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智慧校園監管模板(10篇)

時間:2023-07-09 08:33: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智慧校園監管,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智慧校園監管

篇1

近年來,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不但狠抓了學校內部管理,而且在硬件設施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隨校舍改造工程同步推進的班班通設備和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為我校的教育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下面我將這項工作的具體情況給領導們做個匯報:

一、關于設施的配備情況

近兩年里,在區教委、區技裝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高標準的完成了智慧校園的建設。

1. 學校所有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及投影儀,投入資金39萬元。

2. 學校所有的教室和功能教室安裝知識點測評與學習系統(暢言智慧課堂系統),投入資金20萬元。

3.學校所有學科教師配備教學平板電腦,投入資金15萬元。

4. 學校微機室完成了英語聽說模擬考試系統的建設,同學們可以在計算機教室完成在線的英語考試,投入資金2.5萬元。

以上四項,總計投入資金76.5萬元。

二、關于設施的使用情況

由于我們學校地處山區,各種信息同城區比較,相對閉塞,但智慧平臺的建設,將學校各自獨立的資源及服務系統進行了統一,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不但為老師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空間,實現了平臺軟件和學校硬件之間的無縫對接,有力地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具體使用情況如下:

1. 落實主體責任,實行專人管理

我校自智慧平臺建立后,為了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學校對此項工作進行了細致的分工,明確了一名副校長分管智慧平臺工作,由教導主任主抓教師培訓,信息技術教師主抓技術支撐和平臺維護,后勤主任負責資產管理和設備送修。

2.創新培訓方式,教師學有所得

智慧校園設施剛一到位,我校及時與區技裝中心和科大訊飛公司一道,就教師培訓內容和方式進行了多次交流。對教師在智慧平臺的使用上,進行了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全面了解教師在使用中的情況及培訓需求,既有教師面上的全員培訓,滿足教師培訓共性的需求;也有某個方面的具體指導,滿足教師的操作實際,做到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機結合。

3.明確使用目標,人人參與應用

學校對全校34名教師明確了使用目標,全體教師在臨空智慧教育平臺上注冊了賬號,進行了網上的研修培訓,全體教師都能在平臺上下載電子教材、教學資源,學校也要求凡在教室、功能室上課,均要使用智慧平臺,同時做好班班通使用登記。教師的“教、學、考、評、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均要求在平臺上完成,學校進行的定期檢查。

4.有效利用科研,提高課堂效益

為更有效的提高智慧平臺使用效果,學校專門申報了區級科研課題《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整合策略教學研究》,把研、訓、教融為一體,最大程度的提高運用水平及教學效果。目前,我校全體教師都能利用教師機上課,教師能在教室的任意角落控制教學,能有效地避免教師在講臺上擋住部分學生視線的不利因素。通過信息化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

5. 充分整合資源,做到共建共享

智慧平臺實現了教學、教研資源的匯聚共享。學校有計劃的將教學課件、課程設計、一師一優課、微課等資源充實完善,教師將優選后的課件、資源為己所用,避免了教師們重復制作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并讓老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有效指導自己的教學。教師還通過空間將自己的資源進行分享。不僅能促進教師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與討論,還可以匯聚到校本資源庫或資源中心,實現資源更大范圍的輻射。

6. 加大家校互動,形成教育合力

在教師盡力用好智慧平臺的同時,學校還將智慧平臺向部分有條件的家長進行開放,家長通過平臺賬號,與教師、孩子互動,實時地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接收學校通知信息。通過此種方式,爭取了家長的積極配合,形成強大教育合力。

三、對智慧校園工作的一些建議

1.增加網絡的帶寬。學校現在使用的城域網由于建設年代較遠,帶寬只有10M,只能滿足一間辦公室一臺計算機,一個網點。現在每個教師都需要平板下載資源,再加上教室、微機室的幾十臺電腦同時上課,網速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要下個資源往往要等上好幾個小時。為確保使用效果,現在急需加大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對校園的覆蓋范圍,教室要有網點,辦公室每個老師要有網點,并保障有足夠的帶寬進行支撐。

2.加強設備間的技術融合,促進設備的高效使用。我們要打破各種設備之間的各自為主的現象,加強各種設備的技術融合與支持,讓老師們更加方便、高效地使用一體機、投影儀、平板電腦等設備來為教學服務。

篇2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064-03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ampus

YAN Si-jing

(School of Nursing, Xiangtan Med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4, China)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includ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ig data technology,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and other technology,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y which is applied in campus lif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intelligent campus fully operational, providing bet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key technologies; typical application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逐步開展,在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數字化校園平臺、校園資源管理系統等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和突破。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發展理念相繼提出和實踐應用。2010年,浙江大學提出了“智慧校園”建設理念和應用框架,從而促使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全面向智慧校園建設邁進,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1智慧校園關鍵技術簡介

智慧校園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傳統數字化校園技術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平臺等技術,其中物聯網技術主要包括RFID、無線傳感器、視頻監控等感知設備技術的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能智能感知物體,將各物體連通起來,實現物物相連;云計算技術是通過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網格計算、虛擬化等技術應用,將不同城市、不同校區、不同系統資源整合起來,通過網絡連接訪問資源;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專門用于處理結構復雜海量數據,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技術、數據預處理技術、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數據結構展現技術等;移動互聯技術是將移動通信與互聯網進行結合,為移動終端用戶提供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移動網絡數據、語音、媒體及各種網絡信息資源服務;社交網絡平臺包括校園BBS、騰訊、人人網、開心網等,學生等用戶群體通過社交網絡平臺可以獲取各種社交信息,展現自我以及進行營銷推廣等,也可以作為學習交流的場所。

2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典型應用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社交網絡平臺等關鍵技術可以應用到智慧校園校園管理各個方面,主要應用見下圖所示。

2.1 智慧校園生活

智慧校園智能卡、家校通、虛擬校園等能夠為師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2.1.1 智能一卡通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信服務商融合3G與物聯網等技術,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務,將門禁、食堂就餐、銀行支付、借書、職工考勤等功能集于一體。學生可以使用智能卡到食堂、校園超市刷卡消費、憑智能卡進入宿舍、到圖書館借書等,教師可以使用智能卡刷卡考勤,到食堂刷卡就餐、銀行卡支付等。智能一卡通設施及數據庫中心與智慧校園數字化校園平臺數據中心進行連接,可以通過訪問校園數字化平臺,調取一卡通數據,并將學生考勤、借書、宿舍就寢、食堂消費等數據信息呈現給用戶及管理層。

2.1.2 家校通

在智慧校園數字化平臺中使用信息系統、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構建家校通平臺,使人、物、事之間聯系更加緊密,通過網頁平臺、短信、微信等信息傳輸渠道,實現學生、家長及老師之間信息互通互動,輔導員、班主任、任課老師可以隨時將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可以在家校通平臺上查詢教師信息、教師對學生評價及批語、學生生活學習情況等。

2.1.3 虛擬校園

在智慧校園數字化校園平臺中利用移動互聯、物聯網、數據建模等技術構建虛擬模擬校園,將校園環境面貌、風格特點等生動呈現用戶面前,并提供服務導航。師生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終端進行連接訪問,進入虛擬校園,根據服務導航,迅速了解掌握校園動態,享受快捷的信息服務。

2.2 智慧教學、智慧圖書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能實現智能教學管理,為師生提供智慧學習環境,師生能夠智能感知學習環境、識別用戶特征、整合呈現各種學習資源、智慧課堂教學、自動記錄用戶各種學習記錄等。

2.2.1 智慧課堂

智慧校園中利用云計算、數據建模、物聯網等技術構造智慧學習課堂,利用智能卡或者GPS定位等感知設備技術可以自動識別師生身份,經過身份認證進行智能連接,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資源服務,智慧課堂以模擬教室形式進行智能課堂考勤、智能課堂舉手提問、智能課堂教學、作業布置等,智能課堂考勤使任課教師對缺課的學生一覽無余,極大方便了任課教師教學,同時也給學生以極大的自由學習空間。

2.2.2 智慧圖書館

智慧校園中利用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化設備技術等打造智能圖書館,為師生用戶提供智慧化圖書管理服務。智慧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的高端應用,它充分利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技術,能夠對用戶身份進行智能識別,為用戶提供座位預約、圖書資料查閱等服務,具有知識共享、服務高效、使用便利等特性,智慧圖書館大大拓展了圖書管理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

2.3 智慧學生管理

智慧校園利用二維碼、RFID射頻、無線傳感器等物聯網技術以及GPS、GSM等移動通信技術,為學生制作智能學生證,并實現智能學生宿舍管理。

2.3.1 智能學生證

智慧校園智能學生證一般由GPS模塊、RFID模塊、GSM模塊、主控制器、讀卡器構成。學生擁有智能學生證可無障礙進入校園,門禁設備采用非接觸式,可以遠程讀取學生證信息并自動識別,能自動判斷學生進出校狀態,系統能自動識別和采集信息,并自動將進出校門信息發送到系統指定的手機上,并且通過數字化校園平臺系統可以調取系統采集的學生進出校園等活動情況信息。

2.3.2 智能宿舍管理

智能宿舍管理除了采用傳統的信息系統技術外,還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學生身份智能感知識別和信息采集,利用移動互聯、GPS等技術實現系統智能訪問連接及身份認證。智能宿舍管理系統能夠通過智能學生證、智能卡等采集到學生身份信息,并進行智能識別定位,從而實現學生歸寢、缺寢等方面智能統計和管理。

2.4 智慧科研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數字化校園平臺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等為教師提供功能強大的科研管理服務及創新協作平臺。通過采集建立規范合理的單位、部門及個人知識數據庫,為學校科研人員提供知識資源服務。通過創新協作平臺,課題參與者可以查詢、申請國家、省、市以及校級科研項目,可以提交科研結題等資料,同時還可以查詢課題組成員信息,能給項目成員發送有關課題任務通知等,項目組成員可以查詢自己參與的課題進度、取得的課題成果等,從而提高科研協作創新水平以及管理效率。

2.5 校園安全智能監控管理

智慧校園中利用物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建立智能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在信息采集方面采用智能卡、無線傳感器、二維碼、視頻監控等設備和技術,能夠全面、準確的感應、識別、收集校園所有人、物、事等信息,并通過無線網、有線網、移動網等網絡進行信息傳遞;同時系統使用先進的數字模擬及建模技術,形成清晰的監控視頻圖像;系統還可以對收集到的信息、模擬圖像及校園情景,進行初步判斷,對異常情況能夠及時進行報警,從而降低校園安全風險。

2.6 智慧門戶及社交網絡平臺

智慧校園擁有智慧化的門戶網站和數字化校園平臺,且門戶網站、數字化校園平臺與各資源信息系統相連通,消除信息孤島,能夠根據用戶個性需求提煉有價值的信息,生動呈現給用戶參考使用。另外在數字化校園平臺上增加校園BBS社交網絡平臺,平臺模塊包括校園社團、院系交流、電腦科技、休閑娛樂、談天說地、實習就業、勤工儉學等,師生可以進行注冊登錄訪問和瀏覽平臺各模塊,并根據自身需求有關信息等,校園BBS為師生提供一個可靠安全的學習交流場所。

3 可能遇到的問題

智慧校園建設能提升學校管理效率,為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資源服務,能促進學校改革創新發展,對學校辦學層次和水平提升意義重大。但是由于智慧校園中使用到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屬于前沿技術,采用到的設備可能會比較貴,技術創新性很強,服務費用又高,使得智慧校園建設投入較大,部分高校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目前,智慧校園還處于應用嘗試探索階段,存在建設周期長、重全局性等問題;另外,智慧校園各種感知設備技術的全面應用,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對這些數據信息如何安全保存、傳輸等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

4 結束語

在智慧校園中使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對校園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校園生活、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服務進行全面提升改善,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促使學校改革創新發展。不過,目前智慧校園建設也存在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重全局性、信息安全難以保障等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4-0040-02

Abstract: Intelligent campus is developed on the digital campus, Intelligent campus is a new stag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telligent campus covers all functions of the digital campus, us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campus, to realize the campus resources highly integrated, to offer service of full intellisense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穩步開展,為師生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服務,提高了教職員工的工作效率,并為學校節省了大量人財物等資源。近年來,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以及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提出和實踐,為數字化校園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國內涌現了以浙江大學為首的智慧校園建設潮流,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字化校園建設改造中,為師生用戶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用戶個性化需求、決策支持等服務。智慧校園代替數字化校園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

1 智慧校園特點分析

智慧校園利用智能感知技術,收集校園人、物等信息,擁有無處不在的校園網絡,連接傳送各種校園資源信息,使用云計算等平臺,實現校園資源信息共享,運用大數據等數據處理技術,分析處理海量數據,形成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供決策層使用。因此,智慧校園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面智能感知

智慧校園利用二維碼、RFID、視頻監控、無線傳感等感知技術和設備,連接校園中的每一個人和物件,使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相連相通,并能根據識別的信息構建有關模型,使得智能感知的校園環境得以呈現在用戶面前。

(2)網絡無處不在

智慧校園致力于校園網絡全覆蓋,不僅擁有無線網、有線網、校園網、移動網等多種形式網絡,而且提供數量充足、方便接入的網絡終端接口,使得師生用戶隨時隨地可以接入自己想要接入的網絡。

(3)提供個性化服務

智慧校園中遵循“用戶至上”的服務原則,數字化校園平臺等資源服務平臺利用云計算平臺等對校內外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能夠根據用戶需求顯示友好的服務平臺界面,根據師生用戶實際需要,提供多樣化、快速化的信息資源服務。

(4)海量數據處理使用

智慧校園中會產生大量的信息資源數據,且數據存在種類多、字段長、結構復雜等特點,智慧校園中使用大數據等先進數據處理分析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分析、處理,形成高價值的數據信息表,供學校管理人員決策參考。

2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介紹

智慧校園除了包括數字化校園有關技術外,還包括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技術種類具體見圖1所示。

智慧校園中除了使用傳統數字化校園中有關基礎設施平臺、數字化校園平臺、門戶網站、應用系統平臺等技術體系外,還使用到的關鍵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1)物聯網技術

傳統數字化校園中,對物體的定位、信息的收集等存在不準確和盲區現象,為此,智慧校園采用RFID、無線傳感器、二維碼、視頻監控等多種無線傳感設備及技術,將校園中的所有人、物全部“連接”起來,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定位、識別、監控管理等成為一體,實現校園環境智能全面感知。

(2)移動互聯技術

智慧校園使用移動互聯等技術突破傳統數字化校園中網絡使用瓶頸,不再局限于有線網的接入和使用,提供無線WIFI網絡、3G網絡、4G網絡、自組織自治網絡等多種網絡接入和使用,并提供多樣化終端接入方式,致力于打造性能佳、種類多、全覆蓋校園網絡環境。

(3)云計算技術

智慧校園中利用云計算平臺等技術,提供教學等資源上傳功能,并整合校內外各種信息資源,為師生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資源服務,有效解決信息資源地域性差異、分配不均、更新不及時以及共享難等問題,師生用戶不僅可以隨意使用校內教學等信息資源,還可以瀏覽、下載其他高校教學信息資源。

(4)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包括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及數據結果呈現等技術,智慧校園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構造復雜的海量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分析,并提煉有價值的數據信息,結合可視化等技術的使用,將數據表呈現給用戶以及管理者決策使用。

3 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前景

(1)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前景

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在于智能感知,因此,在智慧校園中,可以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安全監控、教學、學生管理等諸多方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為師生用戶提供便捷服務。具體應用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利用視頻監控、無線傳感設備及有關技術實現校園每棟教學辦公樓、每棟宿舍、每個食堂,甚至校園每條道路、每個角落都處于完全監控之中,實現人物準確定位識別,達到可視化精準管理,如果出現偷盜等安全問題,能夠智能報警,這些應用中應保證監控數據、感知設備數據傳輸及保存安全可靠,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給師生用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二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管理以及教學信息資源使用中,主要包括智慧課程學習、智能課堂點名考勤管理、智慧圖書館等,在智能課堂點名考勤管理使用中,要注意學生私人信息保密問題;三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學生管理方面,比如智能學生宿舍管理、智能學生證等,智能學生宿舍管理能夠實現學生寢室分配、就寢、缺寢等情況的精準管理與統計,及時發現學生缺寢違紀等現象,智能學生證能夠對學生身份進行有效管理,并作為學生身份識別有效依據,為智能考勤管理作鋪墊;四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校園生活管理當中,包括智能一卡通、智能食堂管理等,為師生提供生活便捷服務,特別是對學生消費情況進行統計,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為評審獎助學金提供參考依據。

(2)大數據技術在智慧校園中的應用前景

大數據技術包括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等技術,其中處理技術包括對靜態數據的批量處理,對在線數據的實時處理以及對圖數據的綜合處理,在處理過程中會用到Apache Hadoop、Spark等處理平臺系統;數據分析技術包括紹深度學習、知識計算和可視化等關鍵技術,解決如何對圖像、聲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有效表達、解釋和學習。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對結構復雜的海量數據進行有效分析處理,因此,可以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智慧校園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監控管理、一卡通管理、財務管理等應用系統平臺中,以提煉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供校方使用。

4 結束語

智慧校園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云平臺等前沿信息技術對傳統數字化校園進行提升改造,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為師生提供全面智能感知環境,有效整合校內外各種信息資源,防止信息系統平臺之間出現信息孤島,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形成有價值的數據信息,供學校決策層使用,真正使得智慧校園造福學校、造福師生。

參考文獻:

篇4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校園文化的價值主導

高校作為專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的集中地,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都應該時刻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地位,積極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政治方向,養成自強獨立的品質。首先,要加強對大學教師的思想灌輸,給大學生做好正確的榜樣。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各種主題班會,在班會上給大學生講解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逐漸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校園內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引領校園輿論,用中國特色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寬闊的胸懷和積極奮斗的品質,同時,樹立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合理融入理論的指導,大力倡導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學習。從根本上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與道德品質,從而提高了教師以及學生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另外,在大學校園內,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積極有效將實踐鍛煉與理論教育結合起來,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豐富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熱情,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才能有效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立專門的理論學習小組,再邀請方面的專家進行定期的思想政治輔導,加深學生對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在課外,也要鼓勵學生進行研讀馬列著作,通過對文獻的閱讀與研究,再進行學習心得的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

(二)解讀教學目標,積極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著重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優化學校環境,讓學校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的人才培育基地。正因如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需要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模式。其次,為學生提供最適宜的環境,學校應當充滿人文關懷,及時做好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再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積極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過程,夯實思想基礎為建設校園文化提供思想指引,堅定共同理想為建設校園文化提供目標指引,弘揚時代旋律,為建設校園文化提供動力指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建設校園文化提供行為指引。

篇5

隨著高校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信息服務在高校的教學、科研及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教育信息化“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的重要方針,探索完善現有校園建設思路迫在眉睫。本研究針對河北省重點建設的幾所高水平大學展開充分調研,嘗試在現有校園信息化基礎上的智慧型校園建設思路之探索,以期達到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

1.河北省高校校園建設現狀調查

信息化校園建設的實質是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各種資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優化。通過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優化、協調教育和校務管理的過程,一方面,達到師生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的良性互通,另一方面,提高校園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據實地調研,總結河北省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基礎條件如下:

第一,幾所省內重點高校已經或正在著手建設基于業務部門的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了面向各業務主題的信息管理的自動化,初步形成校園信息化基礎硬件設施平臺和較完善的網絡環境運行保障體系,從不同角度為師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提供服務,為校園學習生活有序高效的進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擁有早期建設的獨立系統包括教務管理系統、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圖書應用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辦公自動化 OA 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網絡用戶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郵件系統、學工管理系統等,且諸多系統為各業務部門自行開發建設,尚未實現與其他系統有效集成;

第三、網絡基礎設施接入手段單一,缺乏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所帶來的低程度的自動化水平,系統安全性能不完善。

2.河北省高校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

基于對以上河北省高校校園建設現狀的調查分析,總結河北省高校校園建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現有應用系統不能滿足新的發展需求,由于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利用網絡的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應用系統覆蓋面低,現有網上教學、管理服務的功能需要完善、拓展和性能提升。

其次,各應用系統之間基本是相互獨立運行,信息數據缺乏共用性、唯一性、可靠性。應用系統數據分散存儲,同一數據編碼標準不統一,不能互通互用。一方面存在同一數據重復錄入、重復存儲的現象,數據產生后缺乏對業務優化的指導作用,產生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分散的數據無法提供全校的綜合信息報表和數據綜合分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安全控制,特別是教務系統、學工系統、財務系統和人事系統尤為突出。

再次,各個應用系統需要記憶大量的用戶名、密碼和訪問地址,不停的在不同系統間切換登錄,帶來工作的重復和不便,也難以保證系統安全和管理;權限分配缺乏科學化的規劃和管理,權限分配復雜、方式和操作不統一,不能靈活對應學校特殊業務的突況

第四,學校的數據資產積累存在各種問題,不能得到方便快捷的歷史數據服務。

3.智慧校園構建的若干思考

為了充分解決現有校園建設中的種種問題,可考慮以物聯網為基礎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旨在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而構建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為一體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基于數字環境的應用體系,使得人們能快速、準確的獲取校園中人、財、物和學、研、管業務過程中的信息,同時通過綜合數據分析為管理改進和業務流程再造提供數據支持,推動學校進行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

3.1智慧的校園一定是科學地、保證學校安全運轉、綠色環保、和諧統一的

因此,可以嘗試從科學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四個方面對智慧校園模式進行構建。

3.2完善信息化建設體制,加強協調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內容龐大,而且各項業務牽涉太多部門,因此,學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明確的職責,同時加強縱向和橫向的交流溝通協調。筆者認為具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明確信息化建設的主導者和使用者的職責;第二加強信息化建設主導者協同和管控力度;第三制定學校信息化前瞻性的建設目標;第四建立完善的運作協調體制;最后是加強和整合信息建設隊伍。

3.3制定信息化建設的遠期規劃,設定近期執行目標

信息化建設目標一定要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明確的信息化戰略

規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項目實施的成功性。筆者認為第一要確定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第二要制定總體建設策略;第三是制定三年建設規劃;第四要分階段目標和項目計劃;第五確定建設的計劃表和具體的業務需求與目標;最后要建設工作的具體細化。只有這樣“統一規劃,加強協調,分布實施,層層遞進”,才能將信息化建設實施成功。

3.4建立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范和標準,逐步整合現有的應用

信息化規范和標準是解決“信息孤島”的根本途徑,也是不同信息管理系統之間數據交換和互操作的基礎。筆者認為具體措施有以下幾種:第一制定學校信息建設標準;第二建立學校信息建設的統一技術規范;第三完善信息建設、運行和維護等規章制定;第四對現有的業務應用系統,通過“漸進式”的變革方法,逐步的歸納到統一的信息建設體系中;第五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和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穩妥的計劃,逐步升級、遷移。

3.5急用先行,易施先行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應根據業務需求的緊迫度和實現的難易程度,由易到難,分步實施。具體措施如下:對于信息建設項目的選擇第一是學校的總體需求高于部門需求;第二是容易實現的需求優先;第三是分析設定需求在全校層面的優先級;第四是制定三年建設規劃;第五是設定分階段目標和項目計劃;最后則是一個1年期的短期計劃。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民生調研專項)課題編號:201201121。

參考文獻:

篇6

當前,在我國高等學校中,隨著網絡技術、信息化技術、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各種信息化應用在教學、科研、管理、后勤服務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基本上解決了學校業務部門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然而,各地高校在信息化建設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共性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有:網絡基礎設施的接入手段比較單一,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信息之間缺乏必要的關聯,容易形成信息孤島,數字資源建設投入較少,各信息系統缺乏統一的信息編碼標準,信息化安全及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尤其是不同部門之間缺乏信息的共享與交流,自動化程度相當低。諸多問題,迫切要求基于先進技術的智慧校園管理系統的出現,智慧校園管理系統是建設智慧校園的前提和保障條件。

浙江大學從2010年開始動工,將正在建設中的紫金港校區西區作為建設智慧校園的試驗田,計劃在2015年前把該校區西區建設成為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的“智”是指學校的智商,強調智能化與自動化,“慧”是指人的情商,強調人的靈性與創造力。智慧校園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技術、信息化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提高高等學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效率和能力,改善師生員工的教學科研條件,優化學習、生活條件,創造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就是充分利用當今先進技術實現上述智慧校園的理念,創造優質、高效的教學、科研、管理、育人環境,綠色、生態、和諧的校園。

2 智慧校園建設的保障條件

2.1 人力投入。為保證智慧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首先必須保證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投入,把科學配置建設智慧校園的人力資源作為第一要務來抓,建立一支智慧校園建設的專業隊伍,這支隊伍中必須包含有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2.2 規章制度建設和長期規劃。科學合理的校園規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校園節地、節水、節能,使人財物得到最優組合。對屬于投資大、周期長、難度大、影響面廣的復雜型系統工程的智慧校園的建設,更應有一個科學完善、周全的長期規劃。

2.3 校園網絡化建設。校園網絡化建設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中之重的內容。浙江大學在智慧校園的建設規劃中,將校園網絡化建設分成以下三大部分。即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云計算平臺和物聯感知系統。

3 智慧校園建設中的電子文檔管理模式

3.1 部門產生文檔在線編輯和公開。對各部門產生形成的電子文件進行在線編輯是電子文檔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文檔在線編輯管理,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電子文檔流轉新技術,該新技術集網絡共享、文檔實時編輯和糾錯、集成數據庫技術的高效檢索等功能為一體,它允許用戶遠程操作文檔,能夠實現文檔從創建、修改、審批、存儲、轉發、查詢到重復使用的處理過程,從而使辦公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化、自動化和無紙化。文檔在線編輯管理系統的主要實現技術,包括基于WAMP/LAMP框架的系統訪問模型和基于AJAX技術的文檔對象模型,及其基于Office在線編輯技術,等等。經過在線編輯的電子文檔,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就可以公開。

3.2 電子公文管理部門的在線歸檔。對經過在線編輯的電子文件進行在線歸檔是電子文檔管理工作的第二步。智慧校園產生的電子文件根據其來源可分成兩類,一類是OA系統內形成的電子文件,另一類是OA系統外形成的電子文件。對于OA系統內形成的電子文件,利用OA系統電子公文歸檔接口與網絡版檔案管理系統無縫鏈接和數據轉換實現歸檔,無縫鏈接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在線檔案服務器中設定電子公文預處理臨時庫,將系統內的元數據按一定格式導入后,自動轉換到檔案管理系統數據庫,然后將電子原文與目錄數據進行關聯掛接;對于OA系統外形成的電子文件,通過電子公文管理部門的專職或兼職檔案員預先建立目錄數據庫,然后將電子全文與目錄進行關聯掛接,并且對電子目錄與電子全文進行捆綁來實現在線歸檔。

3.3 檔案人員在線審核和數據上傳。對已在線歸檔的電子文檔進行在線審核鑒定,是檔案管理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所有離線歸檔的電子文件都必須通過檔案人員在線審核,經鑒定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后,才能離線歸檔。審核鑒定的方法,是在電子文件管理系統設計階段,便開始保管期限表制定工作,由計算機進行自動審核鑒定或者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半自動化審核鑒定;審核鑒定的內容,需要完成三項判斷工作:一是某信息集合是否電子文件;二是該電子文件的內容具有多長時間的保存價值;三是電子文件的技術狀況能否保證其內容價值的實現。通過檔案人員在線審核鑒定的電子文件,才能進行數據上傳。

3.4 電子文件離線歸檔和數據備份。離線歸檔是對在線歸檔數據的備份,以防范可能發生的數據災難,離線歸檔的數據不常被調用,一般也遠離系統應用。要做好電子文件離線歸檔和數據備份的管理工作,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兩項工作。第一,建立電子文檔備份體系,保障備份工作順利開展。首先,應用電子文檔安全備份系統,采用磁盤陣列作為備份系統,完成文檔原文的異地容災備份。其次,加強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環境建設,對內網服務器及網站服務器進行擴容升級,定期查殺網絡病毒,修復網站數據,實現網站數據的在線和離線備份。最后,在電子文件載體選擇上,使用光纖磁帶庫、外置硬盤和光盤三種類型的存儲介質,對電子文檔進行異質備份。第二,采用多種備份技術手段,保證電子文檔數據備份的有效性。(1)多種存儲載體與軟件相結合。根據數據備份的實際需求,在載體上可選擇磁盤陣列、光盤庫或磁帶庫,在軟件上可選擇Veritas Storage Replicator或Veritas Backup。(2)本地備份和異地備份相結合。在本地和異地同時對原電子文檔進行備份,可有效地防止自然災害或人為的破壞,也可有效地抵御網絡病毒的侵害和攻擊。(3)完全備份和差額備份相結合。差額備份節省備份的時間及存儲空間,完全備份的備份時間長且會占較大的存儲空間,當恢復時可一次性快速恢復。(4)離線備份和在線備份相結合。在進行離線備份時,服務器將停止用戶對電子文檔的操作,由此可以避免由于用戶操作、修改電子檔案而造成數據不一致的問題。而進行在線備份時,服務器不停止用戶對電子檔案的操作,可實時對電子檔案進行備份工作,但該備份方式需要先進的硬件和網絡支持,技術上也較為復雜。

3.5 電子文檔數據的異質備份和異地備份保管

篇7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生會;學習型組織

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學生會作為重要的中堅力量,是實現學生自治的主要機構,在學生合作、管理、社會適應以及協調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怎樣管理這個組織,讓其組織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是當前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會管理需要不斷的創新,其中,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關于高職院校學生會學習型組織的創建,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

1 建立全體學生會成員的共同愿景

所謂共同愿景,就是以組織個人成員的愿景為出發點,從而形成的未來組織的圖像。學生會的共同愿景是在學校關心、學生會期望以及個人抱負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學生會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這個愿景而努力奮斗。共同愿景不僅有利于促進學校和學生會的發展,還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所有人都全心全意為組織服務,這樣的組織必然銳不可擋。

在高職院校學生會中,首先由組織的各個成員來描述自己三年后的愿景,再由各個部長來描繪三年后本部門的愿景,最后推動學生共同愿景的建立。在建立共同愿景的過程中,學生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深刻的體會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將每個人所具有的潛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對個人的愿景要給予鼓勵,從而營造出一個成員熱愛組織、組織關愛成員的良好氛圍,全體成員在認同這個愿景之后,也將為實現這個愿景而不懈的奮斗。

2 創造性團隊的組建

團隊作為學習型組織最基本的單位,在學習型組織中,“創造”是核心理念。一般來說,是通過團隊創造性的學習或者工作來直接或者間接實現組織目標和規劃的。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會而言,設置由多個部門,部門的成員都是由有著不同思想、不同興趣的不同年紀、不同地方的學生構成。雖然由于這些因素,很難將所有人進行思想統一,但是,這卻是組建創造性團隊最需要的。在當今社會中,相比個人孤軍奮戰而言,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因此,高職院校學生會構建學習型組織,要先促進創造性團隊的構建。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談:(1)磨合多元化思想。一個團隊由多個成員組成,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要在團隊的運行中融入不同人的技能和思維方式,鼓勵團隊成員積極的出謀劃策,當不同的思維方式發生摩擦時,創造的靈感也就會隨之產生;(2)營造有助于創造力產生的良好心理環境。當一個團隊在做任何事上都失去信心,沒有任何激情時,必然做不成大事,因此,在團隊內部,一定要建立各種鼓勵機制,適時的鼓勵成員,從而促進創造力的再生和恢復。綜上所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學生會應該努力的挖掘每個成員的潛力,發揮他們的特長,讓工作和學習富有創造性,從而推動學生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3 營造學習氛圍,加強團隊學習

在學生會中,既有顯性知識,比如規章制度、文件等,又有隱形知識,即在經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后,存在于干部頭腦中的經驗、辦法等。在組織內部,一定要建立一個知識共享平臺,讓成員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實現知識的分享和交換。對于一個組織而言,如果只是單純的幾個人聰明,懂得知識多,那這個組織整體的戰斗力也不會太強。因此,團隊知識共享,不僅可以集思廣益,讓組織的整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還能夠推動共同愿景的實現,從而收獲1+1>2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學生會在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內部學習系統,將團隊學習作為基本出發點,樹立知識共享的觀念,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合作、交流和學習,從而推動執行強、擅長思考以及學習能力強的團隊的建立。

團隊學習方式主要對團隊學習成果產生兩種影響,分別是反思和深度匯談。

所謂反思,就是在成功獲取工作技能和書本知識之后,通過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將自己的劣勢和優勢找出來,并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從而實現自我提升。在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中,反思對其心智模式起到改變的作用,當組織遇到問題時,在反思的氛圍下,成員之間不會相互的推諉,而是大家團結一致,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并積極出謀劃策,互相鼓勵,解決問題,共同進步。因此,這種崇尚科學、互相鼓勵的文化氛圍正是創建學習型組織所需要的。

所謂深度匯談,就是在團隊的探索學習中,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對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從而找到解決方法。“深度匯談”是一種團隊的修煉,單憑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因此,團隊成員必須要學習怎樣和人、事、物進行很好的交流。“深度匯談”可以培養團隊成員的滲透性、適應性、原則性以及包容性,在遇到問題時,大家一起進行探索,分享經驗,互相借鑒,并共同摸索新方法,通過集體的智慧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4 建立健全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驅動機制

4.1 建立健全組織激勵機制

在工作和學習中,要積極的鼓勵成員提高自身修養,要在激勵機制的推動下,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新的方法,不斷進行創新,從而為組織實現共同愿景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4.2 建立健全組織學習保障機制

合理的安排和調配作為組織學習輔助系統的知識管理、組織結構、人員、制度、技術以及戰略等,可以為組織學習的正常有序進行提供保障。此外,科學的培訓體系、考核提拔制度以及培訓制度都為組織學習提供了保障。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新形勢下的一種新管理模式,學習型組織將不斷進步、不斷創新以及不斷學習的新理念引入學生會內部,以學生會的改革來推動學校的教育改革,為社會主義優秀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1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lso is the need of times development.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necessary factors,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rt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more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高校大W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們,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發揚志愿者精神,對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刻的教育和引導意義。而在藝術類院校,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主體是藝術類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但缺乏深度;他們想象豐富、創新能力強,也接受過較高的專業技能培訓,但政治意識相對薄弱,忽視自身文化思想修養的提升。在參與志愿者服務過程中往往顯現出比較明顯的情緒化、個性化、自由化特點。因此,藝術院校在開展志愿者服務時應秉承著奉獻、友愛、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行動指南,將自己的個性和專業融入志愿者服務工作當中,促進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的持續發展。

1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志愿服務活動的必要因素

1.1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志愿者隊伍不斷增大,志愿服務精神也不斷增強。志愿服務精神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踐行到實際中。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打造有創意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精神既是不斷完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也是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以此激發廣大人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旗幟。

1.2 志愿服務活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吸引力感染力

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激起廣大人群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度與感知度,提高廣大人群的價值觀與社會觀念。志愿服務活動連接著生活與學習,擴大廣大人群的交際范圍,令廣大人群深深體會到志愿精神的魅力。同樣志愿服務活動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 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現狀分析

對于藝術院校大學生來說,專業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良好的藝術素質,這種藝術素質在志愿者服務活動中具有特有的優勢。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有著與其他高校不一樣的特色體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志愿者服務的認知

志愿者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屬于新興事業,發展的時間也不長,社會各界的人對于志愿者服務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是一項以自覺自愿奉獻個人的精力、時間、智慧的行為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為弱勢群體等提供服務及支持的行為,而通過對志愿者認知的調查,會有一部分同學將志愿服務理解成為慈善,有的同學會把志愿服務理解為像雷鋒一樣做好事。這種認知的偏差在藝術院校里還是非常普遍的,藝術院校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的開展一般以學校統一組織,有很強的任務性,目的性、功利性,使得學生丟失了志愿者服務無私的慷慨的特質,使得志愿服務精神得不到更好的發展與普及,這些問題對于志愿服務在藝術院校的發展有非常大的阻礙作用。

2.2 志愿服務管理機制

在西方國家,志愿服務組織具有獨立的機構和地位,能發揮獨特的作用。但是我們中國,志愿服務往往依附于國內高校,志愿服務活動也往往由學校團委組織開展,自上而下地執行,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任務性。

藝術院校里對于志愿服務沒有獨立的管理機構和部門,在團委的領導下,從一定意義上影響了志愿服務的發展,行政化的組織和志愿服務是相違背的,很多參與者是在組織的影響下參與,但是自身是不認同的。而且大學生們做著相差無幾的志愿活動,干的數量和質量如何都不影響結果,他們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志愿者證書。這勢必造成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逐漸消減,會扼殺志愿服務的精神,打擊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熱情。

2.3 志愿者個人素質

藝術類大學生對于志愿活動還是積極參加的,然而當大學生志愿者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的時候,他們總會會產生焦躁的心理,不想參加專業技能不強的志愿服務活動,而在問及在參加志愿活動時間長短時,多數學生并不能堅持下來。

不論是提供服務、宣傳社會、一切活動開展的成功大多都取決于志愿服務能力和溝通能力,而藝術類大學生對弱勢群體的了解有限,經常出現不善于溝通交流,不能很快的融入志愿服務團隊中,甚至于為人處事都有問題,在志愿服務的主動性上過于欠缺,影響志愿服務活動質量。

3 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藝術類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有效途徑

3.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藝術院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

藝術院校大學生一定要把握好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活動方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下,對于傳統志愿服務活動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強對志愿者的活優嘌狄約襖礪堊習,加強學生們關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來創新藝術院校志愿者活動內容。運用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志愿服務新方向,不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志愿服務精神相結合。使廣大青年對志愿者隊伍有正確的認識,讓他們自愿主動地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著全社會的思想潮流,規范著全社會的道德和信念。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及活動具有引領和導向的作用。

3.2 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活動管理機制

為了有效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需要完善志愿服務活動管理體系。

在培訓機制方面,可以建立院校志愿服務組織、各院系志愿服務分隊等統一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服務質量,亦可根據志愿者的專業、技能、愛好等特長,進行志愿服務內容的區分,完善志愿服務的各個方面。在志愿服務培訓之后,可讓志愿者結組討論這次活動的優缺點,寫下各自的心得與活動總結,從而完善志愿服務活動的質量。

在獎勵機制方面,堅持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相互配合的原則,通過制訂“志愿者星級評選制度”、“志愿者工作考核辦法”等,建立“優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等評選表彰制度,而不是單一的志愿者證。亦可把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團員推優體系,表彰先進、推動后進,以此來提高藝術院校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服務積極性和創造性。

3.3 加強學習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時,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志愿服務活動新內容

目前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存在差異,還未能完全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因此我國高校大學生志愿工作領導者要加強學習管理,思想教育的同時,開拓思想、勇于創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領導志愿者開展志愿活動,將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創新基本活動內容。把藝術類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引向免費設計改造衣物、舉行公益畫室、關注老人群體、學齡前兒童課余藝術生活等新形式。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在參與志愿者行業中應完善自我修養,同時學校應健全培養體系,在活動中完善保障和激勵制度,堅持高校志愿者以大學生為主,確保志愿者活動的行動方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滲入奉獻、友愛的志愿精神,引起藝術類大學生志愿者的高度重視,積極投身志愿服務行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從而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志愿活動具有文化價值。

3.4 精心組織,完善藝術院校大學生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藝術類大學生對生活有著追求和熱愛,對公益活動有著積極性與熱情,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主力軍。例舉本校,對有藝術追求、藝術欣賞的在校學生,學院的“公益畫室”免費進行繪畫教學、工藝制作、設計指導、軟件教學等培訓,進一步拓展到對學校內外學齡前兒童培訓、小學藝術培訓、社區服務、暑假社會實踐義務支教、扶貧。學院以傳承、創新的理念,把學院堅持多年的公益活動進行凝練與提升,探索建立具有藝術學院特色的“以師生志愿者為活動主體,以志愿服務為宗旨,與專業實踐相結合,學校重視、學院助推、自我管理”的公益模式,讓“藝路隨行”引領志愿服務新面貌,以志愿服務為基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從而推動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這體現出并且要求我們將志愿服務活動的范圍遍及到各個社會階層,志愿服務活動緊密聯系實際情況,把志愿精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4 結語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要時刻領會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理論層面為基礎,引領思想、精神、實踐各個層面的科學觀念。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學習,使廣大青年學生對志愿者服務有正確的認識,對提高青年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思想覺悟的培養有極大的引領作用。藝術院校青年學開展志愿者活動中生應以專業特長為抓手,社會志愿服務為載體,大力組織團員青年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下基層等實踐活動,推動志愿者活動品牌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武漢科技大學2015-2016學年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研究項目(編號15SHA180)

參考文獻

[1] 隋笑飛.雷鋒精神永遠是激勵人們奮力前行的強大力量[N].人民日報,2012.2.

篇9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指即通常意義上的假期實習,對于在校高職院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目前,社會實踐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社會實踐的特征

社會實踐立足于日常活動,又不同于日常活動,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依托、社會為舞臺的廣泛教學形式,它具有教育性、民主性、自主性、開放性等特點,是德育的有效補充,是加速學生社會化進程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活動的本質是應用、教育、自為等。

(一)教育性

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學校教育的屬性,學校利用社會實踐這一獨具特色的教育形式,使之成為學生歡迎的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事實上,社會實踐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把手。

(二)民主性

在社會實踐中,學生享有越來越多的平等的接受校外、課外教育的機會,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校外課外教育機會的民主化;二是校外、課外教育內部的民主化。它使得學生能夠接受到民主平等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

(三)自主性

學生自己參與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實踐內容,并且主動地參與其中,并在學習過程中,使個人的天賦和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開放性

社會實踐組織形式拓寬了學生的成長空間。首先,它突破課堂教學的空間束縛,把學習環境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校內延伸至校外,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也使他們獲得了更多接觸生活、了解社會的機會。其次,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擴大了他們的交往空間。

(五)豐富性

這主要是指學生社會實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涉及面廣泛。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與問題

為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的作用,我們對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表明社會實踐已經成為學生充實人生、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愉悅身心的重要渠道,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對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社會實踐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934份。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類別是:看書學習的占9%,如復習功課、參加學習培訓等;娛樂消遣的占43%,如看電視、上網等;運動健身的占8%,如打球、跳操、爬山等;社會實踐的占8%,如單位實習等;放任自流類占32%,如睡懶覺、閑聊等。

調查表明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主要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

(一)學習較少,娛樂休閑較多

學生的主要任務本應以學習為主,但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自覺性、主動性、學習積極性較差,很多學生把時間用在了消遣娛樂上,或者有些同學愿意學,但被動學習的同學比較多,平時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來上網、看電視、逛街等,而看書學習、社會實踐等發展型活動則被學生冷落。

(二)網下活動少,網上活動較多

大學生平時上網現象尤為突出,其中上網進行聊天、打游戲、看電影等娛樂活動的占大多數。反映出高職院校大學生并沒有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在大多數學生的眼中只是作為一名學生所應該完成的任務,并沒有把學習當成一種興趣愛好。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質量的建議

健康積極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閱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完善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正確引導,提高社會實踐質量,應該成為學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自身方面

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對整個社會就業狀況有一個正確和清楚的認識。目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大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找工作相比,本身就不占據優勢,學生就更應該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還應該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迎接挑戰,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綜合能力,才能讓自己在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并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學校可以利用班會課、主題班會以及團組織生活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講社會實踐的意義,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另外,學校可以在寒暑假主動聯系一些單位讓學生去實習鍛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假期過得更充實、有意義,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并大力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三)社會方面

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能使大學生受到積極的熏陶和影響。加強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有利于高雅、時尚的假日文化氛圍的形成;取締非法網吧、關閉庸俗網站、清除黃賭等社會丑惡現象,有利于控制和糾正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不良傾向,消除低俗社會文化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消極影響。

(四)家庭方面

家長作為子女的第一啟蒙老師,應加強與子女溝通,尤其在假期做好正確指引,不能放任其自流。

篇10

智慧校園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級形態。較之數字化校園,它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征:第一,網絡與智能終端的“無縫隙”覆蓋。“智慧校園”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互聯網的無縫隙覆蓋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而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也使得校園環境、師生生活狀態等相關信息傳輸到學校控制系統,這是智慧校園建設的物質基礎。第二,海量的數據支撐。“大數據技術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相較于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最核心的特征是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可感知設備和信息系統獲取了海量的活動過程與狀態數據。”第三,個性化的服務體系。“智慧校園環境及其功能均以個為理念,各種關鍵技術的應用均以有效解決師生在校園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諸多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這一顯著特點滿足了師生的各種需求,同時也成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懈動力。第四,開放的學習環境。智慧校園發揮其信息共享的優勢,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教科書模式,同時時間上的可支配性(從單一的課上擴展到任何時間)、空間上的可延展性(真實情境和虛擬情境能得以發生)都使得學習環境大大的開放。

二、智慧校園建設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由于信息化運行支撐平臺構建的不完整性,導致校園內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這不僅制約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徑的創新,在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礙和瓶頸。

(一)高校學生管理模式與信息化技術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設智慧校園的技術核心,也是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跨越式發展的嶄新途徑。它試圖將信息化技術和網絡平臺與校園資源充分融合、統一協調,以此建立高效、科學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數高校因云技術、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不到位,學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數字化校園,仍以“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的單向管理模式為主,學工線的教師仍然未從大量煩瑣的事務性工作中真正走出來。數字化校園建設著重構建獨立部門的信息系統(如圖書館管理、公寓管理、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等),這種建設方式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個應用系統所應發揮的效益沒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難對整個學校信息進行查詢和決策分析,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學工線上的輔導員教師學科背景各異,信息素養能力參差不齊,這也在客觀上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務能力不強

智慧校園建設的目標之一,是向全體師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使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校內的人員、設施等資源信息,更好地為教學、科研、生活提供服務。如學生考勤管理是學校開展教學工作和參加社團活動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教師或活動負責人來承擔考勤管理工作,但是這項工作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學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數高校亟待攻關的難題。再如校園一卡通,多數高校現有的一卡通系統在設計時僅僅是將多個系統進行簡單的整合,對于整合后的系統如何管理,各系統之間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控制系統的各部門在對師生進行服務時,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戶(如未能將學生的學習、科研、心理檔案等獨立信息源融合為一個完整的信息集呈現出來),這使得部門的重復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門的服務始終不能達到師生的滿意。(三)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思政教學水平有待提升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視頻微課、翻轉課堂、MOOC(慕課)成為教育變革的三大熱點,要求教師在使用信息資源時,必須要像運用粉筆和黑板一樣自如。教師的信息素養在這些課堂上成為“上好一節課”的關鍵。“當信息技術撬動了課堂,課堂就必須與時俱進。智慧課堂建設,關鍵還是在教師自身。要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機器的干擾和牽制,又要最大限度的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新技術用與不用之間,掌控全在老師。”但對于高校的大多數輔導員老師而言,其所學專業與智慧校園建設中所需知識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經過較長時間培訓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還是“言傳身教”。但成長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來真實表達自己的狀態和情感。面對教育對象這一龐大群體特征的巨大變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與教育信息化相結合是必然趨勢。

三、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徑

“智慧校園”不僅僅是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還是信息時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創新。順應智慧校園的發展趨勢,通過信息化手段為校園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實現大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加強協同性,將信息化技術植入學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園是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手段、促使校園管理模式的與時俱進,也是為了給師生創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園環境,其終極目標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師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信息平臺建設人員與信息使用人員必須實現有效地溝通。一線的學工人員必須了解學校網絡平臺、智能終端設備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臺建設人員需要了解一個學生全部信息的維度。在綜合考慮技術和學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構建穩定、便捷、安全、科學、廣泛參與的智慧校園。為了響應教育部“走出寢室、走下網絡、走向操場”的號召,寧波某院校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學生在學院規定的時間內晨跑鍛煉,只要刷一下校園卡,就會被記錄晨跑的時間段和次數,進而與體育成績直接掛鉤。這樣既督促了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又為老師煩瑣的考勤工作減輕了負擔。

(二)整合信息資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務能力

高校的學生群體已經進入“95后”的年齡層,他們在科技浪潮的洗禮下,更加注重校園智能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人與物的聯系更加緊密,甚至對“物”產生生活依賴。全面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資源,適應并引領學生時代潮流,建立一個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和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創新高效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園建成的目標之一。“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全校資源、數據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網上迎接系統方面得到不斷完善,使得報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體現了學校始終“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再比如,為了能夠提升大一學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輔導員老師用微信這個智能平臺,制作了關于如何清掃宿舍的微電影,通過互聯網上傳到學生的微信群中,學生通過手機、ipad等智能終端可獲取服務資訊。

(三)構建智慧課堂,完善校內外的信息平臺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過程中,翻轉課堂將課堂的教學時空拓寬,搭建起一個“半開放式”的教學系統;MOOC課堂則完全是基于網絡的社會化學習,是一種深度協作式和開放式的教學。翻轉課堂和MOOC課堂成為眾多高校著力打造的新式教學模式。為此,高校應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內的資源信息平臺,并與相關學科背景強的院校達成“信息共享”的意愿,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無墻的課堂”,教學相長。此外,在課程評價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與復雜能力進行有效評估,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支持,實現“智慧化”學習。部分高校已開設“微學分”“小微課堂”等,通過建設“微”教室、開設“微體驗”課程、構建“微”單元自助式學習模式、開展“微”討論活動等方式,逐步推進“微”教學的改革。“微”課的推出不僅有利于教師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和合作式教學,也將傳統枯燥的思政課堂充滿活潑的氣息。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社交網絡等平臺,通過采取“一對一”模式或學生自主進行拼裝組合模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無疑為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為學校的進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八宿县| 南涧| 贺州市| 乌鲁木齐县| 天峨县| 上蔡县| 南雄市| 古交市| 新巴尔虎右旗| 寿宁县| 玛曲县| 邛崃市| 咸阳市| 正阳县| 凤庆县| 右玉县| 广德县| 崇左市| 德清县| 南江县| 疏附县| 成安县| 北安市| 时尚| 望江县| 博爱县| 巫溪县| 延川县| 页游| 巩留县| 秦安县| 花莲市| 历史| 镇巴县| 汶川县| 醴陵市| 绵竹市| 蓬溪县| 海阳市|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