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9 15:49: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春節的風俗和習慣,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征團圓和財富。
臘月二十四~大年三十,在這七天里面,每天都有活兒干,為此我們還編了一段順口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趕年集(就是買過年時需要的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做黃酒;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漢族過年時干的活在這段順口溜中也可見一斑了吧!
除夕真熱鬧。家家戶戶圍爐守歲,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到了凌晨3點左右,人們便趕著做餃子,到處都是雞鴨魚肉的香味。孩子們穿上新衣,給親朋好友拜年,當然,這年也不是白拜的,要給點壓歲錢。當拿到錢的時候,孩子們就像一群快樂的小袋鼠,蹦蹦跳跳的。可是,既是這么美好的春節也是有諸多“禁地”的。如:正月不讓剪頭發、不許翻箱倒柜……但不管怎么說,除夕對我們孩子來說總是快樂的。
2022年中國春節的風俗簡介作為中國流傳非常久遠,氛圍最為濃厚,形式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必然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演化出了一系列的風俗習慣,因為恰逢農歷新年,這些習俗也被稱為“年俗”。花樣繁多的年俗從春節前一直延伸至春節結束,共同組成了我們熟悉的年味。
在春節正式到來之前,一般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號之后人們就會去采購各種過年要用的東西,其中包括煙花爆竹、對聯、拜年禮物、瓜果蔬菜以及祭祀祖先要用的香燭紙錢這一類過年需要用到的東西。因為以前交通運輸和食物的儲藏等都不夠發達,如果不提前購買所需物品春節就會沒法好好過。久而久之,這一行為也成為了很重要的習俗,人們將稱之為“置辦年貨”。
春節之前幾天,或者是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貼“年紅”。“年紅”又包括了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等等,過年貼年紅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候人們大多都會選擇自己寫春聯來貼在門口、窗戶、大門上,有著很好的寓意。
每年的大年三十,每家每戶都會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年飯、團圓飯等,一家人會在除夕夜的晚上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吃年夜飯之前,人們還不會忘了拜神祭祖先;而年夜飯一般都很豐盛,不僅有雞鴨魚肉,還有一些很有寓意的菜品。
2022春節的別稱有哪些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歲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節的來源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
2022春節有什么忌諱的事春節期間最好都不要說不好的話,避免說出臟字,也最好不要罵孩子,尤其是大年初一是一定要遵守的。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而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發財之意)來化解。
1.介紹一種風俗,或寫一寫你參加的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
2.明確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挑選能夠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3.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的風俗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各民族民風民俗圖片)“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2.如果要讓你介紹一種家鄉的風俗,你會選擇介紹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3.導入新課:現在,讓我們用文字來把家鄉特別的風俗介紹出來吧!(板書:家鄉的風俗)
二、啟發思路。
1.介紹之前,說一說你為什么選擇這種風俗。(學生自由討論)
2.匯報討論成果。
(1)要介紹的風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你打算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3)你將把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去寫?
3.根據你要介紹的風俗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
(1)寫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稱作為作文題目。
(2)可供選擇的題目:《春節習俗》《家鄉的春節》《歡度
節》
三、習作指導。
1.整理思路:學生先打草稿,確定自己想寫哪一種風俗,想想它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2.回憶本單元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抓住重點課文,以《北京的春節》為例進行指導。
出示課文片段欣賞: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教師點撥:這一段采用“總—分”的結構寫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熱鬧”,后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從味、色、聲三個角度描寫老北京除夕的風俗習慣。“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作者從氣味到色彩再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的描繪,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3.寫作技巧點撥。
(1)要把風俗活動的各個環節寫清楚,重點描寫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順序寫。一般先簡要地交代風俗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內容,然后詳寫參加活動的經過,最后寫活動的結果及感受。可以把風俗的特點或來歷自然地穿插在合適的地方。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可以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寫。風俗活動中發生的事情很多,寫時既要對群體活動的情景做總體描述,也要對其中的個體作具體的描述。對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內容要詳細描寫,其余部分可一筆帶過,這樣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4.寫自己對風俗活動的看法,可以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注意要有理有據,論證充分。
5.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習作點評。
選出兩三篇比較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習作的重點在于講清楚所寫的是什么風俗,內容詳略得當、特點突出,語言通順恰當,等等。
五、小結。
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風俗,選取不同材料,運用抓住特點描寫風俗的方法,介紹出家鄉的風俗活動,詳略得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將你的習作與同桌交換,看看你們能不能根據對方的文字描寫,勾畫出對方習作中所刻畫的家鄉的風俗特點。(看看是否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中圖分類號:K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1-0116-04
從2005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中國越來越關注作為亞文化圈共同的歲時民俗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歲時民俗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歲時民俗和節日民俗。歲時節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個相對階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們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紀念意義或民俗意義的社會性活動,并由此所傳承下來的各種民俗事項。春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不僅在中國,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韓國、馬來西亞等很多亞洲國家春節也是非常重要的節日,特別是韓國,春節即舍爾是韓國兩大重大節日之一。中國的漢文化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兩國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受此影響,韓國的傳統風俗很多與中國相同或相似,但中國文化在韓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和當地的文化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形成了許多具有韓國特色的風俗習慣。農歷春節在韓國和中國都是家人團聚的節日,但是由于民族、文化、思維等方面的差異,同一節日在兩國的過法和意義卻有所不同。本文將從中韓春節(舍爾)的由來、風俗特點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探討二者的異同,并探討其對中韓兩國交流的影響。
一、中韓春節(舍爾)起源的異同
(一)中韓春節(舍爾)的相同起源
春節也叫過年,古時候以“年”作為時間單位,因此春節和舍爾就成為了新年伊始。同時,由于它們與時間單位以及日常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制定時間的歷法相當重要。因此在中國和韓國,指定春節(舍爾)的日子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過去,春節與舍爾,是根據日月的組合周期換算成太陰太陽歷得出的,即所謂的農歷。而現在,以半個月和一個月為周期換算得出的太陽歷結合季節形成了24節氣,也就是陰歷。陰歷計時是統一的新羅時代從中國傳到韓國并開始使用的。這就是中國春節與韓國舍爾的共同起源。
(二)中韓春節(舍爾)的不同起源
韓國的春節(舍爾)雖然是統一新羅時代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傳過去后和韓國國內文化相結合,對舍爾來源的闡釋有些不同。而關于中國春節的起源在學術界也還存在一些分歧。
1.中國春節的由來。由于遠古時代文獻缺乏,春節的具體起源時間不詳。學術界關于春節起源的幾種假說(例如“源于臘祭或蠟祭”說、“源于巫術”說、“源于鬼節”說等),證據尚不充分。考古資料顯示,我國七八千年前已經出現發達的農業生產。“歲”字原來是一種收割工具。當時的農業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獲一次。收獲之后,人們用“歲”殺牲祭祀,“歲‘又稱為該祭祀的名字。最后,“歲”字成為時間段落標志,稱為年歲的歲。“年”字原來也是標志農業生產的字,《說文解字》說:“年,谷熟也。”后來,“年”的字義也發展為時間段落標志,與歲相當。《爾雅?釋天》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有了歲、年的概念,自然就會產生過新年的習俗。所以,新年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
2011年1月—2011年3月
二、活動范圍
除08秋外全體在校學生
三、活動內容
每個學生利用2011年寒假時間,針對“愛心活動”、“春節安排”、“社會實況”三個方面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結合三個主題深入思考,每名學生寫1500—XX子的書面材料,有條件的可以拍攝10幅左右與主題相關的圖片,社會實踐內容如下:
1、公益活動
利用寒假實踐到孤兒院、養老院等看望孤寡老人及兒童,給他們送去溫暖與愛心,同時深入社會,進行公益除雪,保護花草樹木等活動,給社會送去一份溫暖,還我們一片溫馨!
2、春節風俗習慣
春節是每個中國人都會過的一個節日,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春節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你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是如何的呢?談談吧,讓大家了解您家鄉的春節風俗。
3、物價上漲
近日來,“物價上漲“這一話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物價聯系著我們的生活,請談談自己的觀點,放眼未來,我們應做些什么呢?
四、有條件的同學將所形成的文字材料結合圖片制成powerpoint
具體要求:
(1)時間:8—10分鐘。
(2)每個頁面都要配有圖片,圖片樣式自定。
(3)采用動畫效果、幻燈片切換效果、背景效果。
(4)幻燈材料可以配置背景音樂
五、活動進程安排
1、3月1日以班級為單位將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文字材料紙文檔教到院團委組織部。
2、班級評選階段
2023年春節是1月22日星期日。
春節是思緒沉重的季節。一到春節來臨,看著曾經的玩伴都已為人父母,鄰家的小孩日漸長大,自己的鬢角也生出了些許白發,讓人無不慨嘆時光的飛逝和歲月的無情。那些淺薄的虛名一如節日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美景,雖然璀璨卻稍縱即逝。生活的重擔、家人的寄托、工作的壓力、良知的鞭策才是每個人不容回避的真實。
2023年春節是什么時候
2023年春節為公歷的1月22日,星期天。也就是農歷癸卯兔年正月初一
對于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春節就是與家人的團圓,對于身體有恙的人來說,春節就是一份健康的期盼,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對春節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無論怎樣,春節象征著愛和希望,是萬物復蘇的開始,無論怎樣,我們始終相信,春節能給我們帶來好的運氣。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鶴山的鄉村,有新春初四以活鯉魚拜門的習俗。那一天,從早到晚,都有人手提一條用紅頭繩吊起的生猛鯉魚,到各家門口叩拜,一邊拜,一邊唱鯉魚歌:
“鯉魚合合口,金銀來到手。
鯉魚碌碌眼,百病無侵犯。
鯉魚頭,祝你全家福祿壽。
鯉魚腮,長年興旺永無衰。
鯉魚鱗,生意興隆多利潤。
鯉魚腸,米頂到梁。
鯉魚游,祝你今年起高樓。
鯉魚心,朝進白銀晚進金。
鯉魚蛋,餐餐九味(菜)白米飯。
鯉魚擺擺尾,年頭好到年尾。
大生鯉,大生鯉,今年好運屬于你!”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云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要進行“拋繡球”活動。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愛情了。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份,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蒙古族過春節,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蒙古族古時候將春節稱為“白節”。如今,人們將農歷正月叫做“白月”。原來,蒙古族人以“白”為吉祥,據說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著恭賀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們相互交往聚會的時節。初一一大早,身著各色服裝的男女,跨上早已挑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給長輩叩頭祝愿,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習慣上這種敬酒每敬必喝,有的還邊歌邊舞。串包男女利用這個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互不相讓,他們大都以“浩特”之間距離為比賽距離,開始男女追逐。
除夕那天,藏族人會穿上艷麗的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伙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圣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年三十這一天,各地都有各自的風俗和習慣,我們這里的習俗也非常的多。比如要掃屋,要貼對聯,放鞭炮,還要守歲。長輩還會給晚輩壓歲錢,還要蒸年糕和包餃子等。
除了這些有趣的風俗和習慣外,重頭戲還在后面呢!大家都知道,這一天,一家人都要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全家人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聊,談著一年的新鮮事兒。
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里各種節目應有盡有,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還有搞笑熱鬧的小品相聲呢!
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送走了舊的一年,也迎來了新的一年。這時,人們會互送祝福,發拜年短信,可熱鬧了。
2017四年級迎新年作文400字
今天晚上,姥姥姥爺和我們們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今天是春節,小區里爆竹、煙花聲紛紛響起。終于,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我一看,哇塞!有白切雞、紅燒魚肉、排骨、洋蔥炒肉絲、水果拼盤和各種蔬菜等,外加一份餃子。
我和家人邊吃邊看春晚,今年的春晚是馮小剛導演的,所以被稱為“馮氏春晚”。不過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太少,只有6個,真是然我失望啊。其中最讓我震驚的是yif的魔術,穿幫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這次春晚的雷曲有很多,比如說《群發的我不回》、《倍兒爽》、《我的要求不算高》......
晚上我準備睡覺,但是我一想起還沒放鞭炮。于是就興奮拉著小舅舅的手往樓下跑,到了樓下就問著了濃濃的火藥味。于是我們也去商鋪里買了幾捆大鞭炮,在樓下放。這時突然不知從哪冒出一只貓,這只貓在鞭炮里飛奔,一聲慘叫然我覺得毛骨悚然。不久鞭炮放完了,但是我的舅舅突然冒出一句我好餓。于是為了讓客人吃飽我犧牲了我的壓歲錢請了舅舅吃了一堆零食。明天我們還要去三亞旅游于是我就先睡覺了。
2017四年級迎新年作文400字
年一度的春節來臨了。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春聯,大街小巷到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我和姐姐去看春聯,每家每戶的字句不同,卻都反映出吉祥的心愿。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零點的時候,院子里的炮聲響成一片,大家共同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我和姐姐跟著爸爸媽媽放煙花,爸爸一放鞭炮,各式各樣的煙花伴隨著響聲升上天空。能拿的花炮爸爸讓我們拿著放,而不能拿得就放在地上,各式各樣的煙花十分漂亮,打到天上就像數不清的星星,一會出現一會消失好像在不停地眨眼睛,多美呀!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爺爺奶奶家過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后,奶奶做了一桌豐盛的菜肴,都是平時我喜歡吃的。并且今年還是爺爺的六十大壽,我敬爺爺一杯酒,祝爺爺長命百歲!我也敬奶奶一杯酒,也祝她老人家身體健康!爺爺奶奶高興極了,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個大紅包,還祝我健康快樂,學習進步!今年是鼠年,我祝福大家鼠年大吉!萬事如意!一家人團團圓圓開心極了!
我們都去放焰火,雖然我們已經放過一次了,但是爺爺奶奶還沒放,給他們增添一些情趣。有“出水蓮”、“小蜜蜂”、“珍珠傘”、“彩明珠”、“轟天雷”、“報喜鳥”、還有“茶花香”……各種煙火映亮了夜晚的星空,真是五彩繽紛!爺爺和我們一起放,奶奶開玩笑說爺爺還是一個小孩!
我喜歡過年,因為它不僅增添情趣,還代表新一年的到來。
2017四年級迎新年作文400字
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餃子,這時候,家里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里人幸福,好運。比如說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著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我競爭的目標是我原來的職位——班長,原因是我很快樂我也要帶給同學們快樂,建立心中快樂星球!
猜你喜歡:
1.2017年迎接新年的作文
2.2017關于過年的作文
3.2017春節作文600字
4.2017年春節作文
5.過年的作文
中圖分類號:R1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239-2
1 韓國春節飲食
在韓國,春節時人們互相贈送的食品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總稱為“歲饌”,春節時喝的酒稱為“歲酒”。歲饌的種類有很多,主要有大米、酒、煙、魚類、肉類、蛋類、柿餅、紫菜等。在韓國,春節的時候為了擺放祭祀的供桌以及招待客人需要準備各種食物。主要有:年糕湯、歲酒、蹄子凍、柿餅汁、釀酒、紫菜等。根據每家的情況準備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但是必須準備的傳統食物是年糕湯。
1.1 年糕湯和年糕
在過去,粳米的產量不高,因為是一種貴重的食物,以粳米為原料的年糕并不是人們的日常食品,而是只有在過大壽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才能夠吃到。年糕湯被賦予喜宴的象征,代表最大喜事的意義。只有春節早上,才能吃到平時吃不到年糕湯,年糕湯就成為了一種節日食品。北方的些地區也用餃子湯代替年糕湯。
根據韓國《東國歲時記》①的記載,年糕湯被稱為“餅湯”,是一種“供祀接客”的必須食品。還記載了年糕湯的具體做法,用粳米做成白餅后切成銅錢大小的薄片,放入添加了牛肉或野雞肉的醬湯燉煮后加入辣椒粉。韓國的俗語“雞代替野雞”②,就是從制作年糕湯時用雞肉代替野雞肉中演變出來的。過春節的時候,人們習慣用“吃了幾碗年糕湯”的表達方式來詢問年齡,這也是年糕湯作為歲饌的代表性食物的一種體現。
對于春節食用白色年糕湯的風俗,崔南善③在《朝鮮常識》中解釋道“用白色的食物代表新的一年天地萬物復活新生”。還有春節食用白色年糕是從古代崇拜太陽說由來的說法,春節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白色的年糕是新的標志。并且,年糕的形狀和太陽的形狀類似,也是春節食用年糕風俗的一種解釋。
將粳米粉放入籠屜蒸熟后制作成的食物被稱為蒸糕,是一種在春節或其它節日供奉神靈的食物。春節食物除了年糕湯,餃子湯以外還有藥食、蜜餞、果子、綠豆煎餅,蹄子凍、烤肉串、蒸糕、柿餅汁、釀酒、蘿卜泡菜等。
1.2 歲酒
歲酒專指春節時喝的酒,最具代表性的是屠蘇酒。屠蘇酒是添加了肉桂、花椒、白術、桔梗、防風等藥材釀制而成的酒。傳說春節的時候喝了屠蘇酒一年之內都不會生病。據《洌陽歲時記》④記載,這種酒小孩子也可以喝。京都雜志還記載了如果沒有屠蘇酒用其他的酒來代替的情況,需要所有的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而且這時候的酒一定要涼的酒,代表著迎春的意義。
1.3 果子
果子是春節早上祭祀祖先使用的食品,也被稱為油果。將糯米粉用高度數的酒和成比較稠的面糊,攪拌均勻后做成塊狀放到溫暖的地方晾干。晾干后的糯米粉塊下油鍋炸至膨脹表面形成硬殼漂起,撈出后表面沾上麥芽糖再撒上芝麻即制作完成。
果子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漢代。當時的人們有在早飯前吃一種叫做“寒具”的食物來增強食欲的風俗習慣,這種“寒具”就是果子的原型。這種風俗習慣在高麗時期廣為流傳并延續至今。根據《洌陽歲時記》⑤記載,果子是祭祀祖先的首選食品。《東國歲時記》⑥也有關于果子的記載,“五色果子是人們祭祀祖先的貢品”,“作為歲饌食品之一的果子是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食品”。
果子大體上可以分為糯米粉做成的油果和米花糖。米花糖根據顏色和樣子可分為白色米花糖、紅色米花糖、梅花米花糖等。許筠⑦的《屠門大嚼》中有這樣的記載,“白色米花糖是全州的特產,也稱為‘薄癇’。”
1.4冬至小豆粥
在韓國,冬至被認為是“新一年的開始”,也被稱為“小春節”,因而也是重要的節日。據《周易》中記載,太陽的開始和結束是以冬至為界,因而在過去將每年的11月作為正月,冬至作為春節來慶祝。
所以除了臘月月底和正月初一,冬至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冬至風俗的核心就是小豆粥。將小豆熬成粥,再加入用糯米做成的團子一起熬。由于團子的大小和鳥蛋的大小類似,也被稱為“鳥蛋”。在冬至當天,小豆粥既作為時令食品來食用也作為貢品來祭祀祖先。還用來驅除妖魔鬼怪灑在家里的各個角落。人們認為小豆粥可以驅除鬼神的原因是由于小豆粥的原料小豆是紅色,而紅色則代表著辟邪的意思。
2 韓國春節服飾文化
歲裝專指春節時穿的服飾,兒童的春節服飾也被稱為七彩段子服或彩色童裝。在過去,歲裝一般都是自己縫制而成,很少外出購買。沒有條件做新的歲裝的人們也會在春節的時候把衣服洗干凈,熨平整。