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模板(10篇)

時間:2023-06-21 09:18: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父母對家庭教育的思考

篇1

其次,家庭教育有兩種教育形式,一是家長有目的有意識地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子女進行的影響,比如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批評,這是一種有形教育,二是家長利用和控制家庭環境并使它對子女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家庭氣氛等。這是一種無形教育。

第三,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家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文化修養的影響教育孩子。其目的就是使孩子具有“生動的、活潑的、和諧發展的”生存權利、自主創造的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發掘他們獨特的生命力,成為自己的主人。

二、中國與猶太家庭教育的差異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社會情況,中國與猶太家庭教育在各自的土壤和歷史時期中都有了不同的衍生。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中的區別。

(一)兩個中心的不同:教師中心與父母中心。

縱觀中國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僅僅是入學前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將教育的中心放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忽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而家庭一直是猶太教育的主要場所。猶太人非常強調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在他們看來,父親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師。父親的職責不僅僅是要把子女撫養長大,而且要第一個把神圣的契約與律法傳授給他們,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猶太人。

(二)兩個重點的不同:知識與創新。

古代的中國人將“四書五經”奉為圭臬,對于孔孟之道只能服從,不能有絲毫懷疑,否則就是大不敬。而到了現代,在升學壓力下的家長,又將教科書和教育專家的話奉若神明。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視的是學習知識。猶太人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知識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于懷疑,隨時發問。猶太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兩種教學方式的不同:填鴨式與啟發式。

在中國大的教育背景環境下,學習成績成了評判的主要標準。因而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而孩子分數的提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個勁地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猶太家庭中父母更傾向于用啟發式教學來培養孩子,筆者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猶太父親把3歲的兒子放在窗戶上叫他往下跳,父親在下面接。孩子玩得很高興,一連跳了兩次。到了第三次,孩子跳下后父親沒去接,孩子問父親為什么不接他。父親教導兒子:“你為什么以為我接了你前兩次,就一定有理由第三次再接你?我雖然是你的父親,但并不是每次都可以幫助你的?!蓖ㄟ^這個小故事就很容易發現兩者在教學方式上的差異。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轉變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學校作為自己的主渠道、主陣地,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斷裂,家庭教育幾乎成為空場。由于家庭教育的空場無力,學校教育處于封閉與單槍匹馬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僅從自身尋求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不夠的。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家庭教育作為主渠道,緊密結合家庭生活領域的特點開展工作,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我們要轉變觀念,重視家庭教育,發揮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有的作用。

(二)教學方法選擇的多樣性

篇2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對一個孩子的全方位教育,而家庭教育作為早期性、基礎性、獨特性和終身性的教育,是最早也是最易被孩子接納的教育,因此對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小覷。而目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撐,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健康發展,而作為基礎教育的家庭教育卻遲遲沒有立法進行保護。在依法治國的今天,我國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來規范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以保證家庭教育的有序進行。

一、 家庭教育立法的目的

家庭教育立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并且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年齡普遍降低,并且“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經調查報告顯示,在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錢財糾紛”、“情感糾葛”分別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發,這種心理帶有很強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現因看不慣對方相貌、行為而產生欺侮、毆打等行為。一方面是社會的責任,社會教育存在缺陷,執法管教力度不夠,社會不良因素及網絡影響導致未成年未能正確認識事物;另一方面是學校的責任,學校教育存在漏洞,校園的法制教育力度弱,導致未成年沒有相應的法律常識,一些學校對教師的法律知識方面的培訓偏少,有限的法律教育并不能有效增強教師自身的法律意識,個別教師甚至自身便帶有不良行為卻無法自察,而這些不良行為很可能已經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然而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都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溺愛、專制、放任等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導致校園暴力的首要原因。當孩子被同學欺負時,一些家長所表現出來的不正常心態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暴力的泛濫。面對家庭教育立法的缺失,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未成年人父母放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公安機關可以對父母進行訓誡。姚建龍指出,應當建立更加完善的強制親執教育制度,即教父母怎么做父母。這就為家庭教育立法架起橋梁,以促進家庭教育立法的進行,使家庭教育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二、 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體現在通過立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家庭教育領域的種種現實問題,確保青少年可以健康茁壯的成長,成為國家的可用之才,提高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統一、協調發展,并且通過立法的形式總結和推廣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家庭教育立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2009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征求意見時,不少人就提出要為家庭教育立法,如今,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家庭教育立法,如日本2006年修訂的《教育基本法》強調了國家對家庭教育的責任。2003年我國臺灣地區專門頒布《家庭教育法》,之后又出臺了《家庭教育法實施細則》等。而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婦聯提交了《關于將制定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納入國務院法制辦立法規劃的提案》,建議國務院法制辦將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納入立法規劃,盡快制定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這說明通過這么多年的調查和研究,我國制定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截至到目前為止,我國重慶、貴州、遼寧省鞍山市婦聯已推動將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列入當地人大立法計劃,江西、天津、吉林、山西、內蒙古等地也啟動家庭教育立法調研工作。通告在當地進行試點活動的形式,查缺補漏,將條例轉為法律,更大程度的保障家庭教育立法實施。

三、 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路

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路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法律名稱、功能定位和基本內容。首先,任何法律的出臺都應該先解決名稱問題。法的名稱實際上是最直觀,最顯現的外在符號,可以透過名稱,解讀這部法的內容,因此這部法律可以就叫做《家庭教育法》。其次是制定本法的功能的定位,要通過立法保證未成年人受到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可以得到全面發展;具有更強的指導性,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系統的指導,并且為其服務;規范的功能也要凸顯,用以規范未成年人父母的行為,也要規范服務機構。最后是本法的基本內容,應當是全方位的,包括家長的直接影響,也包括家庭環境的間接影響。一切立身形式的指導,都應該納入家庭教育的內容當中。

推動家庭教育立法,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以倡導好的家風,支撐好的社會風氣,以家庭的和睦文明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學法和守法中,促使未成年人的父母和未成年人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使得家庭結構更為牢固,以小家帶大家,讓我國更好更快的發展。推動家庭教育立法,使得家庭教育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并且在立法工作中聽取多方意見,進行多地調查,制定合乎具有中國現實意義的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對家長素質的提高,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的促進具有重要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議加快家庭教育法的出臺。

[參考文獻]

篇3

家長,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者和執行者,因此家長的教育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實施,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成敗。1996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中國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狀況及教育”調查中指出,“在影響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諸家庭因素中,家長的教育素質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雹俳┠陙?,人們針對家長的教育素質開展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哪些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都需要我們去認真梳理。本文運用文獻法,查閱近70篇有關文獻,并從中篩選出22篇,圍繞家長教育素質內涵、家長教育觀念、家長教育知識以及家長教育能力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試圖了解當前的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關于家長教育素質內涵的研究

歐陽連認為,家長的教育素質就是指家長運用多種知識實施家庭教育的技能和技巧,家長的教育技能和技巧又主要體現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②該研究更側重于把家長教育素質理解為能力。焦健則將家長素質分為了一般素質和特殊素質,特殊素質即我們所說的教育素質,包括正確的教育觀念、豐富的教育知識、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教育能力。③趙忠心在其著作中沒有具體提到家長教育素質這一概念,而是將影響家庭教育的諸因素之一歸結為家長自身的素質,其中包括家長的世界觀和思想品德以及家長的文化素養。④楊寶忠認為,家長的教育素養包括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教育態度和教育期望。⑤王銓、趙俊志將家長的教育素質概括為6個方面:現代的教育觀念、全面的教子育兒知識、科學的教子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⑥該研究對家長教育素質的概括更為具體,可實際操作性更強。孫宏艷則與王銓和趙俊志的看法相似,認為家長的教育素質,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觀念、方法和能力,具體包括現代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狀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⑦張慶守提出家長教育素質是由多維素質組成的綜合性系統結構,應包括品學素養、教育觀念和教育理論素養、教育能力素養等三個方面的基本素質。⑧綜上,對于家長教育素質的認識,我國學者們雖然還存在些許差異,但大致可將家長教育素質概括為家長的教育知識、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能力四個方面。目前的研究還停留在理論探究階段,未能將家長教育素質具體化,使其能夠成為可量化、易評價、可實踐性強的影響家庭教育質量的因素。

二、關于家長教育觀念的研究

(一)家長教育觀念的構成研究

俞國良與辛濤對其構成做了進一步闡釋:人才觀是家長對人才價值的理解,親子觀是對子女和自己關系的基本看法及教養動機,兒童發展觀是對兒童認知和社會性發展規律的認識以及教子觀是對自己、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力和本身能力的認識。⑩許曉輝、龐麗娟的研究將家長對兒童的發展評價納入到家長教育觀念里,進一步完善了家長教育觀念的構成。輥輰訛張慶守的研究是從家庭教育對兒童素質教育的影響和作用這一角度對家長教育觀念構成進行了劃分,忽略了親子觀在家長教育觀念的作用。輥輱訛劉秀麗與劉航認為在其總結的7個觀念構成中,兒童觀、教育觀和親子觀是核心要素。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總結,但劃分略有重疊,且缺少對兒童發展進行評價的評價觀。

(二)家長教育觀念的形成規律及影響因素研究

陳幗眉與何大慧認為,家長教育觀念受社會文化、家長自身經歷、文化程度以及對育兒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影響。輥輴訛李百珍與關穎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除了受社會現狀、家庭背景影響之外,還受家長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質的制約,家長職業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對教育觀念的差異影響顯著。輥輵訛俞國良與辛濤認為,家長教育觀念的來源認識上存在“自我構建”和“文化腳本”兩種看法?!白晕医嫛笔侵讣议L的教育觀是父母自我建構的過程,它來源于個人的直接經驗;“文化建構”是指家長教育觀念是其在接受文化觀念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是一種文化信息?;谶@兩種不同的視角,他們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即“家長教育觀念的來源,是自我建構和文化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社會歷史文化的產物。”輥輶訛該研究理論上闡述了家長教育觀念的來源,卻沒有對其形成規律進行深入探究。李洪曾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除了受職業、學歷的影響之外,還與父母的性別和年齡差異有關系。從家長教育觀念現代化的程度來看,一般父親比母親高,高學歷比低學歷高,年長的比年輕的高,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商業服務業的經理比醫務人員、機關一般干部、店員高。輥輷訛“家長教育觀念更新的實驗研究”課題組提出了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機制:一是找到“動力源”———引發轉變觀念的內在需要;二是升華系統———提高認識,動搖陳舊觀念;三是感染系統———激感,促進認識向行為轉化;四是實踐導向系統———利用科學的手段鞏固認識與行為。該研究從家長內在深層動因的角度揭示了舊觀念解構和新觀念形成規律,提供了新視角。綜上,我國學者對家長教育觀念構成的認識在人才觀、親子觀、兒童觀和教子觀上基本一致,之后評價觀的提出進一步完善了家長教育觀念的構成。但現有的研究不能全面客觀地呈現其形成規律和影響因素,缺乏對家長教育觀念形成的規律和影響家長教育觀念形成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三、關于家長教育知識的研究

關穎將家長教育知識分為“兒童生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兒童衛生保健知識”、“兒童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兒童教育知識”、“兒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識”以及“與孩子學習有關的文化知識”。通過該研究中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獨生子女家長當中,學過“兒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識”的家長比例最低,“兒童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其次。趙忠心認為,家長教育子女應具備的知識有:“優生知識”、“兒童青少年生理學知識”、“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各種文化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生活知識”。張慶守指出,家長應掌握的教育子女的知識有應包括關于兒童身心發展和家庭教育基本規律的知識、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關于家庭教育目標以及內容和途徑的知識、家庭教育基本原則和方法學知識。華樺的調查表明:“家長最主要的家教知識來源于‘自己的經驗積累’,占48.1%。換言之,部分家長主要依靠固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傳統來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開放而多元的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渠道尚未形成?!苯饡显谄鋵Ω改讣彝ソ逃R自我導向學習的現狀研究中指出: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的比例高于母親,學歷較高的父母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自我導向性更強,職業工作穩定性高的家長在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投入上要高于相對職業不穩定的家長。家長喜歡和常用的學習方式是“自我閱讀”,而家長們認為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是“朋友同事間的交流”和“與教師交流”。該研究主要是針對家長學習教育知識的動機、途徑、方式、投入等方面。綜上,我國學者對家長教育知識的研究關注不夠,現有研究相對雜亂化、片段化,大多附于其他研究之下,對家長教育知識應然要求的研究不深入具體,缺少對家長教育知識的掌握狀況及獲取途徑等方面的研究。

四、關于家長教育能力的研究

(一)家長教育能力的概念界定研究

趙忠心認為,“所謂教育子女的能力,就是運用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促使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技能、技巧?!陛傒愑灪Q嗾J為,家長教育能力是指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理解性認知、理解性情感和理解。

(二)家長教育能力的應然要求

趙忠心把家長教育能力的應然要求總結歸納為三點,分別是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慶守把家長應具備的教育能力分為6項:了解與分析能力、教育選擇與規劃能力、建立密切親子關系的能力、家庭教育實施能力、教育協調和溝通能力、家庭教育環境設計能力。輦輶訛此概括較前者更細致具體。胡海燕側重從人的認知、感情和行為實踐活動三個層面,把家長教育能力分為理解性認知能力、理解性感情能力和理解性實踐行為能力。陳永坤認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的核心能力應該包括:情緒管理能力、逆境智能、學會學習、創意思維、理財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國際視野以及世界公民意識等。

(三)家長教育能力發展的意義與方式研究

關穎認為,家長教育能力的缺陷會導致子女產生不良心理感受,而家長不注重自身的修養則是家長教育能力缺陷的關鍵。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程度遠不能滿足教育的實際需要,是導致其教育能力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輧輮訛繆建東把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發展闡述為父母的成長,其意義在于它是角色變化、科學育兒的必然需求。他認為父母教育能力拓展方式有:“在生活的過程中向比自己有經驗的長輩或者同輩學習、主動通過看書讀報或上網查找信息等方式自學、接收系統的家庭教育指導。”這三種方式基本概括了現有的發展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方式,但不夠細致和具體。綜上,目前關于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研究較少,從促進家長教育能力發展途徑角度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缺少家長教育能力發展水平現狀和影響因素的研究。

五、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我國學者對家長教育素質開展了許多有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家長教育素質的內涵,完善了家長教育觀念的構成,對家長教育知識和能力的應然要求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在對家長教育觀念形成規律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上還不夠深入,缺少對家長教育知識和能力的構成、掌握狀況和獲取途徑的研究??偟膩碚f,研究內容多側重于對家長教育觀念的研究,對家長教育知識以及教育能力的研究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論探討的層面。從研究方法上來看,文獻法、思辨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居多,比較法、個案法、觀察法較少,缺少長期跟蹤式的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在豐富研究內容的同時增加研究的深度,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根據家長在家庭教育實踐中的實際情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深入地開展家長教育素質的相關研究,為家長教育素質的提高和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幫助。

注釋:

①中國青少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1996[R].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②歐陽連.家庭教育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18-22.

③焦健.合格家長素質簡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98(2):50-53.

④趙忠心.家庭教育學: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⑤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260.

⑥王銓,趙俊志.提高家長教育素質的嘗試[J].中小學管理,2013(11):38-39.

⑦孫宏艷.父母應具備的教育素質[J].家庭教育,2007(2):4-10.

⑧張慶守.新世紀家長教育素質要求與養成對策[J].閩江學院學報,2007,3(28):135-140.

⑨陳幗眉.家長的教育觀念[J].父母必讀,1992(11):4.

⑩俞國良,辛濤.社會認知視野中的家長教育觀念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5(3):87.

關穎.家長的教育素質及指導———獨生子女人格調查引發的思考[J].天津師大學報,1998(5):33-39.

許曉輝,龐麗娟.關于新世紀家長教育觀念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7):62-63.

劉秀麗,劉航.幼兒家長家庭教育觀念:現狀及問題[N].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192-195.

陳幗眉,何大慧.家長的教育觀念———一個值得重視的新概念[J].家庭教育,1994(01):47.

李百珍,關穎.家長教育觀念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1995(4):9-13.

李洪曾.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教育觀念的現狀調查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9(2):38-43.

“家長教育觀念更新的實驗研究”課題組.促進家長教育觀念轉變的實驗探索[J].教育研究,2002(4):67-73.

關穎.家長教育素質對獨生子女發展的影響[J].青年研究,1998(10):15-23.

華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調查[J].當代青年研究,2009(10):45-50.

金曄.城市父母家庭教育知識自我導向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胡海燕.中學生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現狀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篇4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身傳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對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響,繼而家庭成員彼此相互影響終生的一種社會活動。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即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那么,農村幼兒家長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呢?為此,筆者試圖對農村幼兒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以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1.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不足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與時代的發展,部分農村家長已經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但由于他們自身文化素質較低,缺少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任之由之;部分家長自視能力很強,對孩子實施“小學化”或“拔苗助長”的教育,嚴重違背教育規律和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部分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這段時期還不懂事,家長沒法教育,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這些家長把教育簡單化,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孩子心智發展的基礎,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他們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巨,需要家庭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一項調查分析指出“中國的教育歸根結底是家庭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應從思想上認識并定位對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家庭教育實施者的教養態度存在差異

近年來,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家庭居住環境日漸城鎮化,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大部分孩子都是隔代式撫養。文化水平低下的祖輩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家中的獨苗苗關愛有加,百般溺愛,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事事包辦代替,一味遷就順從,造就孩子自我、任性、嬌氣。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其次,父母就近上班的,年輕的他們在新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開始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當他們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們也會出面干涉。幾代人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態度和價值觀,代與代之間在子女問題上的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父母都在身邊的,家庭教育不受祖輩影響的,每天給予孩子的時間極有限,他們只要一有時間就抱著手機、ipad,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

3.家庭教育重知識輕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農村家長的職業差異、素質高低等因素,導致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和力度有所不同,大部分人重視知識教育(認字、寫數、學漢語拼音等),忽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習慣等行為習慣的培養。這種教養方式導致不少孩子出現任性、個性極強;自私、霸道;孤僻、人際關系冷漠;不懂得付出,生活能力低下等畸型發展趨勢。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贝嗽挼莱隽伺囵B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钡拇_,良好的習慣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而不良的習慣一旦養成,等長大了,再想糾正使十分不易。

4.家庭教育方式缺乏藝術性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所以有一個教育方法問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育孩子時,大部分祖輩家長表現出的是溺愛型,年輕父母脾氣暴躁易發火則是極端型、嚴厲型,不管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中國父母有個特點:對自己孩子的滿意度是最差的,比國外的家長滿意度差很多。其實孩子很需要表揚,表揚會給孩子以勇氣和動力,同時是一種肯定的暗示,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5.家庭教育環境不容忽視

篇5

一、家長教育的相關概念

家長教育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教育家長之意,但家長教育在使用過程中經常與家庭教育、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等概念相聯系,理解家長教育首先要厘清家長教育與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

第一,家庭教育與家長教育。家庭教育與家長教育是一對密切聯系但又有所區別的概念,二者關系如同學校教育與教師教育關系一樣。從區別來看:首先,二者的目標不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列,是家庭中以提高兒童基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形式;家長教育是以提高父母家庭教育勝任力為主要目標的成人教育形式。其次,二者主體與教育對象不同。家庭教育(狹義上)的主體是家長,對象是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家長教育的主體是家長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象是家長。再次,教育內容不同。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長在家庭日常生活經驗和人類基本的知識經驗中對孩子開展的教育;家長教育主要內容是“家庭教育學”“家庭管理學”方面的知識技能。從聯系的一面看:其一,家長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家長教育勝任力;但間接目的(也是最終目的)是推進家庭教育,促進家庭子女健康成長。其二,家長教育的內容不是憑空產生,而是基于家庭教育的需要,依托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展開的,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指導是開展家長教育的內在邏輯。

厘清家庭教育與家長教育關系的意義在于:一方面,開展家長教育需要根據家庭教育的實際需要,不能脫離于家庭教育空談家長教育;另一方面開展家長教育不是家庭教育本身,不是簡單地告訴家長要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評,而是要促進家長具備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和相關素質,能夠根據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靈活多樣地設計出符合自己家庭實際和子女特征的教育方式。

第二,家長教育與家長學校。在我國的官方文件中經常出現家長學校這一概念,不難理解,家長學校屬于成人教育的一種形態,主要承擔家長教育的任務。家長學校類似于家長教育的上位概念,是教育家長如何開展家庭教育的相應機構。這是一種相對比較松散,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模式,不像現代中小學那樣有嚴格的制度保證。它可以是獨立開辦的,也可以依附于學?;蛏鐓^;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開展活動,也可以臨時開展活動;可以是民辦的、市場的,也可以是官辦的、公益的。從目前的實踐來看,我國的家長學?;旧鲜怯蓩D聯和學校舉辦的;從實際影響來看,學校舉辦的家長學校覆蓋面和教育效果要遠遠大于其他形式。

關于什么是家長學校,目前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雖然有人認為家長學校“是對中小學校(包括幼稚園)學生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組織形式”,但具體在實踐中家長學校的概念隨著其承擔的功能而不斷發生變化。2004年教育部和全國婦聯聯合頒布的《關于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家長學校是以兒童和青少年的父母或監護撫養人為主要對象的成人教育場所,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的父母或監護撫養人建立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思想觀念,掌握正確的家教知識和方法,了解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的生理、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人身安全保障常識,以及相關教育政策法規。這個更符合學校或教育的概念。但是,2011年全國婦聯、教育部、中央文明辦等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家長學校的任務進行了擴展:“家長學校是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長素質的重要場所,是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內容主要包括:宣傳黨的教育方針、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為家長提供指導和服務,幫助解決家庭教育中的難點問題;增進家庭與學校的有效溝通,努力構筑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網絡。

比較這兩個文件可以明顯地看出,家長學校的功能在原有的宣傳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傳播家庭教育知識、技能、方法、思想等內容基礎上,增加了家庭教育活動、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活動、聯系學校、家庭、社會等內容。由此也可以看出,家長學校已經囊括了許多不屬于“家長教育”的功能,使得家長學校越來越游離于“學?!钡膬群?。

第三,家長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與家長教育還有一個更加接近的概念是家庭教育指導。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家庭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成為家庭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成為相關部門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個概念。有人認為:“家庭教育指導是家庭外的機構、團體和個人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過程,它是以家長為主要對象的、以家庭教育為內容的教育過程,家庭教育指導具有成人教育、業余教育、師范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性質”,“其同類概念有西方國家常用的家長教育和我國臺灣地區常用的親職教育等”。這個定義列舉了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內容、任務,概括出其主要特征,很顯然,家庭教育指導似乎包含家長教育內容,不僅因為它明確指出類同于家長教育和親職教育,而且在定義中也指出了就是以家長為對象、以家庭教育為內容的教育過程。但從現實邏輯看,二者之間并不是完全一致。

首先,家庭教育指導不能等同于家長教育,家庭教育指導主要指導方法指導、工作指導等,教育屬于這個過程的一部分,或者是其中的應有之意,但家庭教育指導還包括諸如研究家庭教育狀況,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提高診斷、咨詢,為家庭教育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保障等。其次,主體不盡相同,家庭教育指導更多的是婦聯、教育主管部門等機構負責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統稱;而家長教育的主體是家庭教育指導專業人員(教育者)。再次,目的不盡相同,家庭教育指導主要目的是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而家長教育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家長在家庭教育素養方面發生變化,以便更有利于進行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指導是相關部門開展家庭教育事業的工作語言,并非嚴格的學術概念。

綜上,家長教育與家庭教育、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等概念是密切聯系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家L學校是實現家長教育基本形態(正規),但不是唯一形態;家庭教育指導是相關部門為開展家庭教育而對家長采取教育和指導的工作概念。厘清這些概念之間關系,有助于準確把握家長教育的內涵。

二、家長教育概念的評析與厘定

家庭教育的地位決定了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教育由于語言習慣不同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稱謂,在德國成為“雙親教育”,在美國稱之為“父母教育”,前蘇聯稱之為“家長教育”。根據漢語的習慣,我們稱之為家長教育,這里的家長包括家庭的其他監護人。盡管家長教育(或親職教育)在字面上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但其內涵界定上還是有一定的偏差。下面對近年來關于家長教育概念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在前人界定基礎上嘗試對家長教育內涵加以闡釋(見表1)。

第一,關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于教育者,上述概念中只有兩處提及。林家興概念中認為教育者是“正規的或非正規的親職教育專家”,繆建東概念中認為是“社會教育機構、社區或教育、福利部門”。筆者認為,家長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專業人員,包括學校教師、教育研究者、兒童保健、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員、有經驗的家長等等。上述概念中將“社會教育機構、社區或教育、福利部門”視為教育者很明顯是不妥的,這里將教育者與教育主管部門或組織混為一談了。關于受教育者,大多數都認為是父母或準備成為父母的人,這種界定是準確的。但有人認為教育對象是“家庭教育組織者”(楊寶忠)、“家庭教育的責任者”(李?。?、“家庭生活組織者”(趙剛)等,期望將教育對象更加準確,但都存在不嚴密、不準確之嫌,都是不妥的。家長教育的對象就是家長(廣義上的),當然有的家長在實際中沒有履行沒有承擔家庭教育職責要另當別論,這是他(她)教育權利和責任的轉移問題,不屬于本研究討論的范疇。

第二,關于家長教育目標。這是家長教育概念中的核心問題。上述概念中對家長教育目標都有涉及,具體內容大致包括了這些關鍵詞:管教子女的知識能力、改善親子關系、稱職父母、角色經驗、有效能、履行父母責任、家庭幸福、父母自身素質、自我實現等等。這里有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將家長教育帶來的客觀影響作為目標,如“實現家庭幸?!薄白晕覍崿F”;二是將教育內容與目標相混淆,如“管教子女的知識與能力”“改善親子關系”。筆者認為,教育目標是人的改變,家長教育目標是改變家長使之更加適應家庭教育需要,成為合格父母。如果用一個更加簡潔而專業的概念概括,那就是“勝任力”,說白了,合格父母也罷、稱職父母也罷,就是教育勝任力問題。

第三,家長教育內容。目標決定內容的選擇,上述概念基本上都涉及到家庭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管教子女、改善親子關系的知識能力,保育、教育兒童(未成年人)的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養的知識、技能,正確的教育態度和觀念,組織家庭生活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傮w來說,教育的內容大致包括了“父母對自身的教育和父母對子女實施教育兩個指導維度”,涉及到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人生哲學等方面知識。筆者認為,上述內容依然沒有找到一個統一的邏輯體系加以涵蓋,如果以“勝任力”為目標,家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圍繞家長教育勝任力而展開,包括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動機、情意、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第四,家長教育的屬性。從“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來看,“屬”即該被定義概念的上位概念,“種差”即被定義概念與同層級概念的區別。上述家長教育概念的定義中基本上都回避了這個問題,只是個別概念提及到。有的將家長教育歸類于成人教育、終身教育,有家長教育的概念將其歸類于“教育”“培訓”。后者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教育與培訓涵蓋的內容更大。筆者認為,家長教育應歸類于成人教育,但不能歸類于終身教育,因為終身教育是人們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類型的總和,包括各階段和各種教育方式。

在總結以上分析基礎上,筆者認為:家長教育是家庭教育主導者以家庭教育主體(家長)為對象,以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技能、觀念、思想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活動,以提高家長家庭教育勝任力為目的的成人教育活動。如果從廣義的角度看,凡是對家長在育兒方面產生教育影響的主體都包含在教育者的行列之中。

三、家長教育特征

當前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重視家庭教育務必要注重家長素質,加強對家長的教育引導;目前雖然婦聯、關工委、文明辦等部門都在開展家長教育培訓,但是無論從哪方面說,學校都是主體和主導者。提高家長教育效果亟待抓住家長教育的特質。

第一,家長教育是成人教育。前文有述,家長教育屬于成年人,家長教育屬于成人教育?!俺扇私逃悄切┎辉龠M入正規和全日制學校的人們借此可以連續地、有組織地活動,自覺地、有目的地促使自己在信息、知識、工作技能、欣賞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發生變化,或以擴充知識并解決個人或社會的問題為目的?!背赡耆私邮芙逃膭訖C非常明確――工作或生活的切身需要,因此成人教育的辦學思路和方向也非常明確――解決工作或生活中的切身問題。家長教育屬于成人教育,家長之所以接受教育,根本在于在自己已有知識無法滿足教育子女需要,學校和其他相關部門應該提供這種教育,在提供這種教育時需要“回歸豐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進繽紛的成人精神家園”,為此,學校和相關機構需要進一步地“解析成人群體結構、關懷成人生存境遇、解讀成人學習行為、構建教育支持系統”。

第二,家長教育是非正規教育。教育分為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正規教育是教育制度規定的教育形態,主要指學校教育;而非正規教育是在正規教育制度以外所進行的,為成人和兒童有選擇地提供學習形式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各種崗位培訓、校外教育、繼續教育等。很明顯,家長教育屬于成人非正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其教育對象包括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家長;內容上主要包括“非標準化的內容體系,不一定采取階梯式的課程結構,強調學習成果的應用性”;證書形式上,不是以證書為目的的;時間上主要是短周期、非全日制;教育主體可以在教育機構內,但主要在教育機構之外;授課體系是彈性組織,以學習者為中心,節約教育資源;從管理者來看,可以是政府部門,也可以是各類非政府機構?;诩议L教育的非正規性,雖然國家可以將其納入公共教育體系之中,但最起碼從目前的條件來看,國家無法強迫要求家長必須要接受教育任務;雖然可以倡導家長要“持證上崗”,需要達到某一要求,但由于家長和家庭的千差萬別,我們無法真正像要求教師那樣要求家長也要具備教育資格證才能開展家庭教育。

第三,家長教育“入職”教育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家長和學校教師是學生一生中兩個最重要的教育者,教師職前和職后都需要教育,家長也是這樣。所謂的“入職”教育是指夫妻在成為父母之前應該掌握的、履行家長教育職責所需要的必備知識、能力和觀念,這是成為父母之前的夫妻應該做到的教育鋪墊?!霸诼殹苯逃侵阜蚱拊趽碛凶优?,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應該具備的教育知識、技能和觀念等。過去我們過多注重職后教育,現在越來越需要將職前教育納入家長教育之中?!霸诼殹苯逃羌议L教育的主要形式,對家長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呈現出來,家長教育的邏輯與家庭教育的邏輯有一定的關聯。孩子出生后所經歷的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教育挑戰,都需要家長勝任,也都需要對家長進行教育。教師資格證有階段性劃分:如幼師證、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也有類型劃分:如語文教師、數學教師、體育教師等。但家長只有一個證,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學,都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不斷學習。

篇6

針對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低,教育思想懈怠等情況,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和部分學科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家庭教育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家長授課,傳授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具體方法,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提前擬定學年目標、計劃,按照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擬定主題,設計家長學校教案。學科教師的授課主題偏學科性,班主任的授課主題就偏德育性,使德育和智育得到了很好的統一。教師一般會在課前下發聽課反饋單,讓家長寫聽課收獲,反饋意見和建議,再根據搜集的資料反思自己的課程目標和授課效果。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是與家長距離最近的人,他們能夠從學生的表現上最快、最大限度地檢驗家長受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是否改善,學習中是否有收獲。筆者收集了所在學校的大量的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這其中有關于學生變化的,也有關于家長變化的。比如目前四年級(3)班的朱子豪同學,從一年級進校開始,各科教師和班主任就發現這個孩子有學習的興趣,但是家庭作業錯誤率一直居高不下,家長甚至從來不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閱讀,更別提品德教育了。當班主任把家長邀請到學校溝通交流,反映孩子作業錯誤率高,常常不能按時按量完成作業時,家長立刻對孩子拳打腳踢,場面幾乎失控。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委婉地通過授課來教育這位家長,之后,班主任和各科教師都發現這個孩子有了小小的進步,家長也經常會發信息向教師詢問孩子的學習、日常行為表現等情況了。因此,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授課行為,大大加強了對家長的教育和監督作用。教育,甚至迫使他們改變自己。

二、家長學校對家庭教育立德樹人有指導糾偏的作用

1.通過領導、專家授課、開設官微指導糾偏。有些家長由于個人文化水平等制約,很容易使家庭教育偏離科學的軌道,學校針對這種情況,在全校性的家長活動中,由校領導面向全校家長授課,主要向家長們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解讀學校的辦學理念,引導家長們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理解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的規律,做學校教育的理解者和合作者。同時邀請教育專家來校面對全校或不同年級家長授課,專家對家庭教育獨到而科學的見解常常讓家長恍然大悟,對自己以往的做法后悔不已。為了更好地指導家庭教育,學校還與合肥市家庭教育協會開展合作項目,建立學校官微互動平臺,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使家長能夠隨時了解學校動態,在官微中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主題教育活動是針對不同年齡段家庭教育的需求開展的,比如一年級家庭迫切想知道學生的學習習慣該如何培養,六年級學生家庭更想學習如何與青春期、叛逆期孩子溝通等等,針對問題,有的放矢。

2.提供書籍等各種渠道指導糾偏。除了這兩大類課程之外,我們為了幫助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成功的教育經驗,學校免費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讀本、《家教周報》以及一些家教類書籍,并以家長讀書的形式,將一些家教方面的書籍以贈閱的方式推介給家長,指導家長獲得好的家教方法。學校圖書館除節假日外也是對家長開放的,家長可以按照班級借閱時間前往借閱書籍。

3.學校在各個時段定期下發“致家長一封信”指導糾偏?!耙环庑拧钡膬热萆婕懊鏄O廣,針對不同的季節、時期,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防溺水、防火災、防雷電、防交通事故、防盜竊、防拐騙、防意外事故、防黃、賭、毒,以及如何預防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等等。領導專家也加入家長學校授課,不僅僅是提高家長學校活動的權威性,也使活動主題、方法和內容更宏觀更科學,和家庭教育書籍、一封信結合在一起,開闊家長的眼界,指導家長正確實施家庭教育,為其糾偏。

三、家長學校對家庭教育立德樹人有示范引領的作用

1.成立家長教師委員會示范引領。2014年,學校為了更好地配合家長學校活動成立了家長教師會,簡稱“家教會”,家長自愿報名、學校推薦選拔,在有愛心、有教育理想、有奉獻精神、有創新精神的原則指引下首先選出了家委會主席、副主席和常委,然后自上而下選出了由各年級家長代表、班主任代表、社區代表組成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家教會學校組織。常委委員有九人,包括家長代表和負責家長學校工作的一位領導和一位教師,設置了財務部、聯絡部、義工部和家長安監會(學校安全工作家長監督委員會)機構,家教會成員有一百多人。進入家教會的家長,瞬間就有了較之其他家長更強的責任感,如此一來,對自身的言行自然就會有更高的要求,這些家長在每個班級里乃至全校都有著示范引領的作用。

2.家長輪流“護花執勤”示范引領。筆者所在學校家長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上下學期間,校門口異常擁堵,家長不顧校領導和老師的勸阻,在學校門口停車接送孩子,造成了門口極大的安全隱患。直到安排每個班的家長輪流在校門口護花執勤以后,我們發現不遵守規定的家長越來越少,糾其原因,一方面,“事非經過不知難”,參與護花執勤的家長設身處地地感受到了不遵守規定造成的安全隱患和護花執勤的不易,促使他們能逐漸嚴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家長執勤,也更有示范的效果??傊?,家長輪流“護花執勤”的示范引領作用是顯著的。

3.建立家教會qq群示范引領。家教會群即家長教師會qq群的簡稱,群中有學校領導、全體班主任、部分教師和家教會家長成員,群中校領導、教師經常為家長答疑解惑。家教會常委每天在群里布置工作;學校每月定期召開家教會會議,針對學校每月重點工作,進行交流研討,提出建議,進行補充完善,經常組織家長填寫意見反饋表,并及時把各班家長代表的意見進行匯總,向學校領導通報,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還會把每天護花執勤的家長照片上傳,對那些盡職盡責、風雨無阻的家長,群中經常一片贊嘆之聲。家教會群是一個優質的平臺,增加了學校和家庭之間溝通交流的力度。這種和諧正能量的溝通交流,也引領了其他家長的改變。

4.優秀家長講座示范引領。有時候,有些家長認為專家和老師的講座有說教的意味,于是,學校便從家長中遴選出家庭教育成功的優秀家長做講座,以便更好地示范引領。一是以電視錄像座談的形式召開。先通過調查問卷選出家庭教育困惑多的家長,這些家長與執行講座的家長坐在一起,以交流答疑的形式拍攝下來,在家長會時通過學校電視臺播放給全校家長觀看。二是以報告廳講座的形式召開。優秀家長盡可能全面地總結、交流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做法,并現場答疑。學校從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入手,發掘優秀家長,這種方式非常接地氣,特別容易被家長接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也會對照優秀家長,反思檢查自己的行為,從而發生改變。家長學校每學期末還會進行優秀家長表彰大會,為獲獎個人和集體頒獎,鼓勵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學校的發展再接再厲。對優秀家長的表彰也就是對優秀家庭教育的表彰,為家長們樹立典范,給予他們做為家長努力的方向。

四、家長學校對家庭教育立德樹人有熏陶促思的作用

1.開展家長開放周活動以熏陶促思。家長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開放日一般持續六天,每天一個年級的家長來校走進課堂和孩子一起聽課,下課后觀摩學校的升旗儀式、陽光大課間學生鍛煉、參觀學校的功能室、了解學校文化,以此方法讓家長們知道學校教育的目標、理念、方法,知道教師、學校對孩子的良苦用心,以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伴_放日”活動讓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了,增強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尊重和關心,逐漸形成了孩子督促家長做模范家長,家長教育孩子做優秀學生的可喜局面。

篇7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配合,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因此,家庭和學校之間要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體諒的工作關系。作為班主任,如何積極、正確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就成為班主任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協助家長做好家庭教育的工作中,我提煉出這樣三句必須對家長說的話:

第一句:老師不可能像父母那樣單單為你的孩子做到天天如此

有這樣一個關于家庭教育的例子:美國總統小布什小時候貪玩,不愿意碰書本。小布什的媽媽用了很奇特的方法巧妙的改變了小布什:每當聽見小布什回來的腳步聲,她就拿起一本書,坐在椅子上很認真專注的讀,第一天、第二天,小布什都沒太注意。一個星期過去了,小布什終于忍不住問媽媽:“為什么以前我回來,你都在門口迎接我,現在這本書這么吸引你,那里面到底有什么好東西?”媽媽對他說:“書里有非常有趣的內容,是它們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信,你自己拿去看!”

小布什的媽媽根據孩子的個性和特點為孩子選了一本肯定能吸引孩子好奇心的書,并每天以專注讀書的神情迎接孩子回家,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最終成功地影響了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比老師更有優勢。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個性、優勢和短處,知道她的興趣點在哪。學校作為集體教學的單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普遍性,很難滿足孩子學習的特殊性,而父母只需要面對一兩個孩子,最可能設計出優良方案,父母可以每天在家認真讀書影響孩子,而老師卻不可能單單為你的孩子做到天天如此。

初中階段是孩子學習打基礎,是非觀、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家長的責任更重了,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還應該加強。好的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家長的觀念是最主要的,作為班主任,首先應該從認識層面上,讓家長清楚: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長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對自己的孩子負責,就別指望別人對你的孩子負責。

我在初一一次家長會上對家長們明確了這樣的觀點,會后很多家長表達了認同的看法。我們班一位叫****的同學,這樣跟我說:以前只認為,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就全靠老師了,今天聽你這么一講,覺得這媽媽當的還很不夠!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長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班主任引導他們積極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句:孩子不是你的骨肉,夫婦才是對方的骨肉

中國的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家里的中心和重心,夫妻關系也就讓位于親子關系了。和中國人常常把孩子稱為骨肉不同,西方的文化將夫妻視為骨肉,在古老的《圣經》中,亞當對夏娃一見鐘情時就曾說:“你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中國的父母把關注點都投向了孩子,就很少用心經營夫妻感情,豈不知,這樣不但導致夫妻關系問題,也會引發孩子教育和親子關系問題。

一次家訪中,我了解到這樣一個家庭,孩子的媽媽對我說自己的夫妻關系幾乎是名存實亡,雙方都是看著孩子的面子生活在一起。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爸爸非常嬌慣孩子,當媽媽欲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爸爸總是充當護駕的角色。結果家庭分成了兩派:父親和兒子一派,媽媽成了光桿司令。雖然媽媽要求很嚴,但孩子的表現沒有起色?,F在已經踏入初三,媽媽很是焦急。我給她的建議只能是:“從改善夫妻關系開始,不然孩子的問題沒法解決。只有夫妻雙方在一些原則和觀念問題上達成一致的意見,才可能對孩子有良好的教育?!?/p>

我們班類似這樣的情況還不少,多數會認為:夫妻關系也就這樣了,孩子還是要好好教育的。可是由于夫妻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家庭關系的絕對性影響,夫妻問題不解決,孩子問題也很難解決,即使解決,也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結果。矛盾的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尚且如此,離異的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更不言而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和諧的家庭氛圍,恩愛的夫妻關系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大!因此,我們必須讓家長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骨肉,你的骨肉是你的另一半!

第三句: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考上大學

這句話,大家都能理解。但家長常常希望孩子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拼命把孩子往那個心里的樣子去塑造,就像栽盆景一樣。由于目前我國的考試選拔制度的限制,絕大多數家長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看做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只能表明他對學校書本知識掌握的不好,并不表明他們什么都不好。其實學習應該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家長心里很清楚: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考上大學,也不見得考上大學的人就一定比考不上的出息。不是所有孩子都樂學,一個集體中必然會有一些成績落后的同學。作為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放大、成就優點,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更何況是些未長大的孩子。

好的家庭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促進子女體、智、情的健康發展,教育內容包括傳播科學飲食知識、基本的體衛常識以及相應的訓練等。二是教育子女理解基本的人倫關系,教育內容包括接人待物,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等。三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內容主要包括起居習慣、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知識以及基本的行為規則。因此不要把家庭教育僅僅停留在學習輔導上,良好的習慣和為人處事能力等素質的綜合提升,才應該是我們現在家庭教育的目標。

以上是我在引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心得,當然,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不是僅靠幾句話就能解決的,作為班主任,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篇8

二、社會變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的開展受到社會發展階段和家庭自身狀況的制約和影響。社會變遷、價值體系重建對于家庭教育的方向、目標都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家庭自身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也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1.社會階層分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一方面,我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2011年人均GDP已達到5432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社會分配差距逐年增大,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懸殊?;嵯禂凳欠从池毟徊罹嗟囊粋€重要指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基尼系數為0.474,已經超過了國際警戒線水平,表明當前國內居民貧富差距依然較大。由于人們占有的資源不均,社會分化出了不同階層。市場化改革以來,各種社會資源重新配置,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同階層擁有不同的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階層間的間隔越來越明顯,階層間的流動也越來越困難。教育程度影響著家長對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實踐模式,經濟狀況也影響家長對教育的投入。雖然并非經濟支出越多家庭教育質量就越高,但是,要滿足基本的家庭教育投入,仍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撐。不同階層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也影響著家庭教育的開展。家庭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休閑方式影響著兒童觀念的養成。在不同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兒童,有不同的個性和風格,階層意識和階層生活方式也會潛移默化地傳承到下一代。階層作為一種社會身份背景,影響著家庭教育的開展。2.社會價值體系重建家庭是道德傳承的重要載體,家庭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規范其道德行為。但是在社會轉型期,舊的價值體系被打破,新的價值體系正在形成,部分家長對于正確的價值觀、行為規范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一方面,我們有“最美媽媽”吳菊萍和“當代雷鋒”郭明義,但是“小悅悅”事件、老人倒地無人攙扶等也折射出了一些人的社會心態,出現了道德滑坡及“遠離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現象。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必然會心浮氣躁,沒有方向。家庭教育應肩負起傳承優良傳統的重任。傳承與時俱進、適應時展的核心價值觀,是家庭教育的使命。家庭教育中的道德傳承對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青少年中的惡性事件,深層次的根源在家庭,在于家庭教育。教育學者張春興指出,不良少年的問題“病因源于家庭,病象顯現在學校,社會使病情惡化”。3.人口流動加劇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城鄉之間、城際之間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流動人口呈現出總量迅速增長和在城市居住時間不斷延長的趨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流動人口為22143萬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長82.89%。人口流動數量增多導致出現了數量龐大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同時也使家庭教育面臨新問題。最新統計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已達2200萬人。4.家庭自身日益復雜吉登斯說:“家庭是傳統和現代性之間斗爭的場所?!碑敶鐣冞w激烈迅速,家庭面臨許多危機與挑戰,家庭特征的變化會給家庭教育帶來深刻影響。一方面,家庭的穩定性在下降,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的數量在增加。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上升,2010年的初離婚率從1979年的0.33‰上升到2.00‰,增加了約6倍。離婚對子女造成的心理影響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可能帶來的青少年犯罪等問題更是受到了普遍重視。另一方面,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焦慮也影響著代際溝通和家庭教育。轉型期生活風險增多,家庭承受的壓力在不斷增大,家庭認知迷惘、家庭功能弱化以及兩性婚姻關系的穩定性下降等都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心理沖突和精神焦慮,房奴、孩奴現象的出現更是凸顯了現代家庭的壓力。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狀況也日益復雜,夫妻關系的矛盾,隔代教育的矛盾,都會折射到家庭教育中來,使兒童在越來越復雜的環境中成長。

三、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社會轉型引發的各種變化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多新挑戰和新問題。

1.家庭教育目標偏差

家庭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健康、快樂和人格健全的兒童,但在現行的制度環境里,實質上仍然是分數導向,應試教育占據主流,雖然素質教育提倡了多年,但收效不大?,F在家庭和學校,培養孩子的目標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職業,獲取更多的經濟報酬,能進入社會地位較高的社會階層。家長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而對于孩子的人格形成和興趣培養等方面關注較少。究其根源,這與現代社會的階層分化緊密相關。教育是現代社會成員向上流動的主要途徑,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容易進入報酬較高的行業,實現代際間的向上流動。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就開始了漫長和焦灼的競爭,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擇校熱正是這種狀態的反映。社會底層家長擔心孩子接受的教育差,“長大后你就成了我”,社會中上層家長則期望孩子“至少要擁有體面的人生”。在這樣的教育目標指導下,孩子發揮天性和創造力的空間越來越少。社會上各種輔導班爆滿,孩子的課余時間大部分都被這些輔導班占據。輔導班是體現家長焦慮和互相攀比的競技場。各種興趣輔導班對于孩子創造力和興趣的培養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還難下定論。家庭教育應該以兒童為本,應該提供更多機會讓孩子去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學習與人相處和自我心理調整,而不是囿于應試教育,過于看重分數,限制孩子自由和天性。

2.家庭教育環境愈加復雜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家庭教育面臨的環境也更加復雜。從整個社會心態來看,社會焦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家長的這種焦慮和浮躁,很容易影響到對子女的教育。大眾傳媒對諸如虎媽、狼爸等教育方式的一味吹捧,也會誤導家長的教育理念。家庭中的個體千差萬別,并沒有一個適用所有孩子的家教方式。隨著網絡的普及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靈活,更加快捷,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很多,但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齊,兒童難以甄別。同時更多的人機對話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親子溝通時間減少,造成孩子情感缺失和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孩子們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有自己的亞文化。如四年級小學生編寫的“斗媽大全”、兒童間流行的“灰色兒歌”等都表達了孩子們心中的某種情緒,不容忽視,需要進行正確引導。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中,家長如何保持理性,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家長不斷摸索和認真思考。

3.不同家庭教育者之間差距較大

在同一個家庭中,教育者可以是父母、祖輩,也可能是保姆等,但這些教育者之間的差異較大。孩子需要教育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包括了解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需求,能處理好親子關系,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等等,做到這些不僅需要正確的理念,而且需要恰當的方法。恰當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恰當的方法還會造成親子關系惡化。年輕父母一般有較多的文化知識,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祖輩多是根據以往經驗來照看孩子。不同家庭的教育者差別也很大,表現在教育理念、方法和經濟水平等方面。如果父母的經濟能力強,可以提供的資源相對多一些,營養和智力發展投入較多,孩子成長的環境較為優越。但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的父母要面對更多的困境,如貧苦的生活、失業和社會排斥等。底層父母對于教育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和費用都較少,迫于生計的壓力還會影響到他們對孩子的教養態度?!案F二代”“富二代”等話題不斷,很多問題是由于家庭環境的差異造成的,不同的家庭面臨不同的問題。此外,父母對看護孩子投入的時間也是重要因素。很多親子關系的問題是由于父母子女相處時間少導致的。由于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業,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照顧孩子,尤其是嬰幼兒階段,不可避免地需要有祖輩來參與孩子的撫養,致使隔代教養產生的問題較為突出。如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輩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總數的一半。祖輩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直接影響了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父母早出晚歸,與孩子相處時間很少,對于親子關系的發展很不利。研究表明,0~3歲是兒童成長至關重要的時期,把握好這個時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4.家庭教育方式多元化帶來選擇困境

隨著人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家庭教育也出現了很多新奇、吸引眼球的方式,如美國的虎媽和中國的狼爸等。市場上關于的家庭教育的書籍琳瑯滿目,指導家庭教育的專家也比比皆是。家長們面對各種各樣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不知該作何選擇。但是,不論采用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方式,都要以孩子為本。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家庭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在基本的教育理念基礎上,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每個家庭也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家長應該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因材施教,順應孩子的天性,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切忌盲目跟風。

篇9

一、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意義

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就必須要學習教育孩子的知識,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說,父母應當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很強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經驗。因此,必須認真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制訂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計劃。對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實驗的,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不僅需要家長有很強的責任心,對社會、對家庭、對孩子負責,也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僅憑善良的愿望和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孩子,天生的條件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智力與才能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須在研究與了解孩子這些特點的情況下,根據具體情況,制訂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教育計劃。雖然家庭教育的原則和規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對象的不同,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具體來說,家庭制訂早期教育計劃的方法和步驟,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確定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時機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以一門興趣愛好為主,確定引導和開發的時機和方法。

3.了解孩子的健康特征,確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時機和方法。

三、家長如何教育中學生得到的啟發

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對于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四、家長教育中學生的分析

根據一項對國內10000多個家庭的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孩子對自己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滿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歡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氣與自己談話;有18.05%的孩子對父母否定、貶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滿;有5.16%的孩子指責父母經常威脅、打罵自己。應當說,威脅和打罵孩子是家長教育孩子無能的表現。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緊,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夠給孩子講理,工人能講出工人的理,但不能打孩子。家庭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條件,制訂好培養孩子的計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別的家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但不能照抄別人的經驗,不能依著葫蘆畫瓢,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會成功的,只會引起孩子更多的逆反情緒。

五、對家長教育學生方法的思考

1.學生素質的養成不能脫離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其“核心素質”,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素質養成的“重中之重”。

2.學生素質養成的基礎在家庭,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教育的責任與壓力不能單方面地由學校和老師承擔。

3.家長與學校共同負有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責任。學習興趣(非功利因素)是孩子求知的原動力――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任務不能單純地將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方面。

4.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應割裂與對立。能夠對應試教育產生積極有效影響的教育,才是孩子們應當養成的真正素質,即“核心學習能力”。

5.在意志力、獨立性、自我控制、成就動機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孩子才能形成持續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當與學校、教師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上述個性特點的培養。

篇10

一、節目中不同的親子類型

從臺灣來的L爸和兒子小k是最受觀眾喜愛的一對父子,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不僅僅因為父子帥氣的外表,更可貴的是L爸較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親子互動。L爸十分擅長安撫孩子不良的情緒體驗,溝通過程中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證明的引導,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是當與孩子交流時總是與孩子保持平等直視。

著名影視演員G爸與兒子石頭這對歡喜父子帶給人們很多樂趣,但G爸“純爺們”的教育方式讓觀眾直呼這個老爸不靠譜,頑皮的兒子與不靠譜的老爸,給我呈現另類的親子關系。

奧運冠軍T爸與女兒Cindy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面對女兒長達四小時的哭泣這位冠軍老爸也只能是在旁無奈的站在,可以說這位父親的表現較之其他幾對家庭來說顯得有些“束手無策”,而小Cindy一句“農村怎么是這樣?我不要住這么破的房子!”反應當下在優越環境生長的城市兒童對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欠缺。

著名導演W爸與女兒Angela是一對“不專業父親與交往能力超強女兒”的組合,W爸給女兒做的午餐可以用“恐怖”形容,相對老爸的不專業,女兒卻彰顯“社會化人”的本質,一句“誰給我拍的漂亮我就給誰獎勵”,博得了工作人員的一致贊揚W爸與女兒間的溝通更是可圈可點,能夠很好的安撫女兒的情緒,良好溝通。

國際名模Z爸與兒子天天,真的可以用“父子亦是朋友”概括,Z爸與兒子天天的親子互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到Z爸作為80后父親的代表,在親子關系的建立方面是值得學習的,他用行動教育孩子“承擔、分享、謙讓、尊重他人……”在跟孩子有效的溝通中反應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

《爸爸去哪兒》自開播以來育兒觀念、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等話題在網絡上得到熱議,我們關注節目的過程中也看到其反應出不同教養方式下不同類型的親子關系,眾所周知,親子互動在家庭教育影響因素中起著重要作用,直接決定著兒童發展水平,我們應該以此節目為契機探究有效的親子互動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試圖也從幾對個性鮮明的父子(女)的表現中吸取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的有益成分。

二、親子互動在家庭中的作用

親子互動促進幼兒認知、社會性、自我情感體驗的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社會認知和自我認知,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兒童發展良好的認知能力(個人和社會)。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兒童與其“重要他人――父母”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并有效的與兒童情感、情緒、行為建立聯系這樣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的培養,有研究指出,父子關系好壞對兒童的自尊表現及社會性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另外一面對父母,良好的親子互動可以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信任感從而有利于家庭的和諧。

三、家庭教育中親子互動的影響因素

1、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的教養方式是影響親子互動的主要影響因素,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可以有效的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節目中模特Z父的教養方式采用的即是一直開放的平等的方式,而另外一位父親演員G父采取的是一種較為嚴格的教養方式,不同的教養方式會導致截然不同的親子互動類型。

2、兒童的氣質類型。兒童的氣質類型也會影響親子互動,從傳統氣質類型分類,將氣質分為膽汁型、多血型、粘液性、抑郁質等四種類型,不同的氣質類型會影響到家庭中的親子互動,相對粘液和抑郁質的孩子,多血和膽汁類型的孩子更加愿意與父母互動,表現出更加外傾型的性格,更加愿意與外人交往,兒童的氣質類型是影響親子互動另一重要的原因。

3、父母自身因素。父母是否原意與孩子互動,是否采取有效的互動方式與孩子交往是親子互動最直接的影響因素,父母發起的親子互動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常見,更加有效,還是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父母發起的親子互動更加適合日常親子交往的有效獲得。另一方面,父母自身性格特質也影響家庭教育的親子互動,性格外向的父母更加愿意與孩子互動,而且互動方式更加有效。

四、家庭教育中親子互動的策略――基于《爸爸去哪兒》親子欄目

(一)充分了解孩子是親子互動的前提。良好的親子互動是以充分了解孩子為前提,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質是良好親子互動的前提,節目中五位父親充分了解自身孩子的特質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夠更加孩子的不同特質采取不同的互動方式,同時照顧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是保障。良好的家庭環境是親子互動的重要前提,節目中五組父親均在極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孩子主要接觸的社會環境,是其社會性發展的起始,家庭環境中父母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看見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因材施教是關鍵。良好的親子互動更加要講究因材施教,不同孩子應該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根據孩子自身的特質因地制宜的開展親子互動,同時父母發起的親子的互動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滿足孩子的需要。

(四)正確的教養方式是核心。教育方式是親子互動重要影響因素,科學的教育方式能夠給還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也是親子互動中最核心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我們應該采取正確的有效的教養方式培養孩子良好品質,從而與父母良好的互動。

結語

當今我們存在各類的學校,沒有一所為“父母”提供的家庭學校,父母為孩子提供第一個環境――家庭,作為孩子第一人教師父母也需要“培訓”與“反思”,沒有人就是天生“合格的父母”父母在于孩子的互動中成長,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孩子發展,也有利于父母的成長,《爸爸去哪兒》不但開創新的欄目形式,更給當代80、90新一代父母提供一個思考的藍本,學習每位父親良好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與父母在雙向互動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公主岭市| 汶上县| 荥阳市| 育儿| 栾川县| 比如县| 恭城| 临潭县| 苍山县| 仁布县| 武威市| 通许县| 南丰县| 达拉特旗| 邹城市| 广南县| 河南省| 马公市| 扎鲁特旗| 仪陇县| 嘉祥县| 广德县| 玉门市| 武陟县| 青田县| 望都县| 科技| 龙岩市| 寿光市| 河津市| 高唐县| 沂南县| 定西市| 新龙县| 池州市| 隆昌县| 武宁县| 临泽县| 柯坪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