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政治哲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包含極為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基于實踐的經驗的總結,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的哲學素養,就必須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學知識中的重難點,科學地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加強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夠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一、深度剖析哲學中的重難點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難點知識,這些知識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反復的講解,進行深度的解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導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哲學知識理論體系,即哲學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別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并對三者的關系有準確的認識,其中唯物論和認識論相對于辯證法的知識來說是比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學知識的重難點就集中在辯證法這一大塊知識點上,這一知識點包含有聯系的原理、發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以及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以及內因與外因這幾大知識點。在這一階段,重難點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這一哲學知識點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矛盾這一知識點進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在了解這些原理的基礎上,教師要著重對引導學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導學生從內涵上進行區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復雜事務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兩面;其次,從作用來看,在事物發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認清辦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問題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學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哲學知識是來源于實踐的,因此,學習哲學知識的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學的哲學知識指導實踐,在課堂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將哲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小故事進行講解,也可以選用一些寓言故事進行相關理論的分析,或者是聯系形勢與政策中相關的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哲學理論知識點。如教師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刊載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紹到的我國科研人員首先在自然界中發現金屬鈾,這一發現對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最新一項研究打破了這一慣常認識,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時政信息,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認識論知識。此外,還可以結合我國提出的要打造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創新是關鍵,質量是根基。這一時政新聞讓學生掌握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同時,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哲學知識,如,古時候有一位父親,買了一只貓來解決鼠患,但是鼠患緩解的同時,貓也偷吃了雞,他的兒子很生氣,父親告訴他,沒有雞我們不會挨餓受凍但是沒有貓卻會,他的兒子就不再抱怨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理解矛盾的相關知識。
三、引導學生用哲學的觀點解決問題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學知識不是學習哲學最為重要的目的,學習哲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學到的哲學知識緊密地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能夠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政治哲學課堂中進行多角度的引導,讓學生樹立起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同時要不斷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尤其是要以分析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對材料或者問題用哲學的觀點進行科學地分析,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際的訓練,如鼓勵學生觀察學校的布局,班級規章制度的設置,學校整體的管理制度等這些生活中的事物,對這些事物進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地方,說出理由,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結語:總之,高中政治哲學課堂的高效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講解,同時要注意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靈活地運用。要明白,哲學是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指導生活的,只有能夠在生活中進行合理地運用,才是真正高效課堂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滿頓.政治哲學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1,18:46-47.
[2]郭強.以哲學思想引領高中政治體驗式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12:5-8.
一間蜂蜜工廠的倉庫里灑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許多蒼蠅飛來吃,因為蜂蜜太香了,它們都舍不得離開。不久這些貪吃的蒼蠅都因腳步被蜂蜜粘往而飛不走了。當它們快溺死時,很難過地說:“我們真是太貪心了,為了短暫的快樂卻賠上了寶貴的生命?!?/p>
說明: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始終不可分割的。 貪婪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不論做人處事,都必須謹慎。與人相處,若好貪便宜必將受人唾棄;經營事業,若好高騖遠,不能本著誠信原則慢慢擴張,事業也難以長久。
二、合營前的思考
因為獅子的力量大,而野驢跑得很快,獅子野驢便合作一起狩獵。有了收獲后,獅子把獵物成三等分,說:“因為我是萬獸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幫你狩獵,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還不快逃走,第三份就會成為使你喪命的原因了?!?/p>
說明: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要求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公司經營,若因為想兼并財力微弱的公司而聯合比自己財力雄厚的公司,最后通常是得不償失的。
三、能力與待遇
主人將貨物分成兩份,平均分給驢和騾。驢看到自己馱的東西和騾一樣多,很氣憤地說:“人們給騾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卻讓我和它馱負一樣重的貨物?!?/p>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驢支持不了,就把它身上的貨物移一部分到騾背上。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驢更沒精神了,主人又把貨物移過去一部分。最后驢身上空無一物。這時騾瞪著驢說:“你現在還會認為我不該多吃一倍食物嗎?”
說明: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各不相同;矛盾的每一個側面也各不相同。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不對事物作具體分析,搞形而上學的“一風吹”、“一刀切”。
判斷一個人的能力,一定要長期觀察,不可馬上下評論。一個組織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決問題”的工作。通常是愈富有解決問題性質的工作,工資愈高,但所承受的壓力也愈大。有些專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卻埋怨工資比不上其他人。但他若有機會嘗試解決問題性的工作時,就會了解別人的能力比他強多了。
四、未雨綢繆
一只山豬在大樹旁勤奮地磨獠牙。狐貍看到了,好奇地問它,既沒有獵人來追趕,也沒有任何危險,為什么要這般用心地磨牙。山獵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險來臨,就沒時間磨牙了?,F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時候就不會慌張了?!?/p>
說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求我們不失時機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未雨綢繆,善養天機,日后便有用處。書到用時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實學問,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然而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再感嘆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學識與能力,以致不能勝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五、應萬變的能力
鳥兒們聚在一起推舉它們的國王。孔雀說它最漂亮,應該由它當,立刻得到所有鳥兒的贊成。只有穴鳥不以為然地說:“當你統治鳥國的時候,如果有老鷹來追趕我們,你如何救我們呢 ?”
說明: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二者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在實際工作中,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一個企業經理,應當儲備多方才能,不只在才識方面要有過人之處,更當有應萬變的能力。如此不但可服人,還能對付不可預知的意外事件。做任何事一定要深謀遠慮,才不至于害了自己。
但人們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并利用規律。
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辦事情時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小 結】
一、“四個一”:
一個核心概念---物質;
一個根本觀點---世界的本原是物質;
一個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一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二、“兩個二”(兩對辨證關系和方法論):
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意識的能動性
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辨證關系--------按規律辦事、實事求是
三、主干知識與熱點聯系: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3.09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21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CHEN Jia-na, XIAO Yong, WU Xiao-yun, et al.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Dongguan City Hengli Hospital, Dongguan 5234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nstitution features of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patients and constitution factors of hyperuricemia pathogenesis. Methods A total of 221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as study subjects were taken as medical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valuation of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made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patients showed distribution from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dampness-heat constitution, qi-deficiency constitution, blood-stasis constitution, qi-depression constitution, gentle constitution, yang-deficiency constitution, yin-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special-talent constitution, accounting for 27.60%, 22.62%, 14.03%, 10.86%, 7.69%, 6.79%, 6.33%, 3.62% and 0.45%. Conclusion Main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patients include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dampness-heat constitution, and qi-deficiency constitution.
【Key words】 Hyperuricemia;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 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廣東地區居民進食肉食、海鮮等高蛋白食物過多, 過量飲酒、吸煙, 戶外運動減少, 以車代步增加, 工作壓力大、勞累等, 都可以導致尿酸增高。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然而受到無癥狀即不予理會的觀點影響,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一直未得到重視[1]。中醫體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生命現象, 是個體生命過程中, 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 表現出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以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質[2]。在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中體質因素起著重要作用, 不同疾病中醫體質分布會有所差異, 這也為高尿酸血癥的病機研究提供了新方向?,F選取本院221例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中醫體質分布規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門診、住院及體檢中心發現的221例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 年齡25~55歲;其中男126 例, 占57%, 女95例, 占43%。
1. 2 診斷標準
1. 2. 1 西醫診斷標準 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 原發性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參照2011年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頒布的《原發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血尿酸的測定標準制定:男性>416 μmol/L, 女性>356 μmol/L;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16 μmol/L, 女性>356 μmol/L;o關節炎、痛風石、關節畸形、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尿路結石等其他臨床表現患者。
1. 2. 2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體質分型: 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4], 以體質辨識問卷采用現場調查法, 收集數據后, 使用“炎黃東方中醫體質辨識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量化評分, 根據評分結果及主治中醫師對體質分析分型。
1. 3 納入標準 ①根據量表計分及中醫體質辨識軟件(專業版3.0)分析, 結合主治臨床中醫師診斷, 確定體質類型者;②2014年5月~2016年5月內本院門診及體檢中心發現尿酸升高患者, 年齡25~55歲;③發現尿酸升高, 無關節炎、痛風石、關節畸形、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尿路結石等其他臨床表現, 愿意接受調查患者。
1. 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者; ②不符合《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規定者; ③未進行血尿酸項目檢測者、繼發性因素或藥物原因引起高尿酸血癥者;④檢查不能合作者。
1. 5 研究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研究方案和操作標準培訓, 由專業人員通過中醫體質辨識軟件(專業版3.0)系統錄入調查問卷相關信息, 建立中醫體質辨識檔案。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評估。
2 結果
痰濕質占27.60%, 濕熱質占22.62%, 氣虛質占14.03%, 血瘀質占10.86%, 氣郁質占7.69%, 平和質占6.79%, 陽虛質占6.33%, 陰虛質占3.62%, 特稟質占0.45%;痰濕質、濕熱質及氣虛質3種體質占體質類型分布比例最高。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變化, 中青年體檢發現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已成為臨床常見的疾病, 高尿酸血癥不僅與痛風有關系, 還與血糖及血脂的代謝有密切聯系, 成為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5]。中醫對體質的論述最早記錄于《黃帝內經》, 體質是一種生命現象, 在生活中客觀存在, 建立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 包括身體形態的結構和生理的機能以及心理狀態是比較穩定的特質。臨床上研究人們的體質分類, 必須對一些復雜的體質現象來進行綜合分析、比較, 再進行體質分類, 得出個體的中醫體質[6, 7]。關于中醫體質的內容, 長期以來沒有專門學科體系的形成。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王琦教授開始對中醫體質學說的基礎、理論及實踐進行研究, 在研究的基礎上對中醫體質理論體系逐步確立, 提出了9種體質類型的辨識分類法, 不同的體質類型在機體的形體狀態、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以及病理反應, 包括疾病的發病傾向等其他方面的特點各不相同。各種中醫特質決定了人們對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發病的傾向性[8]。體質的共性是相對的, 往往表現出的是體質的絕對性差異。研究各種疾病的體質的分類, 就必須通過比較、分析, 通過復雜的體質現象來把握每個個體的體質類型。隨著中醫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務模式的逐漸形成, 以“治未病”為理念核心體系得到人們的廣泛推廣及臨床應用, 中醫的體質學說通過個體化的診療, 研究個體的體質類型與一些疾病的發病關系, 從改善個體的體質著手, 并針對不同的體質特征采取不同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 通過改善個體的體質, 調整機體的功能狀態, 為預防疾病的發生提供了理論及方法[9-11]。
本研究結果顯示, 痰濕質占27.60%, 濕熱質占22.62%, 氣虛質占14.03%, 血瘀質占10.86%, 氣郁質占7.69%, 平和質占6.79%, 陽虛質占6.33%, 陰虛質占3.62%, 特稟質占0.45%;在這些患者中, 所占比率較高的中醫體質類型為:痰濕質、濕熱質、氣虛質。在現有的高尿酸血癥管理方法基礎上融入中醫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方法, 通過調查獲得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癥狀、證候、體質規律, 并通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中醫體質特點及與并發癥、中醫證候證型的相互關系的研究, 說明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及其證型與體質的密切相關性, 為建立高尿酸血癥規范化的辨證標準提供依據, 探討適宜可行的高尿酸血癥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干預方案, 在患者體質特征的基礎上尋找發病規律, 通過體質的辨識, 得出患者的體質辨識類型, 根據體質辨識結果, 來調整氣血臟腑陰陽的失衡, 為從中醫體質方面預防和控制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提供新思路, 可防止和減少高尿酸血癥給中青年身心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12-15]。
參考文獻
[1] 楊建芬. 云南藏族地區體檢中無癥狀高尿酸血癥者的健康教育.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1, 25(26):320.
[2] 王琦. 中醫體質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2245.
[3]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原發性痛風診斷和治療指南.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1, 15(6):410-413.
[4]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 ZYYXH/T157-2009) . 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 4(4):303-304.
[5] 李莉, 安冬青, 李凱利, 等. 新疆地區高尿酸血癥患者體質類型調查分析. 中醫臨床研究, 2012, 4(15):100-103.
[6] 樂文君.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中醫體質分布及危險因素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3.
[7] 蘆環玉, 黃鸝, 原嘉民, 等.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與中醫體質關系的研究. 時珍國醫國藥, 2014(2):441-444.
[8] 翁思穎, 周建揚.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伴2型糖尿病中醫體質特點的研究. 浙江中醫雜志, 2014, 49(1):18-19.
[9] 潘嫦敏, 歐陽北江生. 高尿酸血癥分型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 遼寧醫學雜志, 2015(4):216-219.
[10] 成杰輝, 吳芷興. 原發性高尿酸血癥人群中醫體質調查研究. 亞太傳統醫藥, 2014, 10(11):44-46.
[11] 張海艇, 沈維增, 孫鶯, 等. 原發性高尿酸血癥人群的中醫體質類型調查. 國際中醫中藥雜志, 2013, 35(7):577-579.
[12] 陳明偉. 原發性高尿酸血癥. 廣西中醫藥, 2013(1):62.
[13] 楊倩春. 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癥及常見體質類型的代謝組學特征.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3.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后90歲以上的超高齡老年人逐年增加。高齡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超過70%,且多伴有多個器官的疾病〔1〕。本文通過對2年內(2006~2008年)在我科住院的28例年齡超過90歲的超高齡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進行總結,為提高臨床救治水平積累經驗。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75例次(28例)超高齡的老年患者,年齡90~96〔平均(91.5±1.9)〕歲,男39例次,女36例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癥肺炎,呼吸衰竭39例次;冠心病,心肌梗死(陳舊性+急性),心功能不全29例次;嚴重心律失常12例次;慢性腎功能不全17例次;腦梗死15例次;肝功能衰竭12例次;應激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8例次;重癥胰腺炎3例次;肺栓塞1例次;嚴重營養不良9例次。
1.2 治療 針對不同的病情,進行不同的治療,所有的患者均行鎖骨下靜脈置管,進行中心靜脈給藥,靜脈營養,實時監測中心靜脈壓,調整液體入量,深靜脈置管保留時間從7~90 d,均未發生感染。所有患者均使用微量泵,可以嚴格控制給藥的劑量。根據不同的病情應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及采用永久起搏器、呼吸機輔助呼吸、機械震動排痰、血液透析等。
1.2.1 藥物治療 本組患者中,重癥肺炎、呼吸衰竭病例數量最多,占所有病例數50%以上,說明感染在高齡重癥患者中發生率非常高〔2〕。39例次肺部感染患者均做了痰細菌培養,其中50%以上的患者為兩種以上細菌的混合感染,細菌多為耐藥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全線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洋蔥伯克霍爾德氏菌、弗氏檸檬酸桿菌、陰溝腸桿菌、產氣腸桿菌、嗜麥芽窄食假單孢菌等等,20%患者合并真菌感染,最常見的為白色念珠菌,2例次患者培養出曲霉菌。對于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反復進行痰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同時加用靜脈丙種球蛋白和胸腺肽治療,提高療效。29例次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給予服用標準的抗心衰治療,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醛固酮拮抗劑等口服藥物。在心衰加重的情況下,給予應用硝酸甘油、烏拉地爾或硝普鈉靜脈泵入擴張外周血管,減輕心臟負擔,部分重癥患者仍不能有效緩解心衰,加用小劑量的多巴胺。其中15例次患者經過上述治療仍不能有效緩解心衰,給予應用新活素(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開始給予80 μg負荷劑量,其后以0.007 5 μg·kg-1·min-1持續靜脈泵入,共應用7 d,在用藥第一天即明顯增加尿量,明顯改善臨床癥狀。4例次患者消化道出血均因為早期發現后立即給予云南白藥、洛賽克等藥物治療有效止血。另外4例患者消化道出血量大,均超過800 ml,最多1例患者出血量達2 000 ml。經過大量補液,輸血,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和生長抑素持續靜脈泵入,給予靜脈應用凝血酶,胃管內給予應用胃黏膜保護劑和云南白藥,冰腎水等藥物治療后無1例患者因為消化道出血死亡。
1.2.2 呼吸機輔助呼吸 39例次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和10例次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接受了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效果不滿意者,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接呼吸機機械通氣支持。其中34例次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效果滿意,應用1~30 d,呼吸困難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經皮血氧飽和度監測顯示血氧飽和度均可維持在90%以上。因為無創呼吸機不需行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患者耐受性良好。對于病情過于危重或者意識不清,無創呼吸機不能有效控制呼吸衰竭或患者不能配合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需要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接呼吸機輔助呼吸。
1.2.3 機械振動排痰治療 5例次患者采用機械震動排痰治療后肺病感染明顯好轉。某些患者因疾病而處于被動仰臥位,不能翻身側臥,人工排痰護理不能正常實施,但振動排痰機對于處于坐位,半臥,側臥或仰臥患者均能進行排痰,且振動刺激時多數患者能夠接受。還能夠通過變換使痰液潴留部位高于氣管,此時配合叩擊、振動和搖動胸壁等物理治療方法,可使附著在支氣管內黏稠分泌物脫落,借重力作用流入較大支氣管,便于痰液排出。
1.2.4 透析、血濾治療 有19例次的患者合并腎功能不全、少尿或無尿以及電解質紊亂等。8例次腎功能嚴重不全和5例次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床旁透析治療。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出現少尿或無尿,尿毒癥及高鉀血癥等代謝紊亂等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本組1例患者血鉀水平明顯升高,可達7.6 mmol/L,出現心率減慢,竇性停搏,交界區逸搏心率?;颊吣I功能不全,利尿劑效果差,立即給予透析治療,使血鉀及時下降到正常范圍,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本組另一重癥腎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最高可達220/140 mmHg,應用多種降壓藥物均不能有效控制血壓,血肌酐入院后持續升高,最后采用透析治療,血壓逐漸下降,逐漸減少烏拉地爾的劑量并停藥,患者行動靜脈造瘺術,長期透析,病情穩定。
本組1例90歲老年患者,長期高血壓,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導致心衰,腎衰加重。應用大劑量利尿劑效果欠佳,經及時血液透析單純超濾脫水后病情逆轉,顯示該項搶救難治性心衰的有效技術應用于高齡老年患者的良好療效。
1.2.5 安裝臨時心臟起搏器治療 針對3例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并血流動力學改變的患者,在藥物效果不佳或無效的情況下,分別成功安置了臨時心臟起搏器。合并嚴重緩慢性心律失?;颊?,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房顫伴嚴重傳導阻滯等,暫時不能接受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安裝術的患者,藥物效果不佳或無效的患者。行床旁經頸靜脈穿刺,漂浮電極置入右心室,臨時起搏發生器維持心臟起搏。本組病例中一男性患者,92歲,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合并腎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竇性停搏,交界區逸搏心律,心率30~40次/min,使用鹽酸山莨菪堿持續靜脈點滴仍不能有效提高心率,2 d后患者出現心功能進一步惡化,心臟擴大,立即給予臨時心臟起搏治療,使心跳維持在60次/min水平,2 d后患者心臟恢復到原有水平,心功能明顯好轉。
1.3 結果 該組患者采用綜合治療后療效滿意,多數患者在2年內反復住院,75例次患者有60例次患者達到臨床治愈并出院,臨床治愈率可達80%,但2年內本組28例患者最終死亡15例,死亡率為53.6%。
2 討 論
有研究報道多臟器衰竭的救治成功率較低,隨著衰竭器官的增加。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眾多原因中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和發生最早,老年人臟器功能已較低下,多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各臟器儲備能力下降,在此基礎上發生肺部感染可使功能下降及受損的臟器功能惡化甚至衰竭。早期進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一方面可以利于吸痰,利于感染的控制,另外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通氣功能,糾正呼吸衰竭,維持酸堿平衡。
對于慢性心衰、腎衰急性加重的患者,心衰引起的神經內分泌改變及直接減少腎臟有效灌注導致原已經降低的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下降,水鈉潴留加重,后者又可增加心臟負荷,使心衰加重;同時,腎衰導致的代謝產物蓄積,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以及心肌毒性損害造成心功能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電解質紊亂嚴重的患者預后較差〔3〕,通過透析可以維持內環境穩定,有利于患者康復。血液超濾清除大量的水鈉負荷,去除多余的肺部水分,減輕心臟前負荷,改善心肺功能,進而有效改善腎臟灌注,阻斷惡性循環。血液透析單純脫水采取等滲性脫水,血漿滲透壓穩定,即使對于血壓偏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也有較好安全性。因此,對于伴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當及早進行血液透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預后。對于高齡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還需要社會倫理學的進一步討論。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798-01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億人患有高血壓[1-2],其中老年人占據很大比例。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比單純西藥降壓的優勢己得到充分的肯定,對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客觀化的研究已成為熱門話題。本研究就此入手,選取臨床最最常見四種中醫證型[3],通過分析接受不同治療方式的各證型患者的生存質量,來探索針對不同證型高血壓患者的最佳治療方式,并為進一步規范證型分型標準和臨床治療提供客觀研究證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相關定義,將老年人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定義為老年高血壓,其中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列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老年患者既往有明確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
1.2 調查方法及辨證分型:以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符合入組條件的9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如表1),填寫《高血壓病中醫證候學臨床調查記錄表》,后參考分型標準,將病人分為肝火亢盛證、 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4型,再由臨床兩名醫師共同判定證型一致后方可入組。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排除繼發性高血壓;(3)年齡范圍在60~85歲;(4)患者本人同意參與本次調查研究。排除標準(1)年齡在60歲以下或85歲以上的病人;(2)繼發性高血壓;(3)雖有原發性高血壓史,近3個月未服藥且血壓正常者;(4)嚴重心衰、腎功能衰竭、卒中肢體功能障礙、血管性癡呆、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妊娠期婦女;精神病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
1.4治療方式 將符合入組條件的患者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單純西藥治療,中西醫結合組:肝火亢盛證使用天麻鉤藤飲、陰虛陽亢證使用大補元煎、痰濕壅盛證半夏白術天麻湯、陰陽兩虛證則用金匱腎氣丸;單純西藥組患者服用卡托普利片、復方利血平片或者硝苯地平片,并于至少服藥一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評估。
1.5 統計方法 數據均利用統計軟件SPSS 18系統處理。
2 結果
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在治療一個月后KPS評分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P0.05)。見下圖。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 , 是一種嚴重威脅老年健康的疾病。對老年高血壓病進行中醫證候規律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疾病的實質,指導臨床治療高血壓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嚴重威脅老年健康的疾病。屬于中醫眩暈、頭痛等范疇,對老年高血壓病進行中醫證候規律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疾病的實質,指導臨床治療。
本調查采用臨床普遍認同4種證型,本研究證實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接受常規西藥治療同時,服用對證中藥治療可改善生存質量。老年高血壓患者均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器質性疾病。研究發現,中藥在對某些靶器官損害中的逆轉及并發癥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F代藥理研究表明:鉤藤、羊藿、川芎、葛根等中藥具有降壓作用同時分別兼有鎮靜、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強心、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可在不影響中醫辨證施治前提下,根據患者病情,分別選用。本地區沿海人們嗜食海鮮腥味、肥甘厚味之品,使脾胃氣機受損,氣的升降失調,加上氣候影響,導致痰濕內停,閉阻脈道,使氣滯血瘀,故本地區老年高血壓病的證候分布以痰濕壅盛為主。
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聯合治療對高血壓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及良好的依從性。因此,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是我們努力實踐的方向。但必須分清虛實、辨證準確、施治合理、選藥恰當,才能在臨床中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入組樣本量較小,應組織大樣本多中心的調查,利用科學的醫學統計學方法,建立高血壓病的中醫證候量化診斷標準,以期盡快建立真正符合臨床實際的老年高血壓病中醫證候治療標準。
參考文獻: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00
重癥高血壓腦出血具有發病急及致殘率高的特點, 就該類患者來說, 由于長期昏迷會提高肺部感染發生率, 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 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除了得到有效的治療之外, 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也是尤為重要的[1]。為此, 本次研究活動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2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氣道管理, 取得了較為明顯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2例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活動的調查對象, 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被證實為高血壓腦出血[2, 3]。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 女11例, 最大年齡82歲, 最小46歲, 平均年齡(64.7±7.5)歲。實驗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5例, 最大年齡85歲, 最小47歲, 平均年齡(62.5±7.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 給予實驗組患者氣道管理, 具體內容包括:①首先由本院的相關人員進行氣道管理方案的擬定, 其人員包括主任、主治醫師、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等。待患者入院后1 d, 由該小組成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與此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如血壓、心電、血氧飽和度以及脈搏等。其后觀察患者的肢體活動情況, 并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待上述操作完成后, 給予患者常規治療方案, 如吸氧以及禁食等。此外, 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詳細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病情特點以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 獲得家屬的配合和理解, 進而使治療得以順利實
施[4]。②患者入院1周后, 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 首先協助患者進行定期翻身, 并給予霧化吸入治療, 其使用的藥物為沐舒坦, 劑量為15 mg, 2次/d。與此同時, 對患者的口腔以及呼吸道進行護理, 選擇適宜的漱口液, 2次/d。定期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如呼吸、意識以及體溫等, 必要時給予患者氣道吸痰;若患者出現嚴重的意識障礙或肺部音較為嚴重, 切開氣管, 選取痰標本, 并進行培養。若患者的氣管切口后, 給予患者氣道濕化和霧化液, 2次/d。與此同時,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并對氣囊壓力進行定時監測, 避免發生內容物反流。③患者入院2周后,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 主要內容包括:讓患者練習咀嚼動作, 訓練時間25 min/次, 2次/d。與此同時, 將冰凍的水放進患者口腔, 刺激舌根以及軟腭, 讓其練習吞咽動作, 訓練時間為10 min/次, 3次/d。④患者入院3周后, 指導患者進行康復功能訓練, 如肢體功能鍛煉以及語言功能鍛煉等, 就氣管切開的患者做好拔管護理[5]。⑤待患者出院后,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并告知正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同時告知患者如何預防并發癥的相關措施, 囑咐患者堅持進行神經功能鍛煉。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肺部感染發生率和死亡率進行統計與對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實驗組2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 感染發生率為5.6%;
1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2.8%;對照組7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 感染發生率為19.4%, 3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8.3%;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較為常見的疾病, 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對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與此同時, 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長期臥床, 加之吞咽功能和自身免疫力下降, 使肺部感染發生率得到明顯提高。因此, 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僅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在治療期間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也是極其重要。結合本次實驗數據結果可以看出, 實驗組肺部感染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氣道管理, 治療效果顯著, 不僅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 同時死亡率也得到明顯降低,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施清.氣道管理在預防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12):1912-1913.
[2] 馬紅芳, 安霞娟.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氣管切開護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21):294-295.
[3] 陳紅梅.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術后護理.醫學信息, 2014(39):137.
尿毒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稱慢性腎衰竭終末期,是指各類腎臟疾病導致腎臟功能出現漸進性減退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及代謝紊亂臨床綜合征[1]。加強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期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常用治療方式。血液透析治療過程較為復雜,且患者治療時任一環節出現安全隱患或差錯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嚴重時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基于上述背景,筆者所在醫院對60例尿毒癥患者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護理質量及護理效果獲得顯著改善,患者安全隱患發生率明顯下降。以下對患者的具體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6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采取尿常規、血常規、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腎功能檢查等確診為尿毒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機體內平衡紊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貧血等癥狀;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指征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過程患者。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腎臟疾病患者;存在其他嚴重臟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采取拋骰子單雙法將患者分為傳統組(n=60)和安全組(n=60),傳統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2~77歲,平均(55.3±7.4)歲;病程1~8年,平均(4.3±3.1)年。安全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3~77歲,平均(55.4±7.5)歲;病程1~8年,平均(4.4±3.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療及相關常規治療、對癥治療等。傳統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傳統護理管理,根據患者實施體質狀況對患者進行鈉鹽、液體攝取限制,保證患者鈉鹽攝取
安全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傳統護理管理基礎上實施護理安全管理。(1)加強醫患溝通。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尿毒癥疾病基礎知識,可采取視頻、圖片、書籍、講座、一對一問答等方式向患者普及尿毒癥的發病原因、治療方式、常見并發癥、治療注意事項等,使患者正確看待尿毒癥,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過程;及時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積極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患者的信任;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積極疏解患者不良情緒,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指導患者進行情緒表達及排解,使患者保持舒暢心情。(2)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剖倚杓皶r組織護理人員的配需,及時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技術培訓及考核,組織護理人員參與護理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知識講座,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定期在科室召開護理會議,及時收集科室存在的護理問題,分析不良事件及安全隱患發生的原因,及時制定針對性措施并在科室內實施;規范護理人員操作,嚴格按照無菌要求進行操作;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加強對導管的固定,并監測患者臨床表現,出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3)環境管理。及時為患者創設優質治療環境,定期消毒、通風,保持合適溫度及濕度,并進行空氣監測,盡可能減少透析室人流量,保持治療環境安靜,?榛頰呱杓癰嘰怖福?及時維護病房器械等,加設安全標識。(4)藥物管理。在科室中設立專人進行藥品管理及器械管理,由專人對藥品進行分類管理,及時向患者講解各類藥物的使用劑量、用法、常見不良反應癥狀等,囑咐患者按醫囑用藥,避免擅自更改劑量;組織專人學習各儀器的操作使用規范,定期檢查器械狀況,定期保養、消毒處理等,并在護理中嚴格按照規范及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2]。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安全隱患發生狀況。(2)對比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狀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治療、用藥、飲食、生活等,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越高。(3)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管理后生活質量狀況。采取生活質量評分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軀體、社會、情感四項,每項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優。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安全隱患發生率比較
安全組患者安全隱患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
安全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評分為(96.8±2.7)分,明顯高于傳統組的(85.7±3.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915,P
2.3 兩組患者護理管理后生活質量比較
安全組患者護理管理后生理、軀體、社會、情感評分明顯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10-0025-05
一、引言
高職院校管理活動日益復雜化,使學校對中層管理者的素能要求更加著眼于干部的優秀績效和整體績效,而非資格要求;在能力開發層面迫切要求能夠通過關鍵行為確認崗位要求,使管理者能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情形和與其他干部的差距,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與開發措施。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一直比較重視知識、技能等顯性勝任力的培訓與開發,而對影響工作績效的深層潛能與素質開發尤顯不足。以勝任力理論為指導的人力資源管理在尋找組織績效卓越者方面有明顯優勢。這個理論形成的依據之一是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在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模型”基礎上建構的勝任特征(勝任力)模型中,把各種勝任特征描述為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知識、技能只是呈現于水上部分的“顯性勝任力”,在個人工作過程中容易被看到,也容易被改變和衡量;而水下深層部分的潛能與素質,如個人的態度、社會角色、價值觀、自我形象、個性、品質、社會動機等,才是決定人們行為及其表現的關鍵因素,稱為“潛在勝任力”,其既難以測量,也不容易改變。
引鑒該理論及模型工具于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實踐,不僅可以有目的地選拔和培養更多優秀干部,還能夠按照勝任力模型要求重點培養中層管理者的關鍵能力,幫助管理者彌補自身的“短板”;逐漸把干部的工作行為和勝任力水平納入整體評價之內,從而由內而外激發中層管理者的工作潛能和創造力。本文以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實證研究的結論為依據,試圖從開發理念和實施策略兩個方面,為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的能力開發提供參考。
一、基于勝任力特征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基礎
(一)理論模型基礎
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必須首先建構或選定一個可適用的模型。鑒于“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研究”[1] 成果已經產生,為避免重復研究,筆者對與高職院校中層管理密切相關的四個模型進行了系統分析[2],綜合比較了四個模型的建構方法、勝任特征及勝任特征指標體系、效度與信度、模型的操作性,研究認為:“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比較符合基于勝任特征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所需的應用模型要求,并確定選擇該模型作為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的工具模型,試圖在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及管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二)實踐基礎
表1 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
“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采用窮盡法吸納了以往研究涵蓋的所有勝任特征,最終獲得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所需的9個勝任特征及29個勝任特征指標,見表1。項目組以“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為工具,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中層管理者為研究對象,于2012年5月對該校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及勝任特征指標發展水平進行調研[3],篩選出該校中層管理者在9個勝任特征及29個勝任特征指標方面的優劣項,以及勝任特征與中層管理者性別、工作面向間的相關性數據,為該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二、基于勝任特征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的理念選擇
(一)勝任特征與高職院校中層管理整體績效的關聯性分析
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績效有三個特殊性:其一是隱含性,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產出不能像教師和基層管理者那樣量化;其二是多因性,管理者的工作績效是技能、激勵、環境、機會四個變量的函數[4],技能、激勵歸類為主觀性影響因素,環境和機會歸類為客觀性影響因素,在客觀因素相對一致的狀態下,管理者主觀性因素成為工作績效差異化的主要原因;其三是多維性,績效是管理者個人知識、能力、態度、動機、行為、結果及人際交往等多維因素共同參與的結果,其既反映管理者潛在的形態勞動,亦反映了管理者流動形態和凝固形態的勞動。由于傳統德、能、勞、績考核標準比較籠統,側重于對顯性、量化結果的評價,比較容易區分合格與不合格業績,但不能甄選合格與優秀業績。而按照窮盡、獨立、平行、適度等原則建立的勝任模型遴選產生的勝任特征能夠關照到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工作績效評價的三個特殊性[5],勝任特征及勝任特征指標幾乎涵蓋了中層管理者工作績效多層次、多維度、隱含性的影響因素,因此,以此為基礎的能力開發,才能實質性地促進學校中層管理整體績效的提升。
(二)以能力“開發”為導向的整體設計有別于傳統的教育培訓方案
能力開發有別于教育培訓。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培訓是管理者能力培養的主要路徑。誠然,“培訓”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傳遞知識、技能、標準、信息、信念的活動,但其內容主要針對管理者現有組織和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使管理者具備與組織目標和現有崗位相匹配的知識素質和業務能力?!伴_發”則有別于“培訓”。“開發”意即“開拓新的領域”、“發現并利用新的資源”,在勝任特征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能力開發囊括了教育培訓的全部內容,而且更加強調對管理者潛在素能的挖掘,這些潛在素能重點指向那些隱藏在“冰山”底下的個人態度與價值體系。
(三)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的層級分類
在“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中,王坤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歸納出了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9個方面的勝任特征及29項勝任特征指標,這29項指標均是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的“關鍵要素”,這種分類雖然全面而準確,但目錄過于瑣碎。為了便于實踐操作,這里綜合借鑒羅伯特?卡茨(Robert L.Katz)的管理能力分類[6]、綜合管理能力的人格特質研究法(Trait Approach)、功能研究法(Funct ional App roach)等研究成果[7],把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9個方面的勝任特征整理歸納為人格特質和管理技能兩大類,見圖1。
圖1 基于勝任特征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管理能力的
層級分類
三、基于勝任特征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策略
管理活動是復雜多變的,管理者需要有特定的技能才能勝任和履行其職責。之所以對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提出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及人格特質方面的諸多要求,也是順應高職院校管理工作復雜化、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高職院校的中層管理者而言,技術技能是必要的,熟悉和精通與管理直接相關的專業領域知識、職業教育知識是其履行高職教育管理職責的基本前提;人際技能最為關鍵,因為中層管理者的大量工作貫穿于部門與層級間的協調、貫徹與執行,人際關系績效占據工作績效的很大成分;從管理者專業成長的視角看,概念技能更是高層管理不可或缺的稀缺才能。根據圖1呈現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層級分類,建議按照“系統論”的整、分、合原理,分別從學習型組織建立(整)、有針對性地確定能力開發項目(分)、組織管理課程培訓(合)三個方面組織開展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
(一)整:建立管理者學習型組織
表1、圖1中所涉及的高職院校中層管理者9個勝任特征及29個勝任特征指標,有顯性的,有隱性的,有人格特質方面的,也有管理技能方面的。無論哪個層級管理能力的提升,學習是基本路徑,也是管理者適應崗位變換、自我調適行為的重要手段。但個人所具備的“主動學習能力”對整體管理績效的正面影響力是有限的,為了使組織從整體上具有學習和自我更新的行為能力,有必要建立管理者學習型組織,從而以組織的形式實現有目的、有層次、有規章的“學習”。在此,可以借鑒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中提出的管理觀念[8],特別是關于學習型組織所倡導的“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自我管理”的觀點及方法,努力提高組織成員學習的速度、能力、才能,改進組織的思維模式及行為能力;該理論關于心智模式的改善和系統思考的訓練,對于提升管理者“潛在勝任力”也有效用,如決策判斷、全局思維、人文關懷、壓力承受、情緒控制、沖突管理、危機管理等,實質上都需要通過改變管理者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心態,最終實現管理者觀念和行為的修正;此外,學習型組織中提倡的“深度匯談”更是團隊學習的關鍵所在,借助“深度匯談”,讓每個管理者都有接受詢問、主動匯報、專心聆聽的機會,通過對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的交流、研討、磋商與共識,彼此結為工作伙伴??傊?,以“學習”活動貫穿的“五項修煉”,能夠深層激發管理者的內在創造力,從而提高組織的整體造血功能。
(二)分:根據中層管理者勝任模型證實結論有針對性地確定能力開發項目
首先,選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的劣勢項目作為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的重點項目。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中層管理者勝任力模型實證調研數據顯示,該校中層管理者9個勝任特征中,領導管理能力、個人影響力、敬業精神及個性品質整體得分較高,這3個勝任特征下屬的勝任特征指標――誠信正直、責任意識、執行力得分最高,因此可以確定,誠信正直、責任意識、執行力3個指標是該校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的優勝項。適應性與靈活性、創新能力、主動學習能力3個勝任特征得分較低,因此,可以將與這3個勝任特征對應的壓力承受、情緒控制能力、沖突管理、危機管理能力、全局思維、戰略制訂、開拓創新、專業知識、籌備管理、學習能力等10個指標確定為該校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的重點選項。
其次,根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性別差異項確定男、女中層管理者能力開發的側重項。實證調研數據顯示:女性管理者與男性管理者的信息與時間管理能力中值完全相同,得分都比較高,說明該校中層管理者此項因子平均發展水平較高;而女性管理者在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均值得分明顯高于男性;男性管理者在溝通協調能力、適應性與靈活性、人際洞察力、創新能力、敬業精神及個性品質、領導管理能力、個人影響力等7個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尤其是適應性與靈活性,男性得分明顯高于女性管理者;因此,信息與時間管理能力沒有明顯性別差異;考慮到男性管理者在溝通協調能力、適應性與靈活性、人際洞察力、創新能力、敬業精神及個性品質、領導管理能力、個人影響力等7個因子上的優勢,建議學校在干部任用時適當考慮崗位對性別的特殊要求,著重加強對男性中層管理者主動學習能力訓練,以及女性中層管理者適應性與靈活性能力訓練。
第三,根據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中層管理者勝任特征的崗位差異建立中層管理者輪崗制度。實證調研數據顯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中層管理者9個勝任特征中協調溝通能力、適應性與靈活性、主動學習能力、敬業精神與個性品質4個勝任特征上存在工作崗位面向上的差異。協調溝通能力對教學管理工作績效有明顯影響;這4個勝任特征中以教學管理崗位的管理者得分均值最高,其次是綜合管理崗位,其他5項沒有崗位工作面向上的差異。建議組織建立常態化的輪崗機制,把主動學習能力、敬業精神與個性品質、協調溝通能力、適應性與靈活性等素能作為培養和選拔教學管理崗位中層管理者的必要及重要選項。
【關鍵詞】定位搶救情景演練;護理工作;護理質量。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擁有1500張床位。我院為了提高各科護士面對危重癥患者時是應急能力,提高搶救的成功率,針對危重癥患者搶救情景演練護理工作流程的實施,培養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的專業護理隊伍,改進護理質量,我們組織了多科室參與各科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使護士相互的配合,醫護間的溝通與配合更默契,提高搶救效率,培養了護士的應急能力。
1 方法
1.1 確定演示的主題
由各科室根據科室的情況,確立要演示的主題。以科室危重癥患者,有??铺攸c。例如:急癥部成人心肺復蘇五人配合定位搶救情景演練;創傷外科成人大面積燒傷四人配合定位情景演練;心內科左心衰四人配合定位搶救演情景演練。每個科室輪流承擔演練工作,如遇特殊病例隨時安排,由科室護士長選擇,護理部進行指導,明確演練的目的,要求,側重點。時間安排在科室業務學習時段,避免集中治療護理時段,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下午,時間控制在1h內。
1.2 演練的流程實施
各科室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由護理部主任和承擔演練任務的科室護士長組織與實施,相關科室成員共同準備演練資料。選擇有專科特點的病例,由幾位護士和醫生參與演練。演練科室的護理人員根據標準工作流程和病例特點,相關角色進行分配,每個人所作的工作內容,細化具體處理流程,相互間的配合。具體的演練以急癥部成人心肺復蘇五人配合定位搶救情景演練為例,介紹演練的流程。
(1) 首先由組織者講成人心肺復蘇五人配合定位搶救情景演練的目的。
(2) 科室護士長講解危重病人發生的場景:
(3) 五人配合心肺復蘇區域分配:a b c d e
(4) 整體操作流程。
2 效果
2.1 注重細節,切實提高了護理質量
通過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讓護士在遇到危重癥患者搶救時,知道該如何處理,具體做什么,下一步該怎么做,有了程序。使護士面對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更沉著,冷靜,不慌亂。使護士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不斷提高,使危重癥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大大的提高,醫護間的配合更好。
2.2 定位搶救情景演練,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
多科室的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已成為一個共享知識和經驗的平臺,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是結合患者將理論與實踐,工作流程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過程,演練活動形式活潑,護士參與性強。相關科室成員共同準備演練資料,每一步都要認真籌劃,精心準備,組織實施。培養護士根據不同患者實際情況需求實施護理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護士的表達力也得到鍛煉和加強。
多科室的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也提高了護士長是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護士隊伍的學歷,年齡,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使護理質量存在一定的隱患。通過危重癥患者定位搶救情景演練,護士長可發現每位護士的業務水平,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判斷問題能力,可發揮其優點,改進其缺點。
2.3 共同交流,提高團隊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