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15:15: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化療護士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組織召開手冊修編大會,擬定會議通知,準時準確通知各相關單位,并電話確認保證與會人員準時參會。制作PPT并制定會議時間表,嚴格執行保證會議精簡高效,會議上與所有與會人員互動,為會后工作的精準高效做鋪墊。會后,積極與各相關單位負責人溝通,主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將每一章節的內容仔細準確更新,并與相關單位負責人最終確認。
在科長和同事的耐心幫助下,我已基本熟悉整個手冊修編流程,并基本可以獨立完成機場使用手冊的修編工作。仔細,耐心,組織能力是保證這項工作順利高效完成的基本素質。
(2)維護航空資料匯編
準時向情報中心訂購航空資料,嚴格按照公司工作流程向各相關科室填寫申請單,經過層層審批之后定期查看中國情報網,確保本年的航空資料訂購成功。
每月兩到三次收到航空資料后第一時間更新,如果有本場的資料第一時間通知科長及劉晏滔檢查。航空資料的維護是一項難度低作用大的工作,它為本科的航務及其它工作提供精準的數據資料,是一個機場科研科室必備的資料。
同時,經過兩年的連續維護航空資料工作,我已非常純熟得掌握工作技巧,不僅如此,該項工作還讓我第一時間了解到全國各機場的最新硬件動態,也對國內各地區的機場規劃有了一定認識,為今后各項專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航行情報
航行情報的是每個機場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之一。縝密,周全,精準是本項工作的特點。
機場跑道的定期維護是保證飛機正常起降的前提,也是增加跑道使用壽命的條件,為公司節省了成本。而跑道維護期間,機場又要承擔某些必要的起降滑行任務,如何保證飛機正常運行,又不影響跑道維護工作就需要定期航行情報。該項工作的重點就是仔細核實跑道滑行道,保證不能出任何差錯。經領導再次審查簽字之后就要進行工作。先匯報給情報中心,再通知機場其它相關部門,發送之后電話逐一電話核實,保證每個相關部門準時收到。完畢還要做好臺帳工作。
航行情報工作是業務科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也是實現機場安全的重要前提。
二、2016年工作計劃
(1)航空資料維護管理
繼續做好2016年航空資料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AIP、NAIP資料,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情報中心的業務溝通等工作。
(2)修編機場使用手冊
進一步熟悉機場使用手冊各章節的內容,進一步了解虹橋機場的各項重要業務。
(3)航行情報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67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8-2241-02
化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化療護理是腫瘤科護理工作極其重要的內容,且是專科性很強的工作,而我國護理教育中尚未單獨設立腫瘤護理課程,化療護理內容就更少有涉及,因此對于新入腫瘤化療科的護士,須經專科培訓后方能上崗。筆者在多年的腫瘤臨床護理工作中,就化療護士的崗前培訓方法作了一些探討,取得了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培訓方法及內容
1.1化療給藥知識培訓。
1.1.1組織腫瘤專科護理理論講課,由化療專科醫生講授常用化療方案及其藥理知識;高年資護士講解腫瘤化療護理常規、化療不良反應預防及觀察方法、護理措施。
1.1.2將常用化療藥物說明書收集、分類、整理成冊,將說明書殊注意事項予著重標記,供培訓時使用,且于培訓后發給護士供其隨時閱讀、復習、強化記憶。
1.1.3將常見化療方案中化療藥物的給藥特殊護理要求[1]整理成一目了然的表格(見表1),有利于護士快速掌握化療用藥護理知識。
1.2化療患者健康宣教知識培訓:重點講解的健康宣教措施有:患者化療期間如何防化療藥外漏、防血管皮膚損傷;飲食營養、休息與活動要求;常見化療不良反應的預防與自我監測、觀察、護理;針對不同患者應掌握的宣教技巧。
1.3自我防護措施培訓。講解并演示配制、接觸化療藥物操作規程;化療藥物污染物處理時的防護規則;化療藥意外污染自身的處理。注意既要消除護理人員對接觸化療藥的恐懼心理,又要避免對化療藥物毒性反應的盲目輕視。
2.體會
2.1制定切合護理人員及臨床實際的培訓方法,是確保培訓效果的關鍵。針對多數護理人員對腫瘤化療護理很陌生,而通常是臨床急需用人的情況,我們以通俗易懂、易記、易學、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切實有效、重點突出的化療護理知識培訓,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使新入科護士能快速掌握化療護理業務。
2.2培訓后要進行效果評價。在培訓結束時,進行理論和實作考試,考試合格方可上崗。護士上崗后仍要繼續追綜、觀察其工作實效,發現其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點,以便完善今后的培訓方案。
表1常用化療藥物配制、使用特殊要求
【關鍵詞】護士;化療藥物配置;化療藥物使用;防護
長期少量接觸化療藥物會對人體組織、細胞產生各種不良影響。了解化療藥物的非正常途徑及其危害性可以幫助增強護士在配置化療藥物過沖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科學的操作流程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消除化療藥物帶來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1
1 職業危害的主要途徑和種類
1.1 主要途徑:化療藥物主要經呼吸道吸入、經口攝入、經皮膚及粘膜進入人體。護理人員在以下幾種情況中極易受到傷害:化療藥物在運輸過程中容器破裂或藥液溢出;在配藥過程中打開安瓿或注入溶劑時粉末散出;溶藥時加壓過大,拔針時易造成藥液噴出;操作過程中針頭脫落致使藥液溢出,發生針刺傷;在加藥時藥液迸濺到手上、工作服上或地面上;醫療廢棄物及患者排泄物造成的空氣污染。2
1.2 職業危害的種類①對骨髓的抑制:化療藥物對人體最嚴重的毒性反應是骨髓抑制,可出現外周白細胞下降、外周血小板降低,血中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調亡率明顯高于無化療藥物接觸史者。②對生殖系統的影響:可導致孕期流產或胎兒先天畸形,另外可導致婦女月經不調、女性不孕等。③致癌作用:經常接觸化療藥物若干年后有可能產生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與化療藥物相關的惡性腫瘤。④過敏反應:個別高敏狀態的護士,接觸某些化療藥物后可能出現過敏反應。
2 配置和使用化學藥物過程中的防護措施
1.1 環境 化療藥物的配置應選擇在通風、人流較少處,保證空氣的流通,選擇病房僻靜處配藥,防止有毒空氣流人病區內;有條件者可以選擇在通風櫥內配藥,與普通藥物分開配置。
1.2 操作時的防護 配置前洗手、穿防護服,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一次性乳膠手套。操作臺應覆以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藥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畢,應及時更換。如藥液不慎進入眼內或接觸皮膚,立即用淡鹽水徹底沖洗。
1.3 配藥時做好自身防護,打開粉劑安瓶時,使用無菌紗布包裹瓶頸,將溶媒沿瓶壁注入瓶底,待藥粉浸透后再混勻。抽吸瓶裝溶液藥物時,可以插入雙針頭,以排除瓶內壓力,防止針栓脫出造成污染,抽吸藥液不可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
1.4 化療藥物污染處理防護措施,如果藥液溢到桌面或地上,應用吸水紙吸干,粉劑則用濕紗布擦拭,防止藥物粉塵飛揚,再用肥皂水清洗擦凈。
3 配置和使用化療藥物后的處理
一切化療污染物應放于污物專用袋中進行封閉處理,不可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用過的注射器戴上針帽,無需拔下針頭,放入污物袋中,以免藥液灑漏。化療廢棄物應放在帶蓋的容器中,并著名標記。操作臺需用75%的乙醇擦拭其內部和操作臺表面,以清除在配置過程中可能殘留的化療藥物,減小隨環境的污染和人體的危害。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用洗手液及流動水徹底洗手。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4 總結
化療藥物在配置和使用過程中對護士造成的職業損傷,需要個及部門的重視,全員參與,從預防人手,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安全操作,提高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益。職業危害重在防護,護士防護知識的缺乏可導致護士防護意識的淡薄。3-4護士防護意識的淡薄。同時應定期學習化療自我防護知識、參加相關講座及培訓,不斷探索防護措施及方法,增強防護意識,不斷地提高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海霞,李欣欣,孫鴻雁. 化療藥物在配制和使用過程中對護士的危害及防護[J]吉林醫學,2009,7(30):1487—1488.
自去年7月進入本院參加工作以來,我先后在**科、**科、**科和icu輪轉學習。通過這一年的實踐學習,感覺要想將以前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工作相結合,就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并多請教帶教老師,另一方面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業務,體會要領。
在*科期間,第一次接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各類癌癥的化療方案、化療適應癥、化療禁忌癥以及并發癥都比較陌生。經過4個月的學習,感覺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各類化療藥對外周靜脈的刺激性不同;在化療期間,如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刻采取的護理措施;長期化療的病人行深靜脈置管術后的護理。另外,在化療過程中,病人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皮膚黏膜、心理狀態等一系列化療反應,這時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分外地熱情關懷病人,尊重并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做好床頭交接班,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在*科期間,學到了**相關知識。術前準備有心理疏導和腸道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切口觀察、協助咳嗽排痰、觀察輸液量及輸液速度、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尿管的護理、飲食護理以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和護理等等。由于婦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們更耐心地去與她們交流與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讓病人信任我們工作。
現在我在***病區輪轉,這是一個綜合科室,有超聲刀、介入科、中西醫和化療。我感覺在這里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超聲刀術后要注意皮膚的保護、肢體溫度感覺活動度及肢端足背動脈搏動等;介入科術后應囑患者患肢制動,沙袋加壓,觀察病人排尿情況。
化療藥物能治療癌癥,同時也在治療過程中對操作者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國內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多數抗癌藥物為細胞毒劑,接觸抗癌藥物與自然流產、宮外孕及子代先天性畸形等有關。 護士配制化療藥物的周圍空氣中能夠檢出抗癌物質原形,護士的尿液中也能檢出致突變物質甚至藥物原形,且持續5 d以上才消失。我國對抗腫瘤化療藥物缺乏規范的管理,配制化療藥物的防護設備較少,操作人員缺少必要的防護用具以及存在對抗腫瘤藥物廢棄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問題[1],對醫院環境及護士的健康構成威脅。現將護士在接觸化療藥物時的自我防護總結如下:
1環境
有條件的醫院,抗腫瘤藥物的配備應在專門的配藥室、層流操作臺上進行,沒有條件的醫院,抗癌藥物配藥室應設在人流較少處,室內要安裝排風設備或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流通[2]。要選擇病房僻靜處備藥,防止有毒空氣流入病區內,在配制藥液期間不做他用,不與普通藥物同用一個備藥室。備藥室內應安裝通風櫥或排風扇,排風筒必須高過醫院的建筑,以免使有害氣體進入其他樓層。
2操作的防護
配制前洗手穿防護服,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操作臺應覆以一次性防護墊,減少藥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畢,應及時更換。
割鋸粉劑安瓿前應輕彈其頸部,使附著之藥粉降至瓶底。溶解藥物時,溶媒應沿瓶壁緩慢注入瓶底,待藥粉浸透后再行攪動,以防止粉末逸出。瓶裝藥物稀釋及抽取藥液時,可在瓶塞上插入一個帶有濾過裝置的輸液器或輸血器的排氣針頭,將溶劑注入瓶內的過程中要保證排氣針頭在液面以上,以排除瓶內壓力,防止壓力過大使針栓脫出造成污染[3]。抽取藥液時,插入注射器針頭,倒轉藥瓶,把排氣針頭向瓶內推進一段距離,使排氣針保持在液面以上,再抽藥液,可以避免因瓶內負壓過大造成的抽吸困難。使用較大的針頭抽取藥液時,所抽藥液不宜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藥液外溢。
對于基層醫院的個別科室偶爾使用化療藥物時,在暫時沒有通風櫥等設施的情況下,可在做好個人防護,環境通風的情況下,由2人配合選擇在透明的醫用塑料袋內進行抽取藥物的操作,以減少拔針過程中對空氣的污染。但要注意操作中勿污染注射器針頭和藥品瓶口,一旦污染應立即更換注射器針頭和對污染的瓶口進行常規消毒。操作后將塑料袋口封閉和污染物一同放入污物袋中密閉后做好標識,統一集中用高溫焚燒法處理。
如果藥液不慎濺入眼內或皮膚上,應立即用清水反復沖洗。撒在桌面或地面的藥液,應及時用紗布吸附并用清水沖洗。
用注射器抽吸藥液后排空氣時,用一片無菌干棉球放在針頭周圍,以免藥液外流污染。
藥液輸完后拔針時應戴橡膠手套。完成全部藥物配制后,所用一切污染物應放于污物專用袋中集中封閉處理,不可隨意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用過的注射器戴上針帽,無需拔下針頭,放入污物袋中,以免藥液灑漏。需用75%的酒精擦拭操作柜內部和操作臺表面。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用肥皂水及流動水徹底洗手。接觸化療藥物的用具、污物應放入專用袋內集中封閉處理,化療廢棄物應放在帶蓋的容器中,并注明標記。
護士處理化療病人的尿液、糞便、嘔吐物或分泌物時必須戴手套,倒入專用排污池中專門處理。
3總結
化療藥物在配制過程中對護士造成的職業損傷,需要各部門的重視,全員參與,從預防入手,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安全操作,增強防護意識,完善監測系統及防護設施,提高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社會效益。切實加強對接觸抗癌藥物護士的工作科學規范化管理,除加強接觸抗癌藥物護士的自我防護知識的教育,進行專職培訓,實行常規性防護知識考核外,還要制定護士接觸抗癌藥物操作規程、安全防護措施。每年定期為接觸抗癌藥物護士進行體檢,合理安排休假,護士懷孕和哺乳期可考慮暫時脫離接觸抗癌藥物的環境。腫瘤專科護理在防治腫瘤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有比較健全的防護措施,化療藥物對護士身體的損傷是可以避免的。
[參考文獻]
[1]鄭大梅.醫務人員接觸腫瘤藥物時的自我防護[J].實用護理雜志,1992,7(2): 21.
化療藥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長了無數癌癥患者的生命,同時也帶來了令人擔憂的問題:化療藥物外滲。化療藥物外滲是指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滲出或滲浸到皮下組織中。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滲漏部位紅腫、疼痛、周圍組織壞死,嚴重者需外科清創、植皮,引起醫療糾紛。護理人員需要全面了解化療藥物外滲發生的原因,掌握化療藥物外滲的有效預防和護理措施,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
1 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
1.1 患者的宣教 (1)簽署化療同意書時,從化療方案、化療副作用、藥物外滲的原因、外滲后的處理原則進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療期間的自護能力,且在護理病歷上記錄宣教的內容。(2)講解強刺激性藥物首選中心靜脈途徑給藥的優點,取得患者配合。(3)教會患者識別藥物的刺激性,化療當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體是強刺激性藥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藥物,切勿自行調節輸液速度。(4)叮囑患者在輸注強刺激性藥物時,盡量減少去衛生間、就餐等軀體移動,注意輸液肢體的活動,避免注射針頭移位,輸液的肢體勿被壓迫,以免影響血液回流造成藥物外滲。(5)指導患者自我觀察,詢問患者輸注化療藥物時有無疼痛、腫脹的感覺,如有立即關閉輸液開關,向護士匯報,且護士、患者共同觀察化療藥物輸注過程中有無滴速明顯減慢現象,以盡早發現化療藥物外滲[1]。
1.2 護士的專業培訓 (1)掌握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①化療藥物刺激性的分類,區分強刺激性與一般刺激性藥物;②化療藥物外滲的相關因素;③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方法。(2)掌握化療給藥的注意事項:①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未取得護士執照的,不能進行化療操作。輸注強刺 激性化療藥物由高年資護士操作,輸注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回血、疼痛等情況;②不能用有化療藥液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針,應先輸入等滲溶液,確認有回血再輸注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等滲溶液沖洗,使輸液管中的殘余藥液全部輸入;③聯合用藥時,先輸入一般刺激性藥物,再輸入強刺激性發泡性藥物,如均為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應先輸入低濃度,兩種化療藥物之間用等滲液快速沖洗;④在外用血管輸注發泡性、刺激性藥物時可用三通輸液裝置,一路輸入發泡性、刺激性藥物,一路快速輸入等滲液;⑤化療藥物推注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20ml藥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應回抽1次,檢查有無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時間內受強刺激而出現損害。(3)增強觀察力度,每15~30min巡視患者1次,檢查注射部位有無回血及外滲現象。對于發泡性藥物要專人床邊守護,密切觀察至用藥完畢。(4)嚴格床頭交接班,每班交接內容包括:化療藥物名稱、注射部位、輸注時間、藥物余量、輸液通暢情況等。(5)合理使用靜脈血管,制訂靜脈使用計劃,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靜脈得以修復。對強刺激藥物宜選用前臂靜脈,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藥,以免藥物滲漏造成肌腱、韌帶的損傷。因下肢靜脈遠離心臟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靜脈壓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靜脈給藥,乳癌患者應健側給藥[2]。
2 化療藥物外滲后的護理
藥物外滲一旦發生,要保持鎮靜,立即停止輸注,保留注射針頭,回抽殘留藥物以3~5ml為宜,還要沿血管走行觀察和了解血管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消除組織水腫和藥物對細胞的毒性作用。(1)立即行局部封閉。常用封閉藥物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環形封閉或150u/ml的透明質酸酶環形封閉,局部涂膚輕松軟膏或者50%的硫酸鎂濕敷或冰敷(24h內),長春新堿和vp16不主張冰敷,宜用熱敷。抬高患肢,24h后改位熱敷。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并及時報告醫生,詳細紀錄滲漏情況。(2)皮下注射解毒藥物。絲裂霉素、爭光霉素可用10%的硫代硫酸鈉4ml皮下注射,它可使藥物迅速堿化,也可用維生素C 500mg/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緩解藥物與DNA的結合;阿霉素、長春新堿可用8.4%碳酸氫鈉5ml皮下注射,它能起化學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2]。(3)密切觀察局部皮膚等情況的變化,冷敷或熱敷防止凍傷或燙傷。冷敷時將冰塊裝入冰袋至容積的50%,排氣后扎緊袋口,擦干冰袋外壁的水跡,倒提冰袋,檢查無漏水后裝入布套內,將冰袋放至所需部位。注意冰敷時間為6~8h;護理人員需經常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紫紺、麻木和凍傷;檢查冰塊融化情況,及時更換與添加。熱敷時水溫不宜過高,以不超過50~60℃為宜。(4)局部疼痛、紅腫可用中藥消炎散、如意金黃散外涂,如壞死形成潰瘍時,可用京萬紅燙傷藥膏涂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3]。
【參考文獻】
隨機抽取自貢市5所醫院腫瘤科護士進行了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結果,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現狀不樂觀。本調查顯示,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平均分(107.1±24.1)分,中等率占50.5%,整體處于中等水平。與李武平[6]調查有50%的護士沒有意識到化療藥物外滲后果嚴重性的結果相似。可見腫瘤拉護士和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程度普遍較低。
2 影響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程度的因素分析
2.1現有大、中專的護理教材中缺乏系統的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有調查顯示,臨床實習前護生對化療藥物外滲造成最嚴重后果,回答正確者僅有19.6%[7],提示臨床實習前的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知之較少。
2.2隨著制藥行業的迅猛發展,抗腫瘤藥品更新換代快,抗腫瘤新藥在臨床的應用極其廣泛,對腫瘤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調查有69.35%的護士急需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8]。
2.3缺乏針對性的繼續教育。此次調查發現,85%以上的護士未參加過系統、全面的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培訓。目前我國護理繼續教育主要問題是在培訓前缺乏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習需求分析,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9]。
2.4對腫瘤專科護士培養重視不夠,國內做得比較好的護理專科有糖尿病、IUC、造口等專科,而針對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剛起步。本次調查的210名腫瘤科護士均未參加專科資格認證培訓,可見加強腫瘤專科護士培訓非常重要。
3 對策
3.1 腫瘤科護士在校學習、崗前培訓、在職繼續教育內容中較少涉及化療藥物外滲相關方面的知識。本次被調查的210名腫瘤科護士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主要來源于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的總結,與VERITY[10]等調查發現英國倫敦地區只有27%的護士接受了應用化療藥物管理相關知識的崗前培訓,67%護士的化療藥物管理相關知識來自于臨床實踐的結果相似。必須加強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知識的學習,提高全體腫瘤科護士的綜合素質,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3.2 增加專科學習時間
結果顯示,每周專科學習時間1h以下者,與2-3h者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相差無幾,而專科學習時間在4h以上者的得分明顯高于2-3h者、1h者以下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希平[11]指出學習時間分配,直接影響學習主體的記憶過程。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是提高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掌握程度的前提條件,學習時間不足已經成為制約腫瘤科護士學習專科理論知識的主要影響因素。 3.3 關注知識弱項、拓展專業理論深度
調查顯示,腫瘤科護士對如何合理選擇穿刺血管的掌握程度最好,這與我省一直以來不斷強化護理操作培訓密切相關。對化療藥物皮膚毒性分度標準的掌握最差,這可能與專科性強,腫瘤科護士在校學習、崗前培訓、在職繼續教育內容中較少涉及化療藥物外滲相關方面的知識有關。根據木桶理論認為通過“補短”,以提高整體水平,必須加強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知識的學習,提高全體腫瘤科護士的綜合素質,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張惠芹[3]等報道6例患者化療藥物外滲后,由于未得到及時或適當處理,導致滲漏損傷更加嚴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腫瘤科護士具備有效防治化療外滲的知識與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強化腫瘤科護士有關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弱項專科培訓刻不容緩。
3.4 開展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積極參加針對性的繼續醫學教育,可根據腫瘤科護士自身特點,采取多種在職學習方式,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地講授腫瘤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新理論、新技術,使專科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提高腫瘤科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知識的掌握,培養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腫瘤專科護士,提高腫瘤專科的護理質量。
參 考 文 獻
[1]羅金鳳,熊斌.我國腫瘤專科護士培養現狀與培養模式思考[J].家庭護士,2007,5(10):67—68.
[2]劉紅麗,葉志華,職志威,等.腫瘤科護士在患者安全中的作用[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6):117—118.
[3]張惠芹,鄒本燕,袁秀紅,等.化療藥物滲漏后潰瘍階段的傷口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1143—1144.
[4]張敏,李武平.抗腫瘤藥物外滲性損傷的防護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4):45—47.
[5]Langstein HN,Duman H,Seelig D,et al.Retrospective gtudy of the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eutic extravasation injury[J]. Plastic Surgery,2002,49(4):369—374.
[6]李武平,張敏,錢皎月.護士對化療藥物外滲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6):27—29.
[7]張敏,李武平,錢皎月.對臨床實習前護生化療知識掌握和需求情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3.17(12):1373—1374.
[8]郭秀靜,王玉瓊.醫院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問題分析和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靜脈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療藥物大多具有較強的刺激和腐蝕作用,輸液過程中如發生藥物滲漏,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引起局部腫脹、疼痛、組織壞死,甚至造成肌腱、關節功能障礙給患者增加痛苦。我科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靜脈化療的患者460例次,其中5例發生藥物外滲,現將處理措施和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460例次化療,應用靜脈留置針給藥,主要化療藥物為阿霉素、柔紅霉素、卡培他濱,其中發生化療藥物外滲5例,2例前臂,2例手背,1例踝關節。
1.2處理方法
一旦發生化療藥物外滲,要保持鎮靜,立即進行處理。①立即停止化療藥物的注入,保留針頭強力回抽外滲的藥物和殘留在針頭內的藥物。②局部封閉:用2%普魯卡因一支加地塞米松一支加0、9%生理鹽水一支圍繞紅腫范圍進行包圍多點式注射,注射范圍略大與紅腫部位。③局部冰袋冰敷12~24小時局限受損區域,可降低局部組織代謝和減少組織壞死,冰敷時注意局部皮膚顏色的變化防凍傷。④給予患肢抬高,減輕因藥液外滲而引起的組織腫脹。⑤腫脹局部予33%--50%硫酸鎂持續濕敷。⑥局部外涂氫化可的松軟膏,能起到清熱、消腫、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2結果
化療藥物外滲的5例患者經積極處理,5天內腫脹及疼痛完全消失。
3討論
當前化療方法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在輸液過程中,偶發生藥物外滲,滲漏的原因主要有:①護士責任心不強。②血管因素:癌癥患者長期大劑量的化療對血管內膜損傷,增加藥物外滲。③藥物本身因素:與藥物本身的刺激性、滲透壓、酸堿度、濃度有關。當藥物在很短時間內大量或快速進入血管內,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過了血管本身應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損處堆積,而對血管內膜產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組織損傷。④做好穿刺后患者化療時活動過度。由于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或者患者進食、大小便,增加了患者活動的機會,針頭容易滑出血管,引起藥物外滲,或者患者沒有按正確的方法移動輸液的肢體,而引起的藥液外滲。
根據以上因素,給予的措施有:①加強護士的責任心。②制定靜脈使用計劃,選擇彈性好、管經粗、走向直、易固定的血管。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禁止在上肢輸入化療藥,因上腔靜脈受壓血液淤滯,靜脈壓升高,血管通透性增高易造成滲漏。乳腺癌患者禁止在患肢輸入化療藥,因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升高,血液淤滯,易造成滲漏。③靜脈輸注化療藥物的患者應做好健康宣教,消除其恐懼,護士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局部反應,輸液過程中注意患者的主訴,對于化療藥物外滲,有時會忽視少量藥物向深部組織滲漏的可能。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異常感覺及時告知護士,即使沒有外滲的征象,也應立即停止用藥,按滲漏處理。④加強全科工作人員化療藥物外滲的應急處理能力,并掌握化療給藥的注意事項: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經過專業訓練,未取得護士執照,不能進行化療操作;輸注強刺激性化療藥物由高年資護士操作,輸注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回血;不能用化療藥物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針,應先輸入等滲溶液,確認有回血再輸注化療藥物,輸注完畢后用等滲溶液沖洗,以便輸液管中的殘余藥液全部輸入。
4結論
靜脈化療的患者嚴防發生化療藥物滲漏,如一但發生外滲應立即給予積極處理防并發癥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39歲,右乳癌根治術后,于2010年7月31日第五次化療,鎖骨下靜脈外帶,護士檢查回血通暢,在輸液5%GS+吡喃阿霉素時,發現敷貼下導管進皮膚點處有粉紅色液體滲出,護士立即停止輸液,快速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并拆除敷貼,以沖洗導管在在皮下走行的路徑中殘留的化療藥物,使局部藥液隨生理鹽水外漏,護士在無菌操作下清除滲出液,直至沖洗液澄清后立即拔除鎖穿管,檢查導管是否有裂痕。
2 藥物外滲應急處理
2.1 立即用地塞米松5 mg,生理鹽水10 ml,利多卡因2 ml注射部位以環形封閉;
2.2 局部冰敷30 min連續3 d;
2.3 局部用99%二甲亞砜涂敷于外滲部位1次/6 h連續14 d;
2.4 加強交接班制度,密切觀察記錄皮膚顏色與皮溫。五d后訴疼痛,查皮膚散在小水泡,破潰損傷范圍為3 cm×4 cm,給予絡合碘外涂三次/d,并涂本科自備紫草油1次/2 h。
跟蹤:連續15 d后小水泡結痂,疼痛減輕,但皮膚暗紅,皮溫較高,連續外涂紫草油至患者出院,跟蹤一月,良好。
3 體會
3.1 心理護理,取得配合。雖然用藥前已對患者詳細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及可能出現的意外,使其有思想準備,患者在藥物外滲后非常擔心后果,產生緊張情緒。對此,護理人員經常深入病房陪伴患者,為其講解目前治療護理措施的意義,讓患者體會到醫護人員積極努力的態度和所給予的心理支持,從而安心地接受治療。
3.2 加強護士巡視,密切觀察局部反應。按照化療輸液巡視制度,責任護士應每15 min巡視一次并記錄,內容包括:回血情況,局部有無紅腫、疼痛,如疑外滲立即停止用藥,按外滲處理。
1臨床資料
1 488例均為確診后化療病人,男927例,占62.3%,女561例,占37.7%,年齡6~80歲,平均58歲,初次化療380例,占25.5%,2~6周期化療1 108例,占74.5%,文盲58例,小學518例,初中730例,高中以上182例。
2 實施護理
由責任護士實施,其內容是責任護士在病人住院過程中,采用書面或口頭形式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受教育的對象了解所患疾病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更主動配合治療,達到有益康復的目的。
2.1 入院階段教育:責任護士在病人入院當天熱情向其介紹病區環境、入院須知、衛生制度、探視陪護管理制度、介紹床位醫生、科主任、護士長、責任護士。同時重視病人心理疏導,因為腫瘤病人身體狀況日漸衰退,或病情變化或治療效果不佳,常伴有焦慮、絕望等不良心理變化。表現為易激動,性格孤僻,喪失治療信心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和過激行為。我們針對不同的心理反應,文化層次耐心開導安慰病人,盡力幫助病人滿足心理、生理需要,鼓勵其積極參與治療過程,介紹治療新進展,列舉治療效果好的病例,使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2.2 住院階段教育:(1)化療前常規教育,主要向病人解釋戒煙酒、飲食調護、生活起居、個人衛生、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勵和督促病人認真做好這些內容。(2)化療前特殊教育。向病人深入淺出地講解有關疾病的誘因病因,臨床癥狀和體征,疾病的發展和轉歸,使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概括的了解,且能正確描述自己的癥狀,從而能為臨床提供反映疾病的動態變化的有關信息。責任護士須向病人說明化療的重要性。讓病人和家屬了解化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術前化療可使腫塊縮小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后化療可殺滅殘余的微小病灶,控制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對不能切除的腫塊,姑息性化療能夠對疾病的發展起到控制作用,從而增加病人接受化療的信心和戰勝病魔的勇氣。向病人及家屬解釋化療前一些常規輔助檢查及其目的,詳細向病人及家屬介紹化療常見的一些不良反應,使病人在接受化療前有一種良好的心理準備,而不致于在化療中因不能忍受不良反應而拒絕治療。(3)化療時的對癥教育。經常巡視病房,多與病人交談,鼓勵親屬陪伴,囑其輸液側肢體相對制動,防止化療藥物滲漏血管外損傷局部組織,告之所用藥物的名稱、作用,輸注順序和時間及注意事項,如乳癌患側上肢禁作靜脈穿刺化療,順鉑要避光,紫杉醇要用特殊聚乙烯輸液器,艾恒要緩慢滴注約4~6小時,用藥期間要禁冷,艾素滴注要快,每分鐘90~100滴,環磷酰胺要多飲水,尿量24小時大于3 000 ml等,教會病人一些減輕化療不良反應的技巧,以及怎樣保護血管。這些教育內容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病種,不同的病人采用書面形式提供給病人及家屬。(4)化療后教育。從化療日起,責任護士開始為病人進行化療后教育,向病人講解化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消失時間及相應的護理方法,幫助病人調節情緒增強毅力,鼓勵其向疾病作斗爭。
2.3 階段性教育:當病人準備出院時,責任護士為病人進行出院后的有關休息、營養飲食、用藥預防、自我檢查等知識教育,保持樂觀的情緒,并告知病人隨診和復查的日期,記下電話號碼有情況隨時聯系。
3 體會
3.1 健康教育必須有針對性:因化療方案而異,因人而異,準確了解和正確把握病人對健康知識的需求狀況,使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讓病人有收獲,保證健康教育質量是關鍵[3]。
3.2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士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在實施分階段教育過程中,不但要與病人溝通思想,同時也應該注重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向家屬搜集一些反映病人思想動態的信息,從而了解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序。
3.3 結合護理活動開展健康教育[4,5]:護士的工作繁瑣緊張,要想抽出固定時間進行健康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護士在對病人護理服務過程中,注意收集病人的健康問題,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做到有計劃的實施和評價。
參考文獻:
[1] 胡 容.對臨床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841.
[2] 程曉紅. 腫瘤化療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2003,3,(3):14.
[3] 趙光紅. 病人對健康知識內容需求狀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1,16(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