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19: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通信研究方向,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34
1 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設想
本文所設計的聚合型跨域通信方案體系首先將不同源的網址或者是站點視為一個個獨立的信任域,并封裝為可以交互訪問、交互傳播的內部組件,隨后再利用HTML5新添的跨文檔通信技術來實現各個組件之間的具體通信活動,由此真正滿足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域信息訪問需求。具體來說,以HTML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最新版本HTML5另外增加了一項跨文檔通信機制或者是跨文檔通信技術,由此實現不同站點之間的跨域信息訪問需求。它主要是在信息需求發送端的內嵌框架或者是具體的窗口中調用PostMessage方法,而信息需求接收端則設置一個事件處理函數來接收發送過來的信息需求信號,從而實現不同站點之間的信息互動對接。其具體步驟為:首先在希望發送消息的iframe或者是window中調用PostMessage方法,來發送data、origin、source三種屬性的元數據需求消息;其次是指定消息發送對象或者是消息來源;最后再在接受元數據需求消息的窗口之中,為消息事件添加一個相應的事件偵聽器,便于其元數據提取和返回活動,保證其聚合數據的精確性,滿足擁有預取的信息聚合需求。
2 聚合型網絡通信系統的安全設計
眾所周知,Web頁面主要包括JavaScript腳本和靜態文檔內容兩項元素。其中,JavaScript腳本或者是來自于第三方頁面,或者是存在于原文檔,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權限;而靜態文檔則是由文檔對象模型DOM進行表示。在已有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文章將通過封裝對象view機制來進一步封裝細粒度對象共享,從而避免訪問權限被進一步提升,由此降低其遭致惡意攻擊的潛在風險。當JavaScript腳本存在于原文檔的情況下,其共享全局變量和一個DOM,可能訪問同一域下的該文檔,也可能訪問其它文檔中的相關對象,但卻無法訪問其它域中的文檔。諸如服務器腳本重寫工具、瀏覽器框架工具等可信任機制在此過程中承擔著封裝腳本的功能,以保持腳本間的相互獨立。首先,在同源策略下,如果信息聚合程序要在聚合主頁面嵌入第三方頁面應用程序,而瀏覽器則在兩者之間無法提供有效的隔離保護,因此,系統設計者需要在嵌入第三方頁面應用程序之前,采用服務器腳本重寫工具來自動認證并修改第三方程序,由此實現信息聚合主頁面與第三方頁面應用程序之間的隔離。其次,系統內的可信任平臺能夠對各個組件進行重復封裝,由此來有效地控制JavaScript語言自身的攻擊行為,而封裝器wrapper安全機制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非完整策略攻擊、非完全仲裁攻擊、非信任參數回調攻擊以及參數類型偽造攻擊行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跨域通信系統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隱患問題。
3 聚合型網絡通信系統測試
文章采用多個參數集來衡量組件數量以及輪詢時間間隔對于數據吞吐率的作用效果。組件數量從1至32逐漸增加,而輪詢時間間隔則取10ms、20ms、40ms、80ms等等。從最終的測試結果來看,信息聚合應用系統最初在向各個組件傳輸諸如4KB、8KB等小數據量的時候,所需要的時間非常短,然而當數據量增加至1MB時,所花費的時間則開始大幅度增加。這充分說明隨著組件數量的不斷增加,基于網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網絡通信系統的吞吐率也在不斷增大,而且是組件數量越大,系統吞吐率增大的幅度卻越小。為了評估該系統的事件發生率,文章采用小型事件的標準負載15字符作為系統測試事件的負載量,由此進行具體的測試活動。從測試結果來看,各個瀏覽器的事件發生率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卻呈現出相似的發展規律,也即是伴隨著組件數量的增加以及輪詢時間間隔的不斷擴大,各個瀏覽器運行過程中的事件發生率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該系統隨著裝載的組件數量的不斷增加,組件裝載延遲的時間呈現出不斷下降、不斷降低的趨勢,尤其是Safari瀏覽器置入有瀏覽器緩存,從而使組件裝載延遲時間非常短,使整個系統表現出較高的組件裝載效率和裝載質量,大大縮短了網民在特定站點的信息聚合時間。除此之外,將文章所設計的基于網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網絡通信系統與FIM系統在IE8.0、Safari4.0.5、Firefox3.6.3、Google Chrome6.0.401.1、Opera10.54等瀏覽器下分別進行測試發現,該系統的組件裝載時間明顯低于FIM系統的組件裝載時間,由此也表現出明顯的系統運行效率優勢。
4 結束語
文章所設計出的基于網站信息共享的聚合型網絡通信系統在數據吞吐率、事件發生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組件裝載延遲卻隨著組件數量的不斷增加而逐漸減少,對象共享下的JS執行事件開銷也非常有限,尤其是所采用的可信平臺和遞歸封裝的方式,建構起雙重輸入與雙重輸出封裝,由此大大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使文章所設計的安全跨域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波.網絡時代的資源共享[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3(01).
十對水利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并將水利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提出新的明確要求。水文氣象監測,針對當地水文、氣象、地理環境、信號覆蓋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確定通信系統方案,做到系統可靠、穩定、實用、易維護,對我國的水利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通信方式分析
目前國內外水文自動測報系統的采用的數據通信方式主要有: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等)、GSM通信、GPRS通信。下面結合水文自動測報要求就這幾種通信方式作簡單對比。
二、系統方案分析
根據《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規范》[2],以及流域地理環境特點,技術發展情況,在進行通信組網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易維護性。2)傳輸體質及組網方式應盡量簡單,功耗低,重點站點須使用主備用信道雙信道工作。3)為保障系統設備安全,需要按照無人看管有人看守的方式設計。4)系統應滿足要求,因地制宜,降低造價,同時方便資料整編。
在進行通信組網設計時,要結合工程實際地理環境、項目要求、技術水平以及當地通信布置情況,選擇合適的通信方案。以下介紹幾種通信組網方案:
1、公網通信,公網覆蓋全面的地區,遵循“公網優先”原則,充分利用公網通信。可以采用短信+GPRS通信方式作為主備信道,在短信通信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到GPRS通信,設備成本低廉,穩定性較高。但當設備損壞時,主備信道將同時失去工作能力,可以采用不同運營商的通信模式作為主備用信道,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2、公網通信+衛星通信,公網通信和衛星通信互為主備用信道,公網通信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到衛星通信,衛星通信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小。
3、公網通信+超短波通信,超短波頻帶較寬,對于數據量大的傳輸,切換到超短波通信。同時超短波通信作為備用信道,當公網通信出現故障時,自動切換到超短波通信,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傳輸帶寬。
4、公網通信+微波通信+短途光纖通信,對于基礎通信條件相差較大,互相間隔較遠的地區,自行建設專用通信網投資過大,可以采用基于Internet連接、多種接入方式并用的靈活方法,即基于公網、微波、短途光纖的混合組網方式,此種組網方案,既保證了干網通信的通信帶寬和可靠性,也保證了其他通信子區域系統的正常工作[3]。
三、印度奧里薩邦馬哈拉底河項目系統通信方案
印度奧里薩邦馬哈拉底河項目的任務就是建設完成一套實時水文氣象數據采集系統,以實現流域內的氣象數據和河的水位等數據的實時數據采集、記錄與傳輸。
水文氣象實時監測系統要求各個遙測點的業務數據采集系統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先進性、實時性和準確性,具有高組網能力和擴容能力,并且做到公網與專網的有效組合。
目前印度奧利薩邦移動的GPRS網絡已經完成了整個邦域的覆蓋,完全能夠滿足奧利薩邦流域水文氣象自動測報系統的要求。因此,印度奧里薩邦馬哈拉底河項目采用無線移動通信GPRS作為主信道、GMS短信作為備用信道進行混合組網,配備“雙信道”,互為備份、預先設置通信的優先級別。遙測通信網絡結構圖如下圖所示。
圖1 遙測系統通信網絡結構圖
四、結論
水文氣象自動測報系統實現監測、通信及資料收集一體化,根據項目所在地氣候環境、通信部署情況、技術條件、項目要求,選擇合適的通信方式,在公網優先、減少投入力度、縮短建設周期的基礎上,進行通信組網方案的建設和優化,以實現水文氣象的自動化,對我國以及全球的水文水利行業,具有較深遠的意義。
作者簡介:
張慧(1990-),女,江蘇泰州,碩士在讀 研究方向:水利信息化
參 考 文 獻
2 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主要采用模擬技術。它使移動通信走下神龕,真正進入個人領域。然而,囿于技術的限制,它只能用于本地通話,無法進行長途漫游,數據業務更無從談起。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通訊工具主要為“大哥大”,在當年,擁有一部大哥大,絕對是身份的象征。2000年中國移動成立后,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迅速在全國普及,2G技術完成了模擬向數字的演變,手機開始有了收發電子郵件、互聯網瀏覽等功能。這一時代讓手機這個以往的奢侈品飛入尋常百姓家,“人手一機”成為當時社會最普遍的現象。就在人們認為手機不過是用來打電話、發短信的時候,3G時代的到來,徹底顛覆了這種傳統觀念。與前兩代技術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傳輸速率和質量大幅提高,手機屏幕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3G將無線通信與互聯網融為一體,提供網頁瀏覽、收發郵件、視頻會議、電子商務等豐富多彩的移動多媒體業務,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移動生活”新體驗。4G的到來,更讓一切有了新的突破,與3G的漸進式發展不同,4G從一面世便呈現爆炸式發展,并向各行業廣泛蔓延。4G的速度是3G的10倍乃至幾十倍,移動互聯網可以拓展的空間更大了,所有終端都可以連接到互聯網上。移動互聯網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應用,像高清視頻、流行音樂、移動游戲等,通過網絡的變革,給更多的消費者帶來越來越豐富的服務體驗,并且帶動了新的網絡產業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入其中。
3 通信行業發展格局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共有三家傳統電信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成三足鼎立之勢。數據顯示,三大傳統電信運營商移動用戶數達到12.9億,意味著94.5%的中國人是手機用戶。[1]傳統電信運營商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運營能力。他們的盈利模式較為簡單直接,主要通過建造基礎網絡,營銷基于通信網絡的基礎產品,比如語音、流量、專線等業務;同時也運營增值業務,如短信、手機報、鈴聲下載、彩鈴等業務,依托強大的網絡支撐和穩定的客戶群保持穩定的盈利模式,但存在經營理念固化、產品創新性不足的問題,與虛擬運營商的競爭中往往不被看好。
與傳統電信運營商不同,虛擬運營商自己不建造基礎網絡。它們一般采用在傳統電信運營商基礎網絡和產品的基礎上來設計自己的產品。與傳統電信運營商相比,企業理念先進、經營方式靈活多變,產品創新性強,但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基礎網絡有著絕對的依賴。虛擬運營在我國剛剛出現不久,但在國外已經開展多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家虛擬運營商,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在這些地區,虛擬運營商的市場規模占整體市場份額可達到7%~10%,而其他市場的規模較小,僅有3%左右的占比。[2]我國的虛擬經營業務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迅猛。目前我國已向42家虛擬運營商牌照,移動通信行業正在由三足鼎立時代走向群雄逐鹿時代。
虛擬運營商應運而生,順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其發展有助于使移動互聯網更開放、應用更豐富、客戶體驗更好,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就是說,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一是培育市場新需求。與傳統電信運營商總是愿意關注企業和客戶群的穩定不同,虛擬運營商則更愿意開展創新性的客戶需求研究和開發,因而培育了新的市場空間,促進移動互聯網市場日趨繁榮。二是轉變產業新模式。虛擬運營商的到來,為通信行業競爭注入了新活力、新色彩、新對抗及新合作,迫使傳統運營商不得不提升能力,加快轉型,加快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有利促進了移動通信行業更快地發展。三是創新產品多樣化。虛擬運營商具有天生的創新精神和個性,它的加入會使得市場更加多樣化、個性化,越來越多的針對性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將會被創造出來,給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多樣化選擇和個性化新體驗。不好的方面,一是管理困難。越來越多的虛擬運營商加入通信行業,市場規范化將面臨難題,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受到考驗;二是消費者信息泄密問題。第一個問題直接導致第二個問題的出現,同時,各家虛擬運營商信息安全防范水平不一,對消費者產生不利影響。
4 物聯網時代的思考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1―0404-01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發展特別是中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城市經營方向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經濟發展、人文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發展。大同市是我國北方山西省的一座大城市,城市發展不容忽視,城市的經營方向更具十足的研究性,進一步研究山西省大同市的城市經營方向將為大同市的城市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文素養、環境保護以及城市形象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和創新的可行性。
城市的發展無非考慮經濟、環境等方面的發展。一個城市能夠達到具備可持續性地不斷向前發展,永葆城市的生機,具備城市的無限魅力,主要是在城市經營方向上時刻考慮經濟、環境、人文、社會發展等諸多因素,是城市的發展時刻具備創新性與發展前瞻性。
一、大同市城市發展概況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地處我國黃土高原東北邊緣。東經112°15′-114°15′之間,北緯39°00′-40°30′之間,交通方面處在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之上,北鄰烏蘭察布市、東瀕臨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總面積為14176平方千米,占山西省全省總面積的9.1%。2011年全市總人口約為331萬,人口密度為226人/平方千米,大同市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華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主要生產能源礦產煤炭,在國際大都城市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該城市素有“中國雕塑之都”,“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美稱。
二、大同市當前城市經營發展現狀
大同市曾是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擁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擁有千年的歷史風華底蘊。然而,大同又是中國重要的煤炭重化工基地,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被譽為“中國煤都”。長期的煤炭開采,造成地質災害、生態惡化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曾在中國113個重點城市中環境質量排名倒數第三。
大同是歷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能源城市,是山西省北部的中心城市――這就是剛剛被國務院批準的《大同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下稱《總體規劃》)為我們確定的今后15年大同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定位。大同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醞釀著新的發展激情,將顯現出不竭的活力,有了新的方向,有了新的路徑,大同崛起的又一個春天就要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是大同的標志性品牌大同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是大同城的真實寫照。大同擁有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發展的豐富遺存,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三、大同市當前城市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嚴重
因大同市是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的城市,被稱為“煤都”,煤炭的挖掘和開發利用的同時對水資源的深層污染,加之山西省氣候條件的限制,降水量偏少的原因,城市水污染及其嚴重。同時煤炭的開采和排污等條件受到經濟利益的限制,造成及其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城市空氣污染也及其嚴重,城市健康指數令人擔憂。
(二)交通擁堵是大同市一大現實問題
交通擁堵是現代特大城市或者的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通也在交通問題上難以得到解決,城市發展和交通建設不盡達到完全配套的指標,人口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不斷現代化,交通工具數量的不斷增加給大同市城市交通建設帶來極大的壓力,交通問題也是大同市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旅游資源的分散建設和發展給現代化旅游資源建設提出難題
大同市是我國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大城市,極具旅游資源開發價值。但是該市理由景點建設分散,旅游資源布局不夠合理,這就給本來極具旅游資源價值的大同市蒙上了一層旅游業發展的黑影,很難達到該市本來具備旅游開發潛能的指標,從經濟和文化價值觀上來看也是給大同市造成相對數量的損失。
四、大同市城市經營方向的創新幾點建議和措施
(一)確定大同應著力開發旅游業,打造大同市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品牌。
從歷史文化名城的角度,“城”的旅游系統建設概念將會著重突出。以城的歷史軸線展現大同從起源到發展的清晰脈絡,向深處挖掘展現大同歷史文化內涵;以城為空間概念整合旅游資源,變目前獨立、分散的景點為有機一體的大系統,大幅度地提高大同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以城為新的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通過系統的建設形成“平城歷史風貌城區”這一整體,為大同創造新的面向世界的旅游資源。
讓旅游資源煥發出新的生機,發揮歷史文化的作用,轉變經濟發展觀念,減輕城市發展的工業污染。旅游文化發展替代了以污染為代價的部分煤炭開采和加工工業,從而降低城市污染程度。
(二)依托能源工業優勢建設新的加工工業
從大同市能源資源出發,在煤炭開采和加工方面做足文章,整體上從經濟發展出發,立足于城市環境保護出發,以人為本,一犧牲小我的精神來促進環境保護的持續性發展工作的前面展開。運用現代化國際一流技術,變廢為寶,煤炭開采的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在科研發展方面實現變廢為寶,在改善大同市城市環境的同時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實現以環境治理增加當地經濟收入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在定位中強調,應依托大同幾十年來營造出的能源工業的支柱優勢并結合目前宏觀產業政策和市場情況加以利用和轉化。
簡單地說就是從“開采――輸出”的模式,轉化為“開采――加工”的模式,從全程污染的工業類型,通過技術改造等途徑,引進國外高精尖端的技術,專研和自主研發實踐創新能源開采和深加工技術,向清潔能源生產目標轉化,從而為大同豐富的礦產資源尋求新的出路。
(四)優化城市交通環境,實現交通點線面的全面協調發展
運用現代化交通建設理念,改進和促進平城交通建設,建立城內交通橋梁立交環繞交叉是新型模式,同時多向式發展地鐵建設,點站式分散交通擁堵現狀,實現文明交通和持續性發展的交通建設發展新模式,促進城市交通建設發展。
結束語
總之,大同市在靜候的經營發展方向上要做好做足發展與環境方面的協調工作,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要做好環境方面的保護,同時要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城市文明的持續發展依靠的是經濟、環境、人文、交通、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協調發展。那么,大同市在今后的經營發展方向上應大膽創新,深度挖掘平成的歷史文化潛能,打造新型品牌的歷史文化旅游名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在能源開發和發展中進行深加工,實現環境、經濟、旅游、歷史文化、交通建設等諸多方面協調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通信工程研究生階段分的方向很細,包括通信網域寬帶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射頻集成電路與系統、衛星無線電導航及應用等等。
通信工程是電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電磁波、聲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過電脈沖,從發送端傳輸到一個或多個接受端。接受端能否正確辨認信息,取決于傳輸中的損耗高低。信號處理是通信工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其包括過濾,編碼和解碼等。
(來源:文章屋網 )
中圖分類號:C8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單位統計調查對象概況
被調查者中,以在單位工作 16 年以上的中高層及高層管理者占多數,其對本單位整體狀況了解較多,得到的調查數據較能反應單位的實際狀況,保證了問卷調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目前各單位內管理者男性占大多數,31-45 歲的管理者多于 46 歲及以上年齡的管理者,可以說,我國大中型單位的管理者年輕化的趨勢開始顯現。本研究的分析結果反映大中型單位的創新現狀。
二、單位總體創新狀況描述
1.產品與服務創新
產品創新是指在市場上推出一種新產品(或服務)。此產品:(1)不能僅僅是外觀(包括包裝設計,大小等)的改變,也不能是直接從別的單位直接通過收購等方式獲得的產品;(2)在產品的一種性能上有顯著的提升,如使用更為簡單,機器的壽命變長,產品的使用效率更高等。
被調查單位中,產品創新活動占三分之一,服務創新活動占三分之二。目前多數單位的創新思想是在其內部產生的,而創新產品與服務的研發則有更多的比例為合作研發與委托研發,然而單位內部研發還是占總體研發的 50%以上。其中完全自主創新的比例不到 30%。
可見盡管多數單位的自主創新比例分布在 50%以下,也有個別具有完全自主開發創新的能力。
從統計結果也可以看到,單位首次創新的情況較少,模仿創新的活動所占比例較大。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獨立中小型單位中,有少量自主創新比例較高的,而相比大型集團中普遍創新比例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對于其自主創新程度有影響,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大中型單位的自主創新能力還較弱,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
2.工藝流程創新
工藝流程創新是指新的或者有顯著提升的生產流程、分銷方法或售后支持活動的采用。該創新必須對你的單位來說是新的,但可以是行業和市場中其他單位采用過此種新流程、本單位可以借鑒引進的,無論該新流程是否由你單位創造研發的;不包括單位內部門的人事調動及部門內增加減少事務部等的單純的組織的改變,即必須帶有生產設備等的改變。
本調查中將工藝流程創新活動分為了以下種類:推出新的或者顯著提升的新的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方式,推出新的或者顯著提升的物流,以及推出新的或有顯著提升的產品或服務的支持系統。
最常采用的工藝創新活動為新的產品或服務支持系統,其次是新的產品生產或服務方式,其中也有一些單位沒有工藝流程創新活動。此外,我們還針對目前關注度較高的創新活動: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制造類單位),以及創建單位間協作網絡進行了調查,結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單位有此類活動。
三、單位開放式創新的相關活動
本調查調查了目前所有的創新活動狀況。正在進行的或被放棄的創新活動包括為了實現以上幾部分的調查中所有涉及的創新種類,而進行的機械設備的引進或開發,軟件和許可證的購買;工程制訂,培訓,市場營銷和研發等活動。此調查的目的是研究創新過程中的各種活動進行狀況與阻礙。
本調查研究了單位進行的與創新有關的相關活動的進行情況,其中與開放性創新相關的活動包括:(1)外部研發活動;(2)獲得其他的外部知識;(3)培訓。
從結果上看,國有單位和大型集團的開放式創新活動較多,而獨立中小型單位相比來說與外部交流的開放式創新活動較少。按照創新活動階段分類來看,創新活動仍處于模仿創新的初級階段。
四、單位開放式創新的效果
創新最明顯的效果是增加了產品的范圍,對進入新市場的推動作用也非常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創新的一個很明顯的作用是使單位活動更符合監管的要求。本文對不同單位認為非常明顯的創新效果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到,加工單位的總體創新效果最強,其最明顯的創新效果是環境效果;而銷售型單位和服務型單位中,對產品和市場的創新效果最為明顯。
被調查者認為,創新最明顯的效果是增加了產品的范圍,對進入新市場的推動作用也非常明顯,另外,創新的一個很明顯的作用是使單位活動更符合監管的要求。
可以看到,第三產業的銷售、服務類單位對于新產品和新市場的創新效果最為明顯,而第二產業的加工制造類單位最明顯的創新效果體現在符合監管要求上。國有單位和大型集團的創新效果體現在新產品和新市場上,而獨立小型單位的創新效果更重于新市場的開拓和符合監管要求。從結果可以看到,一方面,多數單位的創新是市場利益導向的,其創新的動力來自于對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政府政策對于創新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于獨立私有小型單位的,以及對環境等有污染影響作用的第二產業,政策在促進其創新的開發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目的 觀察氯沙坦聯用胺碘酮在持續性房顫轉復后竇性心律的作用及對左房功能的影響. 方法 選擇持續性房顫患者93例,藥物或電復律后隨機分2組:對照組予胺碘酮0.2g,1次/d;觀察組在服胺碘酮的基礎上予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氯沙坦)50mg,1 次/d,2周后無低血壓,第3周加量 100mg,1次/d。觀察復律后第2天及6、12個月后測定左心房功能變化和房顫復況。結果 隨訪1年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房顫復發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 胺碘酮 氯沙坦 心房顫動 左房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benazepril in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after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AF) and its influence on left atrial (LA) function. Methods 93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after cardioversion using either antiarrhythmic medicines or synchronized direct curr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GroupⅠ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0.2 qd for 6 months. Group Ⅱ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0.2 qd plus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 Losartan 50 mg q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dose was increased to 100mg ,qd if there was no low blood pressure effect after two weeks .Two days and six、twelve months after cardioversion , left atrial function and AF recurrenc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one year of of follow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F recurrence between GroupⅠand Ⅱ(P
【Key words】 Amiodarone Atrial Losortan Arrhythmia Echocardiography Left atrial function
心房顫動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60歲的人群,其發病率可>6%[1], 該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輕者影響生活質量,重者可致殘、致死。但無論是陣發性或是持續性房顫,由于電重構存在,大多數在復律成功后復發[2]。本研究選擇心功能正常的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逆轉心房電和組織等重物的凈效應。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門診和住院的心功能(NYHA)Ⅰ~Ⅱ級、超聲心動圖檢查未發現二尖瓣病變、房顫>7d,經藥物或電復律轉為竇性心律的持續性房顫患者9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7~75歲,平均45.3歲),觀察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35~76歲,平均47.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壓、左房內徑及基礎疾病分布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對照組胺碘酮服用法:第1周600mg/d,第2周減至400mg/d,第3周減至200mg/d,持續至試驗結束或房顫復發。觀察組胺碘酮服用法同對照組,氯沙坦服用方法:前2周50mg,1次/d,如無低血壓,第3周加量至100mg,1次/d。兩組均對原發病進行相應治療,對照組的19例高血壓患者予除ACEI及ARB以外的降壓藥,觀察組的21例高血壓患者予氯沙坦100mg,1次/d,如不能有效控制血壓者則合用除ACEI以外的降壓藥。
1.3 觀察項目
隨訪:電話隨訪1次/15d,門診隨訪1次/30d,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檢查,服藥期間出現癥狀,立即就診,并作心電圖和血壓檢查。3個月做胸部X線攝片和肝、腎及甲狀腺功能檢查。復律后第2天及6、12個月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測量左心房內徑(LAD),左房舒張末期容量(LAEDV),左房收縮末期容量(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數(LAEF),評價左房功能。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分析均使用SPSS 13.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
2 結果
2.1 心房顫動復況
93例中81例完成整個實驗,其中8例因甲狀腺功能異常,4例因失去聯系而中止實驗。6個月隨訪期間,對照組40例中14例房顫復發(35%),觀察組41例中7例房顫復發(17.1%);1年隨訪對照組有18例復發(45%),觀察組9例復發(21.9%)。兩組在6個月及1年,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2.2 左心房功能檢測結果
房顫復律后第2天、6個月及1年后超聲心動圖測得對照組患者LAD、 LAEDV、 LAESV、 LAEF各指標治療前后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復律后6個月及1年后測量LAD較復律后第2天均明顯減小, LAEF較治療前均明顯增加,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房顫的產生機制尚未明了,但是據現有的研究提示,多數房顫的發生與心房特殊結構內存在“類起搏細胞”有關。這些細胞具有發放快速沖動的能力,同時心房及在快速心房沖動的驅動下,在左房后壁形成快速的自旋波,因此隨著房顫病程的進展,心臟也會出現結構和功能的減退,以及心臟的神經重構,特別是心房的交感神經重構[3],這些因素反過來可促進房顫的永久性化[4]。而其病理、生理基礎被認為與心房組織中的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血管緊張素依賴性的心房及細胞內鈣超載和心房肌的纖維化密切相關。因此,干預這一病理生理過程有可能減少房顫的發作。Goette等[5]的研究發現人類房顫的心房肌細胞存在AT1受體上調及AT2受體下調,房顫患者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1/ERK2和MEK1/2含量較竇性心律患者增加,用ACEI治療的患者活化ERK1/ERK2量下降,房顫患者心肌間質細胞ERK1/ERK2表達增加[6],標志著心房纖維化,這些結果可能有助于明確血管緊張素系統在房顫心房重構中的意義,并可能對房顫的治療帶來重大影響。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在左室肥厚或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能有效。在國際上較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包括回顧分析AFFIRM試驗、Madrid[7]前瞻性研究、Ueny等[8]的研究表明,腎素-血管緊張系統抑制劑與有效抗心律失常藥的聯合治療能進一步改善心臟復律后無心律失常復發的結局。上述研究的對象包含了較大比例的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壓患者,ACEI、ARB可明顯改善心室重構,降低心室舒張末期壓,進而降低心房壓,改善因牽張刺激導致的左房電和組織等重構,因此,ACEI和ARB不能顯示對心房肌電和組織學重構的直接效應。本研究選擇心功能正常的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了因ARB改善心室功能對房顫控制帶來的益處。本研究結果表明,氯沙坦與胺碘酮聯合治療對維持竇律明顯優于單用胺碘酮,而且可明顯限制左房的擴大,說明ARB長期應用具有除改善心室重構以外的改善心房重構的作用。
ARB預防房顫的機制:(1)延長心房不應期,從而阻止心房電重構,李悅等[9]的動物實驗表明,氯沙坦能阻止心房肌不應期離散度的增加,Nakashima等[10]的動物實驗顯示,快速心房起搏可使心房有效不應期縮短,心房壓也同時明顯增高,而應用ARB者心房快速起搏過程中心房壓及心房有效不應期均無明顯變化;(2)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從而可以降低血液循環中去甲腎上腺以及血管緊張素Ⅱ的濃度;(3)增敏壓力反射,提高迷走神經張力;(4)升鉀作用可以減少快速型心律失常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Prystowsky EN, Benson DW Jr, Fuster V, et 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ubcommittee on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lectrophys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996,93:1262~1277.
2 Ewy GA, Horan WJ.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current defibrillation: role of paddle electrode size:II. Am Heart J, 1977, 93:674~675.
3 Chevalier P,Tabib A, Meyreanet D,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f nerves of the human left atrium.Heart Rhythm,2005,2:518~522.
4 Wijffels Mcff,Kirchhof Cjhj, Dorland R,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atrial fibrillatiea a study in awake chreaically instrumented gets Circulation,1995,92:1954~1968.
5 Goett A ,Arndt M,Rlcken C, et al. Regulation of angiotens in receptor subtypes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in human ,Circulation,2000,10:2678~2681.
6 Goett A ,Strack T,Rocken C,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exru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angil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 human atria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J Am Coll Cardiol,2000,35:1669~1677.
7 Madrid AH, Bueno MG, Rebollo JM, Marin I, Pena G, Bemal E, Rodriguez A, Cano L, Cano JM, Cabeza P, Moro, C. Use of irbesartan to maintain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long-last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zed study. Circulation 2002;106:331~336.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381(2013)06-0015-05
“協同創新”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中介機構等為創新主體,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互利合作、共同開發的價值創造過程。傳統的產學研合作常常表現為大學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以私人身份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時間短,規模和效應都比較小。而協同創新則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創新,是一種跨組織的深度協作,要求以組織合作方式(雖然不排斥個人)進行持續、全方位、深度的合作,一方面需要積極調動組織內的各種資源全方位參與合作,另一方面需要在組織機構方面進行調整和變革,以適應開展協同創新工作的要求[1]。
一、 高校協同創新的內涵
高校“協同創新”是高校立足自身發展,在各方戰略協同的基礎上,通過對其組織結構與管理機制等進行變革,為創新活動提供資源、組織和制度保障,鼓勵和調動各種創新主體主導或積極參與各類產學研協同創新活動,促進內部組織與外部其他產學研組織更好地實現協同一致、共同合作創新,突破傳統方式和路徑在知識增長、積累、傳播“瓶頸”的價值創造過程[2]。高校的協同創新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一) 內部協同
內部協同,顧名思義是指高校內部組織和資源的協同。高校的組織機構通常是依據學科、專業門類來進行設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掌握特定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特定的專業往往擁有區別于其他專業的、相對系統和成熟的核心知識體系以及研究和學習方法體系。相應地,特定專業的教師則是以創造、傳播這個專業的某一門具體核心知識為主要任務。
高校傳統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圍繞這種體系建立起來的組織結構,其有效運轉和效率提升是以教師知識專業化分工的不斷深化為基礎的。然而這種體系存在3個明顯的問題。其一是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的是片斷性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來進行組織和融合。當學生頭腦中沒有要處理的問題或者運用知識處理問題的經驗,這些知識就是“死的知識”。其二,教師在知識獲取、創造和傳播之間出現了角色沖突。專業化的知識傳播可能導致教師的知識獲取局限于相對狹窄卻比較成熟的領域,進而限制其知識創造的潛力。其三,在不同專業的教師之間形成難以逾越的知識鴻溝和溝通障礙。
高校的內部協同,就是要突破目前這種組織結構對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創造、積累、掌握、運用和傳播等方面的限制,通過對行政機構、院系、專業、實驗室等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及其運作和協作方式的變革,促進高校內部資源充分流動和重新整合,建立知識生產、運用、傳播和管理的新途徑、新渠道和新方法,實現知識高效增值。
(二) 外部協同
目前,多數人所理解的“協同創新”實質上指的就是外部協同,只不過所站的角度不同罷了。外部協同是從某個具體的組織出發,強調該組織主動與其他組織進行的合作創新活動。高校的外部協同是指特定高校與企業、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政府以及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孵化器、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等各類組織,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參與、共享成果、共擔風險,開展合作研究,實現知識增值。
高校的能力優勢是基礎研究、專業人才、科研儀器設備、知識及技術信息、研究方法和經驗,需求資源是資金和實踐信息;企業的能力優勢是技術的快速商業化、相對充足的創新資金、生產試驗設備和場所、市場信息及營銷經驗,需求資源是基礎性原理知識和科技人力資源。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產生大量的知識,各種知識以數據庫、發明專利、文獻等形式呈現出來,但我國知識的轉換率卻很低。這說明高校在創造新知識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對這些知識進行商業化,使知識實現增值,而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要素,對顯性知識的吸收力度以及隱性知識的外化程度也還不夠高。
高校的外部協同包括戰略協同、知識協同和組織
同。戰略協同首先是價值觀和文化上的協同,其次是信任關系和利益機制的建立。知識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核心,組織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保障。
二、 當前我國高校組織協同中存在的問題
(一) 基于學科和專業的“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不利于對內協同
當前,我國高校的組織結構普遍以直線職能制為主,即“院系+職能機構”,其中院系根據學科和專業劃分;院系下屬教研室,進一步根據專業知識或者課程體系劃分。職能機構根據職能事項劃分直接受命于學校,對各院系專項職能活動進行管理。例如,在科研方面,由校長或分管校長對各級科研管理部門實行垂直式領導,學校科研處負責本校科研管理監督工作。各院系領導負責本學院學科建設、科研活動的開展,而各院系下設的各專業科研由教研室主任或學科帶頭人具體負責[3]。
這種組織結構的優勢是:專業分工精密、權利集中、職責分明,有利于高效地做出決策和各種方針政策的上傳下達。但隨著產學研協同創新活動的開展及深化,這一組織結構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漸漸不能適應內部協同的要求。
首先,創新型科學研究往往需要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的專家組成科研團隊共同合作才能有所突破。直線型組織結構使得各種科研資源難以打破單位和部門界限,合作中受到的行政干預較多,非常不利于協同創新活動的開展和人才的自由流動,也極大地降低了高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這種組織結構往往導致資源由行政分配,且向上過度集中的局面。科研活動具有創造性、不可預測性和高風險性的特點。資源分配的行政化,往往導致資源投入短期化和過度規避風險,使科研活動的創新性不足。而資源的向上過度集中,導致能夠全力投入科研創新活動的基層科研人員缺乏足夠的資源支持,而擁有大量資源的高校行政領導又無法全力投入科研工作。 最后,直線型組織結構往往輔之以行政化的業績評價指標和考核制度,結果導致高校教師只追求縱向課題和發表科研論文,不注重與企業的橫向合作和成果社會轉化。
(二) 科研管理部門職能缺失,不利于對外協同
高校在參與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與校外的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等組織機構進行全面合作。目前,我國多數高校并不缺少針對企業的外聯和科研合作活動,但這些活動大多是由教師以私人身份進行聯系并以“私活”或以私人課題立項的方式開展的,規模小,獲得的各方支持力度也較小,難以取得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應。高校中負責科研管理的部門,其主要職能是對校內的科研活動進行規范、統計、監督以及國家、部委等大型科研課題的申報工作及后續科研成果審核、科研經費管理等工作。其職能主要體現在對內管理上,有限的對外職能主要是對上級主管部門相關政策的上傳下達,很少主動代表學校對外(尤其是對企業)開展校企聯合、組織科研、聯系科研經費等活動。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缺少對外部組織的協調溝通職能,導致目前的產學研協同創新處于“民間協同”的局面,沒有走向規范化、規模化的道路上來。因此,為了更好地與外部組織合作,也客觀上要求高校對組織結構進行變革,建立相應組織機構,賦予其對外協作的職能,將協同創新推向更高的水平和層次。
三、 高校組織協同的變革方向:構建矩陣式組織結構
矩陣式組織結構是在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一種組織結構,是在直線制組織結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種橫向的管理鏈。這種結構具有靈活、高效、便于資源共享和組織內部溝通等優勢,有利于加強各職能部門和組織之間的聯系和協作,縮短了傳統“金字塔式”組織結構信息傳輸和決策制定的時間,使得組織更加扁平化、柔性化、應變能力更強,非常適合項目攻關。
矩陣式組織對于項目攻關的獨特優勢與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組織協同的改革方向不謀而合,因此,將矩陣式組織結構引入高校的科研管理中,推動高校的組織變革,以適應協同創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在高校中構建矩陣式組織及相應管理體制呢?
(一) 高校矩陣式組織結構構建的基本思路
高校矩陣式組織結構是將學院、職能部門與長、短期項目組織有機結合的一種組織方式,做到了教學與科研工作相兼顧,協同創新活動的學科導向和項目導向相兼顧。
在矩陣制組織結構下,首先,基本的課堂教學、教師個人獨立負責的縱向科研活動和學生管
理工作仍由各學院負責管理。學院仍保留原有的學科專業設置、課堂教學計劃和組織機構設置,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個人獨立負責的縱向課題研究仍然在學院內進行,學生的課堂學習由學院負責安排,科研活動和課后活動由學院、教師和項目組織分頭組織。
其次,教師的橫向科研活動以及參與的重大科研活動由項目組織負責管理。項目組織包括兩個類型3個層次,第一類項目組織是臨時性或短期性的課題攻關組。這類組織以項目或課題為導向,根據協同創新的要求,與企業或其他研究機構合作,由項目負責人召集與課題所需知識背景相關的、來自不同院系的科研人員圍繞某一具體項目進行研究。這種項目組(課題組)一般規模較小、科研攻關能力強,具有較強的目的性,項目完成后該組織隨即解散。第二類是為長期性、連續性的協同項目組織,包括教授工作室(含實驗室)和科研創新平臺。其中教授工作室是以具有學科領軍地位的教授為核心,以某個教授個人的重大科研項目或長期橫向研究項目為依托,招募校內外相關研究人員組建科研團隊,共同完成教授承接的科研項目。在教授工作室中,有固定的科研崗位和臨時的助理崗位。科研助理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尤其是教學、科研以及與其他協同創新組織溝通的工作。科研創新平臺是以由學校圍繞某類重大長期、系列性科研創新研究目標建立的、核心團隊相對固定的長期研究機構,包括一些跨學科的創新實驗室、研究中心、平臺項目等。此類科研創新平臺是較穩定的跨學科組織實體,規模大,研究人員較多,一般根據國家重大科學任務設立,投資大、設備先進,直接隸屬于學校,其職能不僅包括科學研究,還兼顧跨學科教育。因此,有一部分博士、碩士研究生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以科研促進學習,并接受導師的指導。
其三,學校科研處有兩項職能構成,第一是傳統的科研管理職能,第二是協同創新的組織職能。與項目組織類型相適應,學校科研處的協同創新組織職能表現為:① 針對課題攻關組,科研處的職能為課題外聯、、招標、督促、檢查、驗收、評估等;② 針對教授工作室和科研處新平臺,科研處的職能是派遣兼職或專職人員進駐,專門負責科研管理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最后,采用矩陣式組織結構,校內同時存在縱橫兩套組織體系,無形之中增加了系統的復雜程度和管理難度。因此,學校需要對協同創新工作進行頂層設計,設立專門的協同創新委員會,負責協調各方力量和行動,制定管理制度。協同創新委員會由負責科研、組織、人事、研究生、財務、外事、校友、科技園區等方面工作的分管校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參加,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科研處。
(二) 矩陣式組織結構下的高校協同創新
高校的矩陣式組織如何運作,才能實現組織內外部協同呢?
1. 矩陣組織下的高校內部協同。在矩陣式組織下,高校科研工作的內部協同表現為3個基本特點:
第一是進行有組織、常規性的協同。在建立矩陣式之前,高校院系以及職能部門之間的科研協同工作常常是由教師個人依托人際網絡建立的非正式組織。在建立矩陣式組織之后,跨院系的科研活動除了原有的非正式組織外,依托課題攻關組、教授工作室和科研創新平臺,高校可以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進行人力、物力和財力整合,更有能力承接各種重大研究項目,進行更具原創性的知識創新以及更大范圍的知識轉化。
第二是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協同。通過構建矩陣組織,教師個人、課題攻關組、教授工作室和科研創新平臺形成四個層次的校內協同力量,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開展協同創新活動,必將促進科研活動的大繁榮。 第三是可持續的協同。教師個人、課題攻關組、教授工作室和科研創新平臺之間具有階梯式遞進效果。科研和組織能力強的教師個人,利用私人網絡和非正式組織或參與正式的協同組織,并在積累一定科研成果和組織經驗后可以申請成為課題攻關組的負責人;在成功組織一系列課題攻關后,可以申請設立教授工作室;最后在整合其他教授工作室的基礎上,可以建立科研創新平臺。
2. 矩陣組織下的高校外部協同。高校組織變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因此改革后的矩陣式組織結構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要積極與外界組織進行合作。
首先,“協同創新委員會”辦公室和科研處,應設置專門的外聯機構,專
人負責聯系企業、其他高校、政府、媒體和中介機構,了解企業的創新需求,尋求雙方合作的契合點,為本校爭取更多的科研經費和科研項目,不斷提升合作的層次與效果。此外,“協同創新委員會”辦公室和科研處,還應安排專業人員為教師辦理專利申請、成果轉化等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協同創新委員會”還應定期組織企業與專家見面會以及科研項目推介會,擴大學校在業界的影響。最后科研處還應建立相應的信息平臺,及時向校內外相關協作信息。
其次,學校還應鼓勵和幫助項目組、教授工作室、科研創新平臺以及各個學院建立相應的協同創新管理崗位或管理機構,由專人負責協同外聯和協同管理工作。同時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對校內各級各類協同創新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協調各類機構的協同外聯和管理工作。
再次,大力推動高校科技園區建設,推動園區企業與校內科研機構、園區企業與其他企業的協同創新工作。
最后,進一步推進校友會工作,加強校友網絡建設,積極利用校友資源,擴大校友在高校協同創新中的作用。
四、 矩陣式組織結構變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學校高層領導要全程參與和支持組織變革
領導創新是組織創新的關鍵,領導推動是組織變革的主要動力。高校組織變革涉及整個學校內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工作角色、職權范圍的改變,是學校教學、科研、人力、財務等資源的重新洗牌、配置,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高層管理者對變革的強有力支持和堅定的信心是推動變革、克服各種阻礙、獲得成功的保證。
(二) 建立健全矩陣式組織結構下的相應管理機制
新的組織結構要求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制度與之匹配。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和人員晉升機制。矩陣式的組織結構中,科研人員要同時接受所在院系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的雙重領導,因此對其評價也應該采用雙重評價體系,在兩個系統中分別考核其業績,最終做出評估。對于兩個體系中的關鍵績效指標、考核的權重,仍需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地制定。對于科研人員在項目組中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應該計入其考核工作量,作為薪酬和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的主要依據。其次,要建立項目組中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將獎金與科研成果的價值掛鉤,促進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成果轉化率。此外,還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矩陣式的組織結構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寬廣的平臺和機會。特別是教授工作室和科研創新平臺,不僅具有研究職能,還兼顧教學職能,可以召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為科研助理參與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歷練,提升其科研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平臺項目下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培養方案。
(三) 加強高校組織內外部溝通協調工作
矩陣式組織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著潛在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創造了兩個管理系統,使項目成員接受雙重領導,很容易產生項目負責人和學科負責人之間的沖突,或者兩方下達的任務存在沖突等情況,導致科研人員夾在中間難以協調。因此,矩陣式結構下的組織更需要加強溝通協調工作。
首先,應該賦予協同創新委員會協調全校縱向院系與橫向項目組工作任務、日程安排的職能,起到統籌全局、協調一致的關鍵作用。其次,要注意選拔好矩陣縱橫兩個系統的負責人。學科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是矩陣式組織結構良好運作的重要保障。兩個系統的負責人不僅要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善于人際溝通,能處理好本系統與學校其他職能部門、課題組、研究中心的關系。
(四) 加強網絡化協同創新的組織運作
矩陣式組織結構中存在著大量項目小組、課題組,吸納了來自外部高校、企業及校內各院系的研究人員,人際關系復雜,工作任務交織,甚至存在著時間、地域上的限制,需要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因此,需要為科研團隊的成員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高效溝通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實現科研信息、資源的共享,達到跨時空地域的充分交流。該平臺要依托因特網的強大功能,通過email、bbs、視頻會議等通信技術實現信息在組織內部的快速傳遞,降低信息傳播的成本,提高組織溝通的效率。
矩陣式組織結構在高校中從采用到發揮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高校領導的支持下,從組織、思想、管理方式上進行全面調整、適應。為此,高校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組
變革,做好管理和保障工作,協調好組織內外部關系,結合自身特色,不斷豐富完善矩陣式組織結構,使其為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復方新諾明;羅格列酮;藥物代謝動力學;影響
復方新諾明為一種臨床常用的抗菌制劑,主要成分為磺胺甲惡唑和甲氧芐啶,磺胺甲惡唑主要用于二氫葉酸的合成酶,來干擾葉酸形成的第一步,而甲氧芐啶會作用在葉酸的代謝合成的第二步,并選擇性的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產生抑制作用,兩者的復方使用會導致細菌葉酸的代謝過程被雙重阻斷,而起到抑菌的作用[1]。羅格列酮為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主要的生理學表現為顯著提高患者體內靶向細胞對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并可以激活體內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同時參與體內葡萄糖的合成和轉用[2]。本文選取20例中年的健康志愿者,對復方新諾明在聯合應用羅格列酮時對羅格列酮在人體內的代謝中的影響進行藥物代謝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聯合應用復方新諾明和羅格列酮時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健康志愿者20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5名;年齡最大的27歲,最小的23歲;體重最大的76Kg,最小的56Kg;臨床研究前經全部經過全方面的身體健康檢測,均沒有發現有異常,所有的受試者中沒有藥物的依賴史以及藥物的過敏史,在臨床測試前三周內沒有服用任何的藥品,并在受試前兩個月內都沒有獻過血[3],將20例志愿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志愿者在數量、年紀、體重基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應用藥品
由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2020789的復方磺胺甲唑片,每片含有磺胺甲惡唑400毫克和甲氧芐啶80毫克;由成都恒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準文號為H20051706的羅格列酮片,每片含羅格列酮8毫克;安慰劑為淀粉片[4]。
1.2 臨床研究方法
1.2.1 觀察組 連續服用四天復方新諾明,每天兩次,每次一片;在第五天在服完復方新諾明后一個小時后加服羅格列酮半片即4毫克,分析血藥濃度變化情況。
1.2.1 對照組 連續服用四天安慰劑(淀粉片),每天兩次,每次一片;在第五天在服完安慰劑(淀粉片)后一個小時后加服羅格列酮半片即4毫克,分析血藥濃度變化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x±s)表示,如P<0.05表示兩組間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當復方新諾明和羅格列酮聯合進行應用時,羅格列酮和它的主要代謝物(N-去甲基-羅格列酮)的血藥峰值濃度和到達峰值時間沒有影響,兩組數據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而觀察組的羅格列酮的轉化率明顯降低,兩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文通過對復方新諾明聯合應用羅格列酮的代謝影響的研究發現當復方新諾明和羅格列酮聯合進行應用時,羅格列酮和它的主要代謝物(N-去甲基-羅格列酮)的血藥峰值濃度和到達峰值時間沒有影響;而羅格列酮的轉化率明顯降低。從藥物代謝動力學的角度分析了甲氧芐啶以及磺胺甲惡唑對羅格列酮的代謝有著比較明顯的影響,如果同時服用,會給服用羅格列酮的患者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所以應在臨床上引起注意,避免不合理用藥的情況產生。
參考文獻
[1] 何君,段麗芳,張偉,李智,范嵐,沈杰,周宏灝,與復方新諾明合用對羅格列酮代謝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9,14(5):531―534
一、前言
計算機最初出現的幾十年里,信息系統一度給人十分神秘的感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計算機能做的更多,這就讓信息系統不再那么神秘。信息系統集成項目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以數據庫為基礎,涵蓋某一企事業單位、系統、集團的囊括其全部業務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比如鐵路售票系統就是信息系統集成項目。
二、信息系統項目管理概述
我們知道,信息系統的開發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程。國內外大量的信息系統開發經驗告訴我們,它的復雜性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這主要源于:一是信息系統管理的對象是人,對人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系統的開發與建設,而人又是最難管理的;二是信息系統的建設核心是軟件開發,而軟件是一個無形的東西,無形的東西有很多不確定性;三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技術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需求的不穩定使信息系統開發變得更為復雜并頗具風險。因此,信息系統的開發需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來進行統籌和指導。項目管理的出現不僅可以縮短項目的開發時間,而且還能夠提高項目的質量和穩定性。運用項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對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進行有效的管理,可保證信息系統開發的成功[2]。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首先是信息開發階段。這一時期,由于信息系統的應用過于簡單,涉及的范圍小,質量能夠保證。其次是基于開發方法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出現的時期,信息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需嚴格按照開發程序進行才能保證系統的質量。再次是引入項目管理方法的階段。信息技術在這一時期已得到迅猛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同時加劇,信息系統成為組織的核心,項目管理的方法在信息系統得到有效應用。最后是運用現代項目管理方法的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管理方法出現使得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能夠成功實現。
三、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特點
1、復雜性。信息系統的建設項目由許多個部分組成,需要運用到許多學科的知識,既要掌握信息技術,還要運用到管理學的一些思想,要了解企業的特點及管理風格等等。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也會遇到自身或外界的未知因素影響,這會使信息系統的開發更為復雜。
2、創造性。由于組織的規模、技術水平和文化差異等,即便是相同類型的系統建設,每個系統的開發都具有唯一性。這要求項目管理人員在掌握各種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在管理中發揮創造性的思維。
3、周期性。項目管理大致要經過啟動、成長、成熟、停止四個階段,這是項目的生命周期。項目有著不同方式來度過整個生命過程,如項目剛開始是以慢速度進行,然后是快,到最后又是慢。項目的周期性有著規律可尋,只是由于項目的種類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形式而已[3]。
4、組織性。對于項目的管理應該建立專門的組織,而那些跨部門問題則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要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建立一個圍繞項目工作的組織是極為重要的。
5、不確定性。信息系統項目的目標往往不能夠準確定義,其開發不是唯一的,這使項目具有不確定性,這也是信息系統項目存在的風險。
四、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內容
1、整體管理。項目整體管理是對項目進行規劃、控制、協調的全過程,涉及項目質量、成本、安全等各個方面,是決定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
2、范圍管理。根據目標的定義來確定工作范圍,根據目標的調整對范圍做出相應調整,項目范圍管理是減少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徑。
3、時間管理。在范圍確定的前提下,估算和安排活動的時間,并對相關進度進行有效的控制。
4、質量管理。為了滿足系統質量的要求,根據用戶需求和各種技術規范的質量標準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包括為實現質量目標而進行的各項活動和工作。
5、風險管理。包括對風險的識別,風險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對策的制定,以及對風險的控制,從而使項目風險能夠避免,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4]。
五、信息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問題
1、項目范圍管理欠缺。缺少正確的項目定義和范圍核實是導致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
(1)項目范圍界定不清。引起這個問題的主要根源是項目需求分析不完整。造成需求分析不完整的具體因素如下:①項目初期客戶對自身需求不清晰;②項目實施過程中客戶需求自身發生變動;③需求分析人員和客戶對需求的理解有誤;④缺少客戶業務部門參與。
(2)項目范圍變更失控。在項目范圍管理過程中,出現變更失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①項目團隊成員對項目變更管理不夠重視,直接導致范圍變化發生的時候不能及時地反饋給項目經理;②項目范圍蔓延的問題。是指一個項目接受了很多小的變化,當這些小的變化都聚合到一起的時候,項目團隊才意識到項目范圍已發生重大變更;③項目的變更控制缺少統一的流程和標準。這個問題會直接導致項目變更管理自身的失控,無法起到有效控制項目實施的作用。
2、項目團隊疏于管理。究其根源在于“重視技術,疏于管理”,這是大型軟件項目組的通病。(例如:微軟公司即是如此)
3、項目風險管理落后。(1)缺乏風險意識;(2)風險識別的偏差;(3)風險評估客觀性差。風險評估也可稱為風險量化,是指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與后果。
六、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方法
1、階段化管理法
實施階段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項目進度,并增加風險的可控性。根據項目特點將項目分成若干個小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要求,每個階段結束都要進行成果驗收,并根據驗收對組織成員的績效進行評估,與客戶進行反饋溝通。對于應用開發項目,可劃分為項目準備、業務調研、外觀包系統、系統設計、開發及調試、聯調及驗收、上線、推廣以及維護等9個階段;對于產品開發項目,可劃分為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編程、測試、制作手冊和產品打包等6個階段。階段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應從立項開始,并貫徹整個項目執行的全過程。
2、量化管理法
把項目的各個方面盡可能地進行數量化,做到責任清楚。例如,某階段成果A由A1、A2、A3組成,客戶認為A1完全符合要求,對A2不完全滿意、但修改后可用,對A3則完全不接受。問題出在哪里?該由誰負責?每個相關人員該負多大責任?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各種目標、投入、成果分類進行量化,把各種量化指標存入數據庫。項目的每個階段都有清晰的量化管理,將十分有利于整個項目進程的推進。
3、優化管理法
在項目進程中要不斷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及時調整,不斷優化管理流程、改善管理措施,以努力提高組織效率。如前例中,通過分析發現A1小組準確把握了客戶需求并采用了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而A2小組在設計上存在問題,A3小組則根本沒有弄清客戶需求。那么,應及時推廣A1小組的經驗,并根據A2、A3小組的教訓及時做出調整,改進需求分析方法,建立更有效的質量跟蹤反饋機制,在組織內及時完善相關制度。
七、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與發展,信息系統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信息系統存在不穩定性,失敗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就起到關鍵作用。對于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的了解要從項目和管理的角度進行探討,對信息系統的建設起到參考指導作用,并提高信息系統的應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