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6 10:37: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跨界商業模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逐利:所有的跨界都有一個清晰的指向——利潤,因為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逐利的。互聯網為什么玩金融?因為互聯網巨頭和金融巨頭盡管都是巨頭,但在贏利能力上,二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2012年,工商銀行的利潤達到2387億元,而身為搜索行業龍頭的百度當年凈利潤只有104.56億元。面對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巨大贏利差距,互聯網企業一旦有機會,肯定會向金融業尋求發展。娃哈哈去做白酒,也是看中了白酒行業的高毛利,恒大則是看中了飲用水巨大的市場和贏利空間,所有的這些都是逐利行為的驅使,所以我們說跨界首先是逐利的趨動。
在現代的經濟發展中,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生命力、成為推動企業進行產品創新、運營方式創新、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占有廣闊市場空間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尤其是想要建立一個創新型企業,需要對于商業模式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導實踐工作。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來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對于企業進行運營的核心就是進行現代商業模式的運用與完善。這種現代的商業模式,有人稱它為020商業模式。簡而言之,020商業模式就是一種離線的商業模式,其基本的特點是利用現代的網路科技進行商業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在這個平臺中可以實現線上營銷、線上預定或購買,以此來帶動線下的經營與消費,推動商業的發展。
一、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形態
1.商業模式基本概念
商業模式是企業經營中企業與外部的相關利益者形成的一種交易結構,其基本有企業資源能力、客戶價值、盈利方式、外部效應四方面的內容構成。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商業模式也進行了內容與方式的創新,形成了新的網絡信息商業模式。比如:由淘寶、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天貓商城等引領的現代網絡物品交易平臺的組建與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這種商業模式的現代化應用。
2.網絡環境下商業模式基本形態
網絡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形態主要有四種。第一種形態為入口模式,也就是通過現代的互聯網技術將人與物品進行了有效的節點鏈接。第二種形態為“線”模式,將物品與網絡入口進行有機的結合,實現了線上交易帶動線下物品生產與消費的發展方式。第三種形態為平臺模式,就是通過網絡信息交易平臺進行產品的營銷、購買、預定的服務。第四種形態為生態圈模式,也就是對于網絡信息交易平臺、傳統的營銷方式與資源、其它類型的產品產業進行有機的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大的商業生態圈,實現產品產業的科學高效運行。
二、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內容
1.價值主張
價值主張是一個企業對于客戶進行問題價值提供的一種方式。它由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第一個內容是目標市場、第二個內容是產品服務。而目標市場主要是由產品銷售市場與產品的顧客群體構成。產品服務是一個企業對于產品客戶提供的一種產品運行方式的延伸,優質的產品服務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與信譽,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2.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基本核心內容,對于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與未來發展可以說是起到關鍵的作用。而優質的商業盈利模式的構建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完成的。第一個內容是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第二個內容是擴大企業的收入來源。而降低經營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網絡化管理、減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對于企業實行科學高效的管理來完成。而擴大企業的收入來源,可以采用增強網絡營銷能力、樹立品牌意識、提供優質服務等手段來完成。
3.企業資源能力
企業的資源能力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運用價值主張與經營策略打敗競爭對手的關鍵。它也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來構成。第一,企業擁有關鍵的資源,比如:先進的科技、大量優秀的人才、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管理方式等等。第二,企業擁有核心的競爭能力,而這種核心的競爭能力是其它的企業不具有的、稀缺的、難以復制與模仿的一種能力。比如:產品的核心技術、獨特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等等。
4.企業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指的是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具有持久發展的動力與因素,可以有效地維護企業的文化與發展方向,其由隔絕機制與伙伴價值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伙伴價值指的是一個企業具有的產業鏈價值,對于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與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隔絕機制指的是一個企業建立的對于競爭對手的模仿與破壞而采用的一種保護制度,對于保障企業的核心機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路徑
1.跨界商業模式
跨界商業模式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新探索與新變革,是對于一個企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重塑,尤其是對于廣大的創業大學生來講具有對傳統行業的顛覆性價值。但是,想要完成這種顛覆性,是需要有一些條件與因素的作用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寬松的市場環境、有力的政策與措施等等。總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性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完成這種創新與變革。在進行這種跨界商業模式的探索中,大學生需要對于原來具有低效率的產業進行資源的整合,重構生產關系、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比如: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生產成本、利用互聯網進行產業信息資源的收集、分析、、擴大市場的影響力和增強本公司產品的信譽。眾所周知,美國的蘋果公司利用現代的網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重塑由軟件行業跨界到手機制造行業,短短幾年間就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國內的小米公司從風投行業跨界到手機制造業,獲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樂視公司從視頻行業跨界到電視制造行業,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2.邊際收益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個商業模式路徑為建立邊際收益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通過對用戶注意力的吸引,去創造價值、實現良好的收益。比如: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運營、以360殺毒軟件、金山毒霸為代表的殺毒軟件的運營、以優酷、樂視等為代表的網絡視頻網站的運營、都是通過這種邊際收益商業模式的運用,依靠良好的服務與大量的廣告收益來實現盈利的。所以,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來講、這種商業模式的運用對于他們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他們需要從中領悟到,大學生創業應該揚長避短、充分發揮現代互聯網的優勢與特點,進行創業項目的網絡化運行、擴大自己創業理念與行動的影響力,形成良好的市場效應,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對于許多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來講,他們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創業的道路是艱難與曲折的,他們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挨餓受凍、歷經挫折、備受家人與朋友的不理解與嘲笑等等,這些很有可能是他們在創業的道路上經受的磨練。
3.平臺商業模式
平臺商業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商品交易運行方式,從產生以來到現在已經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其突出的特點是運用現代的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產品的線上營銷與服務,帶動線下的產品生產與消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網絡商業平臺有淘寶、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天貓商城等等。這種商業模式的出現,極大改變了傳統的商業運行方式,使產品的生產、營銷、服務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減少了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降低了產品的成本、增強了產品的流通效率。同時,這種商業模式的發展也使電子貨幣與電子支付方式迅速發展。比如:微信、支付寶、余額寶等都可以進行電子貨幣支付,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4.企業創業商業模式
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還有一種模式,那就是進行企業創業。而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進行企業創業的方式是建立起微型企業。比如:020商業模式團隊、進行一些小產品的網絡市場營銷、成立小型的產品研發公司對于一些產品進行技術上的探索、組建小型的廣告公司通過現代的網絡進行一些產品的現代化廣告制作、還有一些大學生辦起了各種動物的綠色環保飼養場等等,這些方式都是大學生進行企業創業的方式。
四、結論
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商業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大學生在現代網絡科技的指引與幫助下進行創業活動和進行企業發展的創新、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姚瑤,趙艷敏,段美佳,唐璇,袁琳.“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商業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1:227-228.
[2]武文韜.“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商業模式分析[J].創新科技,2016,01:49-52.
[3]趙軍,楊克巖.“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創業信息平臺構建研究--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例[J].情報科學,2016,05:59-63.
[4]劉沁鑠,黃炯亮,江楠,張芷瑩,黃敏怡.基于互聯網+視角的創業新模式研究――以廣州大學城大學生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3:52-54.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在“x”中突出了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即“跨界融合”:讓不同的社區元素之間,彼此依靠、彼此交融,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彌補劣勢。
“跨界融合”不同于“整合”,我們認為做一個N合I似的“整合”顯然是不夠的,沒有水融、沒有相互依靠,僅僅在一個產品上堆疊了這樣那樣的功能,則是只注重了形式沒有注重實質;而以一個產品為基礎去“接入”多個“模式”顯然也不是“寶馬的車上插奔馳的標”,用BBS的血脈養SNS的兒子,誰是親的誰是領養的一目了然――不連貫的格局必然導致“以用戶為中心”實際上只是個概念,連使用起來都很困難,更談不到溝通效率的提高了。
“跨界融合”在今天的時尚界和商業界都有著不少的范例。寶馬X6:越野車中的跑車;小沈陽:二人轉演員中的電影明星;韓寒:作家中的賽車手……在“x”中,BBS加入以用戶為中心的導向,而SNS又變成為整個社區服務的工具,給BBS以延伸;社區在帖子、日志、圖片等內容的基礎上創造門戶;門戶還包含了BBS/SNS的互動元素……跨界融合的格局必然帶來一個新的趨勢――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社區帶來更清晰的架構和更高效的溝通模式。
所以,我們感覺當前的社區形態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進行梳理和規劃,我們堅信社區產品與服務的“跨界融合”不是形式上的,也絕不是概念上的。歷史上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不是出于形式或者概念上的追捧,真正的經典是在于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骨架讓更多的肌肉可以附加于其上,進而實現做“乘法”般的有力量的融合而不是做“加法”般修修補補似的堆砌。
數字營銷的概念普及后,網絡廣告及移動廣告已經實現了從“放在那兒”到“放到那個人面前”的升級。但江蘭一手打造的MediaCross跨屏聯動視頻廣告平臺,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手機、電腦、PAD以及電視等多個視頻屏幕的資源整合在一起,以獲得更多更為海量的用戶資源,以及為品牌商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廣告投放選擇。
這一模式已經獲得了來自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凌代鴻的注資。
模式創新
25歲的Zoe平時喜歡跟一幫朋友們一起研究護膚品,而27歲的Ken平日里喜歡自駕游,熱衷于瀏覽汽車品牌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MediaCross平臺,幫廣告主找到600萬個Zoe,或者300萬個Ken。”江蘭說,在鎖定營銷的目標人群后,他們可以幫廣告主做到信息更為精準的投放。
但這只是江蘭商業計劃的第一步。數字營銷的概念普及后,行業里涌現出大量類似的公司,通過研究用戶在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上的使用軌跡,來判斷其年齡、性別、職業、業余愛好等信息,再聯絡相應的品牌商對其進行精準廣告投放。網絡廣告不再只是“放在那兒”,而開始主動選擇“放到那個人面前”。
江蘭是國內較早研究這一廣告投放模式的商業弄潮兒,他曾創辦的數字營銷公司,專注于網絡視頻廣告領域。他認為,在整個互聯網廣告行業,網絡視頻廣告出現的時間雖然相對較短,但卻是增長最為迅速的一個類別,未來的前景看好。此外,在國外,廣告網絡公司早已走上垂直化、專業化的道路,這也將是國內廣告網絡行業的趨勢。
在營運公司的過程中,行業內一些新的趨勢引起了江蘭的關注。首先是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動端的內容占據了用戶越來越多的碎片時間。其次是即使經過了來自互聯網的巨大沖擊,電視廣告依舊是廣告主極為青睞的投放模式。
江蘭開始思索另一種商業模式,即將上述這些平臺的資源進行整合,為廣告主提供一個整體的視頻廣告投放方案。他現在創辦的MediaCross,就是在這種思考下產生的。
跨屏營銷
“電視的屏、手機的屏、電腦的屏、PAD的屏,用戶在媒體消費上花費的時間,90%屬于跨屏。”江蘭表示,而只有當產品被聯合在一起使用時,它們才會發揮出真正的效力。
跨屏傳播能更好地拓展目標到達率,其同時利用電視、視頻及移動端,更好地拓展目標群的到達率,而單一媒體則比較窄。此外,跨屏能實現更宏觀的跨屏幕媒體預算分配。品牌主或廣告商不再需要像以往一樣通過復雜的公式去計算,廣告預算中有多少比例是給電視或者是網絡、移動端,而只需要考慮如何將錢分配到不同形式的視頻中,視野更為宏觀。
該模式還實現了跨屏幕的營銷活動。不同屏幕,無論是客廳里的電視機、書房里的電腦,還是手中的電話或PAD,單個目標用戶手中的不同終端,他們的使用人群都可能被MediaCross的后臺系統發掘出來,實現跨多屏幕營銷。不僅讓投放變得更加精準,也因重復到達而使得目標用戶對廣告內容的記憶更為深刻。
在此基礎上,江蘭和他的團隊設計出三個方向的產品,其中在線視頻聯動網絡,通過覆蓋絕大多數網絡視頻用戶,根據用戶行為及與其他媒體相結合精準獲取用戶個人、家庭或社交群體信息,從而優化廣告投放效果。而移動視頻網絡,則根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使用者的不同狀態,精準地針對每個終端提供多種定制廣告。
“未來我們還將把跨屏的范圍擴大到戶外及樓宇視頻中,爭取利用到用戶更多的碎片時間。”江蘭說,他的商業模式也獲得了投資方的青睞。目前,已經有好多家VC對這一模式有興趣,并開始和江蘭團隊商談融資事宜。
對標
HitBliss解決了消費者無法受益的問題:將商家的廣告針對用戶的偏好、所屬地特征、觀看時間等分成不同類別的廣告,用戶可主動選擇喜歡品牌的廣告和想看的廣告。這種模式使廣告主知道自己的廣告是否成功,準確地掌握用戶喜歡什么類型的廣告;而用戶通過主動看廣告的行為換得“貨幣”,在HitBliss商店中購買電影或電視節目;HitBliss賺取的是廣告主的傭金和用戶購買視頻的利潤。
析易國際商業模式研究院點評
MediaCross整合手機、電腦、PAD及電視等多個視頻屏幕,打造的跨屏聯動的視頻廣告平臺,打破單一媒體的邊界,使其商業模式實現了突破性創新。現在,無邊界已經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行業、企業或產品參與競爭時,若想突破一個市場格局,往往需要較漫長的時間;但若利用無邊界創新,實現顛覆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MediaCross跨屏聯動的項目,通過無邊界創新,帶來了海量的用戶資源及多樣化的廣告投放,預示出本項目在未來發展性上有良好前景。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6-0000-02
90年代后,現代商業模式伴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現代商業模式交易結構復雜,交易主體眾多,包含大量的利益相關者,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存在大量狀態,他們之間構成復雜的,非線性的關聯。本文試圖通過IBM公司商業模式的案例來分析商業模式叢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規律。本文使用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NK模型的方法,以及探索性縱向單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IBM公司的商業模式問題,該方法不僅能保證案例研究的深度,而且可以驗證理論和構建理論[1] 。通過對經驗事實的分析來驗證相關理論,力求從真實可信的經驗信息背后挖掘理論內涵。本案例研究為了保證案例研究的內部效度問題,利用三種不同的證據來源:財務報告、文獻和檔案相互印證,形成“證據三角形”。為了分析IBM公司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特征,建立了IBM商業模式的熵變模型,進而利用普利高津散的耗散結構進化的動力學模型進一步分析,分析過程中主要采用基于年報數據的統計實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礎數據是以IBM公布的1992--2014營業收入、營運支出、營運利潤年報數據為依據;本節根據基于耗散結構的企業熵變模型,對IBM近23年(1993~2014)的財務年報數據進行定量分析。
一、IBM 商業模式的進化――復雜適應系統分析
根據復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論的觀點,如果系統的整體功能可以通過分解子系統的功能來得到,則滿足簡單疊加原理,這種系統是簡單系統;如果系統的整體功能不能分解為子系統的功能,它們之間通過非線性的復雜的相互作用產生關聯,這種系統就是復雜系統。在企業現代商業模式中,利益相關者間產生了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和豐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易結構,因此現代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具體眾多復雜系統的典型特點。目前,商業模式的復雜性分析主要使用適應度景觀( fitness landscape) 理論和N K 模型的方法。在NK模型中,評價商業模式優劣的主要指標是商業模式最優適應度值, NK 模型把不同大小的商業模式適應度值比喻為地理學中地形的高低,商業模式適應度值最高的點被稱為山峰,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就是企業不斷攀登山峰的過程,是不斷尋找最優組合使適應度值達到最高值的過程。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商業模式復雜性的增加,最優適應度值也在逐漸增加,也就是說現代商業模式比傳統商業模式具有更高的適應度值。
本文應用適應度景觀( fitness landscape) 理論和N K 模型對IBM的商業模式進化進行分析。IBM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由客戶界面、內部構造和伙伴界面構成的組分層次[2] ,因此NK系統規模為3即N=3,K值描述的是主體之間的關系,每個主體的K取值有3種,即取0或1或2。取0說明了該主體發生變異但不會影響其它主體;取1表示該主體發生變異會影響另外兩個主體中的一個,取2說明了該主體的變異會影響到其它的兩個主體。因此公司的商業模式的復雜性程度劃分為10種類型,按照復雜程度可劃分為:000, 001, 002, 011, 111, 012, 022, 112, 122、222。
徐迪[3]等通過大量數據的計算機模擬對商業模式復雜性和商業模式的最優適應度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伴隨著復雜程度的上升(000,001,002,011,111,012,022,112,122、222),商業模式的最優適應度均值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即當商業模式復雜性最小時,商業模式當前最優適應度的均值為最小。當商業模式復雜性最大時,當前最優適應度的均值達到最大,這恰恰證明了現代商業模式是優于傳統商業模式的復雜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而且這個復雜巨系統顯示出耗散結構的明顯特點:屬于具有很強自我調節能力的低熵有序結構。為了進一步分析IBM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特征,下文建立IBM公司的熵變模型。
二、IBM公司的熵變模型――耗散結構分析
在統計物理學中,熵與系統有序度之間有直接的關系,物理熵值越大,有序程度越低,熵越小,有序程度越高。系統總熵的變化率等于內部熵變化率和外部熵變化率之和。即ΔEs=Es+Es',其中ΔEs是系統總熵的變化率,Es是內部熵變化率,Es'是外部熵變化率,當?Es >0時,系統朝無序的方向發展,走向衰落, ?Es
在本文中Es的管理學解釋是:企業資金投入引起熵增,所以熵產生與成本成正比,而資金投入是為了獲取利潤,因此其與熵產生成反比。Es'的管理學解釋是:企業與外界資金交流對系統內部進行降熵,企業的收入額阻止組織內部熵增,因此熵流與組織的輸入部分成正比,與輸出部分成反比,用計算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C 為成本額,I 為利潤額,P 為收入額,α、β分別為成本額和收入額的增長率.
為了進行IBM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分析,本文以IBM公布的1992--2014營業收入、營運支出、營運利潤年報數據為依據,建立IBM公司的熵變模型,計算系統總熵的變化率。然后根據系統總嫡變化率的計算結果可以繪出IBM的系統總嫡變化圖。
商業模式作為復雜系統在正常經營的過程中內部不斷產生正嫡,同時,又從外部環境中汲取負嫡,在正嫡和負嫡共同作用下實現系統的進化[4]。以上的IBM熵變模型顯示,IBM近20年來一直處于低熵運行的階段,只有1993年系統內部熵變化率和系統總熵變化率最高(Es=0.41,?Es=-1.64),以后逐年降低,這和IBM發展歷程基本吻合。1990-1993年,IBM得了“大企業病”,從高峰開始下滑,盛極而衰。1993年3月,路易斯?郭士納臨危受命,他幫IBM穩住了下滑趨勢,免于拆分/破產,對IBM進行了成功的變革,他確立的商業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另外IBM的熵變模型可以用來對IBM的耗散結構特征進行分析,普利高津所代表的布魯塞爾學派構建了耗散結構進化的動力學模型,作為耗散結構量化分析的方法對耗散結構產生的條件提供了可操作的數學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5]。Brusselator模型中,A代表系統內部的正熵增量,B代表系統外部的負熵流。當|B|-(1 +A2) 0時,系統是耗散結構狀態。利用Brusselator模型對IBM進行分析,發現IBM商業模式從1993到2015年一直是耗散結構狀態(| Es'|-(1 + Es2) >0),即便是在1990-1993年衰退最為嚴重的階段,也具備一定的自組織能力和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了。這恰好證明了IBM現代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陳代謝能力。
三、結論
本文在商業模式復雜性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商業模式的進化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證明了現代商業模式是優于傳統商業模式的復雜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而且IBM現代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陳代謝能力。對中國的企業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價值。現代商業模式重要的特征就是企業跨界經營,跨界經營能使用戶體驗有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從協同論的觀點來看,跨界經營成功的關鍵是看產品組合或服務組合是否實現了協同效應。現代商業模式中,用戶價值主張的多樣性決定了商業模式必然也是一個復雜的層級系統。現代商業模式具有復雜巨系統的眾多特點,是一種高度穩定有序的耗散結構,系統內各子系統間形成了強大的協同作用力,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復雜系統能更好地實現現代商業模式系統中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
參考文獻:
[1] Lee T W, Mitchell T R, Sablynski C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1979-1999[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5(2):161-187.
[2]翁君奕.商務模式創新:企業經營“魔方”的旋啟[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Simple:化繁為簡
墨菲定律認為“凡是可能出錯的往往都會出錯”,崔西定律則認為“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數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簡單的商業模式往往能夠避免誤入歧途,讓消費者和投資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抓住一個簡單的商業核心模式,學會篩選,分清主次,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獲。
原本講究“望聞問切”的診所,在Rick.Krieger面前卻被簡約為快餐化服務,Rick.Krieger也因此樹立了特立獨行的商業模式。Rick.Krieger創辦的“一分鐘診所”(Minute.Clinic)強調快節奏服務、標準化流程和流水線操作,看病平均只需15分鐘,患者幾乎是隨到隨治,隨治隨走。“一分鐘診所”只診治幾種常見疾病,因此按照標準化程序,也不需昂貴的醫療設備,護士和實習醫生都能快速看病。此外,“一分鐘診所”不僅服務快捷,也更強調便利性。在開診時間上力求每周7天24小時營業,選址則考慮人們常去的大型超市或各大連鎖藥店附近。更有特色之處在于治療服務的各項費用,好比快餐店的菜單那樣清楚透明,診費也比醫院平均要低一半。該醫療模式有效填補了醫療保障體系的缺失,形成了“高效、便捷、可負擔”的醫療連鎖模式,創辦6年后即被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美國保健標志公司以1.7億美元收購。
Unexpected:相背而行
打破消費者的期望,讓人“大跌眼鏡”的創意商業模式,往往會以強大的沖擊力加深消費者的印象,從而在消費者培訓階段就帶來出乎意料的收益。在創意模式中,幾乎任何一個事物朝著反向發展,均會產生一個給用戶或消費者帶來極其深刻印象的模式,而這些新模式往往成為了全新的成功創意產業模式。
原本通常是溫馨和歡樂氛圍的電視相親類節目,在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面前卻遭遇了意外的顛覆。《非誠勿擾》節目從一開始就刻意制造沖突,通過男女嘉賓的大膽言論、主題針對當下熱點博人關注,支持和反對聲一時針鋒相對。不過,爭議往往是最好的傳聲筒,《非誠勿擾》節目的收視率一路攀升,節目中交鋒的焦點,往往會迅速形成社會話題,如多棱鏡一樣折射出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和婚戀觀。激烈爭議的背后是收視率的一路飄紅,開播僅4個月,《非誠勿擾》的收視率即擊敗了湖南衛視的王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在創新關乎生存的電視產業,《非誠勿擾》形成了顯著的規模和品牌效應,從而在市場上穩坐一席之地。
純本百貨則一反商場柜臺在最顯眼的位置陳列當季新品的模式,更多陳列過季打折的商品。對于品牌的要求是商品常年零售價格僅為傳統市場價的3.5折,對于入駐品牌則使用了“007”模式,即“0租金、0扣率、7天結賬”的合作條件,通過削減中間環節,讓品牌廠商與消費者實現了對接。同樣,近年來在滬上較為熱門的“星期八小鎮”基地則將成人世界“意外”地帶給了兒童,通過重組勞動、資本、資源等運作形式,讓兒童們在游玩的過程中體驗大人的工作,逐漸培養了經濟意識。目前,“星期八小鎮”已將青少兒角色扮演、主題商業實踐和文化產業創新融合匯聚,逐步開辟著特色青少年兒童活動基地的模式。
Credible:建立信任
怎樣讓市場更好地接受一個新的創意商業模式?建立一個很好的信任背景是大有裨益的方法,通過可信的事實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從而在市場培育初期即取得認同,為其進一步發展夯實基礎。
在日本,由坂本孝創辦的新古書店(BOOKOFF),通過將定價做到精確,甚至苛刻,充分給消費者“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可信度,躍居成為日本最大的二手連鎖書店。坂本孝在創業初期將目光瞄準了龐大的漫畫書和文庫書二手市場,改變了“論斤論兩”的收購方式,將書分為A、B、C三個等級回收,收購后的所有書一律按書籍原價的5折出售,新古書店還設有“100日元專柜”,即一本書如果超過3個月沒賣出去,或當天收購了很多舊書,書柜上放不下的書,或是同一本書庫存超過5冊,第6冊起都以100日元出售。這些非常有個性的商業模式給新古書店帶來了可觀的人氣,目前在日本已有超過1000家分店,還拓展到海外市場。
此外,經過多年的發展,社交網絡正在通過實名的方式走向更高的可信度。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絡以及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都采用了非實名制的準入方式,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僵尸粉絲”、“馬甲”、“人妖”泛濫的現象,因此倡導可信度的實名交友平臺應運而生。實名社交平臺設置了苛刻的加入條件,通過強調用戶的真實性,主打可信的商業模式,降低了網友辨別身份真偽的成本,增強了相互的信任感,在虛擬的網絡中打造真實的交互關系,創造了截然不同的社交氛圍和社交服務。
Combine:整合創意
恰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窮畫家李浦曼當年一氣之下將鉛筆頭和橡皮綁在一起,發明了至今仍頻繁使用的橡皮頭鉛筆那樣,跨界的整合創意往往能帶來神奇。
蘋果公司通過iTunes讓數字音樂下載變得更加簡單易行;用Appstore為豐富的應用程序提供平臺。簡而言之,蘋果公司將硬件、軟件和服務融為一體,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不僅提供了一貫出色的工業設計和友好的界面,而且將新技術和卓越的商業模式結合起來。同樣,國美電器在2010年了其定制的“Flytouch”平板電腦產品,該產品共定制了100萬臺,國美會員可以用999元的價格購買。國美電器通過定制產品的方式實現了家電產業“渠道商+制造商”跨界商業模式,從而將下游產業鏈整合,實現了家電行業“渠道商+制造商+品牌商”商業模式的創新。
此外,將手機和POS刷卡機跨界整合為一體的正方形公司也是用整合的創意贏得了資本的青睞。同樣,瑞典的利樂公司也是跨界“捆綁”模式的擁躉,針對果汁生產廠商,利樂贈送包裝機和灌裝機,但必須使用利樂的包裝材料,通過利樂包裝設備的電腦識別技術,僅對利樂的包裝材料才能夠正常工作運轉,利樂公司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Emotion:情感共鳴
如何讓消費者切身關注創意的商業模式?通過情感來共鳴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畢竟,在各類抽象的事物中,唯有感情是最容易產生并引發共鳴的。
從消費者的價值主張角度來看,追求個性化的情感需求,如果能夠得到滿足,往往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商業模式。“需求媒體”(Demand Media)是一家新興的美國網絡媒體企業,雖然其創立以來還未曾贏利,但在紐約上市后卻大受投資者追捧。首次公開募股以每股17美元的價格賣出890萬股,次日其股價上升35%達到22.61美元,使公司市場資本總額達到19億美元,超過美國老牌傳統媒體《紐約時報》公司15億美元的市值。“需求媒體”的本質是一個“內容工廠”,每天為互聯網生產超過5000份文章和視頻作品。公司靠搜索引擎篩選熱門話題,招攬文字和視頻作者制作大量相關內容的低成本文章和視頻,不同興趣愛好的網民,可按個性需求瀏覽,包括雅虎和美國在線的網絡媒體巨頭均開始涉足這種商業模式。
服裝品牌優衣庫則借助一款社交游戲,通過滿足玩家的社交情感需求成功實現了“Online to Offline”的跨越。借助時尚的卡通界面和誘人的糖果色,優衣庫讓玩家選擇喜歡的卡通形象作為自己在網絡世界的替身,參加一個品牌的促銷排隊。在游戲中,虛擬的玩家會走過長長的隊伍,或許會見到隊伍里有自己的好友。這款看似輕量級且以促銷為目的社交游戲卻給優衣庫帶來了極大的收獲,除成功地將線上的消費者帶到實體店并完成促銷目標之外,優衣庫品牌的B2C網站每天獨立訪問量也翻了5倍。
Story:品牌故事
很多家長或老師在傳授知識時,往往會借助故事的方式加深傳播的印象。所以說,商業的品牌故事也是讓消費者接受品牌的至尊法寶。
芬蘭公司RovioMo-bile開發的“憤怒的小鳥”無疑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憤怒的小鳥”如同一部互動電視劇,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游戲,商家并不定價出售游戲,在AppStore中定價0.99美元,而在Android平臺上,用戶則可免費下載。商家的秘籍在于不斷出售游戲體驗,此類閑散時間可玩玩的“娛樂小點心”,對于游戲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趨勢。此外,“憤怒的小鳥”還將體驗拓展至了線下,衍生品也是如火如荼,“小鳥”絨毛玩具大賣特賣,從側面也反映了這款創意游戲的火暴熱度。
一個名為“網娃”的玩具品牌則通過給玩具賦予虛擬生命的體驗模式來吸引消費者。“網娃”采用了基于價值網絡重構的商業模式,將傳統的玩具制造與網絡游戲進行巧妙結合,通過網絡技術為每個玩具精心創造設計可延伸產品生命的虛擬世界。消費者購買毛絨玩具后可通過其所擁有的密碼進入官方網站,孩子們可領養一個與所購玩具同樣且與自己同歲的虛擬寵物,通過和虛擬寵物在虛擬的社區里一起學習、游戲、生活的體驗來擴展知識面,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Secret:神秘營銷
商家的“故弄玄虛”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從而引發關注和重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實現產品由廠商到消費者的快速轉移。企業通過制造“來之不易”的體驗,讓消費者很難得到,從而愈發珍惜,充分滿足買賣雙方的需求,即賣方獲得可觀的利潤,買方得以彰顯身份和地位。
國際知名服裝品牌Zara深諳“饑渴營銷”之道,其推出的最新潮流服裝往往款多量少,很多服裝款式在門店獨一無二,意味著消費者看中的服裝隨時可能處于缺貨狀態,促使消費者必須“秒殺”出手,否則中意的款式可能就不復存在。結果,消費者對Zara更是趨之若鶩。限量刺激的創意使市場出現了“不飽和狀態”和“饑渴”狀態,而Zara則充分利用消費者“物以稀為貴”的心理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在手機廠商中,海外的蘋果和國內的魅族都是神秘營銷的典范。蘋果新產品前,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在議論,但卻都不知道究竟。在一系列神秘外衣籠罩下的蘋果新產品,一旦,形成熱賣之勢則在意料之中。在國產手機廠商中,魅族也是不折不扣的另類。當別的廠商通過增加手機的品類,力圖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時候,魅族卻只有一款產品,或者說兩款:M8和M8SE。對于外界而言,魅族領導層之一的J.Wong是一個神秘人,只知道他本人就是一個手機發燒友,幾乎從來沒有接受過媒體采訪,卻經常在論壇之中指點江山。這種神秘感通過領導層延伸到公司本身,然后延伸到了產品,最后激發了消費者的擁戴。
(作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DOI]10.13939/ki.zgsc.2015.44.038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跨行業、跨領域、系統性的思考、設計治理大氣、處置固廢、處理污水、修復生態的商業模式,是推動環境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依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2015年2季度上市公司行業的分類結果,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業(行業大類代碼為77)共有14家上市企業,其中中小企業板3家,創業板6家。由于博世科(300422)、偉明環保(603568)是在2015年上市,缺少對應數據,可觀察12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是正值,因此,當前環境企業商業模式運行整體比較合理,環境企業迎來一個好的時代。但不同環境企業的利潤值變化是有差異的,利潤值連續變大的企業有7家,即中國天楹(000035)、桑德環境(000826)、國電清新(002573)、碧水源(300070)、中電環保(300172)、永清環保(300187)和中電遠達(600292);出現波動的有3家,即凱美特氣(002549)、東江環保(002672)和維爾利(300190);連續變小的企業有2家,即國禎環保(300388)和高能環境(603588)。商業模式是影響企業獲利能力或潛力的重要決定變量,通過透視這14上市企業的商業邏輯,可以洞察到環境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策略。
1 商業模式結構的分析框架
好的商業模式是環境企業成功的根本。但當前,商業模式仍然是異質性的概念,如商業模式就是解釋企業如何工作的一個故事;從技術中獲取價值的一個中間構造; 做生意的一個方法;企業已實施戰略的一個映射;組織創造、傳遞和獲取價值原理的一個描述;決定企業如何做生意的一個相互依賴、相互連接的活動系統[1][2],而Cavalcante et al.(2011)將商業模式視為一個核心重復的標準過程(Core Repeated Standard Processes)。[3]從本質上看,商業模式完成兩大功能性任務: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因此,李永發和李東(2015)認為商業模式由三個組件組成:顧客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osition)、盈利模式(Profit Model)和可重復的核心標準過程。[4]其中顧客價值主張組件定義了顧客價值;盈利模式組件定義了企業價值,可重復的核心標準過程成為顧客價值主張和盈利模式的約束條件,界定顧客價值主張和盈利模式實現的可行值。為了更直觀且更有效說明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和價值獲取的功能,我們提出一個價值空間的概念,將價值空間定義為顧客價值與企業價值之積。參見下圖,由于組件間存在一個匹配關系,實際商業世界中,商業模式不同的組件或許存在冗余資源或活動,因此若假設CVP表示顧客價值主張組件的實際效應,PM表示盈利模式組件的實際效應,CRSP表示可重復的核心標準活動組件的實際效應,S(t)表示在時刻t時CVP,PM和CRSP產生的價值空間,即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則S(t)=CVP×PM,并且商業模式從時刻t1到時刻t2產生的總價值空間V=∫[DD(]t2[]t1[DD)]S(t)dt。一個特定商業模式最理想的狀態是各個組件間完美匹配,不存在冗余或不足狀態。
商業模式CPC 結構框架
2 商業模式的生命周期
企業商業模式生成演化是一個迭代過程,包括四個階段:探索階段、匹配階段、復制階段和重塑階段。企業家洞察到一個獨到的、有價值的商業概念,然而在商業概念實驗實踐之前,都應該歸屬于商業模式的前生命階段。但一旦進入實踐階段,哪怕只是剛吐芽的種子,盡管還產生不了任何實際價值,但作為真實模式的存在,進入到探索階段。探索階段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找到藍圖模式,就是為這個商業模式幼苗想到理想的培養方向、目標。探索階段之后,就是匹配階段,此時真實模式和設計的藍圖模式相互融合、調整、修正,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調和模式,因此調和模式不等于藍圖模式。調和模式是一個理想與現實都妥協的穩定成果,若是產生的價值空間足夠大,便進入復制階段。但是商業模式效能不可能永遠維持在一個高水平,利潤區會因為顧客需求、市場競爭以及政策規制等變化而發生漂移,因此,商業模式必然會從復制階段進入重塑階段,在位者對當前的商業模式進行迭代、轉型。
商業模式生成演化的過程,其產生的價值空間在時刻發生變化,過程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對于一個特定企業的特定商業模式而言,其創造出的價值空間必然是一個有限值,并且從商業模式投資到實際價值的產生存在一個時滯,因此,商業模式創新必然要有足夠現金流支撐到商業模式可創造出足夠大的價值,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要選擇合適的時點重塑商業模式,通過不斷迭代,延續企業的壽命。
3 商業模式創新策略
3.1 創新顧客價值主張
深層次洞察政府、社會、客戶的環保痛點,善于描述獨特的價值主張。中國環境保護部《2014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161個空氣監測點城市中超過90%空氣質量年均值超標;4896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級和極差級水質的監測點比例共為61.5%。環境問題嚴峻,社會十分關切。若能在改善環境層面做出大的貢獻,將是環境企業提升社會聲譽、口碑的關鍵切入點。2013年,桑德環境發現鄉鎮環保是政府和社會的一個重要痛點,具有爆發性成長的潛力,于是創新鄉鎮環保的商業模式,并在土壤修復市場提前布局。上市公司,如永清環保和國電清新,從裝備制造商、環保設施運營商轉向定位于綜合環境服務商,本質上,改變環境企業對顧客價值的定義。
3.2 創新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創新策略主要聚焦于收入源、創收頻率、獲利時間的設計。環境產業是一個法規和政策引導型產業。2013年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用制度保護環境和資源。2014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節能環保產業建設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環境法》迄今為止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企業排污成本增大。法規和政策對于企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嚴格性約束,為環境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商業模式創新的市場動力源于兩類客戶:一是政府類客戶。環境條件成為城市評比的一項核心要素,關乎城市、當地政府及其主政者重大利益,政府訴求成為環保市場爆發的示范力。中國環境保護部《2013年環境統計年報》顯示中國2013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是9037.2億元,污染治理設施直接投資為4479.5億元。二是企業類客戶。2013年8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明確未來3年的發展目標: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環境企業的盈利點主要在于:環保設備銷售、環保項目設計與安裝、總包、托管運營、建設運營。不同盈利點創造價值空間的能力不一致、價值耗散的風險不一致、從投資到價值獲取的時滯性也存在差異。
3.3 創新可重復的核心標準過程
增加、減少、創造、刪除、創新、整合可重復的核心標準過程中的核心活動,實際有效擴大商業模式特定時點的價值空間。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推動行業領軍企業、相關科研院校、重點客戶和金融服務組織構建產業鏈網,促進不同價值活動之間的相互匹配、增強活動互補性,從而創造良性循環圈。跨界協同創新將會創造驚人的生產力,比如,大量碳元素留存于空氣中變成為污染物,而回歸土壤中就是肥料,因此,相關領域的跨界合作可以產生企業與企業間的共贏、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環保產業發展到現階段,企業間的并購行為會使得商業模式的核心活動發生改變,從而改變商業模式創新進程。碧水源模式的本質是一個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創新PPP模式,戰略引入互補性合作者,必將加速其復制擴張的進程。國禎環保從設備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累積經驗、資源轉化、人員變動、觀念轉型,必然會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參考文獻:
[1]Amit R,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2,53(3):41-49.
一、引言
商業模式創新是指企業價值創造的基本邏輯的創新變化,它既可以指商業模式構成要素的變化,也可以指要素間關系或者動力機制的變化。通俗地說,商業模式創新就是指企業以新的有效方式賺錢。自從人類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企業從不同視角進行的商業模式創新以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因而出現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一樣依靠商業模式創新而成功的企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移動計算、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帶來了一場以“大數據”為焦點的技術革命,也使得“大數據”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時代背景。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的每一個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輪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James,Michael,2011)[1]。那么,什么是大數據呢?
有關大數據定義的描述,目前大家比較認可的一種觀點是通過描述“大數據”的5V特征來間接地定義和識別“大數據”[2]:(1)海量數據(Volume)。“大數據”的“大”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狀態,如何存儲和處理這些海量數據,從中找到企業本身需要的信息,這將對企業的IT架構和IT 產業的布局提出新的挑戰。(2)多來源數據(Variety)。企業內部的經營交易信息,物聯網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聯網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是大數據的三個主要來源[1],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多種數據類型。(3)實時處理(Velocity)。這是區別大數據應用和其他傳統數據處理技術的本質差別之一。(4)低密度高價值(Value)。“大數據”背后隱含著極高的經濟價值,但是,這種價值需要運用信息處理技術來參照、比較、分析多種來源的數據。(5)數據真實性( Veracity)。“大數據”中的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中,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提煉出能夠解釋和預測現實事件的理論。
本文嘗試從商業模式創新框架、大數據創造的競爭優勢和企業的聚合與無邊界等方面,探索分析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以期未來企業在大數據背景下創新商業模式提供借鑒。
二、“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分析
(一)“大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框架。
“大數據”驅動的顧客界面創新。企業進行營銷活動的關鍵之處在于識別目標客戶的需求,在研究顧客心理行為基礎上細分客戶并提供相應的有針對。企業將CRM系統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之上,可以實現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全面反映,有利于企業建立有效的營銷管理平臺,真正了解細分客戶。大數據的5V特性使數據的收集、整理、反饋等響應可以在瞬間完成,確保企業及時準確把握顧客需求變化來創新價值主張。
“大數據”驅動的內部運營界面創新。在企業的內部運營上,大數據的驅動創新主要表現在關鍵業務流程的數據化管理和整體結構的優化。在流程數據化方面,是將企業以往采用的ERP管理系統進行了拓展和創新,將更加全面的信息收錄在企業系統周圍以供使用,從而達到優化業務流程的作用。在整體結構方面,企業應用大數據提煉出自身需要的客戶價值主張,并以此為基礎調整成本結構、營銷結構等結構來適應客戶需求。
“大數據”驅動的網絡合作界面創新。大數據技術促使平臺商業模式日漸興起,大部分企業現如今都將非核心業務外包,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則為企業解決了如何尋找最佳外包商的問題。現在,像利豐公司這樣的平臺式企業在商業生態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種商業模式通過“連接”和“聚合”作用來降低平臺參與者們的成本,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價值鏈各個環節的重新組合,以最低的價格發掘企業和客戶的最大的價值,充分發揮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比較優勢,實現企業實施平臺商業模式的轉型與創新。
(二)“大數據”創造競爭優勢。
商業模式一般從運營視角、經濟視角和戰略視角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基于此,大數據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所塑造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一下三個方面[3]:
經濟視角:大數據創造經濟價值。提煉出大數據背后隱藏的有關產品、服務、客戶以及企業本身等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有助于企業改進生產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提高生產率,創造超額經濟價值。從大數據的5V特性我們發現,它所反應的信息無限接近消費者,企業據此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夠精確的滿足消費者的價值主張。眾所周知,只有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大數據可以精確發現消費者多變的需求,并據此對消費者進行細分,不僅依據不同人的興趣偏好將細分標準抽象化,甚至將每一位消費者細分成一個市場,在每一個利基市場中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最終為企業帶來經濟價值。
運營視角:大數據帶來低成本競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對企業的關鍵業務和流程進行創新、再造,同時可以幫助企業更加準確的獲得原材料和鎖定目標客戶,這樣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以大數據技術產生的數據信息流為線索,對外,企業可以精確的定位自己在全球價值網絡中的位置,進而嵌入到全球價值鏈系統中;對內,企業可以立足于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從新考慮內部整體架構,去除冗余和獲利低的流程,尋找最佳外部供應商外包非核心業務,以大數據活動取代傳統的業務流程,對核心業務進行補充或再設計,最終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
戰略視角:大數據創造差異化競爭。戰略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當公司致力于推出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理念時,運用大數據可以提前預測消費者對這種產品或服務的態度,這就是創造需求。創造需求比感知消費者需求之后再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更具有經濟價值,這是產生差異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公司內部來說,企業通過大數據可以進行管理與決策創新,對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更準確的預測和決策,進而依據市場反饋效果進行干預和控制。這種戰略上的差異是企業在特定經濟情景中所獨有的,很難被外界復制和模仿,因而可以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大數據”強化了行業的聚合和無邊界趨勢。
大數據所包含的絕大部分的非結構化信息包括了不同行業、地域和企業部門之間的交叉性信息,企業要進行某項營銷決策時,除了要關注企業本身所具備的產品信息,可能還需要其他相關產品或其他行業有關消費者偏好的調查信息,這樣的決策過程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線性的、自上而下決策模式,轉而向自下而上的、不確定的、非線性的決策模式轉變,這種融合的趨勢促進了行業的聚合,淡化了企業的邊界。聚合對企業來說意義深遠,它們可以據此吸引多種類型的顧客,強化顧客體驗,增強客戶忠誠度;同時,企業的去邊界化將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為多元化發展以及破除行業壁壘進行跨界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如樂視視頻網站跨界進行樂視電視的銷售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總結
隨著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不斷深入,針對大數據的研究重點已經有原先的計算機科學領域拓展到大數據應用和實踐階段,大數據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將商業模式的框架進行轉型、創新。理解“大數據”如何驅動商業模式創新框架,進而如何創造競爭優勢,這是挖掘大數據價值所必須的過程。要分析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應以大數據為線索,對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進行審視,重新構造業務流程,根據不同企業所重視的核心業務的不同,從不同視角對商業模式進行轉型與創新,發現大數據背景下最適合企業自身的商業模式。企業立足使用大數據對業務進行分析,不但能準確把握顧客需求,而且可以對內部資源進行最有效的配置,一次來創造競爭優勢。此外,領導者的“大數據”意識和思維的建立對創新商業模式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7]。
目前對于大數據技術的研究更側重于宏觀方面,而且理論還不成熟,對某一具體行業或具體企業應該怎樣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理論較少且不成熟[5]。因此,如何將宏觀層面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具體企業是我們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企業自身則應積極應用大數據背景創新商業模式建立起自身的一套競爭優勢,這樣才能在大數據時代取得成功。
基金項目:自治區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基于“大數據”視角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研究――以新疆零售業為例”(批準號XJGRI2015116)資助。
參考文獻:
[1]James Manyika,Michael Chui.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J].McKinsey Quarterly,2011,(5).
[2]李文蓮,夏健明.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3,(5):83-95.
[3]荊浩.大數據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7):15-19.
[4]方巍,鄭玉,徐江.大數據: 概念、技術及應用研究綜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14,(5):405-419.
[4]張清輝,陳昊.大數據背景下商業模式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 (7):159-161.
[5]李艷玲.大數據分析驅動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1): 55-59
二、探析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的本源
在新的商業生態中,電商跨界提供金融服務是一項重大、普惠的金融創新,基成功主因除了上述的互聯網思維外,還有基于互聯網的定制式商業模式。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中介,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金融的功能,其與商業銀行的關系是既錯位競爭,又互補合作。
(一)互聯網金融的業態表現。互聯網金融是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資金支付、融通、信用信息服務和風險管理功能的金融服務模式,是技術與金融的結合和交融。廣義的互聯網金融包括3大類:1.網上銀行。即商業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基于數據通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電話服務、網絡服務和自助服務,其服務渠道信息化變遷經歷了“水泥”網點的電子化、“水泥+鼠標”的固網化、“水泥+鼠標+拇指”的移動化3個階段。目前,商業銀行正逐步向投資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等非傳統服務領域滲透,并嘗試提供在線服務。2.網絡銀行。即純粹的互聯網銀行,或沒有眾多物理門店的網絡直銷銀行,主要通過網絡提供非現金金融服務,如美國第一安全網絡銀行(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3.電商金融。即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其存在的基礎是網絡商業、社交和文化娛樂等行為,電商以第三方支付為整合工具,并向金融服務鏈上簡單、大眾化的功能延伸。目前,存在網絡支付、網絡直接借貸和股權融資、金融產品銷售、金融信息服務4種新型業態。
(二)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和劣勢。超常發展的電商金融具有互聯網經濟的一般特點和優勢,相比傳統銀行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一是催生了網絡直接金融模式,替代并弱化了傳統金融中介的部分功能;二是能夠迅速整合大量的潛在客戶,阻斷了銀行與新的目標客戶的溝通聯系;三是分流了銀行部分活期存款和有效小額信貸需求,對銀行支付和代銷金融產品產生了擠出效應;四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大規模定制和精準營銷的商業模式沖擊了傳統銀行標準化服務的商業模式。盡管如此,電商金融的發展模式仍存在一些短期難以跨越的問題:一是產品和服務品類單一,沒有深入金融的核心領域,難以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二是風險管理經驗積累薄弱,信用風險、合規風險、網絡安全事件頻發;三是一些業務游離在灰色地帶,有的涉嫌監管套利和非法融資;四是盲目投資導致項目產能過剩,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三)網上銀行的優勢和劣勢。商業銀行屬信息驅動型行業,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電商金融無法超越的諸多優勢:一是率先信息化。已將大多數傳統業務電子化、在線化,現又在深度網絡化、移動化進程中;二是范圍經濟。綜合化經營進展迅速,業務邊界延伸到投行等新興金融服務領域和電商等非金融服務領域;三是規模經濟。表內外資產負債規模龐大,大中型客戶基礎深厚;四是創新能力。具有豐富的需求洞察能力,專業產品的理解、創設、組合、配置能力。但在發展在線銀行的過程中也存在以下誤區:一是重視信息化、網絡化建設,而沒有涉及商業思維、商業模式的變革;二是試圖利用互聯網服務所有客群,而沒有在洞察市場的基礎上,為細分后的客群提供專業化定制服務;三是簡單將線下業務遷移到線上,而沒有再造服務提供和客戶管理流程;四是偏離熟悉的領域和優勢業務,跨界深入電商領域,與電商金融競爭同一類型客戶。
三、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定制模式和實踐路徑
定制是一種特別適合于互聯網時代的高級商業模式。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范圍的定制生產、特別是服務定制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商業銀行作為惟一的現代金融綜合服務綜合方案的提供者,必須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降低其中介功能成本、擴展獲取客戶的溝道,在與電商金融競合中,必要借鑒其定制式創新的經驗,在客戶細分的基礎上定制全景式或全鏈式的金融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探索出適合其戰略定位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定制之路。
(一)融合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和升級網上銀行服務。1.重塑客戶與銀行的人性化互動關系。互聯網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正在改變傳統的生產關系。未來,客戶與銀行的邊界將日益模糊,客戶可能承擔的利益相關角色包括銀行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自助提品和服務過程的生產者、產品和服務研發和定制的參與者、產品和服務生命周期的情感認同者。2.以提升客戶體驗為核心,專注于極簡化、極致化、迭代化。商業銀行實施客戶下沉戰略,通過網絡獲取千萬數量級的零售客戶,需要在于細分大眾客群的基礎上,專注地提供簡單、方便、快捷的平臺服務和單一、極致、持續迭代的適配產品。3.重視信息技術管治的頂層設計,加強網絡基礎建設和管理。銀行需要優化基于流程和信息技術的內部管理和外部治理結構,不斷提升網絡化經營管理能力,加強基礎信息數據管理,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加強軟件研發過程管理,提升系統研發能力;加強專業知識的資本化管理,提升智慧服務能力;加強在線金融中介功能建設,提升信用管控能力。此外,需要將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優先配置到現代科技的創造性運用上,為基于互聯網的產品、渠道、流程、組織結構、系統、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科技支持。
(二)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互補合作,提供在線交易金融服務。在網絡經濟生態圈中,商業銀行具有資金、支付結算、信用及風險管理優勢,電商具有交易數據、客戶流量優勢,雙方基于開放包容的互聯網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將網絡流量轉化為商品及金融交易機會。1.實施客戶下沉戰略,開拓線上零售金融服務。目前,電商金融提供的服務多屬零售性質,多數商業銀行也提出了零售金融優先戰略,加大了針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普通居民的普惠金融的供給力度。商業銀行可大型廠商開展合作,服務于產業鏈、供應鏈、專業市場商圈上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如與成熟的電商合作,搭建電子商務支付平臺及基于電子商務交易的小額融資平臺。2.借鑒電商金融經驗,布局網絡化經營管理平臺。如與規范的網貸平臺合作,建立線上小額融資專營機構;與排名靠前的銷售網站平臺合作,開拓基于支付結算的理財產品銷售新模式。此外,現代企業組織架構日益呈現扁平、柔性、無邊界、項目虛擬等輕型化趨勢,商業銀行應主動變革內部組織架構,以適應網絡生態環境,更好地提供在線金融服務。
通過對“網絡購物第一站”——比購寶(Boogle.cn)收錄的博庫書城、淘寶網、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當當網、蘇寧易購、拍拍網、文軒網、中國互動出版網、99網上書城等眾多含圖書銷售的網站,價格搜索顯示,目前,蘇寧易購該書為最低價,推薦購買。
內容簡介
《移動互聯網成功之道:關鍵要素與商業模式》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業發展趨勢及最新動態,從終端、應用、平臺、管道、云、流量等關鍵要素的角度對移動互聯網進行了系統的內涵和趨勢分析,并基于這些要素考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新特征。同時,《移動互聯網成功之道:關鍵要素與商業模式》各部分都結合國內外移動互聯網產業現狀及實踐案例進行了適度的剖析和對比。
《移動互聯網成功之道:關鍵要素與商業模式》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適合于移動互聯網產業領域設備制造商、終端廠商、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及內容提供商的戰略策劃、市場營銷、產品開發及運營管理工作相關人員,以及關注移動互聯網的高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閱讀。《移動互聯網成功之道:關鍵要素與商業模式》也可作為移動互聯網相關企業的培訓用書,還可作為關心移動互聯網行業讀者的入門讀本。
目錄
第1章 移動互聯網:全新的游戲規則
1.1 互聯網的移動化
1.2 移動互聯網的乘法效應
1.3 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4 移動互聯網的方向--SoLoMo模式
第2章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驅動要素
2.1 終端:用戶價值實現的引擎
2.2 應用:持續激發用戶需求
2.3 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的助力
2.4 管道:提升用戶體驗的基礎
第3章 終端:移動互聯網的突破口和推動力
3.1 終端市場及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3.2 "終端+服務"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商業模式
3.3 跨界競爭趨勢
3.4 運營商終端引領模式的構建
第4章 重點應用--應用商店
4.1 應用商店發展現狀及趨勢
4.2 產業鏈及商業模式
4.3 典型應用商店運營案例分析
4.4 移動應用開發者概況
第5章 重點應用--社交應用
5.1 社交化的移動互聯網世界
5.2 移動社交應用發展趨勢
5.3 移動社交應用的商業化路徑
5.4 社交應用典型商業模式
第6章 重點應用--位置服務
6.1 位置服務概念及分類
6.2 位置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
6.3 產業鏈及商業模式
6.4 典型位置信息服務案例分析
第7章 重點應用--移動支付
7.1 移動支付概述
7.2 移動支付發展現狀及趨勢
7.3 移動支付價值鏈及商業模式
7.4 典型移動支付運營模式分析
第8章 平臺: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8.1 從圍墻花園到平臺花園
8.2 開放平臺案例
8.3 多樣化能力集生態系統
第9章 管道:智慧的力量
9.1 智能管道提出的背景
9.2 智能管道的內涵
9.3 建設智能管道的4大策略
9.4 國際運營商的智能管道探索
第10章 云:不再縹緲
10.1 云計算模式及關鍵技術
10.2 云計算對產業的影響
10.3 云計算發展現狀
10.4 移動云計算
第11章 流量經營:關注兩個轉化
11.1 基于兩個轉化的流量經營CTR模型
11.2 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變現挑戰
11.3 流量轉化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