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醫學影像解讀模板(10篇)

時間:2023-10-09 10:33: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醫學影像解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醫學影像解讀

篇1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以小說名世的朱天文,也是臺灣新電影的知名編劇。1983年之后,她作為編劇與侯孝賢導演長期合作,創作了許多為臺灣電影贏得國際聲譽的電影作品,其間亦不斷出版同名電影劇本及電影小說。電影是擬態的藝術,小說是講述的藝術,作為獨立的文藝樣式,這些電影劇本和小說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韻味,與侯孝賢最終完成的電影既有內在聯系,亦有較大差異。本文的研究對象僅涉及朱天文的電影劇本和電影小說,并將其統稱為“電影文學”。作家阿城認為侯孝賢是貴金屬,朱天文是稀有金屬,如果沒有朱天文,侯孝賢的電影成不了一種獨特合金,不會是今天這樣。電影學界對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作品研究汗牛充棟,可是對其最重要的合作者、御用編劇朱天文的電影文學涉獵不多,文學界對朱天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她的長篇小說上,對她的電影小說研究亦幾乎沒有關注。這些缺失對于臺灣電影和臺灣文學來說是一個遺憾,本文將著重研究朱天文的電影文學,以期彌補這個遺憾,也借由朱天文的電影文學研究對侯孝賢的電影做出更多角度的讀解與補充??v觀朱天文的電影文學作品,可以發現“鄉鎮”構成了其主要的敘事背景,基于此,呈現于朱天文電影文學中的“鄉鎮”,成為本文研究的出發點。

朱天文的電影文學彰顯著時代的風貌,依主題而言大致有三類:個體成長的記憶,族群歷史的重構,以及籠罩下的都市生態。鄉鎮作為一種敘事空間,為臺灣社會的時代變遷與生活面貌提供了可資觀照的視域。概言之,在朱天文電影文學對于記憶和歷史的書寫與重組中,鄉鎮既承載了個體成長的叛逆、彷徨和創傷,也承載了家國與族群的離亂、憂患與艱辛,從而整合人性人情的多重寓意,寄寓著創作者對現實的觀照,對歷史的內省,對故土的鄉愁,以及對傳統彌散的悲劇性心態。

一、迷惘的身份

臺灣地形復雜,自古是航海要沖,兵家必爭之地。臺灣逐步進入中國歷史,可以從南宋的海外貿易開始追溯。歷經荷蘭的殖民地統治、倭寇的騷擾、“開臺圣王”鄭成功的秉政與堅守、清政府的“漢化”大開發、后長達50年之久日本的奴役、光復后的“威權”統治、以及1970年代后走向政治民主、經濟騰飛且積患重重的新時代。幾經離亂、繁復曲折的歷史帶來的不僅僅是臺灣充滿血淚的發展歷程,而且還帶來了臺灣人對其“身份”認定的迷惑。1946年臺灣作家吳濁流在日本出版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在作家筆下,臺灣是亞洲“身份”不明的孤兒。1972年大陸,臺灣失去了聯合國的席位,失去了政權合法性的依據,“身份”不明且日益尷尬。臺灣音樂教父羅大佑寫了一首著名的同名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歌中唱到:“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狈从吃谖幕J同和歸屬感上的身份不明,是朱天文電影文學重要的寓意。

“身份”的惆悵,涵蓋于個體生命成長、族群歷史重構、傳統的重建以及現實生態的呈現之中,表達著對于臺灣有關歷史身份、現實身份和文化身份的探討與反思?!稇驂羧松穼⒉即鼞虼髱熇钐斓摰膫€人生命歷程與臺灣自清末至日據時期的歷史融為一體,于跌宕的命運中組建著臺灣復雜多變的歷史身份。淡水河邊的小鎮,戲臺上鑼鼓聲聲,戲臺下咔嚓咔嚓剪辮子――臺灣由此步入殖民統治時代。從淡水鎮到石碇鎮,再到臺中的后里,不斷轉換的鄉鎮背景,隱喻著迭變叢生的歷史,而這不斷漂移的歷史所折射出的臺灣身份,亦顯得格外復雜和凝重。與不斷轉換的歷史身份相偕而至的是復雜的文化身份。語言是人類歷史的集體記憶庫,文化幾乎無法和語言相區別,只有透過語言,文化才有可能發生。朱天文電影文學中的鄉鎮上既活躍著布袋戲和歌仔戲,也回響著日文歌、閩南語歌曲,以及來自老上海的“時代曲”;來來往往的人操著閩南語、客家話、粵語、滬語和字正腔圓的國語,各種各樣的口音里甚至夾雜著日語和英文單字。巴赫汀認為“所有語言行為的重點乃為了奪取權力與權威。”大陸的母體文化、殖民文化、本土文化、外來的西式文化,以及威權統治下的政治話語,都在臺灣文化里刻下縷縷印痕,造就了臺灣文化的繁雜離散,從而使人們在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上陷入尋根的惆悵。

較之復雜的歷史與文化身份,臺灣的現實身份卻更為曖昧和尷尬?!逗媚泻门返摹皯蛑袘颉保‖F的正是歷史埋下的現實困境。劇本中,梁靜與蔣碧玉、阿威與鐘浩東、現實與歷史互為參照。歷史中的鐘浩東死于政治迫害,現實中的阿威死于黑幫仇殺。歷史中的鐘浩東和蔣碧玉夫婦富于理想和家國情懷,抗戰時期參加大陸的抗日游擊隊,重返臺灣后又介入左翼政治運動?,F實中的阿威和梁靜卻混沌而虛無――阿威深陷于,梁靜沉湎于。粵東和粵北的鄉村,以及基隆的八堵小鎮,承載著昔日的歷史,也承載著歷史曾經輝映的生命之光;但對于梁靜而言,她生活的背景只能是當下的都市,到處都是“Whiskey Agogo,聲色犬馬”。臺灣的現實就如梁靜所看到的車窗外流逝著的城市街景,“一切都像是臨時搭建的”,人無處安身,精神無所歸依。

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鄉村和小鎮所代表的鄉土社會背景從朱天文的筆下悄然隱退,此前一直時隱時現的都市替換為敘事的主背景。但就朱氏電影文學的整體而言,后期的“都市”和早期的“鄉鎮”同樣構成了一重鏡像,從而使對臺灣現實身份的迷惘更加清晰。在《千禧曼波》中,薇其和豪豪這對都市中的少年男女,就像游走于珊瑚叢中的熱帶魚,迷失于其中。在鄉鎮,成長之年的青春只是無知地放浪,“無父”狀態下任性的荒唐;但在都市,少年男女萎化為空洞的軀骸,即使喝水、吃東西、抽煙等動作,也成了純身體性的行為。打電玩、嗑藥、和朋友鬼混,以及對薇其的糾纏,幾乎成了豪豪生活的全部內容。生活看不到絲毫光亮,一如他的居室,“屋里像剛給炸彈炸過,彌漫著煙味、硝塵。到處是空啤酒罐、可樂瓶、零食、喝光的龍舌蘭”。這種精神空虛,正是“無根”造成的。無論《戀戀風塵》中阿遠和阿云山長水遠般的情懷,抑或《風柜來的人》中黃錦和和小杏欲說還休的恩情,都在都市騰涌的喧囂中化為烏有,人變成了“稻草人”。朱天文這樣不動聲色地描寫都市男女身體交纏的欲望:“他們一直在,一次又一次。他們全身濕透了,天花板上的鏡子都起了霧氣。”擺脫豪豪的糾纏后,薇其遠走日本,找尋被黑幫追殺的“捷哥”,但“捷哥”久久沒有消息。獨處東京甲隆閣旅館,她看到馳風掣影一掠而過的JR線電車,看到“窗外街光焚城一般,櫻的枯枝”。這荒蕪的風景,書寫的是身份認同的凌亂。一個欲望熾烈而生命感缺失的時代,賦予臺灣以“無根”的困境,如若疏遠了傳統與文化母體,終將無身份可言。

二、無盡的鄉愁

“日據”結束,臺灣回歸中國后,當局推行“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政策,繁榮了臺灣的農業經濟,增加了臺灣的財富。隨著1970年代臺灣經濟的騰飛,臺灣進入到工業化社會,農民勞工大量涌入城市,農村日益衰退,只剩下老弱婦孺,田地荒蕪,滿目凋敝,鄉土社會逐漸瓦解?!班l土是一個予人安全感與永恒感的想象世界,身在其中,人與社會及自然世界的關系是可知的、亙古不變的?!卑殡S著時光的流逝,以及農業社會的分崩離析,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將煙消云散,成為以往,“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凝結成鄉愁。

以家族為基本社群、以村落或小鎮為基本居住群落的鄉土社會,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系中發生意義。”熟人社會穩定有序、倫理昭彰,總呈現出人性的溫情。

在朱天文的電影小說《小畢的故事》中,畢媽媽的悲劇唯有在鄉土社會中才會發生。頭一次見面,畢伯伯見“畢媽媽白皙清瘦可憐見的”,就“只覺慚愧,恐怕虧待了人家母子”,決意“除了一個安穩的家”,還要滿心滿意“愛惜她一生”。而在畢媽媽這邊,同樣“心底是感激的”。就這么在彼此的感戴中,畢媽媽和畢伯伯共同生活了十年,直至她突然開煤氣自殺。小說以講述者的口吻這樣解釋畢媽媽的死因:“畢媽媽的一生是只有畢伯伯的。其實,這世上的哪一樁情感不是千瘡百孔?她是太要求全,故而寧可玉碎。”在畢媽媽與畢伯伯之間,更深的是彼此的一種恩情。畢伯伯帶給畢媽媽“一個安穩的家”和“愛惜”,于是她默默守護著這份人際的恩情,成為她全部情感的寄托。她“總把自己收拾得一塵不染,走進走出安靜的忙家事,從不串門子,從不東家長西家短”。內心似乎總隱藏著對于對方的“虧”與“欠”,在她看來,自己有了家,小畢有了爸爸,這一切如同拯救。然而畢伯伯對小畢說出的那句氣活――“我不是你爸爸,我沒這個好命受你跪,找你爸爸去跪!”,卻在無意中傷及畢媽媽小心翼翼守護的恩情。隨著恩情的傷害,生命的寄托也隨之坍塌,死就這么成為畢媽媽的選擇。

臺北縣淡水鎮,安詳寧謐的眷村,這是《小畢的故事》的背景,由此而形成的是一個人情溫淳的傳統社會。畢媽媽的悲劇,一方面映照出傳統社會中人對于人情的珍視,另一方面也譜就人性人情之美的絕唱。之所以謂之“絕唱”,乃因無論小鎮抑或眷村都已散入記憶,一個薄情寡恩的商業社會正取代鄉土社會。同樣的失落也發生在《安安的假期》中,鄉間如畫的風情和質樸的人情,營造著一個唯美的世界,但卻散發著揮之不去的惆悵。因為這個近乎童話的世界,只能永駐于童年的記憶――“曾經有一年夏天,綠得特別的綠,它只是屬于安安這個小男孩的。”對那個唯美世界的回憶只能是挽歌,是“鄉愁”。

歷史變動和社會轉型沖擊與破壞著作為基礎社會的村鎮,城市社會的強勢發展消解著傳統的社會秩序和文化結構,嬰兒與污水一起被潑掉。因此,對鄉土社會的觀照,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濃烈的人文情懷。朱天文在《風柜來的人》和《南國再見,南國》中描述了人在城鄉之間的轉化,鄉村的年輕人紛紛外出,而其“出走”的主要動因即在于生存和個人發展。阿清們從風柜出走到高雄,從鄉村社會出走到工業化的都市社會,在工業社會的熏染下,鄉村青年原有的純樸很快消融?!赌蠂僖?,南國》中,“扁頭”南下嘉義,回樟腦寮老家討要家族先前賣祖地時應分給自己的那份錢,我們看到的他,充滿發財的欲望和蠻橫的戾氣,而與之廝守的“小麻花”,亦非昔日的阿云或小杏,而是“頹廢的,前衛的”,昔日的質樸、善良與單純都已漸行漸遠。

朱天文特別設計了平溪與侯硐一帶的鐵路和隧洞,在開場和結尾出現了兩次,結尾是這樣的:火車過平溪線山洞,明亮,黑暗,但這會兒,是在火車尾所看到的,倒退的山洞景觀。遠遠傳來歌聲“夜上?!?/p>

是一頭金黃假發的小麻花,在“KISS”鋼琴吧唱《夜上?!?,頹廢的,前衛的。

火車過山洞,明亮與黑暗,都快速倒退離去,都倒退離去的南國風物,一直往后離去,由明亮而進入黑暗。

篇2

教育實踐表明:一堂好的課,就是教師在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上主體作用的最佳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啟發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引導他們挖掘知識的深度,拓寬知識的廣度,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我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踐中,運用“讀、講、議、練”相結合的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

一、閱讀是獲得知識的基礎

讓學生按照教師擬定的預讀提綱讀書,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前提。閱讀以課前預習為主、課堂再讀為輔,注重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以真正的學習主人的身份參與教學之中。開始閱讀,學生會普遍感到枯燥無味、困難較大。針對此狀,教師要積極引導,教會學生怎樣閱讀,如何抓中心、抓重點,讓學生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這一課時,我在教學中擬定了預習提綱:第一,工人階級為什么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第二,農民階級為什么既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的堅定擁護者?第三,知識分子是不是一個階級?為什么?第四,在我國現階段,為什么參加政權的不僅有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還包括其他一切勞動者、一切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一切擁護社會統一的愛國者?通過按擬定的預習提綱閱讀教材,學生掌握了那些知識淺顯,帶有識記特征,闡述又比較清楚的基礎知識。對那些理解有一定困難的知識,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講,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點撥,適當講解,然后讓學生重新帶著問題讀,去求索真諦。這樣做,會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分析問題、認真看書學習的能力。

二、講解是為學生解惑釋疑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抓住關鍵,解決熱點。以前,我總想講得多一些,可讓學生多知道一些,結果卻浪費了課堂上的寶貴時間?,F在,我在教學中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只是向導,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講解必須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勢利導,而不能包辦代替。因而我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對有分歧的問題和容易混淆的問題,作重點分析講解;對內容頭緒多的問題,采用層層講解的辦法幫助學生逐步把握;對較抽象的問題,采取形象方法講解,而對學生較容易理解的內容稍作點撥即可。例如,我在講“抓主要矛盾”時,列舉了《史記》中記載的“孫武斬吳王愛姬”的故事,啟發誘導學生;在講“規律可以認識和利用”時,我則列舉了“武則天曾下令一夜之間百花須同時開放”的典故,把抽象的理論寓生動形象的事例之中,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思品課的實效。

三、議論是幫助學生探究問題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群體的學習心態特點是競爭意識強,好學、求新,思維活躍。怎樣指導學生議論探究問題呢?作為教師應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追根問底。如在學習“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時,我針對學生普遍關心的黨內一些領導干部存在腐敗現象,聯系當前的反腐敗斗爭,設置疑問:為什么有些領導干部會栽倒在權位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得出正確結論。

篇3

作為教師,必須清醒意識到,要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怎樣成為一個不辜負國家期望、不辜負人民囑托的人民教師。《易經》中有兩句話很重要:第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運行剛勁雄健,君子應自覺奮發向上,永不松懈。第二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要有寬廣的胸懷,厚德才能載物。

篇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06

中圖分類號:R273.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1-0027-04

Effects of Yiqi Huoxue Jiedu Recipe on Immunomodulator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YAN Hui-ling1,2, MA Dan1, LU Wen-ping1 (1.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Yiqi Huoxue Jiedu Recipe on immunomodulator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Methods It was performed in a single-arm, open-label study with 4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Yiqi Huoxue Jiedu Recipe lasting for 4 weeks (200 mL, twice a day). The main endpoint was the quantities of CD4+CD25+ cells, CD8+CD28- regulatory T cells and CD8+CD28+ cytotoxic T cell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accessory endpoints were variations of symptoms which included pain, fatigue, and numbness etc. Results The quantities of CD4+CD25+ and CD8+CD28- cel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pre-treatment (P

Key words: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Yiqi Huoxue Jiedu Recipe; regulatory T cells; life quality

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起病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常表現為腹腔內廣泛播散和轉移。目前減瘤手術聯合化療是晚期卵巢癌標準治療模式。2012年美國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數據庫(SEER)的數據顯示,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36%和17%[1]。因此,尋找卵巢癌新的治療思路已成為研究熱點。研究表明,卵巢癌為免疫相關性腫瘤[2]。調節性T細胞(CD4+CD25+細胞、CD8+CD28-細胞)及細胞毒T細胞(CD8+CD28+細胞)在機體的免疫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诿庖哒{節

的相關研究可能會給卵巢癌治療帶來希望。

中醫對晚期卵巢癌的治療經驗豐富。臨床發現瘀血型體質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明顯高于良性腫瘤,氣虛血瘀證是卵巢癌的主要證型之一[3]。益氣活血解毒方是我們在近代名醫張錫純治療婦科腫瘤的名方“理沖湯”和張仲景“桂枝茯苓丸”的基礎上針對氣虛血瘀型卵巢癌加減而成的有效抗腫瘤驗方[4]。前期臨床研究顯示益氣活血解毒方能延長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5]。本研究通過收集40例晚期卵巢癌病例,采用中藥益氣活血解毒方辨證治療,比較治療前后患者體內調節性T細胞、細胞毒T細胞數量的變化及臨床癥狀的改變,評估益氣活血解毒方對晚期卵巢癌免疫調節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①具有明確的卵巢癌病理診斷;②年齡50~75歲;③已經結束放化療治療2個月以上;④能夠堅持服用中藥,并且服藥期間不接受放化療治療;⑤卡氏評分≥60分;⑥對本項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①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不能按照試驗方案用藥者。

1.3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就診的有明確病理診斷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ⅢC期及Ⅳ期)患者40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1.75±5.31)歲,中位年齡62歲。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過一線化療(紫杉醇+卡鉑),其中12例患者同時采用了二線化療(表阿霉素+依托泊甘或其他)。患者年齡、臨床分期、既往化療情況見表1。

1.4 治療方法

入選患者予益氣活血解毒方加減(基礎方由黃芪30 g、莪術9 g、全蝎6 g、白花蛇舌草15 g等組成,統一采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藥飲片,購自北京康美藥業有限公司,由醫院煎藥室統一制成水煎劑),每日1劑,每劑400 mL,分2袋,早晚各服1袋,連續治療4周。氣虛癥狀明顯者,加黨參、白術等益氣補肺健脾;疼痛甚且瘀象明顯者,加川芎、延胡索、三棱等祛瘀止痛;瘀而化熱、耗氣傷津者,加生地黃、沙參、麥冬等養陰生津。

1.5 觀察指標與方法

1.5.1 血清學測定 患者于入組第1日及治療4周后分別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BD FAcscalibur)檢測血清CD4+CD25+、CD8+CD28-及CD8+CD28+細胞數量。

1.5.2 生活質量觀察 以卵巢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O)和WHO化療副反應分級標準為基礎,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中證候評分標準,制定問卷,將臨床癥狀分為無、輕、中、重4個等級,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變化情況。每位患者在入組第1日及治療4周后各做1次問卷填寫。具體癥狀分級見表2。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血清T淋巴細胞比較

治療后患者血中調節性T細胞CD4+CD25+、CD8+CD28-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細胞毒T細胞CD8+CD28+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等級較治療前明顯降低,除疼痛外,其余癥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免疫抑制細胞(也稱為免疫調節、免疫耐受細胞)的發現及逐漸被認識,為卵巢癌的治療突破帶來新的曙光。免疫抑制是指免疫活性細胞在接受抗原刺激時,不能產生特異性效應細胞及特異性抗體,從而表現出特異性的免疫無應答的現象。研究表明,免疫耐受中調節性T細胞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抑制機制可能參與了卵巢癌的腹膜轉移過程[7]。

目前研究較多的調節性T細胞有CD4+CD25+、CD8+CD28-等。其中,CD4+CD25+細胞由日本學者Sakaguchi等[8]于1995年首次提出,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其與機體免疫抑制性相關。調節性T細胞CD4+CD25+細胞在免疫抑制中發揮著軸心作用,能抑制T細胞對外源和自體抗原的免疫反應,影響免疫系統對腫瘤抗原的應答,從而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它主要通過分泌可溶性或膜結合免疫抑制分子直接溶解細胞、殺死靶細胞、破壞細胞代謝、抑制樹突細胞等一系列機制從而發揮免疫逃逸的功能[9]。另外,腫瘤微環境中調節性T細胞的增加還可以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以促進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加快腫瘤的侵襲和轉移。故減少調節性T細胞數目、降低其功能是很多腫瘤治療的關鍵[10]。有研究發現,多種腫瘤患者外周血和腫瘤組織周圍及淋巴結中調節性T細胞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調節性T細胞的增加與腫瘤的預后呈負相關[11]。本研究也發現,治療前CD4+CD25+細胞含量(7.320±0.984%)高于正常參考值(3%~7%)。經中藥治療后CD4+CD25+下降,患者生活質量亦有所改善。

CD28是目前公認的一種共刺激分子,主要表達于T細胞上,其中50%CD8+T細胞表達CD28。CD28與B細胞上的B7相互作用產生的第二信號使T細胞活化,形成免疫應答。根據其表達與否,CD8+T細胞可分為CD8+CD28-和CD8+CD28+[12],2種細胞的作用相反,CD8+CD28-中CD28表達下調,T細胞不能被活化,便不能產生免疫應答,從而造成免疫逃逸現象的產生,其作用類似于CD4+CD25+細胞。細胞毒T細胞(CD8+CD28+細胞)可以在CD4+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分化為效應性殺傷T細胞,它可以釋放細胞毒物質溶解靶細胞,同時還釋放一些細胞因子誘導靶細胞的凋亡,對于腫瘤細胞具有特異性殺傷作用。

本研究采用前后對照研究,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分析患者血清中調節性T細胞CD4+CD25+、CD8+CD28-及細胞毒T細胞CD8+CD28+數量的變化。研究發現,經過連續4周的中藥治療后,患者血中CD4+CD25+和CD8+CD28-均明顯降低(P

卵巢癌屬中醫“Y瘕”“腸覃”等范疇?!鹅`樞?水脹》載:“腸覃何如……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薄吨T病源候論》亦云:“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臟腑虛弱,受于風冷,令人與腹內血氣相結所生,瘕者假也,其結聚浮假而痛,推移而動?!本科洳∫?,多與寒瘀相關,古方所立治法,大部分是破血消瘀、溫中行氣。臨床上經過手術、化療后的患者常表現為正氣虧虛,瘀血阻滯,余毒未凈,氣虛血瘀證是其主要證型[13]。益氣活血解毒方主要由黃芪、三棱、莪術、白花蛇舌草、肉桂、全蝎等組成,方中黃芪為君,善補脾肺之氣,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三棱、莪術破血逐瘀為臣,既入氣分,又入血分,消沖中瘀血,主治瘀血時間長、程度重的Y瘕積聚,君臣相伍,消補兼施,扶正祛瘀,可助瘀血清除又不致耗氣;加入蟲類藥取其久病入絡,增加活血通絡散結之力;本病日久易化熱化火傷津,故加清化之品白花蛇舌草、青蒿,可去除晚期手術放化療患者體內未凈之余毒;另外,本病病因與寒有關,桂枝茯苓丸中雖有溫通之主藥桂枝,但其性屬走而不守,長于散表寒,對里寒之證效不佳,故棄之而選用與其同源的肉桂,肉桂屬辛甘大熱,純陽之品,守而不走,善于溫里寒,主去痼冷沉寒,散寒止痛之力更強。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解毒之功。

以往臨床研究多著重于提高患者機體免疫水平,本項研究采用生活質量及免疫調節T細胞聯合觀察,研究結果顯示,益氣活血解毒方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并且改善了免疫抑制,但免疫抑制(免疫調節)的改善能否帶來生存時間的獲益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隨訪觀察。如果兩者具有關聯性,那么在手術聯合放化療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治療出現瓶頸的今天,中醫藥治療無疑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本項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單臂開放式前后對照研究,今后擬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BALDWIN L A, HUANG B, MILLER R W, et al. Ten-year relative survival for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 Obstet Gynecol,2012, 120(3):612-618.

[2] KANDALAFT L E, POWELL D J Jr, SINGH N,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ovarian cancer:what's next?[J]. J Clin Oncol,2011,29(7):925-933.

[3] 張彪.中醫體質學說在婦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 2012,23(12):3196-3197.

[4] 盧雯平.樸炳奎教授治療卵巢癌經驗及驗案3則[J].中醫雜志,2010, 51(增刊):99-100.

[5] 夏愷,閆會苓,盧雯平.益氣活血解毒方對晚期卵巢癌患者無復發生存時間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4,9(2):244-246.

[6]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07-224.

[7] 趙肖波,汪希鵬.Treg細胞在卵巢上皮性癌免疫逃逸機制中的作用[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1,20(11):901-903.

[8] SAKAGUCHI S. Naturally arising CD4+ regulatory T cells for immunologic self-tolerance and negative control of immune responses[J]. Annu Rev Immunol,2004,22(1):531-562.

[9] FACCIABENE A, MOTZ G T, COUKOSN G. T-regulatory cells:key players in tumor immune escape and angiogenesis[J]. Cancer Res, 2012,72(9):2162-2171.

[10] LAVOUE V, THEDREZ A, LEVEQUE J, et al. Immunity of human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the paradigm of immune suppression in cancer[J]. J Transl Med,2013,11:147.

[11] 曾杰,張榮玲,楊星梅,等.Treg阻滯與免疫抑制調節-卵巢癌治療的新策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9):231-233.

[12] FILACI G, SUCIU-FOCA N. CD8+ T suppressor cells are back to the game:are they players in autoimmunity?[J]. Autoimmun Rev,2002, 1(5):279-283.

篇5

大學生在接受、體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滿意度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往的研究多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視角對高等教育進行剖析,通常忽略了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此,從組織行為學視角對大學生學習滿意度進行深入研究,對提升大學生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一、 大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

大學生學習滿意度是體驗高等教育之后呈現出來的心理狀態,來源于期望、過程和收獲之間的相對關系,體現為一種價值判斷。大學生作為一個個體,有其獨特的個體感知,同時學??梢员豢醋魇且粋€由不同學生個體和教師群體構成的組織,因而從組織行為學視角去分析大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可以發現影響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 學生個體因素是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內部導向。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是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過程的參與者和體驗者。隨著對學生主體性認識的增強,大學生學習滿意度以學生為主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教育質量。

1、 大學生學習動機會直接影響學習滿意度。從組織行為學角度剖析學習動機,我們可以將學習動機分解會自身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價值觀和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個體產生了某一行為的動機,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里強調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并且細化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作為學習的四大支柱[1]。因此,對學習持有積極態度的學生,會更主動去學習,并且具有較高的學習滿意度。

2、 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能力指的是個體能夠成功完成工作任務中各項任務的可能性。不同的專業要就學生運用不同的智力能力,所以大學生必須完全了解自己的優勢及其劣勢。同時,能全面了解所學專業的基本內容,以及應該所具備的能力。

3、 學習興趣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的教育已不像高中教育的模式一樣,而更多地是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當代大學生大都具備自我判斷能力,能夠對大學生涯整個過程、對所屬學校、對所體驗到的教學、對所參與的學習以及自我成長都能夠形成基本的認知和判斷,從而完善自我的發展。如果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勢必會降低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習滿意度。

(二) 學校影響因素對大學生滿意度的中介作用。學校因素可以細分為教學引導和學校環境。教學環節是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體驗的活動,所以教學引導是大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校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學習的另一重要因素,雖然學校內的環境以及周邊環境存在于接受高等教育個體之外,但無論是硬件環境還是軟件環境,都對大學生的學習心態、行為產生了引導性。

1、教學引導要素中的具體指向。在教學引導第一方面的內容主要涉及教學的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引導的內容以及教師在教學前的準備是否充分這幾項內容[2]。另外一方面的內容則主要涉及教學關系,具體說來主要由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在上課期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教師給學生學業的負擔量大小這幾項來體現。

2、 學校環境要素的具體指向。學校環境對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可以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這兩大要素。

首先,學校各種設備及資源配置構成大學生學習的硬環境,其直接影響大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體驗和感知。

其次,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引導學生學習的軟環境。學校的規章制度的滿意度可以反映出大學學習體驗在制度上的感知與期望之差,構建出一種制度性指標。大學生對軟環境的滿意程度會直接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影響其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社會環境影響是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外部導向。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學習滿意度主要影響因素可以細分為就業政策和社會需求。就業政策和社會需求會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直接作用,如果社會對大學生所學專業的需求大于大學生的供給,那么大學生會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積極態度,從而提高其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習滿意度。

二、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結構模型

大學生學習滿意度是由參與大學學習的諸多方而組合形成,而這些具體活動、事件、過程形成的體驗通過一定的邏輯相聯系,構成大學生滿意度的結構。

通過上述對大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如圖1的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結構模型。

圖1 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結構模型

三、 提高大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建議

1、 學生方面。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對學習進行感知的主體,所以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對學習滿意度會產生直接而顯著的影響。首先,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應該對自己進行深入的分析,特別要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熱門專業,因為每個專業開設都有它應有的價值,只有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大學生才會有足夠的主動性。其次,在進入大學時,大學生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如果大學生想進入某家企業或某個行業,那么大學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比如:從業資格證、學分績點、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最后,在學習期間,大學生應該利用好學校的資源,特別是圖書館資源,這樣不就可以減低學習單位學習成本,同時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 學校方面。筆者認為學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以提高其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滿意度:第一,學校應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以幫助大學生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目標;第二,在學校規章制度方面,特別是評獎評優和處罰制度,一定要做到三公,這樣提高大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習滿意度;最后,在教師教學方面,不僅要做好教學計劃和教學實施,同時也要做好教學反饋,在課堂上多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 社會方面。隨著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已經成為了主要的社會勞動力。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會間接影響大學生學習滿意度以及對未來的期望,所以筆者認為政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來刺激大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首先,應該促進就業的公平,提高就業信息的透明度。同時,政府可以鼓勵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企業補貼,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到企業去實習以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76-88.

篇6

一、 研究的背景

1.課標要求

寫作通常被認為是英語學習中一個重要、綜合的部分。也是語言輸出的一個重要形式。良好的寫作能力是學習者對語言掌握程度的體現。雖然寫作的重要性一直受到強調,然而要真正的掌握和自由的運用這種能力并非易事。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學生到高三時在寫作能力上應該具備的標準是:

“ 能用英文書寫摘要、報告、通知和公務信函等;能比較詳細和生動地用英語描述情景、態度或感情;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評述他人的觀點,文體恰當,用詞準確;能在寫作中恰當地處理引用的資料及他人的原話;能填寫各種表格,寫個人簡歷和申請書,用語基本正確、得當;能做簡單的筆頭翻譯;能在以上寫作過程中做到文字通順,格式正確。”(2003)

2. 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學生的入學摸底考試作文,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詞匯方面:寫作詞匯貧乏單一,單詞使用重復、使用錯誤或者所選擇詞匯和要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結構方面:很多學生的作文沒有恰當的結構,只會堆砌句子,作文缺乏有機的結構,不會使用連接詞或者使用不當。語言的地道性方面:作文中出現大量的中式英語,以及受母語影響產生的生硬翻譯,使文章顯得雜亂、生澀和干癟。

3.理論框架

Krashen(1983)提出了五個假說:習得-學習假說(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順序假說(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監察假說(Monitor Hypothesis )、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Krashen (1985)認為,語言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先后順序,和學習者的情感、所輸入的語言材料,輸入的量及有效性都有關系。輸入假說是五個假設中的核心,即“i+1”,他認為教師要讓學生學習超過他們目前理解能力多一點的語言材料,并注意輸入的量和有效性。Krashen(1983)認為,學習者接觸的可理解性輸入越多,他們的二語能力就越強,缺乏可理解的輸入會延誤語言的習得。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可理解的輸入量的多少。

Swain(1985)提出,僅僅依靠可理解輸人還不能使二語學習者準確而又流利地使用語言。成功的二語學習者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人,又需要產出可理解輸出。并進一步指出可理解輸出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二語習得,即它的三個功能:注意/觸發功能(noticing/ triggering function):產出目的語的活動能促使學習者有意識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語言困難或問題,以及對目的語領域內未知或知之不足的知識的注意。輸出能刺激學習者去注意表達的方式,提高對知識空缺的意識,同時激活認知過程。通過這個認知過程,學習者可以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或鞏固原有的知識。檢驗假設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學習者在發展中介語的過程中,常把輸出作為嘗試新的語言形式或結構的一種方法,試圖通過輸出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哪些是恰當的,哪些是不恰當的,從而盡快達到交際的目的。元語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元語言功能即學習者運用目的語來思考目的語的應用。可以說,元語言是為了認知目的而運用的語言,對學習者自身,觀察并審視這個認知過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根據Krashen和Swain的理解性輸入和輸出假設,大量的閱讀能夠促進學生寫作,只有有了足夠的閱讀量,學生才能正真的掌握這種能力,(Ellis,2004).而且,輸入越多,效果越好。(Vanpatten,2007:130).基于這種假設,筆者通過讓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周報》上的文章,通過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來探索讀寫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影響。

4.研究對象和問題

本項研究以騰沖某高中高一兩個班的學生為對象,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參照班。兩班均為筆者所任教,該兩個平行班級在入學時的英語分班平均成績分別是:111.03分(實驗1班)和111.14.分(參照2班)。班級人數均為63人,男女比例為35:28和33:30。學生入學時寫作水平整體相當,實驗班和參照班的成績分別是:14.25 和14.62分。從2012年9月到12月, 在實驗班開展了利用英語周報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實驗方式對高中學生寫作詞匯、文章結構組織和連接詞的運用方面的影響。

二、 研究方法和過程

1. 研究方法

2012年9月新學期開始后,筆者首先通前測(摸底測試),確定了實驗班(1班)和對照班(2班),并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在寫作中詞匯、篇章和連接詞方面的運用情況,用1-5分進行打分。在作文前測、連接詞前測和問卷的基礎上開展讀寫結合的活動。實驗后期進行作文后測、連接詞后測,同時邀請非筆者的兩位老師擔任前后作文及連接詞測試的批閱,以盡量確保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實驗結束時對實驗數據進行SPSS分析來對比實驗的前后變化。

2. 研究的過程

在問卷和前測的基礎上,筆者在實驗班進行了讀寫結合的活動。讓學生每周進行一次讀寫活動,閱讀時選用英語周報上的文章,文章和學生高一的教材單元的話題同步,例如:“Back to school secrets”,“A day in the life of a green teen”, “Touching the sky”,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illy”,“Two great leaders”, “My earthquake story”, “Angry theme park opens in London”等和學生學習、生活、時尚相關、長度適宜的文章來讀,并要求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約6人,來進行活動。步驟是:

1)、瀏覽:學生先瀏覽每期的報紙,泛讀后選定感興趣的文章,然后尋找和自己所選文章相同的同學組成一組,(每篇文章至多只能有7個同學選擇)。

2)精讀:學生分小組閱讀并討論所選文章,要求注意文章的風格,找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

3)討論:要求注意文中所使用的詞匯、短語、亮點句子、連接詞,教師給予必要的幫助。

4)小組仿寫:學生列出相干或類似題目并選一個,仿照例文,小組仿寫。

5)教師點評:選擇2-3個小組的作文,利用投影儀來點評,鼓勵學生集思廣益,提出建議,同時糾正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共同性錯誤。

6)個人寫作:小組仿寫和教師的點評后,學生個人寫作教師布置的統一題目,并采用高考標準批閱,規定批閱符號,改后鼓勵學生進行同伴糾錯,并將改后作文收集到固定的作文本中。教師在該過程中還將優秀作品展示給全班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為期四個月的實驗中,學生一共閱讀了16期周報,寫了16篇小組作文以及16篇個人作文。他們接觸到了課文以外不同類型的文章,逐漸了解到了文章的大綱、主題句、支撐句、結構、連接詞、以及美詞妙句,這也正是課標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之一,在讀寫過程中,因為,正如Swain(1985) 說的那樣,產出只有在學習者得到適當的敦促之后才能幫助語言的習得。

三、 研究結果

四、 分析討論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能讓讀者感知文章的表達以及結構。(Krashen ,1984)。Swain(1985)也指出,光有理解性的輸入還不夠,理解性的輸出也是有必要的,因為讀者需借有意義輸入的機會來實現從語義到句法的過度來實現語言習得。作為高一學生,實驗主體面臨著沉重的學習負擔,加之是在缺乏真實語境的環境下學習英語,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到地道的語言文化。且高中課本材料相對貧乏,而讓學生閱讀和課程話題相關、盡量多的地道文章,有助于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感受地道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獲取他們自己語言表達的資料(Ellis,2003:14-16)。通過此項實驗,學生較好的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以及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詞匯。通過討論、分析、仿寫、反饋,學生逐漸掌握了作文寫作應該有相應的結構,各個部分之間應該有恰當的連接等,為以后高中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了較好基礎。

五、結論

實驗也表明,將讀寫相結合起來是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途徑。高中教師可以嘗試此種方式來進行寫作教學。同時,讀寫結和實驗也說明,詞匯的教學應該放在有意義的句子和語境中來進行(魏恒健,2007,16)。寫作教學不僅僅是詞匯、語法、句子或段落的簡單安排,更是一個結合了深厚社會文化背景的過程,要能更好的寫作,學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而有效的閱讀恰恰能彌補這一點。

當然,盡管這是一項由一名一線教師進行的實證研究,但實驗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雖然實驗前整體水平相當但是學生個體仍然存在不同,同樣的閱讀材料對于不同的學生效果不一,部分學困生實驗前后效果不明顯。而實驗也僅僅進行了一學期,時間較短。

參考文獻

[1] Ellis, R. (2004).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 Longman.

Krashen, S. D. (1989).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some competing hypothes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Comprehension-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Ottawa, May.

Krashen, S. D. (1998). Comprehensible output [J]. System, 26, 175-182.

Swain, M.(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pp.235-253).

Swain, M. and Lapkin, S. (1995).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16:371-391

Vanpatten, B. (2007) From Input to Output ― A Teacher’s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

曹敏. (2011). 以讀促寫循序漸進 [J].《中小學外語教學》, 2, 34-38.

陳青云. (2008). 讀寫結合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D]. 濟南: 山東師范大學.

篇7

1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注意指向

1.對聲音的注意

小學生對聲音非常敏感,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日??谡Z中,說話者會根據說話意圖重讀話語中的部分詞匯,而不會像機器人一樣將每個實詞都重讀出來。如果教師在整節課中都維持較高的音量,不僅不利于學生保持其注意力,而且容易造成自己的聲帶疲勞。

2.對行為的注意

在語言課堂中,學生最關注的是教師的手指動作、眼神、身體姿態和口型等。在現代媒體環境下,學生還會關注鼠標的位置和運動路徑。比如,在教學this和that時,教師常會有意識地采用指點、走到遠一點的地方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會兩者的區別。但有的教師卻沒有留心讓學生通過觀察來體會this與that的區別。比如,明明自己巡視到了教室的后排,卻還在使用“Thisis…”來描述講臺或屏幕上的事物。

3.對圖像的注意

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對于圖像的注意要優先于對文字的注意。比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供三年級起始用,下同)四年級下冊Unit3Isthisyourshirt?中PartALet'sLearn時,教師可以使用卡通人物來展示服裝(見圖1和圖2),這樣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如:Winnie'sredjacketistooshortCinderella'snewdressissobeautiful!

4.對詞匯的注意

很多教師將詞匯獨立教授,使學生缺少了注意詞匯在句中意思的機會。比如,結合圖片分別口頭呈現anicebox和anice-box時,學生并不會覺得非常困難。但是,當這兩個詞組口頭呈現于句子“Iputthegiftinanicebox.”和“Iputthefishinanice-box.”時,學生在聽的時候必須注意到單詞gift和fish,并思考它們與后面之間的關系。

2導致注意力疲乏的教學行為

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遠高于學生水平,或者學生由于基礎過低聽不懂教學內容,教學開始不久就會導致學生注意力缺失。在語言課堂中更多見的是注意力疲乏。我們經??梢钥吹饺缦伦⒁饬ζ7Φ默F象:(1)注意力渙散,學生開始開小差。(2)學生的理解力降低,錯誤回答越來越多,或者開始沉默,造成冷場。(3)在以跟讀為主的教學中,學生竟然鸚鵡學舌似地讀出教師的課堂指令(如:Readafterme.Nowstop!)。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表明兒童很難長時間注意單一事物,因此課堂中容易出現注意力疲乏的現象。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可能導致學生注意力疲乏。常見的教師方面的因素有:

1.冗長的獨白

比如,要開展一項游戲活動前,教師用一大段獨白來解釋游戲操作方法;等到解釋完成時,學生因為來不及對教師的語言作出反應而感到茫然。

2.詞匯或語句對學生來說過難、過多

比如,在剛學了兩個月英語的三年級班級中,某位教師在黑板上畫了簡筆畫,然后開始描述:T:OK.Now,boysandgirls,todaywewillgoontalkingaboutlovelyanimals.(板書:lovelyanimals)Lovelyanimals.Nowreadafterme.Lovelyanimals.(學生跟讀)Look!Thisisavillageofanimals.Therearemanyriversandmountains.Wecansay“Hownice!”(學生跟讀:Hownice!)Look.This…Thisisahouse.Thisisahouse.Canyouguesswhatanimalthisis?Whosehouseisthis?Canyouguess?Whosehouseisthis?(簡筆畫:不太清晰的熊)Look.Look.Whatanimalisthis?Whatanimalisthis?It'sa…Canyouguess?(教師模仿狗叫的聲音)Dog…Cat…Whatanimalisthis,please?You,please.

3.低級反應訓練

低級反應訓練經常采用刺激—反應模式。通常情況下,低級反應訓練不需要高級思維參與。常見的低級訓練形式有:反復跟老師讀、“開小火車”跟讀、反復朗讀某些單詞和句子、抄寫詞句、死記硬背、按順序說字母或報數以及唱歌等。稍微高一層次的形式有:看圖說詞、看單詞朗讀、聽指令做動作、“What'smissing?”游戲以及老師報單詞學生聽寫等。

5.長時間的高強度思維訓練

與其他智力活動一樣,語言課堂也需要勞逸結合。長時間的高強度思維訓練會導致學生大腦疲勞,思維遲鈍,反而更加容易出錯。對此可以用趣味性的小活動作為調節手段。

3小學英語課堂中調控學生注意力的原則

1.多重刺激,調動多項感官參與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教學中必須采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動作等輔助教學,很多教師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但是在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中,學生可能只是觀察者,而不是體驗者,更不是語言運用的參與者。

2.精確定位,引導注意指向

教師的行為有時并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目標。比如:

T:Whatcanyoudo?S:Ican[ri:d]abike.T:Canyou[ri:d]abike?S:Yes,Ican.

可以看出,教師推測學生可能是將ride讀成了[ri:d]。盡管教師試圖通過重讀[ri:d]讓學生注意其發音上的錯誤,但是顯然學生卻理解為教師只想確認一下信息。如果教師板書ride并說:Well,canyoureadthisword?學生更有可能意識到是自己的發音出現了問題。如果學生的語言錯誤是語言形式上的,則需要將其錯誤板書下來,以引導其注意指向從語言含義轉移到語言形式上。

3.提供有意義環境,增加有效注意

語言教學應以有意義學習為主,并借助必要的機械學習強化語言形式。在情境中,學生將有機會注意語言和外界事物之間的關系。在詞匯教學中,“詞不離句”、“句不離境”有助于實現有意義學習。在由句子構成的語境中,學習者將有機會注意詞與詞之間的關系。

4.提供思維挑戰,增加注意強度

在進行思維性語言學習任務時,學生不是簡單地回憶語言知識,而是根據情況來判斷、歸納、演繹、推理、運用。思維過程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注意。學生樂于參與思維性學習任務的前提是任務具有趣味性或者能使其體驗到成就感,即引發學生對任務內容和目標的注意。

4教學中如何調控學生的注意

1.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1)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更有意義。比如,在三年級上冊Unit6個玩具單詞的教學中,可以將場景設計為在玩具店購物??梢允褂谩癢hat'sthistoy?Whatcolourisit?Doyouliketheredboat?”等句型,通過交互的方式呈現新詞并展開交流。有一位教師將boat,car,plane和water,ground,sky聯系起來,引導學生使用句子“Theboatisinthewater.Thecarisontheground.Theplaneisinthesky.”來表述,并配上簡筆畫,有效地實現了有意義教學。

(2)改編教學內容,使其與學生相關。與學生相關并不一定要求學生有真實經歷或現場行動參與,學生若有機會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需求、愿望等,也說明教學內容與其相關。

篇8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93

An Empirical Study on Selecting Satisfaction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s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FENG Hao, NI Dazhao, LIU Ziwei, XU Dongcheng, LIU Congxu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Associations selection satisfaction improved to better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This study set hypothesis, construct Student Societies Choose satisfaction model, analyze Student Societies awareness, participation is expected, perceived quality, associations valuation select four antecedents influence satisfaction of the communit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munity awareness, participation expectations, perceived quality, associations valuation of Student Societies choose different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genera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community involvement is expected to selec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ffected. Finally,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selection satisfac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變量設定及指標體系構建

借鑒美國顧客滿意度理論(ACSI)的測評原理,研究者建立了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測量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下:

(1)社團宣傳: 社團在招新宣傳中對外的宣傳力度、效果給大學生的印象和整體評價。

(2)參與預期: 大學生在準備參加社團之前對大學社團的意愿與估計。

(3)質量感知: 大學生在參加社團過程中的實際感受。

(4)社團估價: 大學生在結合質量感知后對社團的評價,與滿意度直接相關。

(5)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 大學生在接受社團磨練后所形成的最終狀態的滿意程度。

1.2 測量模型的建立

根據以上的變量和指標體系,結合所學知識和社會認知,初步建立原始關于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的結構模型。為了分析滿意度影響因素,將滿意度放在了一個因果關系鏈中考慮。該因果關系鏈開始于影響社團選擇的前置變量,具體包括社團宣傳、參與預期、質量感知,進而影響社團估價、作用于大學生社團選擇的滿意度。

2 統計分析

研究者將鄭州航院東校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新校區、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新校區這四所高校作為調研地點。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291份,回收率為90.94%,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286份,有效回收率為89.38%。其中男性127人,女性159人,分別占總樣本44.4%、55.6%;社團負責人54人、非社團負責人232人,分別占18.9%、81.1%;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別是107人、86人、81人、12人,占37.4%、30.1%、28.3%、4.2%。

3 模型參數估計

3.1 模型擬合度評估

利用AMOS17.0軟件采用最大似然值估計法對模型進行檢驗,結果得到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各變量之間的標準化系數解以及各個擬合度指標(表1)。

結果顯示,對于P值,一般是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所以在這里呈現為顯著,但是并不影響擬合度高低實際擬合度部分標準;同時,大部分指標都達到標準,重要的GFI、CFI、TLI指標都達到標準值0.9,該模型有較高的擬合度。

4 研究結論

(1)社團估價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社團估價對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的相關系數高達0.80,說明了社團估價高,大學生的社團選擇滿意度越高。調研顯示,對以上三項指標感到基本滿意的被調查者分別占43.4%、37.4%、42%,證明了這三方面實際做的不是很理想,處理平均以下水平。因此,營造良好的社團氛圍、增強活動的魅力性、提倡興趣主導的精神理念是提高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有效措施。

(2)質量感知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它對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標準化系數達到了0.71,說明了社團估價越好,社團選擇滿意度越高。但是實際調研中,對以上五項指標基本滿意水平以上的百分比分別為40.5%、37.4%、50.7%、47.9%、33.6%,均處于平均水平及以下。因此,社團應該增加活動豐富度,建立豐厚的物質獎勵和將神獎勵機制,增加社團間的聚會機會,形成良好的社團氛圍,才是提高社團選擇滿意度的基礎。

(3)社團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它對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標準化系數達到了0.32,表明社團宣傳越好,社團選擇滿意度越高。調研顯示,只有40.6%對社團信息傳遞渠道是感到比較滿意的;同時僅有49.0%對社團宣傳人員的服務態度是感到比較滿意的。因此,加強社團宣傳信息傳遞渠道建設,提高宣傳人員的服務態度水平,以及加大社團宣傳的力度是提高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有力措施。

(4)參與預期是負向影響因素,微弱影響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它對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標準化系數只有-0.17,說明了大學生對社團的參與預期越高,社團選擇滿意度就會越低。調研發現,大學生普遍對社團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往往加入之后才發現社團各方面與自己的預期格格不入,因此大學生應該首先有一個較好的自我認識,其次是對社團各方面信息有著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一個較好的參與預期來促進大學生社團選擇滿意度的提升。

5 研究啟示

(1)樹立正確的參與預期。大學生要對自己有良好的認知,然后做出正確的參與預期是大學生做出正確決策的前提。首先,大學生可以做個戰略SWOT分析,明確自己的優劣勢和興趣。然后,確定自己參與社團的正確預期,確保不要太過高于現實,否則對自己信心產生消極影響。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大學生興趣愛好與社團人才需求相匹配,切實提高大學生社團選擇的滿意度。

(2)加強社團組織文化建設。社團組織文化建設包括組織獨具特色的社團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目前,社團缺乏自己特點,難以開展一些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導致社團內部氛圍不佳,是社團選擇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高校社團應該竭力發現自己社團的類型、特色,創造出適合本社團發展并且受到大學生歡迎的活動;其次,大學生參加社團大部分是出于擴大人際圈的需要,而當社團內部人際關系不和睦,氛圍僵硬時,他們將很可能選擇退出社團,于是,高校社團必須高度重視內部社團關系的建設,努力創造出一個讓所有社員高度享受的環境。

(3)高度重視社員的實際體驗。社團應該注重社員的實際體驗。當前,高校社團活動過多流于形式,并沒有考慮活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體驗促進社員得到鍛煉,由此導致社員參與度不高,致使社團發展遭遇瓶頸。因此,社團需要時刻以社員的實際體驗為中心,策劃并執行一些能夠滿足大學生能力鍛煉需求活動體驗。其中包括,第一,提供人際交往和自我施展的平臺;第二,提供物質獎勵和開展富有趣味的社團活動;第三,提供促進基本能力提升的機會。只有如此,社員依附于社團,才能為社團發展獻計獻力。

(4)加大社團宣傳,暢通信息傳輸。有效的社團宣傳信息是大學生進行正確社團選擇的重要基礎。調查發現,高校大學生在選擇社團時大部分是在對大學社團了解較少基礎上做出決定的,最終自然而然致使大學生退團率過高。于是,社團應加大社團宣傳,暢通信息傳輸,關鍵是做到兩點:第一,大學生要有主動搜集,并且了解大學社團的強烈愿望;第二,社團應拓寬宣傳渠道和對宣傳人員進行培訓,以此來加大宣傳的力度。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個人擁有全面的決策信息,進而做出正確的社團選擇決策,提高社團選擇滿意度。

項目來源: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聯2015年度專項調研課題(QSNYJ2015042);鄭州航院2015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SZYJ1511)“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服務青年大學生能力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三.大學生社團參與質量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2.1:128-133.

篇9

一、我區地處城鄉結合部,且是進城務工農民居住的較集中地,因而義務段學校借讀生較多。XX小學借讀生占到學生總數的64.3%,XX小學占66.3%,XX街道教育辦3317名小學生,借讀生達1754人,占52.9%,該地區市79中全校中學生403人,借讀生196人,占48.6%。06年春季借讀生比例增至20%以上的學校有XX等,就全區整體而言,公辦中小學借讀生平均占比例達17%。

在免收義務段借讀費政策出臺后,我區及所屬學校對秋季開學后學生流動情況的預計為:整體情況看,呈明顯的上升之勢,小學增長約5個百分點左右,中學約3個百分點左右。分析其原因:(1)務工子女小學段因全不收借讀費,會將年幼子女從原籍帶回身邊;(2)我區入學人口逐年呈下降趨勢,使之比例上升;(3)進城務工的農民人數也不斷增加,城鄉結合部的區域為他們的居住無論從環境、條件、經濟支出等方面均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面對借讀生不斷增加的情況,我局將召開有關會議,研究解決此問題的辦法:(1)無條件地全面執行公辦中小學免收借讀費政策;(2)區內中小學校學生,嚴格執行按學位劃定學校就讀,即區內不得跨學區,以減輕熱點學校的壓力;(3)想盡辦法,解決熱點學校的教學設施建設,以滿足教育教學需求。

二、免收借讀費后,對我區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較大。(1)熱點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嚴重不足與接納不斷增長的借讀生的需求的矛盾突出。(2)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熱點學校學生數不斷增加,經費投入不足,形成班額擴大,如XX小學,班額達到65人左右;XX街道辦小學班額已達55人左右,帶來諸如學生活動場地小,體育活動設施不足,上下樓安全隱患等問題。(3)小學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過去街辦對農村小學的投入較大,現在聽說撤銷街辦教育組后,街辦、各村委會給小學資金投入立即減小,甚至有的街辦、村委會就停止了投入,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帶來極大困難。(4)過去校建的欠款,原計劃通過借讀費逐年給予償還,現不收借讀費,還款計劃落空。以紡小為例,一學期少收34萬元,而校建欠款125萬元無下著落,開學無法償還,建筑方登門整日要款,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XX街道教育辦借讀費收入99萬元,占事業收入的53%,而2006年春事業收入只有13萬元,過去的99萬元其中45萬元用于辦公室經費不足,現在無法運轉,67萬元基建款也無著落,臨時工(炊事員、司機、門衛等)工資也落不到實處,有些學校面臨停水、停電、停電話的危機。(5)因資金無來源,大型的教育教學活動無法開展。

面對此類問題,我局的對策:(1)嚴格控制熱點學校的招生范圍、人數;(2)與政府協商,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以達到分流的目的;(3)與區政府協調,通過政府行為,與各辦聯系,爭取街辦、村委會對農村小學教育經費的支持;(4)校建欠款確實是一筆巨款,爭取區政府的投入,還學校的欠款,起碼達到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5)確保學校正常的教學研究活動開展,這部分資金不是很大,我們將積極協調各方解決,做到教育教學質量不滑坡。

篇10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5―327―01

1. 研究背景

工作記憶是指在執行認知任務過程中,用于信息的暫時儲存與加工的資源有限的系統,工作記憶是人類進行理解、學習和推理等高級認知活動的工作空間(Baddeley & Hitch 1974)。關于工作記憶與語言學習,國內外的研究學者致力于研究工作記憶在二語言習得領域的相關性及應用,國內已有學者開始關注工作記憶廣度的個體差異對語言習得及其運用的影響,并將工作記憶研究視為更進一步地探索二語習得本質的一條可能的途徑(陳寶國,徐慧卉)。本文以DMDX軟件為平臺,測試母語的工作記憶容量是否對二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產生影響,并根據被試的測試數據進一步提出相應的二語閱讀教學建議。

2. 研究理論及方法

對于學習第二語言(本研究以英語學習為例)的學生來說,閱讀理解指人們借助于視覺的語言材料,在頭腦中建構意義的一種積極主動過程,包含了一系列思維過程,其中工作記憶是一個重要環節。為了研究工作記憶與閱讀理解能力的關系,就首先要對工作記憶進行測定。目前研究者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是Daneman和Carpenter于1980年首次采用的閱讀工作記憶廣度測試。顧琦一和程秀蘋(2010)考察了106名中國大學生的母語工作記憶在英語句子理解上的作用,發現其相關關系均不顯著。由此可見,在漢語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中,母語工作記憶容量是否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仍不清楚,對于是否具有跨語言預測作用也有待于探討。綜上所述,母語工作記憶容量及它們作用于閱讀理解的跨語言特性也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1)二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在工作記憶容量方面是否存在差異?

2)漢語工作記憶的加工和儲存是否對二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的跨語言預測作用?

2.1 受試

哈爾濱商業大學非英語專業30名二年級學生為受試,年齡18-20歲,右利手,聽力正常,視力或矯正視力均為4.8以上。10名受試的高考英語成績在101-110;10名受試的高考英語成績在111-120;還有10名受試的高考英語成績在121-130。

2.2 測試

1)英語閱讀理解測驗

從國內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模擬題中選取四篇英語閱讀理解作為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測驗,每篇文章長度在250-300單詞,每篇閱讀理解后面都有5道四選一的選擇題,一共20道題,時間是40分鐘,滿分100分。測試期間,被試不可以查閱生詞。結束后,試卷有經驗豐富的英語老師統一批閱。

2)工作記憶測驗

本研究以Daneman & Carpenter的工作記憶容量理論為基礎,采用課題團隊設計的閱讀廣度測試為測量工具。使用 DMDX 編制測試程序。測試內容由20個漢語復句組成。受試者被要求判斷句子在邏輯上是否正確并記住每一句的詞尾。例如,測試句:網絡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詞尾:方式。邏輯上:正確。20個句子分成2組。第一組是前測,讓受試熟悉鍵盤操作及流程,然后進入正式的測試。

方法與程序:

被試坐在計算機前,呈現指示語。要求被試認真閱讀指示語,明白實驗要求。屏幕上將依次呈現句子,一次一句。被試要迅速判斷句子邏輯是否正確,句子呈現8秒。句子呈現完畢后,被試要迅速判斷剛才閱讀的句子邏輯上是否通順并作出反應。如果邏輯上正確,按“右鍵”鍵;不正確,按“左鍵”鍵。同時還要在心里記憶句子的最后兩個字。按鍵反應后接著再呈現下一個句子。如果被試不按鍵反應,8秒后句子自動消失,呈現下一句。

3. 結果分析

為了回答研究設計中提出的問題,在數據統計分析上,我們利用SPSS(16.0)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頻率分析及相關性分析。(1)從描述性統計分析及頻率分析中可以看出,被試的工作記憶容量在1到7之間,平均值是3.7,標準方差為1.53466。(2)被試者的高考成績呈現正態分布。(3)被試的工作記憶容量與閱讀理解成績之間沒有相關性。

從單樣本檢驗表可以得出,t值分別為70.473,16.759,13.205,自由度(df=n-1)等于29,雙尾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均為.000,小于0.05,了虛無假設,即工作記憶容量與二語閱讀理解能力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4.結論

本實驗研究從被試者的高考成績入手,以工作記憶容量測試為手段,探究工作記憶容量對二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1)二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在工作記憶容量方面是不存在顯著差異;2)漢語工作記憶的加工和儲存對二語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沒有顯著的跨語言預測作用。

本研究發現閱讀理解的順利進行有賴于認知加工系統協調地完成同時性的加工和存儲任務。在實驗的過程中,個體因素在二語閱讀理解中的作用應該是一個隨具體任務而改變的動態過程。被試者對話題的熟悉程度,記憶方法和策略對工作記憶容量的結果會有一定的影響。英語教師應通過對學生工作記憶容量的測試,發現學生在提取工作記憶時的認知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二語學習者自身的優勢,改進學習策略從而有效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Baddeley,A. D. & G. Hitch. 1974. Working memory [A]. In G. A. Bower(ed.).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Vol. 8 [C]. New York:Academic Pres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霍林郭勒市| 成安县| 商南县| 黎川县| 大同县| 浮梁县| 富裕县| 乌拉特后旗| 沛县| 北流市| 滦南县| 遂溪县| 休宁县| 科技| 五原县| 怀仁县| 彰化市| 安龙县| 吐鲁番市| 永丰县| 宁陵县| 香格里拉县| 乌恰县| 屏山县| 宁城县| 奇台县| 襄城县| 介休市| 广西| 伊通| 保亭| 禄丰县| 比如县| 电白县| 长沙县| 汝城县| 宽甸| 沁阳市| 咸丰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