力提升的最大拉動力是來自政府管理競爭力的提高。從社會中介等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的社會服務來看,南昌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所獲得的技術支持、信息咨詢、法律支援、投資咨詢、職工培訓和人才培訓、市場營銷等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和東部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四)融資環境。目前,南昌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南昌市統計局資料顯示,在被調查的200戶企業中,有166戶中小企業認為資金緊張制約了企業發展,占企業總數的83%。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技術開發活動的不確定性、長時效性,科技型中小企業較一般中小企業而言,需投入資金更多,風險更大,而且一旦技術開發失敗則少有回旋余地。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最大的難題是融資問題。除了極少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有創新基金支持外,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還只能依靠自身積累進行發展,無法形成規模經濟。特別是一些新投產企業,由于信用度低,無法籌集到足夠的流動資金,影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南昌市政府做了許多工作來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到2006年12月7日為止,南昌市共有22家擔保公司來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資金支持。但由于市場主體不明確、信用擔保基金來源單一、擔保機構多頭管理等原因,有25%擔保公司業務處于半停滯狀態。當前,資金難題困擾南昌市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出現下降趨勢,嚴重影響了企業后續的科技創新能力。因此,就南昌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融資“瓶頸”一直是需要破解的難題。

三、優化南昌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的對策和思路

南昌已經確定了“和諧創業、富民強市”的戰略方針,在這樣的背景下,優化南昌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將更大范圍地拓展其發展空間。對南昌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的優化,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投資硬環境,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從軟環境方面著手改進,在改善經濟環境的基礎上,尤其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提高南昌市區域金融服務能力,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1.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破解其融資難的有效途徑。南昌市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和健全符合市場經濟制度要求的企業信用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征集、評價、系統和嚴格的違信懲罰制度,強化整個社會的信用基礎。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是其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和保存企業的信用記錄,幫助銀行和其他企業更全面、準確地了解企業信用狀況,為企業的融資和其他交易活動提供便利。同時它還可以充作信譽抵押品,減輕本企業在融資中實物資產抵押、擔保的壓力。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和企業本身的共同努力,

2.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南昌市擔保體系是以政府政策主導型擔保為主,政府出資較多,而民間資本介入較少,擔保貸款遠遠滿足不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建議政府大力發展社會互助型擔保制度,運用社會互助擔保方式彌補政府政策型擔保方式的不足。社會互助型擔保主要由企業以會員制形式組建,通過會員繳納風險貸款保證金,進行會員之間的互助擔保,獲取金融機構貸款。互助型擔保機構承擔的風險最終由會員分擔。由于擔保審批人與擔保申請人相互較為了解,他們在行為和思維方式上具有很強的趨同性,容易形成群體信譽機制。處于劣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互助擔保聯合起來,在和銀行的談判中可以爭取到較為優惠的貸款條件。由于商業擔保公司是純粹以贏利為目的的,可能加重企業負擔,建議適當采用。

3.完善資本市場,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市場上受到重重限制,過高的門檻阻隔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向社會募集資金之路。如《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為1000萬元,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等要求,這些硬性條件都是經營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達到的。我國在2004年推出了中小企業板,目前中小板市場在加快擴大規模,這對南昌市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內的一些目前規模不大但具有良好成長性和潛力的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很好的融資機會。南昌還應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機構,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吸引各種社會資本進行風險投資。此外,還應引導中小企業通過產權交易中心等渠道,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民間或海外資金。

(二)優化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短缺,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其抗風險能力非常薄弱,政府的政策性資助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手段。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講,包括投入、稅收、金融、政府采購等在內的各項政策是長時間、普遍起作用的因素。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環境的優化,政策是關鍵。政策制定要有科學性,要在廣泛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吸收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各類相關群體參與到政策的制定中來,以確保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現實可行性。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要考慮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出臺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同時,要真正落實各項政策,樹立政府信用,增加政府在投資者心中的可信度。落實各項政策關鍵在于政府職能轉變,最重要的職能轉變就是服務職能的轉變,從熱衷于“管、審、批”的干預型政府轉變成致力于“扶、幫、助”的服務型政府。同時,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社會的全方位服務,具體包括中介服務、教育服務、社會保障服務等。目前,要根據南昌市的實際情況,逐步構建一個結構合理、門類齊全、機制靈活、功能完備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要按照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框架,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南昌還應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陳長偉,趙維雙,王春杰.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數量經濟分析[J].沈陽理工大學學報,2007,(2).

[2]計文青.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出路選擇[J].探索與爭鳴,2004,(8).

[3]伊永貴,樊貴祥.多管齊下解決難題——吉林延邊州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J].金融時報,2005,(9).

[4]謝曉國.江西省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戰略思考[J].企業經濟,2004,(12).

篇3

在產品可替代和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環境下,產品投資時機選擇是外向型企業面臨重要的決策。目前對外向型企業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匯率風險度量與外匯期權定價問題上,馬柯維茨(1952),陸源, 朱邦毅(2005)和Fishburn(1979)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匯率風險進行度量,以識別企業投資風險程度;Black和Scholes(1973),戴國強等(2000), Svetlana Boyarchenko 和Sergei Levendorskii(2005)[6]等通過建模來分析外匯期權定價,為外向型企業外匯期權決策提供依據。匯率風險與外匯期權在企業發生交易行為的前提下得以實現,外向型企業是否決定進行產品出易,選擇什么時機對產品進行投資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實物期權方法是研究不確定條件下投資時機決策的標準方法, 它假設投資的機會與關于投資項目的美式看漲期權類似,從而投資時機決策等同于期權的最優執行決策。在傳統的實物期權模型中,最優執行問題總是被模型化為沒有策略互動的孤立的最優停時問題。然而,產品的可替代性決定了外向型企業決策會不同程度受行業內生產相同或相近產品企業決策的影響。本文將實物期權方法和博弈理論結合起來,利用期權博弈(Option Games)理論研究不確定條件下不同的外向型企業之間的策略互動,以解決企業在產品投資時機決策中所面臨的等待以獲得實物期權價值和搶先進入市場以獲得市場先發效應、先發優勢之間的沖突。重點研究信息因素對外向型企業產品投資時機決策的影響,分別分析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況下,企業最佳時機和相應的策略選擇。

一、基本假設

為了便于研究,并且在確保不失實用性的情況下,本文首先提出如下假設:

1.市場上存在企業i=1,2,…N均是理性的投資者,生產相同或相似的產品,存在嚴格的競爭關系,不會共謀,決策依據都是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他們共同擁有提品以滿足市場需求的權利。同時,先進入的企業獲得所有可能的利潤,后進入者一無所獲,即“贏者通吃”。

2.外向型企業會在產品投資項目價值達到某一最佳點時觸發投資行為,該點稱為投資觸發點。在企業間爭奪投資機會的博弈中,每個企業都是通過選擇投資觸發點來確定投資時機。項目對每個企業的價值為Vi(i=1,2,…N),每個企業完全壟斷情況下的最佳投資臨界值為Vim(i=1,2,…N),Vim>Vi,每個企業的投資成本為Ii(i=1,2,…N)。

若V1=V2…VN=V且I1=I2=IN=I,則稱這N個企業是對稱的;若每個企業都了解除自己以外的其它N-1個企業的項目價值、投資水平和最佳投資臨界值,則稱該博弈為信息完全的。部分了解或不知道除自己以外的其他N-1個企業的項目價值、投資水平和最佳投資臨界值,則稱該博弈為不完全信息的。

二、完全信息條件下投資時機決策模型及分析

市場上所有企業同時發現一個產品投資機會,每個企業都有兩個選擇策略,投資或延期。每個企業在進行決策時,不得不考慮其他競爭對手的行為。由于信息是完全的,競爭對手的行為對企業決策影響程度較高,選擇立即投資的企業可能提供足夠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選擇延期的企業發現無利潤空間,可能選擇放棄投資。為了使研究更有意義,本文在此只分析同時進行決策的情況。其博弈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企業j表示對企業i最有競爭威脅的某個或者其他所有競爭企業的整體。F表示企業延期所帶來的實物期權價值。Vim表示企業i完全壟斷情況下投資收益。

利用博弈理論分析得出:若Vim>Fi,即企業在完全壟斷情況下的投資收益高于完全競爭情況下延期共享收益,均衡結果是都選擇立即投資。若Vim

結果表明:在完全信息條件下,由于產品的可替代性,外向型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環境激烈,每個企業都清楚了解不同決策情況下的收益情況,企業產品投資時機受完全壟斷情況下投資收益和完全競爭情況下延期共享收益的影響。獨占投資收益大于延期共享收益時,企業最佳投資時機是發現機會立即投資,搶先進入市場以獲得市場先發效應、先發優勢;獨占投資收益小于延期共享收益時,企業兩種策略選擇都有可能,出于風險規避角度考慮,企業應選擇立即投資,而風險偏好型的企業,可以考慮延期投資,等待以獲得實物期權價值。

三、不完全信息條件下投資時機決策模型及分析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如果外向型企業的產品投資項目價值大于投資成本Vi>Ii,在企業決定是否投資時,則必須對其它企業在下一時刻投資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因為所有企業的策略都會對競爭對手能否獲得投資機會產生影響。本文在此首先分析行業內雙寡頭競爭情況下的企業產品投資時機決策,然后加以推廣。

市場上有兩個寡頭企業i(i=1,2)提品以滿足市場需求,考察企業(企業1)面臨競爭對手(企業2)搶先投資威脅時的投資收益和投資臨界值。本文假設企業1關于企業2搶先投資臨界值v2m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即企業1不知道v2m的值,只知道v2m是服從分布的獨立隨機變量。換句話說,企業1不知道企業2的搶先投資時機,但可以按某個概率分布對此做出推測。是累積概率函數0

由于企業1推測只有當收入流V首次到達某個臨界值v2m時,企業2才投資。所以,當V在時刻t到達某個新的更高的值時,企業1通過觀察企業2的投資行為獲得有關企業2的最新信息。具體講,如果此時企業2投資,則其臨界值就是當前值;如果此時企業2沒有投資,則企業1知道企業2的投資臨界值是介于當前值和分布區間上界Vh之間的一個值。即。根據貝葉斯法則,此時企業1對企業2投資臨界值v2m分布的條件推測為:

(1)

由上式可知,為企業1推測的投資臨界值v2m的企業2在未來V≥延期等待實物期權的可能性;為企業1推測企業2未來搶先投資的可能性。

由于企業1需要隨時根據新的更高的值來更新對企業2投資臨界值v2m的推測,并據此做出自己的投資時機決策,因此,企業1的收益V1也受的影響,且企業1要確保搶在企業2之前投資,就必須有v1m

由此可知,企業1的投資臨界值v1m介于傳統的馬歇爾投資臨界值和完全壟斷投資臨界值V1m之間。表明不完全信息條件下企業1即使在受到企業2搶先投資威脅,等待而非立即投資仍然是有價值的,雙寡頭競爭企業應選擇延期投資,以等待更合適的時機,獲取實物期權價值。

由于本研究假設先投資的企業獲得所有可能的利潤,后投資者一無所獲,當外向型企業在投資決策時,面臨全球眾多競爭對手搶先投資挑戰以及相應關于競爭對手決策信息獲取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出于風險因素考慮,企業在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決策,很可能選擇立即投資,搶先進入市場以獲取可能的所有利潤,每個企業都會選擇相同的決策行為,最終會表現出“囚徒困境“的特征。

四、結束語

本文運用期權博弈理論,研究了外向型企業在產品可替代競爭環境下,信息掌握程度對企業產品投資時機決策的影響及相應的策略選擇。研究表明:在完全信息條件下,企業產品投資時機受完全壟斷情況下投資收益和完全競爭情況下延期共享收益大小的影響。獨占投資收益大于延期共享收益時,企業最佳投資時機是發現機會立即投資,搶先進入市場;獨占投資收益小于延期共享收益時,風險規避型企業應選擇立即投資,而風險偏好型的企業,可以考慮延期投資,等待以獲得實物期權價值。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雙寡頭競爭企業延期投資收益高于立即投資所獲得的收益,企業應選擇延期投資,以獲取期權價值。

針對不完全信息 個企業完全參與競爭情況,本文在先投資獲取全部利潤,后投資者無利潤的假設前提下,根據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全球競爭環境,簡要進行了定性分析,有待在今后研究工作中作進一步更為系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Markowitz H. Portfolio selec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52(1):77~91

[2]陸 源 朱邦毅:基于半方差的投資項目風險度量模型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5(7):90~95

[3]Kahneman, Daniel, and Amos,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 1979(2):263~92

[4]Black F and Scholes M.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81): 637~659

[5]戴國強 徐龍炳 陸 蓉:VaR方法對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的借鑒及應用[J].金融研究,2000(7):45~51

[6] Svetlana Boyarchenko, Sergei Levendorskii. American options: the EPV pricing model[J]. Annals of Finance2005(3):267-292

[7]何德忠 孟衛東:企業投資決策的期權博弈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4,27(10):164~166

篇4

關鍵詞:可行性分析,凈現值,決策柔性,等待價值,選擇期權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 & E and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first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ts content of having a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invest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of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that is evaluating its economic benefit. We can adopt the static method and the dynamic metho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Also the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most common dynamic method ---- the traditional net-present-value (NPV) method including its definition, computing formula, decision-making rule and its advantages.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s application to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 P&E practically through the real case study and shows the meaning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exists. Then the dissert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First one is the uncertain discount rate and cash flows whenever we encounter the higher risk. Secon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ignores the value of the operation flexibility about a project investment. Third one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NPV method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delay of a project i.e. the value of waiting in a project investment. So the dissertation bring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such as correcting and confirming the risk return rate of the discount rate and adopting the option concept.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company can have a better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P, P&E).

Key words: feasibility analysis, net-present-value, decision-making flexibility, the value of waiting, real options

目 錄

一、序言1

二、文獻綜述1

三、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理論闡述2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2

(二)可行性分析的內容2

(三)傳統凈現值法介紹3

四、案例研究4

(一)公司簡介4

(二)案情4

(三)案例分析4

五、傳統凈現值法的局限性和改進建議9

(一)局限性10

(二)改進建議11

六、結論13

資料來源和參考文獻13

一、序言

對于投資的定義,簡而言之,投資是一種“現在投入”和“將來收益”之間的交換。現在投入實際上是犧牲了一定的現在消費,將來收益則是獲取更大量的將來消費。投資的概念,可以從4個方面來認識:(1)投資是現在資產的投入(支出);(2)投資具有時間性;(3)投資具有風險性;(4)投資的本質在于獲取所期望的收益。顯然,投資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獲取收益。

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投資有形的項目來擴大生產規模和生產新產品,通過提高產量、降低成本獲取一定的投資收益。固定資產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單位價值大,影響時間長,建成投產后可在較長時間內發揮作用,如果投資正確,企業可在較長時間內受益,萬一投資有誤,企業也難以在短期內再改變,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必須一次性墊支相當數額的資金,而這種墊支的收回則是在該資產未來的使用期內分期逐次實現。固定資產項目建設具有固定性、專用性和單件性的特點。固定資產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固定資產投資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但是企業又不能為回避風險而不進行固定資產投資。

為避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失誤,企業必須注重固定資產投資的策略,加強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固定資產投資策略的重點是事先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論證。而可行性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對項目進行經濟上的效益分析,在眾多的決策指標中,毫無疑問凈現值(NPV)是最為人們所熟悉和廣泛使用的。

本文試圖將傳統凈現值法運用于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中,驗證其對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目的實際上是通過實證分析,即分析實際案例中傳統凈現值法的使用,驗證凈現值法對于可行性分析中經濟效益預測的作用。同時,本文也指出了目前傳統凈現值法下還存在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本文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對本文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意義的介紹;其次是對國內外文獻的回顧;第三部分是對可行性分析的理論闡述包括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內容和傳統凈現值法的介紹,敘述了凈現值法的定義、公式和與其他方法相比之優點;第四部分案例研究,對2臺6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項目進行了案例分析;第五部分則指出了傳統凈現值法在目前遇到的一些挑戰和局限性,并提出了建議;最后是結論。

二、文獻綜述

對于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理論闡述,國內外有很多經典文獻,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之后,由于企業興起了一股固定資產投資熱潮,國內也開始研究起了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理論,在湯炎非、楊青編著的《可行性研究與投資決策》中就提出了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內容。它是在項目投資決策前,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全面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和工作階段。同時在徐強、董正信編著的《投資項目評估》中還指出了一般工業企業固定資產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需要包括的10大內容,這10大內容可以基本概括為市場研究、技術研究和效益研究這三大部分。這些經典內容不僅在理論上闡述了對固定資產進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也在實踐中被眾多企業所采用。

而在對傳統凈現值法的研究分析中,國外的許多關于管理會計的書籍與資料都提到了凈現值法的定義、計算方法和與內部收益率法相比較后的優越性,比如在Ray H. Garrison & Eric W. Noreen, “Managerial Accounting (Eighth Edition)”即《管理會計(第八版)》中提到了計算凈現值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而不是會計上的凈利潤概念,并且還舉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來幫助理解凈現值的運算過程,同時還比較了凈現值法和內部收益率法,指出凈現值法比內部收益率法計算簡便,沒有試錯過程;能夠考慮風險因素,在折現率中予以體現;并且提供比內部收益率法更有用的信息給決策者,幫助決策者制定正確的決策。

國內外的眾多文獻例如孫元欣編著的《投資項目評價理論、方法與案例》中都指出運用凈現值法可以對固定資產項目可行性分析中的投資效益進行估算與評價,本文認同該觀點。

本文之所以選擇研究傳統凈現值法對可行性分析的作用,原因在于:首先,傳統凈現值法的產生已經一段時間了,國內外的文獻都對其進行過詳細的介紹;其次,到目前為止,企業中采用凈現值法進行固定資產效益預測和評價的情況仍然存在,本文選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第三,傳統凈現值法計算過程較簡便,有代數公式可以套用,且預測效果也比較好。第四, 雖然大多數文獻都是肯定了傳統凈現值法對于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作用,但是本文通過對傳統凈現值法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傳統凈現值法也有缺陷,可以通過與《期權與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和《企業財務管理》中提到的期權的概念與方法相結合等方法,來改進對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中的經濟效益分析。

三、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理論闡述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固定資產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在投資決策前,對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各種可能擬定的技術方案和建設方案進行認真的技術經濟分析與比較論證;對固定資產建成后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在此基礎上,綜合研究固定資產的技術先進性和適用性、經濟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資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確定該固定資產是否應該投資和如何投資,或是就此中止不投資,還是繼續投資使之進入開發建設的下一階段等,為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和為開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簡而言之,固定資產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效益性,技術上的可行性論證主要由企業技術部門負責,經濟上的效益性論證,則主要由企業財務部門負責。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國民經濟長期規劃和地區、行業規劃的要求,對投資的固定資產項目進行投資方案規劃、工程技術論證、社會與經濟效果預測和組織機構分析,經過多方面的計算、分析、論證和評價,為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和建議。因此,固定資產投資可行性分析是保證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以最少的投資耗費取得最佳經濟效果的科學手段,也是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在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和建設上可行的科學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的內容

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是對投資的固定資產進行深入細致的技術經濟論證的基礎上作多方案的比較和優選,提出固定資產投資最后決策的結論性意見。因此,它的內容應能滿足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基礎和重要依據的要求。

一般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10個方面內容:

1)總論:綜述項目概況、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結論和存在的問題與建議。闡明對推薦方案在論證過程中曾有的重要爭論問題和不同的意見與觀點,并對投資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列表說明;還應說明投資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環境、項目投資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項目投資對國民經濟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項目調查研究的主要依據、工作范圍和要求;說明項目的歷史發展概況、項目建議書及有關審批文件。

2)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擬建規模:調查國內外市場近期需求情況;國內現有項目生產能力的估計;銷售預測、價格分析、產品競爭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固定資產項目的規模,選擇產品方案和發展方向的技術經濟比較和分析。

3)資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設施情況:所需原料、輔助材料、燃料的種類、數量、質量及其來源和供應的可能性;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種類、數量和儲運條件;所需動力(水、電、氣等)公用設施的數量、供應方式和供應條件。

4)廠址選擇:固定資產項目的地理位置,與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的距離、地區的條件。

5)項目設計方案:在選定的建設地點內進行總圖和交通運輸的設計,進行多方案比較和選擇,確定項目的構成范圍。

6)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環境現狀調查。擬建項目“三廢”種類、成分、數量,對環境影響的預測;治理方案的選擇和回收利用情況;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城市規劃等要求以及相應的措施方案。

7)企業組織和人員培訓:企業生產管理體制、機構的設置,對選擇方案的論證;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數量的要求;人員的培訓費用估算。

8)項目施工計劃和進度要求:根據勘察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安裝、試生產所需時間與進度要求,選擇整個項目實施方案和總進度,并用線條圖和網絡圖來表述最佳實施方案。

9)經濟效果的分析與評價:總投資費用、各項建設支出和流動資金的估算;資金來源、籌集方式,各種資金來源所占的比例;資金的數量和資金成本;總生產成本、單位生產成本的計算,財務內部收益率、凈現值、投資回收期、固定資產投資借款償還期、外匯效果分析、不確定性分析等財務效益評價和國民經濟效益評價并進行社會效益分析與評價。

10)綜合評價與結論:方案的綜合分析評價與方案選擇,運用各項數據,從技術、經濟、社會、財務等各個方面論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推薦一個或幾個可行方案供決策參考,提出投資存在的問題以及結論性意見。

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內容可概括為三大部分:

首先是市場研究,包括產品的市場調查和預測研究,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決條件和前提,它決定了項目投資的必要性,是項目成立的重要依據。

其次是技術研究,即技術方案和建設條件研究,從資源投入、建設地址、技術、設備和生產組織等問題入手,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術基礎,它決定了投資項目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最后是效益研究,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分析和評價,它是決定項目投資命運的關鍵,因此也是固定資產項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并說明項目在經濟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就是從這三大方面對投資項目進行優化研究,并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傳統凈現值法介紹

由上文可知,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項目的效益研究,而其中最主要進行分析的是項目的財務效益評估,而該評估可以采用靜態和動態指標分析等方法。固定資產投資等長期投資決策指標根據是否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可以分為兩類:靜態指標和動態指標。靜態指標包括投資回收期、平均投資報酬率,它在評價投資方案的經濟效益時,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而把不同時點的貨幣看成是等量的,是一種非折現的分析評價方法;動態指標包括凈現值、獲利指數、內涵報酬率等,這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指標,以折現的分析評價方法更能反映和把握客觀實際狀況,是現資決策中廣泛應用的方法。而作為動態指標的凈現值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析評價指標。

凈現值(NPV)是指把項目從投資開始到項目終結各年的凈現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為初始投資時的現值。它表明項目在整個壽命周期內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后,以現值表現的凈收益。可以說,它是一個考察投資項目在計算期內盈利能力的絕對指標。凈現值越大說明項目的經濟效益越好,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NCF——第t年的現金凈流量=第t年的現金流入量-第t年的現金流出量。

i——預定的折現率

n——投資涉及的年限

而凈現值法的決策規則是采用那些凈現值為零或正值的投資方案,放棄那些凈現值為負值的投資方案。即:

第一,凈現值為正值,表示投資項目獲得的報酬率大于期望報酬率,說明投資方案是可行的;第二,凈現值等于零,表示投資項目獲得的報酬率等于期望報酬率,也說明投資方案是可行的;

第三,凈現值小于零,表示投資項目獲得的報酬率小于期望報酬率,說明投資方案是不可行的。

凈現值法的優點在于,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給出了一個表示單一款項的現值,經濟意義明確;其次是凈現值法計算簡便,沒有內部收益率法計算時必須的試錯過程,第三是凈現值法比較現實,可以通過折現率i的水平來考慮風險的影響;第四是凈現值法提供給決策者更多的有用信息。

我們知道,動態指標主要有凈現值、獲利指數、內部收益率三種,在這三種評價方法中,凈現值法以其穩健而又現實的再投資比率在理論上受到格外偏愛,尤其在互斥選擇決策中,若利用內部收益率和獲利指數有時會做出錯誤的決策,而凈現值法無論是在獨立項目的決策中,還是互斥項目的決策中均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從理論上說,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決策方法。

四、案例研究

在前面的部分中,本文從理論上闡述了固定資產可行性分析與傳統凈現值法的關系。在本章中,本文選用位于上海西南地區的吳涇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固定資產投資的案例,加以實際分析。該案例的相關資料由企業內部有關人員予以提供。

(一)公司簡介

篇5

自20世紀80年代末,房地產業作為一個行業正式被列入我國第三產業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房地產業逐步形成了商業地產、住宅地產和工業地產等三種重要業態。由于住宅地產的超前發展,使得商業配套面積嚴重不足,商業資源配置不均衡,這種狀況進一步制約了城市功能布局和房地產業均衡發展。為改變這一局面,迫使商業地產加速發展。

近年來,有三個重要因素促進我國商業地產迅猛發展。一是由于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商業地產發展提供了良機。二是住宅地產行業不斷受國家宏觀政策擠壓(主要指保障房建設和商品住宅限購、限貸政策),導致大量民間資本涌入商業地產行業,為商業地產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源泉。三是品牌零售企業實施向一體化戰略,大舉進入商業地產領域的動力,為商業地產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基于以上因素,可以預期在未來10年內,我國商業地產必將獲得持續快速增長,并逐步由產業成長期步入成熟期,成為房地產業的主力軍。

商業地產是商業和地產的復合體,它包含了商業、房地產、金融等三重基本屬性,是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和復合產業,其產業特性和可行性分析方法與住宅地產存在較大區別。商業地產項目投資有耗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伴隨著改革開發的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競爭性特點越來越突出。因此,在投資決策前,如何依據項目特性,做好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確保項目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顯得十分重要。完善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內容,提高可行性分析質量,避免投資的盲目性,助力于民間中小資本涉足商業地產領域。

一、可行性分析的概念

為了降低風險,對將要上馬的項目在經濟技術層面進行分析論證,被稱作可行性分析。一般來說包括市場分析、技術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和抗風險能力分析。以分析論證的結果來判定項目建設方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可行性研究的過程既是深入調查研究的過程,又是多方案比較研究的過程,它是建設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由以上概念可見,可行性分析可以理解為一門集合了工程技術、管理科學的綜合性學科;也可以理解為在投資決策階段,綜合運用市場調查與預測、多方案構建與必選、技術經濟分析、風險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的實踐活動。

二、可行性分析的作用

可行性分析最終形成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主要有以下五點基本作用:

(一)開發商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二)政府主管部門立項和行政審批的依據

(三)向金融機構融資的依據

(四)各投資方談判的重要依據

(五)項目后評價的依據

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不僅具備以上五點基礎作用,還應該為進一步的商業規劃、建筑設計、建造實施和后期運營管理提供指導原則和框架思路,成為項目開發綱領性文件。

三、可行性分析的依據

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依據主要有:國家和地區經濟建設政策和經濟發展水平、商業地產價格、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城市總體規劃、商業網點建設規劃、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土地利用規劃及城市規劃設計條件、自然地理氣象資料、開發技術水平、城鎮化水平、經濟運行參數和指標等。

可行性分析指導文件主要是1983年國家計委頒布的《關于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試行管理辦法》、1987年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它們對可行性研究的原則、編制程序、編制內容、審查辦法做了詳細規定,指導我國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

四、可行性分析的內容

依據可行性分析的概念,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內容可以歸納為市場分析、技術分析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和風險分析四大方面,其中經濟效益分析又可細分為投資估算分析、融資分析、財務評價分析。因此商業地產項目可行性分析可以歸納為如圖1所示六大關鍵因素,這六大因素也構成本論文分析框架。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技術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規劃設計方案、建設條件可行性和工程進度分析。規劃設計方案一方面要充分反映市場分析成果,另一方面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強制性要求;建設條件可行性和工程進度分析主要由具備資質的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承擔。由此可見,商業地產項目技術分析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本論文中不著重研究。

五、結語

商業地產在國外起步較早,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架構完善、內容充實,包含消費者行為空間理論、商圈理論等方面的理論體系。國外有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國內有針對本土特色的相關研究,且商業地產交易的實例豐富,這一切都對我國商業地產的可行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肖彥,路立敏,張莉.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修正[J].改革與戰略,2007.

[2]劉洪玉.房地產業與社會經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篇6

1、引言

主要包括項目名稱、目標和基本功能,用戶單位名稱,新項目開發單位,該項目與其他項目或機構的關系和聯系,在可行性報告中使用的專門述語及其定義,該報告中所引用的文件和技術資料;

2、可行性分析的準備

對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和目標,進行可行性所具備的條件和限制,進行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方法;

3、對項目的分析

企業要實現的目標與完成的任務,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可供利用的資源及制約條件,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薄弱環節;

4、新項目方案

新項目的目標及要實現的功能,新項目的組成結構,新項目的實施計劃、安排,包括各階段對人力、資金、設備的需求,新項目實現后對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影響等;

5、可行性分析

項目的必要性、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組織管理的可行性和社會的可行性;

6、可行性分析的結論

根據以上對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應該得出一個該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

二、報告具體的基本格式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包括首頁、標題、前言、正文、結論、附件等幾部分。

首頁:主要注明項目名稱,項目主辦單位及負責人,可行性研究單位名稱,可行性研究的技術負責人,經濟負責人、參加研究人員名單及報告完成日期等;

標題:一般直接注明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名稱和主要內容,如《XX集團申報煤化工項目可行性報告》;

前言:一般簡要介紹項目研究的背景,項目實施的相關因素和主要目的和意義,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據和主要范圍等內容、有些可行性報告還需要列出研究報告的相關摘要;

正文:該部分是報告的主體,要求列舉事實,運用系統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作出客觀、全面而準確的預測、不同類型的可行性報告在該部分通常具有不同的側重點;

結論:在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作出科學評價,并與相關方案進行優劣比較,最終獲得明確的行動主張、有時還就原方案提出一些更新、更全面的建議;

附件:為了結論的需要,在可行性報告正文結束后補充的相關材料,主要包括試(實)驗數據、計算浮標、圖片表格、參考文獻等。[3]

三、撰寫提綱

簡述項目提出的背景、項目技術狀況、現有產業規模;項目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資的必要性和預期經濟效益;本企業實施該項目的優勢,技術可行性分析。

1、項目技術性能水平與國外同類項目的比較;

2、項目承擔單位在實施本項目的優勢;

3、項目成熟程度;

4、市場需求情況和風險分析;

5、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6、項目融資估算;

7、資金籌措方案;

8、投資使用計劃。

因此,編寫可行性分析報告時須仔細謹慎,既要注意與后面內容相照應,又要對總論內容客觀準確、重點突出。

四、準備資料

1、項目初步設想方案:總投資、產品及介紹、產量、預計銷售價格、直接成本及清單(含主要材料規格、來源及價格)。

2、技術及來源、設計專利標準、工藝描述、工藝流程圖,對生產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請說明(比如防塵、減震、有輻射、需要降噪、有污染等)。

3、項目廠區情況:廠區位置、建筑平米、廠區平面布置圖、購置價格、當地土地價格。

4、企業近三年設計報告(包含財務指標、賬款應收預付等周轉次數、在產品、產成品、原材料、動力、現金等的周轉次數)。

5、項目擬新增的人數規模,擬設置的部門和工資水平,估計項目工資總額(含福利費)。

6、提供公司近三年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扣除工資后的大致數值及占收入的比例。

7、公司享受的增值稅、所得稅稅率,其他補貼及優惠事項。

8、項目產品價格及原料價格按照不含稅價格測算,如果均能明確含稅價格請逐項列明各種原料的進項稅率和各類產品的銷項稅率。

9、項目設備選型表(設備名稱及型號、來源、價格、進口的要注明,備案項目耗電指標等可不做單獨測算,工藝環節中需要外部協助的請標明)。

10、其他資料及信息根據可研研究工作需要隨時溝通。

五、報告模版

【目錄】

第一章XX募投項目總覽

一、項目名稱

二、項目承擔單位及負責人

三、可研報告編寫單位

四、可研報告編制依據

五、建設目標、規模、內容、周期

六、總投資及來源

七、經濟及社會效益

八、結論與建議

第二章XX募投項目背景及投資必要性

一、XX項目建設背景

二、XX行業項目建設必要性

三、XX項目建設可行性

第三章XX募投項目建設單位概述

一、XX募投項目企業概況

二、XX募投項目企業經營業績

三、XX募投項目企業機構職責

四、XX募投項目企業管理層介紹

第四章XX募投項目行業與產品分析

一、XX行業經濟運行

二、XX市場容量

三、競爭格局

四、XX行業成熟度

五、XX行業周期

六、XX行業與市場發展預測

第五章XX募投產品方案與生產規模

一、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二、XX產品產量及銷售量

三、XX產品價格

四、市場推銷戰略

五、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第六章XX募投項目生產技術工藝

一、生產技術

二、生產工藝流程

三、設備選型

第七章XX募投項目建設方案及實施計劃

一、土建工程

二、廠房及配套設施設計原則

三、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四、項目實施各階段

五、項目實施進度表

第八章XX募投項目組織機構、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一、企業組織形式

二、企業工作制度

三、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第九章XX募投項目節能與合理利用方案

一、設計依據

二、項目能耗

三、總平面規劃節能措施

四、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措施

五、空調專業節能措施

六、電專業節能措施

七、水暖專業節能措施

八、工藝節能措施

九、節能制度

第十章XX募投項目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一、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二、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四、治理環境的方案

五、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六、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七、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第十一章XX募投項目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一、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職業安全衛生主要設施(職業安全衛生配套設施)

三、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機構

四、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十二章XX募投項目發展目標

一、XX募投項目企業發展戰略

二、擬定上述戰略所依據的假設條件

三、實施上述戰略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四、發展戰略與募投項目關系

第十三章XX募投項目預計募集資金數額以及使用計劃

一、項目總投資估算

(一)固定資產總額

(二)流動資金估算

二、資金籌措

(一)資金來源

(二)項目籌資方案

三、投資使用計劃

(一)投資使用計劃

(二)借款償還計劃

第十四章XX募投項目財務效益、經濟和社會效益評價

一、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一)生產總成本

(二)銷售收入估算

二、財務評價

三、國民經濟評價

四、不確定性分析

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

(二)經濟效益

第十五章XX募投項目風險分析及規避措施

一、募投建設項目風險

二、募投建設項目風險規避措施

第十六章XX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篇7

前言

近幾年,隨著土地成本、拆遷費用的日漸增高,房地產開發企業除了開發適銷對路的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外,最重要的是價格。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增加企業的收益,除了合理的提高產品售價外,應當盡可能地減少工程成本。 當前建設工程超支、投資逐級追加的現象在投資建設領域相當普遍。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在開發建設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存在著諸多同題。一是在投資決策階段,人為壓低投資規模,盲目樂觀地預測市場前景,使開發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失實。二是開發項目土地成本過高,造成項目總開發成本過高,使房價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三是工程設計不當,造成投資浪費。四是招標工程中,中標工程敞口過大,導致竣工結算價值超出原中標價值,使工程造價失控。五是開發項目配套設施建設計劃不周全。也是造成開發失敗的原因之一。本文結合工程實際論述了如何有效控制房地產項目的開發成本。

1.把好投資決策關,做好開發項目的市場定位。確保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準確性

1.1準確把握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分析

房地產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可分為三階段,即機會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和詳細可行性分析。首先是投資機會分析。房地產投資時機的選擇應將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放在首位分析。認真分析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國家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及房地產與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狀況的關系,從項目投資的環境、背景、目的、基礎、條件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對投資初步設想的鑒別,若可行,就要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是按照項目所在地區市場的常規條件和項目特點,就其投資教果和可能出現的技術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詳細可行性分析須作進一步的市場調查,掌握足夠的資料,對投資項目進行深入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這是可行性分析的關鍵,分析的結果將是投資決策的依據。

1.2 房地產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必須具備兩個以上方案

有了可對比的方案,才能選擇最佳方案,可行性分析才能夠向決策者提供評價決策的依據。

1.3 認真研究和預測項目的現金流量

房地產項目投資巨大,影響現金流入、流出的因素很多。項目的現金流量的準確性對可行性分析的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認真研究和預測項目的現金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4 在項目的財務評價時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

項目的經濟評價是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國家計

委、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規定,項目可行性分析既需進行靜態經濟評價,還要進行動態經濟評價,杜絕空洞的、概括性的論述;在完成基本方案的評價后,還必須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并提出應變措施,減少市場或其它突變情況而發生的損失。

1.5 加強職能部門的審查,監督和服務功能

具體實施時必須嚴把可行性分析評估關。分析完成后,決策部門審批前,必須先對可行性分折報告的可信度進行評估,評估實際上是―個“再研究”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專業機構來完成,才達到要求深度。資料不全的,咨詢機構有權要求予以完善、補充,否則不予評估。因此。堅持“先評估、后決策”是保證可行性分析質量的重點。

1.6 健全法制建設

對可行性分析人員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獎懲制度,加強責任約束,改變過去那種成功了有獎,失敗了無人負責的狀況。

2. 控制好土地開發成本

由于土地價格在開發成本中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士地的價格和獲取方式對于開發商能否達到預期的回報率至關重要。土地的獲取方式不外乎兩種:一是通過自行拆遷獲取土地開發改造權;二是購買可直接用于建設的熟地。比較而言。第一種方式因多數住房需要原地回遷,在前期騰地時只需付少量的補償費、獎勵費或搬家費等,因此相對于購地而言。前期一次性投入的資金較少,而且困部分住戶回遷,剩余商品房減少,困此因銷售產生的營業稅額也相應會減少。但需要有高素質的搬遷工作人員,否則若搬遷工作不力,出現幾個“釘子戶”,就會延長騰地時間,使建設周期延長。從而加大土地成本。第二種方式則一次性投資較大。但由于環節少、可操作性強,還可縮短建設周期,所以一些有實力的公司常傾向于采取這種方式獲取土地使用權。

3.工程設計是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

建設工程的造價控制要以設計階段為重點,這是有效控制建設項目投資的根本所在。做好設計概算是為了準確確定工程造

價,防止任意擴大投資規模或出現漏洞,減少投資缺口,縮小概算與預算之間的差距,避免故意壓低概算投資,搞釣魚項目,最后導致預算超概算現象的發生。

而開發商往往把控制建安工程造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施工階段------審核施工圈預算,或在編制合理工程標底和結算工程價款上。這樣作盡管也有效果,但必竟是丟了西瓜撿芝麻。要有效地控制建安成本,就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建設前期階段上來,尤其是要抓住設計這個階段。

4.工程招投標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有效途徑之一

新開工建設項目應進行招投標,一是引進競爭機制,二是降低工程成本。首先是對施工單位的選擇要慎重,選擇施工隊伍主要考察施工企業的建設業績、資信情況和技術裝備等。優先考慮近期建設業績與擬建工程相同的施工企業,要求施工隊伍的資信可靠。再者是要求施工企業具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以保證工程建設高效、優質、低耗。同時嚴格掌握工程招標條件,認真編制工程標底和標書,做好評標定標工作。以中標價為基礎通過談判、協商確定合同及合理工期。實踐證明,凡是先開工后定價的工程多半工程造價居高不下。

5.加強施工管理是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環節

是把設計的平面圖紙變成具體具有使用價值的實體的過程,也是實現工程造價有效控制,為合理確定工程造價提供原始依據的過程。

5.1 加強合同管理。規范招投標活動

建設項目施工費用占整個工程造價的60%左右,因此施工階

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實施階段對項目的管理和工程造價的

控制重點應放在招投標活動和施工合同條款的確定上,招標評標

實行舍理低價中標。隨著工程造價體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大型建

設項目在招投標中應積極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即由招標人按統

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人視自身的

技術、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以及市場價格進行自主報價。為了

中標,承包商會自覺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價。工程量清單計價對透明招投標活動、減少施工臺同糾紛、推行競爭和以市場定價、控制工程造價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實施階段對工程造價的控制,應重點加強合同管理、規范招投標活動。

5.2 加強設計變更的審查

設計變更是施工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設計變更是工程變更的一部分,因而也關系到進度、質量和投資控制。所以加強設計變更的管理,對確保工程質量、工期和控制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設計變更應盡量提前,變更發生得越早則損失越小。

5.3 嚴格現場簽證的審查

由于施工簽證存在許多的問題。不僅給工程結算帶來困難。

更重要的是工程結算造價難以控制,存在“三超”(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隱患。為此應加強施工簽證的管理工作,把施工簽證費用縮小到最低限額。

6.把好結算審查關

竣工結算書是一種動態的計算,是按照工程實際發生的量來計算的。經審查的工程竣工結算是核定建設工程造價的依據,也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編制竣工決算和核定新增固定資產價值的依據。無論施工單位還是項目業主都十分重視這項工作,因為它直接反映工程項目的工程費。工程結算書由項目施工單位編制,竣工驗收時交業主,業主收到結算書后應及時組織人員審核。如自己不具備審核的條件,可以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核。編制工程結算書不僅直接關系到業主與承包商之間的利益關系,也關系到工程項目造價的實際結果。工程結算要依照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實事求是的進行編制。實踐證明通過對工程項目結算的審核,一般情況經審核的工程結算與初編制的工程結算價要相差10%左右,有的高達20%~30%,對項目的投資控制,投入節約資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7.后期配套設施建設

在工程建設后期、主體工程竣工后。就開始轉入室外工程施

工階段。在室外施工時,要注意各種管線盡可能集中一次開挖鋪

設,避免多次開挖造成過大損失。此外,在進行竣工驗收時,開發

商應組織和相關門對工程進行詳盡細致的檢查,對需要修補的質

量缺陷及時修補,以防工程交付使用后再發生不必要的費用。總之,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控制是―個系統工程,它貫穿于一十項目的始終從謀劃運作到全韶房屋銷售出去。成本控制也不應集中于項目部和財務部,而應當充分發揮公司內部拆遷、質量、技術、安全、經營等各個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減少消耗、降低成本,真正化解風險,實現企業效益。

8.結束語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發現,降低工程成本事在人為,加強投資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是開發企業的當務之急,必須抓緊抓好,從根本上解決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房地產工程造價問題,推動我國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

篇8

(一)資金鏈上:負債絕對、相對量過高

一般認為,負債規模是企業負債的絕對金額大小或企業負債比例在企業資金總額中所占的相對比例高低。一方面,企業在負債的絕對量越大,相應償付的利息就越多,隨之而來的是企業收益不確定性導致無法到期償債甚至破產的幾率也會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負債占其資金總額的相對比例較高,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加大了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致使每股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大,雖然正向的財務杠桿利益增加的可能性會加大,但負向的財務杠桿損失的可能性也在加大。當統計數據可以說明投資規模與企業財務風險的直接關系時,我們可以明確看到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資產負債率低于40%的公司盈利能力顯著;資產負債率高于40%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與資產負債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財務失敗比重顯著增加。

(二)籌資方式上:優序行為倒錯

我國目前金融市場所提供的籌資渠道,企業所能選的主要籌資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銀行借款、發行普通股和發行企業債。因為不同籌資方式各自有其籌資的硬性規定及自身的不同優缺點。如果選擇的隨意性過強,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減少企業相應的收益,甚至會影響企業資金周轉進而形成財務風險。不考慮企業內部籌資,企業按照籌資排序理論選擇外部籌資時,理應先考慮債券籌資,再考慮股票籌資。但是由于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國有股股東權利行使權缺失,中小股東利益保護制度不完善,致使債券籌資成本高于普通股籌資成本,甚至使普通股籌資方式成為“借市斂錢”工具,并且由于普通股籌資無需到期還本付息,又不必承擔借款財務風險。使股票籌資逆序成為企業籌資的最佳選擇。這固然與客觀上的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國家增加上市公司數量的宏觀政策有關系;也與企業主觀把發行普通股作為資產重組的手段和解決財務危機的方法有關,把發行普通股作為最優籌資方式取向。

(三)籌資后決策上:資金使用監督缺失

籌資后資金流向,必須嚴格監督監管,如果違背了金融市場的內在規律和企業股份制發展的最初構想,就會使股份制公司不得不面對過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從企業所有制的角度來看,股份制發展的主要動因是改變企業籌資方式,特別是優化了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但由于我國股份公司中社會公眾股比例較小,且公眾股分散度較高,使小股東無法監督和約束企業的經營管理;國有股份的產權關系不明確,致使本應作為股份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的股東大會無權可行,企業經營管理無法得到股東大會應有的監督。另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使股東大會、監事會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權力膨脹的董事會使公司籌集資金使用的隨意性過強,甚至被浪費、揮霍。如不按招配股說明書所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不對資金的用途予以披露。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擅自改變資金的用途――將長期融資用以補充流動資金,長期籌資用以改善或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及長期償債能力,僅僅用于提高企業資金的流動性,違背了籌資的初衷。由于資金使用監督缺失,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的內在規律。

二、企業投資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一)市場上:虛假信息負面制約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在爆發的信息當中自然也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和泡沫信息。市場經濟容易促成和縱容信息流無序甚或反向泛濫,在這股形式越發不健康的信息潮流中,獲益者往往是造假者及其關系鏈上的同利者。在信用危機空前的國際資本市場上,虛假信息與造假行為聯動,使得投資意向和行為選擇被誤導,并使投資者的意愿特別是利益受到損害和傷害,這個惡性循環的狀態,究其根源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投資者所擁有和利用的信息呈現虛假和泡沫狀態。因此,我們必須極大警惕和關注在資本投資市場上,通過會計造假操縱利潤,擾亂社會經濟信息秩序的現象,加大對這個我國財經領域迫在眉睫的問題的解決力度。

(二)戰略上:可行性分析弱化

當前,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項目投資時缺乏戰略管理。在企業的外部環境上缺乏行業研究,對本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狀況、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優勢認識不清,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和風險反應遲鈍;在企業內部經營上缺乏戰略性規劃,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方向、業務范圍、發展目標、優化資源配置等缺乏系統研究;在投資項目研究上缺乏可行性分析,對投資相關的時機、對象、市場需求、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調研分析。很多企業的項目投資決策還停留在依靠企業管理者的以往經驗和主觀直覺上,或者盲目復制目標企業的投資方案,未對建立信息收集系統,沒有進行事前研究、分析、論證。因此投資決策事物的概率較大。縱觀現在很多企業的投資分析構成,不但很少進行不可行性分析論證,就連十分重要的可行性分析論證,也往往重視戰術考慮較多,忽視宏觀、長遠、可持續性的戰略論證,可行性分析急功近利,呈現弱化和草率的傾向。企業投資必須分析論證在前,戰術與戰略選擇辯證統一,基于不可行性分析,強化、做足可行性分析,這樣的企業投資行為才能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贏得效益。

篇9

2企業投資項目決策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同時,投資波動也是決定經濟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原因。我國企業現階段投資的主要問題是:重復建設嚴重投資過快增長,投資變化過于激烈,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在部分或者大多數行業中過剩等等。這樣的狀況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2.1企業經營的主業與輔業主次不分

對于部分中國老牌國有企業,由于歷史原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營業收入不相上下,甚至小于其他營業收入,多種制造業與多種服務業收入均在企業營運范圍內。經營的業務之間沒有聯系,不利于領導決策和生產經營,且投資分散,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最后只有進行破產重組。雖然這樣的企業在逐漸淡出市場,但留給企業的啟示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2.2投資項目管理與決策水平較低

在部分企業投資全過程中,企業雖然把主要時間與精力放在項目實施中,但由于項目實施計劃操作性不強,項目工期多有拖延,還不能夠真正實現項目的全過程控制;遇到突發事件主要依靠臨時決策,改變投資計劃內容,極大可能造成資源浪費。同時,由于項目前期研究不足,產品和市場分析不充分,項目決策缺乏數據支撐,主要依靠經驗判斷。

2.3項目專業分析人員缺乏

在生產制造類企業中,從事項目分析的人員主要為技術人員,或由原來的技術人員轉型而來,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投資等理論知識,導致分析工作難以開展,或難以將分析結果用于項目實際的決策上。

2.4投資決策方法應用不夠

經濟理論的發展需要與投資實踐結合,才能論證理論的正確性并指導實踐,但由于企業的投資往往具有一定的急迫性,或者企業不能按照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步驟進行可行性分析,故在投資實踐中決策較為粗放,也不能掌握好有效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3投資項目決策及方法研究

本文認為,企業投資項目決策需要考慮企業總體戰略、產品市場可行性、項目技術可行性、項目經濟可行性、項目實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內容,而關鍵點是企業戰略符合性、項目市場可行性及財務分析可行性。而技術可行性與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相對容易把握,不足以成為決策關鍵。

3.1投資項目符合企業總體戰略是項目成功的基礎

企業總體戰略明確了企業發展的方向、定位和盈利水平等,規定了項目決策的基調。投資項目必須在總體戰略指導下進行,投資要符合企業發展方向,投資要體現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投資完成后要能夠實現企業要求的收入和利潤目標。若投資與企業戰略一致(前提是企業有一貫的戰略方針),可以在企業原有投資的基礎上進行長期的追加投資,或相關業務投資上實現資源共享,以節約企業的整體投資成本。若投資不能與企業戰略一致,且企業沒有根據投資情況發展企業戰略,則該投資即使暫時能夠獲利,也可能會由于缺少長期資源支撐而最終失敗。

3.2對投資項目進行有效的市場分析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市場分析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要實現有效的市場分析,一是需要正確的市場調研結論,通過網絡查詢、行業報刊雜志、實地調查等方式,對商品需求、流通渠道、經營條件、競爭對手等方面進行項目市場調研,盡可能地取得完整、確切、及時的市場信息。二是需要運用科學的市場分析方法,根據市場調研報告,對市場需求、市場供給、市場競爭、產品、市場綜合等內容進行分析,并對為實現產品生產、銷售而開展的項目投資方案進行分析。

3.3對投資項目進行正確的財務分析是項目成功的保障

企業項目投資的目標就是使企業價值最大化,投資決策必須考慮相應的成本與收益。隨著經濟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在實際應用中,主要采用凈現值法與實物期權理論進行投資決策和風險分析。

(1)現值法。除了項目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投資報酬率、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潤率、投資回收期等靜態指標外,要正確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就必須對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率、財務內部收益率、動態投資回收率等動態指標進行計算和分析。

(2)對項目的不確定性進行投資分析。應用凈現值法進行的投資決策,是在假定企業投資環境確定性下得出的,意味著企業對投資的未來收益是確知的,沒有對影響項目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分析。這樣,企業的投資決策過程就是一個簡單計算投資的未來收益與投資成本的比較過程,根據不變的折現率計算投資收益來決定是否投資,要么投資要么永遠不投資。實際上,由于客觀條件及有關因素的變動、預測技術局限等原因,可能導致項目實施結果與預測結論出現不一致,使項目具有不確定性,項目存在風險。

3.4其他投資決策因素分析

(1)技術可行性與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項目技術可行性分析可分為:一是市場產品(即最終產品)的技術可行性,產品項目研發成功必須要通過小批量試制,來進行工藝驗證,需要進行實現一定產量后的產能技術瓶頸分析,一般情況下不具有過大的技術問題。二是投資的產品(即中間產品)的技術可行性,在投資的固定資產上,一般也是使用成熟的產品,即使不夠成熟,也可利用國內和國際的資源進行解決,并不存在太明顯的技術問題。

項目實施方案主要論證是否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項目目標。主要對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資金計劃制定及項目組人員工作分配計劃的合理性進行分析,項目計劃因為項目負責人不同而有所差異,企業可以根據已完成項目或其他企業的相關經驗數據來判斷,一般不具有太大的問題。

篇10

一、引言

在進行投資前,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可行性分析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決策。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強烈競爭,投資的風險逐漸增加,這就要求投資者在投資前進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確保投資的順利進行以,降低風險,使得投資收益最大化。

二、主要內容

(一)現金流量(NCF)。

傳統的會計計價是按權責發生制計算企業收入和成本,進而計算經濟效益,但在長期投資決策中不能直接用此方法,因為沒有考慮時間價值以及實際經營的具體情況。采用現金流作為項目的凈收益,即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也符合客觀實際情況。

(二)凈現值(NPV)。

凈現值是投資項目在未來各期凈現金流量的貼現值減去初始投資成本后的差額,即使扣除基本報酬后的剩余價值。采用凈值法的決策原則是只有一個方案時,選擇NPV>0的,多種方案時,選擇正值中最大的。凈現值法考慮了時間價值,但不能揭示方案的實際報酬率。

(三)內含報酬率(IRR)。

內含報酬率是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的貼現率,其計算原理是以預期報酬率作為貼現率計算凈現值,其結果往往會大于或小于零,這說明預期報酬率大于或小于貼現率,再利用內插法逐一測算得出。一個方案時,當IRR大于或等于公司的必要報酬率時就選擇。

(四)投資回收期(PP)。

投資回收期反映的是收回投資的所需年限,回收期越短,方案越是有利。但是其忽視了時間價值,沒有考慮回收期滿后的現金流量狀況。

三、實例論證

投資的過程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一個項目是否具有投資可行性需要通過對相關數據指標的分析才能作出判斷,下面就以一家茶多酚生產企業作為例證對象來進行投資分析。

(一)某茶多酚生產公司項目投資分析。

1.公司簡介

四川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涉及茶葉深加工技術及多種植物提取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致力茶多酚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研發、生產、銷售,是比較大型的植物提取物基地。公司2010年8月11日入住當地新興開發的工業區,建設初期投入了6000多萬元建立了一條技術植物提取物深加工生產線,具有年產300噸以上的高純度茶多酚、100多噸茶色素的能力。

2.公司相關財務數據

發展初期,公司重點發展茶多酚的生產銷售項目,此項目工程通過了1年的時間建成,總共投入了6050萬元,建立一條加工生產線。投產后,公司年產量已達600噸的高純茶多酚、100噸茶色素和150噸高品質茶多糖,產品的質量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正常年間,年銷售收入達1.05億(含稅),銷售稅金及附加200萬元,稅后利潤2500萬元,所得稅819萬元,可分配利潤1663萬元;公司員工現在已有150~200人左右,公司的正式員工的現今工資水平為2000元,而當地工資水平在2000到3000元左右。任何企業的生產都包括建設期、經營期和終結期等三大方面的內容,以下是公司的一些相關財務數據。

(2)經營期

①年銷售收入:公司茶多酚的年產量是600噸,市場價格在350元/公斤上下波動,生產茶多酚還會或得茶生物堿(即咖啡堿)、茶色素等副產品,這些產品的產值加起來為公司帶來了10500萬元(含稅)的收入;②年凈利潤:2500萬元;③所得稅:819萬元;④相關成本費用:約7000萬元(包括生產中的原料采購、生產、銷售等整個產業鏈中料、工、費的投入);⑤非付現成本(折舊):由于收集的資料有限,只能大概推算折舊費用,以同類公司的生產設備的折舊年限10年為標準且無殘值,按直線法折舊,每年的折舊額為200 萬元;廠房折舊也按直線折舊法,年折舊額為284萬元;土地的使用期限是40年,按直線法的年折舊額為7萬元;所以每年的折舊總額為491萬元。

(二)公司分析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井冈山市| 城固县| 长汀县| 镇康县| 同仁县| 股票| 同心县| 铁岭县| 安新县| 资阳市| 孝义市| 绥宁县| 金山区| 安岳县| 札达县| 襄汾县| 威宁| 都昌县| 西安市| 吉安市| 贵溪市| 商河县| 信丰县| 绥宁县| 佛山市| 安陆市| 霍林郭勒市| 丰原市| 响水县| 晋中市| 阿巴嘎旗| 北安市| 石门县| 科技| 高要市| 逊克县| 新田县| 湘阴县| 乌拉特后旗|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