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健康教育小講課模板(10篇)

時間:2023-08-08 16:44: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健康教育小講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健康教育小講課

篇1

一、體育選項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選項課涉及范圍小,學生選課受限制

目前,高中體育選項課開設數量少,課程知識涉及范圍小,學生選擇余地有限。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一方面,是近年來各個高中學校學生人數在不斷增加,但教學隊伍沒有隨之壯大,師資力量比較緊張,選項課的師生比例不協調,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擠破門檻,有些傳統項目卻無人問津。另一方面,選項課設項少,許多教師長期從事公共體育課教學,專業化程度逐步降低,又缺乏學習和引進新興項目與專業,導致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不多,使學生選課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和質量。

2.體育選項課教學中學生選課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由于選課前學校與體育教師給學生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引導,導致學生選擇課程往往取決于項目的名稱、項目的難易程度或自身對運動項目的了解,有的學生僅憑一時興趣盲從選課后方知選課的課程與自己的具體情況不符,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因而產生消極怠課情緒;有些學生憑著自己對某一位任課教師的好感與愛戴而放棄自身的興趣而追隨。同時,對有些作用較大又實用的傳統運動項目,學生缺乏興趣又沒有正確的引導,都不愿選,最后雖說設為選課項目,卻因學生人數不足而停開。學生盲目和隨意選課不僅給體育選項課的教學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也使自身運動技能得以限制。

3.體育選項課的教學和考核過程缺乏監控

影響體育選項課教學質量,除了學生方面的問題以外,還有學校的教學及管理方面的問題。相當部分的高中對體育選項課教學管理不夠嚴格。對體育選項課的教學大綱及授課計劃的制訂、教材的選用等要求沒能嚴格審查;有的體育選項課沒有選用適合教學的教材,沒能以選項課的課時與學生的知識性,趣味性,適用性和時代性加以選擇,導致教材太專業化而不適合教學實際,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有些選項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沒能做到融合、更新學科的知識,傳授更多更新的技能,而學生選課有很大的目的性,期望值也很高,但選課收效卻不理想;還有選項課課程考核不夠嚴格規范,對于學生選課考勤的情況,對于學生選課的效果,對于教學的評價等等,都沒進行有效的、有力的監督管理。這種沒有嚴格的監督措施的作法導致學校設置體育選項課的目的、意義不能很好地完成和體現。

二、加強體育選項課教學管理的方法與對策

1.規范體育選項課程開設,擴大選項課教師群體

要真正發揮體育選項課的作用,學校應該圍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現狀,加強調研與引導,統一制定選項課的課程內容,建立適合學生發展,運動項目較為齊全的選項課科目,把好體育選項課的審批關,規范課程開設。嚴格考試考核制度,確保開設體育選項課的數量和質量。學校應鼓勵體育教師加強業務學習,使選項課內容豐富,教學質量高,教學效果好。多開設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及時調整選項課教學班規模,即保證教學的效果,又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充分挖掘學校體育教學資源潛力的同時,還可以聘請校外的專家和行業的優秀人才開設有特色的體育選項課程,積極擴大體育選項課教師群體,補充和完善賦有時代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完善體育選項課內容。

2.加強對學生體育選項課的指導

學校要加強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選項課的正確引導,端正學習態度,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運動項目。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負責組織體育專業教師制定體育選項課的有關信息,幫助學生全面、細致地了解體育選項課的課程內容、課程類別、課程特點等,并對開設的運動項目加以介紹,對體育選項課任課教師向學生進行推介,幫助學生在選課前對體育專項學習就有一個大致地了解,結合自己的身體條件與興趣需求選擇項目,這樣有的放矢,減少學生選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生選課的成功率。

3.采取有效措施,改進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

加強體育選項課教學過程管理,改進教學模式,是提高選項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選課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按班級、性別分班的教學組織形式,采用了按不同班級、不同性別的學生重新組合上課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學生個體差異,造成進入高中后學生的體育基礎迥異,根據“最新發展區”理論和“因材施教原則”,可采用分階段進行教學。即在高中3年的時間里,對學生在不同的時段提供不同的項目選擇。在高一階段強制性的開設提高身體素質的體適能課程,如田徑運動等,旨在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高二階段引導性地開設“限定選項課”和以體育文化、奧林匹克運動、體育欣賞、終身體育等為主的技術、理論課程,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感性認識;在高三階段則開設時下較時髦、流行的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品位與樂趣,為學生終生體育打好基礎。

4.加強體育選項課的管理,科學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校鼓勵體育教師不斷開發體育選項課的數量,并不意味著忽視選項課的教學質量,對選項課的教學質量要求也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健全考試機制。課程考核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體育選項課應加強對平時教學環節的考察,強調過程學習的重要性,改革考試考查方式,加強學生對選課項目基本理論的認識和對基本技術的運用,增強學生對自身運動能力的培養,以便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提高其綜合素質。學校教學管理部門還應該對體育選項課的考試進行抽查審核,一是可以考察體育選項課的教學效果,二是可以抑制任課老師隨意和印象打分現象,促使師生對體育選項課教學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甘亦農.常州市高中體育新課程實驗的理性思考和實踐反思[J].體育教學,2010,(5).

篇2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320-02

長期以來,由于受經濟、交通、文化和落后的生育觀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近幾年來,國家實施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使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的補助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住院分娩費用已經不是影響住院分娩的主要因素。落后的生育觀念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影響住院分娩的主要因素。因此,我縣從2007年起開展了針對改變農村落后的生育觀念,提高住院分娩率的參與式健康教育活動,并對接受過教育的孕婦進行分娩方式的跟蹤,且與其他村的同期孕產婦住院分娩情況進行比較,以了解參該活動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7年5月~2009年9月在馬關縣內13個鄉鎮的124個村民委中選擇72個住院分娩率相對較低的村開展參與式健康教育活動,將其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與教育前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1.2.1 活動內容 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及自我監護、產前檢查、分娩先兆與就診時機、安全分娩、高危妊娠、危急呼救及轉診、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優惠政策等7個方面的知識。

1.2.2 活動步驟 活動前由馬關縣婦幼保健院制定出《馬關縣提高住院分娩率參與式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確定目標人群:一級目標人群孕產婦及丈夫 ;二級目標人群:父母、公婆 ;三級目標人群:農村社區群眾和鄉村級領導干部。鄉鎮衛生院再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參與式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計劃內容具體到活動時間、內容、組織者、參與者、受教育對象等,然后由縣鄉兩級婦幼保健人員聯合按方案及計劃組織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2.3 活動方法 每個村至少開展5次活動,第一次活動內容為孕期保健、產前檢查;活動方式:進行小講課、角色扮演、示范。第二次活動內容為產時保健、安全分娩;活動方式:進行小講課、小品、討論。第三次活動內容為高危妊娠;活動方式:進行小講課、提問、討論。第四次活動內容為安全分娩就是好;活動方式:案例分析、小品。第五次活動內容為緊急呼救及轉診;培訓方式: 進行角色扮演、示范。每次活動可將案例分析、發生在身邊的典型事例穿插其中,并給參與活動的孕婦及其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材料。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或U檢驗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孕產期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根據隨機抽樣通過問卷及訪談468例孕產婦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對孕期自我保健、孕期自我監護、孕期高危因素的識別、住院分娩的好處、“降消”項目相關知識、危急呼救等知識訴知曉情況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一。

2.2 產前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住院分娩率的比較 教育后的產前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比教育前有明顯提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篇3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163-02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和達到治療目的重要保證。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是由國際糖尿病聯盟推出的一種新型互動式糖尿病教育方法。為給患者實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筆者于2010年5月~7月對32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及效果進行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320例住院患者中男168例,女152例,年齡36~65歲,均根據1999年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診斷標準,首次確診的糖尿病。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2例,中專及高中60例,初中及以下22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20例,兩組年齡、性別、學歷、病情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即入院后發放糖尿病教育宣傳冊,進行常規床邊指導,定期集中進行糖尿病知識講座。觀察組在常規教育的基礎上使用看圖對話工具分組討論與小講課相結合。組織討論的輔導員為通過統一培訓并獲得看圖對話輔導員資格認證的糖尿病專科護士,以看圖對話工具的直觀圖畫、語言提示及問題卡片為媒介引導參與者進行相互討論。該工具包括“與糖尿病同行”、“什么是糖尿病”、“和胰島素同在”、“健康飲食和運動”為主題的圖畫,討論時參與者均圍繞輔導員就坐,主題圖畫正對著參與者擺放,由輔導員介紹此次討論內容、目的、形式及圖畫工具讓參與者自己觀察主題圖畫,從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再由輔導員展開討論,對討論中患者錯誤的觀點加以指正,正確的觀點予以肯定,綜合患者掌握中的薄弱環節予以小講課。

1.2.2 評價方法:調查患者出院一月后,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測、用藥情況,見表1。應用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調查結果:①合理飲食,知曉正確的飲食結構120例占75%;②合理運動,3~5次/周采取正確的運動方式144例占90%;③血糖監測:了解血糖監測的意義及方法并定期進行監測100例,占62.5%;④正確規范堅持使用藥物142例,占95%。

2.2 采用統計學X2檢驗,表1示實驗組在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測、規范用藥四個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P<0.01,有顯著性差異。

表1 患者出院遵醫行為調查表

3 討論

糖尿病教育方法眾多,在國內多數以講課形式為主,雖然研究證實傳統講座的優越性〖1〗,但它無法考慮患者當時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國內以往的研究也證實了這點〖2〗,看圖對話工具作為一種新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工具符合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主要強調患者參與,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互動,患者與輔導員之間的互動,在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參與者能集中注意力,并積極參與討論,無中途退出現象,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對胰島素的使用,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以及飲食與運動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從而促進患者有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病情,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對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有重大意義。

篇4

在當前的小學生品德教育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有些力不從心,德育很難顯現出實效性。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很多學生有不良行為,相當部分是品德問題和心理問題的綜合表現,而我們多數是把它當成道德和品質問題加以管理,這是有害的。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們的一個實踐案例,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整合,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受益很多,我們也總結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的好習慣》,是《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節課,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在常規的三維目標基礎上我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專心聽老師講課,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學習品德和學習習慣,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整個活動分為熱身活動、主題活動和結束活動三個部分,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一、熱身活動

活動課講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心理開放和心靈共鳴,形成一個同頻共振的能量場,實現能量在全場的流動,要通過有趣的小活動達到這一目的。為此,在課的開始安排了熱身活動。

1.導入:有節奏的鼓掌開始上課,噠、噠、噠噠噠,營造師生共同整齊的鼓掌氛圍,我們的口號是:(全體高呼)相信自己,潛能無限,勇于拼搏,走向成功。

2.小活動:先學習好習慣拍手歌,接著是全體學生宣誓:說自己、真體驗、我保密、我安全。

二、主題活動

活動一:平時是怎樣聽老師講課的?這些聽課方法效果如何?

分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自由發言,介紹自己的真實情況,然后以小組形式在全班進行分享,老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大家在聽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樣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的有效方法,又給學生創造發表自己意見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的能力是一種無形的提升。

經過總結,學生看到目前班級出現的幾種聽課現象:憑興趣,看老師學習;不分主次,邊玩邊學;受各種干擾,想學學不進去;注意難集中,緊張。根據學生的實際感受,大家發現,這樣的學習方法效果時好時壞,課堂秩序和紀律不是很好,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過分析這些現象,我們看到現象的背后存在的問題:課堂秩序不好,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實際上是品德問題與心理問題的綜合呈現,紀律約束意識缺乏,良好行為習慣的缺失,學生的選擇及判斷能力有待提升,學習主動性較差目標不明確。在此基礎上,老師進一步向學生提出問題:怎么辦?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活動。

活動二:怎樣正確聽老師講課?

1.引導學生找到正確方法

討論分享: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各小組形成一致意見后在班級分享,在分享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如學生提出的聽課方法各不相同:①姿勢端正,要坐好。②動腦筋,勤發言。③可以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邊聽邊記筆記。④也可以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課,盡量在上課時把老師講的東西都聽懂,當遇到實在聽不懂的地方做標記,課后問老師或同學。這樣比較節省時間且覺得學習效率比較高。也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課余時間用來復習,可以事半功倍。⑤要特別注意老師剛上課和快下課時所說的內容這些內容,將是自己學習的一個簡略的提綱。因此,要特別聽清楚。

2.活動收獲

①解決了怎樣正確聽課的問題,學生之間相互借鑒學習方法,這是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學生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的進步,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②立足學生生活,有感悟有體驗,有自己獨特的收獲,比老師單純說教的效果好。

③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有選擇有判斷,自主性增強,能力得到提升。

④從長遠看,引導學生先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思想,然后自覺外化為行動,既解決品德行為問題,又解決心理問題。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不能期望通過活動達到所有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強調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堅持使用,才能養成良好習慣,成為自覺行為。

針對一些學生提出的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們設計一個小活動,教給學生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

活動三:

教你一招:提升注意力,同溜號做斗爭。

記畫紐扣法:每人發一粒紐扣,觀察一分鐘,然后把紐扣收起,憑記憶畫出紐扣的圖像,準確描繪出紐扣的形狀包括各種花紋、字跡、小孔等信息的為優秀,紐扣信息遺漏較少的為中等水平,紐扣信息遺漏較多的為較差。

以上方法在課堂上展示訓練,然后讓學生在課后練習,通過反復練習,可以達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02年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47例,均按WHO診斷標準確診,男32例,占68.08%,女15例,占31.98%,年齡均為67~83歲,平均年齡75歲;患者病程1~5年,而且伴有冠心病13例,高血壓病17例,腦動脈硬化39例。47例患者均為離休干部,能較好的進行交談。

1.2 健康教育指導內容

1.2.1 心理指導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其病程呈慢性,患者常因反復血糖偏高而導致緊張恐懼心理,在基本知識教育中,客觀地向病人介紹疾病有關發展過程及預后知識,使患者認識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提高患者堅持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飲食指導 目的是讓患者理解合適的飲食有利于減輕體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主要向患者介紹飲食治療的目的意義及具體措施,并督促落實[2] 。教會患者根據自己的體重、身高、性別、運動量等個體情況計算飲食量,保證合理的營養,嚴格控制甜食。三餐熱量分配可根據飲食習慣選擇1/5、2/5、2/5或1/3、1/3、1/3 [3] ,但要基本固定,要根據血糖制定糖尿病飲食。

1.2.3 運動指導 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抵抗,促進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運動還可以減輕病人壓力和緊張情緒。依照病人身體情況選擇活動種類如醫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球類運動等。最好采取有氧運動,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運動最好選擇在餐后1h左右進行,醫療步行是最佳的運動方法,根據身體情況可采用中速步行每分鐘100~120步。如出現心率在100~120次/min,有勞累感應減速停止。出去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以免低血糖時備用。

1.2.4 用藥指導 對用藥物治療的患者,向其講解藥物的劑量、用法及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介紹降糖藥飯前飯后服用的不同類型,用藥要準確,特別在聯合用藥時更應小心謹慎。胰島素治療在飯前半小時注射,必須按時進餐,抽取胰島素劑量必須準確。不管是口服降糖藥還是注射胰島素,均應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血糖情況,由醫生調整藥物劑量。同時防止患者亂用土方、秘方以免影響治療。

1.2.5 預防并發癥的指導 糖尿病病人保持身體清潔,避免損傷,囑患者經常用清水擦洗身體,特別注意保持口腔、會陰、足部的清潔,皮膚出現瘙癢時盡量少抓以免抓破。穿寬松柔軟的透氣好的衣服、合腳舒適的鞋襪,不要過緊。使用熱水袋時水溫不宜超過50℃,以免燙傷,如發現皮膚破損及時處理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低血糖,但由于臨床癥狀不典型,容易誤診造成嚴重后果,首先要告訴患者低血糖發生的癥狀,如何防止和處理低血糖反應,如出現心慌、出汗、惡心嘔吐以及有明顯的饑餓感等情況,應立即喝糖水和進食。由于各種原因停用降糖藥物或飲食過量誘發酮癥酸中毒,出現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應立即送附近醫院進行血、血糖、電解質監測。

1.3 健康教育的方法

1.3.1 隨機性教育 在治療、護理、巡視病房中有針對性指導,如發藥時講解藥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注意事項。

1.3.2 座談式教育 通過個別談心,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針對個別病例逐項指導。

1.3.3 文字教育 通過黑板報、健康教育手冊等圖文并茂的資料指導患者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的知識,同時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

1.3.4 舉行小講課 分期介紹相關知識,每次小講課20min,每周1次。

2 結果

47例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后,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防治方法、嚴格遵醫囑用藥等方面有顯著提高。通過健康教育,患者參加運動的積極性提高了,主動參與醫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醫療體操等各項康復運動。有效控制血糖。47例患者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7.21±0.52)mmol/L,健康教育及康復治療后空腹血糖(6.48±0.51)mmol/L,餐后2h血糖健康教育前(9.78±0.67)mmol/L,健康教育后(8.23±0.65)mmol/L,健康教育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體會

4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前對糖尿病的康復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不夠理解。通過向患者教育與指導有關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康復治療方法,增強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技能,調動了患者參與各項康復治療的積極性,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自控水平明顯提高。在康復治療過程中能認真執行飲食、運動、藥物治療方案,糖尿病教育對病情的控制和并發癥的預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注意事項:先要對每個患者進行評 估,根據患者的不同特點和狀況,制定個體的教育方案、教育計劃。其次健康教育內容應反映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深入淺出、反復講解。增加鼓勵和引導患者,直到掌握。另外護理人員要加強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不斷提高理論與技術水平,更好地為糖尿病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篇6

1.1對象

我院呼吸內科于2008年1月以自愿參與的形式成立了2組QC小組.共14人,平均年齡為29歲,其中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4名。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6名,中專學歷4名。

1.2方法

1.2.1QC小組人員的選定:每小組選舉1名護士長為監督員,負責活動內容的監控及對上下級部門的聯絡。每小組選舉1名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的成員為圈長,負責組織圈內活動;選舉1名文筆相對較好的秘書,負責QC活動的記錄。小組每月活動1次,每次1~2h

1.2.2對QC小組成員的培訓:由護理部組織培訓QC小組活動相關工作流程及QC活動的方法,包括活動的程序、選題原則和管理工具的運用等。并選派護理骨干到上級醫院參觀學習。把上級醫院的好經驗反饋給QC小組的每位成員,提高了我們實施的效果。

1.2.3選題:根據5M選題法(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時適中、醫院賞識、圈以自豪1,Qc成員一致認為我科整體護理活動中最薄弱的環節是健康教育。護理部首先通過調查發現,93%的患者希望接受護理人員的指導,了解與其相關的健康知識;其次.在每月的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呼吸內科的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把存在的問題集中起來,然后采用5M選題法的標準進行打分,最后確立以“提高呼吸內科患者對健康教育滿意度”為本次活動課題。

1.2.4現狀調查及設定目標:對120名患者進行自設問卷調查,問卷發放范圍包括病人及家屬等。調查表內容: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誘發因素、并發癥、常用藥物使用方法及副作用、飲食與活動、休息與居室環境、自我保健知識與技能f氧療、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與注意事項等1、遵醫行為、出院指導、護士專科技術和服務態度等11項。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及家屬對健康教育滿意度為70%。根據調查結果,設定的目標是將呼吸內科患者對健康教育滿意度提高到95%以上。

1.2.5原因分析及要因確定:從人f護士、病人及家屬)、物(資料、材料)、法(方法、操作及管理)和環(環境)4方面對呼吸內科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進行原因分析,構建因果圖。通過因果分析,找出16個末端因素,通過分析綜合,確定以下4點為主要因素:(1)科內未對護士進行分階段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新護士較多,對專科理論知識缺乏;(2)宣教內容本身不易理解,宣傳資料不足;(3)來自農村的患者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對健康教育不夠重視;(4)護士不注重對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

1.2.6制訂并實施對策:(1)護士作為健康教育者.首先應加強學習,豐富自身的專科理論知識,尤其要加強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人手發一冊《健康教育手冊》,以自學為主,不定期講解,組織小講課及護士查房,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各類健康教育學習班,回來后在小組內進行講課,并定期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表揚及物質獎勵。(2)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制作簡單、直觀及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發給患者.供其閱讀。(3)針對農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根據本科室制定的各階段的宣教材料,由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和家屬閱讀,反復講解并利用宣傳欄進行宣教。對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的患者,應加強溝通,合理安排教育時間,征求患者對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不斷改善交流方式和工作作風。(4)護士要改變護理理念。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如果不積極進行效果評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患者掌握的情況。在分階段的健康教育過程中,在實施每個階段時及時評價上個階段的健康教育是否達到目標.若未達到可調整或修改教育計劃,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

1.2.7評價標準: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了解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情況,采用觀察法了解患者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遵醫情況.采用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

2結果

從表1~表3可以看出,經×檢驗,P分別<0.05、<0.025、<0.01、<0.005:QC小組活動前后患者滿意度有顯著差異,說明經過QC小組活動后,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討論

篇7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254-01

一個合格的護士,不僅需要技術精湛、富有同情心,還應當具備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結合臨床護理工作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113例,男性66例,女性47例,男性占58%,女性占42%,年齡大部分集中在2~8歲。其中汽油燃燒致傷1例,酒精燃燒致傷2例,墜入釀酒池熱液致傷2例,開水燙傷3例。

2健康教育實施方法

2.1健康教育的內容 入院宣教,幼兒燒傷原因:①盛熱液的容器放置在易被兒童抓住而打翻燙傷。②洗澡時熱水在未加冷水時兒童不慎掉進澡盆中燙傷。③冬季取暖時衣服著火燒傷,④接觸酒精、汽油易燃物而致傷。都是由于幼兒期兒童好奇心強,活動耐受性差,不能意識行為的危險性及后果,監護人疏忽對兒童的監護所造成。

燒傷后的急救處理方法,解釋各種治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皮膚的保護,燒傷隔離的措施,疤痕形成的原因及預防,功能性鍛煉及指導。

2.2健康教育的實施:①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 醫院陌生的環境、醫護人員的操作加上傷區的疼痛,往往使患兒產生恐懼感、無安全感,患兒常表現為哭鬧、不愿配合各種治療和操作、依賴父母、仇視醫護人員,甚至踢人、打人,較大的幼兒出現遺尿現象。在家長方面,表現為自責、驚慌、擔憂、焦慮的心態。因此,護士應充分掌握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特點,耐心傾聽家長或患兒的主訴,誘導其傾吐內心的擔憂、焦慮,以減輕其心理負擔,操作時,態度和藹,可親切地呼其小名,用手撫摸其頭部或身體,減輕患兒對醫護人員的害怕感,使患兒和家屬以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治療和護理,促進康復。②幼兒燒傷病房的要求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小兒燒傷患者集中住一室,讓其父母陪伴,房內張貼卡通圖案,走廊外掛簡明易懂的防火防燙傷的小知識,室溫要求28℃~30℃,濕度24%~30%,每日用高效碘抹拭物體表面及地板2次,紫外線照射1次,患兒玩耍的玩具由科室統一消毒,讓患兒和家長明白預防創面感染的重要意義。③據病程的不同階段進行教育 燒傷休克期重點講解輸液的重要性和測量尿量的方法及意義、燒傷面積的大小與輸液量的關系、輸液速度的掌握,讓患兒和家屬配合醫護人員掌握好輸液速度,保持輸液通暢,防止休克發生或輸液過多過快引起肺水腫。感染期以防感染、保護創面內容為重點,說明減少陪護、搞好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講解給患兒翻身的注意事項及意義。康復期以引導功能為主,給患者定時改變,肢體保持在避免攣縮的位置,每次翻身時肢體關節給予適當的運動,防止創面愈合后出現攣縮、關節僵直。④健康教育的方式 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進行個體化教育。患兒文化水平低,對形象活潑有趣的內容較感興趣,因此,給患兒開展健康教育主要以口頭教育及文字教育為主,可采用漫畫、圖片和小講課的方式,而在講解功能鍛煉時以示范教育為主。因小兒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以“一對一”講解方式為好,每次10~15min,重復多次為佳。同時可采用詢問、提問的方法來鞏固患兒及家屬對健康教育的掌握。

3結果

通過對113例燒傷幼兒及家長給予良好的健康教育,治療效果、創面恢復良好。我們認為,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篇8

健康教育是一種"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針對患者實施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有效的健康教育貫穿整個患者住院過程,突出護理模式的改變,充分體現出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隨著工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的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病例日益增多,病情常為多發性、復雜性、混合性。選擇適合病人自身疾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是確保健康教育效果的關鍵,也在疾病預防、康復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由于車禍傷住院患者186人做回顧性調查。

2.方法。(1)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入院宣教、特殊檢查、健康教育、心理指導、飲食指導、作息指導、用藥指導、行為指導、康復指導、術前、術后指導及出院指導等。

(2)健康教育的方法。根據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不同疾病的患者以及患病階段進程,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設立健康教育課堂,每周召集一次,能離床活動的病員及家屬,采取小講座的形式進行講課。如創傷病人飲食指導,應進食高蛋白、高營養、高鈣、粗纖維飲食。指導,如八字繃帶包扎患者,禁做肩關節前屈、內收動作,以免損傷腋下血管和神經。肱骨骨折患者,平臥時床頭抬高30---45°,患肢"U"型石膏固定平臥時,要用軟枕襯墊,保持骨折端不移動。病情觀察指導:患者觀察患肢的血循環,青紫、麻木、腫脹等情況。康復指導:包括患病前期、中期、后期的功能鍛煉。

3.個別健康教育責任護士根據每個患者患病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健康問題,分別進行個案指導。

4.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發放相關疾病健康教育處方。患者還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一并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吸煙患者發放勸煙處方。

5.患者之間的互動請恢復期的患者言傳身教,解除部分患者的顧慮及恐懼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療。

結果

1.科室自行設計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發放給186例車禍傷患者,收回186份。

2.觀察指標評價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內容的滿意度,通過健康教育后,發放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

3.數據統計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系統處理數據。技術資料的比較。進行X2檢驗,P

表1:健康滿意度調查表

滿意度 健教內容 構成比 健教方式 構成比 專科知識 構成比 相關知識 構成比 行為訓練 構成比

完全滿意 177 95.20% 183 98.39% 176 94.62% 179 96.23% 184 98.92%

部分滿意 9 4.80% 3 1.61% 9 4.80% 6 3.22% 2 0.10%

不滿意 0 0 0 0 1 0.05% 1 0.05% 0 0

討論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相互滲透,有效的健康教育并不僅僅是說教及模仿,而是通過增強健康教育活動的實用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對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和自護技能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對檢查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對檢查的配合程度大幅提高,對病情自我觀察,皮膚的受壓情況,患肢的感覺情況,固定器具的使用,血管神經異常時的臨床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飲食指導,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骨折愈合,機體康復,促進排便,防止便秘為主。功能鍛煉指導,告知患者必須循序漸進,患病前期、中期、后期,各肌肉、關節、肢體的訓練,以促進愈合,防止失用性萎縮為主導。出院指導,針對病情應告知患者,保持正確的姿勢及功能位,禁忌活動動作,保持穩定情緒,戒除不良嗜好,注意休息等。相關學者表明,患者更愿意聽取患者的經驗,其健康教育效果優于醫務人員進行的健康教育。所以護理人員必須夯實專業知識、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積極拓展知識面,才能適應護理工作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孫秋英,王俊巧,韓曉燕。應用看圖對話工具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護理雜志,2011,28(15):20--22

篇9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188-02

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血糖升高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的綜合癥可以侵害多個器官和系統[1]。隨著病情的延長,它可以侵害多個器官和系統,如眼、腎、神經、心臟甚至出現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1]。因此,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尤為重要。在臨床實踐中筆者發現,許多患者出院后需要自己注射胰島素,而大多數患者對怎樣規范的注射胰島素缺乏正確的認識,不僅影響了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治療效果[2],還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并發癥。為了有效控制血糖,減少并發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對2014年11月住院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進行胰島素規范注射術的健康教育和技術指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4年11月―2015年7月該院住院接受胰島素治療的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32~94歲。糖尿病病程1~23年。12例患者中7人餐前血糖在13~15 mmol/L,餐后血糖均大于16 mmol/L,3人血糖在15~17 mmol/L,餐后血糖均大于17.5 mmol/L,1人餐前甚至高達20 mmol/L,施行注射胰島素后,血糖仍然大于18 mmol/L,1人由于進食和自我注射胰島素不當引起了低血糖反應。12名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7例。

1.2 儀器與方法

儀器:采用血糖儀;方法:采用小講課及床旁操作示范的11名患者遵醫囑每日監測三餐前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1名患者遵醫囑每日監測三餐前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以及測睡前血糖。

2 健康教育內容與方法

2.1 教會患者胰島素規范注射術

2.1.1 注射前準備 首先,徹底清潔雙手,有條件者可以戴口罩。其次,根據胰島素的類型和血糖值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來注射胰島素[2]:①速效胰島素吸收快,起效快,適用于易發生餐前低血糖的老年人或糖尿病腎病患者因此注射即可。②短效胰島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宜餐前30 min左右注射。③中效胰島素作用時間較長,晚飯前和睡覺前均可注射,但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注射。④長效胰島素注射時間不固定,適用于空腹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⑤超長效胰島每天早晚注射1次即可。⑥預混胰島素飯前30 min左右注射為好。最后,選擇合適的諾和筆并安裝。具體操作如下:①撕開針座上的質的無菌敷貼,暴露出針座,注意避免與針座接觸,以免污染針座。②將針座末端的針管對準筆芯,旋緊在筆上。③取下筆的針冒,注意防止針尖彎曲。④排氣:將劑量選擇環選擇在零刻度位置,按順時針的方向將劑量設置在所需要刻度,將諾和筆保持直立,針尖向上,手指輕彈筆身,使筆里的空氣上升至針尖,然后按一下筆尾的拇指按鈕,直到第一滴胰島素排除為止。

2.1.2 注射方法 胰島素的注射一般選擇為皮下注射。具體方法操作如下:①選擇注射部位。在腹部進行注射時應注意要在距肚臍3~5 cm的距離內注射,在大腿上注射時只能在大腿前外側進行注射,每兩次的進針點應相距2 cm左右。如果吃飯時間提前應選在腹部注射,吃飯時間推后則易選在臂部注射。使用短效胰島素或與中效混合的胰島素時,優先考慮腹部注射。使用中長效胰島素,優先考慮臀部或大腿注射。此外,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復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產生硬結,因此注射前應輕輕按壓注射點,看是否有皮下結節,淤血,如果有則另選注射點。②消毒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的消毒選用75%的酒精,消毒范圍為注射點周圍的5 cm處,待表皮酒精完全揮發即可進行注射。③注射角度:使用超細超短型針頭注射,可以直接垂直進針。如果使用其他長度的針頭,應捏起皮膚,將針頭以90度或45度角度快速地插入皮下層進行注射。④注射:進行胰島素注射時,應緩慢注射,確保胰島素注射完成,注射完后等待至少10 s后再將針頭拔出,避免針頭漏液。再使用無菌棉簽按壓注射點,同時應立即將針頭從注射筆上取下,以免空氣進入藥液,導致再注射時注射時間的延長,影響注射劑量的準確[3]。

2.1.3 胰島素筆的保存 胰島素筆可分為已經使用的胰島素筆芯和未使用的胰島素筆芯,已經使用的胰島素筆芯應盡量放在低于30度的環境中,避光避熱。未使用的胰島素筆芯應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溫度為2~8℃,如要使用需要在室溫下復溫30 min之后方可使用。已經有結晶的胰島素筆芯不可用,以免結晶物質進入人體而造成低血糖的發生。

2.2 并發癥的類型及預防措施

2.2.1 低血糖的癥狀及自救 低血糖的表現為出汗、眩暈、嗜睡、心悸、易激惹、行為異常等;嚴重者可以導致定向力障礙、抽搐、神志不清甚至死亡。對于低血糖,目前最主要是根據胰島素的類型來進食。例如,速效胰島素注射后可以立即進食,短效胰島素注射后30 min應進食,對于發生輕度和中度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進食含糖飲料和適量的米飯,對于發生嚴重低血糖患者應立即送到醫院。

2.2.2 皮下組織增生或者皮下硬結的產生 目前最主要預防皮下組織增生或者硬結的方式就是胰島素部位的輪換。注射部位的輪換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間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區域輪換。不同注射部位的輪換就是在胰島素注射的四個部位即腹部,大腿外側,上臂外側和臀部外上側里進行輪換;同一注射部位的區域輪換即為在一個注射部位的不同位置進行注射,每相鄰的注射點之間應該相聚至少2 cm[4]。

3 護理效果

通過以小講課和床旁操作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規范注射術的健康教育,91.6%(11/12)的患者掌握了胰島素規范注射術的方法,其中有一人因患有語言功能障礙且喜食甜食,所以血糖控制不理想,健康教育效果無法評估。其余11名患者能夠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胰島素的規范注射,血糖控制也較為理想。具體表現如下:餐前血糖為13~15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均大于16 mmol/L的7名患者,經過胰島素規范注射術健康教育后,7人的餐前血糖均在10 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1.3 mmol/L左右。餐前血糖在15~17 mmol/L之間,餐后血糖均大于17.5 mmol/L的3名患者,經過胰島素規范注射術后,其中2人的餐前血糖均在11.5 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2.4 mmol/L左右,另外1人餐前血糖較之前無明顯改變。餐前血糖高達20 mmol/L的患者經過胰島素規范注射術健康教育后餐前血糖為16 mmol/L左右。12名患者中有11人能夠獨立進行胰島素規范注射術,并能知曉使用胰島素以后產生的并發癥,并自訴能夠自己預防并發癥的產生。

4 體會

4.1 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應多樣化

護理人員應采用不同形式向患者介紹胰島素規范注射術,如圖片、宣傳資料、書籍、影像資料等[5]。這樣有利于患者接受胰島素規范注射術的相關知識,并且可以使患者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護患關系進一步得到改善。

4.2 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在12名患者中有一人因患有語言功能障礙且很喜歡吃甜食,在此次的健康教育中血糖控制不理想,е亂鵲核毓娣妒醯慕】到逃效果無法評估。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應該加強與患者溝通,如何與一位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溝通,如何與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溝通,這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需要努力的地方。

4.3 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作為健康教育的宣教者我們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6-7]。例如在此次的健康教育中我們應該明白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注射胰島素,胰島素的基本作用,如何進行胰島素注射術規范操作等。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使受教育者信服,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盧小寧,李萍.健康教育對規范胰島素注射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4):186.

[2] 李琳,任道瓊.視頻教育在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島素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7):893-895.

[3] 呂會新,龐旭哲,耿燁,等.胰島素注射量化教育與隨機教育對糖尿病治療效果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4, 35(1):16-18.

[4] 王莉敏,繆燕,孔曉明,等.視頻教育對自我注射胰島素糖尿病患者手衛生知識和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 14(11):56-59.

[5] 牛林艷,黃金.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的問題及教育管理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79-181.

篇10

    整體護理是集身心護理、健康教育和院外指導為一體的新的護理模式。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主要對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健康教育,可增進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幫助其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水平。本科從2008年1月至2009年1O月對320例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質量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外科住院患者320例,年齡l7~68歲,其中男150例,女170例。學生20例,工人98例,農民120例,干部82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疾病知識、癥狀處理、用藥觀察、自護技能四個方面。通過護士長組織主管護師、高年資護師進行廣泛交流后,編寫了《外科常見疾病健康教育手冊》、《外科疾病注意事項》、《手術前注意事項》、《常見疾病出院指導》,具體內容包括疾病的防護知識以及術前準備的目的、術后的注意事項、護理配合等。此外,本科護士為了使患者盡快熟悉病區,編寫了《外科病區指南》、《入院須知》,其中詳盡介紹了病區的規章制度、作息時間、探視安排等。還摘錄了外科常見藥物的用途、劑量、方法,并制訂成冊,以便患者了解和掌握。同時護士們還下病房與患者廣泛交流,精心收集了如《外科患者的飲食》、《外科患者的心理》、《外科患者的用藥》等患者共同感興趣和關心的話題,其內容豐富,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更易于患者和家屬接受。

    1.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1.2.2.1 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觸的是護士,由于患者對醫院這個特殊環境比較陌生,再加上患者對其病情不了解,特別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對手術的擔心恐懼,往往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和精心照顧。因此,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應熱情接待。不僅要詳細介紹入院須知、病區環境、主管醫生和護士,介紹同室患者,讓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及有關制度,進入患者角色。而且責任護士要成為患者與之交流的知心人,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處于接受診斷、治療的最佳精神狀態。

    同時,護士還應介紹患者結識同類手術康復者,講解自己的經歷及經驗,患者之間相互交流,使患者通過同類患者的現身說法體會成功的經驗。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2 術前宣教完善的手術前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步驟,手術前護理的重點是評估和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有關手術的健康教育。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特點,結合其病情,利用圖片資料、宣傳手冊、錄音、錄像或小講課等多種形式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手術的方式,術者的臨床經驗,不僅有利于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識,提高其健康意識,而且能使患者對自身將經歷的一系列治療過程有所了解,減少恐慌,主動配合護理措施的實施。

    1.2.2.3 術前準備護士對術前患者的各種檢查、護理等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說明、解釋及指導,以改變患者的負性心理。鼓勵患者術前練習并掌握深呼吸運動、咳嗽和排痰等方法,指導胸部手術者進行腹式呼吸的訓練,腹部手術者進行胸式呼吸的訓練。有吸煙嗜好者于術前2周停止吸煙,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1.2.2.4 術后飲食指導根據不同的病情制訂相應的飲食處方,如: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軟食、低脂飲食、低鹽飲食、糖尿病飲食、普食等。以半流質飲食為例,膳食特點:① 較軟飯更為細軟,而且易消化、易咀嚼,含纖維少而營養較高呈半流質食物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②制備半流質時,應少用或完全不用強烈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粉等。禁用油脂過多或用油煎炸的食物;③少吃多餐,每天可供應5—6頓餐。其熱量為1500~2000 kcal(6276—8368 kJ),蛋白質達到正常需要量;④ 腸道手術后患者,不能進食含纖維及脹氣的食物,如蔬菜、生水果等;不能進食牛奶、豆漿及過甜的食品。

    出院時的健康教育患者康復即將出院時應重點強化預防復發、飲食、服藥、休息、隨診、院外急救的要點。增強患者的自護技能,使其減少疾病的復發,及時掌握就診時機。

    2 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吉首市| 集安市| 搜索| 德保县| 北票市| 东方市| 安新县| 湘潭县| 眉山市| 夹江县| 克东县| 长春市| 河间市| 历史| 江山市| 伊川县| 吴川市| 红安县| 容城县| 龙岩市| 资中县| 河东区| 桓仁| 闽清县| 唐海县| 上杭县| 郸城县| 青田县| 永胜县| 邯郸县| 象山县| 怀来县| 青田县| 桃江县| 宁陕县| 浮梁县| 卓尼县| 菏泽市| 曲麻莱县| 揭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