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呼吸道疾病產生的原因模板(10篇)

時間:2023-11-13 09:40: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呼吸道疾病產生的原因,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1水泥路面病害及分類

1.1水泥混凝土面板斷裂類病害

1)貫穿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斷裂裂縫,按裂縫出現的方位和板斷裂的塊數,分為下列4種病害。

①平行或近于平行路面中心線的縱向裂縫。

②垂直或斜向路面中心線的橫向或斜向裂縫。

③從板角隅到斜向裂縫兩端的距離小于1.8m的角隅斷裂。

④兩條以上裂縫交叉,使板斷裂成3塊以上的交叉裂縫和斷裂板。

2)縱向、橫向或斜向裂縫和角隅斷裂病害,按裂縫縫隙邊緣碎裂程度和縫隙寬度,可分為下列3種輕重程度。

①輕微――縫隙邊緣無碎裂或錯臺的細裂縫,縫隙寬度小于3mm;或者,填封良好、邊緣無碎裂或錯臺的裂縫。

② 中等――縫隙邊緣中等碎裂(或)錯臺小于1Omm的裂縫,且縫隙寬度小于15mm。

③嚴重――縫隙邊緣嚴重碎裂或錯臺大于10mm,且縫隙寬度大于15mm。

3)交叉裂縫和斷裂板病害,按裂縫等級和板斷裂的塊數可分為下列3種輕重程度等級。

①輕微――板被輕微裂縫分割成2―3塊。

②中等――板被中等裂縫分割成3 4塊,或被輕微裂縫分割成5塊以上。

③嚴重――板被嚴重裂縫分割成4―5塊,或被中等裂縫分割成5塊以上。

1.2 水泥混凝土面板豎向位移類病害

1)水泥混凝土面板豎向位移,按產生原因的不同分為下列2種病害。①沉陷。②脹起。

2)沉陷和脹起病害,按其對行車的影響可分為下列3種輕重程度等級。

①輕微――車輛以限速駛過時僅引起無不舒適感的輕微跳動。

② 中等一車輛駛過時有產生不舒適感的較大跳動。

③嚴重――車輛駛過時產生過大的跳動,引起嚴重不舒適或不安全。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類病害

1)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縫處的損壞,按損壞的形態和影響范圍可分為下列6種病害。①接縫填縫料損壞。②縱向接縫張開。③唧泥和板底脫空。④錯臺。⑤接縫碎裂。⑥拱起。

2)接縫填縫料損壞,按填縫料出現老化、擠出、缺損的情況,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整個路段接縫填縫料情況良好,僅有少量接縫出現上述損壞。②中等一整個路段接縫填縫料情況尚可,1/3以下的接縫長度出現上述損壞,水和硬質材料易滲入或擠入。③嚴重――接縫填縫料情況很差,1/3以上的接縫長度出現上述損壞,水和硬質材料能自由滲入或擠入,填縫料需立即更換。

3)縱向接縫張開病害,按接縫的張開量可分為2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接縫張開lOmm以下。②嚴重――接縫張開10mm以上。

4)唧泥和板底脫空病害,可分為2種輕重等級。

①輕微――車輛駛過時,有水從板縫或邊緣外唧出,或者在板接(裂)縫或邊緣的附近表面殘留有少量唧出材料的沉淀物;

②嚴重――在板接(裂)縫或邊緣的表面殘留有大量唧出材料的沉淀物,車輛駛過時,板有明顯的顫動和脫空感。

5)錯臺病害,按相鄰板邊緣的高差大小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錯臺量小于5mm;②中等――錯臺量5~lOmm;③嚴重――錯臺量大于10mm。

6)接縫碎裂病害,按碎裂范圍和程度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碎裂僅出現在接縫或裂縫兩側8cm范圍內,尚未采取臨時修補措施;②中等――碎裂范圍大于8cm,部分碎塊松動或散失,但不影響安全或危害輪胎;③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或危害輪胎。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層類病害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層損壞,可分為下列5種病害。①磨損和露骨。②紋裂、網裂和起皮。③活性集料反應引起的網裂。④坑洞。

2)磨損和露骨病害,按磨損或露骨的深度分為2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磨損、露骨深度小于等于3mm。②嚴重――磨損、露骨深度大于3mm。

3)紋裂,網裂和起皮病害,按是否出現起皮和起皮的面積,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板的大部分面積出現紋裂或網裂,但表面狀況良好,無起皮。②中等――板出現起皮,面積小于等于混凝土板面積的10%。③嚴重――板出現起皮,面積大于混凝土板面積的10%。

4)活性集料反應病害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板出現網裂,面層可能變色,但未出現起皮和接縫碎裂。②中等――板出現起皮和(或)接縫碎裂,沿裂縫和接縫有白色細屑。③嚴重――板出現起皮和(或)接縫碎裂的范圍發展到危害輪胎或影響行車安全,路表面有大量白色細屑。

5)集料凍融裂紋病害可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裂紋出現在縫或自由邊附近0.3m范圍內,裂縫未發生碎裂;②中等――裂紋出現在裂縫或自由邊附近,范圍大于0.3m,受影響區內裂縫出現輕微或中等碎裂;③嚴重――裂紋影響區內裂縫出現嚴重碎裂,不少材料散失。

6)修補損壞病害,按修補處再次出現的損壞情況,分為3種輕重程度等級。①輕微――輕微破損,或邊緣處有輕微碎裂。②中等――輕微裂縫或車轍、推移,邊緣處有中等碎裂和lOmm以下錯臺。③嚴重――出現嚴重裂縫、車轍、推移或錯臺,需重新進行修補。

2在市政道路某線所使用的養護措施及效果

2.1 纖維加筋混凝土修復舊水泥混凝土路面

對于表面裂縫沒有達到整倉修復標準時的面板,采用鋼纖維結構修筑,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摻入鋼纖維提高混凝土延展性、堅韌性、抗滲性、抗沖擊能力和抗疲勞能力,摻入纖維后,混凝土抗壓、抗折

強度提高幅度很大。鋼纖維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其抗

折強度、抗沖擊、抗裂等性能優越,與普通混凝土比較,其抗斷裂性明顯提高,而且即使出現裂縫,也不會迅速擴張而斷裂。實踐證明該種方法有效,但是,造價較高,適合于交通量大的重要公路。

2.2 唧泥和脫空病害

水泥路面唧泥和脫空是一種水泥路面普遍存在且危害嚴重的病害,因為水泥路面基層材料一般都選用半剛性材料,其模量小于混凝土面層的模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重車荷載的反復作用下,板下基面板底與基層之間將出現微小的空隙,即出現了板下局部脫空,或稱為原始脫空區。同時溫度濕度的變化,以及溫度引起板向上或向下的翹曲,加速了板與基礎之間的分離,形成板底脫空。脫空的出現又為水的浸入創造了條件,當路面接縫或裂縫養護不及時,雨水從破損處浸入基層,滲入的水將在板下形成積水(自由水)。積水與基層材料中的細料形成泥漿,并沿面板接縫縫隙處噴濺出來,形成唧泥,唧泥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板底的脫空,這樣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路面的損壞。我們在實際工作首先對于脫空位置的確定采用彎沉測定法。

(1)須用5.4m長桿彎沉儀及相當于BZZ一10的重型標準汽車。

(2)彎沉儀的測點與支座不應放在相鄰兩塊板上,待彎沉車駛離測試板塊,方可讀取百分表值。

(3)凡彎沉超過0.2mm的,應確定為面板脫空。養護中,灌漿孔布設基本要求:

1)灌漿孔布設應根據路面板的尺寸、下沉量大小、裂縫狀況以及灌漿機械確定。

2)用鑿巖機在路面上打孔,孔的大小應和灌注嘴的大小一致,一般為50mm左右。

3)灌漿孔與面板邊的距離不應小于0.5m。在一塊板上,灌漿孔德數量一般為5個,也可根據情況確定。我們在養護中主要采用灌漿技術根據實際工程,灌漿后充填了板底出現的脫空,經過灌漿處治,從檢測資料可看出原混凝土面板通過灌漿提高了承載力,通過多年的使用,證明該養護方法有效而且經濟。

2.3對嚴重裂縫主要采用設置傳力桿法

①設置傳力桿方法,見圖1。

1一保留板;2一全深度補塊;3一縮縫;4一施工縫

圖1 設置傳力桿法(單位:cm)

②處理基層后,修復、安設傳力桿和拉桿。③原混凝土面板沒有傳力桿或拉桿折斷時,應用與原規格相同的鋼筋焊接或重新安設。安裝時應在板厚1/2處鉆出比傳力桿直徑大約2~4mm的孔,孔中心距30cm,其誤差不應超過3mm。④橫向施工縫傳力桿直徑為Φ25mm,長度為45cm,嵌入相鄰保留板內深22.5cm。⑤拉桿孔直徑宜比拉桿直徑大2~4mm,并應沿相鄰板塊間的縱向接縫板厚1/2處鉆孔,中心距80cm。拉桿采用中l6螺紋鋼筋,長80cm,40cm嵌入相鄰車道的板內。

⑥傳力桿和拉桿宜用環氧砂漿牢牢地固定在規定位置,攤鋪混凝土前,光圓傳力桿的伸出端應涂少許油。⑦新補板塊與瀝青路肩相接時,應和現有路肩齊平。

圖2l一膨脹空間;2一填入接縫材料;3-支撐條;4一導裂縫

2.4 接縫保養

1)應對接縫進行適時的保養,見圖2,保持接縫完好,表面平順。

①填縫料凸出板面,高速公路、一級公路超出3mm,其他等級公路超過5mm時應鏟平。

②填縫料外溢流淌到接縫兩側面板,影響路面平整度和路容時應予清除。

③雜物嵌入接縫時應予清除,若雜物系小石塊及其他堅硬物時,應及時剔除。

2)應對填縫料進行周期性或日常性的更換。

①填縫料的更換周期一般為2~3年。

②填縫料局部脫落時應進行灌縫填補;填縫料脫落缺失大于1/3縫長或填縫料老化、接縫滲水嚴重時應立即進行整條接縫料更換,

③填縫料技術要求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篇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ICU 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prevention of Klebsiella inf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Klebsiella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ase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sex, age, marriag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respiratory disease, smoking, thoracic operation, anesthesia time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6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172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and 4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thoracic surgery and anesthesia time > 3 hours. Through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nd thoracic surgery.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racheal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while patients withou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no smoking history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機械通氣后下呼吸道感染是重癥監護室病房(ICU)患者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1],之前有學者對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進行培養時發現克雷伯菌引起肺部感染的占比較大[2],因此及時有效地控制氣管插管術后克雷伯菌生長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的幾率,從而降低死亡率。本次研究通過對ICU病房氣管插管術后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危險因素分析,為更好的預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建議。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對2015年2月-2019年3月來我院ICU病房做氣管插管術的612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2.評價標準  所有患者術前均無呼吸道感染癥狀,術后判斷出現下呼吸道感染參照衛生部2010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3],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診斷。

3.分組情況  將氣管插管術后發生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作為病例組,術后無肺部感染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在性別、年齡、結婚、氣管留置時間、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吸煙、是否進行胸廓手術、麻醉時間、等方面的差異

4.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3.0對數據進行錄入,雙人獨立錄入系統后進行匯總,使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對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最后用決策樹的方法選擇影響呼吸道感染的分類組合,將每種組合所得到的因素分類匯總,設置決策樹的停止生長條件為最大層數3層,父節點最小樣本數100,子節點最小樣本數50,拆分合并的置信度為95%,F檢驗的α= 0.05,假設檢驗以P < 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患者基本信息

總共納入612例患者,病例組有172人,對照組有440人,年齡小于40歲有82人,占比是13.4%,46-60歲之間有255人,占比是41.7%,大于60歲的有275人,占比是44.9%。男性有291人,占比是47.3%,女性有321人,占比是52.2%,已婚有538人,占比是12.3%,未婚有74人,占比是87.7%。

2.克雷伯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經過單因素分析(表1),結果顯示是吸煙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氣管留置時間>4小時、是否行胸廓手術、麻醉時間>3小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方法,結果顯示(表2)吸煙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氣管留置時間>4小時和是否做胸廓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克雷伯菌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因素

總例數

病例組(%)

對照組(%)

χ2

P

性別

 

 

 

 

 

291

88(14.4)

203(33.1)

4.021

0.134

321

83(13.7)

238(38.8)

 

 

年齡

 

 

 

 

 

小于40

199

61(10.0)

138(22.5)

1.902

0.386

40~60

191

55(9.0)

136(22.2)

 

 

大于60

222

55(9.0)

167(27.3)

 

 

吸煙史

 

 

 

 

 

191

69(11.3)

122(19.9)

9.237

<0.01

421

102(16.7)

319(52.1)

 

 

呼吸道疾病

 

 

 

 

 

219

104(17.0)

115(18.8)

64.722

<0.01

393

67(10.9)

326(53.3)

 

 

氣管留置時間>4h

 

 

 

 

 

156

78(12.8)

78(12.8)

50.367

<0.01

455

93(15.2)

362(59.2)

 

 

是否結婚

 

 

 

 

 

538

151(24.6)

20(3.3)

2.603

0.272

74

387(63.1)

54(9.0)

 

 

是否胸廓手術

 

 

 

 

 

94

43(7.2)

128(20.9)

20.007

<0.01

518

51(8.3)

390(63.6)

 

 

麻醉時間>3h

 

 

 

 

 

107

41(6.7)

66(10.8)

3.935

<0.01

505

130(21.2)

375(61.3)

 

 

 

 

 

變量

回歸系數

標準誤

Wald值

P

比值比(95%CI)

吸煙史

-1.46

0.273

28.645

<0.01

0.232(0.136~0.396)

伴有呼吸道疾病

-2.194

0.266

67.948

<0.01

0.112(0.066~0.188)

氣管留置>4h

-1.235

0.221

31.112

<0.01

0.291(0.188~0.449)

胸廓手術

-1.268

0.352

13.007

<0.01

0.281(0.141~0.560)

麻醉時間>3h

0.322

0.366

0.773

0.379

1.380(0.673~2.830)

表2  克雷伯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用決策樹構建住院費用分類組合

經過CHAID決策樹分析,共產生3層節點變量,分別是伴有呼吸道疾病、氣管留置時間>4小時、吸煙史,總共有4個病例組合(如圖1所示)。結果發現,伴有呼吸道疾病、氣管留置時間>4小時的患者發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大,不伴有呼吸道疾病、且無吸煙史的患者發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小。

 

 

 

 

 

圖1  克雷伯菌肺炎感染危險因素分析構建決策樹

 

 

討論

   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像ICU中的多重耐藥菌和廣泛耐藥細菌感染可能性增多,有學者做過ICU陽性細菌培養中發現,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見的菌株(21%),其次是大腸桿菌(19.7%)[4],國外很多文獻都報告克雷伯氏菌是導致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最常見的微生物。有研究發現,大約有60%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經常需要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其可以有效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然而,有創機械通氣越來越多地被認為與各種不良事件有關,有創機械通氣的住院死亡率仍高達30.7%,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與氣管插管后微生物感染有關。本次研究通過分析ICU氣管插管患者克雷伯菌感染的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為控制和預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策略和指導。

篇3

[中圖分類號] S85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0-0194-01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許多省份以及地區頻發牛呼吸道疾病,這一現狀嚴重地沖擊了我國的養牛業,并且造成了巨大影響。而根據有關部門對這一疾病的調查顯示,這種疾病多是以從外地引進而來的犢牛為病原載體。另外,還加上養殖戶對于已引進犢牛的錯誤處理,從而導致了疾病的蔓延,給自己帶來了十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呼吸道疾病初發階段,由于其病發癥狀與牛肺疫看上去比較類似,因此,導致了許多養殖戶與獸醫站將此病誤診為牛肺疫來進行草率治療。雖然此病傳播廣泛,較為罕見,但是如果能及時發現與預防,這并不是不可以治療的。

一、牛呼吸道疾病是如何產生的

通過有關專家對我國牛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研究,發現這種疾病的病原體主要是牛支原體與牛巴氏桿菌、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混合感染。牛的上呼吸道在受到牛支原體的感染后,其牛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促使了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專家發現這種疾病主要是在犢牛的長途運輸中,其抵抗力降低,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引發牛呼吸道傳染疾病。

二、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

由于這種疾病是新發的,我國目前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手段還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那么如何才能達到最好的預防效果呢,本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堅持自繁自養,不擅自引進外地可能攜帶致病因子犢牛

在養殖場對于肉牛的養殖中,養殖戶應該盡量減少年幼犢牛的直接引進,采取自繁自養的手段與方法,以此來減少來自外地的疾病傳入率。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牛呼吸道疾病的傳入直接證明了犢牛引進的危險性,而如果當地養殖場確實需要引進犢牛,那么養殖戶就必須要在事先對引進地采取充分的調查手段,并且對其有足夠的了解和信心,能夠很好地、有效地確保犢牛源地的疫情安全,其次,在運輸途中,相關人員應該要注意對犢牛的全程保護,而且要采取相關措施,盡量將運輸途中犢牛的疾病感染率降到最低。另外,在犢牛引進后,飼養主不可立即將其混入牛群中混養,應該先將其單獨飼養,觀察其狀態,大約為期三個月之后,飼養方在確定所引進的犢牛健康安全的情況下方可放入牛群進行混合喂養,從而減少新進犢牛對已有牛群的傷害。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保護養殖戶的養殖利益,減少相關疾病的傳入概率。

2.應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且采取措施預防與治療

新引進犢牛后,飼養方在對其進行隔離飼養的過程中,應對其所有的健康狀態仔細地進行觀察,而對犢牛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輕微癥狀,例如咳嗽等不可輕視。對于出現這一類型癥狀的犢牛,通常飼養方可以先采取正常藥物治療的手段,比如使用“恩諾沙星”、“林可霉素”等藥物,而除上述所提及方式之外,在治療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嚴格按照治療情況并考慮各種意外情況及時地補充藥量,保證藥量的充足,避免出現藥量不夠的情況。

3.當發現治療失敗之后,飼養方應該如何對病體進行處理

一般情況下,考慮到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種新型疾病,同時伴隨著諸如傳染性、不穩定性等特點,飼養方一旦治療失敗,并且發現犢牛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時,千萬不可以擅自用土掩埋或者用火焚化等方式來進行處理,而是一定要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并且在第一時間取得聯系,保存好犢牛遺體與現場環境,另外,如果有條件設備和手段,飼養方可以率先采取犢牛肺臟、血清、胸水等樣品進行研究以對犢牛死亡原因進行確診,并由相關部門處理病原體,以最大限度地將疾病的傳播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療

目前我國對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處在開始階段,對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認識不夠充足,因此,國內暫時還沒有針對這一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疫苗。從目前來看,在牛呼吸道疾病發生時,大多數還是采用抗生素治療的方法,但由于其藥物的限制性,治療結果不如人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誤了治療時間,造成養殖戶的大量經濟損失。

四、結語

通過實踐證明,在對病原的研究上,研究人員大多數只是考慮了牛巴氏桿菌與牛支原體的感染,卻忽略了病毒的感染途徑研究。在治療上,對病原的準確快速的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在發現犢牛發病時,要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及時采樣,對病原進行診斷,確保及時科學治療,病發后期,病毒隱藏較深,無法及時檢測到,對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是不利的。在確診呼吸道疾病后,不能僅僅依靠抗生素治療,除了抗生素外,還要結合適當的抗病毒藥物及其他有利于本病的治療方法進行對癥治療,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馬偉,任娟. 牛常見呼吸道疾病的認識與防治[J]. 新疆畜牧業. 2011(08)

[2] 馮軍科,薛飛,朱遠茂,任憲剛,史鴻飛,高欲燃. 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研究進展[J]. 中國奶牛. 2010(09)

篇4

關鍵詞: 沙塵天氣;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Key words: dust weather;respiratory diseases;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P4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6-0313-02

0 引言

呼吸道疾病是指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的急性炎癥,是常見多發的疾病,危害較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種病毒感染所引起。受涼、感冒是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誘發支氣管哮喘、肺炎等癥。除此之外,溫度驟變也可以直接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或肺炎的發病。許多研究均表明,呼吸道疾病不僅與氣溫、氣壓、空氣濕度等氣象要素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而且與大氣污染、職業環境也存在密切關系。

沙塵對呼吸道的影響非常大,沙塵可能會導致呼吸道出現炎癥反應,也可能讓氣道粘膜受損,甚至改變氣道的結構,從而引起或加重一些呼吸疾病,比如肺氣腫、慢性呼吸道炎癥等。

1 沙塵暴天氣及形成原因

1.1 沙暴和塵暴兩者的總稱是沙塵暴,它是一種天氣現象,表現為地面大量的沙塵被強風卷入空中,把空氣變得非常渾濁,水平能見度不足1千米。其中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就是沙暴;而大量塵埃和細粒物質被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就是塵暴。

沙塵天氣是沙塵暴、揚沙和浮塵天氣的統稱,它是一種由大風將地面沙塵吹(卷)起、或被高空氣流帶到下游地區而造成的一種大氣混濁現象,是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

1.2 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形成原因很復雜,因為很多因素都和沙塵暴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比如地球溫室效應、森林銳減、厄爾尼諾現象、植被破壞、氣候異常、物種滅絕等。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個有利因素都具備,比如強風,沙、塵源、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是強風,沙塵暴的物質基礎是沙、塵源,但是不穩定的熱力條件能讓風力加大,有利于強對流發展,導致更多的沙塵被更高的卷揚起來。

有關研究指出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才能形成沙塵暴:一是首先一定要有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即地面上的沙塵物質;二是具備形成沙塵暴的動力基礎,即大風,它是可以保證沙塵暴遠距離輸送的動力;三是需要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即不穩定的空氣狀態,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通過沙塵暴多發生在午后傍晚就可以顯現出來;四是干旱的氣候環境。沙塵暴多發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沙塵暴是很好的證據。

除了上述條件,形成沙塵暴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形成沙塵暴的還有一個因素是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

2 沙塵暴對呼吸道的影響

沙塵天氣會造成大氣中總懸浮顆粒(TSP)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升高,空氣質量下降。大氣中的總懸浮顆粒(TSP)會嚴重的危害人的呼吸系統,尤其是心臟病患者。通過呼吸這種顆粒可以進入呼吸道,特別是直徑在0.5-5微米的顆粒可以通過支氣管、細支氣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從而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顆粒物表面還吸附著多種有害物質,如細菌、病毒和有害化學成分,這些成分通過肺組織進入血液循環,對人體全身有危害作用,可誘發呼吸道疾病,導致多種慢性病,甚至癌癥。

沙塵天氣還可能會誘發一些疾病,比如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和傳染病等。一般條件下,如果是少量的塵埃,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就可以過濾到,但是如果是沙塵天氣帶來過多的塵埃,很有可能讓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群舊病復發。即便是健康的人,如果長時間的吸入粉塵,也會出現很多不適的癥狀,導致流行病發作。此外,大風跨越幾千公里,將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風向地區,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傳染病菌。

3 預防措施

沙塵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威脅。但是,只要及時的采取一些預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沙塵天氣帶來的不便。

3.1 提早進行預防:預防勝于治療,在大風干燥多塵的天氣里,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微生物活動頻繁,并利于傳播,容易誘發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氣管炎、哮喘等。平時可口含潤喉片,保持咽喉涼爽舒適;滴幾次潤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況可以經常在鼻孔周圍抹上幾滴干油,以保持鼻腔的濕潤,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3.2 避開風沙鍛煉:為了增加機體的抵抗力,避免受涼感冒,預防呼吸道疾病復發,可以在平時多多的鍛煉身體。但是如果遇到風沙天氣,應該選擇在室內鍛煉,特別是老人、體弱者。

3.3 盡量遠離戶外:當沙塵天氣來襲時,應該馬上關閉門窗,必要時可以用膠條密封住門窗。最好不要在強沙塵暴的天氣出門,特別是老人、兒童和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

3.4 保持室內濕度:試驗表明,50%~60%的相對濕度對人體最為舒適。在風沙天氣里,空氣十分干燥,相對濕度偏小,人們咽干口燥,容易上火,導致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疾病,還會使皮膚干燥,失去水分。對此,室內可以使用加濕器,以及灑水、用濕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氣濕度適宜。

3.5 外出戴口罩,回家快洗臉:患有呼吸系統基礎病的人群,要減少外出。沙塵中懸浮著大量顆粒物,細微粉塵過多、過密,尤其是小于兩微米的微細顆粒。外出者應戴上口罩。回家后趕快洗臉,尤其是口鼻,盡量阻止沙塵吸入體內。

3.6 多喝水,多吃水果:塵沙干燥天氣易出現唇裂、咽喉干癢、鼻子冒煙等情況,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蔬果,既能趕走干燥,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及濕潤,也能加快體內塵土排出,緩解咽喉的不適癥狀。

沙塵對呼吸道的影響是廣泛而直接的,嚴重者會引起氣道結構改變,從而引起或加重慢性呼吸道炎癥、肺氣腫等呼吸疾病。在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在沙塵天氣要加倍防范,沒有呼吸系統基礎病的人也不能高枕無憂。面對沙塵暴對健康的影響,搞好自身防護很重要。

參考文獻:

[1]夏廉博.人類生物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杜,1986.

篇5

1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

常見的豬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細菌性呼吸道病(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萎縮性鼻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豬繁殖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流感、豬瘟等)及由寄生蟲、營養不良、應激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發病原因

豬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較為復雜,既有病毒性病原,也有細菌性病原,但經常是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豬感染了原發病后,致使豬體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該病與氣候、飼養環境及飼養管理的好壞密切相關,如飼養密度不合理,不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圈舍通風透氣差、有害氣體和灰塵超標、飼養管理人員的錯誤操作、消毒不徹底、豬只營養不良、防疫措施不完善、寄生蟲和應激因素等都會成為引起豬的呼吸道疾病。

3防制措施

當前,我國豬品種為世界上最多的國家。由于之前引進種豬隨意性較大,在種豬引進的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新的豬病也一同被引進來,加上當地原有的病因沒有消除,所以,豬呼吸道病的病原很復雜,常常是混合感染,病豬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對于寒冷季節困擾豬場的呼吸道疾病,必須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防制”的畜牧生產理念,從良好的環境衛生、科學飼養、嚴格的飼養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針對性的藥物治療等方面著手,采取綜合防控措施來預防豬呼吸道疾病。

3.1環境控制

豬喜干燥、溫暖、舒適衛生的環境,而基礎設施差的豬場給豬提供的多是潮濕、寒冷、骯臟的環境,常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冬春季節各年齡豬只適宜的溫度:初生仔豬,32~33℃;28d斷奶仔豬,不低于25℃;育成、育肥階段豬,20℃左右為宜。保證空氣質量,在保證豬舍溫度的同時,做好清潔衛生,搞好通風換氣,降低飼養密度,降低圈舍內有害氣體的濃度。

3.2選擇質量可靠的均衡日糧

針對豬群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提供科學、均衡的日糧,保證豬體各系統的正常運轉。飼料中的某些營養物質的缺乏常會導致豬的免疫功能下降,此外,飼料的發霉變質也會影響豬的免疫功能,所以必須保證日糧營養充足和飼料質量安全。

3.3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

從分娩、保育、到育成各階段均嚴格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方式。每批豬出欄后,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殺滅病原體,空置1周后再轉入新的豬群。只有這樣才能切斷病原體的生存鏈,杜絕把上一批次豬的病原體傳給下一批豬。

3.4免疫保健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種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特別在母豬產前要完成豬偽狂犬、傳染性胃腸炎、豬瘟等疫病的免疫,使母豬處于較高的免疫狀態,為初生仔豬通過母源抗體形成的天然被動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礎。仔豬要接種豬喘氣病疫苗,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豬群做好驅蟲保健工作。

3.5預防性用藥

篇6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近年來在養豬業中出現的一種新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豬流感病毒、豬肺炎支原體、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鏈球菌、豬副嗜血桿菌等病原性因素和環境中的有害氣體、飼養密度過大、轉群、去勢等非病原性因素引起的臨床表現為肺炎的一類疾病。該病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的發展,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主要危害

豬呼吸道綜合征發病時,常出現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該病在診斷和控制上出現混亂,藥物應用和疫苗緊急注射不見明顯療效,致使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控制難度增加,病程延長,短者一個月,長者數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主要侵襲斷奶后仔豬,監床多發于6—10周齡的保育仔豬,最普遍的是10-20周齡的育肥豬,由于此時豬群正處于豬源抗體保護力下降,自身免疫力沒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統的功能尚未健全,加之斷奶應激和飼料更替,所以該病發病場的豬群發病率高達40—70%,死淘率高達20-30%。主要表現了體溫升高,食欲下降或基本廢絕,呼吸困難、喘氣、咳嗽,呈腹式呼吸,眼結膜發炎,眼內分沁物增多、流淚,有時眼眶水腫,有的出現腹瀉,豬只生長緩慢且不均勻,明顯出現消瘦。

2、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機制

豬呼吸道黏膜是豬體一道特別的防御系統,可保護下呼吸道免遭入侵病原體和不良環境因素的危害。如果這一防御體系受到破壞,那么豬只就喪失先天性免疫系統,導致發病。

(1)豬繁殖-呼吸綜合征。豬繁殖-呼吸綜合征是近幾年影響養豬業的一種新型疾病。它是由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該病毒可長期存活于豬體內,嚴重影響免疫系統控制其它病原體的能力,對機體產生很大的免疫抑制。另外,由于肺部抵抗外來致病菌病感染的能力下降,呼吸道及肺部就容易遭受各種病原體和非病原體感染。因此它是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生的關鍵性病原。其典型癥狀為母豬妊娠晚期流產或早產;仔豬呼吸道疾病增多,傳播迅速,在豬群中持續不斷感染,難以清除。

(2)豬氣喘病。豬氣喘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咳嗽、氣喘、生長發育遲緩為特征。由于外界不良環境因素的影響、機體自身抵抗力的降低等,促使豬肺炎支原體在氣管和支氣管的纖毛上定居并將其破壞,致使豬體失去呼吸道的重要防御屏障去,導致發病。肺炎支原體在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發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該病防治中,控制豬支原體肺炎感染也是關鍵所在。

(3)豬流感。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突然發病、高熱、流淚、流鼻、咳嗽、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為特征。該病可發于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豬只,無明顯季節性,多為慢性經過,發病率高、死亡率低。豬流感病毒附著于纖毛,在鼻黏膜、扁桃體和肺中繁殖。損害豬肺部的防御體系,致使豬對其它病原體失去抵抗力。若為單一的豬流感病毒感染,往往呈現良性過程。若出現繼發感染,癥狀和病變加重。

(4)豬圓環病毒。豬圓環病毒是可引起并誘發豬多種疾病的一種新病毒。圓環病毒感染豬只后,使患豬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導致體況下降,從而增加了機體對其它疾病的易感性。主要侵害1--2月齡的小豬,若不出現繼發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

3、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措施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多病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若只著眼于病原的控制,而忽視了其它非病原性因素的控制,往往對該病的控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對各養豬場生產者來說,應對本場的生產條件、飼養管理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進行充分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雖然,PRDC的病因非常復雜,不過假如豬場管理得好,就可有效地控制該病。

(1)加強飼養管理。加強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一方面要防止外來疫病的傳入,另一方面加強衛生消毒以減少生產區內病原微生物;全進全出,對固定的圈舍進行全面的消毒;豬舍的定期消毒,力求清潔、干燥,并保持適宜溫度和降低舍內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良好的通風,合理的飼養密度,以減少感染機會;加強豬群飼養管理以及飼料營養均衡且充足,以增強豬群自身抵抗力;盡量減少豬群中應激的發生,不能將不同日齡的豬混養。

(2)抗體監測。有條件的豬場可定期對PRRS、豬瘟、偽狂犬病、PCV2、豬氣喘病和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等疫病感染狀況進行監測,一般一季度可進行一次,若陽性率相對以前有所上升,說明豬場在飼養管理、衛生消毒或免疫接種等方面存在問題,應加以改善。

(3)免疫預防。由于各養殖場的情況不同,因此應根據本場PRDC的發病情況和實驗室對各疫病的監沒情況進行相應的免疫預防。

(4)治療原則。采用綜合治療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要重視聯合用藥,如抗病毒藥與廣譜抗菌藥聯合使用,并隨時根據豬病癥狀的變化情況,更換治療用藥,防止出現耐藥性,該病發生時,往往是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所以盡管選用針對致病菌的敏感藥物,其病程也要持續7-10天,而一些豬場對此認識不足,希望醫治兩天解決問題,結果頻繁更換藥物,使應用的藥效得不到正常發揮,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另外,臨床治愈后,再堅持用藥兩天,以免疾病出現反復。

參考文獻

[1]謝顯泰,程功華等.江西畜牧獸醫雜志[J].2003,(3):30-31.

篇7

3.江蘇省興化市茅山畜牧獸醫站225713;4.江蘇省興化市戴窯畜牧獸醫站225745)摘要:為探究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的檢測和綜合防治措施。隨機從我市50個臨床確診為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感染的豬場中選擇200份肺部感染的組織,同時抽取了1500份血樣,通過PCR、感染抗體檢測以及細菌分離等對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之后,有96.0%的豬群都存在呼吸綜合征病毒以及豬肺炎支原體的混合感染,而引起感染的病原較多。做好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的檢測,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 :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的檢測;綜合防治措施;分析

豬呼吸道綜合征是豬呼吸道疾病的一個總稱,具體指的就是由不同的細菌、病毒、環境以及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該病主要發生在早期的生長育肥豬以及斷奶后的保育豬,豬呼吸道綜合征會使得豬生長緩慢并引起豬肺炎的發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率介于30.0%~70.0%,而且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病豬死亡,嚴重的影響著我國養豬場的發展以及養殖戶的經濟利益。本文主要對我市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的檢測以及綜合防治措施進行論述,現就其中的主要內容報道如下。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隨機從我市50個臨床確診為豬呼吸道綜合征病原體感染的豬場中選擇200份肺部感染的組織,同時抽取了1 500份血樣,關于豬呼吸道綜合征豬場的評定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發病率介于30.O%~70.0%,病豬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厭食、咳嗽以及發熱,經測定后體溫介于40~40.5℃之間。對于發病率介于30. 0%~70. 0%之間的豬場中的死豬采取肺淋巴、肺等器官,主要用于細菌病毒的檢測,并從中選出病前以及治療之后的血清進行檢測。

1.2 方法

核糖核酸的提取。選取病豬的肺以及肺淋巴組織,向其中加入緩沖液,之后研磨直至組織塊消失,將研磨后的這些液體加入離心管中,注意凍融循環不少于3次,之后離心操作。

提取上層液體lOOmL,同時加入400μl.變性液以及lOOμL氯仿異戊醇液,將這三種液體振蕩之后進行離心操作。離心結束后選取上層清液lOOuL放到新的離心管中,加入異丙醇繼續離心,整個檢測過程中需要設置陽性和陰性對照,最后測得的豬呼吸綜合征病原體的陽物產物為514 bp,

脫氧核糖核酸提取。選取病豬的肺淋巴以及肺器官,研磨之后加入緩沖液,之后研磨直至組織塊的消失,注意凍融循環不少于3次,將研磨后的這些液體加入1. 5mL離心管中,之后離心操作。提取上層液體lOOμL,同時加入100μL氯仿,搖勻后離心,去上層液體加入并逐步進行,最終檢測出來的PRV陽物產物為526bp。

細菌培養。根據細菌的生活習性,選擇5. 0%的脫纖兔血胰大豆蛋白瓊脂,這些營養物質再倒入到培養基之前需要加入1. 0%的輔酶1。在培養過程中需要進行需氧和厭氧兩種培養,厭氧的培養主要使用燭缸法。在培養成功之后需要對培養的細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染色之后可以進行生化試驗,將1. 0%的輔酶1加入到疑似病毒的樣品中進行鑒定,根據實驗結果確定出提取物的組成。

2 結果

對50個確診為豬呼吸道綜合征的200份豬呼吸道綜合征樣品中病原體檢測結果發現其中PRSSV的陽性率達到了89. 0%,而MH的陽性率達到了90. 0%,這兩種屬于主要的病原體。此外比較多的還有鏈球菌,占到了64. 0%,具體的數據見表l,此外通過對不同養殖場進行比較分析,不同的養殖場中豬呼吸綜合征的發生的情況是有差別的,但是這種差異不明顯,而且這些養豬場發生豬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PRRSV和MH引起的,其他的一些細菌僅僅只占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3 討論

豬呼吸道綜合征是豬呼吸道疾病的一個總稱,具體指的就是由不同的細菌、病毒、環境以及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該病主要發生在早期的生長育肥豬以及斷奶后的保育豬,豬呼吸道綜合征會使得豬生長緩慢并引起豬肺炎的發生,在養豬場,豬呼吸道綜合征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豬在患重病之后生長緩慢,而且飼料的利用率較低,嚴重時會直接引發病豬的死亡,同時還會傳染給其他健康豬,對其他健康豬構成威脅而且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就是要了解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病因,只有找出病因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預防工作。

豬呼吸道綜合征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和病原體感染。環境對于豬呼吸道綜合征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就是養豬戶為了做好保溫防暑工作,將豬舍完全的封閉起來,這樣會造成豬舍內空氣的不流動而且會增加氨氣超標,從而給豬的呼吸道造成傷害,還有就是每個豬舍中豬的數量分配的不合理,會造成空間狹小,從而增加豬感染呼吸道綜合征的幾率;在病原體方面,通過對我市50個養殖場的調查和檢測,發現引起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病原體主要包括豬肺炎支原體和豬呼吸綜合征病毒,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細菌,如豬鏈球菌。這些病原體會直接引起豬的呼吸道綜合征。也就是說呼吸綜合征的感染、豬繁殖以及應激反應都會誘發呼吸道綜合征。

根據資料顯示,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主要集中在18~20周齡,同時對于一些仔豬,在斷奶之后如果已經感染了豬呼吸道綜合征病毒,很容易發生豬呼吸道綜合征。另外,對于一些剛轉群的豬也很容易發生豬呼吸道綜合征,對于發生應激反應的豬,發生呼吸道綜合征的概率也比較大,一般在潛伏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病。

針對以上分析的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綜合措施,以便降低豬患上呼吸道綜合征的概率。

要重視養殖場的環境管理,具體的就是要注意豬舍的通風換氣防寒保溫,定期的實施殺菌消毒,同時避免混群,此外減少環境中的應激因素,同時在每個豬舍中豬的個數需要嚴格控制,豬仔的時候可能一個豬舍中可以分配的豬較多一些。隨著豬的生長,可能就會容納不下,這個時候對豬群進行重新分配會減少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所以在仔豬購買回來之后就要確定下來,避免豬群多次移動。

重視飼料的合理配比,合理的配比飼料不僅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而且會減少食用過程中產生的應激性,同時在配制自制飼料的時候需要保證各種添加劑的合理使用,過多的添加劑可能會對豬產生不良反應。

及時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不同地區在一個階段內豬病的發病方式會有所不同,需要及時的聯系動物疾病預防和治療中心,了解豬病在某一時間內的發展趨勢,并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準備好需要的藥品。

對于一些大的養豬場需要建立疾病應急方案,做好科學合理的藥品預防工作。由于豬呼吸道綜合征在發病之后具有傳染性,所以在豬群中發現患有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立即將其隔離,治療觀察,必要的時候對病原體進行培養檢測。

篇8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1-0250-02

隨著我國畜牧養殖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家禽規模化養殖逐漸興起,家禽的養殖業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肉雞和蛋雞的養殖上,效果非常明顯。但是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家禽疾病長期困擾,致使我縣不少養殖戶蒙受損失,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季節更迭,冷空氣侵襲,家禽疾病發生率顯著提高,不僅給廣大養殖戶造成了較大損失,還為動物防疫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因此,全面了解家禽常發病以及發生特點,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提高家禽養殖業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家禽疾病的發生特點

1.呼吸道疾病頻發

目前正值冬季,冬春季節氣候變化較大,較為寒冷,對家禽呼吸道粘膜有冷刺激,時常誘發多種呼吸道疾病。寒冷天氣能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下降,這時一些病原微生物就會趁虛而入,從而引起嚴重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隨著規模化、產業化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日益加重,飼養管理水平長期滯后。冬春季節,飼養舍內溫度控制、通風換氣、相對濕度三者矛盾加劇,很容易出現低溫、缺氧、濕度高、二氧化碳濃度大等較差的空氣環境,使家禽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不僅如此,在呼吸道出現機械損傷時,非傳染性因子進入呼吸道,從而引發呼吸道疾病。常見性的能夠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因素還有一氧化碳、氨氣等有毒氣體。

2.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型感染日益普遍

以往家禽養殖容易引發的常見疾病大多是單一性病原感染,例如雞白痢、雞新城疫、雞大腸桿菌、鴨病毒性肝炎、霍亂、雞傳染性法氏囊等疫病,這些疾病均為單一性疾病,危害較輕,其主要發病癥狀以及病理分析顯示,這類疾病的診斷比較簡單,治療效益十分明顯。但是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多疫病的混合型感染逐漸流行起來,從實驗室的檢測結果看往往出現多種病原,雞傳染性法氏囊與雞新城疫同時出現,雞慢性呼吸道疾病與大腸桿菌疾病形影不離,有些家禽甚至同時感染3種疾病,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難度。

3.病原出現變異,非典型性疾病較多

隨著國家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逐步重視,各地區動物檢疫防疫工作全面開展,但是面對復雜性的疾病,一般普通類疫苗很難防控某些疾病,導致接種疫苗的家禽體內不一定產生抵抗力,一旦遇到突發性、強感染性的病毒就會引發大面積疫情。

隨著用藥標準的逐步提升,家禽疾病在發生和流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異,使臨床癥狀非典型化,例如有些疫苗的病原毒性減弱,在對家禽進行免疫接種時,會受到家禽基礎抵抗力、個體差異、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使家禽的免疫水平嚴重下降,達不到標準,進而導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發生特點、癥狀表現、病理原因等方面表現出非典型化,以前常見的疾病以新的癥狀爆發流行,其中非典型性新城疫就是很好的證明。有些疫苗病原毒性增強,雖然經過接種,但是免疫效果失效,例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毒與馬立克氏病毒均出現了超強毒株,對于這些新型的病毒除了進行科學的疫苗接種外,盡可能的縮小污染的范圍,及時消毒,盡可能的降低負面效應,為家禽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 家禽常見疾病及治療方法

1.沙門氏桿菌病和白痢病

沙門氏桿菌病又稱之為禽副傷寒,常見于雛禽發病,一般在一周齡到兩周齡感染, 病死率較高時期集中于2~3周齡的雛禽,其主要的癥狀有畏冷、體質下降、呼吸困難,最終脫水而死。而白痢病仍然常發于與幼禽身上,是一種常見性的細菌性傳染病,死亡率較高,幼禽感染均為干痢,大禽感染并沒有明顯的癥狀,一般出生5~15天的幼禽病死率最高,對于白痢的防治一般選擇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其飼料中加入適量的0.02%的痢特靈,時間一周,保證足夠的劑量,也可以加入0.2%的磺胺類藥物,時間一周。對于沙門氏桿菌病的治療方法與白痢治療方法相同,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

2.球蟲病

家禽球蟲病發病率比較高,范圍比較高,危害十分嚴重,一般雛禽患病后兩個月內死亡率最高,其主要癥狀有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大便帶血、盲腸出血并腫大。對球蟲病的防治首先要保證養殖舍的衛生,對于雜物及時清除并消毒,幼禽出生一周后便注射預防藥物,持續用藥一個月以上,藥物的使用要多種混合使用,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在其飼料中可以加入0.03%的痢特靈、0.005%~0.01%的土霉素等藥物。

3.馬立克氏病

馬立克氏病一般發病與母禽身上,其主要的癥狀是導致所有器官和組織出現腫瘤,具有很強的潛伏期和傳染性,由于個體差異其病死率不定,一般在10%~80%之間,對于雛禽來說非常容易感染,因此要對剛出生的雛禽及時隔離、凈化,有效防止馬立克氏病的感染。肉禽類一般在1~2月齡內易感病,而對于蛋禽類來說,一般在2~5月齡內易感病,這種疾病的癥狀分很多種,如神經型、皮膚型等,神經型癥狀為禽類兩腳一腳超前,一腳朝后,腳步神經變粗;而皮膚型癥狀為翅膀、腿部、頸部等處出現灰色或者黃色的腫瘤,容易破裂。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及時消毒、保證衛生,及時接種馬立克疫苗,一般在注射后三周開始形成免疫力。

4.慢性呼吸道疾病

這種疾病主要感染家雞,由雞毒支原體引起,并且廣泛存在于雞體內,在多種激素的作用影響下才會發病,主要的發病對象為4周左右的肉雞,呈慢性癥狀,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難、噴嚏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瞼腫脹。治療方法為:選擇紅霉素、力高霉素等藥物,用量為每千克體重的家雞注射10~15mg,并配合柴胡、辛夷、桔梗各50g摻入飼料中喂養。連續喂養3~5天。

參考文獻

[1] 王秀芳,顧銳,黃宗男.怎樣預防與控制禽群發生傳染病[J].吉林畜牧獸醫,2009,2(30).

[2] 殷秀玲.冬春季節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國家禽,2009,31(3).

[3] 歐陽金旭,陳昌蓉,張士義.當前禽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田[J].湖北畜牧獸醫,2009(1).

篇9

據有關資料統計,每年冬季,我國有2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

怎樣預防凍瘡?

凍瘡多發于嚴寒季節,一般在氣溫5℃以下時發生,若能未雨綢繆,積極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減輕或防止凍瘡發生。

預防凍瘡首先是要進行耐寒鍛煉,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平時堅持多用冷水洗臉、洗手和洗腳,是預防凍瘡的好辦法;經常搓手、按摩腳、耳等部位,促進這些器官的血液循環,也同樣有助于預防凍瘡發生,同時,廣大群眾還應堅持適當的冬季鍛煉,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對于過去已生過凍瘡的部位,應特別注意保暖防濕。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凡手套、鞋襪等保暖用品,要寬大、松軟、干燥。鞋襪不能太緊,以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化纖織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織品,并會產生“靜電效應”,使血管收縮,最好不要使用。

預防凍瘡還可以通過食物溫補和藥物預防。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等溫性食品,改善營養供給情況,增強身體的耐寒力;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溫補腎陽的藥物,另外還要增加維生及礦物質的食入;市民在易受凍部位搽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也能免遭凍瘡來襲。

此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差、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會引起或誘發凍瘡,市民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止凍瘡誘發。

長凍瘡怎么辦?

凍瘡后保暖十分重要,要穿適度寬松保暖的鞋襪;有些凍瘡的人發病后往往喜歡把手腳等凍瘡部位直接靠近火爐、暖氣等高溫熱源,其實這是不對的;同時要注意避免擦到或刮到凍瘡的部位。

凍瘡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產生凍瘡后,輕度、皮膚未破者,可用復方肝素鈉軟膏,1天2至3次外搽患處;或用皮質類固醇軟膏如0.1%丁酸氫化可的松,1天2至3次外搽患處;也可兩者聯合使用;其他如10%樟腦軟膏、維生素E軟膏、氧化鋅軟膏(糊膏)及辣椒酊等外用患處也可。若凍瘡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涂,用無菌紗布包扎,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重新凍傷。

此外,云南白藥、風油精、京萬紅藥膏、十滴水等家庭常用藥,也能涂搽治療凍瘡。

冬至日四招對抗呼吸道疾病

12月晝夜溫差大,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于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幾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暴發。

為了預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眾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內,而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室內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這些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體存在,附著在固體或液體顆粒上,懸浮于空氣中,其中以咳嗽產生的飛沫帶的微生物最多,極易引發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因此,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但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或在室內放一臺小型高效負離子發生器,保持空氣流通,保證空氣新鮮。常開門窗換氣,污濁空氣可隨時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生和繁殖。同時要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衛生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第二,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

冬天的空氣干燥,濕度較低,導致病菌的滋生和傳播,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膚干燥發癢等,削弱了人體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對室內環境比較敏感。其中,空氣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最大。研究證明,居室空氣濕度達到55%左右,比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多喝開水、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地面灑水等,均可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

第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健康的身體是避免或減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機會的根本辦法,尤其是年輕人,完全可以通過鍛煉身體預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均為不錯的辦法。但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方法,都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時,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也可提高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應注意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注意自我防護,盡量少去“高危場所”。

市民應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經常清洗上呼吸道,減少細菌、病毒在呼吸道內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邊有流感病人則應及時采取消毒、隔離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礎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氣候變化對自身的影響,身體一旦出現不適時,應迅速到正規醫院就診。

冷鋒過境防心臟病發 下雪警惕雪盲癥

冬季最顯著的天氣特征是氣溫低,人們常常特別關注低溫寒冷對健康的影響,殊不知,冷鋒過境、陰霾天氣、凍雨和降雪等“壞天氣”對人體的健康和負面影響也很大。

冷鋒過境謹防病變

“冷鋒”是一個氣象名詞,具體是指冷空氣與暖空氣的交接面,而這個交接面是被冷空氣推動的(也就是冷空氣勢力更強大些)。冷鋒過境是一種天氣突變,主要表現于氣溫、氣壓、降水、風向風速的突然變化。按氣候規律,我國大陸各地冷鋒過境的次數均很多,時段也很長,從秋到春,以冬季最為頻繁。

冷鋒過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對此最為敏感。每當冷鋒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約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冷鋒過境也較為敏感,約有75%的關節炎患者,在冷鋒過境前12小時疼痛開始加強,冷鋒通過時疼痛最甚,冷鋒通過后疼痛逐漸減輕。此外,支氣管哮喘、肺結核咯血等病癥都隨著冷鋒的逼近而加劇。

陰霾天氣空氣污染嚴重

霾和霧很相似,區別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當水汽含量達到90%以上叫霧,低于80%叫霾。霾是由懸浮在大氣中的煙、塵埃或其他細小顆粒物構成的。霾就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對健康危害很大。因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體呼吸系統、肺部和血液,引發哮喘、肺癌、心腦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天還會影響人的情緒,人常常顯得沒精打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霾的形成和持續,不僅與大氣環境的垂直分布有關(冬季逆溫時最容易形成霾),與局地小氣候也很有關系。專家研究表明,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大樓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數,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污染物向城區擴展稀釋,并容易在城區內積累高濃度污染。這就是能促進“霾”生成并不容易消散的“樓區小盆地” 。

下雪需防雪盲癥

篇10

一般來說,發生了氣胸并不可怕,經過抽氣減壓,插管引流,抗感染,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療法等綜合措施,多可治愈。少數患者長期不愈,可行手術療法切除病變的肺組織。

“防患于未然”。對付氣胸也一樣,預防重于治療。以下幾點措施可供讀者參考;

(1)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太極拳、氣功、呼吸體操等活動可以增強膈肌、腹肌和胸肌的活動能力。可加深呼吸幅度,改善肺部通氣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宁市| 昌黎县| 高雄县| 甘泉县| 南澳县| 苍南县| 敦煌市| 黄冈市| 邻水| 宁陵县| 蒙阴县| 平邑县| 台东县| 陇南市| 平凉市| 邢台市| 隆尧县| 四会市| 内丘县| 屯昌县| 华蓥市| 蓬莱市| 友谊县| 东辽县| 晋中市| 尼勒克县| 澳门| 漠河县| 新泰市| 巴南区| 上犹县| 镇沅| 浮山县| 镇坪县| 大安市| 剑阁县| 潼关县| 中西区| 新余市| 闸北区| 都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